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0712

★★★《孝南教师文苑-写字教学参考专辑》电子快递版/2012年6月-初夏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3 21: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教育与民族素质 2011年11月20日  作者:郭振有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古人书法
  今人写字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在题字(资料图片)
  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书法艺术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文史版自今日起开辟“关注中小学教育·书法文化”栏目,与本系列策划中焦点版的“聚焦”和博艺版的“论道”呼应,以配合《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的贯彻落实。“书法文化”栏目刊发文化学者阐释书法的文化精神、审美价值、时代发展等内容的文章,以期帮助读者对书法、书法教育形成更深刻的认识。 ——编者
  ■郭振有
  方块汉字是中国人伟大的创造和发明,是先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根,也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了不起的奇迹。它不仅传承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且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作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汉字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它是多维的,不是平面的;它形象、简洁,内涵极其丰富。
  书法是中国艺术的最高代表
  在世界上数千种文字中,汉字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书法是关于汉字书写的一门学问,它要求写字符合传统形成的法度。书法材料虽然只是白纸黑墨,但正是这黑白二色象征着天地宇宙大色。又因为书法工具的毛笔是软的,其所表现的线条就能够显现出刚劲、流畅、迅捷、舒缓、雄壮、优雅、自然、洒脱等无穷的变化。
  汉字文化与书法是紧密相联的。正是书法,使汉字文化产生了极具魅力的神采和生机。欧阳中石先生说得好:“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彩,赋以生机。”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书法艺术成为特别璀璨的一颗明珠,被公认为中国艺术的最高代表。唐代张怀瓘在《文字论》中说:“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书法可以表现人格、思想、感情。现代书法家沈尹默先生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具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具有音乐之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美国学者福开森认为,中国一切艺术都是中国书法的延伸。如果没有书法艺术,我们的传统文化一定会失去很多颜色。
  汉字和汉字书法极简单又极复杂,不仅富含艺术美,包含了中国艺术的一切元素,而且蕴含着深刻的美学原理和哲学思想。熊秉明先生说:“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哲学,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之核心。”汉字和书法讲求和而不同,违而不犯,计白当黑,刚柔相济,以少胜多,追求虚实、方圆、顺逆、正反、疏密、枯润、燥湿、分合、动静、收放、提按等的恰当结合。古人把好的书法比作悬针垂露、鸿飞兽骇、鸾舞蛇惊、绝岸颓峰、临危据槁,重如崩云,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似初月之出天涯,犹众星之列河汉等。
  中国人历来讲究书品人品统一。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经典书法作品都是二者的完美结合。古代著名书法家们的爱国情操、民族气节、高尚品格、艺追超绝的事迹彪炳千秋。当然,秦桧、蔡京的字都挺好,但人品为人所不耻。


