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69|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季超陪您走近儿童美术教育名家杨景芝教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30 14:32: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组相关网文的辑录/均为转帖
2#
 楼主| 发表于 2008-8-30 14:34:45 | 只看该作者

答记者问

记者: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您认为幼儿园、美术班的美术素质教育应该如何开展?
  杨景芝:少儿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但不是艺术精英教育。教师应更多地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在轻松愉快中发挥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儿童大都有绘画的潜能,并非少数儿童独有的能力。因此,儿童不需要教他们怎么画,而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自己画。
  记者:现在有一种观点是:如何教,怎么学,责任全在老师。您认为这种说法合理吗?
  杨景芝:教师在儿童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关键的主导作用,他自身的高水平的艺术修养,能在艺术的高起点上去启迪儿童,用健康的审美情趣去丰富孩子的情感,优秀教师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个性、爱好、兴趣、性格,然后因势利导,谆谆善诱。艺术素质需要教育,需要正确的引导。在此提醒家长朋友,孩子的启蒙教育一定要谨慎择师,不好的教育方法能抑制孩子的发展,甚至会毁了有艺术天赋的孩子。
  学画其实是培养悟性 兴趣持久才可能成才
  记者: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少家长和教师认为儿童绘画实践的目的就是培养小画家,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杨景芝:我认为,儿童绘画训练与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在画外所获得的那些东西,例如绘画可以使人获得内心平衡和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稳定的作用;绘画有助于完成视力和动作的发展,促使儿童认知能力的成长;绘画可以帮助儿童培养坚韧精神等等。换句话说,儿童绘画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小画家,而是通过绘画能力的训练培养人的智能和悟性。当然,有绘画天赋和潜能的儿童经过科学方式的教育引导后,有一部分会成为艺术家,那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记者:我听说你女儿黄欢很优秀,已经是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的博士生了,而且在艺术的道路上一直很顺,您对女儿的教育有何秘诀?
  杨景芝:我的女儿5岁时,我就鼓励她依靠知觉写生,锻炼她的观察力和视觉造型语言表达能力,对她的绘画启蒙比较早。我觉得,如果儿童能长久保持绘画兴趣,就一定能成才。我女儿从幼儿起一直把绘画当游戏,并没有当作志向去刻意追求,直到她读初中三年级时,才决定报考美术专业学校,仅用不到一年的部分业余时间进行专业练习,就顺利通过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考试。
  儿童画别只看像不像 想象力才是它的精髓
  记者:我经常听到某些家长说孩子画的画,苹果不像个苹果,猫不像小猫的,像与不像是评判儿童画的惟一标准吗?
  杨景芝:大人们以像与不像作为评判儿童画标准,并不从儿童独特的创造力方面考虑,这会严重挫伤孩子的绘画兴趣。是否是一幅好的儿童画主要看画面是否生动,有想象力,有创意,是否表达了孩子自己的情感。儿童有独特的造型语言,这种造型能力是非常可贵的。
  记者:我看到好多的幼儿园、美术班老师上课的模式是,老师在黑板画什么,孩子就跟着画什么,临摹式的少儿美术教育适合儿童吗?
  杨景芝:美术教育长期作为一门技能课,人们普遍认为只有教,才会画,于是卡通画、简笔画成了孩子们学画的教材,慢慢地孩子们习惯了临摹式的教育,渐渐地丧失了绘画的自信。面对孩子们无助的眼神,听到他们说“不会”时,作为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不是孩子不会,而是教师不相信他会。如何引导孩子去掉恐惧心理,产生自信心,远比给他们示范要重要的多。让孩子们自由表现、自由探索,使他们在创造中得到自信,才是比较科学的方法。
   初二学素描为时不晚 烟台娃应画得更生动
  记者:现在有不要家长和老师过早的让孩子学习素描,在烟台我听说过7岁的儿童就开始素描基本功的训练,有的家长认为只有学习素描才是学到了真本领,您认为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
  杨景芝:在儿童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他们的绘画能力存在着一条发展轨迹,尽管个体之间由于先天素质存在差异,但对每个孩子自身来说学习的过程应遵循这个轨迹。否则,拔苗助长不说,极有可能因此扼杀了孩子的绘画兴趣。很多家长希望孩子早早接触素描,仿佛素描才是真正的学画开始,不少教师也生硬地把“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套在孩子们的头上,这不符合孩子的接受能力与年龄特点,因为素描的学习需要学习者的理性思维达到一定的程度。我建议初二以后开始学习素描也为时不晚。当然,由于个体的差异,孩子在较小的年龄成功地度过了儿童画的黄金期,对客观认识与理性思维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学习的时间也可提前。
  记者:作为我国著名少儿美术教育专家,您对烟台的少儿美术教育有何评价?
  杨景芝:我对烟台儿童美术教育现状还是了解一些,在我看来烟台的儿童美术教育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起步早发展势头良好。烟台的老师们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较好的学习氛围,你们媒体也给与了极大的关注,这些都非常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但烟台的少儿美术教育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弊端,你们送我的画册中我发现有的儿童画画得太精致了,虽然画面看上去很美,但不生动,太繁琐,缺少激动人心的东西,没有表达儿童自己的情感,看多了很累。其实,单纯也是一种美。画册中有些作品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希望这些小朋友们继续努力!
3#
 楼主| 发表于 2008-8-30 14:36:26 | 只看该作者
杨景芝教授简介

