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孝南教师文苑-写字教学参考专辑》电子快递版/2012年6月-初夏号★★★

[复制链接]
101#
发表于 2012-4-29 07: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汉字情结  2010年01月06日  作者:栾召学  来源:中国教师报
  如今,电脑、电子书等充斥我们的生活,汉字的推广和准确使用也成了时下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汉字的复杂往往会让初学者倍感头痛,而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们主动学习,对汉字产生兴趣则是教育者亟需探讨的关键。
  汉字,作为形、音、义相结合的语素文字,每一个基础汉字,都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在汉字的教授过程中,结合其背后蕴含的物象场景生动形象地给学生予以阐释,将会有效地增加他们的认知能力。比如“闯”字,为什么“门”字里加个“马”字,而不加别的牲畜呢?因为马从马厩里出来总是跳跃着,而牛羊等是低着头的,这便形象地阐释了“闯”字的动感,从而也很好地说明了文字源于生活。对汉字形象的解读,不仅会产生较强的故事性,对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这样会激发他们自我解读的能力,从而举一反三,强化对汉字的认知。
  另外,汉字信息的游戏性更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字谜便是最为典型的汉字游戏,也是汉族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妙趣横生而且经典的字谜大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通过猜字谜的形式进行学习,不仅有趣而且会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去竞猜谜底,还要鼓励他们制作谜面,通过自己组织语言来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汉字独特的艺术性还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性格的养成。书法是汉字直观表现手法的最高境界,它的横平竖直、勾点撇捺,足以表现书写者的态度和心境,而挥毫泼墨,凝神运笔的过程又能沉静一个人的浮躁,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如果能够较好地引导学生们去鉴赏书法所具备的独特的艺术性,激发他们学习书法的热情,自然会打开他们探秘汉字的好奇之心,培养他们的汉字情结。(栾召学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莱芜雪野旅游区南栾宫小学)

102#
发表于 2012-4-29 07: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小学书法课须“四有” 2011年08月29日  作者:张传发  来源:现代教育报
  根据教育部网站26日公布的通知,我国将在中小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通知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据8月27日《京华时报》)
  教育部要求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至少上1节书法课,此事要想“好事办好”,上上下下必须共同努力做到“四有”。
  要有战略高度的“新认识”。现在的“重视书法”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小学描红”,也不仅仅“为美而术”,首先应该认识到,这是在拼命留住中华民族的“根”。现实的情况,不仅是中小学生离开电脑不会写字,而是不少中文系的大学毕业生也越来越多的“不会写字”了,长此下去,汉字这棵大树将“头重脚轻根底浅”,汉字这一中华民族之“魂”说不定哪一天会被我们这一代人弄“丢”了,因为这种“丢魂”过程是个“渐进式”的。所以,中华民族要想实现“伟大复兴”,起码要让自己的文字“叶茂根深”起来。
  要有一套好教材。新时代的书法课,不仅仅是“描红”,也不仅是“鉴赏”,更要紧的是要让我们的下一代大致掌握一些常用字的“内在结构”。譬如说,当今的“奔小康”,古人的理解就是“富裕”,所谓“富”,即“宀、一、口、田”,古人的理解是“人人有屋住,人人有田做”,现在我们的理解是“安居乐业”;“裕”,即“衤、谷”,就是“有衣穿,有饭吃”。 再譬如,“甄”这个字,应该说是由“西、土、瓦”所组成。也就是说,书法课的教材,其重点应该是系统地引导我们的下一代“离开电脑会写字,且写好字”。
  要有一支过硬的书法教师队伍。今天的书法,不是可有可无的“副科”,也不是自娱自乐的“休闲课”,所以,“留住中华民族的根”,这支老师队伍必须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而精通业务,不能仅仅是“美术、艺术”而光有“术”,更要有本事将汉字结构之“核”一代一代传下去。
  要有“书法考题”。书法课,不是玩“花拳绣腿”,不是玩“太极”,起码 ,或初中毕业考试,或高中毕业考试,语文试卷里要有一定的“书法考题”,毕竟,“写好字”是学好语文“基础的基础”。 反观之,唯有这种“书法考题分数”来倒逼,“硬笔书法”才能真正“硬”起来。(张传发)



103#
发表于 2012-5-1 23: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广馨特级教师工作站大兴行










  


5
25日,在基教研中心美术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民进北京教科院支部主任委员杨广馨老师带领下,北京市各区县美术教研员及骨干美术教师近百人来到大兴第七小学,召开全市小学写字教学现场会暨杨广馨特级教师工作站大兴行活动。大兴区教委党组李广成书记,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王宪福校长、刘芳副校长等有关领导参加了本次活动。


大兴区第七小学提出“写好字、爱读书、善交往”,建设书法校本课程,积极为师生营造习练书法的氛围,书法特色校已初现成效,被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评定为“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学校”。本次工作站大兴活动,意在通过典型示范和研讨,推动全市的写字课教学,传承和弘扬祖国书法艺术,使学生从小就能写好汉字。
       在当日的活动中,参加活动的老师和领导在七小学生引领下,参观了学校书法校本课程建设的各种设施和师生书法作品,观看了规模盛大的现场百名学生软、硬笔书法展示和学校特色活动展板。之后开展了现场教学活动,由李仑老师上了硬笔书法校本课,刘鑫老师上了软笔写字课。课前李广成书记讲话,对基教研中心前来举办活动表示热烈欢迎。现场课后,大兴七小郭建国校长介绍了学校发展概况、教育改革的思路、特色办学的措施与成效,表达了对工作站深入学校指导的感谢。杨广馨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详细点评,并就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进行了专题讲座。活动的最后举办笔会,与会老师和学生挥毫泼墨,现场切磋书法技艺,杨广馨老师为学校题写了“见贤思齐”等墨宝。中国书法报的两位记者全程参加并采访了活动。

