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孝南教师文苑-写字教学参考专辑》电子快递版/2012年6月-初夏号★★★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12-6-2 20: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20120312女书法家送书法进校园



       近期,教育部明确提出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要会写毛笔字。要让毛笔字真正进入课堂。武汉书法家协会女书家们认为这是传承中华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了配合和促进学校的书法教育,进一步繁荣书法艺术事业,3月9日,武汉书法家协会30多名女书家们冒着毛毛细雨开展送书法进校园活动。在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操场上,女书家们现场指导100名学生怎样写毛笔字,现场点评学生作品,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并和实验小学的师生及家长共同书写“弘扬书艺”百字令50米长卷。
      百字令内容由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撰写,武汉市委工委副书记、武汉书法家协会女书家联谊会会长刘兴无写了长达2米长卷的百字序,武汉市教育局纪工委书记、武汉女书家联谊会副会长 高冬媛题了跋。高文琪、李福林 、唐杏芳、陈泉、丁洁文、严国珍、尹莲芝、金文、谭程程、沈婷英、毛永年、万福娣、刘吉芝、达援朝、张银芝、杨秀荣、徐明娜、姜有年、廖静芳、卢莉、扬鹤玲 、樊宣池、陈若霜、祁惠等30名女书家,还有十几个学校老师、家长及50名小学生现场书写长卷,场面十分壮观。
       此举受到亲临现场的武汉市负责教育的刘英姿副市长、武昌区教育局王局长、陈芳副局长的高度赞扬。武汉书法家协会张炳紹副主席、王军副主席、著名书家龚勋、瞿忠谋、吴靖东等六人不仅代表男书家积极参与写百字令,还现场给学生点评作品。武汉教育电视台、长江日报、武汉晚报多家媒体都进行了现场采访。尽管老天时不时还下点小雨,但最终被这些对书法充满激情的大大小小书法家所感动,露出灿烂的笑脸。一个传承书法文化的春天在希望的田野上招手。

122#
发表于 2012-6-6 21: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写字”遭遇“打字”
                          黄耀红  戴永玲

                  “打字”时代的“写字”困境

    这是一个打字的时代。
   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成天对着电脑屏,随着手指在键盘上轻快的弹奏,思想在在啪啪啪的打字声中,一行行、一页页地跳跃。
   电脑已经如此普及、如此深度介入到我们的生活,键盘正在悄悄取代硬笔,成为高科技时代的“书写”工具。许多作家、记者、教师、学生及现代“办公一族”,早就实现了由“写字”到“打字”的书写转型。在他们中间,除了签名之外,需要用笔的机会非常之少。因此,在今天,不管“笔”的工艺制作如何精致,它的使用功能已无可挽回地呈现出退化之势。
    或许,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能感觉到这种书写转型所带来的变化。现代人更多地依赖电话、短信与伊妹儿来沟通信息,生活中,我们再也难以收到一封手写的书信。确实,现代交流工具在为我们提供极大便捷的同时也粉碎了许多透着生命质感的美好怀想,强劲的电子科技已彻底粉粹了“云中谁寄锦书来”的古典浪漫。似乎只有短短的几年功夫,功能强大的伊妹儿就使得司空见惯的书信往来变得稀疏而寥落。那种在信笺里夹着枫叶和玫瑰花瓣的含蓄与抒情早已为80后的所遗弃。
    因为生活更多的需要“打字”而不是“写字”,我们写出的字会开始变得越来越丑,甚至经常会突然忘掉某一个非常熟悉的汉字笔画。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笔下的错别字呈现明显的长升之势。曾经令我们引以为傲那一笔好字、那一手书法,似乎越来越失去用武之地。难道用硬笔写字也会渐渐渐地像那些散发着墨香的毛笔书法一样,成为少数人把玩的艺术和奢侈品?

              “打字”给中小学“写字”教学带来的冲击

    在传统语文教育中,写字从来就拥有不可动摇的基础性地位。在漫长的封建科举时代,民间一直信奉着“字是打门锤”的千年古训。
    字,被视为读书人的“第二张脸”。在我们的历史记忆中,旧式读书人无不写得一手好字为荣耀。还在毛笔书写的时代,我们的先人、祖辈、父辈在蒙学阶段就要接受非常严格的写字训练。如描红、习贴等等。到了1904年,在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奏定学堂章程》中, “中国文学”与“中国文字”课明确将“习字”作为培养目标。尔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习字”一直作为中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存在。
     到底如何看待写字的价值?古人有着深刻的认识。写字的过程,既是通过“入格”练就写字“童子功”的过程,又是习字者通过横竖撇捺表达个性、情思的创造性过程,汉字书写从来就是充满着艺术灵性和艺术美感的活动。应当说,在毛笔书写的时代,汉字的笔画和结体之美被演绎到极至。从《兰亭集序》《曹全碑》《柳公权集》等著名碑贴中,我们不得不惊叹于汉字书写所达到的出神入化的美学境界。从这些气韵生动的书法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亘古而恒久的形式美。
    即使不上升到书法层次,就在寻常的毛笔书写中,在点如瓜子撇如刀等技术性要求下,在大小相间、俯仰相生、上下呼应、虚实结合等艺术性追求中,汉字书写过程同样蕴含着许多“美的规律”。
    写字是一种生命体验的过程。写字的过程是运气凝神、传情达意、藻雪精神、宁静致远的过程。换言之,写字远远不只是一种规范性的技术,它所折射的是一个人的性情、气质、艺术禀赋乃至精神追求。此之谓:“字如其人”。
   然而,随着钢笔的兴起,翰墨流香的书法艺术逐渐从中小学教育淡出。笔走龙蛇的毛笔书法,逐渐不为日常交流与交际所需,于是,属于它的命运便是成为悬诸中堂、具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品。
    写字与书法艺术的失落,成为书写工具进步的惨痛代价。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文化过程,交织着科技演进的伟力和文化失落的感伤。今天,当“写字”遭遇“打字”,由键盘代替硬笔的尴尬与困境正如当初由硬笔代替毛笔一样。
   今天,我们亲身体验到这种文化的疼痛。那么,我们是眼睁睁地看着一代人在汉字书写技能方面的退化还是从通过中小学语文教学来寻求抗拒、症治与救赎的良方?这正是我们在“打字时代”谈论“写字”的重大意义。
    我们看到,尽管“识字与写字”成为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目标话语”,但是,从实践来看,中小学生写字教学基本上处于一种被放逐的状态。
    首先,从写字教材与教学的角度看。
    虽然中小学《写字》教材作为地方教材之一在各地得到开发,但绝大多数学校并未开出专门的写字课。这就意味着,在小学阶段我们始终没有相应的写字教学的目标、步骤、方法。写字教学过程往往与语文教学过程混合为一,教师对学生的写字指导仅仅只是分散在生字教学的过程中,不成体系,随意性很强。
     在新课改理念的鼓动下,当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打着空泛的人文旗号,消解了扎实的语言文字学习。在语文公开课上,我们见到太多的深度阐释与多元解读,很少会有人愿意把“写字”当成公开课教学内容,遇到学生有写错的字,教师习惯于轻描淡写,一带而过。也许在教师看来,相对于课文的人文诠释来说,“写字教学”似乎显得太过老士,没有“学问”,写字似乎成了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在这方面,倒是一老特级教师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如于永正先生就非常重视让孩子写对、写好一个汉字。
    由于写字没有从根本上取得独立的教学地位,小学生写字的握笔姿势错误者不乏其人,汉字书写并未进入学生语文学习的考核内容,学生写字的好坏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到了初中,写字教学则完全消弥于语文教学之中。在一纸试卷面前,字写得好不好根本不被师生所重视。正是在这种功利取向下,电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千家万户,不少学生成为“打字”一族。本来写字教学就不到位,再加上“打字”所产生的强大冲击波,中小学生出现写字水平的整体滑坡自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与学校写字教学被冷落的现代相对应的是,社会上关于“写字”和“书法”的培训班却层出不穷。在商业化运作中,“写字”成为简单的技巧训练,成了一种可以让炫耀的“特长”。
     其次,教师作为写字教学的主体,在写字方面存在着显著的素养缺失。
    我们知道,在高校扩招之前,“师范学校”在培养小学师资方面一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那个时代,只有成绩一流的初中毕业生才可能被选拨到师范学习,成为小学师资的后备力量。那时,因为师范学校定位明确,作为未来教师的技能训练得到高度重视。衡量一个师范生是否严格,最基本的条件即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及普通话,即所谓“三字一话”。高校在一窝蜂地扩招、合并之后,大量的师范学校被冲击。招生成了大问题。于是,不少师范一夜之间就改成了普通高中,有的则匆匆忙忙完成了升格,有的则合到其他高校。师范学校培养小学师资的这一功能变得越来越模糊。一方面,师范学校不再从前那样可以招到一流的学生,到师范读书几乎只是上了职业院校录取线的一些并不优秀的学生。另一方面,即使是这样招来的学生,因为师范学校对于“师范”意识的淡漠,对所谓师范生的素质、技能训练亦相对放松。近些年来,从师范学校出来的学生里,很少有学生在“三字一话”有优秀的表现。“师范”这个曾经美丽圣洁的净土,似乎一夜之间就成为“订单式教育”的培训基地。因此,新一代小学师资,也许文凭早就提升到了本科与研究生层次。但在写字、说话、阅读、写作等语文基本功方面,远逊于从前。
    在关于写字教学现状的访谈中,一位小学教研室主任跟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现在,不少新老师不只是字写得不好,而且经常上课写错字。她举例说,他们校长的名字中正好有一个“德”字,平时在学校组织的一些问卷测评中,她发现:学校里把“德”字写错的教师可以说不乏其人。还有不少班主任,在填写学生爱好与特长时,真正把“钢琴”这个词写对的人都不是很多。
    这实在是一种令人深思的细节。我们成天在叫着更新理念,成天居高临下的要求一线教师“洗脑”,可是,如果像这样一些最基本的语文基本功都没有,所谓的理念更新不是一句空话吗?