  杨景芝,女,满族,1940年9月出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现任首都师大儿童文学艺术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秘书长、中国少儿造型艺术学会副会长等职。主要业绩如下:
①1991年主编《九年义务教育国家教委审定教材小学美术课本》。
②1996年出版专著《中国当代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
③1998年承担“九五”规划重点项目,1999年出版专著《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
④2002年主编幼儿美术教材《小朋友大画室》,广州出版社出版。
⑤2004年出版专著《儿童绘画心理与教育,附教学实例100课》及配套VCD,二者统称为《启迪儿童绘画》。
⑥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北京广播电台举办讲座,及各类学术报告60多场次。
  杨景芝教授从事艺术教育工作42年以来,潜心中国美术基础教育研究,把世界先进教育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理论和方法。主张重视开发儿童自身的潜在能力,注重发展创造思维能力,把美术作为素质教育重要手段。竭力提倡通过直觉进行美育,在推动儿童写生和创作教学中起了先导作用。
 
4#
 楼主| 发表于 2008-8-30 14:42:41 | 只看该作者

原载[艺术中国]网

依靠直觉进行儿童美术教育的探索

作者:杨景芝   日期:2007-2-6
【摘要】 直觉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儿童依靠直觉能够把握物象的基本特征,能够创造性 地表现视觉意象,能够体现美的自然法则。而在传统美术教育中,只注重传授知识技能,忽视素质教育,忽视 儿童个性的发展;教材内容脱离儿童发展实际,不符合艺术教育特点。要改革美术教育,就应依靠直觉进行美 术教育,以视觉训练为中心,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尊重儿童的视觉表达。

【关键词】 直觉 儿童美术教育 传统美术教育 视觉训练视觉表达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一、直觉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地位
直观知觉和理智分析路人类的两种认识程序,两者相互配合发挥作用。直觉是一种为感性活动所专有的认 识能力,儿童的认识主要靠直觉发展,尤其在艺术活动中,感性的智慧占主导地位。儿童依靠直观知觉作画有 以下特点:

(一)儿童依靠直觉把握物象基本特征 儿童观察物象时眼睛最先接触到的并不是可度量的现象,而是接 受视觉刺激后得到的直接的、原初的感染力,他们把吸引了他们注意力的东西加以选择和强调,从而表现出对 象的特征。从审美的角度看,被感知的意象就是感知物的本质。比如4岁幼儿看一辆车,他知道车身近似方形, 车轮是圆形, 这是车的基本特征,尽管有时他们在一个方形下面画许多圆,但仍能看出这些圆是代表滚动的车轮,在这里数量并不重要;儿童画鸟时画一个椭圆代表身体,在圆的一端有时用三角形,有时用线代表喙,在圆的上下两侧画两条线或画两个三角形代表翅膀。可见,儿童年龄越小造型越抽象、概括。随着儿童年龄增加 ,他们的观察记忆力增强了,所表现的物象也越复杂,越接近真实。他们表现形的能力由简单到复杂,这是他们认识发展的自然过程。