                  基教研中心 20105


邵泽义  /
104#
发表于 2012-5-3 10: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字是一种基础性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关于“语文素养”,虽然有多种版本的解读,但写字是一种语文素养已经成为大家的一个共识。


我们课文中就有三篇关于写字的课文,分别是《怀素写字》《谁得的红圈圈最多》《要好好学字》。怀素小的时候,在芭蕉叶上写字,再后来在木板上写,写了擦,擦了写,最终把木板都写穿了。小平同志的字写得也非常漂亮。1984年小平同志已经整整80高龄了,他给深圳、珠海特区的题词依然显得苍劲有力、舒展大方。毛主席不仅被冠以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的称号,还被冠以书法家的称号。他不仅自己的字写得漂亮,还经常教导身边的同志要好好学写字。这些文章都透露着一个信息:写字教学是苏教版人的一个理想,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写字教学。


现在,有许多学校已经把写字教学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上了,甚至有许多学校还把写字放在立校、兴校之本的高度来对待,这无疑是语文教育的一大幸事。所谓“练字练心,立字立人”,写字教学既有工具性,正确书写,合乎规范,也有人文性,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塑造学生的品格,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等诸多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我们每两年都要召开写字教学研讨会,在研讨交流中我们发现许多学校不仅能够在实践中强化写字教学,而且能够在思想上重视写字教学,在制度上保障写字教学,在方法上研究写字教学,在教材上支撑写字教学。试验区内以写字教学为特色的学校不胜枚举,仅江苏而言,苏南可以南京珠江路小学为代表,苏北可以徐州铜山县张集小学为代表,而苏中则可以泰州靖江城东小学为代表。
靖江城东小学有着良好的写字传统和写字环境。十多年来,学校在几任校长,尤其是朱俊杰校长的带领下,始终坚持“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育人宗旨,牢固确立“以写字教育为依托,夯实学生基础,彰显办学特色”的办学思想,坚持在一笔一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全神贯注的人文精神,在笔画形态与笔法变化中感悟“锋不偏,行不滑,姿不媚”的做人道理。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先进学校”“全国书法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先后为“全国写字教学工作会议”“全国苏教版小学写字教学研讨会”“江苏省素质教育现场会”“江苏省艺术教育现场会”等提供观摩现场。


说到城东小学的写字教学就不能不说到城东小学的朱志明老师。志明老师相当的朴实,也是相当的踏实,在写字教学这一方土地上他深深地耕,细细地耘,洒了一身一身的汗水,收获了一茬一茬的希望。

1996年,志明老师开始探索正楷字的教学方法,十余年磨一剑,2007年出版了自己的处女作《100关键字写字要诀》。2010年春,志明老师的《100关键字写字动画》还获得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1998年,志明老师又迈出了探索行楷字教学方法的步伐。确定120个关键字,总结关键字的书写要领,研究关键字的写字口诀,设计关键字的直观动画,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一路走来又是一个十余年。2010年飘雪的季节,志明老师将《120行楷字写字要诀》书稿送到了我的手中。翻开书稿,我的感觉是在阅读贝翁的《田园交响曲》,快板、行板、广板、柔板、慢板、急板交错使用,相得益彰,那份恬静、安详、写意和幽雅静静地在笔端流淌,那份人与自然的和谐跃然纸上。相比较《100关键字写字要诀》而言,《120行楷字写字要诀》显得更加成熟老道。作品下笔沉郁,笔力充盈,起笔不加雕琢,行笔自然流畅,间有顿挫以增强线条的力感和质感,妍雅而不失刚劲,给人以沉雄、苍凉的美感。


今天恰是辛卯年正月初二,恰值农历立春节气,我想有了志明老师这样的写字教师,有了《100关键字写字要诀》《120行楷字写字要诀》这样的写字教材,写字教学一定会春花烂漫,春色满园!

                                                                                                                           
                                                                                                                                朱家珑

辛卯年孟春写于千秋情缘

【此文作者为国家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科书(苏教版)主编】




105#
发表于 2012-5-3 10: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偷 艺 录

▲徐守文


50年前,就喜欢书法,20年前,就教授书法。书法为何物?一问千古的疑团居然与日俱增起来,甚至是困惑起来了。刚开书法课的时候,学生如潮,慢慢地,门可罗雀了。学生都去了哪里?哦,去学奥数、奥语(我觉得这是新词语中最反动的一个,最卖国的一个,会遭天谴的)、英语、计算机了。慢慢地扬起了一股风,都什么年代了,还练那个横撇竖捺黑乎乎啊?可自己依然研习书法不止,像愚公一样的,希望有一天感动上帝,把横在发展中华文化前面的两座大山搬走。一座是“媚外”山,一座是“浮躁”山。如果是那样,5000年文明古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漂移现象能得到终结。

强烈的民声迎来了一个大的国运转机之信号,2011年8月教育部发文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各种媒体、网上论坛跟着热议起来,可行动者不多。恐怕荒废得太久了,写字、书法教学的神还要一些时日才能回头。江苏例外,11月8号,要在南京市珠江路小学开一个写字、书法观摩现场会。本没有我什么事,可我还是暗暗掰着手指翘盼着——我要去偷艺——跟一位书友混进去。
公交车被堵得不耐烦了,居然迷了路,害得我这个不速之客迟到。再看登记处,与会材料全无,连一张会议程序表都没得。只好匆匆去四楼报告厅听林校长的主旨演讲“墨韵润童心”。她轻声轻语,就像室外那柔细无声的冬雨,润泽耳鼓,将听者的心带入了课堂,融入他们16年的写字、书法教学的坚守和发展。她没有做报告的味道,可过道里都站满了人,小蓝凳子是后来一个一个从人的头顶上传过来的。看来,人们都要行动了。