发表于 2011-12-3 21: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艺术不仅为历代中国人所钟爱,在世界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998年在世界艺术之都巴黎举办的现代中国书法艺术大展上,法国前总统希拉克郑重写下一段话:在中国,书法乃艺中之艺,祖祖辈辈一直是一个民族的记忆。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在我们画与书极少融合的西方文化中,尚鲜为人知。它既使人惊诧,也使人着迷。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对他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书法艺术是中国人的精神寄托。有学者说,人生应当有三种境界:底层是生活或吃饭境界,中间是艺术境界,最上层是天地境界。艺术包括写字作画等,有人性修复功能,可以使人摆脱一些物欲的侵扰,精神有追求,生活诗意化。人吃饱饭了,应该更多地追求艺术境界,使人性得以恢复和升华。如果艺术境界消失了,会导致最高一层天地境界消失,出现人性和人心生态平衡危机。
  有人认为,鸦片战争100多年来,中国基本上完成了“西化”,中国自己的传统包括书法、中医、戏剧、武术等,研习者越来越少。他的结论是,这“只能说明我们祖宗的东西大都是落后的”。这是多么浅薄而且可怜的崇洋媚外、数典忘祖的表现。
  不过我们也不能不注意到,当国家逐渐富裕起来的时候,一些国人的文化素养正在出现危机,精神感官已麻木不仁。在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大街小巷的网吧座无虚席,不少青少年沉溺于网络如痴如醉,麻将桌旁的搓麻声此起彼伏通宵达旦,而传统文化知识之少和感情之薄让人可怜。很多人对历史悠久的书法文化的欣赏兴趣逐渐淡漠,鉴赏水平日趋低下。
  当然,今天有些人也在玩书法,却偏离了传统,渗透了功利气息。古人把书法看成是具有本体意义的生命存在,强调文化和书法并行不悖,强调书法是人性修为的根基,所以书法精到、典雅。今人却尚俗,只重视玩弄技法。许多书法作品充斥着浮躁之风,商业味太浓,俗气太浓,书卷气太少,注重装饰性,缺乏内涵,少见雅致。社会评价重官品,不重书品。有的“任笔为体,聚墨成型”,还狂傲自大,认为自己高于古人。
  有学者提出一个见解:衡量一个国家的强盛程度,有三种资本:文化与灵魂,金融与经济,科技与知识。第一资本是第二、第三资本发展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一个国家第二、第三资本不强大,一打就垮。如果第一资本不强大,则不打就垮。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建立在自身文化传统的基础上。
  对待书法的态度就是对待母语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苏联吉尔吉斯民族作家钦吉斯·艾特玛托夫说:“民族的不朽就表现在它的语言上……一个民族的语言是奇迹,是广义的财富。”“母语的神奇魔力是不可解释的!只有从童年起就掌握和理解母语,才能使心灵装满由人民的经验而诞生的诗篇,才能使人的自豪感永不衰竭,并从先辈语言的丰富多彩的含义和节奏中,得到美的享受。”漠视写字和书法教育,也是漠视母语的一种表现。
发表于 2011-12-3 21: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小学生出现汉字书写危机  一位俄国诗人写过这样的诗句:“在俄国,俄国失去了俄国。”
  这句诗,值得我们警觉。因为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风气,过分地重视学习西方,轻视继承中国自己的传统;重理工,轻人文;重功利,轻素养。书法教育长期被忽视,是其表现之一。
  中国传统教育十分重视写字和书法。这是中国教育的优秀传统和显著特色。与音乐、美术等美育内容相比,写字和书法教育更具有基础性、实用性、普遍性、迁延性,更不可缺少;书法所用工具、材料更便宜,也更容易普及。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小学普遍开设写字课,后来成为一种随意状态,大多数学校取消了写字课,即使在极少数开设写字课的学校里,写字教学也处在低效状态。
  在2003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一批著名学者大声呼吁:书法课不可少。自小学时代学点书法,便是从美育这个领域里培养人的良好素质的开始。学书法不仅是一种技能,而且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刻苦的习惯,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由学习书法还可以了解中国文字、历史、古典诗词……在美育课程中,书法具有音乐、美术不可替代的作用,取消了书法课也就是取消了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年前,在中国教育学会和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中小学生书法节新闻发布会上,我脱口说,现在很多学生写的字“惨不忍睹”。
  据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调查,现在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研究生,汉字书写情况愈来愈差,书写出现了危机,社会各方面普遍不满意。报载,2009年某大学分校对2100名大一新生进行了首次汉字书写测试,320余名学生不及格。测评负责人形容一些学生的字迹是,“七拐弯、八拧劲,弯弯曲曲,好似蚯蚓找妈妈”。
  书法教育危机还表现在,许多学生对写字好坏满不在乎。“提笔忘字”现象也日益严重,一项网上调查显示:“好多字不知道怎么写”的人数占45.2%。
  中小学生出现汉字书写危机,是因为今天的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中小学生学习内容大大拓宽,学习负担越来越重。重外语轻母语,鼠标代替用笔,书法教育被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有的教师甚至半开玩笑地说:“强调让学生写好字,是不是在逆历史潮流而动?”
发表于 2011-12-3 21: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教育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  书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内容,中小学必须切实重视写字和书法教育,为每一个中小学生打下书法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端正书法教育的思想。书法教育首先是德育,是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人品人格教育。练字就是练人,学写字就是学做人。教育学生从小写好中国字,长大做好中国人。书法教育要体现新课改理念,即同时注重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熏陶。
  书法学习中有丰富的教育元素,关系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可以产生育德、启智、健体、审美的综合效应。学习书法可以培养人的观察、发现、欣赏、鉴别、动手、兼顾、应变、创新等能力,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品质,使人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安静下来。清代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说:“书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不光表现着书写艺术,其内容、形式,以及所用物质材料和环境要求等,与文、史、地、数、理、化、生等各科都有关系。总之,写字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应缺少的组成部分。
  中小学书法教育目标主要是普及,不是培养书法家,而是让中国的中小学生人人能写一笔好字,并且终生对汉字汉语和书法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可能涌现出一批书法艺术家。  
  加强书法教育必须解决好教师问题。现在大多数学校没有书法课教师编制,也没有书法教师专业职务。书法纳入课程,需要研究书法教师的编制和职称问题。当前急需的是通过科学的培训,培养提高专兼职书法教师的书法素养和教学能力。要在校内校外组织各种书法展示活动,邀请家长和社会人士参加,激发学生的书法兴趣,同时扩大社会影响。每个孩子都应该给家里或别人写春联。组织学生参与社区书法展示,影响和带动社会的书法学习和社区文化活动。
  要加强书法教育指导,提高教育效益。当前书法教学普遍存在低效甚至无效状况,存在着较多“盲区”或“误区”。许多学校创造了灵活多样的书法教育经验,要互相学习借鉴。对学生写字要进行正确的有效指导,教学评估标准要力求符合孩子的实际。
  中小学生的书法教材要适合中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简便适用而不要繁琐,故弄玄虚。硬笔主要讲究实用性,毛笔要尽量讲求艺术性。现在各种组织和个人纷纷编写书法教材,未经审定即推向市场,不少教材远离课程标准,不适合中小学生使用,有的错误很多,要做好对书法教材的审订工作。师范院校要开设书法教育的课程。把书法教育列入教育督导内容,这是开展好书法教育的重要保障。
  书法教育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内容。现在大家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非常重要,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同样非常重要,书法教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相信在《教育部关于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意见》的影响下,中小学书法教育一定会出现新的局面,为提高中华民族的基础素质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教育报》2011年11月20日第3版
发表于 2011-12-3 21: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练字的关键要方法正确 2011年10月26日  作者:秦永龙 口述 张树伟 整理 
  ■秦永龙 口述 张树伟 整理
  
  
  我大学毕业留校后直接走上讲台,教大学语文。当时课本都没有,只能临时选一些文章,今天讲《荷塘月色》,明天讲《陈平世家》。刚刚熟练了,1979年,学校安排我教古代汉语,内容又是全新的。1982年,我好不容易得到一个到中山大学进修学习古文字的机会,回到学校后我上古汉语课,还教甲骨文、金文等,又是全新的,这些年就是这么过来的。但是在这种高压下,自己拼命学习,虽然不够系统,终归教古文字时甲骨文怎么写,金文怎么写,小篆怎么写,一点一滴都积累起来了。当零散的知识积淀到一定程度,就形成独立的思考,因而在文字学领域就有自己的心得了。
  至于书法,我练字的绝对时间很少,但是我想,关键还是在于练字的方法要正确。
  我是1974年跟随启功先生学习的,1982年开始教书法课,后来随先生一起编书法教材。由于房间小,时间紧,每天只能利用上厕所的十几分钟练字。尽管时间短,可一年下来就不得了,一天练一个字,一年就有三百多个字,有了三百多个字的基础就可以举一反三,这些方法得益于启功先生。
  有人问我:“秦先生,您跟启功先生学习书法,启功先生教了您什么诀窍?”
  其实,启先生哪有什么诀窍啊,启先生常说,学习书法就是认真临习古帖,在正确的轨道上不断重复,方法对头,重复一遍就会巩固一遍,基本原理就是这么简单。
  练习书法是个很简单的事情,又是很不简单的事情。为什么有的人写字总是不好看,那是因为笔画的长短、粗细、搭接位置等不对,比方说写“十”字,横画太平了不好,太斜了也不好,必须要向右上方稍微倾斜一点,竖画与横画搭接的位置太靠左不好,太靠右不好,正中也不好,必须稍微靠右一下。而且竖画不能过长,整个字形必须稍微扁一点才好,就这么简单。“人”字的撇和捺的倾斜度要多么大,搭接的位置大约在什么地方,搭接后的夹角角度是多少,也必须有个正确的许可范围,在这个范围内,你怎么写都好看,超出许可的范围,怎么写都不好看,基本的原理就是这样。
  所以,要写好字,必须选择优秀的范本和范本中较好的字例,仔细观察,探求其中的奥秘,有时候分析不好,就会因为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比如,你在王羲之的范本中找到“成”字,如果要末笔的“丶”要取什么形态,放在什么地方合适,与前面所有笔画的位置关系、呼应关系是怎样的。这就必须要看“成”字所有笔画是怎么写的,“成”字又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的,在这个环境中可能写成一种形态,在另一种环境又可能写成另一种形态,学习书法就要锻炼这种能力。
  (秦永龙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北京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书法师承启功先生,所书写的“方正启体”行楷字模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应用,以启功先生书斋为名设立“坚净奖学金”)
  
