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孝感民间思想家文选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1-5-19 12: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摸一摸医学的“温度”
作者 孝昌县白沙镇政府 刘少峰

“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前不久逝世了,他的仁爱之心令人景仰。他说:“医学不是一门完美的科学,但必须要有人的温度。”这句话意味深长,颇值得我们深思。
  众所周知,医学是以维护人的生命健康为目的的科学,具有技术和人道双重属性。我国先哲很早就认识到医学的人文性质,提出了“医本仁术”、“大医精诚”等口号。近几年来,一些医生受金钱和技术崇拜等因素的影响,冷漠地对待病人,让医学的人文光辉黯然失色。因此,裘老强调,“医学必须要有人的温度”,这是针对医学发展中的弊端开出的“一剂良方”,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医学发展中技术因素和人道因素失衡的问题。
“医学必须要有人的温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裘老常说:“医生在技术上有高低之分,但医德上必须高尚。一个好的医生,应该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他毕生实践着自己的信念,用爱心和智慧拯救了无数生命,也温暖了无数患者。为了诊断病情,他趴在病床边,观察病人的小便流量。这个“趴”的细节让人感到分外温暖。就在他去世前半个月,他得知有四川地震灾区伤员转移到同济医院治疗的消息后,就拄着拐杖,亲自参加病情会诊,并到病房慰问伤员。这是一个94岁高龄医生的平凡举动,然而,我们从他的平凡举动中感受到了崇高。
“医学不是一门完美的科学”。这是裘老针对医学发展的局限性说的。因为人类对医学的探索没有止境,时有回天乏力的尴尬。当医学的发展不能完全满足人类需要时,医学的“不完美”之处显而易见,于是,人类就留下了许多遗憾。而弥补人类遗憾的办法之一就是给医学以“人的温度”,让人道主义的阳光温暖人们的心,从而增强人们战胜疾病和灾难的信心和勇气。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医生们正进行着几十台手术,他们本能地趴在病人身上,护住手术台,没有一个人离开病人。彭州市妇幼保健院的医生们在频频余震中,为一名产妇进行了剖宫产手术,确保了母婴安全。在大灾之中,医学的人文价值熠熠生辉。由此可见,医学不是一项冷冰冰的自然工程技术,而是一项有着“人的温度”的伟大事业。
长期以来,一些人受片面科学观的影响,使医学发展走入了死胡同,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和医疗纠纷剧增。因此,深刻领会裘老这句话中的含义,充分挖掘医学事业中的人文价值,这对于促进医院和谐和社会和谐都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这正是裘老生前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12#
发表于 2011-5-19 12: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坚守底线

