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00|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本=书=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27 18:1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本书道

   日本书道古代日本人称书法叫「入木道」或「笔道」,直到江户时代(十七世纪),才出现「书道」这个名词。在日本,用毛笔写汉字而盛行书法,应当是在佛教传入之后。僧侣和佛教徒模仿中国,用毛笔抄录经书,中国的书法也随之在日本展开。圣德太子抄录的「法华经义疏」,就是受中国六朝时代书法风格影响的代表作。日本天台宗始祖最澄和尚从中国返国时,带回了东晋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并将之推广。

日本书道
  提起书法,相信不少人会认为它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其实,书法在日本不仅盛行,更是人们修行养性的方式之一。


唐代
  唐太宗曾下令收藏王羲之的作品,一时间使王羲之作品身价百倍,遣唐僧和遣唐使回国时带回了大批王羲之的手迹。现今的「东大寺献物帐」内收藏的二十卷书法集中,大部分是王羲之的真迹。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孙过庭的「书谱」也有入木之术。古代日本人尊王羲之为书圣,故将书法称作「入木道」。日本人喜爱王羲之书法风格现于言表,他们亲热地称王羲之为大王,称其第七子王献之叫小王。承继了二王骨风的,是平安朝的真言宗创始人空海和尚。他与嵯峨天皇、橘逸势三人被称为平安「三笔」,空海的「聋瞽指归」二卷更被指定为国宝。


平安中期
  日本废除了遣唐使,随着假名(日本文字)的出现,书法也开始和化(日本化),书法界又出现了小野道风、藤原佐理和藤原行成,世人称之为「三迹」,「三迹」的书法成了后世书法的规范,并由此产生了多种书法流派。和化书风创始人藤原行成创立了「世尊寺流」,历经七世,由于墨守成规,而失去吸引力,留于形式,书法也从以贵族为中心而转向武士阶层。书法不仅要求雄浑有力,也要求速度要快。于是出现了以藤原忠通为代表的「法性寺流」,其势压倒了「世尊寺流」。其后,后京极良经承继忠通的风格,创立了「后京极流」。到了镰仓时代又出现了寂莲、藤原俊成、藤原定家等书法大家。   日本把「世尊寺流」、「法性寺流」等总称为「上代风格」,而将武士社会盛行的书法风格称之为「武家风格」,其代表者是源赖朝、源义经、北条时政等将军。


镰仓时代
  在与宋朝做生意时引进了宋代的书法。如临济宗大师荣西禅师就师承了黄山谷的风格,曹洞宗的道元禅师将张即之的书法介绍回日本。以京都五山、镰仓五山的禅僧为中心的书法流派更是崇拜张即之和苏东坡的宋代风格。其后,一山一宁等僧又将元代风格带进了日本,为日本书法界增添了宗峰妙造大师、梦窗疏石等高僧的墨宝,世人称之谓「禅宗风格」。   「禅宗风格」   长期流行于日本南北朝和室町时代的武士、官吏之间。


桃山时代
  丰臣秀吉一统天下,使乱世造成的文化停滞情况得以恢覆,书法界出现了三名奇才近卫信尹、木阿弥光悦、松花堂昭乘,世人称为「宽永三笔」。


江户时代
  幕府奖励儒学,「唐风」再度盛行。江户末期出现了如市河未庵等职业教授书法的专家,「书道」就产生在这一时期,并成了日本固有艺道的代表。明治初期,中国人杨守敬来到日本,他将中国的六朝书风传入日本,如同一股春风吹进日本的书道界。于是,日本书道开始由尊重个性、流派传承向注重自由表现的方向发展。


战后
  日中两国书法家之间的交流更是连绵不断。1958年,以日本著名的书法家丰道春海为团长的日本书道代表团首次访华。1973年起,“全日本书道联盟”每年都派日本书法家代表团访问中国。1977年,著名的日本书法教育家上条信山、种谷扇舟等发起成立了“日中友好书道教育者协会”,为增进日中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作出了贡献。
2#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8:20:38 | 只看该作者
日本书法家柳田泰山:每一个汉字都有自己的灵魂

2010年11月05日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月5日电 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消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其中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文化,许多都变成了“道”。比如,插花变成了“花道”,品茶变成“茶道”,柔术变成了“柔道”,棋艺变成了“棋道”,书法变成了“书道”。在日本,这样一个“道”字,就意味着舶来的中国文化不再是单纯的“技艺”,而是一种含有精神元素的“技艺”。日本著名书法家柳田泰山在接受《日本新华侨报》采访时这样说。

2010年5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日本之际,邀请了20位日本文化名人座谈。其中一位就是柳田泰山。

围绕着日中书法界的异同,柳田泰山侃侃而谈。他说,在日本,没有像中国那样所谓的“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是由中国政府文化部门直接参与管理的,让人很羡慕,但这却是日本政府文化部门不干的事情。日本现在只有爱好者们组成的书法联盟,有的发展成为团体。他认为艺术特别是艺术的个性是属于个人的,不是可以跟谁商量就培养出来的。所以他没有加入任何书法联盟。

