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04|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捷欢迎《教师之友网》网友访问本专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4-13 14:3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祝《教师之友网》网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大进!



       经与《教师之友网》创站者管季超先生商定,即日起在《教师之友网》开出[中华管子文化促进会在线]专栏,欢迎朋友们登陆访问。  

                                            中华管子文化促进会副会长、秘书长管捷于北京
2#
发表于 2011-4-13 14:55:34 | 只看该作者
弘扬管子文化精髓
沟通宗亲情感交流
促进事业互利双赢
构建和谐人文家园



3#
发表于 2011-4-13 14:56:23 | 只看该作者
http://xnjyw.5d6d.com/thread-31978-1-1.html

去年7月17 日(农历六月六日)全国各地管氏后裔三百余人齐聚山东临淄,共同祭拜管氏祖先、齐国名相管仲,并成立中华管氏宗亲会筹委会。历时半年,成立了中华管子文化促进会,获民政部门批准。今年清明节期间,在北京昌平中石油会议中心召开中华管子文化促进会会长联席会议,共商发展大计,并集体参加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2011清明节纪念文化先贤主题活动
4#
发表于 2011-4-13 14:56:53 |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1-4-13 14:57:20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1-4-13 15:07:37 | 只看该作者
大型综合类杂志《管子文化》试刊号隆重面世



本站讯(江雪)第一本全面介绍管子思想、文化的大型综合类杂志《管子文化》试刊号近日隆重面世,受到有关领导、管子学研究专家、管子后裔的一致好评。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等领导同志分别为杂志试刊题写贺词。

《管子文化》杂志的创刊,填补了管子思想、文化方面未能普及的空白。刊物以传播管子思想、弘扬管子文化为己任,让管子的思想、文化理念走进万户千家,造福社会。新面世的《管子文化》杂志为双月刊,内设“卷首语、特别策划、环球资讯、封面人物、精英风采、名家讲坛、管子研究、经典诵读、家谱溯源、翰墨丹青、诗文走笔、”等栏目,首期推出了《管子其人、其事、其言》、《管姓起源》、《专访山东省淄博市管仲纪念馆馆长》等特色专稿,全刊图文并茂,精彩纷呈,展现了管子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强势推进了管子思想文化的普及。

