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山西《语文报/书法版》梁朱杏与湖北《教师之友网》网上交流专帖[16楼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6 05: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教育如何在校园落地(图)  2012年03月24日  作者:张贵勇   
  一线书法教学教材精品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激发——
  中教观察:书法教育如何在校园落地生根
  陶小莫/绘
  新闻回放
  日前,记者就书法进课堂的情况对部分省市的校长和教师作了随机调查。调查发现,开设书法课程的学校并不多,在一些乡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几近空白,书法进课堂效果不理想有教材、师资、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原因,同时与重视程度不够有关。怎样才能让中小学生爱上书法课?书法教育如何在校园落地生根?在近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的书法教育座谈会上,与会专家纷纷就如何更好地开展书法教育献计献策。
  ■本报记者 张贵勇
  教材问题成为书法教育一大障碍
  如今,有关中小学书法课的教材有很多版本,但精品不多,真正优秀并适合一线教学需要的教材非常少,许多教材充其量是练字的辅导材料。
  “教材不能任意编写,更不是谁都可以编写。现在的书法教育是一纲多本,各地由于对书法教育的认识不同,在选用教材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一定要严把质量关,以免低质量的书法教材进入中小学课堂。”中国出版家协会出版编辑委员会委员崔陟认为,推行书法进课堂首先要解决教材的问题。书法教育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尤其是当前书法界在入门方法、习字顺序等方面已形成一定共识,即从“颜柳欧赵”的四大楷书练起,再到行书、隶书,临帖也主要从公认的名家开始。
  而对于如何编出既实用又优秀的书法教材,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教授倪文东建议,要多方参与教材编写,成员最好由书法教育专家、多年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以及文字学、古汉语教师等组成。
  据了解,人民教育出版社已将写字与书法类图书研发出版列为全社“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并正在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及其他书法教育界人士展开沟通,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再推出一批优质写字与书法教材和大众图书。
  上好书法课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
  书法进课堂在现实中受阻,原因之一就是有些教师和学生家长认为,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对此,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协副主席苏士澎明确表示不赞同,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远远超过汉语,为何学习书写汉字反成了增加负担?说到底,还是对书法教育重视和认识不够。其实,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涉及中华文化的传承,既是美育又是德育。而开展书法教育,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视学生的接受程度强行灌输只会适得其反。
  在上好书法课的同时,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梧田第一中学积极开展书法社团活动,吸引学生练习书法。校长林和认为,每个汉字背后都有故事,书法教育完全可以从300多个象形字入手,结合汉字的演变历史,以讲故事的方式加以渗透,使书法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以前的书法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实用性的工具,现在的书法更多的是一种艺术形式。书法进课堂应注重增进兴趣,提高鉴赏能力。”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赵长青说,书法不是简单的写字,将书法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使之更加生动有趣,学生更容易接受。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特点,书法教育应该是循序渐进地推进,即从正楷切入,然后推广到行书、隶书等字体,最后过渡到临帖,写名言警句。
  理想的书法教育应是全方位的渗透
  在崔陟看来,书法教育进课堂是好事,但他不赞同在中小学开展频繁的书法比赛,尤其是全员参加的比赛。“中小学还是打基础的阶段,不能给予太大的压力。真正的乃至得到业界承认的书法比赛大多是在大学阶段之后”。
  对于如何更好地开展书法教育,倪文东建议,在开好日常书法课的基础上,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定期邀请名家进校园,开展书法讲座,让学生近距离聆听和观察名家的书法创作,并与之面对面交流心得。同时,学校应多与文化部门合作,带领学生多参加一些书法展览,参观碑林石刻等物质文化遗产,甚至可以将课堂搬到博物馆里,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字、历史、古典诗词,体会汉字的美感,培养对汉字以及本民族语言的热爱。
  山东省威海市塔山小学校长周玲告诉记者,理想的书法教育应是全方位的渗透,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经常给学生讲一些诸如王羲之、米芾等著名书法家的故事,有助于学生对书法家及书法产生立体的了解。而据她了解,目前一些中小学已汇编了这方面的校本教材,这对书法教育的深入开展大有裨益。


  《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24日第2版


发表于 2012-3-26 05: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教育如何在校园落地(图)  2012年03月24日  作者:张贵勇   
  一线书法教学教材精品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激发——
  中教观察:书法教育如何在校园落地生根
  陶小莫/绘
  新闻回放
  日前,记者就书法进课堂的情况对部分省市的校长和教师作了随机调查。调查发现,开设书法课程的学校并不多,在一些乡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几近空白,书法进课堂效果不理想有教材、师资、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原因,同时与重视程度不够有关。怎样才能让中小学生爱上书法课?书法教育如何在校园落地生根?在近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的书法教育座谈会上,与会专家纷纷就如何更好地开展书法教育献计献策。
  ■本报记者 张贵勇
  教材问题成为书法教育一大障碍
  如今,有关中小学书法课的教材有很多版本,但精品不多,真正优秀并适合一线教学需要的教材非常少,许多教材充其量是练字的辅导材料。
  “教材不能任意编写,更不是谁都可以编写。现在的书法教育是一纲多本,各地由于对书法教育的认识不同,在选用教材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一定要严把质量关,以免低质量的书法教材进入中小学课堂。”中国出版家协会出版编辑委员会委员崔陟认为,推行书法进课堂首先要解决教材的问题。书法教育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尤其是当前书法界在入门方法、习字顺序等方面已形成一定共识,即从“颜柳欧赵”的四大楷书练起,再到行书、隶书,临帖也主要从公认的名家开始。
  而对于如何编出既实用又优秀的书法教材,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教授倪文东建议,要多方参与教材编写,成员最好由书法教育专家、多年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以及文字学、古汉语教师等组成。
  据了解,人民教育出版社已将写字与书法类图书研发出版列为全社“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并正在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及其他书法教育界人士展开沟通,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再推出一批优质写字与书法教材和大众图书。
  上好书法课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
  书法进课堂在现实中受阻,原因之一就是有些教师和学生家长认为,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对此,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协副主席苏士澎明确表示不赞同,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远远超过汉语,为何学习书写汉字反成了增加负担?说到底,还是对书法教育重视和认识不够。其实,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涉及中华文化的传承,既是美育又是德育。而开展书法教育,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视学生的接受程度强行灌输只会适得其反。
  在上好书法课的同时,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梧田第一中学积极开展书法社团活动,吸引学生练习书法。校长林和认为,每个汉字背后都有故事,书法教育完全可以从300多个象形字入手,结合汉字的演变历史,以讲故事的方式加以渗透,使书法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以前的书法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实用性的工具,现在的书法更多的是一种艺术形式。书法进课堂应注重增进兴趣,提高鉴赏能力。”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赵长青说,书法不是简单的写字,将书法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使之更加生动有趣,学生更容易接受。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特点,书法教育应该是循序渐进地推进,即从正楷切入,然后推广到行书、隶书等字体,最后过渡到临帖,写名言警句。
  理想的书法教育应是全方位的渗透
  在崔陟看来,书法教育进课堂是好事,但他不赞同在中小学开展频繁的书法比赛,尤其是全员参加的比赛。“中小学还是打基础的阶段,不能给予太大的压力。真正的乃至得到业界承认的书法比赛大多是在大学阶段之后”。
  对于如何更好地开展书法教育,倪文东建议,在开好日常书法课的基础上,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定期邀请名家进校园,开展书法讲座,让学生近距离聆听和观察名家的书法创作,并与之面对面交流心得。同时,学校应多与文化部门合作,带领学生多参加一些书法展览,参观碑林石刻等物质文化遗产,甚至可以将课堂搬到博物馆里,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字、历史、古典诗词,体会汉字的美感,培养对汉字以及本民族语言的热爱。
  山东省威海市塔山小学校长周玲告诉记者,理想的书法教育应是全方位的渗透,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经常给学生讲一些诸如王羲之、米芾等著名书法家的故事,有助于学生对书法家及书法产生立体的了解。而据她了解,目前一些中小学已汇编了这方面的校本教材,这对书法教育的深入开展大有裨益。