             当“写字”遭遇“打字”:我们该做什么

    从毛笔到硬笔、由硬笔到键盘,科技手段的进步带来书写工具的革命,无疑为人们的书面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开辟出一个又一个新的时代。然而,为这种“便利”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昂贵的:因为不再“实用”,人们倚重的毛笔书写和硬笔书写越来越失去了民众基础和发展空间。相当初,硬笔取代了毛笔,使得毛笔书写不再是生活的必需,而渐渐成为一种艺术;今天,用键盘取代硬笔,使得硬笔书写不再是生活的必需,写字难道也只能作为一种艺术而存在?
    由“写字”到“打字”的时代转变,再一次让我们感觉到高科技永远都是一把锐利的“双面刀锋”,它在现实的繁琐间披荆斩棘的同时,也可能就要以斫削人文与艺术为代价。
     我们知道,现代人对科技产品的基本要求便是方便快捷。按纽式启动、傻瓜式操作、模式选择、便于复制……然而,高科技“生产工具”为人愈是考虑得多,就愈有可能埋下人类功能退化的陷井,就愈有可能剥夺人类的艺术想像力和创造力,就愈有可能变成沦为“机器”的仆人,就愈有可能损害充满生命个性的艺术发展。这方面的例证实在太多太多。不是吗?一旦人们将手工小作坊里的精工细作转变为现代工业的车间生产,所有的产生便失去了生命与艺术的不可复制性。从这个意义上说,高科技与工业化带给我们的,远远不只是效率的提升与利益的追逐,同时,它也意味着一种工艺的远去、消失乃至绝迹。或许,这是科学与艺术间的一种无法取得平衡的悖论。
     20世纪以来,科学以横扫一切的伟大力量,将我们带入一个简单操作和机械复制的时代。到了今天,我们在享受机械智能化之优越性的时候,是否意识到我们那经曾经强劲的功能正日益退化?我们在“敲”着这些电子文档的时候,在津津乐道于“无纸化办公”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意识到:将来的汉字书写会不会像今日的毛笔书法一样成为少数人的专利?有一天,当“纸”和“笔”全线退出现代人的生活,那是一种进步,还是一场灾难?
    汉字是中华文化之根。当“打字”成为人们惟一的书写方式,我们是否还能拥有这个根?书写汉字过程中的那种身心合一的精神享受是否依然存在?所有的一切追问,似乎都在提醒着今天中小学写字教学所承载的文化使命。
    我们认为,一方面,要承认由“写字”到“打字”的时代合理性,另一方面,我们真的需要从娃娃抓起,让他们从小认认真真的写好中国字,横平竖直地做好中国人。
    我们需要切切实实开设写字课,制订周密的写字教学计划,落实“写字”的课程地位;我们需要建立关于写字教学的考核标准,为写字教学寻求制度支持;我们需要以长眼的眼光,打造无愧于民族未来的中小学师资阶伍,让“写字”成了现代语文教学的一张“文化名片”。
123#
发表于 2012-6-6 21: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124#
发表于 2012-6-7 09: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智商、情商,还有搜商
中搜CEO陈沛
  搜商,是一种与智商、情商相并列的人类智力因素。也就是说,人类除了智商、情商以外,还存在着第三种智力因素,即是搜商。
  在大量的工作、生活实践中,每个人都会发现,人与人之间有着重大的差别。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人们收获了成功、挫折、失败的不同命运?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工作、生活、学习各不相同。很多人曾经以为,由德国心理学家威廉·斯特恩在 20 世纪初提出的 "智商" ( IQ )概念可以解答这个问题。
  智商( IQ )是智力商数的简称,指的是一种表示人的智力高低的数量指标。智商是智力年龄被生理年龄相除而得出的商数。智商表示人的聪明程度,智商越高,表示越聪明。根据比奈测试法,智商公式为:

IQ=Ma÷CA×100%
MA=智力年龄
CA=生理年龄

 “智商”是一个已经具有确定性含义的概念,是人类对自身智力认识的一个阶段性成果。但是智商理论还不是那么完善、那么理想,还存在许多值得讨论的问题。
  大量研究表明,在人群中,拥有高智商的人不超过5%,而拥有低智商的人也不超过 3 %。这就是说,大多数人的智商高低落差并不是特别大。而且,人们很快发现,智商理论还有一个与实践不相吻合的情况。不管是普通人还是心理学家,都会发现如此这般大量的事实——许多被测出拥有高智商的人,在社会做出的成绩有时反而不及常人。由此可见,尽管从理论上说智商高低是决定人生成就的重要因素,但在实践中并不完全与之成正比。从目前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一些获得成功的人物,尤其是很多社会名流、企业家、艺术家等等,他们并不全都拥有高度发达的智商;另一方面,一些所谓“高才低能”大学生、博士、博士后,因各种原因导致心理失常,甚至自杀,此类事情也时有发生。高学历当然并不一定意味着高智商,不过,一般说来高学历人群的智商普遍要比其他人群的智商高一些,这也是事实。但是,为何这些智商高于普通人群的人并不都能面对失败、创造成功?
  许多心理学家在对智商理论进行深入探讨之后,对智商及其测试方法提出了异议——
  首先,在智商的测定方法中,人的生理年龄固然是给定的,但是智力年龄的测定方法却很有问题。根据智力年龄的测定方法对六岁的爱因斯坦进行测量,得到的结果却是属于低智商。这个结果无法解释为何他在日后成为最伟大的科学家。智力年龄作为智商理论的前提和基础,本身就不是很准确的。
  其次,智商理论提出的基本依据,来自于对儿童的平均智力测量。其所采用的样本基本上都是儿童。但是问题在于,这样的测量结果却运用和推广至成人。这种方法显然是值得商榷的。在智商的测试中,忽视了儿童在智力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变数。从这样的结果中推论出成人的智力水平,无疑是不准确的。中国古代王安石曾写有《伤仲永》一文,说的是一个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为不注重后天培养,长大以后变成了一个极其普通的人。根据智商理论,长大之后的仲永,智商理应保持不变,仍然高于大多数人,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
  再次,在测试过程中,被测试人往往有焦虑、急躁等情绪波动,同时,智商测试模式也有时限等问题,这些对测验的最后结果都有很大的影响。在智商理论的测试过程中,许多影响最后结果的因素都被忽略了。这样测试的结果怎么能够使人信服呢?
  在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无论是观察法、实验法、谈话法、个案调查法,还是作品分析法,等等,这些智力测试的方法,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显示被测验人的智力状况,但就总体而言,传统的智力测试所检测的往往只是一个人的言语、数学、逻辑能力,而把许多潜在的能力排除在智力范围之外。也就是说,人类所拥有的全部智力因素没有被智商理论全部囊括。因此,人类的智力理论还需要补充和完善。社会也慢慢认识到,智商仅仅是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不是全部因素。
  于是,"情商" (情绪商数)概念及其理论应运而生。情商,即情绪智力。
  1990年,美国心理学家塞洛维和梅耶接过加特纳的智能多元化理论,创造性地发挥了人格智能的基本思想,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情商,即是情绪智力的简称。1995年,《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戈尔曼出版了《情绪智力》一书,对情商理论做了更精确的论述和说明。这本书的副标题为——“为什么它比智商重要”。因为书中发现和诠释了一种非常重要的人类智力因素——情商,颠覆了智商决定成败的旧有观念,出版之后便轰动全美。情商理论也从此广为人知。
  戈尔曼的情商理论认为,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甚至有时会超过智力水平。他认为,情商包括五个方面的能力:


A、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
B、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C、以自己情绪激励自己行为的能力
D、了解别人情绪的能力
E、与别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情商理论认为,情绪智力对个体人格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情绪智力的重要性在于,它使人能够由自我认知发展到对他人的认知——也就是一种共感能力,从而成为社会交际交往能力的基础。因此,情绪智力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人生的成败。此后,美国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在成功要素中,智力商数仅占 20% ,而情商却占了 80% 。因此,更有论者提出了一个“成功公式”:

  成功 =智商+ 情商

  在一些 MBA 的研究中,有人提出了成功企业家的情商要素更容易被理解:

1.  远见与洞察力
2.  勇气与决断力
3.  忍耐与持久力
4.良好的表达与沟通能力


  很显然企业家成功的主要因素并非是智商。
  对于人类自身能力的研究,果真就到此为止了吗?
  研究表明,人类智商有着基本的平均值。人类的情商虽有较大的差异,但情商的测量方法却和智商的测量方法一样很不精确。情绪和意志力等等能力,怎么能够精确量化呢?——这是对情商理论基础一个非常有力的诘问。因此,以情商的高低来判定人生成就的大小,并没有一个非常牢固、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不能完全令人信服。更重要的是,假如以上的成功公式成立,那么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成就完全可以量化甚至预测——测一下智商和情商就好了!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在人类已经发展到 21 世纪的信息时代之后,智商和情商共同决定人生成败的观点越来越受到冲击。许多智商,情商均不很高的人,比如都市哈! 一族,同样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胜。比尔·盖茨的智商和情商不见得就是世界第一,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世界首富。这也就意味着,还有一些更重要的因素在暗中决定着人们的生活、工作、事业的成败结果。
  今天,我们终于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人类智力因素:搜商。
  搜商与情商相对,情商的全称是情绪智力,搜商的全称则是搜索智力,是人类通过某种手段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其公式表达为:

  SQ=K/T ( C )
  K=knowledge(获得的知识)
  T=时间(花费的时间)
  C=搜商指数(社会平均知识获取能力)


  搜商理论可以说是对并不完善的智商、情商理论的有益补充。从搜商的公式中可以看出,搜商理论尤其强调时间与知识的比值,也就是说,搜商关心和解决的问题是智商和情商悬而未决的遗留问题——效率。
  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曾经慨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当人类进入计算机网络普及、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面对海量知识造成的这个经典困境。我们不得不承认,即使人类拥有再高的智商,再多的大脑容量,再充足的生命时间,也不能满足理解和储存全部人类知识的要求——何况人类的知识正以几何级数量迅速增长。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对于个人而言,人类生产的许多知识对于个体来说往往是无用的。因此,我们必须在海量知识中快速地搜索出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以完成工作生活的各项任务。于是,如何快捷、成功地获取有效知识就成了这个时代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智商和情商理论,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补充和提出一种全新的智力因素——搜商。
  智商、情商和搜商,是一种互补关系,三者共同决定着人生的成败。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对于成功的理解是:

  成功 =智商+ 情商+搜商

  诚然,我们没有把机遇、地域、种族、文化背景等客观因素包含在这个成功公式之内。一方面,客观因素变数很大,不可能够全部量化。但更为重要的是另一方面——无论是对于单个体的人还是对于整体人类而言,客观因素毕竟是很难控制的,而成功作为一种人类主动行为产生的社会实践结果,最终还是由人的主观能力和人本身拥有的素质来决定的。因此,我们对于成功的理解就特别强调人类自身的因素,尤其是可以大幅度改变和提高的能力因素:搜商。我们不能理解,在远古时代,缺少智商的人类仅仅是看天吃饭就能走出野蛮,创造文明?我们同样也不能理解,缺少情商的人类,能够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 20 世纪获得高质量的生存?于是,我们也就更不能理解,当信息时代扑面而来,知识爆炸已经成为现实的 21 世纪,缺少搜商的人类能够在信息海洋中尽情遨游,创造成功的奇迹,抵达人生的彼岸?
  我们必须承认,人与人始终是有差距的;我们也必须承认,人的能力是可以改变的。因此我们才能深刻理解,为什么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站在各个行业、领域的金字塔尖,接受成功的洗礼。智商决定人生成败的时代已然远去,情商左右人生命运的境况也已经黯然退场。当人类进入信息时代,陷入信息海洋的困境之中,搜商——人类的第三种智力,无疑已经成为新的决定着我们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2.搜索——搜商的本质特征
  搜商既然是人类的第三种智力,那么究竟什么是搜商,它与智商和情商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就不能不说个明白。
  搜商和智商、情商虽然都是人类的智力,但是由于各自的本质特征不同,因而彼此间又严格地区别开来。
  也许威廉·斯特恩提出“智商”概念的时候,曾经希望它能够囊括人类的全部智力,但是比奈的智商测试法却给了“智商”一个确定的概念,即以人的数学、语言和逻辑等能力为主要内容,也就是说,主要衡量人们在已知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抽象、归纳和演绎等方法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这样就使得智商无法包容情商和搜商。因而,智商只能作为人类所拥有的第一种智力,而把第二种智力和第三种智力的位置让给了情商和搜商。
  如果说智商只是指人们的思维智力的话,那么情商则是指人们的情绪智力。由此可见,情商同样没有包容搜商。
  至于搜商,它是指人们的搜索智力,既不同于智商的思维智力,也有别于情商的情绪智力,所以,搜商属于人类的第三种智力。
  搜商的本质特征是搜索。如果没有搜索,那自然也就没有搜商了。搜索之所以成为搜商的本质特征,是因为搜索使得搜商明显的区别于智商和情商。
  “搜商就是人们的搜索智力。”用这句话解释搜商似乎已经明白无误了,其实不然。问题在于:这里所说的“搜索”,其论域是什么?也就是说,“搜索”一词适用的范围有多大?由于人们对“搜索”的论域理解不同,因而对“搜商”含义的理解也就有所不同。
  “搜商”的概念是我们刚刚提出来的,然而据我们所知,目前对于“搜商”已经有了不同的理解,其中的分歧就在于对“搜索”的论域有不同的看法。具体说来,有以下三种不同观点或主张:
  第一:搜商仅指人们运用搜索引擎的智力。
  这是狭义的“搜商”概念。这样理解“搜商”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在当代,搜索引擎作为搜索工具,具有无可比拟的先进性,如果没有搜索引擎的存在,我们是不可能提出“搜商”概念的。运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就是我们在序章中所说的“点石成金”的方法,用以点击鼠标键的手指头,我们称之为金手指。只是由于某些原因,我们没有把这本书写成这方面的专著。
  第二:搜商是指运用物质性工具进行搜索的智力。
  这是一种广义搜商的概念。这里强调了搜索的工具性,但是“工具”的含义并不局限于搜索引擎,还包括诸如图书资料、目录索引,乃至“老马识途”的老马等等。但它不包括非物质性工具,比如人的知识。这样界定“搜商”,既可以同智商、情商区别开来,也可以防止把“搜商”概念无限地扩大。
第三,搜商应指人们所有搜索行为的智力。
  这是最广义的“搜商”概念,我们不妨叫它“泛搜商”。它包括了“搜索”一词的一切应有之义。
  从以上情况不难看出,这三种不同的“搜商”概念,仅仅区别于“搜索”论域的广狭不同。因此,它们之间并不存在对错或高下的区别。某种搜索行为是不是属于搜商,就要看它属于哪个论域。比如说,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对于狭义搜商而言,它不属于搜商;但对于广义搜商来说,它自然算是搜商了。
  搜商的本质特征是搜索,通过对搜索的讨论,我们将会更为清晰地理解什么是搜商,并且进一步把搜商和智商、情商区别开来。
  下面,我们将对“泛搜商”的搜索属性进行比较具体的讨论。因为这里所说的搜索属性,逻辑地包含了广义搜商和狭义搜商的搜索属性。
  一、
搜索的行为性