文/好运忘情水

我有一个朋友,他天资平平,其貌不扬,且有不少不良嗜好,也常犯些糊涂或错误,但他总是年轻人信赖的大哥,父母床前的孝子,单位公认的骨干,虽没有大富大贵,但也事业小成,生活得有滋有味,问其成功的秘笈,他笑曰:我炒股博彩,不挪用公款;抽烟喝酒,从不伸手;休闲娱乐,不影响工作。我守住自己的底线,坦坦荡荡往来人世间。
是啊,世道人心也许深不见底,但为人处世总得有底线。如果人生是股市,涨涨跌跌、起起落落是常态,守住底线,人生的股市就不会崩盘;如果人生是一艘在风浪中航行的大船,深浅难测,守住底线,航行的大船就不会触礁搁浅;如果人生是奔腾不息的河流,曲曲折折,跌宕起伏,守住底线,人生的河流就不会偏离主流。
人可以不见义勇为,但一定不能落井下石;没有能力雪中送炭,万万不能雪上加霜;可以仗义执言、据理力争,切不可信口雌黄、见风使舵;无力兼济天下,就力求独善其身。也许做不了乐善好施的天使,但决不能成为作恶多端的魔鬼。
坚守底线也许没有豪言壮语的高调,却可以规避高台跳水的风险。坚守底线也许姿态不够高,但可以少却被别人撕破伪装的尴尬。坚守底线也许不够辉煌灿烂,但能拥有一种真实的平凡。
守住底线,也许你不能成为道德上的楷模,工作上的模范,但肯定成不了监狱里的囚犯,人们唾弃的混蛋。可能上不了光荣榜,但肯定进不了黑名单。
坚守底线,就守住了人生的底色。人生是一副渐趋完美的绘画,再美的图画必须有底色的衬托。底线一如底色般简单,但也需认真涂抹。人们往往欣赏的是斑斓的画面,也许会忽略衬托的底色。但如果底色涂抹地乱七八糟,那就注定是一副失败的画
坚守底线,就有了一份底气。说话做事总得有几分底气,底气源自基本的正义和正气,源自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守住底线,就能身正不怕影子歪,就不会心虚气短。
坚守底线,就能积累人生的底蕴。人生是需要积累的,也许人的禀赋有差异,但通过后天的努力也可弥补先天的不足,守住底线,就能如古人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止于至善。不断增加人生的厚度和深度,人生就不会被透支,然后厚积而薄发。
用底线去律己,既能保证大节不亏,问心无愧,又不至于因不食人间烟火而活的太累,自有一份从容与坦荡,自在与洒脱。用底线去待人,既不会扭曲了原则,识人不准,遇人不淑,又能多几分宽容和大度,不会因求全责备而错失良师益友。
我愿做一个坚守底线的人,以底线为起点,向人生的高处攀爬。
13#
发表于 2011-5-19 12:56:14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所谓槐荫论坛“潜规则”


文/楚王后裔

        不时有一些槐荫版友提出:在这个论坛存在着所谓"潜规则",即不论你的文字好坏与否,关键你要跟这里的人熟悉,否则跟帖回帖的很少,叫好的人则更少。
      就相关人士所说的潜规则问题,我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回帖通常包括哪几类情况?

      第一、因为是“熟人”,跟个帖,算是打个招呼,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潜台词的意思反正都是“兄弟你好吗?”
      第二、因为对作者文中某个事物或者人物有自己的一些见解,于是借楼主的阵地开始跟帖发表自己的意见了。
      第三、的确是精美好文,不管熟识与否,自己有一些感悟不吐不快、非跟帖说出来不可。这种状况,当然是最好的状况,于发帖者、回帖者都是最高享受。
      以上三点,应该属于大家回帖的通常理由吧。

二、什么样的文章(帖子)是精美好文?

      第一、文辞优美,或者朴实拙美,我想都可以为精美好文的第一层次。
      第二、立意好,当为精美好文的第二层次。
      第三、同时具备以上两点,当为精美好文的第三层次,我认为的最高层次。

三、为什么有人认为论坛有潜规则?
      
      一、上论坛的人,都有自己的文字喜好和欣赏品位,看帖不回帖、甚至根本懒得看某帖,我认为都属于正常,何必介意?可以问你自己:我们不都是常常这样吗?
      二、如上第一点所述,一般坛友尚且如此,版主们作为多少有点道行的人,也许更甚!所以,不加分、不加精,那是他的权利和自由,当然,也是他的个人欣赏口味来决定的,我们何须指责和质疑有所谓论坛“潜规则”? 当然,指责和质疑也是楼主的权利。
      三、当然,如果说槐荫某个版块有“潜规则”,那么我想说,这种潜规则的确有,而且整个槐荫论坛都有,或者说几乎国内外所有的论坛都有。想玩论坛,就先得耐住孤独、受得住无人喝彩。

四、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所谓论坛“潜规则”?