  《中国教育报》2011年10月25日第12版

发表于 2011-12-4 08: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日照市首届中小学生书法节启动 属全省首次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18日
来源:人民网

http://xnjyw.5d6d.com/viewthread.php?tid=41163&extra=&page=1
http://xnjyw.5d6d.com/viewthread.php?tid=41163&extra=&page=1




日照10月18日电 近日,日照市首届中小学生书法节正式启动,将于12月中旬开幕。
  本届书法节在山东省尚属首次。活动包括日照市中小学生书法作品展、日照市教师书法作品展和日照市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研讨会,日照市在校中小学生和日照市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书法教育工作者均可参加。
  据书法节组委会办公室纪丙强介绍,本次活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按照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结合省、市组织开展的“建设幸福中国”第十九届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推进日照市书法教育工作,打造书法文化教育品牌,促进全市青少年全面发展。
  为推动书法节的顺利进行,方便社会各界及时对本次活动提出意见或建议,组委会特开通了官方博客(http://blog.sina.com.cn/rzshufajie)。
  本次活动由中共日照市委宣传部、日照市教育局、日照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日照市书法家协会主办,由日照书法学校承办。(周建海)
发表于 2011-12-4 08: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时代转变书法传承与创新思维的策略研究



张丰
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
                                         

【摘要】在书法界,传承与创新是一个永不褪色的时尚话题,传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传承的内在动力和外在表现。传承从本质上说本身就是一定意义上的创新,而创新则是对传统选择性的继承,没有无渊源的创新,也不存在无一点创新的传承。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书法面临高度的挑战的同时也遇到了空前的好机遇,如何充分认识并努力实践书法的传承与创新是摆在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书法人面前的严峻课题。本文就网络时代书法传承与创新的策略做了初步的探索,认为只有在思想上转变了观念,提高了对书法传承与创新的认识,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抛砖引玉,疏漏浅薄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关键词】 书法 网络 传承创新 思维 转变