  《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24日第2版


发表于 2012-3-26 05: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教育如何在校园落地(图)  2012年03月24日  作者:张贵勇   
  一线书法教学教材精品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激发——
  中教观察:书法教育如何在校园落地生根
  陶小莫/绘
  新闻回放
  日前,记者就书法进课堂的情况对部分省市的校长和教师作了随机调查。调查发现,开设书法课程的学校并不多,在一些乡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几近空白,书法进课堂效果不理想有教材、师资、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原因,同时与重视程度不够有关。怎样才能让中小学生爱上书法课?书法教育如何在校园落地生根?在近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的书法教育座谈会上,与会专家纷纷就如何更好地开展书法教育献计献策。
  ■本报记者 张贵勇
  教材问题成为书法教育一大障碍
  如今,有关中小学书法课的教材有很多版本,但精品不多,真正优秀并适合一线教学需要的教材非常少,许多教材充其量是练字的辅导材料。
  “教材不能任意编写,更不是谁都可以编写。现在的书法教育是一纲多本,各地由于对书法教育的认识不同,在选用教材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一定要严把质量关,以免低质量的书法教材进入中小学课堂。”中国出版家协会出版编辑委员会委员崔陟认为,推行书法进课堂首先要解决教材的问题。书法教育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尤其是当前书法界在入门方法、习字顺序等方面已形成一定共识,即从“颜柳欧赵”的四大楷书练起,再到行书、隶书,临帖也主要从公认的名家开始。
  而对于如何编出既实用又优秀的书法教材,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教授倪文东建议,要多方参与教材编写,成员最好由书法教育专家、多年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以及文字学、古汉语教师等组成。
  据了解,人民教育出版社已将写字与书法类图书研发出版列为全社“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并正在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及其他书法教育界人士展开沟通,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再推出一批优质写字与书法教材和大众图书。
  上好书法课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
  书法进课堂在现实中受阻,原因之一就是有些教师和学生家长认为,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对此,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协副主席苏士澎明确表示不赞同,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远远超过汉语,为何学习书写汉字反成了增加负担?说到底,还是对书法教育重视和认识不够。其实,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涉及中华文化的传承,既是美育又是德育。而开展书法教育,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视学生的接受程度强行灌输只会适得其反。
  在上好书法课的同时,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梧田第一中学积极开展书法社团活动,吸引学生练习书法。校长林和认为,每个汉字背后都有故事,书法教育完全可以从300多个象形字入手,结合汉字的演变历史,以讲故事的方式加以渗透,使书法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以前的书法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实用性的工具,现在的书法更多的是一种艺术形式。书法进课堂应注重增进兴趣,提高鉴赏能力。”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赵长青说,书法不是简单的写字,将书法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使之更加生动有趣,学生更容易接受。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特点,书法教育应该是循序渐进地推进,即从正楷切入,然后推广到行书、隶书等字体,最后过渡到临帖,写名言警句。
  理想的书法教育应是全方位的渗透
  在崔陟看来,书法教育进课堂是好事,但他不赞同在中小学开展频繁的书法比赛,尤其是全员参加的比赛。“中小学还是打基础的阶段,不能给予太大的压力。真正的乃至得到业界承认的书法比赛大多是在大学阶段之后”。
  对于如何更好地开展书法教育,倪文东建议,在开好日常书法课的基础上,学校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定期邀请名家进校园,开展书法讲座,让学生近距离聆听和观察名家的书法创作,并与之面对面交流心得。同时,学校应多与文化部门合作,带领学生多参加一些书法展览,参观碑林石刻等物质文化遗产,甚至可以将课堂搬到博物馆里,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字、历史、古典诗词,体会汉字的美感,培养对汉字以及本民族语言的热爱。
  山东省威海市塔山小学校长周玲告诉记者,理想的书法教育应是全方位的渗透,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经常给学生讲一些诸如王羲之、米芾等著名书法家的故事,有助于学生对书法家及书法产生立体的了解。而据她了解,目前一些中小学已汇编了这方面的校本教材,这对书法教育的深入开展大有裨益。


  《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24日第2版


发表于 2012-4-21 14: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2-4-29 20: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学语文教师》编辑朱文君和星辰实验学校的老师们谈如何写稿、投稿