楼上之韵,拨动了操场上10几架古筝的弦,《好一朵茉莉花》香在30位老师粉笔字、100位小小书法家软硬笔字的线条里,美在参观者的笑容里。天公凑趣,滴雨释墨,墨开新花,别有润味。许许多多的参观者,站在自己心仪的书法家旁边静候墨宝,有的还用材料袋做雨伞,打在书法家的头上,为其遮雨。书者,求者,不都是润心之气场吗?若大个操场,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居然无声,静得细雨有声,古筝悠悠,那浓浓的墨香,汩汩流觞。这是书法的妙道,这是文化的神奇。
会议策划得和书法一样有章法,紧→松→收→放→密→疏……软硬笔课堂写字教学开始了,也是我最想偷的艺。于是,才有了如下的记录(未经主讲人审阅)。

首先登场的是三年级硬笔随课生字练习。流程为:
1、课前古诗背诵。
2、做手指操,活动指腕臂。
3、认读生字。师用事先准备好的小黑板出示《云房子》一课的生字,共7个:客、耍、然、样、阵、洗、净。生认读生字后,先显现在大屏幕上的是“客、耍、然”一组。
4、找规律。生寻找它们的结构规律,上下结构,上窄下宽,(可以引导学生用书法专业用语上紧下松,上收下放来表述)这时,屏幕上的字被师生称之为小魔方的浅绿颜色的梯形覆盖了,使上窄下宽的结构概念直观具体,明晰准确,形象生动。
5、师在画有田字格的小黑板上范写“客、耍、然”,并就笔画特点、结构特点,讲解每一笔的轻重、宽窄、长短,还有笔画间的穿插、避让。(这里老师可以重点强调在注意上下结构字的普遍规律的同时,也要充分掌握其中的特殊规律,它们是分不开的)
6、生临写三个生字各一遍。师检查双姿(坐、执笔),学生背诵其口诀。师巡视指导。
7、大屏幕展示两个学生写的生字。师生互动评价选样的得失以及矫正的方法,对正确的笔画、结构打上了红圈圈,有的大,有的小,有1个,也有2个。是鼓励的符号哦!
8、学生再临写这三个生字,结束后还是展示上面两个学生写的字。师生互动评价的效果显现出来了,很明显,教室里响起了鼓励的掌声。
9、大屏幕上出现左右结构的四个生字“样、阵、洗、净”,每个字上同时出现浅紫色小魔方的覆盖,将每个字的部首与右边部件的宽窄、长短、高低、穿插、避让的关系表现得清清楚楚。更有趣的是,在该写得短一些的地方,根据空隙的大小,还增加了“甜甜圈”。比如:“样、阵”左偏旁的竖笔下方,就有一个小小的圆圈;“洗”的三点水的点提的下方,就有一个大一点的圆圈;“净”的两点水的点提的下方,就有一个更大一点的圆圈。魔方,令学生入魔;甜甜圈,令学生快乐。高!教者让学生根据屏幕上小魔方、甜甜圈的示意以小组的方式探究讨论,合作学习,互通有无,完善认识,提高敏感,养成审美。
10、师范写,生书空,临写两遍,注意在第二遍的时候,主动纠正第一遍写得不够好,不够准确,不到位的字或笔画。
11、展示1、2、3、4名同学的作品,师生互动评价。
12、自愿展示。
13、总结。(可将此课分解在第一、二课时里去完成,每次10分钟左右,时间短,学生的兴致高,效果会更好。写的时间长了,学生会心烦意乱,笔画自然就乱了。)
14、下课。

硬笔下课,软笔登场,笔墨纸砚,面对电教,如何联袂?怎样演绎?效果何堪?目击如实而录。
1、大屏幕上出现颜真卿的楷书帖——《颜勤礼碑》。这是颜公楷书出神入化的巅峰之作,大气磅礴,气吞山河,横可担山,竖能承天,撇折似行遂意,点捺如话通神。现场顿时鸦雀无声,屏息而是。连看三个拓片以后,屏幕上出现了“建、这”两个字,有趣的是,这字居然是简化字!走之包围的“言”字变成了“文”字,想必是那教者代颜公而书。其实,此举大可不必。因为,你上的是书法课,可以让繁体字大行其道也!
2、小魔方出现了,一个竖着出现在“建”字的建字部上,一个斜着出现在“这”字的走之部上。教者请学生观察后说这两个部首的不同点。很快学生们就找出了“建字部”呈竖式,“走之部”呈右下斜式。接着找两个部首的相同点,很快,学生给出了完美的答案:它们都有一笔平捺,特点是一波三折。
3、说罢,教者操起硕大的毛笔,蘸好墨,在黑板上已经粘好的宣纸上范写“建字部” “走之部”,边讲边书,藏锋、出锋、回锋、提按、使转、快慢、轻重、长短、弯直一一讲到写到,行云流水,酣畅淋漓。不因讲解而令笔画呆滞,不因笔画贯气致使讲解滞后。如此气定神闲,洒脱毕至,没有颜公书法的形神兼备之修养,如何做得?这是讲课,这是观摩,更是艺术的欣赏,更是文化美味。接着,教者带领学生一边说书写要领,一边书空,然后学生进入第一次临写这两个部首。
4、师巡视、指导,选出两张临写的部首,大屏幕展示,师生互动评价。好的地方由老师打上红圈圈。接着进入第二次临写“建字部” “走之部”这两个部首。
5、展示第二次临写的部首。结合范写“建”讲解左下半包围字的特点,出示“聿”字,讲述原字的写法,过度到作为部件在“建”字里的五个横的书写方法。长短、轻重、藏露、尖顿、收放、均衡、对称……与左边部首的穿插、避让、呼应。师范写聿字的五个横,生书空后临写,再写建字。
6、大屏幕展示生临写的建字,师生互动评价。再写,再评价。
7、师讲解“这”字的书写特点,并范写。生讨论,临写。展示,师生互动评价。再写“建、这”,展示,评价。
8、大屏幕上出现柳体、欧体、赵体楷书。
9、下课。
这样结束很有味道。如果出示的是颜的早期楷书、他的行书、草书,就更好了。不仅使本课内容更完整,也为学生全面了解颜真卿的书法艺术有个引路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传递这样的信息:学无止境。