               
一、背景
(一)挑战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先生指出:“书法的发展在当前有一些困难,比如电脑的普及,办公无纸化,人们用毛笔写字的机会少了。”【1】“书法确实存在隐忧。首先,由于书法实用功能逐渐弱化,写毛笔字不再是人们的必备技能,以致一些人对书法比较生疏,这使得书法的技法传承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其次,由于文化语境的转换,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面临严峻挑战,书法界的一些人传统文化功底较为薄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书法艺术水平的提高和当代书法大家的出现。再次,书法教育的普及如何与现行教育体制相协调,也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2】不难看出,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书法的生存环境和空间越来越小,书法正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机遇
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一方面使得书法在交流的空间上得到了空前的延伸,所有的书家开始拥有一个更加便捷和宽泛的虚拟的交流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畅谈自己学习书法的独到感受,他们追求的是真实感情的宣泄,对自己意识到的真理的拥护和对世俗、虚假观念的无情抛弃。这种环境下没有权威,只有真实的感受。对权威照样可以“灌水”,而离开这个平台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这里绝对抛弃等级的观念,而这对于真正书法艺术的发展来说无疑是大有益处的。这里讲究观念层面的平等。另一方面网络的便捷也使得书法的全球化成为现实,书法实现了在更广泛空间上的生命延续。古德柏先生就指出“论及中国书法的前途,倘若以现状为指标,中国书法将会成为一项跨国界、去区域化、超越政治边界的文化实践。”【3】
(三)概述
包中庆先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当网络还处于起步阶段时就充分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他认为“书法创新、思维领先”【4】。其实,不仅如此,书法的传承和创新在网络时代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书法家只有只有在思想上转变了观念,提高了对书法传承与创新的认识,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我们无法抛弃传统而追寻创新,古往今来的书家莫不如此,“王羲之历代推崇,不仅以其书艺,更以其引领百代风尚的见识,以其不拘成法的创新成就和创新精神。但是,有一个前提——对古法虔诚的学习继承!”【5】因此对于传统的继承理应是每一个有责任感的书法家应该尊重的问题。我们首先得客观地认识传统,认识书法的渊源和流变,这是最基本的前提。书法史留给我们的是大量宝贵的财富,可以说能流传至今的必定是经过历史筛选的精品,每一件本身也是传承和创新有机结合的产物,是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和研究的。当然,由于个体认知和审美的差异,以及外在环境及时风的影响,必定使得我们对传统的认识很难达到最客观的程度,使我们在继承什么以及该怎样继承等方面产生困惑,这是难免的。我认为,于传统的认识,我们首先尽量不能有太多的主观色彩,尽可能全面地去对待每一件书法作品,尽大限度地广泛接触传统的东西,可以说,见的东西越多,眼界越高,自己的认识也就越趋客观。能够客观地认识传统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在如何传承这条没有捷径的夜路。
同样,我们也无法做到完全意义上的传承而没有任何的创新,因为我们的问题关键不在于此。我一直认为,传承由于个体的差异本身就是一个客观事实上的创新了,它或多或少地带有主观的色彩。记得有位书法家说过类似这样的一句话,我觉得颇有道理:书法的创新就是最大限度上地继承传统。对传统继承的深度决定了个体创新的高度。传承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创新。但是并非所有的创新都是有生命力的,只有有生命力的创新才是真正经得起大浪淘沙。创新应该有机融合书法家个体的情感和审美追求才能使创新的东西真正富有生机并焕发出活力,这样的创新才能打动自己,打动别人,打动历史。我们应该把这作为自己的追求,这是一种责任感。
二、传承思维转变策略
(一)取法
陈振镰教授认为“传统”不等同于“古典”。【6】。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传统,取法上视野要放宽。关于取法,书法界有这么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取法乎上,得乎中也;取法乎中,得乎下也。”(语出《易经》)大抵告戒学书者眼界一定要高,所学必定要经典,否则虽费时日之多,而未必见其效。一般来说,“取法”的问题界定是很主观化的,比如这个“法”是谁定的?在不同的审美标准下,在不同的流派中,大家各执几见。谈取法,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未必相同,因为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你达到了某种境界别人没有达到,你们的认识肯定是不同的,关于取法的问题相信高低自由定论,反过来也是一样。关于经典,我有这么一种看法:经典与时代无关。比如写字,有好多人有这样一种误区:年老的一定比年轻的字好,古代的一定比现代的好,清不如明,明不如宋元,宋元不如隋唐,依次类推至书法的颠峰时代,这样的想法是相当偏颇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经典的东西流传下来,经典的东西无所谓贵贱高低,能成为经典的必定都是很高的,不是经典的一定不会被流传下来,时间能检验一切。所以取法不能太局限。张旭光先生就提出取法应该多元化,他认为“我们首先抓源头,提倡临帖取法的多样化。我们的书法资源浩如烟海,风格、流派,异彩纷呈,包括近年出土发现的竹简、墓砖、残纸、写经等,都是我们的重要资源,对于有吸收和提炼能力的书家,都可以学习、开发和利用。”【7】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古代墨迹都是经典的,我们之所以在取法上会有所迷乱,是因为我们误以为古代留下来的东西太多了,实际是太少了。毕竟几千年了呀,有多少人,每个人一生又得写多少字?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李白的书法竟只有一件,那可真是国宝啊。但是我们不一定要以此为法,不是因为它不高,而是因为它太少,除非你是天才,否则你不会仅从此一小件上能琢磨出什么名堂来。大书法家董其昌是明末松江人,可是他的水平却远远超过了他之前的许多知名的不知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在书法史上算是目前为止流传下来挺多的了,但是这些也都是经典。现代流行一个“新经典”的说法,我觉得比较好。因为这个词比较切合时代的特点。无论是新经典还是老经典他们都是经典的不俗的大众认可精英崇拜的,新经典能够成为经典也是少数成功的范例。我们应该瞄准新经典,不要忘记老经典。
(二)临帖
临帖是继承传统的不二法门,而且要毕生不辍。金鉴才先生讲得好“帖是书法家终生的必修课。一个人一旦有了一点名声,或者自认为形成了风格以后就不临帖了,那就说明他开始游离于书法家园之外,他的书法之路已走到了尽头,迎接他的将是停滞甚至倒退。”【8】学书者常常会为临帖的事情而烦恼,比如临一本帖,最大的问题就是临不像。其实主要原因是自己对原帖的理解不深刻,就盲目地下手,为时过早了。读帖很重要,临帖像的程度,往往取决于书者对原帖的理解深度,看一眼就临,也许能大概得其形,但于细节精彩传神处,就相差甚远了。聪明的人看字的时间多于写字的时间。写字是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理解得再深刻,手上功夫不够,心有余而力不足也是功亏一篑。但是对于当代的书家来说,尤其是一些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来说,他们缺的并不是手上的功夫,而是眼睛的深度,对帖本身挖得怎么样。一个经典的法帖,是常看常新的,自有它的魅力所在,不会因为读了十遍八遍,一年两年而失去了他的价值的。当你带有不同的心境带有不同的思想,带有不同的状态去读它时,它又变得魅力十足了。所以帖不厌万遍读。读的过程就是临的过程,那是眼和心的临摹,真正到位的临摹是眼、手、心的合一。步调、节奏的和谐,很少有人做到,因为我们往往太注重手的临摹了。还有的人在临帖前为实临和意临犯愁,其实这也是不必要的,因为从客观上讲,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实临。既然是临,主观意义上说都是实临的,因为大家都想把帖临得像,但客观上来说又是不可能做到的。临作或多或少总会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在里面。当然这种主观的色彩因临者个体的差别而有高下之分,或同一个体对帖的把握程度的差异而有高下之分,亦或同一个体在不同的状态下、在不同阶段而有所不同。这样一来就不会对一些现象感到诧异了。比如同一个书家,不一定每个帖都临得好,因为他对帖的关注程度不同,而他手上的功夫却是客观存在的。在不同时期,他对同一帖的把握程度也是不同的,因为他的审美取向或有所改变,手上功夫也会有所变化。不同书家意临一贴,高下自有所知,谁更到位,大家一目了然。
三、创新思维转变策略
(一)意识
简单地说,创作有为他人创作的和为自己创作的两种。当然,这种届定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大致若此。之所以这么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拿手卷来说,古代人写手卷,不是为了展览,多是自己把玩品赏,或有邀三五知己共品,也总算是为自己创作,涂涂改改的痕迹书家也多不在乎,反正错个字,漏个字也无所谓,没有别人来挑剔,古人的这种创作意识是随意的,不意把它写成精品,却往往出了不少精品,古代流传下来的不少好的经典之作似乎都不外乎这样的情况。现代人写手卷,大部分算是为别人创作的,其中创作的意识性更强一些,或为展览,或为应酬,这是时代的一种进步,可是这种精品意识的背后究竟出了多少真正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作品,还有待时间检验。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没有十全十美的作品,再怎样小心翼翼,不离法度,也总会有瑕疵,因为审美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我们在这里强调的是这种意识。
若是为别人写东西,就应该有一定的精品意识,尽大限度地减少作品所有可能被行家指摘的地方,否则是一种不负责任。当然,我们只强调的是一种意识性,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积极性的意识形态。人的水平有高低,境界也有别,但对每个人来说都有自己相对意义上的精品出现,至于是否真的是精品,以达到自己或自己小范围内的最高理解程度为限,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和统一的模式。只要准备为别人写,为展览写东西,首先就应该有这种意识,其次将这种对每个人来说还是潜意识的东西强化,上升为真正能把握的意识形态。不是仅有潜意识就可以了,这是两码事情,应该将潜意识强化,因为有的时候潜意识并不能多大程度上影响到创作,只有当潜意识上升为可把握的意识形态的时候,它才会真正影响到创作。
若是为自己写东西,可能现代人很少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可不管怎么说,它的确是一种轻松得多的方式,其实我本人提倡多写一些这样的作品,首先比较放松,可以写平时不“敢”写的东西,任意涂抹,当然,对于书家来说,再怎样任意涂抹,也比小孩子的涂鸦要高明一些,毕竟认识的差距还是有的,整体性和作品性和创作意识是小孩子不可比的,至于线条的质感,气息,那纯属个人天分,无法控制的。相对来说,为自己写相对更容易出创造性的东西,我所理解的创造,当然不能完全游离于传统之外,也不可能完全游离于传统之外,但是得随意,所谓书画写心,心境不是一成不变的,为自己写,往往写出的东西就能忠实地体现心迹的变化,当心境影响到作品的形式极其一切构成的时候,其实创造性的因素已经蕴涵在其中了。