何江燕:下面我们有请《小学语文教师》编辑朱文君老师来跟我们谈一谈如何撰写教学文稿,以及在投稿、发表文章方面的诀窍,她作为一名“业内人士”,一定能给我们许多的指点。另外,朱老师当过语文老师,做过语文教研员,现在成了语文杂志的编辑,可以说她把从事语文工作的角色一一体验过来了,所以她来讲的话,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朱文君:考虑时间关系,我还是站着说吧,另外当惯了老师,不习惯坐,喜欢站(笑)。何江燕老师说我体验过多种角色,怕大家有误解,以为我总是喜新厌旧(笑),所以得解释两句。我是学教育理论的,在教育局里做了几年教育管理工作,然后就到了学校教书,先教自然,然后教语文,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找到了我的价值。在学校一呆就是十年,乐在其中,意犹未尽。98年因工作需要,我做了我所在的区的语文和自然两学科的教研员,这个教研员一做就又是五六年,尤其是对语文教学教研情有独钟。而今我又跨入了出版行业,成为一名杂志编辑,当然,置身的小学语文教学领域没有变。在决定转行的时候,我一度很犹豫,在一次会议上,遇到我们武进区教育局的沈克强局长,一位博览群书、学养深厚、视野宏阔、见解独到的文化学者和教育专家,他鼓励我去迎接挑战,他说,真正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地带,不是行业内经过反复爬犁的熟地,而是行业与行业,领域与领域的交界地带。他的话我一直牢牢记着,在新的工作领域中践行着。
说到生机,我想说,因为沈局长的缘故,我对武进充满向往。到了武进,我时时被洋溢出的勃勃生机感动着。今天一大早起来,阳光灿烂,我从住的地方出来,沿着宽阔的马路走一段,我看到路边林立着正在建设中的高楼,看到路边青翠欲滴的草木,开得正艳的杜鹃,空气中更充满了芬芳的草木生长的气息,我不禁感慨,武进是一片非常充满希望的土地。来到星辰实验学校,我没有想到星辰这么大,是我所见到的规模最大的学校。在这样浩如星空的学校,怎能不让人浮想连翩呢?怎么不让人从心底里溢出希望呢?及至走进教室,听到年轻的小周老师这样的一节课,沉浸其间,我再一次感受到那宁静中洋溢出的生机,一种充满力量的蓬勃的希望。我被这一切感动着,我一颗渐乎老去的心受到了激励,我想,我不用多说什么,见到大家,相视一笑,表达我的感激,足够了。
但奉江燕老师之命,我得说说如何投稿,怎么投稿命中率高一些?说真的,我做编辑才两年,经验并不多,但是这两年下来,感触很多,这些感触里,更多的是依旧从一个老师的角度产生的。我于心里常常作着一个老师和一个编辑的激烈辩论。那我就把我零零散散粗浅的感受说一说,没有准备,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请大家原谅。
我想把“投稿”两个字拆开来说。先来说怎么投。
第一、给一份刊物投稿,之前一定要了解这个刊物的特点。
不要盲目地投,哗一下子发出去,像天女散花那样,可不行。我常常看到我的邮箱里,有的老师给我投稿的同时,还有同时发向很多杂志,抄送栏里密密麻麻的地址,这样不好,编辑最忌一稿多投。每一种刊物都有鲜明的办刊特色,你的稿子不可能“放之四海皆可用”。比如说《小学语文教师》这个刊物的特点就很鲜明,它特别关注基层一线老师的教学,注重呈现教师的实践智慧。刊物的广告这么说:哪里有小学语文教师,哪里就有《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师》发短小精悍的文章,发最贴近课改一线的文章,发信息含量大的文章,让老师们繁忙的工作之余,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信息。我这可不是做广告(笑)。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师》这本刊物的用稿特点是非常强调实践性,操作性的文章。比如课堂实录、课例研究,案例反思,教材研读,再比如教学随笔,园丁故事等等。而有些刊物则不同,可能更关注理论研究,比如人教社的《课程、教材、教法》,那就是一本很强调教育前沿理论的刊物。老师首先了解了刊物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
第二、要了解栏目的特点。
既然设了栏目,那么不同的栏目对文章内容和形式的要求就不同。栏目也是特点的。老师们可能也经常看各种各样的杂志,不知你们是否注意了,办得比较好的一些杂志,例如《读者》,它的每一个栏目从内容到篇幅,从版式到插图都有鲜明的特点,随手打开,熟悉它的读者立刻知道这是什么栏目。
我做这本《小学语文教师》也尽量地保持不同栏目的不同风格。
比如教学论坛,主要是发一些教学理论性的文章,体现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文章。钱老师是我们的老作者,他作为一名资深的教育专家,站在理论的高度,密切关注实践,以其融通理论与实践的视阈撰写了很多指导实践的理论文章,几乎每一篇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还有我们的“备课参考”栏目,今年,我把这个栏目名改了,叫做“备课室”。希望能更多地体现教师的备课过程,而不是仅仅提供资料性的参考。那么“备课室”里需要的文章如:教法尝试、教材解读、备课思考等等。最常见的文章,如教学设计,教材的重难点分析及教法等等。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整节课的教学设计篇幅太长,所以我们往往选择一些好的、有新意的片段设计。例如,今天小周老师上了这节课,导入很有特点,就可以把它写下来,题目可以是“谈谈《古诗两首》教学的导入,不用写很多,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两千字,就可以写得明明白白,放在备课室里最合适。这样的文章,给老师提供的是“半成品”似的“操作模块”,便于读者将其融入在自己的教学中,灵活运用。
“案例反思”栏目,其实也是为老师直接提供教学实践信息的栏目,和备课室相比,它侧重于教学案例的呈现和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反思研究。比如今天大家听了小周老师的课,有一些想法,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记录下课堂片段,然后写出自己的反思,我们的“案例反思”栏目的文章形式就是片段实录加上反思。
我也会为大家精选一些名家的课堂实录,完整地全课呈现,供老师们学习,这就是“精品课堂”栏目。不仅仅是名师的课,我还注意发掘一些在课型上、内容上、设计理念上有创意,有突破的课。或许这样的课在目前的条件下还不太具操作性,但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不是有“概念车”吗?课堂是否也可以提出“概念课堂”这一说?加上少许点评,让老师们通过这个课例,受到启发,激起思考,语文教学,再往前,我们该怎么走。
你看,这就是不同的栏目的不同特点。再说我们的“教学随笔”栏目,随笔和“备课室”里面的文章要求就不一样了。随笔更强调一种叙事风格的文章,文章不要长,就抓住一个事例去叙说,不见得是教学的,也可是语文教育方面的。也就是说,用叙事的方式和大家去叙谈,这就是教学随笔。老师们如果抓住了不同栏目的特点,你投稿就有的放矢了。写了一篇的文章,看看吻合哪个栏目的要求,投过去,正中编辑下怀,命中率当然大大提高。
第三点,要了解编辑的流程。
编辑期刊有一个流程。从收到稿件到选稿编稿,再到审读校勘、付印出刊,要经历好几道工序,要有两三个月的时间跨度。你看,今天我下午赶回上海立刻要做的工作是把第六期已经三校的稿子最后验清后发到印刷厂出片。那么这第六期的稿子是什么时候开始着手的呢?春节前后。那时开始策划、组织这期稿子。三月份编稿,四月份审稿、清样、三校。一期稿子编辑们要一个字,一个标点反反复复看上三四遍,尽可能地将错误率降到最低。四月底送到印刷厂出片付印,从印刷到邮局六月一日发到读者的手里,一个月时间,也不宽余。了解了这个过程,老师们投稿,特别是投备课类的文章,就要注意时间的提前量了,至少提前教学进度两个月,具体地说,比如这学期我上了一节很成功的课,课的设计很有新意,课后我把设计和实录整理出来,但现在投来的稿子,编辑肯定没法用,你是按正常的教学进度上的,刊物两个月之后登出来,已经事过境迁了。
