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才不一定出于学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2-5 09:34: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才不一定出于学校



刘梦溪





    现在的学位制度颇类于古代的科举,已经成为青年人读书上进成才立业的不能绕行的途径。各行各业的工作都需要学历和学位。一个单位进人,学历和学位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但学历和学位并不是成才的必然条件。即使有了硕士或博士学位,有了博士后的研究经历,仍然不一定成为像样的人才。学历和学位其实并不是一个人成为出色人才的决定性的因素。



    已故的张舜徽先生,淹贯博通、著作等身,我曾说他是章太炎之后最堪称国学大师的人。但他没有进过学校,既无学历又无学位,完全靠刻苦自学,成为一代通儒。他是我所知道的通读完二十四史的学者。1992年他逝世前,曾将《自学成才论》上下两篇文稿交《中国文化》发表。他在该文的上篇中写道:“自隋唐以至清末,行科举之制达一千三百余年之久,而事实昭示于世:科举可以选拔人才,而人才不一定出于科举。以高才异能,不屑就范,而所遗者犹多也。清末废科举,兴学校,迄于今将百年矣。而事实昭示于世:学校可以培育人才,而人才不一定出于学校。以出类拔萃之士,不必皆肄业于学校,而奋起自学以成其才者济济也。”



    他在这篇文章中还说:“自来豪杰之士,固未有为当时制度所困者,此其所以可贵也。”还标举孟子“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之义,提出“虽无学校犹兴”才是廓然开朗、有志有为的“伟丈夫”。《自学成才论》的下篇,更具体叙列王艮、汪绂、汪中等自学成才的大家,并申而论之曰:“自来魁奇之士,鲜不为造物所厄。值其尚未得志之时,身处逆境,不为之动,且能顺应而忍受之。志不挫则气不馁,志与气足以御困而致亨,此大人之事也。盖天之于人,凡所以屈抑而挫折之者,将有所成,非有所忌也。其成感奋以兴,或忧伤以死,则视所禀之坚脆,能受此屈抑挫折与否耳。”身处逆境,志气也不改变,也不为其所“屈抑挫折”,这样的人不仅是人才,而且是孟子所说的“豪杰之士”。



    《自学成才论》是张舜徽先生一生为学经历的总结,体会深切,气势磅礴,字有万钧。“虽无文王犹兴”、“自来豪杰之士,固未有为当时制度所困”、“自来魁奇之士,鲜不为造物所厄”,屈抑和挫折预示着“将有所成”,这是何等的大判断、大气象,文字虽至简,却称得上一代通儒的毕生之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8 09:31 , Processed in 0.13684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