搜索不同于人们的思维或情绪,它是一种行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搜索行为。作为操作行为,它总有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是一次性的,即一次性搜索,成功或者不成功,都不再搜索了;但是搜索也可以是两次以上,乃至多次,直到成功或者放弃。
  《水浒传》有个有名的“三打祝家庄”故事。宋江听说祝家庄路径复杂,便派遣杨林和石秀前去探庄。杨林打扮成解魔法师,由于没有搜索到见白杨树就转弯的信息,很快便被捕了。梁山的第一次探庄失败。石秀扮作樵夫,从一位老人那里弄清了村里复杂的盘陀路径,探庄成功,从而帮助了宋江赢得攻打祝家庄的胜利。
  在这个故事里,杨林的第一次探索操作有误,导致探庄失败;而石秀的有效操作,使得探庄成功。石秀探庄,这是梁山的第二次搜索。
二、搜寻与索取
  “搜索”一词,顾名思义,包含“搜寻”和“索取”两个含义。“搜寻”是手段,而“索取”则是目的。
  搜寻的手段是寻找或识别,是搜索的行为性的具体表现。人们在搜索的过程中,如果只存在一种情况,就得设法去寻找,去探明。如祝家庄的盘陀路,那是去祝家庄的唯一路径,石秀终于“探明”了它。如果存在多种情况,那么则是去识别,去挑选。例如伯乐相马,则是在众多的马匹中识别或挑选出千里马来。
  搜索的目的——“索取”,就是解决问题,它是搜索的目的性表现。搜索目的可以是知识性的,也可以是非知识性。石秀探庄为的是获取盘陀路的知识,这是知识性的目的,而“老马识途”所要获取的只是军队走出大山的结果,不是知识性的问题。
  “老马识途”的故事是说,春秋时期,齐桓公出兵讨伐孤竹,出征时是春天, 凯旋时却到了冬天。由于路途的草木景色全变了样,齐军找不到原来的路,在崇山峻岭里迷失了方向。齐桓公派出了许多探子,也没有找到走出困境的路径。大夫管仲想出了一条妙计,他说:“我们可以利用老马的经验。”于是把几匹老马的缰绳放开,让它自由寻路。结果,齐国大军跟随在老马的后面,找到了归国的路。
  老马识途,对于管仲他们来说,只是利用老马走出了大山,找到了归国之路。至于这条路究竟是怎样走的,管仲恐怕仍然搞不清楚,其实,他也没有必要搞清楚——因为走出大山才是这次搜索的唯一目的。
三、搜索的工具性
  搜索作为一种行为,是必须使用工具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搜索所使用的工具对于搜索结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搜索工具有物质性工具和非物质性工具的区别。
  搜索工具通常是物质性的。例如搜索引擎,图书资料、人的五官等等。
  搜索引擎是时代的宠儿,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如果没有搜索引擎的发明,人们就很难驾驭今天的信息时代。它是当代最最重要的搜索工具。只以搜索引擎为工具的搜索,属于狭义的搜商。
  图书资料作为搜索工具的作用也是明显的。特别是在人们用来查找某种知识的时候,它们的搜索工具性质更为显豁。图书的目录索引,是人们特地制造出来专门用以搜索的工具。
  人的五官也是重要的搜索工具,并且是人们最直接、最方便灵巧的搜索工具。例如石秀不认识盘陀路,他去询问老人,这嘴巴就是搜索工具。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眼睛和耳朵也是搜索工具。
  其他如显微镜、望远镜、胃镜、雷达等等,都是人类发明的物质性搜索工具,也是人类五官的延伸。
  使用包括搜索引擎在内的物质性工具的搜索,属于搜商。
  非物质性的搜索工具,首先是知识,也包括经验、素养等等。伯乐相马、慧眼识英,搜索者所使用的就是这类非物质性的工具。“老马识途”,直接利用了老马这个物质性工具,同时也是间接地利用老马的经验这一非物质性工具。询问也是利用他人知识的非物质性工具。“搜尽枯肠”的意思是说,为了解决某个问题,利用自己全部的知识和智慧来寻求答案。
  包括非物质性工具在内的搜索,属于泛搜商。
  本书所说到的内容,属于泛搜商。我们想,就目前而言,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搜索”的一般含义,建立“搜商”观念,比使用某种搜索工具更为重要。
四、搜索过程中的智商和情商
  搜商和智商、情商虽然各有自己的界定,并列为三种不同的智力,但是在实际搜索过程中,通常都有智商和情商的参与。三者之间存在着比较复杂的关系。
  有时候,在搜索过程中明显地存在着一个应用智商或情商的阶段。比如办案人员在侦破一宗盗窃案时,他首先注意到门锁没有被破坏,房子也没有天窗,于是他思考着:小偷应该是从窗台进来的;因为窗外就是田地,有可能留下小偷的脚印。这里使用的逻辑推理,显然属于智商。当然,办案人员发现门锁完好,没有天窗,这已经是在搜索,但是紧接着的推理却是典型的智商,所以,这是搜索过程中的智商。这时候,搜商和智商表现为交互关系。
  《三国演义》中有一则脍炙人口的故事:关公温酒斩华雄。虎牢关守将华雄,连续斩了联军好几员大将,联军领导人袁绍等正在紧张地搜索能够打败华雄的人选,关公自报奋勇,愿意出战华雄。袁绍因为关公只是马弓手而拒之门外。而曹操则认为关公仪表不俗,可以一战,并且为关公热酒一杯。关公旗开得胜,斩了华雄,其酒尚温。在这里,袁绍的冷漠和曹操的热情,都是搜索中的情商,是搜商与情商的交互关系。
  在搜索过程中,有时候不使用其他任何工具,仅仅依靠搜索者自身的智慧和推理,这时候既用了搜商,同时也用了智商。例如伯乐相马、慧眼识英等等,它们表现为搜商和智商的交叉关系。同理,搜商和情商也可以构成交叉关系。
  至于交互关系和交叉关系之间的区别,可以这样地表达:交叉关系是同时的,既用这,同时又用那;交互关系是顺序的,前面用这,后面用那。



交叉关系
交互关系


3.N次搜索
  
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搜索,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也就是说,为了实现搜索的目的,在许多情况下需要经过N次搜索。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云:“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那可是经过了“千百度”的搜索啊!中国著名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它的名字也就来源于此。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对夫妻在家里做菜,突然发现没盐了。丈夫说,下楼买一包吧!妻子却说,她记得在厨柜抽屉里还有一包。丈夫在乱糟糟的厨柜抽屉里翻来找去,许久也没有找到。他烦燥地说,根本没有嘛!妻子说,你走开,我来。丈夫气哼哼地到一边忙别的去。不到两分钟,就听到妻子说:“找到了!”他不禁跳了起来,问妻子在什么地方找到的。妻子说:“把厨柜里用塑料袋装着的东西重新分类放好,那包盐就自动出现了。这有什么难的?”
  还有一个故事。
  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个干部家庭的十岁孩子,因为受不了军人出身的父亲打骂,离家出走。家人四处寻找,终于打听到了一条线索——儿子好像跑到某一个学校里玩去了。当他的父母找到那个学校时,全校正在开展课外活动,到处都是学生,可是谁也不认识他们的儿子,更不知道他在哪里。家人在整个学校里四处找寻,看到一个相像的,就追上去,一看不是,又盯上另一个。找了半个多小时,他们还是找不到儿子。于是,只好来到校长办公室求援。校长一听,呵呵笑道:“这个容易,刚好我有事要跟学生们说。”他通知学校广播室,全校学生马上回教室,听校长讲话的广播。然后,他对两个心急如焚的父母说:“现在外边没人了,等我讲完话,你们应该找到儿子了吧!”果然,他们在空无一人的校区内,一眼就看到了池塘边上的儿子。
  类似这种事情很常见。像上文中的丈夫和父母,他们掌握的线索并没有错,但是搜索起来并不是那么一蹴而就,有时候要费很多周折。中国有一个“鱼目混珠”的成语,意思是说,鱼眼睛掉在一堆珍珠里,由于样子相象,很难分辨出来。如果不能细心地一次次搜索,势必会导致搜索失败。在实际生活中,希望通过一次性搜索就能解决问题的大有人在。其实,无论是什么样的搜索,在未得到结果之前,一般都需要继续搜索下去,一步步缩小搜索范围,直到第N次搜索成功。
  两枚炸弹落在同一个弹坑的机率是很小的。同样,就一个特定的搜索目标而言,除非马虎大意,在原搜索点“重新发现”的机率是很小的。对于这些已经搜索过的区域或者使用过的搜索手段,必须学会使用“排除法”,避免重复劳动。这是提高搜索效果最为重要的一环。而且,在对搜索到的知识进行梳理,前提必须是认真排查,这样才能逐步缩小搜索范围,直逼搜索结果;或者改进搜索方法,发展新的线索,进行新一轮搜索。在这里,我们应当学习那位细心的妻子和那位聪明的校长。
4.侠客岛传奇
  金庸武侠小说《侠客行》,讲了这样一个传奇故事:
  当时的武林人士都知道,海上有个侠客岛,那里的人们各个武功卓绝而又残忍无比。他们每隔十年便派出使者,给名门大派的掌门人发铜牌,邀请他们上岛去喝腊八粥,但从来都是有去无回。如果有人胆敢不去,就会满门通杀。因此,武林人士无不谈“岛”色变,无人敢接铜牌,但又不敢不接,不敢不去送死。
其实,这是一场误会。原来侠客岛两位岛主在岛上发现了武功秘籍,这是用蝌蚪文刻在石室里的李白诗《侠客行》,每一句都有许多注解,还有插图。两岛主参悟不透,故而邀请天下武林高手前来共同参悟。上岛的每一个人都如醉如痴地迷恋上这门武学,故而不愿意回归故里。至于被杀全家的人,都是一些罪大恶极的武林败类。
  长乐帮帮主石破天,也是应邀上岛之人。他是个呆头呆脑、一字不识的青年,论智商肯定没有别人高,情商也很平常,但他却从那些蝌蚪文中发现了文字笔画本身即是武工招式、内息走向,无意中读懂了其中奥秘,练就了盖世武功。
  这个故事奇就奇在那些智商、情商极高的人不能解读的武功秘籍,却被一个呆头呆脑、一字不识的石破天破解了。这只能说明石破天具有极高的搜商。石破天所凭借的只是他那特有的直觉,凭直觉他发现了其中奥秘,完成了这次特殊的搜索任务。在搜索中,人的直觉本身也是工具——一种非物质性的搜索工具。人们常说“女人的直觉很厉害”,并非没有道理。的确,女人们凭借敏锐的直觉,进行过无数次成功的搜索。
  侠客岛的故事,似乎给了我们更多的启示。那些智商很高的大侠们,整天围绕着诗句和注解的文字意义争论不休,完全忽略了文字形体的意义。从心理学上说,这叫“思维定势”,是他们过多的知识阻碍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而对于石破天来说,他不认识字,不懂得什么文字理解。在这个时候,他的敏锐的直觉却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从文字的笔画形体上“悟”出了真谛,成功地解读了别人读不懂的武林秘籍。
  这个故事,又一次说明了搜商不同于智商或情商。
转自:陈沛 著作《搜商,人类的第三种智力》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125#
发表于 2012-6-7 09: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做“文献检索”:学会找资料