      一、文字,首先是自我的宣泄或者自娱,然后是给喜欢自己的人看的、或者喜欢自己文字的人看的。玩论坛、写帖子,是一个很个人的东西,自己喜欢并快乐着就好。
      二、网之初,谁也不认识谁,一分付出,一分回报。哪里都有“潜规则”,很正常。如何面对?那只能看心态和修为。
      三、各人玩论坛、玩文字的想法,各不一样,千差万别,真的要靠感觉。我想:一般应该与所谓潜规则或者显规则没有关系罢。

      最后再重复一句:想别人喝彩,请先把您自己的帖子用心写好;想别人回帖,或者您应该先多回别人的帖?
    是的,想我回帖,请先给我一个回帖的理由!
14#
发表于 2011-5-19 12: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玷污了“工作需要”

文/蜀汉忠臣

        曾几何时,工作需要是一个多么神圣而明确的用词。无数的人们在接受任务、面对困难甚至遭受屈辱时,只要听到“工作需要”这几个字眼都会悚然起敬,默默地接受。是啊,工作需要,你还能怎样?

        面对工作需要,黄继光气壮山河地去堵了枪眼;面对工作需要,王进喜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泥浆池;面对工作需要,焦裕禄累死在兰考,孔繁森长眠在雪域高原……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工作需要”的味道慢慢开始了变化,变得我们不敢相认,不敢想象。

        任人唯亲,唯财是举,唯色是举是“工作需要”,于是,谁会溜须拍马就升官,谁会行贿送礼就提拔,甚至连靠出卖色相为生的烟花女子都能摇身一变而成为党政干部。

        公款吃喝早就是众所周知的“工作需要”,民以食为天嘛,不在酒桌上怎么能谈工作?怎么能做工作?于是乎,革命的小酒要天天醉,于是乎,能不能喝酒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是不是“人才”的潜规则。

        公款旅游,欣赏世界,开阔眼界是“工作需要”,于是走遍大江南北,赏尽国际风光,自然也是不可避免,可以理解。

        贪污受贿是“工作需要”。据说,不贪污会使自己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工作“无法开展”;而拒绝受贿更会使行贿者心理不安,产生抵触,最终也会导致工作“无法开展”。

        更有甚者,刑讯逼供是工作需要,所以就可以随意打死十九岁的高中学生;弄虚作假是工作需要,所以就可以为了创建什么“卫生城市”,强制关闭全城的餐馆饭店、集贸市场;抢占农民的承包地是“工作需要”,所以就可以无视法律,撕毁合同,掠夺农民的合法财产;至于深圳干部享受公款按摩,南京局长带天价手表抽极品香烟、云南监狱玩“躲猫猫”玩死了人那就当然更是不值一提、明目张胆的“工作需要”了……

        每一次的异常举动遭到社会、群众质疑后,第一时间所得到的回答都是众口一词的“工作需要”。仿佛,“工作需要”成了一切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行为万能的遮羞布。“工作需要”大旗一亮,大小毛神一齐退避三舍。

        只是,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听够了、听烂了这些“工作需要”的解释和熏陶后,也应该允许我们问一下,工作真的需要这些吗?到底是什么样的工作需要这些?工作为什么需要这些?而不是简单地说一句“工作需要”以后就讳莫如深,无可奉告。

        没有人回答,也许是根本就没有人能够回答得出这个问题。因为,谁都知道,没有哪一项革命的、和谐、正常的、中国特色的工作会需要上面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所谓“工作需要”,其实只是做那些事的人(极少数?)为自己的为所欲为、胡作非为、肆意妄为所找的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而且还是不能细说的借口。因为,就连那些人自己也知道,所谓的“工作需要”完全是经不起细说细论的,一旦细说起来是说不出个子丑寅卯的,是会穿帮露丑的,所以还是腆着脸、黑下心、壮起胆来笼统地说个“工作需要”来得省事。

