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孝南教师文苑-写字教学参考专辑》电子快递版/2012年6月-初夏号★★★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12-4-21 10:32:38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在台湾隆重举行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与中华文化联谊会、台湾文化总会共同主办,我院中国艺术研究推广中心、中国书法院、中国篆刻艺术院、中国当代艺术院及台湾新文化发展协会共同承办的第二届“两岸汉字艺术节”于2011年9月23日至10月18日在中国台湾举行,共包含六大主题特展:“国宝总动员展”、“近现代名家书迹展”、“两岸传统与实验书艺双年展”、“两岸篆刻名家展”、“大陆当代艺术展”、“数位书画展”,还有“田青与林谷芳名家对谈”、“两岸当代书法学术研讨会”等丰富精彩的内容组成。这是继2010年9月在北京成功举办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之后,两岸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大交流盛事,是两岸高层次、高水平的文化交流活动第二届“两岸汉字艺术节”中华文化联谊会顾问李洪峰率团,我院常务副院长刘茜,党委副书记杨帆,院长助理、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贾磊磊,音乐研究所所长田青,中国艺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张子康,著名篆刻家韩天衡、骆芃芃、李刚田和刘少刚,著名书法家李胜洪、曾翔、张荣庆、任平、黄惇和杨涛等专家学者一行20余人与中华文化联谊会代表共赴台湾出席本次汉字艺术节的开幕活动。
9月23日,第二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拉开帷幕,台湾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中华文化联谊会顾问李洪峰、特邀嘉宾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许嘉璐、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还有台湾文化总会副会长林澄枝、林谷芳,秘书长杨渡,顾问黄光男等以及两岸文化艺术界学者、艺术家近百位。中华文化联谊会顾问李洪峰在致辞中指出,期待两岸通过汉字艺术节这一高规格、高品位的交流平台,携手并肩,共同延续和弘扬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历史根脉,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汉字艺术节期间,两岸书法篆刻界的名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展示了汉字的魅力。在“两岸传统与实验书艺双年展”和“两岸篆刻名家展”中,共展示我院中国书法院和中国篆刻艺术院作品百余件。“两岸传统与实验书艺双年展”有近百位书坛菁英分别以传统、实验两件不同风格作品参展,参观者可以从传统作品中感受到书家扎实的功力,从实验作品中找到书家与当代社会的对话。“两岸篆刻名家展”由两岸各五十位篆刻名家共同展示了汉字艺术的金石趣味与方寸之美,我院中国篆刻艺术院韩天衡、骆芃芃、李刚田和刘少刚等著名篆刻家呈现了自己优秀的篆刻作品。
本次两岸汉字艺术节备受关注和热议的“大陆当代艺术展”是由我院中国当代艺术院策划并参展,是迄今为止内地艺术家第一次在台湾举办的以汉字艺术为主题的当代艺术展,也是内地当代艺术的一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展示。“大陆当代艺术展”开幕式由我院常务副院长刘茜致辞,院长助理、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贾磊磊主持,由国际知名艺术家徐冰、谷文达、岳敏君、邱志杰等创作的二十一组作品参展,展品以古老而富有青春活力的汉字为基点,以凝聚生命力的汉字激起艺术家的灵感,透过不同的材料和语言形式,引领观众走进汉字的艺术殿堂。展览呈现给观众的艺术作品以“汉字”为创作主体,通过油画、雕塑、影像和装置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大大拓展了汉字的艺术外延。
本次汉字艺术节的“两岸当代书法学术研讨会”在台湾艺术大学举行,两岸知名学者与艺术家,从近现代艺术思潮与文化美学的视点切入,回顾并反思两岸近百年的发展文脉与瞻望未来发展方向。学术研讨会上,两岸专家、学者对当下汉字文化传承发展、汉字所承载的历史与文明内涵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推动了两岸文化学术界的相互了解与合作。
连续两届的两岸汉字艺术节为两岸文化艺术界人士开启了感情交流的窗口和学术切磋的平台,使其成为两岸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盛会。
92#
发表于 2012-4-24 21:18:03 | 只看该作者
93#
发表于 2012-4-27 10:19:14 | 只看该作者
让孩子爱上书法课






  2012年2月18日,昆明市“圣爱杯”第九届百童“书春”书法、“咏春”诗歌朗诵比赛在云南省图书馆举行。两百余名中小学生现场挥毫泼墨、朗诵经典。CFP
  从1998年教育部提出“逐步将书法内容融入中小学课堂教学”,到2011年明文出台《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历经13载,书法教育终于正式走进了中小学课堂,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少:专业的书法老师哪里找?选取什么样的教材更符合学生需要?孩子的学习时间那么紧,还能安排下这看似有些“浪费时间”的“写字课”吗?