柳田泰山还介绍说,日本的新闻媒体在传播书法方面功不可没。像《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产经新闻》,他们都定期有整个的版面来刊登书法作品,有的报社还举办书法比赛,《读卖新闻》下面据说拥有几万名书法读者会员。但是,如今在日本称得上书法家的也就有1800多人。

和日本大多数书法家一样,柳田泰山也开设了自己的书法教室。《日本新华侨报》记者去采访时,正赶上柳田泰山刚刚下课,以家庭主妇为主的学生们一一弯腰鞠躬致谢后离开教室。柳田泰山表示,我听说中国的书法家能够以卖字为生,而日本的书法家基本上都要开设自己的教室。这也是一种传“道”吧。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室来传承柳田流派的书法。

柳田泰山先生说,最近几年,在日本喜欢书法的人多了起来,社会上形成了“书法热”。年轻人也开始热衷书法,这应该是一种文化的回归。他还说,到中国旅游的时候发现“很有品位”的中国女性喜欢养宠物,爱打高尔夫球,但喜欢书法的并不多。他相信随着今后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女性中喜欢书法的人一定会增多的。

说到中国的汉字,《日本新华侨报》记者想到美国哈佛大学汉学家杨联升的一句话:“一个汉字,就是一部历史。”对此,柳田泰山则说,“每一个汉字,都有它的灵魂”。作为书法家,如果在运笔的时候,不能够理解这个汉字的灵魂,也就无法写出好的书法作品。

柳田泰山在接受采访时最后说,自己与中国书法家个人之间几乎没有什么来往,因此也就很难评价当代中国书法家的作品。但是,他非常喜欢中国唐代书法家的作品,觉得那里面不仅包含着书法家个人的品格、技艺,还包含着国家的雍容大度。“每当欣赏唐代书法家作品的时候,我都说,我愿意死在这样的国度”。(蒋丰 单国宏)
3#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8:21:26 | 只看该作者
YNET8月21日讯在中国美术馆今日开幕的“纪念第40届创玄展-金子欧亭与现代书法北京展”上,海内外的书法爱好者充分感受到日本现代书法的魅力。

  作为创玄会的首次海外展,展出地点选在书法的故乡中国,并以“近代诗文书法”、“汉字书法”、“假名书法”、“篆刻”为主要内容。但是日本书法所表现出“新鲜动感、富于现代性”的特点还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书法家孙以增认为日本书法作品在学习中国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中国写书法的人临帖临碑的比较多,但大多数人都很难跳出帖或碑的束缚,但是日本人却是可以大胆创新,不拘泥与传统,这也许与他们的民族文化有关吧!”观展中,他与日本书道联盟评议员种谷万成探讨时还提到,他可以从日本书法作品中感受到“美术美,线条美”。

  著名的收藏家、书法家史树青老人在金子欧亭书写的《胡旋舞》前驻足,老人对日本书法家达到这种水平表示钦佩。他认为现代日本书法“代表日本人学习中国汉字的风格和特点,对我们很有启发。”之后一张《小梅》又吸引了史老的目光。这幅作品装裱格式新颖,装裱的天头和地头(记者按:紧靠书画的那部分绢或绫上下的两部分绢或绫,上为天头,下为地头。)用了双色。史老对日本先进的装裱工艺赞不绝口,“我们中国人也在学习和了解日本技术”。日本每日新闻社记者大谷麻由美介绍说:“日本的装裱材料比之中国更新,装裱工艺更为细腻。”但随后史老表示“这种装裱方式我们也有,而我个人还是欣赏传统的方式。”

  一些颇懂得书法的参观者则认为,在笔力和笔势上还是中国书法更见功力。还有一些参观者认为因为看不懂有些假名书写的作品,影响了欣赏交流的程度。

  法国游人Boutin先生在看了书法作品后说:“虽然完全不懂中文,也不明白书法作品的内容,但感觉日本作品比之中国作品更自由随意。”

  展览的观众更多是自不远千里赶来的日本朋友。在采访荒金大琳先生时,他的儿子荒金治自告奋勇当起了翻译。荒金大琳先生做为创玄会的会员已经有38年之多,他骄傲地说他一家都是书法爱好者,“我的妻子也练习书法,我的儿子和女儿都是自幼练习书法。”荒金治谈到儿时的书法练习时,介绍说,在日本“近代诗文书法”是学校的必修课,当然和很多中国孩子一样,日本孩练习书法也是从临摹颜真卿的碑文开始。现在荒金治在北京大学学习历史。在场很多日本朋友也通晓中文,前面提到的种谷万成也是其中一位,他目前还担任华东师范大学的名誉教授。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8月24日,票价10元。

  背景资料:创玄书道会是日本最大的书法家团体、社团法人,是文化勋章获得者、被誉为“近代诗文书法之父”的金子欧亭创建的团体。金子欧亭追求作为现代美术的书法,以汉字书法、假名书法、近代诗文书法、篆刻为中心,积极推动了日本的现代书法运动。图/文王金
4#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8:23:39 | 只看该作者
日本女书法家的汉字情缘


www.XINHUANET.com  2005年07月05日   来源:华声报

  