        只是,有一点大大出乎了他们的意料,那就是群众的整体素质和民主意识大大地提高了,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意见的渠道也更加地灵活了。人们在面对一个个无法理解、不能接受的怪异事件时已经不能满足于“工作需要”这样大而无当的搪塞了,人们要知道详细的原因,合乎逻辑的关联以及真正的责任。总之,群众不好糊弄了,新时代的愚民政策不好使了。所以我们看到,在众目睽睽之下,刑讯逼供的人蹲了大牢,公款按摩的人丢了乌纱,弄虚作假创建“伪城”的地方在全国出了大丑。

        但是,这就够了吗?不!远远不够,我们要从法律上、制度上、程序上让那些人永远不敢、不能在“工作需要”的大旗背后干那些龌龊、肮脏的勾当。

        你说“工作需要”?那么好,就请你公开地说说,为什么工作需要?什么样的工作需要?工作需要什么?你有什么明确、详细的法律政策依据?

        说不明白?那么就请你不要装模作样地扯什么“工作需要”,不要把好好的“工作需要”变成了肮脏的遮羞布,不要玷污了原本神圣清白的“工作需要”!
15#
发表于 2011-6-7 19: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小市民对孝感经济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
文/楚城子

也许这些事情不是我等小市民所考虑的,但怀着对家乡的那种热爱和期待,也是为了自己不再无休止地在异常漂泊,还是希望孝感能快速发展起来。由于本人在孝感呆的时间并不多,想法可能有些片面,欢迎大家批评指导。
这几年来,每年回孝感时,看到家乡都有新的变化,心里还是很高兴的,但总体发展速度,似乎离我们想象的还有不小的差距,比如我们所关心的工资待遇,创业环境等,还远远达不到理想的要求,倒是消费却逆市上涨。所以自己回家发展的时间表也只能往后拖延,毕竟像我们这样的夹芯层,上有老,下有小,虽然在外地每月五六千元的工资算不上太高,但起码还算稳定,基本可维持一家人的开销。如果回家了,在孝感上班,每月一两千元,面对孝感的高物价,是否还够维持家用呢?
说到创业,其实在外打工的游子,包括在孝感的很多有志之士,很多人都有这种想法。但这边的创业环境怎样呢?目前孝感引进了不少的企业,但缺少大的行业龙头,可以带动整个产品链的,外资的规模效应也没有体现出来。刚改革开放时,广东这边的基础比现在的湖北情况差多了,但他们靠沿海有利位置和国家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然后本地企业给外资厂搞三来一补的配套加工。刚开始都是小作坊式的,等发展壮大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并且发展起来很多本地的龙头企业,带动了很多上下游的工厂企业。像深圳就发展起来很多大的龙头公司,早期的如招商银行,深发展银行、平安保险(现总部搬到上海)、万科、康佳、创维、华为、中兴通讯,这些年发展起来的腾讯,比亚迪、研祥、大族激光等。这不仅与国家政策倾斜和深圳良好的地理位置有关,还包含着深圳历届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帮扶,创造了良好的投资和创业环境。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早期的三资企业,带来了他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带动了广东的经济发展。
但如今,广东这边大力扶持高科技企业,那些靠剥削工人劳动力的企业在这边不得宠了,还有因为这边的人力成本和水电土地等资源费用上升,于是想着向内地迁移。刚开始我们内地的经济底子薄,硬件软件都不成熟,也享受不到像重庆两江新区那样的优惠政策,所以也不要一下子对外来投资者提那么高的要求。还记得刚改革发放时老邓说的“不管白猫黑猫,能捉到老鼠就是好猫“,现阶段只要对发展孝感经济有利的,就要全力去争取。即使是像富士康这样的血汗工厂,虽然他们是靠剥削起家的,但短期内对发展经济有利,我们就应该欢迎。虽然深圳高科技企业多了,对富士康这种企业不感冒,但98-04这些年,还是为深圳做了不小的贡献,不仅是为深圳的进出口产值和GDP做出了贡献,还带动了一大批模具、塑料、钣金等行业的发展,还为深圳培训了很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像现在深圳的一些大的制造企业,如比亚迪、中兴、华为很多管理和技术人员都是从富士康跳槽过来了。所以我们应该多吸引珠三角,长三角的企业向孝感转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培养本地人才,然后逐步培训自己本地有竞争力的企业。