人类认识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感觉器官。通过直观感受发展认识是儿童认识发展的重要方面。艺术 要求儿童注意世界的具体特征,不仅表现共性,更重要的是表现个性。艺术表现要求不是画物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有个性特征的物象,是这个物象和那个物象的区别。因此,在艺术教育中不断启发和引导儿童去注意观 察和区别各种物象的具体特征,通过直观感受发展认识,提高艺术表达能力,把儿童从概念化的表现中解放出 来,起十分重要的任务。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二)儿童依靠直觉能创造性地表现视觉意象儿童的早期艺术形式,含有高度抽象的几何图形,它们并 不是对大自然的复制,而足对大自然本质特征的反应,有人认为这样的概念不可能产生于观察过程本身,它只可能是更高级的、非观察性的层次上推敲的结果,他们认为儿童对现实情况的思维不是靠直接的感觉,而是靠 非感性的智力的升华。其实,儿童与成人的艺术概括相反,是非理智的思维活动。概括在所有的知觉中都会自 动发生,因为简化的形象是被记住的形象,儿童所表现的视觉意象,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主观需要上。比如 ,儿童画一条公路上行驶着的车辆时,运用折式构图,在一条线的上下画出两个天空,来往的车辆和行人上下 颠倒地画在这条线上。再如,儿童画一个人在洗头发,他把伸进盆里的头和地面用俯视表现,以便让人看清洗 头发的情景,把人的身体用平视表现,以表示人站立的动态。所以,儿童在表现世界的根本性结构特征方面, 具有非同寻常的创造力。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三)儿童依靠直觉能体现美的自然法则 对自然中存在的平衡、秩序、和谐等现象的体验和追求,是人 类的审美本能。在儿童的绘画中,均能得到自然显现。如儿童在线画中能自由运用各种形态的线通过疏密、繁简变化表现节奏和韵律,他们用直线、曲线、圆形、方形、三角形在人物、动物、植物上自由组合装饰,做到 繁而不乱,繁简有序;在线描写生画中,能把复杂的景物组织得井井有条。儿童在色彩画 中,常用补色对比表现强烈而和谐的色彩关系,依靠直觉他们能感觉出一块红背景前的人脸是绿色的;在黄色背景前把人脸面成紫色;他们还可以根据物象受光的影响所产生的明暗变化,用不同的明度和纯度的色块进行 表现,这些并不是在理性知识指导下的艺术表达,而是靠直观感受,靠主观感情支配所做的自然表达。教学中 教师只需要把儿童画中表现出的这些优点加以肯定,并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使儿童由无意识的显现发展为艺术 表现,认识就会得到升华。

人的直觉不是少数超人和艺术家才有的特质,直觉是人所共有的天赋,依靠直觉进行的美术教育活动,可 以开启人的智慧,促进人的直觉发展。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二、我国传统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儿童美术教育只重视理性知识和技能传授,把传授专业技能技巧作为掌握知识、发展理智的根本途 径,在教学中教师向儿童灌输知识,儿童只能被动接受一套死的表现方法,从而抵消和压抑了直觉的认识作用 ,也抹杀了儿童的灵感和天赋。我从许多儿童在不同的状态中所画的截然不同的图画中,惊讶地发现了不同的 教育对儿童发展认识所起的不同作用,证明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既可以培养人的能力,也可以阻碍人发展才能。
D http://www.artx.cn/
(一)传统美术教学,注重临摹,忽视儿童的个性表现常用简化了的图形做为形象表现的模式,通过临 摹灌输给儿童,把学简笔画称为让儿童掌握绘画“词语”。儿童在成长中,模仿是他们的天性,如果成人先入 为主地教他们画一些模式化的东西,就会使儿童形成定势,儿童学会了这些形象公式,套用在自己的画里,就 出现了所有儿童画一个模子的太阳、大雁、花、树……。比如常见幼儿园的孩子用一条折线画大雁,他们从老师那值得到一个错误的概念,认为这个符号代表鸟,他们不知道绘画形象来源于生活,他们不懂得通过自己观察发现各种形态特征的鸟长得是不一样的,临摹教学使儿童对生活中的美无动于衷,对生动有趣的物象不会画 也不敢画,每个孩子的画没有个性,没有心灵感受。