你说,没关系嘛,我先发给编辑,他放着下学年再用好了。那样当然也可以,但毕竟像食品放陈了,不那么新鲜了。怎么才能“保鲜”?我建议老师们写好一篇稿子,先“雪藏”一段时间,给自己进一步思考的过程。钱正权老师就是这么做的。所以他的文章刊出来,经得起推敲,且历久弥新。同样,老师们现在上了的课,感觉不错,往往过了一段时间又发现问题了,这时候如果能改进一下,一定会比现在完美得多,经得起时间的推敲。把当初写的稿子拿出来,臻于完善,自己满意了,编辑拿到手也会如获至宝。这是我说的时间问题,老师要把握这样一个流程,你的投稿命中率的“血”又上升了几格。这是第三点。
第四点,你要学会跟编辑交流。
经常发表文章的作者,大都很善于跟编辑交流,他们在投稿前后,会给编辑打电话,交流沟通一下:朱老师,我有一个想法,我写了一篇稿子,您看看,给我提提意见,我过一段时间再给你打电话。但不能像前段时间我遇到的一位作者,他非常热切地想投稿,给我打来电话说:“老师,我昨天给您发了一篇文章,我2007年最大的心愿,也是唯一的心愿就是发这篇文章,您一定要给我发呀。”我一看他的稿子,不行,可怎么说呢?我只好给他打电话:“我想问问,你2007年还能有别的心愿吗?”(笑)
不能用这种方式来交流。要相信编辑们是会非常重视老师们投来的每一篇稿子的。我和你们一样是老师,我完全可以体会到老师们投出这篇稿子的满心希望。所以我这里详细讲一下投稿方面的注意事项。普通的纸质信件投稿,只要注意一点,在稿子上写清联系方式:电话,单位、地址、邮编。
电子投稿有这样几方面需要注意:
一、一稿一投,切忌利用网络的便利一稿多投。同样的稿子,好几本刊物上都有不是件光荣的事,反而会引起编辑们的反感。
二、稿件以附件形式发送,不要直接贴在“正文”上。下载起来麻烦不说,原文格式也无法显现。稿件里一定要写清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编。便于我们和你联系,便于稿件刊用之后给你邮寄稿费。
三、邮件名称不要只有“投稿”两个字,最好直接写明文章标题,所投栏目。也就是把文章标题作为信件名称,写在地址下面的“标题”栏里。让编辑检索时一目了然。最后一点还请大家原谅,老师们投稿后,都非常希望能尽快得到回复,但我们大部分情况下是没有时间回复的。除非这个稿子需要修改,需要跟作者交流。如果不需要修改,一般会在稿子审定后通知你,或发用稿通知。这是投稿的基本常识,由于时间关系先简单跟大家说说,挂一漏万。其他有什么,会后再交流。
接下来,我要说说“稿”,怎么写稿,什么样的稿才能入编辑们的“法眼”。
我确实很想和老师交流这个问题。我们刊物每天的来稿量很大,但不需要怎么修改,拿来能用的不算太多。原因在哪里?我一直在想。原先当老师,或做教研员的时候,没有这样的感觉。走出来再看,看出点问题:咱们教育系统内部的论文喜欢求全、求大。喜欢追求宏大的题材,喜欢新名词,新概念。我们的文章通常是这样:一个宏大的标题,如《论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这样的题目,恐怕不是你三五千字能说透的;或者一个不知所云的标题,如《文化生命的课堂》,听上去更像一本书的名字。
文章什么样呢?必定有小标题一二三四五个,没有五个,至少也得凑齐三个。字数相等,句式相同。为此,少不了一番推敲,颇费些工夫。很多小标题放到哪篇文章用似乎都可以。框架搭好开始填内容,我之所以说“填内容”,就有“填空”的意思在里面。为了既定的框架填内容,甚至为了框架凑内容,而非为了内容结构文章。这样的文章看起来四平八稳,不鲜活、不灵动,毫无生气,好像都说了,其实什么都没说透,读起来味同嚼蜡。一些老师写例谈类的文章,有时候仅仅以一节课为例,也得弄出三、四个小标题,然后再把一个完整的课例一块一块地贴到这个标题下,再贴到那个标题下。课例变得支离破碎,好像都说了,好像都没说。原本可能是很有价值的东西,也被弄得面目模糊了。这样的文章,可读性差,编辑不喜欢。老师也最好不要写。即使教育部门论文评比需要,也尽量少写些,它会写坏自己的文风,耽误自己宝贵的生命时间。
那么写什么?
第一,用鲜活的事例说明问题。
前面我说了,一些小标题往往是一些概念的表述。你提出这些概念,如果不用鲜活的事例来验证,那么这些概念什么也说明不了。鲜活的事例哪里来?从我们老师的实践中来,研究理论的专家也得向你讨教实践,你是最有发言权的,在实践中你每时每刻经历着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具体事例,为什么不把这些记录下来呢?在这里,我想说一个让我深受启发的例子。前段时间我有幸聆听了一位德国著名汉学家的讲座,他对中国文学的研究让世界瞩目,他是一位值得中国敬重的人。那天他的报告是关于中西方精神与身体关系的文化差异,标题很有意思,好像叫“中国人不散步吗?”报告开场半个多小时,他一直在讲述他和中国人交往中,发现中国人都不愿意无目的地走路(散步)的事例。先讲在中国的校园里遇到的学生如何,再讲他的中国朋友去德国如何,类似的例子一个接一个,先生操着不太流利的中文,不厌其烦地讲述一连串琐碎的细节,显得散乱而没有条理,全然没有通常所见的报告者无懈可击的推理和不断抛出的,令人眼花缭乱的观点。难道这是一位大学者的研究?散步不散步能说明什么?这些个别的例子又能说明什么?看看他庄重严肃,若有所思的神情,我真有些诧异。
然而,一个个细节,甚至细节中的细节,不断地叠放,镜头开始聚焦,共性的东西逐渐显现出来,中国文化中对待身体与精神的态度,在“散步”这一生活细节里得到印证。此刻的我,不能不随着他的讲述思想开去,头脑里不是被告知,而是被质疑,被激活,被开辟出一片片新的空间留待充盈。散步与不散步所体现出的文化差异孰优孰劣,这位汉学家直到报告结束也没有作结论。随后的交流,在座的很多学者从历史、社会、文化、人类学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提出完全不同的理解。一些问题又引出了新的问题。中西文化在这里碰撞,不同学科在这里交错,“散步”的价值显现出来。研究,就此开始。这段场景我终身难忘。
反观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研究,却鲜见这种针对细节的实质性研讨。更不用说我们空洞的,充斥着课程理论名词,甚至哲学名词,却鲜有说服力的语文教学论文,好像不这样,就无法显示我们学问的“高深”。
学问在哪里?学问在细节中。哲学家叶秀山先生说:“没有细节,你的学问到底有多少就很难说,因为学问要解决实际问题,而不仅仅是有一些想法,提出一些概念名词。”事实就是如此,理论如果没有穿过这些细节,就无法真正抵达实践层面;而对理论的理解如果没有透过这些细节,就不可能是全面的,是纯粹的。历史学家陈春生先生提出历史研究要“回到历史现场”,他认为,真正深刻的有价值的研究作品,不是我们归纳出的所谓“特点”,不是主观臆想出的所谓“观点”,而是所能提交和呈现的个案,具体事件等等。
听讲座回来,我写了篇随笔,名叫《散步与细节》,我说,研究文化的,能从“散步”这个寻常的生活细节着眼;研究历史的,力求“回到历史现场”去关注细小的具体事件,这应该给我们的新课程语文教学研究一些启示的。教学也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恰恰是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细节里,蕴藏着丰富的具有共性的观念或行为特征,如果我们能聚焦细节,放大细节,就可能使教学研究摆脱在理念的圈子里打转的窘困,走向实质性的突破。平凡的细节被理论穿越才会发出耀眼的光芒,而理论,只有穿越了一个个细节,才能成为指导实践的理论。真正的研究就从眼下的细节开始。
老师们,珍惜我们身边每一个细节,把你的细节用你的笔头表达出来,也许事例之后你没有说什么,但是,事例本身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就是我说的第一点,文章首先要有鲜活的细节。
第二,要实实在在地说理。