除了向国家、省里争取更加优惠政策,充分利用现在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的有利时机,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同时政府应该积极地进行商业引导,发展本地的国有、集体和私营企业。我记得刚来深圳那阵,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上每天都有免费的商机信息,提供国内外的各种商品需求信息,并且还有政府机构免费帮你去接洽联系,提供法律咨询等。鼓励各乡镇、管理区、村等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兴办有自己特色的产业,鼓励海内外人员回乡创业,提供投资引导及优惠贷款支持等一系列措施。
孝感也有很多优势,如靠近武汉这个华中重镇,有良好的铁路、公路运输网络,更加可贵的是我们有几百万勤劳朴实的孝感人民,只要充分发挥现有优势,政府多借鉴些沿海发达城市如中山、佛山、东莞,苏州等地的发展经验,还是可以更加快速地把孝感经济搞上去的。
16#
发表于 2011-6-7 1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说“能上不能下”
文/秋水蓝
  “上下”作为方位概念或者作为矛盾的统一体,是同时存在的,有上必又下,有下必有上,这是太自然不过的事情。但在生活中人们往往把“上下”去掉了一半,盯住上,放弃下,谁愿意下呢,在我们童年没有电的日子,有“清油灯”就不错了,哪家用上“罩子灯”了,就不会再用“清油灯”,有了电灯以后,谁也不会再去用“罩子灯”,偶尔停一下电都感到极度的不舒服,这就是人,永远在追求“上”。
     官场上更是如此,当百姓的想当官,当了小官当大官,当了大官绝不会再当小官,这恐怕也是必然,谁愿意自己的官越当越小?我曾经遇到一个经商的朋友在街上闲逛,我说,怎么今天没有活动?朋友笑笑说,“麻将基金”输光了,我说为什么不玩小点,朋友说,看你说的,你当市长了,叫你再当局长你干不干,一句调侃的话把我给噎住了,原来麻将场如同官场,也是能上不能下的,可以试想我的这位朋友如果当官了,他会轻易下来么?
   追求“上”是人的天性,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把小日子过的滋润一点,是完全应该的,也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但有一个地方是千万不能“只上不下”的,那就是“官场”,因为在那里不是在为自己干事,是在为社会干事,在为百姓干事,你干的每一件事都要问问是不是对百姓有利,是不是对社会有利,你工作干得好不好,不是个人的事情,那么,对那些不想把事情干好,不愿把事情干好,不会把事情干好的官员,就要让他换位或者让位,这也是太正常不过的。但在我们的国家似乎做不到这一点,提拔一个人很容易,要处分一个人就难了,对犯了错误,甚至违法的“官员”也会在“保护干部”的旗号下得以避重就轻,逃过惩罚,对那些不想干、不愿干、不会干的官员则更是睁只眼闭只眼,遵循着“能上不能下”的潜规则。对这类现象,百姓是满腹牢骚而无所作为,骂我们的官员“思想觉悟太低”,挤在位子上不愿下来。
    我在为官场“能上不能下”的现象不齿的同时,也在为挨骂的“官员”叫屈,谁不愿意走阳关大道要去过独木桥?谁有这么好的思想,把自己的“官位”主动让出来?我不敢说我们的官员中没有,但不多或者说极少。当这些骂人的人走到了“领导”这个位子,不想“下”的心态更强烈,因为这个问题的根子不在这些在位的官员思想好不好,而在我们的管理机制和制衡机制。
   我们的管理机制存在缺陷,官员是“任命制”,被任命者对任命者负责,这是天经地义的,部门采取的是首长负责制,对首长负责也是天经地义的;再看监管,我们官员的工作做的好不好,不是老百姓说了算的,是由“上级”在评判,任命者也是最后的裁决者,这样怎能有百姓喜欢的官员呢,又有几个人来为百姓着想呢。
   现阶段百姓与政府的对抗情绪越来越大了,一个小小的突发事件都可能酿成群体事件,足以说明百姓对政府的信心在缺失。我们的执政者必须高度重视百姓的感受,加快民主进程,完善用人机制,和监管机制,让百姓真正成为“主人”,使那些能够为民办事的人走入官场,让那些只考虑个人私利的所谓“能干”官员,远离官场,“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道理是颠扑不破的。
17#
发表于 2011-6-7 19: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依靠制度约束官脾气任重而道远