(二)传统的美术教育忽视儿童成长的历程,教材内容脱离儿童实际 如教材内容由简到繁,从成人的眼 光看儿童的造型能力发展,认为:物象的形状越简单,儿童越容易掌握和接受,所以教材从简单形到复杂形安 排,以体现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所以教材规定由平面形开始:圆形、方形、三角形、组合形……看来这种安 排似平是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实际上儿童生来认识世界并不以形的繁简来发展认识,他们喜欢画 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人和事,他们一开始拿笔画画就先会画人。儿童在成长中的思维常常产生掌握世界、了 解世界,并证明世界神奇的冲动,儿童图画常表现了人类发展中各阶段的创造力,他们能把大千世界中变化万千的事物,自由地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现出来。实践证明儿童绘画题材并不存在繁简问题,我通过教学实践了 解到,富于变化的复杂形反而易于被儿童接受,如,中学教材中的旅游鞋、自行乍、古建筑……,都是儿童写 生的好题材,我还实验让各年龄段的儿童画藤椅、画成组的蔬菜、画成组人物,不同的年龄阶段,都创作出了 表现各阶段绘画能力的优秀范例,成功地达到了教学的预期效果。

(三)传统美术教育的评估标准,压抑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在传统的美术教育中,只以象不象为评价作业 的标准,忽视了艺术中的多元化表现。

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艺术创造没有统一的答案。美术造型是人的精神产物,是人表达情感的视觉语言。每个人的生活感受不同,所表达的方式也必然有差异。传统美术教学强调学生临摹老师范画,临得越象越好,要求教学的统一性,从而带来的后果是学生作业的呆滞、僵化和千篇一律。
艺术中国 http://www.artx.cn/
人的美感由于审美观点、审美标准和审美能力不同,对审美对象产生的审美感受就有差异,美从不... ...