该校全员、全程16年浸润在写字、书法之中,已经形成了写字(书法)、课程、文化的语文教育链,有力地促进了方方面面的工作。我认为核心经验是热爱、坚持、发展。与会领导说是重视,领导重视,老师重视,家长重视,学生就会重视。这样,老师的字就会写好,学生的字就会写好。
此为偷来的艺,就是九牛一毛,与你分享,少了一点。愿我们都行动起来,写好字,写美字,让我们自己也好起来,美起来。
如果您对珠江路小学的写字、书法教育的方法、教材等成果有兴趣,可以拨打电话:025-83350788转101联系,就算我们为中国字做了一件事。文中有悖,以您看到的为准。
2011-11-10/南京
我的qq632676482
106#
发表于 2012-5-3 10: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志明硬笔休闲小品
107#
发表于 2012-5-3 10: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窦桂梅

       “许多大学生写的字,真没法看。”近日,在北京甘家口人才招聘市场上,不少招聘单位的主管人员发出这样感慨。看看我们身边,很多学生在写字的时候提笔忘字不说,还总是把字写得歪歪扭扭。听到上面这话,心里还是一紧。总有一种隐隐的东西,不吐不快,于是又写下了这么多话:
                                                                       主要问题在哪里?
       教育外部环境的影响——造成这种局面,原因很多。也许汉字难写,现在又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已经不能像古人那样,闲情逸致地把写字当作修炼心性的学问?不管怎说,当下的浮躁,让人们很难静下心来,或者说绝大部分年轻人已经静不下心来,乐意接受电脑打字,而不喜欢手写。家长呢,“短期效应”的影响,望子成龙的心切,肯给孩子在电脑和其他兴趣培训班上花钱,但专门让小孩练字的却不多。

        比如,造成学生写字能力下滑的主要因素是电脑越来越普及,学生过于依赖于用电脑打字。一项调查显示,在不想改善字迹的学生中,超过七成的人认为,可以用电脑打字替代手写。23.3%的学生甚至认为,电脑越来越普及,手写麻烦、易错,写字根本没必要练,等等。比如有个高年级学生说,电脑打字特别方便。交作业,有时交打印的版本。由于经常在网上聊天,打字特别快。现在电脑的汉字输入技术越来越智能化、人性化,一个打字熟练的人,噼啦啪啦地在键盘上敲上几分钟,就可以出现又工整又漂亮的字体。

       教育本身也难辞其咎——在校教书的老师有同样的感叹:现在教的学生写字水平一届不如一届,书写潦草。2004年的广西高考中就出现了2000份考生的作文试卷,因书写字潦草不工整而导致电脑不识别,最后经过反复处理,还是出现了几十份作文卷,因书写过于潦草或用墨水不符合考试标准,造成电脑无法读取,最终作文得了0分。也是在这一年的高考中,广西参加高考的考生共有20多万,在第一次阅卷中,作文得满分只有68篇,可经过最后的复审,得满分的试卷增加到497篇。也就是说,这后增加的429篇满分卷,大多是因为书写卷面字迹不够美观,差一点被埋没。千万别让考生的“字”误了自己的前程。这是老师们发出的呼喊。

       其实,学校已经开始检醒自身对写字重视的程度。全国范围内,大多学校也在进一步在加大写字教学方面动脑筋。就我们自己学校来说,抓教学的我反复强调,也写过几篇文章,开过几次现场研讨会,以提高教师对这方面的认识。虽然专门指导学生写字的师资力量不足,在日常的写字教学中,学生的写字由语文教师负责。我们的老师懂得——识字教学,它是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甚至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

       时代发展是必然趋势——孩子从小就不能写好汉字,长大了写的字自然就不行。可明知道这个理,我们却已经扭转不了这样的局面。为此,我专门和朋友们探讨过这个问题。朋友很超然:完全杜绝电脑打字的现象是不可能的,就像我们今天已经不再写七律诗,已经不用文言文写作,用简化字写信一样;就像我们现在的话语方式,已经不自觉融入了西方话语句子表达的特点;就像除了音译词汇“粉丝”,新诞生的如“鼠标”、“酷”,新的中西结合“某某pk某某”之类,等等,不一而足。更有凤凰卫视报道的,“80后”和“90后”青年,据说在网上已经创造了一种符号文字交流。用朋友的话说,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不可能阻挡,也不可能让语文教师“固守情怀”,而要面对现实,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未来汉字的发展

       这些话不是没有道理——不过,在正视上面一些现象的同时,不应削弱文字教学。我们语文教师当作的,要尽力强调中小学生写好汉字,继续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一句话,字,还需好好写!
                                                         
                                                                语文教师该怎么做?