    一位华人读者给我寄了一本书,是由日本天溪会和中国西泠印社合编的,书名为《信可乐也》。在序中,其中一位女作者深情地写道:“自我懂事起,我就知道,中国是汉字之国,有恩于日本,日本借用了中国的汉字,才有了自己的文化”、“自汉字传到日本至今,我们从中汲取了无穷的智能。为了进一步表示日本人对汉字的崇敬和感激之情,让日中友谊世代相传,天溪会与西泠印社共同撰写了这本书……”我们天天熟视无睹的汉字,却让这一日本女子情有独锺,她是谁?是怎样的机遇,使她结缘汉字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去采访了她。

    6月17日,在东京美术展览馆举办的第34届天溪会书道展上,看到日本著名女书法家、日本天溪会第四代主事——南鹤溪女士。


    穿着和服、化着淡妆的她面对询问,忆起遥远的儿时往事:“我们全家都爱好书法。一般日本女孩子都要学点什么,家人主张我学字。六岁那年我拿起了毛笔……”谁知这一开笔,就写了半个多世纪。当然,真正入门还是在1963年,22岁的她师从鸣鹤流第三代传人冈村天溪。

    天溪会是日本著名书法组织,创始人日下部鸣鹤是日本明治初期三大著名书法家之一,日下部鸣鹤在拜读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后,立志献身于书法艺术。1891年,他西渡中国,与吴昌硕先生结下千古翰墨缘。其后,鸣鹤流第二代传人御手洗南溪、第三代传人冈村天溪始终以中国古典书法艺术为最高标准。至此,中日几代人之间的交流持续至今已有114年。

    “‘书法家必须是文字学家、书法艺术是建立在对文字的领会和尊敬之上的’,受老师的熏陶,我一直为汉字的无穷魅力所折服。是老师开阔了我的眼界,使我内心受到强烈的震动,我决心追随老师,磨练自己……”说着磨练,南鹤溪的口气却是带着温柔——“最典型的日本女子”。1989年,她承袭鸣鹤流第四代传人,为天溪会会长,继承鸣鹤的传统,其学习准则开宗明义即是:“文字和空气、水一样,是人的生命中必不可少的。”老师对她的教诲,除了这一条,还有“书如其人”、“写字在人格形成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不写字,人就会丧失自我。”

    1991年,南鹤溪代表鸣鹤流的继承人在面临西湖的西泠印社的庭院内,建立了吴昌硕、日下部鸣鹤结友百年纪念碑。1992年在绍兴兰亭建立了“信可乐也”碑,1997年在嵊州市王羲之墓旁建立了王羲之显彰碑。“这三座碑象征着日中两国先辈们超越百年的友谊。”南鹤溪深情地说。

    今年5月末,她又一次访问杭州。她说,每一次访问汉字的故里,她都要认真准备,如阅读王羲之的生平事迹、复习他的书法作品,然后才整装出发……(来源/日本中文导报,作者/宏力)
5#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8:24:36 | 只看该作者
鉴真大师与日本书法
2010-11-27
 来源: 扬州晚报(扬州) 
  



  鉴真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除弘传佛法外,还在汉文学、医学、雕塑、绘画、建筑、书法等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鉴真大师则不但被日本人民奉为律宗开山祖、医药始祖、豆腐业祖师,而且还被尊为“日本文化恩人”。

  鉴真本人也是书法名家,其《请经书帖》被誉为日本国宝。《请经书帖》中所表现出的笔墨纯熟、结构紧敛的艺术成就,在当时日本还是不多见的。而鉴真在推进日本书道的发展上是功不可没的。

  我国书法在公元一世纪左右开始传入日本,至奈良时代,随着遣唐使的频繁往来,中国书法墨迹、摹本大量传入日本,日本书风也从此盛行。鉴真及其弟子法进等在书法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在第六次东渡之时,还将大量的唐代写经传入日本,给日本的写经书法,树立了楷模。其中还有王羲之的行书真迹一幅《丧乱帖》、王献之的行书真迹三幅,以及其他各种书法50卷,成为日本书家的楷模。鉴真在扬州时,曾请经生写一切经三部。鉴真带入日本的大量佛经都是手抄的,本身就是中国书法作品。经过日本僧侣的传抄,书法唐风也便随之盛行起来。鉴真不但把书法真帖带到日本,他还把“唐笔”带到日本。

  《丧乱帖》是王羲之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作者无意于书,故书法越见自然。鉴真到达日本后不久就将《丧乱帖》奉送给日本天皇,纸张的右端钤有三方“延历勅定”朱文印记,延历是日本奈良时代桓武帝年号,相当于我国唐德宗建中三年至唐顺宗永贞元年。后成为日本正仓院藏宝之一,铁画银钩,笔笔精到,在右军书法中,应列上乘。用笔结构与王羲之名作《兰亭序》相比,略带古意。有专家推断此种体式的字应更接近王羲之书法的本来面貌,《丧乱帖》成为研究王羲之书风的重要材料。《丧乱帖》秘藏日本皇宫达千年之久。2006年3月13日王羲之《丧乱帖》千年之后在上海博物馆展出。


