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43|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孝感市书协副秘书长李波题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2 13:01: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本帖最后由 老无 于 2008-4-2 13:12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发表于 2008-4-5 13:45:27 | 只看该作者
鼓掌祝贺!
3#
发表于 2008-4-5 23:33:27 | 只看该作者
管老师见笑了,多提意见,多多批评
4#
发表于 2009-11-8 10:33:20 | 只看该作者
李波老弟年纪轻轻就有如此造诣,实在难得!假以时日,必为大家!
5#
发表于 2010-2-9 00:46:38 | 只看该作者
魔鬼训练营. 2010湖北孝感(孝昌)特训班日记(吴永斌)
2010孝昌魔营特训日记
常在网上看到魔鬼训练营中魔头于钟华先生与各位魔男魔女奉献的大片,一次次的被震撼,一次次的设计着自己成为魔营中一员的画面……

平顶山的三届兰亭奖开幕式上会见了孝感的剑桥与李波二位老兄,得知魔头于博将赴孝昌开办一短期魔营,我异乎兴奋,想着自己终于可以进入魔营疯狂训练一场了,立即与剑桥兄约定2010年1月29日孝昌相见。




一月二十九日

  上午应黄石市委统战部组织进社区写了整整一上午的春联,原本以为十一点可以结束的,结果写到了十二点半,中午进餐一开席赶紧拿起酒杯哗啦哗啦敬完酒,匆匆扒下一碗米饭后提前下席,与焦龙春一道在黄石长途车站拼一的士赶到武昌,再辗转到孝昌金石宾馆已是晚上七点半。

  剑桥与李波二位老兄立即给我们安排了房间,剑桥兄告知:于博患重感冒,是带着39度的高烧从杭州赶来的,现已卧床休息。我心随之一紧:魔鬼训练,魔头高烧?!这可得了?

  随后李波告诉我,于博想见下我,让我倍感意外,进到401于博的房间,脸烧得通红的于博却马上用他那招牌式的“佛像笑脸”欢迎了我,第一次面对面的接受魔头,躺在床上的于博让我感受另一种亲切。为不影响于博休息,简单寒暄几句我就离开了房间。

  剑桥兄陪同我们吃过晚餐后又开车把汉川王兰荣一起带到宾馆,与美女王兰荣是第二次见面了,第一次是她到黄石理工来玩,通过她同学到我家相互认识的,那次的见面让我见到了她非常娴熟的笔性与良好的造型能力,此次相见,自然是多了一份亲切,于是我们相互看了扇面的投稿作品,聊了一段时间,大家都对明天开始的魔营充满了期待。


一月三十日上午

上午八点半,准时开营了,简短的开营仪式后,于博就开始了以《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和《作为视觉艺术的书法》为两个专题的讲课,从经史子集记载的古代书法,从当代陆维昭、沙孟海、诸乐山、陈振濂创导的国美书法专业教学,到书法的未来指向,于博娓娓道来,虽是一脸的疲惫,时不时的咳嗽而不得不断地喝开水控制,让我感受到了于博的人格的魅力、学识魅力。平日自己在学校给学生上课,一旦碰到咳嗽,我都想一切办法让自己少讲,甚至不讲,而于博却忍受着发烧、咽痛、咳嗽,为每位学员珍惜每一分钟,再次诠释了一位大学学者的职业精神。

  书话同源,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的一个术语,再次让我对他产生了钦佩,是的,书法如同说话,有高低、起伏、节奏、思想,我之前总是将书法和音乐、绘画、建筑等搭上关联,以也跟学生讲过书画同源,也讲过书法笔墨语言,而于博的这一个“书话同源”的论点的提出却将书法同各种艺术的联系自然融为了一体,而且借助“说话”深入浅出的阐明,让我再次肯定这是一位实实在在在研究书法学者,而不是靠国美、浙大优越的大环境吃饭的博士。