该刊采用国际流行大16开,每双月15日出刊,创刊之初每期68版。

《管子文化》杂志总编辑管捷表示:创办《管子文化》杂志的最核心主旨是“弘扬管子文化精髓,解读时代传承脉搏;沟通宗亲感情交流,促进事业互利双赢;展现管子后裔风采,构建和谐人文家园。”
7#
发表于 2011-4-14 09:55:09 |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1-4-14 09:56:32 | 只看该作者
公元前723年管仲生于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管谷。
公元前708年管仲在贫穷中度过了童年。因家贫,做过马夫,做过小商贩,与同乡、少年好友鲍叔牙携手经商。十多年中,他们走遍了中原各国。
公元前697年齐僖公拜管仲、鲍叔牙分别为二公子纠和三公子小白的师傅。
公元前694年齐襄公继位后,好勇喜功,连年征伐邻国,国内横征暴敛,民怨甚重。是年,鲁桓公与夫人文姜来到齐国,齐襄公与其胞妹文姜通奸,并杀死了鲁桓公。
公元前692年齐襄公荒淫无道,天怒人怨。为避齐乱,管仲、召忽奉公子纠投奔鲁国;鲍叔牙奉公子小白投奔莒国。
公元前686年公子无知与连称、管至父内外勾结,杀齐襄公,取代君位。雍廪等人杀公子无知。齐国大乱。
公元前685年高傒、国子拥立公子小白登上君位,是为齐桓公。鲁庄公为公子纠争位,齐、鲁战于乾时,鲁军大败。齐军乘胜夺取鲁国汶阳之地。
齐桓公决心报管仲射他一箭之仇,派人赴鲁,逼鲁庄公杀公子纠,召忽殉主,管仲遣返齐国。在鲍叔牙的极力保荐下,齐桓公捐弃前仇,管仲被拜为大夫。
公元前684年齐桓公不顾管仲反对,率兵伐鲁,在长勺与鲁军交战,被鲁将曹刿击败。
齐桓公拜管仲为相国。支持管仲对内大胆进行改革,对外高举起尊王的旗帜,实施管仲的称霸不用兵车战略。
公元前681年齐桓公采纳管仲之谋,与宋、陈、蔡、邾等国之君于北杏会盟,齐桓公主盟,以平定宋国内乱。遂国(今山东肥城南)不参加北杏会盟,齐桓公率师灭遂,并以此向鲁国施加压力。鲁庄公与齐桓公盟于柯地(齐邑,今山东肥城南),会盟时,鲁国司马曹沫手剑劫桓公,要求退还汶阳之地。齐桓公依照管仲的意见,答应退地。
公元前680年柯地会盟,使齐桓公名声大振,各国诸侯纷纷与齐结盟。至此,齐桓公真正认识到了称霸的本质,对管仲拥有了一种铭心刻骨的信任,拜管仲为“仲父”。是年,齐桓公与管仲率师会同陈、曹两国伐宋,因宋违背北杏之盟。伐宋途中遇卫人宁戚,管仲荐齐桓公,齐桓公拜宁戚为大夫。宁戚赴宋说服宋桓公求和。
公元前679年齐桓公与卫、郑、宋三国之君盟于鄄(今山东鄄城北)。诸侯威服,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
公元前678年郑国违背鄄地之盟,齐桓公与宋、卫之师讨伐郑国。
是年,齐、鲁、宋,卫、陈、郑等国于幽地会盟。
公元前675年齐桓公会同宋、陈之师讨伐鲁国。
公元前671年齐桓公与鲁庄公会盟于扈地。
公元前668年齐、宋、鲁三国之师讨伐徐国。
公元前667年齐与鲁、宋、陈、郑盟于幽地。周惠王赐齐桓公为侯伯。管仲审时度势,作出重大战略调整,变尊王称霸为尊王攘夷。
公元前666年齐桓公奉周惠王之命,率师伐卫。
公元前664年山戎侵犯燕国。齐桓公与管仲率师救燕,至令支、孤竹,剿灭山戎。
公元前663年齐师凯旋,齐桓公将伐山戎的战利品的一半赠鲁庄公。
公元前662年齐筑小谷(今山东东阿)为管仲采邑。鲁庄公为感谢齐桓公,为管仲在小谷筑城。
公元前661年狄人侵犯邢国,齐桓公率师救邢,败狄师。
公元前660年鲁国公子庆父作乱。为安定鲁国,齐桓公依管仲之谋,立公子申为国君,并大义灭亲,杀其侄女哀姜。
是年,赤狄侵犯卫国。齐桓公派公子无亏率军击溃赤狄,助卫戍守。
公元前659年赤狄侵犯邢国,齐桓公与管仲同宋、曹两国联兵救邢,打败赤狄,为邢国在夷仪重新筑城,派军助邢戍守。
公元前658年齐桓公诸侯为卫国筑新城。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与管仲率齐、鲁、宋、卫、郑、许等国联兵讨伐蔡国,蔡侯闻风而逃,继而以不尊周天之子罪讨伐楚国。楚请求讲和。诸侯与楚于召陵会盟。
公元前655年齐桓公依照管仲之谋,与宋、鲁、陈、卫、许、郑、曹等国君会于首止,与周世子郑定盟,确立世子郑太子地位,以稳定周室。
周惠王指令郑国与楚国联合,离间首止之盟。
郑文公不辞而别。
公元前654年齐桓公责郑文公逃首止会盟,率诸侯讨伐郑国。郑请求讲和。
公元前653年齐桓公与鲁、宋、陈、郑于宁母(鲁邑,今山东鱼台)会盟。
公元前652年齐桓公与鲁、卫、宋、许、曹等国君会盟于洮,以固周襄王之位。
公元前651年周襄王派太宰赐齐桓公胙。齐桓公与宋、鲁、卫、郑、许、曹等国君会盟于葵丘,庆贺天子赐胙。
公元前650年北狄侵犯卫国,齐桓公率师相救。
公元前648年齐桓公会同诸侯为卫国筑新城,以防备北狄入侵。
公元前647年齐与宋、鲁、陈、卫、郑、许、曹等国会盟于咸,共谋保卫周室,防备戎人入侵。
公元前645年齐、宋、鲁、陈、卫、郑、曹诸君会盟于牡丘(今山东聊城东北),商讨伐楚救徐之策。
是年,管仲卒。
公元前644年,鲍叔牙卒。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卒。齐诸公子争夺君位,齐国大乱。易牙杀群吏,拥立公子无亏为君。太子昭逃奔宋国。
公元前642年宋襄公平齐乱,太子昭继位。
9#
发表于 2011-4-14 09:57:12 | 只看该作者
管子(公元前723~前645年)名夷吾,字仲,谥号敬,故又称敬仲。公元前723年(戊午年)出生于今安徽省颍上县建颍乡管谷村。春秋齐国宰相、文武全才,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经济学家和军事家,我国宰相制度的创始人,被梁启超誉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公元前645年管仲去世,葬于临淄“牛山之阿”,即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街道北山西村。