(二)状态
不同的书家会有不同的创作状态,同一书家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会产生不同的状态,状态会影响到作品的质量。薛元明先生将书法家的创作状态分成三种“一是理智型,书人始终保持着冷静而理智的心态,在创作前严格理智地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具体创作中冷静地把握每一个相关创作细节;二是情感型,书人围绕创作目的,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创作**,不愿意做周密而细致的计划安排,不拘泥于细节,创作不受成规戒律束缚,一气呵成,更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三是无意识型,处在这一行为状态中的书人,似乎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预料不到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一切只是在自然状态中发生,创作结束之后,面对作品才恍然大悟,作者深层次心理活动在纸上一览无余。”【9】
状态很复杂,它融合了各种因素。首先是可感知有确定性的一面,比如技术性的因素等。不同的书家在某一特定时期对书法技巧的掌握程度是有差别的,比如同样写王字,书家的水平总会有高低之分,无论是什么因素造成的,总之会有这样的客观存在。我们临帖,无非就是想提高自己的手上工夫,同时锻炼自己的眼力,这种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如不努力,哪怕过了许多年,仍会有部分书家的手上工夫还停留在以前的状态,套用俗语,叫吃老本,说白了,就是没进步,即使这种状态是一种好的状态。另外,在思想观念上书家也会存在诸多差异,这种差异并不存在很客观很明显的高低差别,但仍有活与死之分。观念是会直接影响到创作的,这一点不容否认,但观念的形成并非短期促就的,它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当然理想的观念应该是没有止境的,没有一个固定标准的,因为时代在发展,书法也同样在进步,各种思潮,各种流派每天都会产生,即使是不系统的,也会有很多新鲜而有价值的,如不及时汲取适合自己的一些及时补充,自己的观念必定是一潭死水。
其次是不可感知的不确定性的一面,比如情绪和环境等因素。一方面自身的情绪是很难预料到的,人有七情六欲,一般讲,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会产生出不同的作品来。这与技术性的因素无关。写兰亭时的王羲之,写祭侄稿的颜真卿,写黄州寒食帖的苏东坡,情绪各不相同,或惬意,或悲痛,或忧伤,作品也都忠实地反映了他们当时的心理状态。当然,这是有前提的,若非他们没有高超的书法技巧,若非他们没有强烈的书写愿望,即使再惬意,再悲痛,再忧伤,也是无论如何也弄不出天下第一、第二、第三行书来的。因此,书家的创作应该具有常态性,多把握住自己常变的情绪状态,将自己的技术状态以主动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是出好作品的前提。
另一方便外在的环境也会影响到书法的创作,不少书家言不在状态往往制环境,最主要的是小环境,无论是寒来暑往风霜雨雪的自然环境,还是家庭单位柴米油盐的生活环境,都无不给书家的创作带来一定影响。无论是顺还是不顺,在不同的环境下表现出来的作品必然也是不同的。书法,只有作品是永远的,好的作品是书家得以立身的基本,没有好的作品,一切基础都是虚幻的。当然,好的书家并非作品件件都好,好作品的出现是受状态制约的,状态没有好坏之分,不同的状态会产生不同的作品。只有在恰当的状态下才会产生有价值的东西来,这看似很偶然性的背后其实蕴涵着必然性,那就是这样恰当的状态并非人人都可以把握的,也并非所有这样恰当的状态都会被人把握的,必须是具备一定条件的人有积极的意愿去捕捉这种状态。
(三)外功
字外的工夫很重要,技巧性的东西只要路字正,方法对,对于特定的技巧加以一定的时间就可指日可待的,因为它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可捉摸的,比较形象化的,而且有比较明显的外显性的体现。而书法的境界绝对不仅仅指的技法,技法的高低和境界的高低不成正比.虽然它对境界的形成会产生关键性的影响。书法的境界应该是了解书法,不了解书法谈不上境界。只熟悉技法也不能全面地了解书法。事实上有好多书法家,他们有很高的境界,或许他们的技法并非最高明,也非佼佼者,但他们对书法的了解程度却是常人莫及的。有些人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去锤炼技法,技巧相当成熟也未必成名成家,未必得到世人甚至历史的认可,因为他们深层次的书法认识还没了解到。深层次的书法绝不仅仅是书法。我认为书法就是生活的缩影,书法的灵魂在于生活,它既来源于生活依赖生活,有高于生活。生活是一切活动的基础,也是一切活动的源泉。书法是生活中的文化载体之一,北京大学王岳川教授认为“书法和文化紧密相关。书法具有精神‘内在性’,它和人的内在的情感相关。人的情感很多,七情六欲等之类。书法犹如人的宗教情绪、哲学情绪、形而上学情感,是人的一种正面的情感、向上升华的情感、向上提升的情感,还有人和人之间和谐相处的情感。”【10】书法用以表达生活中的文化,既有历史传承的传统,也有时代发展的新鲜血液,只有和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书法才有生命力。书法不是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实验,更非涂鸦的偶然效果,书法是不可亵渎的,没有生活内涵的作品谈不上书法,没有高品位生活素养的书法家也是难以达到很高境界的。生活的素养一方面源自自身的经验,应该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去有意识地品位生活,比较生活,当自己的生活有滋味了,哪怕是磨难都可以成就真正的书法家,经得起考验的书法作品都是活生生的生活,这种体验往往是不可复制的,即使书法家本人也难以再找到一模一样的生活的感觉,这种感觉融合了独到的书法技巧,形成了伟大的历史性作品。书法不是一个独立的范畴,它应该融入生活。生活素养的另一方面源自外界的获得,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文化层次也良莠不齐,当然能够接触书法的本身就有相当的文化修养的。文化使生活变得更文明,也使书法的内涵更丰富,当书法承载的是生活更高的形式——文化的时候,书法也变得高级了,就像人披了件美丽的外衣,但是这种文化必须是内在的,就是说这样的外衣必须是自己的才能既好看又贴心。书法的创作不能仅仅局限于抄抄古诗词,文化也需要高层次的东西,这种高层次我认为是内化了的融合了书法作者自身生活经验感受的情感升华和自主创新,当这样的方式被表现于作品中时,作品将是震撼人心的,哪怕只是给人轻微的触动。
(四)超越
不少人都知道这样的道理:改变自己则是相当困难的。首先,一个人很难客观地认识自己,再者,即使能客观认识自己也很少有勇气去改变自己。能客观认识自己的人是了不起的,能改变自己的人是伟大的。当然,改变可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向,我这里所指的,是一种超越。每一个艺术家在一定时期都可能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困惑,也许在别人看来是很清楚的,但自己往往认识不够全面,或者说是可能没有勇气去全面地认识自己。能够客观认识并坦然看待自己的艺术家是可敬的,因为这需要勇气,需要宽博的胸襟。有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客观地认识自己,自身的反思顿悟,他人的旁敲侧击耳提面命,只要我们有这样的意愿,我们其实并不难最大程度上地客观地认识某一时期的自我。当然,并非客观地认识了自己就能够超越了自己,首先艺术家认识了自己之后有没有想要改变自己的想法,这当然是每一个想要追求艺术进步的艺术家们共同面临的问题。超越自己就是一种进步,是自己从一种境界提升到了另外一种境界。超越自我的人往往都会有脱胎换骨的感觉,从内到外的表现无不透露着他们超越提升之后的愉悦。历来的大家无不如此。多数人改变之后就走下坡路了,极少有人能超越,这种情况与层次的高低成正比,也就是说层次越高的人往往越难超越自己,这其中既有自身的主观因素及客观条件,也有外在的影响,相反,处于较低层面的艺术家往往具备较好的心态,这是他们容易超越自己的有利的主观因素,当然自身客观存在的技法能能力差异也会影响到超越的品质。当然,我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提升并非偏重于技法等可观的层面的,应该是思想的打通,因为只有当思想左右我们表现的工具时,艺术才成为真正的艺术,而工具左右我们的思想,无论如何也称不上是什么高级的艺术的。八大山人的一生是悲戚坎坷的,但并没有影响到他伟大的艺术成就,他在书画上的造诣是举世公认的。他的书法一生经历了多次超越,境界越来越高,是人书惧老的典型,可是在外在的表现上,人们却不难发现他表现的技法似乎越发稚拙了,可以说,仅从技法的层面来讲,八大早年已经达到了高峰,他博取众长,吸收了许多精华的东西,许多作品极近逼真。后来的八大更多的是以己意写百家,技法层面的东西对他来说已经不存在障碍而且也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了,他所要追求的,只是如何找到更适合表现自己苦闷与失意的形式与载体而已。数十年,八大应该都是处于痛苦的摸索中,他自身的绝顶聪明的智慧使他每一个时期都能毫不费力地客观地认识自己。我们今天津津乐道的八大,更多的是后来的经历过数次超越的八大,圆融简洁干净悠远,无不印上了无奈逃避却又释然的境界,八大成功地找到了合适的载体使自己完满地超越了,后人永远地记住了他。我们在为八大喝彩的同时,也不免为自身的问题而苦恼。是的,也许我们缺失最多的是如八大早年那样对经典的执着追求和对技法的痴痴迷恋,我们为此必须得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当然,这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的优势使得我们比古人有机会拥有更多的资源和优势,时日会使相当多的艺术家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自己满意的状态。这并不是影响我们超越自我的最大障碍,最大的拦路虎是我们的思想状态。如何找到适合适合自己的表现形式和方式往往最大限度上地取决于我们的思想状态。当我们自觉地放下包袱,真诚地关注他人,虔诚地对待生活的时候,我们其实就不知不觉地超越了自己。即便没有超越,那样的状态也足以令我们的艺术超脱了。
四、结语
古代流传下来的字帖经典不可计数,总有适合自己的。书法家都有自己独特强烈的风格,而且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背景下会有不同的优秀作品,我们很难从中看全所有的作品,了解所有的书家,这正如所有优秀的歌手和他们优秀的作品一样我们很难全窥,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心虽有余而力未必足,即使是以书法为一生事业和追求的人也未必能如愿。怎样找到共鸣点,有两条路。一条非常普遍的,书法最初的选择往往经人指导走某条路的,学什么帖,该怎么学,大不相同。这有时代的因素。唱歌也最明显地带有时代的节奏,比如我们刚接触音乐的时候,我们学唱的印象深刻的都是有导向性的歌曲,这种歌曲都是有时代印记的。书法的选择也是如此,不同的时期,书法的最初选择不同,它也在变。比如,楷书字帖,已经不再是颜的天下了,随着书家队伍的壮大,水准的不断提升,书坛风向标的不断变动,楮等同样优秀的楷书渐渐被书坛认可,而且一种交叉行的书体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当我们自身没有能力去判断去选择的时候,我们所接受的往往是带有时代印象的,或许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变化会更加令我们不可捉摸。当我们有能力去选择的时候,我们所接触的往往与个体的水平以及其所受外界的影响密切相关了,但往往我们会迷茫,因为被动的接受固然有其局限性未必能合己愿,但主动的接触却往往找不到更合适的,当选择多了的时候,人才会迷路。脱离了师承等外界的左右即意味着自己将面对浩淼的书海,那既是一个天堂也是一个炼狱,得法悟道与走火入魔同样都会发生,而接受的总归不必担心这些,因为这毕竟是条熟路,然而对于真正的艺术来说,这样的路离艺术的殿堂很远,甚至永远到不了那个地方。