5#
 楼主| 发表于 2008-8-30 14:45:22 | 只看该作者

记著名的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教授

记著名的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教授
文章来源: 武汉启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1、发现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高峰期在5、6岁</P><P>  在国门刚打开的时候,有一次,她发现一本香港出版的儿童美术教育图书中说,儿童绘画与儿童智力成长是同步发展的。为了证实这一论断,她从实际调查中,去认真观察和研究儿童绘画发展规律,并通过儿童绘画实验教学探寻中国孩子在智力发展与绘画能力上的关系。她发现,在不同教育环境、教学水平影响下成长的儿童,他们所显示的美术技能水平是不平衡的。特别是中国的家庭教育,独生子女在两代长辈的包围中生活,他们显得各方面知识早熟,技能训练早熟。很显然,国外的研究成果与我国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随着实验研究的进行,她又通过对儿童创造性绘画发展进行观察,发现儿童绘画发展的高峰期不是在8岁,而是在5岁、6岁时。因为这一时期儿童的认识发展不受真实生活约束,无论在造型表现方面、色彩运用方面或画面空间表现方面,儿童一概按自己的主观认识去画。因此,他们的绘画常表现出具有非凡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P><P>2、敢于修正国内外心理学界错误论断——儿童的写实期不是9岁以后,而是在6、7岁</P><P>  有一年寒假,她受弟弟委托教10岁的侄儿东东画写生画。4岁的女儿欢欢也要一起画,于是杨教授也给她一块画板让她自己画。出乎她意料的是,欢欢只凭感觉竟也勾画绘画出了动物玩具的形象。从此杨教授受到启发,意识到儿童写生训练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感知能力,使她找到了摆脱临摹教学、提高儿童造型能力的方法。
  儿童写生的过程也是创造思维发展的过程。他们观察了眼前的复杂形象,经过大脑的综合分析,再创造一种表现符号画出来。因此,她认为儿童写生教学与专业教学不同,不需要给儿童讲过多的知识,只要认真启发感受,帮助儿童分析对象特征,激发儿童的表现欲望,增强他们自己大胆果断地去画的信心,儿童就能自己画。因此,儿童不需要教他怎样画,而是引导他们学会怎样自己画。
  儿童写生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感受能力,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造型能力,也能使他们通过写生积累创作素材。她通过写生实验教学认识到,如果在儿童早期美术教育中,经常注意引导儿童学会观察生活,从写生入手发展造型表现能力,这样,儿童的写实期就不是9岁以后,而是在6、7岁。那时,具备初步的写实能力使儿童的知觉能力得到超前发展。这使她对以往国内外心理学界对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研究中的某些论断,做了修正,并从艺术创作发展的角度,对中国儿童实际发展的特点做了新的界定。</P><P>3、挑战传统美术教育观念,受邀担任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本主编</P><P>  女儿上小学以后,每当女儿把学校的图画成绩拿回来时,杨教授总是哭笑不得:在一个32开的小图画本上,照着书上的范画临摹,先用铅笔打草稿,用尺子量比例关系,经过反复修改后再用油画棒描一个核桃大的画。她真不敢相信这是能画一手好速写的女儿的图画作业。为什么一个儿童在课上、课下竟画出截然不同的画来呢?</P><P>  于是,杨教授开始在她主办的儿童艺术培训中心,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从3岁至12岁细致划分出按年龄递增的教学实验班,指导教师进行系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教学探索,实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1986年北京市少年宫举办“家长学校系列讲座”,开始把她的研究成果推向社会。一些报刊、杂志相继约她撰稿,她在《中国美术报》、《中国日报》、《中国美术教育》杂志以及出版的论文中都发表过论述儿童美术教育问题的文章。
  1989年,她第二次受邀担任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课本主编。由她主编的这套教材,率先通过了国家教委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获国家出版署颁发《教材编写出版发行》一等奖,成为反映当代中国教材建设最新水平的一套美术课本。</P><P>4、42年教学实践经历,20年开办绘画能力超前教育实验班,60多场报告会和讲座,结出丰硕成果。</P><P>  杨教授从1985年开始,开办儿童美术实验班,亲自主持教学实验,指导教师对3~12岁儿童进行绘画能力超前教育实验,凡接受实验教育的儿童全部不经过能力测试和筛选,人数大约有5000多人次。根据实验结果,她主编了两套小学美术教材,主编了一套小学美术录像教材等。
  1998年,她受邀承担国家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并根据课题成果撰写出22万多字的著作《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总结她多年来指导并与一些老师合作进行的儿童绘画教学法。
  2004年,杨教授在以往成果的基础上,与武汉长汉教育公司合作,出版了最新的专著——《儿童绘画心理与教育,附教学实例100课》及配套VCD(统称启迪儿童绘画),对儿童绘画心理与教育问题又做了更深一步探讨
6#