管仲是首批进入首都中华世纪坛四十位历史文化名人的第一人。2004年9月,于他建功立业之地齐国故都淄博牛山脚下,管仲纪念馆落成。整个纪念馆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总投资近3000万元,主要由中国宰相馆、管仲及《管子》思想陈列厅、管仲祠等组成。纪念馆以管仲墓为依托,以《管子》思想为基础,以管仲的生平为脉络设计修建,整个建筑气势宏大,被誉为北方的布达拉宫。7.5米高的管仲花岗岩雕像矗立在纪念馆门前广场,与整个纪念馆浑然天成。
  
管仲自幼刻苦读书,文韬武略,无不精通。25岁(癸未年,公元前698年)离开颍上。早年经商、从军,又三次为小官,均被辞。齐襄公时,与挚友鲍叔牙同为齐国公室侍臣,为齐国公子纠“傅”(老师)。

周庄王十二年(公元前685年),在齐国内乱中,助公子纠同公子小白(齐桓公)争夺君位失败。虽一度为齐桓公所嫉恨,终以经世之才,“常与鲍叔牙游,鲍叔深知其贤”(《史记·管晏列传》),公元前685年齐桓公即位,经鲍叔牙力荐,被齐桓公重用为上卿。

管仲是我国杰出的哲学家,他提出了“水”是世界的本原的本体论,比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还要早,是世界上提出水本原唯物主义观点的第一人。他“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思想,闪烁着伟大唯物史观的天才萌芽,历史影响深远。他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提出“合和故能谐”的社会和谐思想的伟大先驱。

政治思想上 ,管仲主张“以人为本”、“民惟邦本”、礼法并用、通商惠贾、开放务实;管仲“廉、耻、礼、义”“国之四维”的治国理念,后为孔子所继承,构成了儒家核心价值体系。他向齐桓公提出修好近邻、先内后外、待时而动的治国求霸之策,辅佐桓公励精图治,推行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革新西周以来的“国”、“野”制度,实行“参其国而伍其鄙”(《国语·齐语》。 以下引文,凡未注明出处的,均见此篇)之制,国、鄙之中,破除等级依附关系,集政权、军权于国君及大贵族手中。分国都为15个士乡和六个工、商乡,分鄙野为五属,设各级官吏管理。设选拔人才的制度,士经三次审选,可作上卿的辅佐。管仲极端重视教育,提出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卓越思想。