注释:
【1】【2】张海:《电脑信息时代,中国书法如何面对挑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访谈录》
【3】古德柏:《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书法》
【4】包中庆:《书法创新与思维拓新》第二届全国青年书学讨论会(1989年,西安)
【5】王义军:《关于书法创新》
【6】陈振镰:《论书法之“创新”》
【7】张旭光:《在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宣传工作会上的讲话》
【8】金鉴才:《金鉴才先生谈临帖》
【9】薛元明:《书法创作的无意识状态》
【10】王岳川:《文化书法与书法文化生态——与韩国金炳基先生的对话》
发表于 2011-12-18 10: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孝昌县中小学教师“三笔字”比赛活动方案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7日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展示我县教师风采,积极配合我县书法之乡的创建活动,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要求教师要写好“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的精神,倡导全县教师苦练教学基本功,增强写好“三笔字”的意识,规范板书设计,为学生在书写上作出表率;同时也是为了发现和培养书法教师,以利于更好地落实好全县中小学的书法课教学,为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出贡献,教育局决定举行本次全县教师“三笔字”比赛。
一、组织领导:
组 长:黄金洲
副组长:盛明耀 江新平
成 员:刘志高  杨柳青 胡望明
二、比赛评委:
三、参赛对象: 各单位通过预赛后产生的决赛选手。
四、比赛形式、内容:
钢笔字:在统一发放的A4纸上书写,书写工具自备,用行书或楷书两种书体书写均可,只能用简体规范字。
粉笔字:在统一发放的黑色卡纸上书写,只能用楷书书体和简体规范字。
毛笔字:在4尺对开宣纸上书写,毛笔、砚、毡等书写用品自备,书体不限,字体繁简不限,要讲究书法章法,要有题款和印章。
书写内容是统一规定的唐诗、宋词或古今名言,参赛者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
五、基本要求:
1、每位选手必须同时参加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的书写比赛,不得选择单项。
2、参赛作品上不得出现参赛者的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只需填写参赛序号(参赛序号由选手现场随机抽取)和比赛书体类别,否则无效。
六、评分标准:

1、在指定的时间和书写范围内完成书写内容。
2、用字规范,准确。
3字体美观大方,有风格,间架结构合理,行笔流畅,力度适中。
5版面设计合理,布局合理。
6、比赛字迹不得潦草,不得有错别字。
7、毛笔字作品要体现书法的艺术性。
8、每项满分10分,三项总分为30分。
七、比赛地点:孝昌县第一初级中学
八、参加决赛人数分配:
花园6人;小河、周巷、邹岗各4人;季店、王店、卫店、小悟、丰山、白沙、花西、陡山、一中、二中、一初、实小各3人;实中、职高、卓宇、精英、航天、开发区、观音湖各2人。
九、时间安排:2010年11月26日
上午     8:30—9:10
钢笔字
         9:20—10:00
毛笔字
         10:10—10:40
粉笔字
11:30
颁奖仪式
十、奖项设置:
比赛将评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和优秀奖若干名。
孝昌县教育局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五日
发表于 2011-12-31 18:49: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在京成立 刘利民揭牌

 2011年12月28日  作者:赵秀红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成立
服务中小学书法教育和书法教师培训
  本报北京12月27日讯(记者 赵秀红)首都师范大学今天成立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教授任该中心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等为中心揭牌。
  今年8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要求按照课程标准开展书法教育。如何把书写与书法教育规范地引入中小学课堂,已成为教育领域一个新课题。首都师范大学整合了包括书法文化研究院、文学院、初等教育学院的书法教育资源,设立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该中心积极致力于构建“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学科方向,提出学科发展规划,争取成为国家级的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智库,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智力支持。中心还将组织研制开发相关教材、教辅等,全面服务中小学书法教育和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
  《中国教育报》2011年12月28日第1版



发表于 2012-1-1 19: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口诀
1、方字不方正,左右都内行。(田白回向)

阴笔划细,右阳粗笔明


2、划斜体不斜,整体要端正。(五古直质)

斜虽明显,立稳是主功。


3、中划长启下,横担要分明。 (喜吾娄安)

一笔揽腰过,不失砥柱用。


4、人字八交叉,叉处空中顶。(会合金命)

下部要对准,不要偏西东。


5、八字下交叉,亦在字正中。(天父文支)

如若偏东西,此字不成形。


6、本来字端正,横笔斜上行。(主王生正)

倘要平或下,反倒减美容。


7、有字无正笔,划撇偏斜行。 (易母力乃)

偏者要稍正,整体美容生。


8、上划不要长,下划是主功。(丕互立并)

整体两划间,排列宜适中。


9、左右有竖者,左短宜瘦形。(页自因固)

右竖粗又壮,主笔浑圆成。


10、有横又有竖,横短要记清。(木米朱未)

竖长不得减,撇捺展长风。


11、有字笔划多,横长竖短行。(染粟架桑)

撇捺要收缩,以点补其空。


12、乙字本偏斜,弯度是硬功。(乙已包乞)

宜活不宜死,划少亦生风。


13、划少本单薄,粗壮不减容。(卜了月土)

该字不宜长,免去瘦弱病。


14、上下都有点,上点向内行。(兼煎兴羔)

下点应向外,扎根各西东。


15、以点为字边,上下要照应。(冷次洪海)

上点俯其下,下点望星空。


16、点多宜收偃,不要展外生。(亦赤然点)

方向宜相背,碎石铺仙宫。


16、马齿最难写,斜中要有正。(马鸟焉为)

上部为基点,下部对正中。


17、左直且要短,让位于右方。(伊侈使便)

左右形相顾,右撇宜奔放。


18、左撇右直者,左缩右应展。(川升卯邦)

为使中不空,左右相顾盼。


19、天覆天要大,覆盖宜于严。(审官富宫)

万象包在内,不准露其边。


20、地载地要广,托住万宝藏。(至皇孟盖)

疏密要适宜,轴线在中央。


21、两字并其一,左高右要低。(斯部红即)

左部占要位,右部让分厘。


22、左右合一起,右部为主体。(读蝶塘)

右部高左部,右占广天地。


23、竖多分长短,不是争高低。(册再用甫)