文/石头光泽

  

    据《大河报》报道,河南宝丰县一辆涉嫌套牌轿车因闯禁行在郑州街头被交警拦下。当交警准备对车辆作暂扣处理时,车上下来的一个领导竟咆哮“整死交警”。这让我们不禁联想到前段时间网上热议的“西北风”书记,两者如出一辙。对此,不得不诘问,我们的干部到底怎么了?
    笔者认为,无外乎是部分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事业观、权力观在作怪。尤其是权力观,它直接“操纵”这干部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权力来源于人民,根植于人民,只能成为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和条件,不能变为向人民“伸手”的筹码。权力只能作为为民谋福的公器,不能成为为己谋利的私器。玩物足以丧志,谋私必将失德。然而,又有多少领导干部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也许,有一部分认识了,但却过不了自己那一关,换言之,也就是在自律环节上容易出差错,这就要求依靠他律—制度来约束领导干部的权力,让干部摒弃管脾气,洁身自好、与民共乐、为民谋福。


    制度的制定是基础,制度的落实是关键,制度的生命力就在于贯彻执行。制度一经制定,其组织中的任何成员都应该服从,任何成员都没有超越于制度之上的特权,任何违背制度的行为都要受到相应的制裁。制度只有这样真正落实了、执行了,制度才有用,才能起到保证作用。否则,制度就只成了一纸空文。胡锦涛同志曾强调,要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带头执行各项制度,作执行制度的表率。
    当然,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比之下,执行和落实制度比制定和出台制度更加困难。尤其是在已有的制度可操作性不强的时候,其执行越发显得困难重重。当前真正“管用的”、“管得住”的制度还相当缺乏,不少制度主要还是“要求性”的,不准这个、不准那个,真正够得上“制约性”的,即使人们想为而“不能为”的还不多。因此,一方面要着力解决“无制度可用、制度不管用、有制度不好用”的问题,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重点解决“不认真执行制度、不贯彻落实制度、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问题,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维护制度的权威性。
    一些制度不落实,执行不得力,没有发挥应有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违反制度的行为没有及时受到查处,好人主义盛行,应该严厉惩处的没有严厉惩处,甚至包庇。有的地方和单位对违规违纪违法的行为,特别对领导干部带头违反制度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视而不见,闻而不动,重人情,轻法纪,重情面,轻规范,重潜规则,轻硬规定,避重就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立法与执法,制度制定与执行,成了“两码事”,变成“两张皮”,照章办事不如照长办事,按规矩办事不如看领导眼色行事。在这种情况下,好好的制度被扭曲,制度的实效大打折扣,也就不足为怪!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只要触犯了制度,都必须依纪依法处理,绝不能姑息迁就。越是领导干部违反制度,越是要依纪依法从严处理。

    因此,要进一步约束官员权力、遏止官脾气,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制度,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杜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章不循、有纪不守、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
    一言以蔽之,要约束官脾气,务必从约束权力上入手,必须紧紧抓住“制度的执行和落实”、“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和执行制度,作执行制度的表率”这两个关键问题,并且下大力气解决好,如此,才可以树立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尽管此处任重道远,但只要落锤有音,何愁不能扭转目前的局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1 12:50 , Processed in 0.10088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