一段时间,我们小语界兴起这样一种文风,文章中大量引用理论,堆砌概念新词的现象尤为严重。比如说,“言语是存在的家”“言语生命的精神欲求”之类,这些词语倒并非生造,而是一些哲学范畴的概念。我以为,不同范畴的概念拿到我们教育里面,不是不可以,而是一定要慎重,更不能滥用。当然,我们思考教育问题,教学问题达到一定深度的时候,会需要哲学的介入,会走向哲学层面的思辨。但是,哲学范畴的东西拿到教育实践里面,拿到教学当中,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可自己也没弄明白,还要拿出来唬人,以己昏昏,使人昭昭。
既然如此,倒不如我们就来实实在在地说说道理,用最通俗的话,最朴实的话说道理。这一点我们的钱老师,于永正老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老师们可以去关注一下他们的文章。你们绝对找不到流行的新词汇和新概念,但是,他们说出来的道理却那么深刻,那么透彻。让我们看到了,读懂了语文最本真的东西。真正的大家的文章就是这样,读过朱光潜、丰子恺、季羡林、老舍文章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他们不是盛气凌人的说教,你要怎样,应该怎样,而是像一位和蔼可亲的朋友、长者在和你攀谈,商量,你看这样如何?是不是这个理儿?
所以,不必去追求那些时髦的名词术语,我们用最朴实的话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我们以最朴实方式呈现自己最本真的东西。昨天听我们严晓东校长说,我们的学校正在倡导“自己的课堂,本真的课堂”,这是做到点子上的。进而再倡导“自己的文章,本真的文章”,教风、文风势必相得益彰。
倡导开门见山的文风,是我要说的第四点。
虽然我们是语文教师,但我们的学科刊物还是以庄重理性的叙事研究风格为主的。有的老师文笔很好,擅长抒情,写文章一吟三叹,柔肠百转。但我们需要的大部分稿子还是开门见山为好,干干净净的文字最说明问题。有的老师读了许多理论专著,写文章时喜欢引用,我以为,理论的东西不要照搬,要内化成你自己的东西,用你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很多老师写文章,开头不说“《语文课程标准》云如何如何”,就没法说话。结尾的时候不说,“让我们一起在新课程的路上奋勇前进”,好像就没法收尾(笑)。而这样的文字在编辑看来,既不中用,又浪费宝贵的版面。肯定删掉——挤干水分。干干净净地说话,就像今天最后小周老师的说课:今天我上了一节课,我有几点新体会——直接开始说。开门见山、干干净净。这样的文字到了编辑那里,是赏心悦目的,是很“养人”的。
投稿的事情就说这么多。有道是作文如做人。投稿也一样,透过稿子,能真真切切地看到你这个人。我做过老师的,做过教研员,我不仅从一个编辑的角度看待一篇稿子,更从一个教师的角度看到你的教学思想和教育情怀,看到你在课堂上的样子。读你的教学设计,教例反思,我仿佛身临其境你的课堂。当你讲述你的教学经历的时候,我仿佛能感受到你一颗真挚的心。穿越文章,我看你这个人,你就站在我面前。你真心地和大家交流,从你自己的教学实践来,真正发自内心希望跟大家交流的时候,我便能感受到你文章的温度,我能看文章背后一双热切的眼睛,一颗真挚的心。一定不能为了投稿而投稿,那样的文字再多再美再抒情,也挡不住文字背后一双冷冷的眼睛。老师们,让我看到你的心,看到一位老师捕捉到教学实践的智慧,急切和同行们分享,急切希望得到同行们帮助的热切的心。
比投稿更重要的是养成动笔的习惯。武进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有着很好的读书的氛围,老师们的学养深厚,有着浓郁的书卷气息。但是,书读进去,内化之后,还要转化出来。否则你只能是个书篓子,你所读的书只能作为你茶余饭后的谈资。转化出来,一个办法就是动笔。事实上,阅读就是思考,只有将阅读、思考的内容变成文字的时候,你真正才走进自己的内心,真正把书里作者的思考变成自己的思考,系统成熟的思考,而非零散的思想的碎片,进而落实到实践行为中去,获得再创造的快乐。昨晚临睡前我看的一本书名叫《幻想之眼》,作者张文质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一名教师,他教学,践行着他的生命教育理念,也时常参加一些活动,作作讲演。但他更会静下来阅读、反思、写作。他说,如果一个人不时时反思的话,那么,他的灵魂是粗糙而躁动的,他的一生是飘零而混乱的。我觉得很有道理,有一句话说得更好:我们要时常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老师们,如果我们能够养成动笔的习惯,把看到的、想到的、做到的及时地记下来,你可能更多地走进了自己的内心,守住自己的灵魂,在丰厚的思想积淀中,体会一份来自灵魂的充满希望的沉静与安详。
第三,养成动笔的习惯很重要,和编辑交朋友也很重要,尤其是和我这样的编辑交朋友(笑)。这么说,是觉得在跟星辰几位老师交谈时,我们共同捕捉教学中的智慧。比如,金磊老师对语文课上的一些所谓“非语文”问题有自己不同的想法,他就跟我聊聊。我就说,金磊,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你就把这点写下来,咱们在刊物上做个茶座。这个茶座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和何江燕老师聊,她说,朱老师,我觉得“文本研读”很有意思,我也写了几篇“教材研读”的文章,不知道这样读可不可以。我听她一说,觉得何老师研读教材的角度很新,于是很快刊出了她的研读。周艳霞老师在一次闲谈中,和我谈到了最近一次教研活动的“同课异构”,我觉得这样一种教学比较,更能体现备课研究的过程,内容的可信度和形式的操作性都能给更多的语文备课以启发。于是我立即约周老师写出来,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刊用了这篇文章。大家一起聊一聊,一起共同揣摩,这样你的文章可能写起来更有目的性,也能较快地在刊物上刊出。同时,也能通过和编辑的交流,你了解到现在整个学科界在关注什么,刊物正才策划哪方面的稿子等等,如果这方面我正好有所思考,和编辑交流一下,按照要求写一写。这绝对没有开后门的意思(笑),写得不好照样不用。不过,如果星辰实验学校的老师们要向我投稿,我看见稿件上写着星辰学校某某向朱老师投稿,我感情的天平是会向这边倾斜的(笑)。
最后,非常感谢大家。我更希望《小学语文教师》这本刊物能成为一个平台,为星辰实验学校做一点事,让更多的人了解有这么一所学校,有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团队,有这么多洋溢活力的老师。我想,一方面,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做学问,另一方面,为了我们的成长,我们更需要放开自己。你想成长吗,首先你要向大家敞开自己。开放的心态是获得成长的前提。就像我今天,不管我说的观点对也好,错也好,我站在大家面前了,我向大家敞开自己了。我真诚地和大家交流,激起思想的火花,而我便在这样的火花中得到淬炼。我也希望星辰学校的老师向我,向更多的同行敞开你们自己。谢谢大家!
何江燕:朱老师讲话真的非常实在,但是又很受用。她是在教我们怎样投稿,但又不仅仅在说投稿,她还在说语文,在说文学,在说人学。我觉得投稿是一门学问,我们的教学更是一门学问。两位专家的讲话里面有大学问,学问、学问要边学边问。但是遗憾的是,今天的时间不允许了,好在两位专家的讲话我们安排了现场记录,一字不漏。我们可以在这次活动以后去好好咀嚼,慢慢消化,否则会消化不良的。因为时间关系,千言万语我们只能化作最热烈的掌声,向两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了。好在我们这次活动只是一个好的开端,这次活动虽然划上了一个句号,但我希望它是一个逗号,后面将会有更多的机会,欢迎他们再次走进我们校园,走进我们的课堂;更希望它是一个顿号,隔的时间再短一些,来的频率再高一些。相信两位专家肯定会欣然应允的。
发表于 2012-5-2 17: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xnjyw.5d6d.com/redirect.php?tid=47183&goto=lastpost#lastpost
http://xnjyw.5d6d.com/redirect.php?tid=47183&goto=lastpost#lastpost