      个人以为,教师们应设计生动、活泼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示范、比较、观摩、展示等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加强写字教学的趣味性。其次,通过写字教学,使学生了解汉字的魅力,开展传承祖国文字、书法的课余活动,提高书写能力,加深对汉字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理解。再次,学校应为学生写好字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提供与学生身高相适应的桌椅、充分的采光照明等。教研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写字教学研究,针对写字教学中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基于自己的身份,就从这最后一点具体谈谈:

      1、记忆字形要科学——据统计,98%的语文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识字教学的指导培训,对识字教学缺乏了解。因此,教师们虽然看起来重视识字,但,如何运用汉字构字的规律,引导孩子记忆字形等方面,都需要提高。

      《祖国在我心中》有“祖、国、眼、睛、洋、京、辽、阔、图”几个生字。老师的教学步骤很好:读一读字音、说一说记法、提一提该注意的地方、想想生字笔顺。然后指名汇报。学生汇报呢,很踊跃。大多数笔划记忆。但,这里还要有一个求佳的问题。比如“图”学生用数笔划的方法记忆,我看,教者这个时候要引导学生用结构记忆好些。比如,“图”是全包围结构,外面是“大口框”,里面是个“冬”,“先进人,后关门”,之后,合起来就读“图”。还有“隔”,学生仍然用数笔划的方法,就难了,此刻教师及时让学生用左右结构字的规律记忆就更好了。

      还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生字,形声字很多,教者忽视了这一点。“洋”,“眼”、“睛”、“辽”等,对于二年级小学生,一定引导运用“形声字”记忆的方法,多有效。还有一些字,可以引导学生用猜字谜的形式。一定会激发学生记忆字形的欲望,并培养了创造力。

      当然,我们还可以引用人文知识,讲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的——比如“阔”:三国时候,曹操要建一扇门。当木匠修好后,曹操看了,没有说话,就在门板上写了一个“活”字。众人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这时候,杨修告诉大家,这扇门太窄了,要加宽一些。你看,“门”上的“活”,不就是“阔”吗?可以想象,学生听了这个故事,不用什么数笔划,也不用什么结构记忆法,而就这么一个故事,就记住了字形,更了解了其义。(感谢王杰红老师,我在评议这节课时,她讲了这个例子。)

      总之,在识记过程中,要适当渗透识字知识和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写字指导要科学——传统的书法教育观认为,要写好字必须多练。所以许多教师在平时的写字教学中,一味注重写字的量,认为字写得越多就会越好。而且在指导学生写字时,大多形式单一,只注重数量,不重质量。老师们这方面已经有意识在改进。比如上面提到的《祖国在我心中》,老师提示生字的笔顺及字形、偏旁后,让学生在书中描一遍。描的时候,每一笔要描到位,一边描一边记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更重要的是,老师要检查学生的读写姿势。最后打开本子,在本子上把每个字写字头,写一个和书中田字格中比较比较,哪儿写得好,哪儿写得不好,在写第二个时要把它改过来,这样就能越写越好。

      但,还是指导不到位。比如,“国”里,“玉”的“点”,一定要在横中线上,就好看了。细心的教师会发现,生字里,“国”和“图”是形近字,完全可以在此比较“图”怎么写,放在一块写,效果才能好。

      再有,教师一定要心中有数。这么多生字中,哪个相对来说比较难写,教师一定要重点指导。个人以为“阔”不好写,教师要好好指导:“阔”,“门”写小了,“活”就装不进去了,如果“活”写大了,“门”就框不住了——老师一边说,可以一边写上这样两个“畸形”的字,学生一看,就笑了。然后自己动笔的时候,就注意一个“度”了。

      还有陈老师的一节识字课中,老师上来就说“夜”字难写,我们一起来写这个“夜”。你怎么认为这个“夜”必须要引领学生写?其实,生字表里的“窗”我认为很难写,不是吗?也许我认为的也不对,这个时候应该问问学生。即便写这个“夜”,也要放手让学生观察写好它的关键在哪儿?——比如上下结构,而且,一定要注意,上面的点横要照应着下面的部分。下面的撇稍微出一点头,最后一笔捺也可以多延伸一点,这样就托住了上面的点横。下面的两部分,左右的关系也是紧凑的。
      3、字体样式要科学。我们说学生字不好,认真追究其根源,老师的字也不怎么样。由于多数语文教师是不懂书法,不知道汉字中的美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更不知道让孩子怎样写好汉字,就连老师们写的字体也是五花八门,各自不同。说好听一点就是“不像样”。当然,老师当年汉字写得不好,也是与从小的教学、教材和教法有关。这样,代代相传,使多数中国人写不好汉字。

      现在,字体的样式很丰富。据专家鉴定,写好汉字不应追求楷体,这样要求过高。应该从黑体字、正方姚体字中练习。我们发现,这样的字体特点是“横平竖直”。不像楷体那样,一个“横”,运笔的时候要求起笔低,然后上斜,很麻烦。因此,学生的教科书虽然是楷体,但,教师应该,采用有利于用铅笔、圆珠笔、钢笔或签字笔,写出“横平竖直”的字即可。

      在写法上,一开始就要求孩子从“横平竖直”。那么,才容易让孩子把每个字写的“工整”,然后,再要求把字写得大小均匀。比如要了解字体笔画的“平行美”和字体之间的“一致美”。到了一定年龄,有些学生,可通过字帖、上书法课学习自己喜欢的一些字体,甚至可以通过练习写出具有个性的字体。只有这样,每个人的字体就不一样了。于是你会看到,有的苍劲有力、有的刚柔相济,有的龙飞凤舞、有的潇洒大方、有的俊秀漂亮,有的充满灵气、有的象行云流水……