军事上“作内政而寄军令”,实行兵民合一,军政合一。规定“国”中5家为轨,出5人为伍,由轨长率领;10轨为里,出50人为小戎,由里有司率领;4里为连,出200人为卒,由连长率领;10连为乡,出2000人为旅,举乡良人率领;5乡一帅,出万人为军,由5乡之帅率领。全国士乡,共组建三军,齐桓公率中军,上卿国氏、高氏各率一军,开创诸侯大国有三军,每军万人的军事体制。由于士乡之民不得迁徙,世代专服兵役,故“夜战声相闻,足以不乖;昼战目相见,足以相识”,有利于提高军队士气和战斗力。又加强兵器制造,并制定用甲兵赎罪的法令,以增加武器。

经济上革新赋税制度,“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史记·管晏列传》)。“遂滋民与无财,而敬百姓,则国安矣。”“相地而衰(音催,差)征,则民不移”。改革不合理的赋税制度,按照土地的好坏征收不同赋税,使农民安心农业生产,不在外流。

管仲还第一次提出了按照人们的职业分为“士、农、工、商”四大社会集团。这对后世影响很大。所谓士,主要指文武兼备的知识阶层,他们平时“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其幼者言悌”;战时团结一致,“守则同固,战则同强”。农,主要指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他们按照不同农时,使用适当农具,努力耕作,“沾体涂足,暴其发肤,尽其四肢之敏,以从事于田野”。工,主要指从事手工业活动的人,他们“论比协材,旦暮从事”,制作满足社会需要的各种手工业品。商,主要指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他们根据不同季节需求,密切注视市场供应和行情变化,“负任担荷,服牛轺马”,来往各地,“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贱买贵卖。

为充实国家财力,征税按土地好坏分等,适当征发力役,禁止掠夺家畜。由官府统一铸造、管理钱币,制定捕鱼、煮盐之法,同时提倡宽松的财政政策,广开财路,首创了消费(“侈糜”)经济学理念,运用经济杠杆手段“不战而屈人之兵”,征服诸侯列国。使齐成为物质基础雄厚、综合国力最强之国。

管仲辅佐齐桓公四十年,对齐国进行了大力改革,齐国国力大振。鉴于周王尚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并顺应中原各国希望联合抗御戎狄侵扰的形势,政治上乃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军事上佐齐桓公北攻山戎,南征楚国,扶助王室,救邢存卫,主持会盟,终成首创霸业之功。因有殊勋于齐,被齐桓公尊为仲父。遂在此基础上帮助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使其“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

管仲生平事迹主要见于《论语》、《国语·齐语》、《史记》和《管子》等典籍。特别是《管子》一书,为我国古代罕见的煌煌巨著,集中完整地记录、汇集、保存了管仲的主要思想、言论、业绩、经验、智慧和治国之道。
10#
发表于 2011-4-14 10:02:40 | 只看该作者
管子的历史地位及当代价值