梁兄:

     此行会将该校[专版]稿件按吴主编要求完成。
     新样报请径寄岳阳方校长处。
                                                  管季超  2012。5。2。
发表于 2012-5-3 10: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

(征求意见稿)


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本内容,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以及观察力、注意力、表现力、想象力,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特制定本指导纲要。

一、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理念
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育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
1.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识写汉字,是儿童系统接受文化教育的开端,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中小学书法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达到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求。
2.硬笔与毛笔兼修,实用与审美相辅。中小学书法教育包括硬笔书写和毛笔书写教学,既要重视培养学生汉字书写的实用能力,还要渗透美感教育,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
3.遵循书写规范,关注个性体验。中小学书法教育要让学生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规范和基本要求,还要关注学生在书法练习和书法欣赏中的体验、感悟和个性化表现。
4.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文化素养。中小学书法教育要注重基本书写技能的培养,不断提高书写水平。同时在教学活动中适当进行书法文化教育,使学生对汉字和书法的丰富内涵和文化价值有所了解,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书法教育总体目标与内容
1.学习和掌握硬笔、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技法,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楷、行书,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行款整齐,力求美观,并有一定的速度。毛笔书写以楷书为主,学习临摹经典碑帖,基本做到规范、整齐、美观。
2.通过书写体验和对古今书法名作的欣赏,能从笔画、结构、章法以及神采、意境等方面初步感受书法之美,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
3.初步辨识汉字书法的几种主要字体,知道一些最具代表性的书家和作品,了解与书法有关的篆刻、器用等方面的常识,激发热爱汉字、学习书法的热情,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

(二)义务教育各学段的目标和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正楷字。会借助习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力求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掌握执笔要领,书写姿势正确,初步养成专心致志、不急不躁的书写习惯。逐步树立“提笔就是练字时”的观念,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
4.学习运笔的正确方法。初步体会起笔、行笔、收笔的运笔感觉,初步感受硬笔书写中细微的力度、速度变化。
5.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书写现象,认识写好汉字的重要作用。
第二学段(3-4年级)
1.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书写态度严谨,不写错别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基本形成良好的硬笔书写习惯,在完成各科书面作业时有较强的练字意识。
2.学习使用钢笔及碳素笔、圆珠笔等硬笔书写工具,掌握其使用方法。懂得爱惜文具。
3.认识毛笔,掌握毛笔的执笔要领和正确的书写姿势,了解其他常用书写用具的常识,学会正确使用与护理。注意保持书写环境的整洁。
4.学习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掌握临摹的基本方法。在临摹过程中学会楷书基本笔画的写法,初步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基本方法。注意利用习字格掌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
5.开始接触楷书的经典碑帖,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
第三学段(5-6年级)
1.用硬笔书写正楷字,做到整齐平正、结构匀称,逐步提高书写速度。进行成篇的书写练习时,行款整齐、力求美观。尝试用硬笔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
2.继续用毛笔写楷书。比较熟练地掌握毛笔运笔方法,能体会提按、力度、节奏等的变化。借助习字格,较好地把握笔画之间、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逐步做到笔画准确,结构匀称,端正美观。
3.坚持良好书写姿势与习惯。
4.了解条幅、斗方、楹联等常见的书法作品幅式。尝试集字练习。
5.尝试临摹楷书的经典碑帖,体会其书写特点。逐步提高临摹能力。在临摹或其他书写活动中,逐步做到“意在笔先”,养成先动脑再动手的习惯。
6.学习欣赏书法作品。通过欣赏经典碑帖,初识篆、隶、草、行、楷五种字体,了解字体的大致演变过程,感受不同字体的美。
7.有初步的书法应用意识,喜欢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自己的书写技能。

第四学段(7-9年级)
1.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楷书,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
2.在横线格上用硬笔书写,字行比较平直,字距适当。整篇书写时,基本做到字距、行距适当,整篇清晰、连贯。
3.继续用毛笔临摹楷书经典碑帖,力求准确。可以尝试学习隶书、行书等其他字体。
4.学习欣赏书法作品,能从笔画、结构、行款以及内涵等方面初步感受书法之美,尝试与他人交流欣赏的心得体会。
5.热爱汉字,能够较为熟练地用硬笔进行实用性的书写。喜欢书法,愿意在班级、学校、社区活动及家庭生活中,积极运用自己的书写技能。

(三)高中阶段的要求
高中阶段学生可通过日常书写和选修课达到如下要求:
1.巩固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书法学习成果。学习用硬笔书写行书,力求美观。继续练习用毛笔书写楷书、行书等字体。
2.结合语文、历史、美术、艺术等相关学科的学习,认识中国书法的丰富内涵和文化价值,提升文化修养。了解汉字和汉字书法艺术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
3.可以通过书法选修课深入学习,发展特长,可尝试书法作品的创作。

三、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实施途径
义务教育阶段,主要通过语文课程开展书法教育。第二、三学段,每周安排1课时的书法课。
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
中小学校还可以通过美术、艺术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展书法教育。有条件、有需求的地方和学校也可结合实际情况在其他学段增开书法课。

四、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整体把握书法教育的基本理念。要在全面把握书法教育总体目标要求的基础上,落实各学段的具体目标,做到循序渐进。
学习书写,是一个以笔画为起点,字体结构从简单到复杂,从单字练习到篇章练习,从观察例字、描红、仿影、临帖到最后独立书写的系统训练、循序渐进过程。教师应科学合理安排,使学生在书写实践中,逐步掌握基本技法,提高写字能力。
2.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重视书写实践。学习书法重在书写实践,要通过课堂练习、书写作业和各学科书面作业等多种方式落实学生的书写时间。要重视在学生书写过程中的指导,提高教学效益。
硬笔书写教学要贯穿中小学学习全过程。儿童初学书写首先学用铅笔,要选择硬度较低的铅笔,随着年龄增长,逐步学习钢笔、碳素笔、圆珠笔等的使用。开展毛笔书写教学时,要继续重视硬笔书写教学和训练。第二、第三学段书法课时在硬笔书写教学与毛笔书写教学的分配比例要适宜。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有关规定,硬笔教学应使用规范汉字,毛笔临帖和练习要以经典碑帖为范本,可以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4. 临摹是书法学习的基本功。临摹过程包括读帖、临写、比对、调整等阶段。在临写的初始阶段,要充分发挥习字格在读帖和临写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观察范字的笔画、部件位置和比例关系。在临摹的过程中,养成读帖的习惯,随着学习的深入,形成“意在笔先”的意识。随着学生书写水平的提高,部分学生可尝试背临和意临。
5.重视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本指导纲要分学段提出了书写姿势正确、专心致志的书写态度、保持书写用具和环境整洁、意在笔先和提笔就是练字时的意识等基本书写习惯,培养良好书写习惯应贯穿于学生书法学习的全过程,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就加强指导,严格要求,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硬笔书写和毛笔书写教学中,可以选用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执笔方式,有利于环境保护,低成本的新型书写用具。
6.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书法教学可采用书写实践、作业展示、欣赏评价、讨论交流等形式,提高教学效率。学校和班级要创设书法学习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
7.书法教学要重视课内外结合。在学生的生活中,充满着学书法、用书法的机会,书法教学不仅在课堂进行,还应通过组织课外书法社团、兴趣小组、专题讲座、参观访问、比赛展览等形式,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生活。要引导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应用书法学习成果,发展实践能力。
8.重视学生日常作业的书写。各学科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书写实践,对学生的卷面作业书写要有要求,把练字与应用结合起来,避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9.教师要提高自身书写水平,发挥表率作用。各科教师都要在板书、作业批语和其他书写方面以身作则,成为学生认真书写的榜样,书法教师尤应发挥示范作用。
10.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积极尝试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体现书法教学要求,提高书法教学的效率。