      读到一位家长的话:孩子才上小学二年级,每次回家都有写“田”字格的作业,我也经常让他端正写字姿势,写的时候要专心,只有小时侯把基础打好了,长大了才能写出漂亮的字。我不要求他的字写得像书法家的那样,只要让人看着舒服就可以了。不是常说从一个人的笔迹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吗,字写得怎样一定程度上能表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我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写一笔臭字了。虽然现在电脑用得多了,打出来的字都四四方方工工整整的,我还是觉得用笔写字好,写出来的字是有灵性的,打出来的字冷冰冰的。你看,这位家长的话倒很实际,并不要求都写出“书法体”,但,只要注重写的过程,字也就有了生命。

      教师们在指导学生写字时,并没有具体要求写出什么样子算合格——所以,上面谈的这第三小点,是个人的建议,愿能和老师们就字体问题作一个探讨。

      总之,识字教学的问题,太多。听了两节识字课,写了两篇文章。上面的内容,也许难免挂一漏万。不管怎样,我还要把9月19日,听陈惠娟识字课记录的感想纪录在下面,也算是补充:

      1、在低年级,必须打下坚实的写字基础。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写好。
      2、写字指导必须细致、到位,教师可以边指导边板书示范。引导学生把典型字写好。示范时一定要摆好姿势让学生看见你写字的过程。
      3、注意,每节课都让学生动动笔、写写字,不要集中在一节课上完成写字任务。
      4、注意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如,要求学生看清字形再起笔;把字写整洁,尽可能不用橡皮擦擦字等。有些学生趴着写字。教师一定要提示再提示,要求再要求——“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子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5、留作业,是创作小诗——我看不合适。该留什么样的作业合适?这也必须是识字教师要想的重要环节之一。
      6、读书、认词、识字,这二年级的识字教学套路,与一年级的什么有什么区别?
108#
发表于 2012-5-3 16: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109#
发表于 2012-5-3 19: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文化与书法教育刍议