刘良华
文献检索有两个意义:一是在选题没有确定之前,研究者可以通过翻阅专业杂志或网络文献的方法来获得选题的原型启发。二是在选题确定之后研究者根据自己的选题和关键词进行系统的文献搜索。
一旦确定了研究的主题,研究者就应该进一步锁定与这个主题相关的关键词(含中英文关键词)。关键词是文献检索中的关键要素。为了有效地检索,应该提出3到5个关键词,有时还需要确定与某些关键词相反的词语。比如“惩罚教育”作为关键词时,应该同时将“赏识教育”也作为关键词。
在选择关键词时,研究者需尽量避免一些错误。比如,论文的英文标题与中文标题不匹配以及错误地选择了课题研究的“关键词”。研究者可能将无关的无足轻重的词语作为关键词,而将重要的词语排斥在关键词之外。或者,由于在翻译“关键词”时发生错误,导致寻找相关的外文文献时找不大关键文献。
如果没有提出自己的研究课题及其关键词,就无法进入文献检索。但这个次序也并不绝对。当研究者尚未确定自己的选题及其关键词时,也可以先翻阅某些文献,在文献中逐步形成自己的选题及其关键词。选题和关键词确定之后,再借助选题及其关键词进行盛大的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可以采用手工的方式,但在网络比较发达的地方,一般借助网络搜索引擎和网上图书馆。

一、利用“搜索引擎”或“数据库”

网络的出现改变人类的社会生活,也改变学术研究的形态。十年前,很多研究者尚愿意以“手工检索”的方式去查找文献。十年后的今天,已经很少有研究者拒绝网络检索(网络搜索)而单纯采用手工检索的方式。可以预见,在网络越来越发达和精致的地方,网络搜索将成为研究者首选的检索方式。
(一)搜索引擎:Google、百度与Scirus
就目前的情形来看,Google和Baidu互有优势,爱问属“后起之秀”。Google更适合搜索英文文献,Baidu更适合搜索中文文献。
1.Google
Google的网址是www.Google.com。就国际影响来看,Google是目前最有实力的搜索引擎。整个国际上的学术研究也因为Google搜索引擎的力量而变得今非夕比。2004年2月22日,《华盛顿邮报》称:[1][1]


太初,Google问世之前,大地一片黑暗。
我们在图书馆里跌跌撞撞,我们埋首于《世界百科全书》。我们翻阅《期刊文献目录索引》里面密密麻麻的文字。
我们听信捕风捉影的传言,以及所谓权威专家信口雌黄。我们瞎猜。我们揣度。最后,我们放弃,自甘堕落于无知之境。
现在,Google世纪大放光明,我们才晓得前Google时代的世界是如何幽暗隐晦。在遥远的未来,历史学家将通称Google现身前的时期为“黑暗时代”。

这些说法虽然夸张,但也并非完全失真。只是,利用搜索引擎搜索资料时,往往会出现文献数量杂乱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Google特别设计了“Google学术搜索”引擎:http://scholar.google.com。“Google学术搜索”引擎减少了大量的非学术的信息。比如,2011年9月22日在http://www.google.com中搜索“教育现象学”时,结果显示:“找到约 11,200,000 条结果”;而在http://scholar.google.com中搜索“教育现象学”时,结果显示:“约有 900,000 条结果”。
研究者现在可以不理睬Google,也可以不理睬Baidu或Yahoo,但他不可以低估网络搜索带来的便捷和效用。
2.百度
百度的网址是www.baidu.com。“百度”二字源于中国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诗句:“众里寻他千百度”。“熊掌”图标的想法来源于“猎人巡迹熊爪”的意象。在搜索引擎中,大都有动物的形象,如SOHU的形象是狐,如GOOGLE的形象是狗,百度的形象是
1999年底,两位北大校友李彦宏与徐勇在北京中关村创立了百度(Baidu)公司。2001年8月发布Baidu.com搜索引擎Beta版(此前Baidu只为其它门户网站如搜狐、新浪、Tom等提供搜索引擎)。2001年10月22日Baidu搜索引擎正式发布,专注于中文搜索。
百度曾被称为“中国的Google”。根据最近的美国调查机构Alexa统计,“百度”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独立搜索引擎,在中文搜索引擎中位居第一。[1][2]


3.Scirus
Scirus被认为是目前互联网上综合性最强的“科技文献门户网站”之一。它与一般搜索引擎(如百度、Google等)不同的在于:它主要涵盖专门科学方面的信息而过滤非科学方面的信息。
除了常用的搜索引擎GoogleBaidu之外,还有“有道”(http://www.youdao.com)和“搜狗”(http://www.sogou.com)、“雅虎”(http://www.yahoo.com),等等。雅虎(Yahoo!)是搜索引擎的“前辈”和“领袖”,但由于雅虎后来致力于做门户网站,“大意失荆州,将领导地位拱手给了Google”[1][3]

。“等到发现搜索引擎带进网络广告的重要性,才顿觉冷落搜索按钮是不智之举,因此雅虎开始着手重新打造本身的搜索引擎。” [1][4]

与雅虎类似,AltaVista也是曾经是名噪一时的搜索引擎,但其地位后来被Google取代。
(二)中文数据库:知网、维普与万方及老旧书刊
常用的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有三个:一是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二是维普(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万方-数字化期刊)。如果需要寻找民国时期的期刊文献,则可以搜索“老旧书刊”。
1.知网
“知网”(CNKI)是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http://dlib.edu.cnki.net/kns50)的简称。目前CNKI已建成的数据库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DMD)、“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CPCD)、“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CHKD),等等。[1][5]