  ……
  一时间,师资、教材、课时安排等都成为书法教育“好课”上好的掣肘所在。日前,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正式成立,着重研究书法基础教育,建构中小学书法教育教学理论框架。而从长远来看,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孩子真正爱上汉字的美也成为关乎书法教育发展、传统文化弘扬的迫切课题。
  书法课“溜边儿走” 学生坦言“没感觉”
  尽管“书法课”挂在六年级小学生刘冉源的课程表上已经有一个学期了,可他还是对这门“陌生又熟悉”的课程“没啥感觉”。说陌生,是因为小冉源挤得满满的课表上还是头一次挂上他眼中的这门“副课”;说熟悉,却又因为每次的书法课上他都重复着一成不变的功课:写字帖。“我们的书法课是美术老师上的,刚开始老师讲过一些基本的坐姿、握笔姿势的知识,后来上课的时候就成了自习课了。要不就是被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课老师轮流瓜分了。”在孩子们眼里,这样的书法课确实有些“没意思”。
  日前,记者随机采访了北京、山西等地的中小学生。孩子们天真的抱怨告诉我们,如此“无聊的书法课”绝非个例,书法课的“溜边儿走”也在很多地区成为了普遍现象。
  刘老师是山西省某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同时还兼任本年级两个班的书法课老师,她坦言让语文老师教书法实在有些“赶鸭子上架”。“尽管读书时学校对师范专业学生有一定的板书水平要求,我可以分析清楚汉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得整齐规范,但要达到专业水准的舒展美观,轻重得宜,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据了解,书法基础教育除了在“书法大省”以及个别经济发达省份出现了局部繁荣景象外,在大部分地区都由于课时被挤占、师资难觅、教材缺乏等现实原因而备受冷遇。
[责任编辑:郝魁府]
94#
发表于 2012-4-27 10:19:46 | 只看该作者
书法教育不只是写字那么简单  伴随着公众一片叫好声走进校园的书法课,却在现实中尴尬遇冷,这与当前的教育导向不无关系。在很多学校、老师、家长的心中,升学才是硬道理。沉重的考试压力面前,所有涉及升学的主课及课外培训受到热烈追捧,而与此无关的书法课程则明显不受欢迎。
  更多学者则认为,中小学书法基础教育尴尬境遇在于大众不能充分认识书法之于教育以及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全国政协常委苏士澍指出:“中国书法堪称中国传统文化最凝练的物化形态。书法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书写技能,还可以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拓宽眼界,陶冶情操。”
  首都师范大学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周侃认为,书法教育中人格培养、审美教育、技能训练三者缺一不可。一堂好的书法课必须承担文化传承和技法传授两大重要任务。而当下大部分地区的学校把书法课直接定为“写字”课,教学内容往往围绕着点画、结构、字体等书法技能方面,却忽略了书法欣赏、书法审美、书法精神、书法品格等更高层次的培养,也忽略了书法课传承、保护文化根脉的价值功能。
  让孩子从小爱用毛笔写字
  周侃认为,只有真正揣摩到书法教育“传承文化”的要意,才能让我们的书法教育深入人心,成为真正的文化素质教育,也才能让孩子从小就爱上汉字书写之美。“书法学习是一个练眼——练手——练心的过程。首先指引学生从汉字书法的刚柔动静、方圆曲直以及笔墨情韵中感悟它的美妙内蕴,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继之从点画线条、结体章法逐层深入动手学习、掌握书写的技能方法,用心体会汉字的独特魅力,为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汉字文化、汉字书写艺术感到骄傲和自豪。经历了这样的学习过程,才能培养出对汉字、对优秀民族文化的油然而生的认同和责任感。”
  苏士澍曾撰文指出:“好的书法教育要置入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之下,不但要教技法,也要教文化与历史;教握笔、运气,更教中国的辩证哲学观;教汉字的书写规律,更教中华文化的美学观念,让学生在课堂中进一步加深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而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必须着力加强书法师资力量的培养、并深入研究,编写出适合中小学生学习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科学教材。(光明日报通讯员邓 晖 光明日报记者 朱振国)
95#
发表于 2012-4-27 10:21:55 | 只看该作者
96#
发表于 2012-4-27 10:28:31 | 只看该作者
识字写字 书德书仪