文/李中原

  作为具有实用与艺术双重功用的书法,从一开始就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毛公鼎》、《散氏盘》、《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矛》,还是载有文字的权量、瓦当、钱布、铜鉴等等,无一不又是经典的书法艺术品。而作为记载事理的甲骨文、帛书、简牍及碑碣石刻等等,在今天看来,更是无尚的艺术精品。中国人与书法艺术是怎样一种情结,至今也无法用话语准确表达。这种情结,不仅是使书法艺术成为中华灿烂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更为重要的是使作为具有广泛实用性的文化样式的书法艺术与其他文化有机地融为一体,大大增强了书法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提升了书法艺术的文化品位,以至于深深了解中国文化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曾发出如此感叹:“中国是特别的东方,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现代旅居法国的华裔艺术家熊秉明,以其博古通今、融会中西的学识修养和切身体会,甚至发出了比黑格尔更为激动的证叹:“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精神内核的内核。”宏观地站在历史的高度去审视中国文化,我们越发觉得此语富于深意。众所周知,书法文化以汉字为表现载体,即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语言文字”去记录、阐发人们所从事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及其思想意念。“言为心声。”换句话说,书法艺术所载承地不是简单的文字符号,而是中国人古往今来的心灵历程,映现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气格与思想内涵。一句话,书法艺术所熔铸地是“中国心、民族魂”。这是其他艺术样式所无可比拟的。
  也正因如此,书法艺术在中国封建社会始终为统治阶级所利用,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条件,享有至高地位,成为世界大文化遗产中的一个有趣现象。从秦代程邈因“囚于云阳狱,损减大篆体,去其繁复,始皇善之,出为御史”开书法文化“以书取仕”先河起,自秦而降,整个封建社会,高潮迭起,佳话无可胜数。据说汉代“奖励书学人才,曾出现只要汉隶写得好即可为官,礼仪一度让位于书艺。晋时置书学博士,书学人才贵显一时。”(参见张运林《中国书法杂说》)唐代遴选人才有四条标准:“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辨证;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唐人对书法艺术的“偏爱”由此略见一斑。至明清,可谓盛极。因科举而兴台阁体、馆阁体。无论何人,想要入仕途槛,必先过书法关。因此,当我们翻开中国上层社会“官文化”的历史,会发现诸多同时在中国书法文化的长河里亦十分耀眼的名字:帝王书家孙权、曹操、李世民、李隆基、李煜、赵匡胤、赵佶、赵构、朱元璋、朱翊钧、玄烨、弘历等等;宰相、丞相书家李斯、赵高、萧何、谢安、王安石、范仲淹、刘镛等等;尚书以下书家蔡邕(蔡中郎)、王羲之(王右军)、欧阳询(欧阳率更)、褚遂良(褚河南)、薛稷(薛少保)、李邕(李北海)、张旭(张长史)、颜真卿(颜平原)等等,不胜枚举。应该指出的是,这批受惠于中国传统书法文化与官文化的人物,不仅自身具有很高书法造诣,还于书法艺术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起过积极作用。尤其在以教育机制作为培养合格书法人才方面,历代帝王功不可没。早在西周官学施行的“六艺”教学体系中,“书”作为识字和书写的基础课程就被确立了下来,而后历朝历代,无论官学私学,虽重视程度不尽一致,但都设有书法课程。唐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其书法教育也堪称一流。据说唐代官学的书法教育在师生定制、等级、来源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诸方面都有一套严格的制度。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门课程的国子监,其生源多为八品以下及庶人的子弟,书学课程偏重字学。而素以“详正图籍”为责任的弘文馆,其书学课程则侧重于书法本身的技能训练,且多为名师亲授,并“出禁中书法”而习之。由此不难而知,弘文馆学生待遇明显高于国子监,这是因为弘文馆的生源来自朝廷五品以上官员之子的缘故。诚然,这种因出身分划出等级而施之以不同待遇的现象在我们今天看来是不足取的,但另一方面也正说明了唐代书法教育的高度规范性。
  宋代书法教育虽不及唐代,但也并不落伍。首先,因应试科举所必须的楷书教学,并没有受“卑唐尚意”之风的影响而被削弱。其次,北宋皇帝徽宗赵佶,虽于政治昏聩无道,但于艺术却才华横溢。所设书艺所,课程设置科学而丰富,使学生习有所准,学有所获,培养了大批优秀书法人才。
  明、清两代,虽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时代,而于书法教育亦无敢懈怠。各级各类学校为应对科举而设立的书法课程基本承袭前制。据《明史•选举志》载,学生“每日习书二百字,以二王、智永、欧、虞、颜、柳诸帖为法。”清代亦然。据说要求国子监的监生每日必须临摹晋、唐法帖数百字,且优异者还可算作积分的成绩,而八旗及皇宗室子弟不但要习书,还要习“满文”。足见其重视程度。清代中后期,以避政治之乱为主因而兴起的碑学热潮,使篆、隶二体成为秦、汉以来最为辉煌的时代。清代的书法教育,可谓实用(主要指应对科举)、艺术双丰收。
  建国后,学校书法教育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尽管一些学校的总体教学计划中列有书法(或写字)一科,但执行起来多被其他应试教育课程挤占。本人曾于《中国书法》2001年第10期发表了《建国以来学校书法基础教育弊端种种》一文。文章从“一、启手书体的单一,严重影响学生学书积极性和书法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二、纸、笔不精与小笔、小字启手是影响学生书写水平的直接原因;三、习字宫格科学性、实用性匮乏是影响学生书写水平的间接因素;四、书写姿势违法,严重影响学生书写水平及其身体健康;五、师资力量薄弱、队伍混乱是学校书法基础教育的大碍”几个方面进行了翔实论述,反响很大。然而,这仅仅是从技术层面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实际上,冷静地思辨建国以来学校书法基础教育状况,当有其主观与客观的原因。客观上讲,一、用人制度发生根本改变,废科举而以政治思想表现举荐人才,客观上失去了庞大的以实用、功利为目的而推动书法教育的动力源。二、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促使学校学科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封建社会重文的传统学科结构模式被砸碎,逐渐向着重理的方向发展。这种从晚清就已开始的课程结构改革(即增加由西方传入的自然科学课程)历民国至建国,已经迈开了很大步伐。至今,已基本同西方国家接轨。作为包括书法艺术在内的不能“直接”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产生经济效益的一些传统文化学科,自然会遭到部分国人的遗弃。三、以“书法”作为日常书写手段的传统交流模式,已远远跟不上高速发展的时代步伐。试想,倘使把现今一天国人用硬笔书写(包括计算机输入)的文字总和用传统书写手段誊抄出来,那将是怎样一个概念?由此,又引发出一个新的话题:经济与实用的思辨。传统书法工具材料较之现今日用的洋纸与硬笔,在价格上的极大差异是众所周知的。
  主观上讲,主要有以下原因:一、国人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意识不够。尽管我们客观上承认上述客观原因的存在,但从严格意义上讲,怎样的客观原因都不能成为削弱学校书法教育、摒弃优秀传统文化的理由。这一点,日本民族给我们提供了较好的经验借鉴。日本人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他们并没有因此丢掉手中的毛笔,而是借以加大保护力度,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设有传统概念的书法课,且落到实处。所以,日本人口虽少,但书家很多。二、缺乏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自豪感。自晚清以来,国力衰败,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与掠夺,很大程度伤害了国人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这种心理伤害实际上在某些国人身上被延续了下来,他们总觉己不如人(或谓“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这种自卑心态,反映在对待继承民族传统文化与接纳外来文化的态度时,通常倒向外来一边。上世纪80年代李小山抛出的《中国画穷途末路》的无知论调就是这种民族自卑心态的反映。
  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我国经济呈腾飞之势,国力殷实,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不断攀升。我们希望借此修复部分国人的心理缺陷,强化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意识,从根本上改变当下学校书法教育状况,造福子孙后代。
  深圳大学书法教育研究所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于2001年4月成立的。3年来,秉承“务实求真,开拓进取,弘扬祖国书法文化”的办所宗旨,研究所默默地耕耘在祖国南疆这块膏雨泽润的土地上,尽职尽责,做到了教学不离科研,科研推动教学的良性互动,初见成效。针对书法学科教育现状及书法学科教学时数少(专业学生一般3个学期,171课时;普通学生1个学期,57课时)、学员基础差(学前,书法“双基”几乎等于零)的特点,本人殚精竭虑,大胆探求并建构起一套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一方面,在学书入门的书体问题上,提出并完善了隶书是最佳书体的学论观点,打破了楷书一统天下的传统教学模式。一方面,深入汉字结构研究,结果发现,黄金分割美学法则广泛存在于汉字各种字体(书体)的内、外结构比例关系之中。这一成果被学界公认为书法教育领域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直接解决了书法“结构教学”中的重要技术难题。由于将上述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书法教学实践,因而收到显著教学效果(教学时效比之传统教学模式提高10倍以上),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他们当中有的在各级各类书法大赛中崭露头角,频频获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最近,在由共青团中央、中国书协、中国美协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中,01级美术教育学员陈瑞广等四位同学的作品,从来自全国的10余万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取得了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的好成绩。本学年度,学生作品在全国各类书法大赛中累计获金奖2人次、银奖(含二等奖)3人次、铜奖(含三等奖)5人次、优秀奖11人次,累计发表作品20余件。
  成绩已为过去。我们将一如既往,深入做好教学、科研各项工作,加强同兄弟院所的横向联系,拓展书法教育领域新课题,为新时期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尽匹夫之责。
110#
发表于 2012-5-3 21: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传统的误解:识字吟诵书写实为一个整体来源:《光明日报》