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大型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之一。一般称之为“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或“知网”。
“知网”目前已成为中国学者普遍采用的文献资源。个人用户可以购买CNKI卡获得文献查阅的使用权,但很多高校已经购买了使用权限,校内上网可以免费查阅。
2.“万方”与“维普”
“知网”虽然是目前最大最常用的数据库,但“维普”和“万方”也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知网”中找不到或找不全所需文献时,可以考虑到“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查找。
3.老旧期刊
“老旧期刊”的全称是“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 (http://www.dachengdata.com),该数据库收录了1840年至1949年期间6000余种期刊,共150余万篇文章。对于研究民国时期的教育思想或教育改革的研究者而言,“老旧期刊”是一个重要的搜索工具。
(三)外文数据库:EBSCO、“JSTOR”与“Google图书”
搜索外文文献一般采用EBSCO数据库,国内大多数图书馆都购买了该数据库的使用权限。此外,也可以在JSTOR(“期刊存储”)中搜索英文期刊文献,在“Google图书”中搜索外文图书。还有一类比较特殊的“数据库”(严格来说不能称为“数据库”),比如“百度文库”、“爱问·共享资料”。
1.EBSCO数据库
EBSCO数据库中跟教育研究有关的是三个数据库:一是Academic Search Premier(简称ASP);二是Business Source Premier(简称BSP)。ASP宣称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多学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包括有关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教育学、计算机、工程、物理、化学、语言、艺术等领域。二是Newspaper Source数据库,包括了两百多种国际性知名报刊的摘要、索引、全文及专栏文章。其中约有180多种提供全文。包括美国国内、国际报纸、在线新闻、报纸专栏的全文,以及CBS NewsFox News等新闻机构提供的广播和电视新闻稿。如USA Today(今日美国)、The Washington Post(华盛顿邮报)、The TimesLondon)时代杂志、The Boston Globe(波士顿环球报)等。该数据库每日更新。三是Educational Resource Information Center(简称ERIC)。ERIC提供2200多个文摘和来自与1000多种教育学以及与教育有关的期刊的索引和摘要。EBSCODPremier版数据库用户通过ERIC可以连接到500种期刊的全文。
2.PQDD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
PQDD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的地址是:http://pqdt.calis.edu.cn。该数据库由 ProQuest公司开发。ProQuest公司号称“世界上最早及最大的博硕士论文收藏和供应商”,该公司的学位论文文摘数据库(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简称PQDD文摘库)收集了比较完整的国外高校博硕士论文的文摘索引。从2001年开始,在文摘库的基础上,ProQuest公司开发了电子版的论文全文服务方式,由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联合组成的ProQuest博士论文中国集团自2002年起开始订购ProQuest中的全文。国内大学一般购买了该数据库的使用权。
此外,也可以到一些国外或境外图书馆下载国外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3.JSTOR与“Google图书”
JSTOR是数字化的期刊,全名为Journal Storage,一般翻译为“期刊存储”,也译为“西文过刊全文库”。该数据库以人文及社会科学方面的期刊为主,从创刊号到最近三至五年前过刊都可阅览PDF格式的全文。有些过刊的回溯年代早至1665年。国内的大学图书馆一般都参与了JSTOR系统,可以在该系统免费访问和阅读。
比如,如果研究者在某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注释中看到另一篇重要的文章以及相关信息,比如在阅读Research as a Basis for Teaching: Reading from the work of Lawrence Stenhouse时,发现该书引用了Stenhouse的一篇文章What Counts as Research。如果想完整地阅读What Counts as Research这篇文章,那么,可以在JSTORhttp://www.jstor.org)的搜索框中直接输入What Counts as Research,然后搜索。
但是,搜索之后,可能会出现成千上万条与What Counts as Research有关的信息。为了提高搜索的“命中率”,最好把文章名和期刊名一起输入“搜索框”。将文章名和期刊名分别加括弧,中间用and连接。也就是说,最好在搜索框中输入 (What Counts as Research) AND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然后搜索。
当然,也可以首先在搜索框中先输入What Counts as Research,然后选择“在结果中搜索”(Search within these results)。然后再搜索框中输入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然后再搜索。此时,搜索框中会自动跳出(What Counts as Research) AND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Google图书(http://books.google.com)主要用来提供外文图书的全文或信息。如果在某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注释中看到另一篇重要的专著以及相关信息,比如在阅读《理解杜威:自然与协作的智慧》([美]坎贝尔著,杨柳新译:《理解杜威:自然与协作的智慧》,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时,想查找这本书的英文版Understanding John Dewey: nature and cooperative intelligence,那么,可以按照以下程序找到这篇文章:
第一,进入http://books.google.com第二,先输入Understanding John Dewey: nature and cooperative intelligence并搜索。搜索之后,可以看到有关Understanding John Dewey: nature and cooperative intelligence这本书的页面。第三,打开Understanding John Dewey: nature and cooperative intelligence的网址。进入这个网址之后,可以看到这本书的目录以及绝大部分内容的PDF。如果要看到完整的英文版,需要购买这本书。但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如果只是想寻找这本书中的某个章节,而网上正好又有这个章节的英文,这样的搜索和网络阅读就可以满足需要了。而且,书的旁边有“寻找”书中任何一个关键词的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输入某个词语,该词在书中的位置就逐一出现。更重要的是,一旦找到这样的网址,不仅可以在网上阅读原著的相关章节,而且,而已看到具体的出版信息和页码。如果想引用相关章节的内容,就可以找到具体的出版信息和页码。
虽然并不是每一本书都能在http://books.google.com这里找到可以阅读的页面,但是这里有大量的英文原著的PDF。比如,在刘北成编的《福柯思想肖像》或李银河的《福柯与性》中发现The Passion of Michael FoucaulMiller著)不断被引用,想阅读The Passion of Michael Foucaul的原著,那么,就可以在http://books.google.com搜索。
除使用以上数据库之外,研究者也可以在“爱问”、“百度文库”与“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互动式的开放平台中寻找相关的资料。
“爱问”的网址是http://ishare.iask.sina.com.cn。“百度文库”的网址是http://wenku.baidu.com。“百度百科”的网址是:http://baike.baidu.com。“维基百科”的网址是:http://www.wikipedia.org。借助这些平台,研究者可以找到相关的词条以及可以下载的中英文图书、文章、PPT讲稿或视频。
“百度文库”与“爱问”是一种象征性事件。未来也许会出现更多类似“百度文库”和“爱问”的平台:它既为读者提供搜索、下载的资源,也鼓励读者上传资源。平台上的资源甚至主要“来自热心用户上传”。这种互动平台虽然可能出现“侵权”问题(因为上传者可能会上传自己没有权限的资源),但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相关的技术得到控制。[1][6]


与“百度文库”与“爱问”一样,“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提供了开放的、互动的资源。但与与“百度文库”与“爱问”一样,“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提供的是“词条”、“辞典”式的解释。这些网络信息虽不可以直接用来作为学术研究“引用”的文献,但是,它可以为研究者提供有意的提示。研究者可以借助这些信息查找相关的资料。
二、利用“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也可以称为网上图书馆、电子图书馆。未来的网络检索将逐步转向数字图书馆。
(一)国家图书馆或社区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往往是该国的“国家总书库”。比如中国的国家图书馆“拥有全球最宏富的中文文献。”其实,国家图书馆不仅拥有“全球最宏富的中文文献”,它还拥有比较丰富、比较完整的外文文献。这里的文献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研究者的绝大部分的文献需求。除了中国的“国家图书馆”(http://www.nlc.gov.cn)之外,研究者也可以到美国的“国会图书馆”(http://www.loc.gov)、英国的“国家图书馆”(http://www.bl.uk)等国家级图书馆检索或下载相关资料。
(二)大学图书馆
不少高校图书馆和社区图书馆可以免费为研究者提供“馆藏目录索引”服务。虽然不能免费借阅,但研究者在网上可以进入某些高校的图书馆查找相关的书目、作者和出处。有些图书馆可以为研究者提供复印和邮寄服务。比如,研究者可以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http://www.lib.bnu.edu.cn/index.jsp)、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http://www.lib.ecnu.edu.cn/structure/index)、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http://lib.scnu.edu.cn)等网站,查阅相关文献。如果找到某些重要的文献,研究者可以委托朋友到该图书馆借阅或复印,或者,通过付费的方式借阅或复印。
(三)超星数字图书馆
超星数字图书馆(http://www.chaoxing.com)成立于1993年,2000年1月正式开通。主要包括“超星读书”(http://book.chaoxing.com)、“超星学术视频”(http://video.chaoxing.com)和“超星文献”( http://wx.chaoxing.com)三个部分。读者下载了超星阅览器(SSReader)后,即可通过互联网阅读超星数字图书馆中的图书资料。凭超星读书卡可将馆内图书下载到用户本地计算机上进行离线阅读。
超星数字图书馆的“超星文献”不如“中国期刊网”(http://www.cnki.net),但是,“超星读书”和“学术视频”是对“中国期刊网”的补充。读者可以购买超星图书卡获得查找、下载和阅读图书的权利。如果研究者所在的大学图书馆已经购买了相关的权限,则可以在超星数字图书馆自由阅读或下载。

三、手工检索

手工检索是文献检索的初始形态和传统形态。以往的手工检索主要包括查阅图书馆的目录索引或《全国报刊索引》等工具书。现代图书馆系统虽已转换为电子检索,但阅读教育专著、教育报纸、教育杂志仍然是重要的。
(一)查阅专著或工具书
除了教育专著之外,研究者可以重点查阅以下教育词典、教育研究手册和教育百科全书:
1.   
《词海》(教育、心理分册)
2.   
《教育学文集》(瞿葆奎主编)
3.   
《中国教育大系》(顾明远主编)
4.   
《世界教育大事典》(顾明远主编)
5.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Husen, T. & Postlethwaite, T. Eds.1984, 1994)
6.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Wittroch M. C. Ed. 1986)
7.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 Richardson V. Ed. 2001)
8.   
……
(二)查阅专业杂志
传统手工检索的第二个办法是直接查阅教育报刊。这是比较烦琐的办法,但这个办法也有它的优点,现在依然比较流行。这种检索方式的基本程序为:
首先是确定专业杂志。选择与本课题相关的比较权威的专业杂志。
其次是“逆向查阅”。从某个专业杂志的最新的一期开始,逆向查阅近十年或十五年或二十年的文献。查看每一期的目录、相关文章以及某些文章后面的参考文献。遇到感觉比较重要的文章,可以重点阅读。
第三是“跟踪索引”。查阅几份专业杂志之后,大体会找出某些重要的文章。然后重点查看这些重要文章后面的文献,然后以“滚雪球”的方式“追踪”关键文献:“先找几篇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文章阅读,在阅读中了解与此有关的范围及从这些文章所列的参考资料中发现新的线索,再扩大查找对象。一般地看,在几篇文章中都提到的篇目,是参考价值较高的文献。所以采用‘滚雪球’法还有一个好处,帮助发现众多文献中的‘重点’文献。”[1][7]