一月三十日下午

下午进行的是线条训练,峄山碑临摹训练,要求训练线条的圆润、流畅、饱满、浑厚,随后训练了吴让之篆书,要求在峄山碑的基础上增加节奏感和速度感。

  写书法,必须练线条,这是很多人都懂的一个道理,但我自己只是曾经练了很短很短时间的《石鼓文》,在平时的书法教学中,也未对大学生提出要求,我的理解就是要写好篆书,必须识篆、通篆,这需要较好的古文字功底,但却忽视如何真正的借助篆书来训练线条的质感。而魔营中很多魔友还不清楚篆书的行笔,这恐怕也代表了当代一拨书法爱好者的现状。

  让我感触很深的是,写字多年了,对如何借助毛笔的弹性来完成笔画的书写理解得不是很透彻,平时即使运用了也是一种无意识的,感谢于博,再一次提升我的技法意识。

邓石如篆书的练习也让我想到了我们黄石左党成兄写篆书的用笔,平时见左兄写清人篆书,总觉得他的用笔很有味道,但一直没弄清个中原因,现在才知道借毛笔笔毫弹性书写的结果。


一月三十日晚

下午的纵向线条训练了手腕对毛笔上下走势的驾驭能力,晚上则选了飘逸而婀娜多姿的《曹全碑》来训练横向线条的把握。《曹全碑》大家都还熟悉,但在线条的训练上仍然让各位魔友感触颇深。线条训练一直持续到晚上十点半,病态中的于博也坚持到了十点半,后来听说他下午腰也扭了,下午和晚上在教室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什么叫治学严谨?之前在网上见到某中学教师挂吊瓶给学生讲课的图片,这次于博是上午三个半小时,中午吃饭挂吊瓶两个小时,下午三个半小时,晚上三个小时,重感冒了,发烧、咳嗽、腰痛,却坚持十二个小时的高强度教学,这是带有高度无私奉献的治学严谨。魔友们无不感动、感激。
6#
发表于 2010-2-9 00:47:23 | 只看该作者
一月三十一日上午

    上午是对《峄山碑》、《吴让之篆书》纵向线条和《曹全碑》横向线条的综合训练与讲评,要求魔友通过巩固练习抓住《峄山碑》纵向线条的匀速、沉着、圆润和领会吴让之篆书如何利用毛笔的弹性书写,抓准线条墨色、粗细、快慢的变化,掌握《曹全碑》线条的横向舒展而滋润、圆润的特性,领会如何利用毛笔笔毫的压力、弹力、因势利导的书写。通过昨天的训练,自己找到了一些感觉,书写的心态也轻松了些。
  
  今日上午,同桌王兰荣问了于博一个问题:您如何鉴定一个人是否具备书法的天赋,如何看出他是否具备发展的潜力?我听到这个问题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位女魔友在寻求于博的一种肯定,想知道自己在于博的眼中是否具备继续在书法上发展下去的潜力。连我这样一个普通魔友都能看出的话外之音,于博当然不会含糊,于博微笑道:我看你就具有在书法上继续发展的天赋与潜力!这话让同桌暖到了心理。
    是的,对于同桌魔女王兰荣(我又一次称呼她为魔女了,后来才知道她是任教到的学校叫“仙女山学校”,如果不是于博把这训练营定义为“魔鬼训练营”,我肯定会称呼她为“仙女”,如果有意见,向于魔头投诉好了!),我是看好的,从09年5月她在我书房写赵字时起,我就认为她将来绝对会成为湖北书坛女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这次再次见面,更让我看到了她如何利用了女性安静、飘逸的一面去写小楷,虽然还不成熟,但字里行间透出的是一种扑面而来的春风,让我享受着那种清新与文静。于是我告诉她:如果你继续保持目前的状态,两年内你必将成为湖北女书坛的一姐!作为同龄人,而且同是1993年毕业的中师生,我这话既代表了我的一种眼光(我一向认为自己眼光不错,呵呵,有点吹),更表达了我对她的一种欣赏、一种期待。于是我又跟她开了一玩笑:彭少兵是领你走向湖北女书坛一姐的老师,我则是催生你成为湖北女书坛一姐的魔友。