郭成智    张次第

一、管子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
中国从儒术独尊以来,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管子在诸子百家中不具显著的地位,甚或毁誉参半。然而管子在中国诸子中,却是历史最久,思想最显,成就最高,贡献最大,集思想家与实践家于一体,融理论家与政治家于一身的思想巨人。《管子》一书就是一部政治学、哲学、经济学、军事学、社会学的鸿篇巨制。然而历史已经走过了将近2800年,一代霸主齐桓公的兵车战马和显赫威名,早已化成了历史烟尘而消弭得无影无踪的今日,管子思想仍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尤其经济思想、法律思想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论述,仍具重大的现实意义。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管子思想几乎超越了诸子百家的任何一家。除了在自然科学、军事科学、逻辑理论等方面不及墨子,几乎再没有一家可以与管子比肩。所以就有朋友针对今天的儒学热和对孔子的过度评价,而发论说:“管仲是诸子百家他爹。”
这话听起来确乎有点愤愤不平和调侃的味道,然而这话也并不错。我们常说某某是什么什么“之父”,正是这个意思。而且就管子的“资历”而言,也可真算是诸子百家的老前辈了。这位朋友还说:“管仲的思想应该说入木三分,即便活到现在,做个哈佛法学院的博士后导师也绰绰有余”。
当然管子已经没有机会到哈弗任教了。但是管子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和人们对他的尊崇却仍深入人心。尤其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管子思想更加显得光彩夺目。
在中国历史上,高度评价管子的学者是很多,其中梁启超先生就是一个代表。
梁先生说:“管子者,中国之最大政治家,而亦学术思想界一巨子也。”又说:“欧洲自18世纪末……能为诸大国巩厥基础,使继长增高以迄今者,非孟德斯鸠与卢梭之学说,而马格亚比里(马基雅弗利)与霍布士(霍布斯)之学说也。而马氏、霍氏之与吾管子,则地之相去数万里,世之相后数千岁,不期而若合符契。而其立说之偏至,又不能如吾管子之中正者也。”(梁启超《管子评传·叙论》)
又曰:“呜呼!管子之功伟矣!其明德远矣!”(梁启超《管子评传·管子之军政》)
台湾学者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中说:“在中国历史中,真正堪称为政治家的,不过六七人,管仲是第一人……”
太史公曰:“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其政也,善因祸而得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史记·管晏列传第二》)又曰:“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霸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业。”(《史记·货殖列传》)就是孔夫子也不得不咋着舌头说管子“如其仁,如其仁。”
在管子的思想中,最闪光的是“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在辅佐齐桓公完成霸业中,不管是整顿吏治、开拓疆土、发展生产,始终围绕着顺民心、应民情这一核心问题。在政治上,崇德尚礼,爱民惠民;在法律上,严格执法,以安民心;用人坚持尊贤授德,察能命官,重视人的价值。
管子曰:“夫霸王之所使者,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谓齐桓公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管子·霸言》)又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一农不耕,民或为之饥;一女不织,民或为之寒。”(《管子·轻重》)
在中国,自管子以来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具有如此民本思想的思想家不多,除了被誉为平民思想家的墨子(楚国鲁阳人,即今河南鲁山县人),几乎无人可与管子伦比。
在中华民族走过的漫长的历程中,每次中华民族步入盛世之时,都是管子思想大放光彩的时侯。汉、唐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之治”等时代,重农轻赋,倡俭扬廉,减轻刑罚,都是管子重民、爱民、惠民、富民思想的显现。文景时期的“与民休息”与管子的“无夺民财”是一样的。李世民常言的“以民为本”、“与时俱进”、“以古为鉴”,也是从管子那里借来的。他的《百字箴言》里的“耕夫役役,多无隔宿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一日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着一缕,每念织女之劳。”正是从管子的“一农不耕,民或为之饥;一女不织,民或为之寒”中借来的。
唐太宗的宰相房玄龄,还亲自译注了《管子》,魏征编撰了《管子治要》。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胡锦涛主席提出的“以人为本”、“和谐社会”、“与时俱进”和一系列惠民政策,追根究底也源自管子。温家宝总理还常用管子的“和合故能谐”、“招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等话教育干部群众和激励自己。