若这些频繁引用的“重点文献”是本领域的重要专著,则需要借助图书馆和书店获得这几本重要专著。然后,再根据这几本重要专著的参考文献去寻找更多的相关文献。
这种手工检索的操作过程显得比较缓慢而低效,但这并不意味着手工检索就会完全被网络检索取代。手工检索至少将以另外的方式流传下来:一是补充网络检索的遗漏。二是在网络检索之后,在阅读具体的文献时,需要跟踪索引。除此之外,手工检索还有一个重要的形态:人们不可能只是围绕某个主题去做相关的检索,研究者需要有一些日常的阅读以及相关的检索。研究者在随意的翻阅专业报刊杂志或专著的过程中,也会发生一些手工检索的行为。
对于“教育管理”专业的研究者来说,可以到学校图书馆或中山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之类的地方重点查阅以下中文杂志:
1.《教育研究》(中央教科所主办)
2.《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主办)
3.《比较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主办)
4.《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
5.《高等教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主办)
6.《教育发展研究》(上海教科院主办)
7.《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北京大学主办)
8.《教育研究与实验》(华中师范大学主办)
9.《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教科院主办)
10.《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育学会主办)
11.《人民教育》(教育部主办)
12.《上海教育科研》(上海教科院主办)
13.《全球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主办)
14.《教育科学》(辽宁师范大学主办)
15.《教育评论》(福建省教科所主办)
16.《中小学管理》(北京教育学院主办)
……
也可以重点查阅以下英文杂志:
1.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      Comparative Education
3.      Curriculum Inquiry
4.      Curriculum Studies
5.      Educational Leadership
6.      Education Digest
8.      Educational Research
11.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14. 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y
17.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19. Review of Eucational Research
22.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23. Teaching Philosophy
24.
……
不过,若研究者选择的专业接近“语文教学论”或者“数学教学论”、“外语教学论”等其它专业,则需要补充阅读与该学科相关的核心期刊。
(三)“文献搜索”的暂停
无论是手工检索,还是网络检索,最后都面临一个问题:究竟检索到什么时候才可以终止文献检索?
常见的现象是:在进入正式的写作之前,总感觉还有某些文献没有检索和阅读,这种感觉有点类似“女士的衣柜里总是缺一件衣服”。
研究者当然不可能无休止地进行文献检索。研究者无论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几乎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文献。而且,总有部分文献需要在正式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回头检索和阅读。从这个意义上说,文献检索只能“暂停”而不能完全终结。
但是,这也不是说文献检索可以随时终止和完结。如果没有搜索到必要的文献,检索的工作就必须花时间和精力去继续追寻。文献检索是否可以暂时终止,可以检查以下几个任务是否实现:
第一,是否已经找到本领域的频繁为其它研究者所引用的“三”份关键文献或“三”个“重要作者”(“三”为虚数,下同)?这些关键文献或重要作者除了来自中文材料之外,有没有外文的视野?
第二,所找到的文献是否已经显示出“三”个不同的意见和立场,是否已经找到正方和反方以及具有综述研究性质的关键文献?同样,这些不同观点除了来自中文资料之外,有没有外文的视野?
第三,所找到的文献是否已经显示出“三”个不同的研究阶段,后面的阶段在哪些方面超过或遗忘了前面的研究?

[1][1]


转引自罗耀宗著:《GoogleGoogle成功的七堂课》,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40页。
[1][2]


参见轶名:《百度的成长——李彦宏的创业路》(2007-5-3[2007-5-15],载“中国教师成长网”:http://teacher.cersp.com/theo/development/200705/1572.html.
[1][3]


罗耀宗著:《GoogleGoogle成功的七堂课》,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50页。
[1][4]


罗耀宗著:《GoogleGoogle成功的七堂课》,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50页。
[1][5]


参见马景娣主编:《使用信息检索教程》,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86页。
[1][6]


为了对“爱问”和“百度文库”的文档分享平台表示支持,笔者也在这里上传了自己的论文、书稿、PPT讲稿。比如,在“百度”搜索“爱问”,然后在“爱问”中搜索“叙事教育学”、“教育自传”、“有效教学论”、“新父母学校”、“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行动研究的史与思”,等等,就能找到相应的电子文本。
[1][7]


叶澜著:《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第179页。
126#
发表于 2012-6-7 10: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x1.jpg





图片:x2.jpg





图片:x3.jpg





图片:x4.jpg





图片:x5.jpg





图片:x6.jpg





图片:x7.jpg





图片:x8.jpg





图片:x9.jpg





图片:x10.jpg





图片:x11.jpg





图片:x12.jpg





图片:x13.jpg





图片:x14.jpg





图片:x15.jpg



                  
  

统一尺寸:210MM*285MM
127#
发表于 2012-6-7 11: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128#
发表于 2012-6-7 11: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129#
发表于 2012-6-11 07: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书法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
顾建德1
蒋文群2
(1.金李井镇中心学校
四川资中
641200;2.金李井镇豹岭小学
四川资中
641200)
[
]
汉字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开展书法教育有助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提升学生书写技能,培养审美趣味,陶冶情操修养。当下书法教育严重缺失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使传统的书法艺术教育回归到正常轨道。让书法教育回归语文教学的怀抱,把源远流长的书法艺术传承给学生,是历史赋予语文教师的一项神圣使命。


[
关键词]
书法教育历史与现状缺失与原因回归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收稿日期] 2012-02-13
[作者简介] 顾建德(1962—),男,资中县金李井镇中心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四川省教学名师。

蒋文群(1980—),女,资中县金李井镇豹岭小学教导主任,小学一级教师。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汉字的书法艺术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递向世界的一张名片,它以其独特的话语方式与世界对话,在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说过:“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韵律。”梁启超先生认为,在“各种艺术中,以书法最高”;林语堂先生更把书法艺术提高到哲学的高度,认为书法提供了中国人基本的美学法则和美学原理;台湾学者白先勇也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线条文化,书法,是核心中的核心。”

一、书法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的书法艺术凝聚着华夏民族的智慧,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深刻的民族精神,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系统开始出现书法这一涵义始于先秦。而正统的有书法家名字留下来,则是在秦汉时期。如李斯改小篆、蔡邕飞白书,就常常出见于当今的文学作品中。古人常把“书法”视为一门综合学问而不是较为纯粹的“艺术”,与书写相关的内容几乎纳入“书学”之列,其中的识字与习字呈平行关系,并具有极强的辅助功能和工具作用。古代书法教育起源很早,至少从商代起,书法就已成为教育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礼记》记载,西周时期的教育内容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书”即识字与习字。古人通过“以书为教”的方式,把识字与写字教育结合在一起。可以说从汉字诞生的那天起,书法教育就与蒙学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从唐代开始,历宋、元、明、清,朝廷等官办学府,都把书法作为正统、主流的教育而传承光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书法教育也得到了极大关注和重视。2010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部于20118月专门制定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现行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各阶段目标里更对书法(写字)教育做出了具体的要求。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少学生、老师、乃至社会人士不但不讲究书法艺术,而且95%以上都有提笔忘字的“电脑失写症”。
当我们走进当前语文教学一线阵地更能发现,写字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已经被边缘化了。翻开一些学生的作业本:字迹潦草,格式混乱;错别字层出不穷,连基本的汉字书写结构、笔画笔顺也不清楚。许多学生对写字好坏满不在乎,写字姿势也不注重:有的腰扭成了麻花,有的背伏成了拐杖,有的手掌根部前置手弯如钩,有的干脆以指关节作腕枕纸,不一而足;甚至在高等师范院校,准教师们的书法教育也有断裂之虞。这些,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警觉与反思。

二、书法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缺失的原因

语文是一门文质兼美的学科,书法艺术也是一门唯美的艺术,两千多年来书法教育一直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什么原因导致传统的书法教育在当今语文教学中慢慢荒废的呢?

(一)应试教育颠覆了对传统书法教育的重视由于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过度矫枉,加上建国初期、“文革”十年对传统文化的破坏,使传统文化教育严重不足,传统书法艺术这一优秀文化在许多青少年身上早已荡然无存。尤其在应试教育体制影响下的今天,高分是学校教师和家长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也是教学的终极目标。为了让学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许多教师常常采用题海战术训练学生,导致其作业负担过重。学生只求快速完成,书写习惯、书写姿势、书写质量皆不讲究。教师也只注重作业的正确率,对字迹潦草的现象,能忍则忍,不能忍时则一味报怨,从来没有真正去探究过学生书写失败的原因。许多学校虽然开设了写字课,但往往被主科所占用,就是语文课中涉及到的写字教学要求,也只是蜻蜓点水,没有充分发挥写字教学的育人和实用功效。当学生成为应试教育的产物时,书法教育倍受忽略。长此以往,学生对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热爱与感悟势必减弱,语文素养也得不到提高。所以一位专家曾叹道:书法教学大半被卷入应试教育的怪圈,这真是传统书法艺术的悲哀!