    一月三十一日下午

    下午进行的是字法训练,于博概括了四点:
    一是一字要有一个轴,包括实轴、局部轴、虚轴三种;
    二是要关注每个字的体与形的区别,如同舞蹈《千手观音》,表演者身体躯干是不动的,变化的是双手伸展的角度与长度;
    三是要注意典型字例的空白区域,训练时可以将空白区域进行强化,甚至强化到自己不能接受为止,同时关注左右结构字形底线或上或下的走势;
    四是领会左右结构的上下错位和上下结构的左右错位,很多左右结构的字是如同一对恋人在谈恋爱,是眉来眼去的。
    让我印象最深的当是空白区域的强化和错位了,之前我会潜意识中运用到夸张某些字的空白区域,但并没有推广,而错位呢,则是我的一个弱项,似乎和我的性格有关,我做啥事都求稳重,所以字也就拘谨了。“一错再错”这一词的提出,让我似乎敢放纵自己的手腕了,当然,掌握如何,还有待验证,我希望是好的结果。



    一月三十一晚


    晚上是于博唯一缺席的一堂课,因为他实在坚持不了了,所以给了我们布置了9个作业,今天我也感冒了,29日晚餐吃鱼,被一小鱼卡住了喉咙,一晚没睡好,昨晚呢,空调开到后来居然是冷风,宾馆的被子也太薄,所以一大早就沿着孝昌的街找药店买感冒药,要是在家,我肯定让自己休息了,但看到于博那样坚持,我也坚持了下来,只不过今天坐着书写的时间多了,晚上更是几乎没站着书写,这不像我的风格,但我为了完成作业,为了做一个合格的魔友,也坚持了下来。
7#
发表于 2010-2-9 00:48:26 | 只看该作者
二月一日上午

    今天开始行法的训练了,对于行法,我之前的理解就是:一行下来,字应该有大小、虚实、浓淡、中心轴对齐与摇摆的变化,夏奇星老师曾跟我做过形象的比喻,一行犹如唱歌,随着节奏的变化有音符强弱的更替,有过门,有高潮,有结尾,甚至夏老师还亲自演唱过民歌来举例,所以我自认为有比较好的理解。但于博的讲授让我发现我忽视了在没有明显大小、距离变化字与字之间的关系,以前我更多是把这些字平均对待,所以总显得平正有余,生动不足。
    是的,一行之间,“体”与“体”要相连,“体”之外的“形”可以随意夸张,上面的字“虚”,下面的灰对应着“虚”,不会造成“孤军深入”,所以古代任何一法帖都会看到“实对实”、“虚对虚”、“两面派”的现象。
上午的作业是通临《兰亭序》,说来惭愧,我也习书多年了,居然对兰亭没有完整通临过,一起培训的很多魔友都有如此经历。临写完毕,利用纸张的空白处我题上了如下文字:
        兰亭乃天下第一行书,然吾习书多年,以对兰亭敬仰与笔法之畏惧为由,竟从未
    通临,今有幸聆听于钟华先生讲授行法,乃首次完整临写,然终因自己行笔习气过重,
    难得右军兰亭笔法一二,惭愧惭愧。


    二月一日下午

    每一行都有分组!下午的行法讲授与训练,再次给我一种概念的认识:
        1.字距成为一个分组的主要依据;
        2.轻重、大小、墨色的变化是分组的另一个依据;
        3.字形拼在一起可以强制性分组;
        4.组与组之间的过渡字的字法要抓好。
    更让我有如“醍醐灌顶”的感受的是,原来小楷的每一行也有分组,这之前,我总是只抓小楷的有列有行、有列无行、大小参差错落等几种章法元素,而下午的讲授与训练让我看出了小楷也是有分组的。对于这一点,相信同桌王兰荣和我有着同样深刻的感受。
    当代对于书法的审美是一种视觉艺术的分组,古人对作品的把握则是语言的一种自然分组,一流的作品都有一条脉络,这脉络时起时伏、若隐若现。。。。。。


