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比式阅读教学法初探(之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7 14:30: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
理解感悟,品味提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便于进行对比阅读教学,借助多媒体可以将两篇或几段文章进行对比,也可以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1、篇目对比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如教学《苏州园林》时,在分析了文章是怎样说明四个“讲究”之后,
将苏州园林图片或短文《留园》与课文相比, 可以体会四个“讲究”
计理念,与课文对比分析如下:

过内门厅,眼前豁然开朗,可见花木湖石景色。透过一排图案精美的漏窗,隐约可窥园内景色。如一幅山水画卷,顿觉美不胜收。
西部景区以假山为主,黄石抱叠土山,山势高耸,山上垂柳依依,枫树林,盛夏绿荫蔽日,深秋红 霞似锦,寒冬松柏蓊郁

南面是明瑟楼,楼阁东侧有绿荫轩,西侧有爬山廊,随山势高下起伏,山林中建有六柱菱形的至乐亭和攒尖圆顶的舒嘯亭,形式活泼,为山林增色不少。
山南有小溪宛转流淌,溪上横跨一座别致小木桥。依山跨溪建有水阁,小巧雅致,是观赏飞鸟游鱼及林涧胜景的好去处。


(李焱欣《留园》)


1)两篇文章都体现了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体现了园林美的特点)
2)看一看《留园》中各段文字,分别体现了“四个讲究”中的哪一个讲究?(第一段体现出园林近景远景层次美;第二段体现出花草树木的映衬美;第三段体现出亭台轩榭的布局美;第四段体现出假山池沼的配合美。)
通过不同体裁文章的对比,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可以得出,四个“讲究”的设计理念贯穿着苏州的各个园林,苏州园林的每一处景致都精美绝伦,如诗如画。
2、篇目对比阅读提高认识能力
在学习了《伤仲永》后,把它与《孙权劝学》的内容和写法相对比,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仲永

年幼聪明


“不使学”


一事无成




叙议结合

“指物作诗立就”  (不接受教育)   “泯然众人矣”

借事说理

吕蒙


年长愚钝


“好学”


学有所成



对话为主

“吴下阿蒙”      (接受教育)

“非复呈下阿蒙”   言简意赅


通过对比阅读得出先天条件再好,不接受后天教育,就会一事无成,反之就会成功。
3、篇目对比可以品味语言风格和写作技巧
在教学沈丛文《云南歌会》以后,采用对比式的阅读教学法,把文中的人物描写与其它作品中的人物描写对比,品评出不同的写法和语言风格。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
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
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子盘在头上。      (沈从文《云南歌会》)

这段人物描写特点是先议论后描写,议论句为描写奠定了基调,描写主要抓住色彩细节描绘:脸,黑中透红;牙,白白的。衣裤为蓝,围裙为绿,还镶有银片装饰,鞋为绣花。刻画细腻而真实,语言朴实无华,人美,服饰也美,充满了纯真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作者的喜爱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沈从文《边城》)


这段对人物描写中,也夹着议论句,采用因果倒装的句式——“皮肤黑黑的”是因为“在风是里长养着”;“一双眸子清明如水晶”是因为“触目为青山绿水”;“天真活泼”“那么乖”是因为“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
此外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朴实而华丽,表现的是人美,性情美,是外表与心灵的纯真美。

小女孩子趴在船边,用两只小手淘着水玩。发烧的手浸在清凉的水里很舒服,她随手就
舀了一把泼在脸上,那脸涂着厚厚的泥和汗。她痛痛快快地洗起来,连那短短的头发。                                       (孙犁《荷花淀》)
这段人物描写同沈丛文的描写不一样表现在哪里呢?作者用通俗的语
言,抓住人物动作“趴”“淘”“舀”“泼”“洗”和触觉,用白描的手法,没有色彩,也没有议论的句子,表现出了小女孩天真顽皮纯真的个性。这样的对比阅读教学,人物描写各具特色,喜好哪一种,任凭学生个人爱好了。
总之,对比式阅读教学有她的优势,在现代化教学呼唤多样化教学方法的今天,应该发挥她的潜力。我只是做了一点尝试,不过是九牛一毛,希望是抛砖引玉吧!
2#
发表于 2008-4-7 14:54:58 | 只看该作者

拜请学区李学高先生附评

鼓励原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21:00 , Processed in 0.12357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