(二)网络信息技术挤兑着传统的书写方式在信息技术普及的今天,语文教学中借助电脑的现象比比皆是:查找资料、传递信息;通过多媒体展示,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课堂信息量等,电脑的方便快捷勿庸置疑。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依赖电脑,懒得动笔书写。笔者曾在教学书信时,有学生报怨道:“现在这个时代还写信干什么,费时费力费钱,在邮箱里‘发送’一下,便大功告成了。”殊不知,电脑输出的汉字只是一个个冷冰冰的符号,没有一点书法艺术那赏心悦目的美感,也失去了汉字本身蕴含的深厚底蕴。如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那种得到家书的喜悦,是网络邮件所无法比拟的。而且电脑输入法将汉字的“音、形、义”割裂开来,完全打破了汉字的造字规律、成形法则,致使许多人常常提笔忘字。在电脑拼音输入过程中,为了方便省事,还出现了一些有害的垃圾语言,如现在网聊中的“BT(变态)PF”(佩服)、“泡MM(追女孩)、“GG”(哥哥)等,这些不伦不类的语言已经严重侵蚀着美丽的汉字及其书写,影响着新一代人的价值观、人生面、世界观。比尔盖茨曾说:“信息高速公路将不会取代人类,因为它面临种种挑战。”同样电脑代替不了书写。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传统的书写方式,将中华民族特有的书法艺术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三)外来文化冲击着传统书法教育清代末期,中华民族倍受欺凌,有识之士意识到,要强大祖国,就必须学习西方文化,为我所用,于是西学渐浓。但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轻视本族文化,盲目崇拜外来文化的风气。托福、雅思、GRE的考试狂潮经久不衰,冲击着母语在国人心中的地位。有些高校甚至规定外语不达四级不发学位证书,而对母语的“达标”则要求不严。不仅如此,就连许多中国商品的说明书也用上了两种语言,部分说明书甚至根本不用汉字,这种现象也致使汉字在国民心中的地位降低。而与此相反的是,国外却掀起一股轰轰烈烈的汉字热。与中国同根同源的日本,在它的根本大法——宪法中列入了关于书法教育的内容,中华文化的精粹居然在日本的国民素质教育中显示着熠熠的光辉。所以有些日本人曾扬言,再过几十年,你们中国人要到日本来学书法。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醒:书法教育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关系着祖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它决不能在我们手中被遗弃。

三、书法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路径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部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需每周安排一课时书法课。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我们欣喜地看到全社会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对书法教育越来越重视。作为语文教师,更应把书法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当中,把源流长的书法艺术传承给学生,让他们在美的熏陶中激发起热爱书法艺术的激情,使传统的书法艺术教育回归到正常轨道。

(一)营造书法教育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学校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也是重要的育人阵地环境、氛围是隐形的教育力量。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一旦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应运而生时,加上教师的因势利导,就能让学生把兴趣转化为学习书法的动力,势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对激发学生热爱书法艺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可以在教室、过道、走廊、宣传栏、门柱、会议室、风景点等地悬挂一些飘洒俊逸或典雅庄重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在五彩缤纷的艺术宝库中流连忘返。也可以写一些有利于指导学生学习的格言、警句或者有利于提高审美能力的诗词、短文,使他们懂得无论做任何事都要像练书法一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也可以开辟第二课堂,指导学生练习书法,通过比赛展出学生书法作品。尤其对于那些字迹端正、点书遒劲、间架稳妥、笔势自然、墨色匀称、神气完足的作品,教师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适当的表扬,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他们坚持提高书法水平的的内驱力。

(二)发挥语文教师魅力,提高学生书法水平中国教育有一句古训叫“亲其师,信其道”。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往往会因亲近某位教师而极力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所以才会出现某某学生的字像语文教师的字,某某同学的字像数学教师的字这类现象。书法教育一定要充分利用教师言传身教的影响力,充分发挥老师的引领作用。板书是师生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交流方式,如果教师能写一手好的粉笔字,加上结构清晰的框架,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好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让书法艺术的魅力感染学生。此外,教师还要懂得一些书法艺术规律,增加一些书法的艺术修养。比如,真草隶篆书体的不同与变化,章法与布局的安排,笔法与气的内在规律把握,书法内容的不同选择等等,而这些东西往往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很好地体验和理解。颜筋柳骨,千秋楷法;魏碑汉隶,风神秀绝。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字随文教,文从字授,讲到情浓之时,兴致勃发,或魏碑、或唐楷,其创设的课堂教学氛围,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趣,又能让学生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如某教师在上《盘古开天辟地》时,因为板书内容事先用毛笔写在白报纸上,不需要再占黑板多少空间,便用狂草竖式书写课题,占满黑板高度的两行,气势夺人。这一独特的形式把盘古开天辟地时的神勇表现得淋漓尽致。然后顺势简要介绍狂草的特点,使学生明白狂草狂而不乱,极有规矩,是书法的至高境界,只有打好楷、行书的基础,才有可能写好狂草的道理,从而更加神往书法的魅力。

(三)提高写字教学地位,为书法教育铺路语文教学中的写字教学是最基本的书法教育。总的要求是让学生认识汉字,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能用铅笔、钢笔和毛笔,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继承发扬文化艺术遗产,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这既是写字教学的高层次,也是进行书法教育的根本目的。如果离开了写字教学这个基础环节,就谈不上传承书法艺术。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写字教学,为书法教育的回归搭桥铺路。一是保证写字教学的时间低年级教师必须每天指导学生练字。三至六年级有必要每周安排一书法课。初中阶段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第二课堂,由书法教师对有书法特长或兴趣的同学进行专门培训。二是明确不同年级的写字要求。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硬笔书写能力,学会使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随着年级升高,逐步要求行款整齐,美观规范,能写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到了初中,学习用毛笔书写楷书,临摹名家书法;大致了解书法历史和汉字源流;学会从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书法家作品,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三是规范学生写字姿势。正确的执笔姿势是:右手执笔,手离笔尖约一寸左右,拇指、食指、中指分别从三个方向握住笔杆,掌心能握一个乒乓球,笔杆与纸面大致呈45°角。同时身体端正,背脊挺直。姿势正确了,不仅对写好字有帮助,还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育。

(四)培养学生的精神气质,推动书法教育前进汉字的笔画形态来自于图画又美如图画。古人说,汉字之“横”如“列阵排云”,有庄重之美;“点”如“高峰坠石”,有飞驰之美;“竖”如“万岁枯藤”,有苍劲之美。这些美,正是汉字“形美以感目”吸引和熏陶学生最重要的审美潜因。然而,在实际的书法教育中,书法美的吸引对学生而言长效性不足。我们发现,有的学生一开始对书写兴趣浓厚,但一段时间过后,注意力开始转移,显得没有耐性,书写质量也随之下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对书法艺术的追求缺乏必要的信心和耐心。在书法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在“看—描—仿—临—练”过程中的用笔、章法、结体等技术层面上的指导,要注重学生内在的精神气质与性情风度的培养。刘熙载《书概》说:“笔性墨情,皆以其人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书法练习是一种以动止静的修方式,非宁静、长坚持无以达到至境。要让学生达到至境,我们就要引导学生体会书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大作用,用身边的实例引导、鼓励学生学习书法;要引导学生了解书法的历史和文化艺术价值,认识和体味各家的艺术风格:如王羲之的笔法精致,浓纤折中,势巧形密,遒劲自然;柳公权的结体严谨,沉劲苍逸,潇洒自然等等;要引导学生勤学苦练,多讲历史上诸如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和隋朝智永和尚“秃笔三千成笔冢”这些生动故事,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此外,还要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如《我的信念》中,居里夫人50年功关,锲而不舍,执着地探索,终于发现了镭;《奇妙的克隆》中科学家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精神等,凭借这些教育契机和思想元素,让学生认识到“写字者,写志也”、“字如做人”、“心正则字正”和“练字贵在坚持”等道理,学生书写的兴趣、爱好、毅力、追求才能得强化,书法教育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和持续的发展,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也才能得到传承和发扬

总之,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书法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书写基本技能培养和书法艺术欣赏,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修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书法教育是语文教学赋予教师的一项神圣使命每位语文教师都应责无旁贷,让书法教育回归语文教学的怀抱,让书法艺术重现历史的辉煌。
130#
发表于 2012-6-12 14: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广汉:打造德阳市书法教育优秀学校初见成效


2012年06月12日  作者:肖茂军  
  近日,德阳市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冯学敏率评审组,先后深入光华学校、宏华学校、雒城四小、雒城三中、七一学校、南兴学校等8所申报德阳市书法教育优秀学校进行评审。8所学校扎实推进、特色鲜明、卓有成效的书法教育教学工作获得评审组一致肯定和好评。
  活动当天评审组围绕环境调研、听取汇报、查看档案、现场指导4个环节,查看校园书法文化建设、书法教育硬件设施,参观师生书法作品展,巡视各教师办公室教师书法练习设备使用情况,听取校长有关书法教育教学、师资培训、设施增添、书法活动开展、三年规划和目标等工作汇报,与上述进行座谈、现场当面指导并挥毫泼墨。
  随着书法教育进课堂活动的深入开展,广汉对书法教育专兼职教师开展书法培训,采取认证的方式,已有约180人通过书法教师中级上岗认证。举办书法竞赛、书法作品巡展等扩大影响面和融入度;13个书法样本学校投入数万元筹建了书法专用教室、师生书法展览室,调动他们充分发挥带头引领作用;各校楼道边、过道旁、展览室师生书法作品更是入眼入心。(肖茂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0 19:39 , Processed in 0.22394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