  日本遣唐留学生也多学王书,王书真迹流入日本,自当成为学习书法之准绳。日本在白凤与天平时代,皇室盛倡学习王右军书法,蔚为一代风气。日本书道,飘逸多姿,即植基于此。天平宝字二年(758年),光明皇后将圣武天皇遗爱的“二王”书法一卷,献于东大寺。圣武天皇和光明皇后都临摹王羲之的字帖。光明皇后所临的《乐毅论》已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试观鉴真在日本营造的“唐招提寺”门额,传为孝谦女王所书,即王右军书体,可见其崇尚之一斑。日本书道史上的三笔三迹被日本人尊为书法圣人。三笔指空海、嵯峨天皇、橘逸势。其中最出色的首推空海和尚。空海采用王羲之的风格,颜真卿的笔法,加上自己的独创,形成独特的书法笔法,被奉为入木道(书道)的开山祖,空海的代表作有《风信帜》、《灌顶记》。嵯峨天皇楷书为欧阳询风格。行书、草书则为空海风格,代表作有《光定戒牒》。橘逸势的真迹未能流传至今。《伊都内亲王原文》不过是仿写品而已。日本书道名家被奉为“三迹”。他们的笔法分别称为野迹、佐迹、权迹。小野道风的真迹堪称日本式书法的典型,代表作为《屏风土代》、《秋萩帖》。藤原佐理的笔风自由奔放,个性很强,代表作有《诗情纸》。 (本文来源:扬州晚报 )
6#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8:28:29 | 只看该作者
站在时代和专业的立场

——“大学书法教材集成”推荐之七《日本书法史》

□陈振濂



  书法在历史上是中日两国独有的艺术。在今天的世界上,能与中国书法家互相切磋交流、研究推进这一门艺术的,日本也堪称是首屈一指的主要伙伴。共同的艺术土壤,共同的追求,使历史悠久的书法在这两个一衣带水的国度里,不断开放出绚丽夺目的花朵,争奇斗艳,互相辉映。
   在日本,不管是学习汉字书法或是假名书法,都必须了解它的母体——中国书法,因此日本学者书家们所著的《中国书法史》不计其数,而在中国,由于各种历史原因,竟没有一部专门研究性质的《日本书法史》专著,且大部分中国书家对日本书法历史以及它与中国书法史的关系,了解得也很不够,这个领域的沉寂确实是

令人失望的。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兴盛,中日书法家们的互访活动日趋频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多地了解日本书法史的情况,如渊源、演变、流派、现状等等,并从中国书家的立场上思考其价值。昔日人们不注意的课题,今天成了书法研究的当务之急,摆到议事日程上来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随着近年来学术研究的发展,单纯的历史叙述已为行家们所不满足,我曾作过《关于中日书法历史与观念的比较》的报告,由于结合中国书法对照,引起了热烈反响。嗣后,各报刊相继发了消息和报道,由此想到,对一个不很熟悉日本历史文化的异国读者而言,即使看到我译的《日本书法史》,也还是会因为不同的民族习惯和文化模式而对其内容精要不得要领。应该说,这不仅仅是近年来我的想法,而是长期积聚在心头的感受——如果我不是研究者,面对一部日本人写的《日本书法史》,也会望而生畏的。
  如果换一种方式,采用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形式,对日本书法史上一些基本规律和要点作一提示与把握,并取一个比较学的立场,使读者在接触陌生的异国书法现象时能时时反顾熟悉的本国书法历史,这不会是没有意义的。在很长时间的酝酿之后,我撰写了这部《日本书法史》。
  在本书中,我试图尽量回避在叙述上与一般的述史方法相重复,而多采用中国式的论证方法,把握住重点,突出规律性内容,不搞罗列铺叙,以收简明扼要之效。加之,作为中国人写的论文,也绝不应仅仅是日本学者观点的重复,它本身应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应该有别于日本专家们的观点和论证方法,并在时时与中国书法史的对照中体现出独特的比较学立场,提供给读者一条清晰而不陌生的脉络,换言之,它应该尽量体现出自己的体系。
  本书作为《大学书法教材集成》中的一册,首先是具有教育学价值。在一个大学书法教学的水准中,《日本书法史》——《海外书法研究》——《比较书法学》,是一门必修课程。但在过去,很少有大学是真正实际在做的。中国美术学院在1986年开始,即开设《日本书法史》、《比较书法学》、《海外书法研究》等课程,虽然坚持到现在也有十多年了,但以往所使用的教材,却基本上是学术专著形式而不是专门的教学编制的教材。因此,若以教材论,这部《日本书法史》可能是第一部。相信它在今后的大学书法教学中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尽量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重以论带史,以消除外国文学艺术历史发展对于中国读者那不可避免的陌生感。
 二、重比较视角而不取一般描述,以使中国读者感到与自身有关,而不是在学一门不关痛痒的“无用”的课程。
 三、重书法史而略其他史,亦即是以书法史为中心,兼及近现代史、理论史、教育史、篆刻史,把这些史的基本骨骼交待给读者,是出于一个全面了解日本书法的需要;但在此中有详略之分。这一点,在出思考题与作业时也作同样把握。即《书法史》部分的思考题、作业密而量大,其他各史的思考题、作业则疏而量小。
 四、本教材在展开过程中,还应该有图版书作为配合。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下几种:
  关于日本书法史方面的:《日本书法通鉴》图册;关于比较书法学方面的,《中日书法艺术比较》;关于现代日本书法方面的,《中日书法作品精鉴》、《中日书法作品汇观》两部图册。希望中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日本书法史》教材能为方兴未艾的中国高等书法教育带来一股清新空气。也希望它作为一门重要课程,能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倘如是,则中国书法幸甚。
7#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8:29:33 | 只看该作者
日本书法家眼中的中国现代书法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布时间:2009-07-15