(二)评价建议
1.中小学书法教育评价重在激励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引导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提高书写水平。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记录成长、积极导向等发展性功能。
中小学书法教育不举行专门的考试,不开展等级考试评定。各门学科首先是语文学科的期末和升学考试中,可设置卷面书写的评分要求。
2.对小学低中年级学生的书写评价,要重视书写的正确,注意学生对基本笔画、结构的把握,不要写错别字;关注认真的书写态度和书写整洁等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书写评价,还要关注书写的流利与美观。对中学生的书写评价,要适度关注行楷的书写水平。
中小学的书法知识和书法欣赏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对书法的认识和审美的愉悦感受,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提高修养。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不作评价内容。
3.中小学书法教育评价可以采用观察指导、作业分析与评价、成长记录袋等方法。
教师需随时观察学生的书写行为,关注他们的书写习惯和态度,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和造成困难的原因,及时予以鼓励、矫正和引导。
书写作业的分析需要结合学段要求,将学生的作业比对范字,肯定进步,指出不足,鼓励改进。作业评价也要重在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练字积极性。传统的毛笔习字红色画圈法,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手段。
为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他们自我评价和反思的能力,可采取鼓励学生汇集自己不同时期的书写作业和相关资料、定期展示学生的书写作业等方法,这些方法能展现学生书写水平提高的过程,具有形成性评价的积极意义。
评价还可以采用自评、他评、互评等方式,既有利于自我提高,又有利于切磋共进。

(三)教学用书编写建议
1.中小学书法教学用书主要包括学生书写指导练习册、教师书法教学指导书、教学挂图等品种。教学用书的编写应该依照本指导纲要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关要求,全面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落实教学目标;要体现书法教育的实践性、基础性、阶段性和典范性;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难易适度,分量适当,力求活泼生动,便教易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2.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指导练习册”的容量要适度,以书写练习为主体。第四学段每学年只编写一册“书写指导练习册”。
义务教育第一学段“书写指导练习册”的编写,要参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附录4基本字表和同学期语文教科书的识字、写字内容,以硬笔书写的基本笔画、间架结构的范例和书写练习为主体,适当编入精要的书写姿势和书写习惯的指导。
义务教育第二、第三学段“书写指导练习册”的编写,以硬笔楷书、行楷和毛笔楷书书写的基本笔画、间架结构的范例和书写练习为主体,适当编入精要的书写姿势、书写习惯、书写方法的指导。
义务教育第四学段“书写指导练习册”的编写,要按学段目标要求,以硬笔行楷字书写练习和毛笔正楷经典碑帖临摹为主体,适当编入精要的书写方法的指导。
高中阶段可以按照相关课程标准要求编写书法选修教材。
3.各年段可以编写书法教师教学用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书法文化和书法欣赏等方面为书法教师提供典范资料和方法指导。


(四)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1.学校要充分发挥本校优秀书法教师的专长,指导和引领学校全体教师提高书法修养和书法教育教学水平。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能兼教书法。
2.学校可以聘请书法家、书法教育工作者、有书法专长的家长等作为兼职指导教师。
3.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生动活泼的书法教学。通过互联网获取丰富的书法教育资源,加强交流,构建开放的网络书法教学平台。
4.充分利用少年宫、美术馆、博物馆、名胜古迹等资源,开展书法教育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艺术节、文化节等课外活动;有条件的地区、学校还可开展校际、地区以及国际书法教育交流活动。

五、 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管理与保障
1.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创造性地实施本指导纲要,要根据本地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强对书法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力求区域性整体推进书法教育的实施。
要有计划地加强书法教师队伍的建设,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的、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要加强书法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中小学全体教师都要提高书写水平。师范院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书法教育能力。
要为学校开展书法教育提供必需的保障,配备相应的教学设施,逐步完备教育教学资源。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置专用书法教室。
2.各级教研部门要把书法教育纳入教学研究工作的范围,配备专职或兼职书法教研员,研究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教学规律和评价方法,安排教研人员指导学校和教师开展书法教学工作。
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要充分发挥书法教育学术团体的作用,开展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研究、交流、教师培训等项活动。
4.要加强对学校书法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确保各项要求和措施以及教育目标和内容的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和加强对书法教学资料、器具选用的管理。学校要严格执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收费规定,禁止和查处一切借开展书法教育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不组织、不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书法考级活动。
发表于 2012-5-3 10: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字是一种基础性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关于“语文素养”,虽然有多种版本的解读,但写字是一种语文素养已经成为大家的一个共识。


我们课文中就有三篇关于写字的课文,分别是《怀素写字》《谁得的红圈圈最多》《要好好学字》。怀素小的时候,在芭蕉叶上写字,再后来在木板上写,写了擦,擦了写,最终把木板都写穿了。小平同志的字写得也非常漂亮。1984年小平同志已经整整80高龄了,他给深圳、珠海特区的题词依然显得苍劲有力、舒展大方。毛主席不仅被冠以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的称号,还被冠以书法家的称号。他不仅自己的字写得漂亮,还经常教导身边的同志要好好学写字。这些文章都透露着一个信息:写字教学是苏教版人的一个理想,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注重写字教学。


现在,有许多学校已经把写字教学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上了,甚至有许多学校还把写字放在立校、兴校之本的高度来对待,这无疑是语文教育的一大幸事。所谓“练字练心,立字立人”,写字教学既有工具性,正确书写,合乎规范,也有人文性,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塑造学生的品格,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等诸多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我们每两年都要召开写字教学研讨会,在研讨交流中我们发现许多学校不仅能够在实践中强化写字教学,而且能够在思想上重视写字教学,在制度上保障写字教学,在方法上研究写字教学,在教材上支撑写字教学。试验区内以写字教学为特色的学校不胜枚举,仅江苏而言,苏南可以南京珠江路小学为代表,苏北可以徐州铜山县张集小学为代表,而苏中则可以泰州靖江城东小学为代表。
靖江城东小学有着良好的写字传统和写字环境。十多年来,学校在几任校长,尤其是朱俊杰校长的带领下,始终坚持“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育人宗旨,牢固确立“以写字教育为依托,夯实学生基础,彰显办学特色”的办学思想,坚持在一笔一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全神贯注的人文精神,在笔画形态与笔法变化中感悟“锋不偏,行不滑,姿不媚”的做人道理。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先进学校”“全国书法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先后为“全国写字教学工作会议”“全国苏教版小学写字教学研讨会”“江苏省素质教育现场会”“江苏省艺术教育现场会”等提供观摩现场。


说到城东小学的写字教学就不能不说到城东小学的朱志明老师。志明老师相当的朴实,也是相当的踏实,在写字教学这一方土地上他深深地耕,细细地耘,洒了一身一身的汗水,收获了一茬一茬的希望。

1996年,志明老师开始探索正楷字的教学方法,十余年磨一剑,2007年出版了自己的处女作《100关键字写字要诀》。2010年春,志明老师的《100关键字写字动画》还获得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1998年,志明老师又迈出了探索行楷字教学方法的步伐。确定120个关键字,总结关键字的书写要领,研究关键字的写字口诀,设计关键字的直观动画,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一路走来又是一个十余年。2010年飘雪的季节,志明老师将《120行楷字写字要诀》书稿送到了我的手中。翻开书稿,我的感觉是在阅读贝翁的《田园交响曲》,快板、行板、广板、柔板、慢板、急板交错使用,相得益彰,那份恬静、安详、写意和幽雅静静地在笔端流淌,那份人与自然的和谐跃然纸上。相比较《100关键字写字要诀》而言,《120行楷字写字要诀》显得更加成熟老道。作品下笔沉郁,笔力充盈,起笔不加雕琢,行笔自然流畅,间有顿挫以增强线条的力感和质感,妍雅而不失刚劲,给人以沉雄、苍凉的美感。


今天恰是辛卯年正月初二,恰值农历立春节气,我想有了志明老师这样的写字教师,有了《100关键字写字要诀》《120行楷字写字要诀》这样的写字教材,写字教学一定会春花烂漫,春色满园!