虽然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圣哲先贤和称得上诸子百家者很多,并都在我们的历史上绽放过光辉,但最为璀璨的当属墨子和管子。管子除了在军事科学、自然科学与逻辑理论等方面逊于墨子以外,在中国学术史上都是最显要的。一是其思想学说几乎包罗了政治、哲学、法律、经济、教育、伦理、社会以至于军事、科学等各个领域;最为可贵的就是其民本思想。
在中国其他思想家的思想中,尽管也各有卓见,然而往往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或历史的局限。他们多是把眼盯着国君、皇帝和个人的功名利禄。他们献的计,多是治老百姓的计,他们献的策,常为治老百姓的策。他们一边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作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同时又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我标榜。其实,“修身”是作出的姿态,“齐家”多是为了私欲,“治国、平天下”也往往成了旗号。商鞅、李斯入秦是这样,孔子周游列国也是在寻找机会。究其实就是“学而优则仕”的另一版本。鉴于此,他们不得不向王者献媚,出谋划策,巩固其统治。这就是他们的思想局限所在。
在中国历史上,只有墨子是给官不要,封赏不受。而管子是挂着相印,机智地牵着齐桓公的鼻子,要他奋发图强,律己抑奢,省刑法,薄赋敛,富国强兵,安定天下。并悠然自得地享受着相国的锦衣玉食。从这一点看,管子比墨子机敏、圆滑和洒脱。以至于惹得孟子都有点嫉妒。
管子是一个成功者。有学者说,管子思想是一盏中国人民世代传递的明灯,这话不错。但很多时侯这盏灯却没有传递好,甚或把它丢弃了。因为在长期的以儒、释、道为正统的封建社会里,管子只能处在遮蔽和压抑的边缘,甚至冷冷地坐在板凳上。当然这并不是管子的能耐不如孔子和老子,而是他的民本思想及革新意识犯了封建帝王的忌。
以下试将孔子和老子思想与管子略略做些比较,以便加深对管子进一步理解。因为释迦摩尼是客居中国的教主,所以就不说他了。
二、孔子崇君、贱民,重说教、轻实践,无法与管子伦比
在中国封建时代,最受推崇、最为神圣、最具影响的思想家是孔子;最为神圣、最受推崇的思想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及三从(闺中从父、出嫁从夫、夫亡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等仁义道德是其理论核心。孔子讲的最全面、最详细。影响深远,妇孺皆知,是最好的,所以孔子也是一位教育家。
儒家启蒙经典读物《三字经》说:“《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出自孔门的儒家经典《论语》也曰:“子(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儒家的“六艺”也说是“礼、乐、射、御、书、数”。然而这其中却没有立法行政,科技生产,经商理财,国防建设和国际关系及外交策略。很明显孔子只是一个只重说教的单纯思想家,既不能搞经济建设,又不能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可是汉武帝却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把孔子思想作为正统。他到底要孔子为他做什么呢?
这是因为孔子在政治上是维护统治者利益的,在哲学上是唯心主义的。“三纲五常”等仁义道德,是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的理论核心。“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以及“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的唯心主义宿命论,是麻痹劳动人民的精神鸦片。把孔子抬上最高政治殿堂是可以把他作为一尊护法神,用以愚弄震慑天下百姓,使天下劳动人民永远拜倒在他的脚下,做他的顺民,而不得“犯上作乱”。
那么汉武帝只要“独尊儒术”就行了,又为何“罢黜百家”呢?其实就是怕墨子、管子这一些思想家的思想学说被世人所知,而影响动摇他的统治。
其实儒术独尊并不能救封建统治者的命。西汉王朝开始有一些发展,但很快就又不行了。即便是那一点发展,也既不是“罢黜”和“独尊”的“成效”,也不是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而是他的祖、父辈文景二帝遵循管子思想为他积累下的那点“老底”。他的“独尊”不仅没能使中国强盛起来,反使中国封建社会走进了一个死衚衕,致使封建社会制度漫延了2000多年。当世界西方早已步入工业时代,军队也是坚船利炮时,中国却仍然是刀耕火种和长矛大刀。且连年灾荒,民不聊生。这实在是中华民族的最大悲哀。
再者,孔子思想中有很多分裂和相互矛盾的东西,表现了言行的不一。陈蔡绝粮时,子路偷来一只猪,饿坏了的孔子不问来由拿起肉就吃;子路抢来别人衣服换的酒,他不管三七二十一端起来就喝。全没有了圣人的斯文。当他回到鲁国见鲁哀公时,却又摆起了架子,“席不正不坐,”“切不方不食”。子路问他为什么前后不一样,他说,陈蔡时是为了偷生,今天是为了讲义。在楚国叶邑时,叶公问他父亲偷了别人的羊,儿子去告发,算不算是“直”?他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这和他的“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的说教和标榜的礼仪道德,完全背道而驰。