    二月一日晚

    晚上继续训练的是行法,于博布置了三个作业:
        1.仔细观察“流觞曲水”四字,先背临,后对临;
        2.选出经典法帖中有虚实转变的五行进行训练;
        3.选一行自己最被感动的进行训练。
这晚,第一个作业我就出现了失误,凭着以为于博只是训练我们把握字距、形与体的关系单独练习某一组的念头,就没细看居然把“流觞曲水”当作一组了,似乎只有我一个出现的这样的错误,于是在作业点评中,被魔头于博狠狠地批评了。但还好,我胆子虽然不大,但脸皮不薄,批评让我对观察的出发点有了更深的反思。
8#
发表于 2010-2-9 00:49:10 | 只看该作者
二月二日上午

    上午主要是观看古代法帖的章法,通过观看彩色图片,得知了构成章法的一些元素:
      1.作品中的小楷题跋或批注使作品饱满;
      2.图章的合理钤印使作品精彩;
      3.留白使作品清新,充满想象;
      4.墨迹要有层次,包括主体的层次推进、书体之间所造成的差异带来的层次感。
  章法是如何使行与行之间产生关联,使整张作品形成浑然一体的有机整体。整体去看兰亭序,至少可以找出三、四个层次,但艺术和设计有区别,艺术是反常规形态、反概念的,可以一错再错,在规律基础上再打破规律。
    作品要有黑与白,白是将线条写细,字写小,当一个字写得很小时,周围的字都远离而围绕着它,这小字就是“启明星”,如同广播学中的安排胡锦涛出场,其他官员远离才突出胡锦涛,而且这小字当做亮点来处理,要写得端庄。黑就是形成块面,有的字是“英雄”,周围都围绕着它一起大。
    上午和王兰荣共同完成了一张作业,我临写的米芾手札局部,她题的跋,作业很有意思。


二月二日下午

    下午通过观看当代书家的一些优秀作品了解了当代展览机制下的作品形式,要有意识的关注几点:
      1.注意多种书体元素的构成;
      2.要有整体把握作品的能力;
      3.注意作品的色彩搭配,既要有,又不能过;
      4.注重题跋与批注;
      5.汉碑中碑额式的题签也可以引进进来。
  通过整体的对比观看了陈忠康、宇文家林、王义军等一批当代获奖高手的作品,发现陈忠康先生不亏为当代写王字的第一高手。
  由于是最后一天,下午魔友们开始排队和魔头于博合影,焦龙春是和于博照得最多的,他刚来的第一天就喊受不了这种训练模式,不断地嘀咕着要回家,我呢,不理他这一套,就想好好利用这几天训练他的耐性与细心,所以到了第二天、第三天,他反倒老实了,不断地反思自己以前的练习方式,这到快结束了,就不断的变换着背景和于博合影,还请求于博带上了那大红的围巾,留下了精美的回忆图片。


二月二日晚

    这是最后一堂训练课了,于博总算减轻了我们的作业量,要求每人写一张相对完整的作品,同样还是临帖,把能用的元素尽量用上,以此作为本次魔营训练的成绩。
    最后一个小时是总结,让各位魔友谈感受与建议,诸多魔友踊跃发言,都从自己的切身感受里说出了本次训练的收获,剑桥兄最后总结:被于博的言行、精神、技艺、人格魅力所感动,充满了无限的感激,同时也表达了一个遗憾,来孝昌五天没能治好于博的感冒,担心于博下次再也不敢来孝感孝昌,祝愿于博回到杭州见到亲爱的女友能立即康复,祝愿各位魔友新春愉快,新的一年书艺更上层楼!
      22:30,魔营开始迅速蔓延离散惜别的气氛,虽是短短的五天,但我们在魔头于博的带病指导下,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每天高强度的训练,我们一起相互鼓励,一起尽最大的努力走进经典,面对即将的分离,我们一一握手道别,一一预祝春节快乐,相约共同进步!
9#
发表于 2010-10-2 09:25:17 | 只看该作者
李波个人简介:
    1975年生,祖籍江西定南,200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孝感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孝感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8 09:21 , Processed in 0.17740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