  老前辈认为要学古典,字里要能看出古典的东西才行,但是中国书法目前在传统继承上不够,所以我对现在的中国书法没有太大的关心。




--------------------------------------------------------------------------------



  高木圣雨,日本著名书道家,日展会员,在日本书道界享有崇高声誉,多次来中国交流书法。担任读卖书法常任理事、事务长,西泠印社名誉社员等多种职务。其父为日本著名书道家高木圣鹤先生,2006年11月,荣获日本“文化功劳奖”,同时高木圣雨先生荣获“日展会员奖”。



  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的当代书法



  高木圣雨:老前辈认为要学古典,字里要能看出古典的东西才行,但是中国书法目前在传统继承上不够,所以我对现在的中国书法没有太大的关心。所谓的前卫书法,中国和韩国参与这方面的人比较多,在日本大概三四十年前也搞过这样的前卫书法运动,那时候已经失败过了,所以我们又回归古典。



  日本从大的方向来说有两个部分,一个是读卖新闻,一个是每日新闻,这是两个新闻机构的书法会。每日新闻的书法会是走进步现代路线的;读卖派是尊重古典,如果感觉不到你的传统性是会被开除掉的。



  日本也有这种情况,比如说你根本不会写书法,却总是在电视上做表演,我们对这种行为也是非常排斥的。这些人虽然被我们所反对,但是对整个书法的发展却很有意义,因为他们对书法的普及和宣传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记者:中国有些书法家认为,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帖学是传统,碑版墓志也是传统,因此从后者获取营养的中国流行书风一样是继承传统的,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高木圣雨:当然,传统不局限于王羲之,也不局限于时间,以前发现的或不断出土的东西如碑版墓志、汉简、帛书等,我们也认为是传统的,都是可以吸收的。比如说学习吴昌硕书法的人,知道吴昌硕也学过王羲之,这些都是古典的东西,那么我们也会学王羲之,学完之后还会再来看吴昌硕。



  不管学什么,只要是传统的、古典的,哪怕是新出土的,都是可以学的。现在有些人是不学古典,完全放弃古典的,这个我们接受不了。日本有这样的说法,完全表现主义是不对的。
8#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8:30:06 | 只看该作者
记者:展览是中日书坛推出书法新人的重要平台,您觉得中日两国在展览上有什么不同?



  高木圣雨:这涉及到根本性的区别,在日本,你的书法地位是由你的艺术水准来建立的,就是有了你的书法艺术才有了你的书法地位。中国不一样,中国是有了什么样的地位才有了什么样的书法。



  我们以前办了一个中日各一百人的展览,那时候日本的一百人全是专业的书法家,中国除了书法家协会的一些领导还有人民日报的、经济日报的、文化界的、政界的、财经界的一些人,我们看了以后也很理解,最后这个展览办的也成功了,但是是在中国办的。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在这方面的展览是很专业的,而中国是不纯粹的。



  比如学者或者高僧的书法,虽然写得不一定好,但是别有意味,因为他通过自己的学养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些人的书法你会觉得比较特殊,不一定是专业的书法,但是他是学者的书法。日本人经常也问,是写得漂亮的书法更好还是很有味道的书法更好。



  日本如果举办大型展览会,拿作品的时候是写一张,但是要写一百张、五百张甚至一千张,从中选一张,这样的话一定是写得最好的,但是是不是有味道的,那就很难说了。







高木圣雨 书法作品 释文:敏达



  记者:在中国书法家完全靠书法来生存还是很少的,日本是这种情况吗?



  高木圣雨:日本有很多书法家还是靠书法生存的,但跟中国不太一样,中国是通过卖作品来赚钱,日本除了那些顶级的书法家之外,很少通过卖作品来赚钱,日本的书法家基本上是靠培养学生来赚钱。



  有些书法家一年不一定能卖出十件作品,但是生活也有保障,因为通过教学生,收取学费来生活。以前刘炳森先生在世的时候,也在日本驻中国的大使馆教书法,一个学生一个月一万日元,那样的做法完全是日本的做法。最近听说中国靠收学生教学来生活的书法家也很多。



  记者:许多学生都是学老师书法,而正确的应该临摹古人的碑帖。您如何评价你们这种学习方法?