                                                                                                                           
                                                                                                                                朱家珑

辛卯年孟春写于千秋情缘

【此文作者为国家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科书(苏教版)主编】




发表于 2012-5-3 2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安全 首要是汉字安全

来源:《美术报》
发布时间:2012年3月12日


关于加强全国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就业的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 卢中南 欧阳中石 苏士澍

  教育部于去年8月2日下发的《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使书法重新回到普通教育的课堂,无疑是令国人振奋的事情。作为一个指导性的文件,对推动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普及虽然能够起到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认为力度仍显不够,措施还应该跟上。

  一、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不完全了解,反映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对书法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一;各地在实施过程中短期难以解决师资匮乏问题;缺乏指定教材和明确收费问题,以致很多学校没有教材或使用的写字、书法教材种类虽多但标准不统一;没有将书法教育纳入应试教育中,列入升学中高考内容,不能从根本解决中小学书法教育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注意到,当前一是有些省市地区比较重视,早在《意见》下发之前就已经着手编制教材开展写字教育了。如山西省运城地区13个县有5个县的学校坚持每天20分钟写字,并一直坚持开展检查督促评比。二是写字教师主要来自语文教师、美术教师或者学校里字写得稍微像样的教师,经过专业系统训练、具备一定书法技能、能够承担书法教学任务的教师很少。据了解,山西省芮城县70多所小学校,专职书法教师只有3人,而且是自学的。从一些学校的实际情况看,中文系毕业的学生绝大多数为小学语文教师。任教后基本都带不了书法课,书法课只有书法专业班毕业的学生可胜任。第三,也是当前最实际、最棘手的问题,有些贫困地区的小学连语文、数学、外语课都要寻找代课教师,书法课怎样开展?

  二、根本原因
  我们国家长期面临的中小学书法教育窘况,主要源于国家层面的重视程度。目前,在很多人(甚至包括有些教育部门的领导)看来,字会不会写,写得怎么样,似乎与国计民生无甚关系。文化安全,首要的就是汉字安全,这不是危言耸听。

  三、建议
  (一)书法应成为中小学和师范院校的常设学科,列入应试教育的内容之一。要从根本上重视书法教育,就是首先确立在全国中小学的书法与语文、数学、体育、美术有着同等的地位,使之成为独立的科目,至少应该成为语文课的一部分。而且要纳入升学、中高考的考试内容。
  书法应该成为师范生的常设必修课程。因为书法技能属于师范生专业技能的最基础技能之一。规范优美的毛笔字、硬笔字和粉笔字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大专院校尤其是师范类学校也要逐步和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一样,实施硬笔书法、毛笔书法等级考试,取得相应的资格证才能毕业。
  (二)抓好师资培训,做到定人、定岗、定心。
  “中兴以人才为本”。书法教育进课堂,师资是关键。
  1. 解决书法教师严重不足的途径之一是在师范学校增设书法进修班,学员来源可有两个:一是现在任教的语文老师,二是从社会上遴选一批德行好、写字功底好、愿意从事教育工作的年轻人。可以利用寒暑假集中办培训班、进师范学校专门进修或者短期培训的形式。
  2. 坚持从师范院校培养书法教师,加大对西部地区可以开设书法专业的师范院校各方面的支持,加快书法专业班学生的培养。招收师范生时,可参照美术生的录取条件和办法。要建立、健全书法师范生到中小学就业的鼓励机制。也可以将学校的美术教师和书法教师合一。
  3. 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性的规定,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有条件的中小学尽量配属一名专职书法教师,定人定岗。各级教育和人事部门应该把解决书法教师出路、书法大专生就业和解决民生问题联系起来考虑。
  4.各级政府应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提供条件,切实解决存在问题,争取在几年时间内为全国中小学校调配、培训好书法师资。同时,在教育部和国家语委选定的统一范本和统一的教学大纲后,各省市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力量抓紧编写适应教学第一线需要的实用教材。
发表于 2012-5-3 21: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评论:书法教育不应成为短板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余山石

  书法以汉字为艺术创造对象。汉字是中华民族先民从世界万事万物中提炼出来的文字,充满智慧,上契天文、下涵地理、中通人文,成为中国人认识自然、组织社会、创造文化的工具。因此,书法与汉字也就同时承担着文化传承的责任和功能。
  近代以来,由于书法自身功能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汉字的书写越来越少,过去中小学曾开设的书法课已基本退出课堂,书法的群众基础也在日益萎缩。长此下去,必然影响国人对汉字和书法的熟知和掌握运用,进而影响到文化的传承。
  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在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会议上,欧阳中石、沈鹏、邵秉仁等先生,多次呼吁中小学开设书法课,在去年的两会期间,邵秉仁先生又以第一提案人身份提出:建议在中小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书法课的提案,并得到几十位科学技术界委员的联名支持,该提案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有关部门的重视。教育部于去年8月份,下发了《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明确了书法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具有“国家课程”的性质,必须开设,为书法全面回归教育,提高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奠定了制度基础。
  但是,由于长期书法教育的缺失,书法基础教育研究薄弱,问题还比较多,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在教育部学科目录中,书法仍然未能获得足够的地位,仍然只是美术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而没有能够与美术学、音乐学等艺术门类并列为一级学科。这大大限制了书法教育的开展。其二是高校设科的限制,造成了基础教育阶段师资严重匮乏这一瓶颈,各省市反映最集中的问题之一,就是师资不足。其三是长期的“缺席”,造成了基础理论研究的相对薄弱,从而制约了高水平书法教材特别是中小学教材的编制,大量在学术上未经严格审核的基础书法教材泛滥,不仅扼杀学生学习的热情,更严重的是可能传播错误的书法观念和知识。如此种种,成为教育部的《意见》能否真正可持续施行的关键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以欧阳中石教授为主编、叶培贵教授为副主编、北京多名高校教授和一线书法骨干教师参与编写、中国出版集团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书法》教材,适时推出,很好地缓解了教材问题。这套教材采用三个编写原则:识字和写字结合,书法与生活结合,学习与应用结合,很好地处理了“硬笔与毛笔”、“知识与技能”等关系,构建了一个科学而又系统的书法学习和认知体系。
  当然,教材只是书法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书法教育的健康开展必须解决学科建设、师资短缺等问题。特别应当指出的是,义务教育阶段书法课程是语文教育的应有内容、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义务教育阶段的书法教育,必须突出抓好基本功,致力于普遍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书法审美素养,引导学生体验书法的独特艺术魅力,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书法教育既要符合语文教育要求,又要符合一般艺术教育的规定性,还要充分显现书法与中国文化、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为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3-29 22:28 , Processed in 0.11816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