孔子是中国封建统治者精心用泥土打造起来的一座高山,看似巍峨高峻,实际经不起风雨的冲刷。因为那些道德仁义是要以经济作基础的,离开经济生产,一文不值。管子曰:“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財,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这才是治国的至理名言。
管子短短几十年,使齐国民富国强,称霸于世,而儒术独尊了2000多年,1900年,俄、英、德、美、法、日、意、奥八国联军又攻入北京,几乎亡国。最后中国人不得不冒着死亡的威胁,起来打到孔家店,推翻帝制了。又历经了100年来的凄风苦雨和流血牺牲,才艰难地走到今天。
很显然,中国的进步和富强,孔夫子从来没有帮过忙。胡适先生说:“这20年的一点进步不是孔夫子所赐,是大家努力革命的结果,是大家接受一个新世界的结果。只有朝前走是有希望的,开倒车是不会成功的。这二三十年中,我们废除了三千年的太监,一千年的小脚,六百年的八股,四五百年的男娼,五千年的酷刑,这都没有借助孔夫子的力量。”(《写在孔子诞辰之后》)
看来再指望孔夫子来救中国已是不行了。中国人向他跪拜了2000多年,他都没有显一显灵,还求他干什么?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孔夫子也没有罪。他是一位学者,发了一些议论,没想被董仲舒这位大秘书知道了,竟戳了那么大事儿。然而这一切孔子全都不知道。
三、老子是消极的哲学家和悲观主义者,难与管子同日而语
老子的哲学思想是唯物主义的(也有人认为是唯心主义的),他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并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首先指出宇宙间“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并又认为“道法自然”。从此可以看出老子的自然观是极具远见的。这一认识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的哲学史上,都是十分超前的。
老子的辩证法,应是全世界的一枝奇葩。睿智而机敏,深刻而犀利。处处透露出东方哲人的深刻、从容、淡然和几分诡谲的情态与神韵。
老子曰:“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又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人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这些思想都充满着东方哲人的机敏和无穷的智慧。堪为中国文化宝库中之瑰宝。
但老老子与管子比起来却显得过于单纯,尤其在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方面,较少论及。而且其思想中,有些看似是辩证法,实际却蕴含着消极的倾向。
例如“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又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还曰:“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之老死不相往来。”
他的“无为而治”和“无为而无不为”的论断,看似满含着辩证思想,实际是一种空谈,有极大的消极作用。因为“无为而治”是有条件的,辩证也是有限度和条件的。我们常说的坏事可以变好事,也是有条件和限度的。这种不讲条件的所谓辩证是会滑到唯心主义的泥坑里去的。我们今天可以“不出户”知天下事,但我们还是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否则就是纸上谈兵。今天我们需要的是改革开放,走出国门,融入世界,不能“民之老死不相往来。”其“绝巧弃智,无有盗贼”的说法,同因噎废食一样可笑。有人说老子的有些言论是在愚民,不能说没有道理。   
总之,老子是一位比较单纯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仅靠他这些是不堪富民强国的,更不要说建成世界强国了。但老子比较淡泊,不大看重名利,有几分超脱和清高,少几分圆滑和世故。既不向周天子递媚眼,也不在老百姓面前装腔作势。很有骨气,非常可爱。关尹喜要他著书立说,他不推辞,挥笔五千言,润格都不要,毅然西去。一千多年后又成为“太上老君”,登上中国正统的最高位,坐在了太上皇的头上。当然,这多得益于李唐认他为祖,“老子天下第一”也就成了神话。其实老子对此一概不知,若有知是要发脾气的。
此文到此就要结束了,有几句话还需要说一下。就是笔者谈管子为什么要把孔子和老子拉上数落一番。主要是笔者想为管子鸣一下不平。为什么真正有才华的管子后世对他冷冷落落,而对与他相形见绌的孔子和老子为什么那样钟情?其实世间好多事是很荒谬的,政治斗争也极具残酷性。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文明的发展,世界会越来越理性。但作为人文科学的研究者,却什么时候都要保持着高度的清醒,并要时刻提醒自己,实事求是,忠于学理,永远怀着一颗公平、正义的人文道义精神。

(作者简介:郭成智,男,中国鲁山墨子研究中心主任;张次第,女,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南开大学硕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5 20:02 , Processed in 0.08700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