  高木圣雨:日本这种情况大概分两拨,一拨是老师写一个字让学生临,还有一拨是学古典。老师写一个字让学生临的这类人,就是你看完老师的展览,学生的展览就不用看了,因为都是学老师的。用学习古典的方法教学生就不一样了,但是老师写一个字让学生临的这种情况赚的钱更多,写一个字大概可以拿两万日元。后你学来学去还是写你自己的,这很难说好坏。



  这也可以看出日本展览制度的问题,展览制度的弊病可能造成这样的结果。也还有一些老师开始是让学生学他的,学到一定程度他会告诉你从今以后你不要再学了,你已经入门了,要去学习古典的,这种情况很多。话说回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就算你学老师,也不一定完全就是按老师的学,因为最有些人不写老师的范本就写不了字;还有一些人自然而然就写自己的字了,因人而异。日本有一种情况是,老师写一个范本让学生去临,有些学生感觉自己写得很好了,就不要老师的范本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8:30:41 | 只看该作者
记者:在日本,如果不跟到一个老师,自己学习是否就意味着不能成功呢?



  高木圣雨:日本是很讲究跟老师学习的。如果你选了一个一流的老师,你跟了他,你成功机会就很大。在日本,如果单靠自己是不可能成功的,一定是需要师承关系的,没有师承关系是进不到这个圈子里的。



  记者:如果用一句话来评价中国书坛,您会怎样评价?



  高木圣雨:中国当代书法大的方向有些问题。从这方面来讲,日本可能更保守。



  记者:您最喜欢中国哪些书法家?您是如何继承古典的?



  高木圣雨:我喜欢米芾,我在大学里教书的时候开始就教米芾。米芾是中国书法的肚脐眼。上可以溯源到王羲之,下能延续到董其昌、王铎等等许多人。我的老师和朋友不喜欢颜真卿,我们不喜欢颜真卿是不喜欢他的楷书,他的行草书是一定要学的。



  我临摹米芾,最开始肯定要忠实的临摹,之后再意临。他刚上大学时老师教我们的时候,要求我们对照摹本丝毫不差地写在米字格里,然后再用尺子来量,临的一笔跟摹本的一笔大概有几公分,一量对照差一点,就要拿回去重写,现在想起来是非常有意义的体会。学了一年,方法学到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现在这样临摹的人是很少的。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8:32:17 | 只看该作者
当代日本书法的现状与未来


2008年4月18日上午,日本大东大学书道研究所教授、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海外客座教授高木圣雨先生为第二届北京书法所研究生班学员授课“当代日本书法现状及未来”,国际书协主席、北大书法所客座教授刘正成先生主持。