全为字形美,参差而不齐。


24、横多宜匀布,长短有距离。(三羊量书)

重者不可多,字形美无比。


25、划少形又小,笔粗壮其力。(口弓日夕)

虽小不见小,然稀不似稀。


26、划多形又大,细笔排比例。(震囊鼻霸)

疏密要得当,虽多不见底。


27、疏者笔划小,安排要得体。(小千山公)

笔划占其位,不见偏分厘。


28、密者笔划多,下笔当仔细。(赢臃继缠)

布白应均匀,粗细要适宜。


29、横划不似横,斜上是规律。(毛七也戈)

斜中可见正,正中有斜笔。


30、云去且旦字,稍斜也合适。(云去且旦)

虽不比毛七,大体又类似。


31、同字上下排,上小下要大。(吕昌圭哥)

虽是父与子,父在子之下。


32、同字左右排,左小右要大。(竹羽朋弱)

正因亲兄弟,弟在兄腋下。


33、巨臣佳恒字,好像无特长。(巨臣佳恒)

形似单体字,一竖应当长。


34、左右都有竖,右竖实属阳。(作行刑荆)

左竖当可短,应让于右旁。


35、合二为一字,大小不一样。(辞祥许伟)

左缩应紧密,右垂而可放。


36、两字并一字,有弱又有强。(仁扛私牡)

左伸占其位,右缩不得放。


37、有字似半身,头在上边伸。(丙而雨南)

两肩应开放,下收如腰梁。


38、有字头顶土,土下种谷粮。(者老考耆)

一竖正对中,破土见阳光。


39、上正两段字,平均论短长。(变斐需銮)

共处互不犯,两字皆字康。


40、三字合一字,占位应相当。(谢桷衔御)

此处属中丰,左右辅两旁。


41、上下三字合,有弱又有强。(章意累素)

此字属中弱,两强隔相望。


42、有字左右分,两处宜平均。(颇雕顾辅)

各占一半地,互相为近邻。


43、一字有两撇,曲直不一样。(友及反皮)

此地右应曲,弯向左撇旁。


44、有字连三撇,安排要得当。(参修珍形)

下对上中部,参差还端庄。


45、刀勾宜左斜,粗犷有力量。(刀勾勺)

倘若不如此,字便走了样。


46、努勾不宜斜,直粗而且长。(葡萄蜀司)

留空添内容,得体又大方。


47、有字具挑勾,其锋向右上。(民衣良辰)

上点相对应,织女盼牛郎。


48、竖弯勾向上,不可左右晃。(免光元先)

如若出差错,彼此都无光。


49、横勾必向心,不可向外分。(心必志思)

各部组一字,心心要相印。


50、曲勾在一边,不可向右偏。(鸠辉顽顿)

留空他笔占,勾上理当然。


51、弯勾宜于曲,勾锋向右提。(子乎于承)

承前又启后,两部皆适宜。


52、曲勾上部曲,勾锋向左偏。(家象狂猫)

如若擅自改,此字不顺眼。


53、直捺终带勾,宜向左上看。(永丁水芋)

回笔需掌握,猛力勾带尖。


54、平划终带勾,锋向左下边。(空欠室虚)

似鸟头与嘴,视胸梳羽玩。


55、两字合一字,上平须当先。(明巧野码)

左小右要大,右长左要短。


56、两字合一字,下平记心间。(朝教取饭)

右小左要大,左长右要短。


57、有字齐其上,写错人有半。(呼吸峰峻)

如若知规律,不可擅自变。


58、有字齐其下,人多知其然。(私相知细)

类同字更多,须知一反三。


59、多字上要宽,如地上有天。(雷堂普昔)

地于天之下,不是冲霄汉。


60、此字下要大,托住上半边。(星要寓岂)

如盘托仙果,盘大最保险。


61、有字敬献敛,右缩左放宽 (敬献敛刻)

左部大半倍,照办不难看。


62、有字作字边,主体右边站。(施腾课靖)

字边窄而小,主体大而宽。


63、有字属三元,左右两强占。(弼辨衍仰)

中弱不可改,紧缩两强间。


64、该字也三元,只是上下看。(鸾莺冀鸯)

上下两强比,上窄下要宽。


65、该字亦三元,弱者在旁边。(蕃惹街掷)

中间展强盛,谁敢争地盘


66、有字划很长,短撇划中央。(莫矣美)

终笔不是捺,用点更适当。


67、多字右有耳,耳大直又长。(郊那邻邪)

左部配字边,紧靠在耳旁。


68、左部有耳字,直竖不宜长。(陈院除阿)

主体在右部,右部宽又广。


69、单耳作字边,宜曲并内向。(昂却卸印)

他部巧配合,不失本体状。


71、一字只一捺,不可双捺上。(食炎趁林)

主笔捺不减,次处拄换梁。


72、复字宜减勾,一勾最适当。(禁比懋)

余勾都取消,规律不可忘。


73、有字似重围,竖繁划更紊。(爽齿器嚣)

布置宜均匀,不分主与宾。


74、向心力未酬,好像互抱手。(好妙舒饬)

彼此不分离,相处到白头。


75、离心力未酬,背对不见首。(乳北非)

彼此持间距,各又不远走。


76、有字似城墙,高垒围四方。(因囿园国)

墙壁分厚薄,主建在中央。


77、有字菱四围,形体意中美。(奇余卒辛)

若不知其然,实则不识规。


78、纵捺不得曲,直尖最适宜。(叉尺史又)

蚕头来起笔,快行慢提起。


79、横捺中部曲,承上又启下。(道延建适)

距离不要远,均匀要适宜。


80、横竖勾字多,曲折尾也拖。(风飞气吃)

展外要适当,左右要配合。


81、祭头宜于阔,下部留空间。(祭蔡察瘵)

示字填其空,二小不等闲。


82、有心又有水,宜缩不宜展。(慕泰黎)

位于撇捺内,平生在人间。


83、左部有示衣,横长勿要短。(神社初裕)

字边内取直,左边让右边。


84、同字三字合,两个驮一个。(品磊森)

末后一个大,本是老大哥。


85、繁笔字不少,写法要记牢。(露糜郁鹰)

布白宜均匀,粗笔要减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3-29 00:48 , Processed in 0.11971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