    学习书法不是功利的事情,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我们中国人起码的义务。传承书法正是为了维系我们民族自尊的根基。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立足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弘扬中华文化。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在新的时代环境下,面临着传承、弘扬、创新的使命。
  作为来自书画界的唯一代表,我有幸列席十七届六中全会,并在会上发言,我提出自己一直思考的问题: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着眼文化强国的长远建设,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如何与时俱进地承担一份神圣的职责?文化的繁荣是国家实力的体现。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文化永远是炎黄子孙的骄傲。作为书法的继承者,我感到在当今世界文化不断碰撞的时代,传承中华文化意味着传承文化的自觉和民族的自信,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体现在书法上,每个中国人都要写好中国字。

  书法传承面临挑战
  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独一无二的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它文化的标志之一。
  我们对传统的文化、传统的书法要有敬畏之心。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之一,就是我们自古沿用下来的书法。中国的书法拥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是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人智慧的“舍利子”。一个对自己文化都不敬畏的民族何谈自尊。
  回顾历史,作为文字的书法,是完全实用性的,是人们生活、交往、奏事不可缺少的;但作为艺术,中国古代书家追求法度,追求书卷气、文人气,使书法不仅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述思想的实际手段,更用书法来体现文人的才情和学养,所谓“字如其人”、“书为心画”。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从二十世纪初西方的钢笔进入中国以来近半个世纪,硬笔代替了毛笔,使中国书法渐渐不再具有实用性。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随着电脑的高度发展和普及,这一代年轻人不要说写毛笔字了,甚至即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
  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用在上奥数班、外语培训。书法一度成了选修课、兴趣课,学习书法要花钱另外找老师、上培训班才行。
  当代书法,从某种意义而言已成为完全的纯艺术,成为极少数“艺术家”的工作。“字如其人”、“字如心画”已失去了它的最终意义。作为书法传统来说,我们面对的历史境遇是前所未有的。

  书法传统的误读误解
  过去,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但是,在现代教育兴起之后,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统被拆解:文字、音韵、书法,成为不同专业;文字归于中文,吟诵归于表演,而书法归于美术。识字作为必修课,书法却成为选修课。而今研究中文的,往往不了解书法;美术学院学书法的,并未开设文字、音韵的课程。
  近二十年来书法发展表面看起来繁荣热闹,展览频频,出版物大量涌现,书法博士硕士培养人数逐年增多,建立多处书法名城等等;但是我们恰恰忽视了书法最基础最关键的幼儿训练,把它作为选修课,耽误了人生最重要的学书法的阶段。书法这门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成了兴趣和特长。家长希望孩子学书法,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功利思想,如在书法大赛中获奖可在中高考中加分等。
  可见,书法传统在代际绵延中发生了多次重大变化,书法之“法”对于使用毛笔的人来说,越来越隔膜,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书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混乱。尤其是经历了上个世纪的战乱与运动,书法传统的脉被人为地割裂了,直接造成了今天书法创作、鉴赏与批评的标准不断地泛化甚至是丧失。
  当前书法发展遇到的问题在于,书法发展、延续了五千年,至今全民还在使用汉字,却在短短几十年中忘却了书法——如何用毛笔写字。因为文字与书写断裂,造成书法作为国民基本文化素质的缺失,对汉字整体认识的缺失,继而造成了对书法史论的误读、误解,以及对中国文字、文化发展的误读、误解。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在此情形下,书法的承传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文化的承传不是一句口号。中青年一辈的书法研究与创作者,对传承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统,是最重要的坚持者。和前辈相比,他们的坚持未免要艰难得多。中青年书法家不仅需要不断充实和学习传统文化,同时也需要用已有的知识,来适应和感染社会,起到引领的作用。中青年年富力强,承上启下,有充足的精力,有着广泛而集中的话语权。如果中青年不仅从自身做起,还可以用自己的条件,号召和影响更多的人重视国家的“软实力”,那必将在社会上起到重要作用。

  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
  文化的繁荣是国家实力的一大体现。中国是一个文明保留完整的古老国度,她的文化永远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当今世界格局下,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流。我们国家开始愈加重视中国文化的安全,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书法不仅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文化不能遗传和移植,也不能复制和再生,必须从小培养,必须要不断坚持,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孜孜不倦、点滴积累,耳濡目染、薪火相传,不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
  汉字对中国文化来说,是母体,是源头,是根本。书法应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弘扬传统书法事业,正是弘扬中华文化最基本的因素,也是“文化安全”的保障所在。
  今天的书法家,如果仅仅追求独善其身,是远远不够的。书法文化传承和创新是国家的百年大计,任重而道远。笔者呼吁,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以我们自身的书法创作实践成果,来影响当代以及今后,在书法早已和实用无关的今天,让“字如其人”、“字如心画”重新成为我们应该接续的人文传统。当代书法创作,要到丰厚的历史积淀中追寻和探求,回归传统,重温经典,要成为当下书法艺术创作的主流。书法决不能在我们这一代终结。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新被呼唤,中华民族精神重新被构建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中青年书法家需要不断努力补上传统文化的精深课程,同时发挥自身的影响力,用生命凝结的书法艺术,呼唤出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全力肩负起我们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与历史使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3 14:51 , Processed in 0.11240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