       如今日本人都使用电脑、文字处理软件等,已经到了不写字,不看书的地步了,这种现象可以称为“背离文字现象”。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人们拿笔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随着生活的便利与富足,人们的内心深处的情感渐渐少了,心灵渐渐被尘封了。我想一定有人跟我有同感,就是用手书写的字,其字里行间蕴含着人的丰富情感,这种情感是电脑之类的机器所没有的,这才是书法的真正社会意义。但是,不可思议的是,这种背离文字现象越严重,就越能够反映出用笔写字的重要性。因为用笔写字才能体现出中日文化是以文字为中心繁荣起来的,其中所饱含的情感源自于人的血脉。但是,时光流逝是残酷的,如果不及时修正的话,将无法挽回,这便是日本的现状。   
       三年前、日本颁布实施了《活字文字文化振兴法》,“学习文字”是其最大的主题,其中脱离“书写?手写”自然可惜了,但从重视文字这一点来看就体现出了其深远的意义。现在,我们书法届和书法教育届应该将手写文字列入到工作的重点,切实开展此项活动。具体地开展哪些的活动呢?比如说:日展,还有在读卖书法会上举办叫做“亲子一日艺术”的书法班,以家庭为单位,教授大家学习毛笔字,其书写用具全部有主办单位提供,最后作品还可以装裱带回家,并且,书写工具也可以一块儿带回家。这样的话,一个家庭就可以拥有一套书写用具。每年,组织100个家庭参加,这样就会将学习书法的气势高涨起来。另外,在我们谦慎书道会还将在弘扬书法的宣传会场(按照实际情况安排会场工作人员,并有1000人以上的参观者参加)上,还聘请电视台的主持人主持会场,邀请文艺界名人及围棋届名人当中的书法爱好者来讲述手写文字的妙处,并请他们现场泼墨,随后,让数百名自愿参加者在各自准备好的纸、T恤衫、扇子上写上自己喜欢的字,让他们切实体会到书法的妙处、乐趣以及重要性,这种企划将持续数年。   
       书法是丰富人的心灵的,但如今书法又面临了新的危机,众所周知日本现在面临生育减少问题,这当然也影响到了书法届,二十年前一老师的书法学习班力要有四、五百名学生,现在只有一百人左右了,所以说,现在是束手无策了。日本有句谚语说得好“秉性难移”,小孩子在幼儿时期的体验非常重要,长大以后这种体验会出现回归现象。当人到了退休以后想找些感兴趣的事做时,自然就会想起幼儿时所体验过的事情,这时就会重新拾起幼儿时期的兴趣,如果说从退休到生命结束会有二十年的时光要度过的话,那么小时候学曾经过书法,其晚年的兴趣还会回归到书法上,我相信这种回归所以要将这项活动继续下去。
       以上,谈了谈日本书法教育的现状。下面再向大家介绍一下日本书法届的书法家协会现状。先介绍一下主流协会吧。现在,日本书法是以日展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其日展90%是由读卖书法会承办的,读卖书法会的40%会员由谦慎书道会的成员构成,以上构成了日本书法界的主流。本人任职于日展、读卖书道会、谦慎书道会。日展在书法领域有会员(审查员)100名(其中90%是读卖书道会的会员)左右,成为会员需要从9000部作品中每年中被特选出10部,入选约需900部,特选2次胜出、作品优秀、工作积极者,五、六年后可提升为审查员。每年有17人成为审议员。审查员即为会员,3次入选即可升为评议员。每年授予一名大臣奖,大臣奖获得者其作品即被评为日本最高奖项---“日本艺术院奖”,其本人即被评为日本艺术院会员,国家授予此人为文化功劳者,最后颁发文化勋章。获得此殊荣的人全部成为日展的成员。
       本人现在2次当选审查员,现正在努力3次当选。(作为2次当选者,我还是正当年)
       下面再谈谈读卖书法会。读卖书发会是25年前经过讨论、研究从每日书道会中分离出来的。现在的每日书道会引导现代书法的主流,而读卖书法会是最重视古典的,提倡“严肃之书”。在此就不多介绍每日书道会了。以金子欧鸥亭、饭岛春敬、手岛右卿、宇野雪村等为中心的的一派,与以青山杉雨、村上三岛、殿村蓝田、上条信山、杉冈华邨等为中心的一派,各自分裂成新派别,一派主张“求新”,另一派主张“复古”,一方融入现代因素,另一方酿造古典之韵味,互不掺杂。
       由于平分天下,每日书道会当初的三万部作品中有一万五千部被转移到了读卖书法会中,以剩下的一万五千部作为新起点,现在出品量达到了三万部,读卖书法会也以当初的一万五千部,发展成为现在的三万部。在书法界相当于增长了2倍。刚刚向大家介绍过了,现在的读卖书法会成员占日展会员总数的90%,在日本书法届占主导地位。本人现任读卖书法会的事务长,管理整个书法会。
       下面就谦慎书道会的情况向大家做一下介绍,谦慎书道会成立于昭和八年,在战争中曾一度中断,今年日本书道会迎来了第70届展览,谦慎书道会是日本书道会中历史最悠久的团体。最初,由西川春洞先生创办,西川春洞先生学习了徐三庚先生的书法、率先将北魏书、金文、明清书法等引进了日本。以此为契机,随后由其子西川宁以及后来的丰道春海、青山杉雨、殿村蓝田、上条信山、浅见筧洞、成濑映山、小林斗盦先生直至现在的新井光风先生担任谦慎书道会的理事长,本人现任常务理事、事务局长。
现在,请大家观看在谦慎书道会七十年回顾纪念展上上映的“回顾七十年的历史进程”。
       日本书法届是由关西派的村上三岛、今井凌雪、古谷仓韻、栗原蘆水,假名派的杉岡華邨、高木聖鶴、篆刻派的梅丁齋等为中心组成的日本书艺院(日本最大的也是日本最有影响力的团体)以及关东派的谦慎书道会以及金子鸥亭创立的创玄书道会组成的。身分如此微妙的我今天在此直言不讳,回到日本可能会处于尴尬境地,我今天所谈到的,大家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是闻所未闻的。