解小青(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汉字认知与表现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有文字创生神话的国家,“伏羲一画开天”、“仓颉造字”等传说,都是赋予汉字的一种神性,表达了国人对汉字与生俱来的敬畏。汉字熔铸着中华文化的全部内核,而且成就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书法艺术。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汉字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广阔的艺术素质,这种艺术素质缘于汉字潜在的理性思维。对于书法艺术,如果不能从汉字蕴含的理性上进行探索,就抓不住它内在的灵魂,不能理解它形成的契机和发展的动力。所以说,认字、写字,还要研究汉字。
  书法,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根据书写的法则达到一定造诣的作品必然是文化的结晶,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法书经典,是包括书者处世、道德、学问、经历等都纳入进去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结晶。要把“写字”提升到“书法”的高度,还需对汉字本身作出更多方面的琢磨,向更高的心境探索。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识字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点,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长远的,关系到现代社会的发展潜力问题。“识字”,不仅要求会读会写,还要在汉字教育中强调书德、书仪。通过写字,培养德仪。应该说,从小训练写字就是做人规范的要求,大家都知道“做字先做人”的古训,即写字者的仪态、立事的形象、对社会的思考等等都包括在“写字”之中,“书教”的力量潜移默化。
  书法离不开汉字,书法艺术伴随着汉字由“形”到“意”的演进而沿革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汉字的象形痕迹虽渐趋淡化,但“意”的蕴涵却更加浓厚了,应该说汉字的艺术素质也变得更加宽广而深邃了。随着字体的演变,在书写过程中又出现了许多不同的书体,形成不同的风格和流派。从历史上看,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等形态演变,最终以楷书作为最完备的规范字体,这其中每一次字体演变都对当时的社会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就书迹而言,有的刻在龟甲兽骨上,有的铸在青铜器皿上,有的留在了山石摩崖间,有的写在了竹简木牍上……各时代历史发展和科技水平不同,书写的条件与呈现也不相同,汉字的形体演变与书写水平都相应地处在发展中。在长期汉字书写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全民共同的书写要求,这种要求又自然地形成了一种社会的约定,或者说一种法则、法度。
  从作品的角度讲,“书”有书的步骤、规格、章法等等各种法则。一个字如此,连成一行、串成一篇都是如此,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要求和约定俗成的法度,汇聚成代不乏人、经典荟萃的灿烂书史。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我们现在的书写越来越便捷,书写方式也越来越多样,但是对书写的要求却在逐渐淡化。一方面,这是我们面临的现实状况;另一方面,也正以其实用渐少,更显示出了汉字书写的难得与珍贵,更需要我们倍加珍爱。
  “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汉字成字之源,“象形”奠定了汉字的基本思维方式。而汉字所象之物,或有形,或无形,故有虚实之分。实中含虚,虚由实生,不仅是创造汉字的象形思维表现,也奠定了中国古典艺术的基本法则和审美要求,更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中国哲学由具体到抽象,由有限到无限的发展历程;而这种哲学思维的纵横展开,又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思维定势。就汉字而言,从它初创起,就已经自然地包含了哲学的理性思维,而它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的基本构成,或说基本单位,所以,无论对哲学,还是其他文化的认识,归根到底本于对汉字字象的认识。以汉字为媒介,沟通了中国与韩国、日本等国文化,由汉字书写生发开来,汉字书法、韩文书法、假名书法等等的衍生熔铸,为书法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才思,也为这一古老艺术的多元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可为空间。
97#
发表于 2012-4-27 10:36:46 | 只看该作者
98#
发表于 2012-4-27 10:37:38 | 只看该作者
99#
发表于 2012-4-27 10:38:57 | 只看该作者
100#
发表于 2012-4-27 10:59:47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8 16:49 , Processed in 0.12224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