       刚才跟大家谈到了,日本书法流派的两极分化,其实准确地说现分为读卖、每日、产经三个派别。读卖书法会提倡“严肃之书”,其作品中是存在师系的,古典之韵味蕴藏在作品之中,学习王羲之、献之、颜真卿、另外还有宋朝三大家的米芾、苏东坡、黄庭坚,尊重元代书法家赵梦頫、同时更巧妙的融入了明末清初的倪元璐、张瑞图、黄道周、王铎、傅山的风格,尊重清代的金石派,可以说是以中国的主流书法家为典范,同时又融入了日本人的精神,读卖书法会就是这样一个派系,其中也不乏有学习晋唐以后书法大家的。起初是选取众多大家之作进行临摹,临摹的越多就越富于变化,进行创作时,融入日本的风土人情、气候、个人精神、个性等,由此便诞生了日本书法。可以将呼吸比作临摹,将吐气比作创作。然而,能有这样的创作主张,的确是个了不起的流派,但是我个人有个小小的疑问,就是日语当中是汉字中夹杂着假名,所以书法家分为汉字书法家和假名书法家,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专家,而书法本身是一个独立的体系,没有汉字假名的区分。只是由于汉字分为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所以在日本汉字书法家又分为篆隶书法家、行草书法家,这样划分实在是可笑,本来作为书法家应当精通各种书体的。如果通读我的老师青山杉雨先生以及青山先生的老师西川宁先生的书法作品便可知,二位先生展出的作品涵盖了各种书体。其优良传统自今还代代相传,如果大家看过录像是会理解的。相反,关西派除少数人以外,其展出作品只有行书。比如说,“现代朝日二十人展”,今年迎来第二十五届作品展,是最具权威性的展会。各家可在五M五十CM的墙面上展出各自的四部作品。正如大家所看到的关东派书法家(青山杉雨)欲表现各种书体,假名书法家展出的几乎都是假名作品,高木聖鹤的假名大字、细字,并融入王铎等人风格的汉字书法,其富于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古典派分离出来成为现在的读卖书法会之后,每日书道会中现存的全部是现代派了,这里聚集了一批国内落后的汉字、假名书法家,可以说是从展览一些绘画性质的书法作品为新的起点。所谓现代书法从认识上说也就是创作出具有现代风格的书法作品。单凭设想和一时兴起是不能够创作现代书法的,那只会创作出肤浅粗糙的东西来。人为地制造出迄今为止无人做过的东西,那只能是创作出假冒的“现代”来。我曾几度想说,现代书法中如果不融入古典因素那只能创作出粗糙肤浅的东西来。现代书法已经到了空洞的绘画性质的危险境地了。这种情况在日本已经结束了,现在在中国和韩国还在盛行,仍旧主张与现代艺术一体化的书法现代性。刚才我已经介绍过了了,在日本二十五年前这项运动已经衰退了,我想知道中方及韩方的各位如何认为的。
       笼统地说直到中唐时期一直恪守王羲之、献之之书,到了晚唐出现了颜真卿、张旭等革新派的书法,这是一种追求书法现代性的,但并没有太大的出格。到了宋代米芾、苏东坡、黄庭坚时期,就更加呼吁自由自由表现了,相比之下还是王、颜相当保守。可是到了元代又兴起了复古主义,又重新回到了王羲之的怀古时代。这是人间真理,向右偏离了就马上修正轨道回到中心。但是,到了明末清初又兴起改革重新追求起书法的现代性了。此时的主流是表现王、颜时代的现代性。到了清初中期出现了帖学派又回到了古典主义。此后,又兴起了金石学在王、颜的基础上又融入了金文、石文,其表现形式更加现代了。综上所述书法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在某一个时代追求了改革之后马上又回到了原点,这种变化的原点里没有肤浅的现代性,还都保留着王、献、米、金石的古典因素,如果没有古典因素那么现代性将陷入危险境地,可谓哗众取宠。现代与传统应当是互相交融的,下面我就举一个这方面的恰当例子给大家。前些日为纪念谦慎书道会七十年回顾展,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企划和协助下举办了“日中书法之传承”展,此展展出了中国殷周到明清以及日本的平安时代到明治时代的书法作品、前汉到明清的篆刻作品。出展的展品95%都来自于民间,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今天将出展目录,10册左右,送给大家请大家回去后仔细阅读。我们通读过出展作品后就会发现,在若干年的历史长河中,传统与现代(改革)总是反复地重复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二零零三年长沙出土的木简四十本以及里邪秦简、走马楼西汉简、东牌楼东汉简、彬州吴简等。无论哪一个都让我们看到了对其时代的巧妙表现,而且在创作的当时都是前卫的,其前卫的程度应该达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了。您看到里邪秦简就会一目了然了,简直是崭新的,太细、疏密、笔势都是前卫的。
       最后,再介绍一下书法今后的发展方向。在日本书法在文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在社会性方面却大大地后退了。这是我们年轻人今后面临的重大课题。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在书法展的展会现场看到的大多是我们的同行,一般市民几乎很少见,这就是日本书法展的现状,观看展览只是我们书法同行的自愿行为。与中国和韩国相比,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滞后,数年来让我不得不考虑的一件事就是,在中国的市面上毛笔字的招牌、酒店里装饰用的书法作品比比皆是。这无疑是中国发明的文字倍受其国家的重视,去年我去韩国旅游让我感慨万千的是,在韩国汉字文化完全没有消失,市面上韩国文字随处可见,作为东亚人我无地自容,当我进入室内,更令我大吃一惊,到处都可以欣赏到汉字书法作品,这大概是对韩国文字的一种反冲力吧。更加引起我对韩国及韩国书法中的汉字书法的期待了。在此意义上日本应该反省。最后,请允许我引用我的恩师青山杉雨先生的一文结束我讲演吧。
       二十一世纪迎来了政治、经济的困难时期,其中文化会怎样,无法简单地说明。书法至少还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书法的发展还需要我们年轻人的努力。
       提到其方法,我回顾了一下过去,引发了新的思考,所以如果不正确理解历史就无法掌握新的方法,无视传统艺术就无法继续下去。但是也不能固守陈规,固守陈规的作品也不能勾起人们的兴奋。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态度是最重要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4 18:04 , Processed in 0.41987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