 楼主| 发表于 2008-8-30 14:50:0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儿童美术教育先驱--杨景芝(五)
作者:女儿红 2007-01-28 16:10:52
标签:
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了孩子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启迪绘画鼓励儿童创造属于自己的语言符号,自己的色彩表现形式,不受成人偏见的束缚,使儿童有极大的空间去自由自在地画。通过观察、记忆、体验、联想、欣赏等手段,启发孩子画出有创意的图画。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知活动的发展,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4、在提升儿童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方面,主要教给儿童如何在绘画中使用造型元素,即点、线、形、色,如何运用审美造型规律,如秩序、节奏、疏密、对比、调和等,以及如何使用工具、材料的方法,并提供了1000幅优秀儿童绘画作品、民间艺术、原始艺术以及现代艺术中适合儿童接受的作品,对孩子进行艺术启迪,促进孩子审美素养升华。
  5、配套VCD,孩子在家中能自己学。动画制作,讲解形象直观,能开阔眼界,打开思路,孩子看了能直接动手画。
专家谈杨景芝儿童美术教育思想
这是我国系统研究儿童绘画的第一本著作 (我国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
  杨景芝长期从事美术教学,有30多年的美术教育经历,又有十多年指导儿童美术创作的实践经验,她的这本著作是她多年主持儿童绘画教学实验的总结。可贵的是,这种总结不停留在纯粹个人感受和经验的基础之上,而是经过升华,具有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不用说这本书所论述的内容,对关注儿童美术教育和训练的人,肯定是有阅读价值的,即使对一般的读者,它也能起到拓展思维,引发思考的作用。同时,这本书的出版,也必须会推进我国儿童美术教育这门学科的健康发展。
打破了以教师为主的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代之以启发式教学,调动儿童个人的发现能力和创造力。(我国著名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博导滕守尧教授)
  作者杨景芝不仅与儿童本人交流,而且与他们的作品交流,通过与成百上千的儿童作品对话,她找到了打开儿童心灵深层的钥匙,探索出一套有利于提高儿童素质的绘画教学内容、方法和规律。她首先打破了以教师为主的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代之以启发式教学,调动儿童个人的发现能力和创造力。随着实验的深入,她又打破了从国外传来的完全以学生为主的过度自由的教学方式,在不损害儿童积极性的独创性的前提下,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和指导,尽量使美术教学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书中的许多见解和看法,许多理论和规律,都是她20年来一次次地办实验班和认真观察中得来的。她总结的许多教学规律,得到了教学实践的验证而行之有效,并在全国许多地方得到成功的推广,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我希望有一天它能被翻译成英文(加拿大美术教育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鲍伯"斯蒂尔 Bob Steele
  尽管我们从未见过面,但是对儿童画的强烈兴趣使我们早已成为老朋友了,你给我送来很多很多由你所教的孩子们所绘制的图画内容的书籍,就在几个月前,我还收到你寄来的画册。我深受感动的是那些精美的儿童采风速写和那些孩子们的照片。那些年轻的艺术家看上去是多么幸福和自信!在你的影响下,在你那权威性的艺术教育下,他们是好公民而且富有人情。在加拿大,很多人通过绘画网知道了你。他们都向你表示最美好的祝愿和祝贺!祝你的新书能够唤起世界上更多人意识到儿童画的重要性。
该著作能扩大亚洲、日本及至世界美术教育视野 日本神户大学教授、大胜美术研究所所长大胜惠一郎
  我在中日两国教育研究交流会上,结识了杨景芝教授。在交流会上,我被她诚实、严谨的治学态度所感动,她视野广阔,知识渊博。通过与您的交流,我看到了一种期望,那就是她也在追求把传统的民族化、生活化的美术和对儿童的感性认识所产生的美的教育统一、协调作为目标,令人钦佩。杨女士积极、勇敢地进取,这次听说将出版她的包括儿童画在内的千幅插图的有关美术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著作,感到无比喜悦,同时,期待着该书对于扩大亚洲、日本及至世界美术教育视野,并为儿童们的幸福及和平作出贡献。
7#
 楼主| 发表于 2008-8-30 15:07:21 | 只看该作者
女儿当试验品 放手教育也出博士发布: 2007-8-16 10:05 | 作者: 王禹 | 来源: 法制晚报 | 查看: 882次
  氛围:三足鼎立互不干涉 天赋:一参赛就得第一名
  选择:一学画就是15年 熏陶:一家人都走艺术路———
  晚上8点半,黄欢为一个儿童美术教材的光盘录完音刚回到自己家,母亲杨景芝的电话就打了过去:“小欢,一会儿赶紧吃点东西。”学国画的黄欢刚从中央美院毕业,拿到了首届绘画造型类美术学博士学位。而在搞儿童美术教育的母亲眼中,女儿则是自己最得意的教学试验品。
  “我没有刻意培养她学画画,只是引导,这些都是她自己选择的。”杨景芝说。她曾经不愿意女儿接自己的班,但女儿的话打动了她:“您从事的工作很有意义,我愿意继续开创下去。我是您的第一个试验品,我也最了解儿童的心理,让我也去儿童班教孩子们吧!”
  讲述人:杨景芝
  培养女儿
  把选择的权利给孩子
  我是天津人,15岁就离开家考到北京,在中央美院附中学习。大学里学习油画,毕业后就在北京市少年宫教小孩画画。
  我天生喜欢孩子,爱和他们交朋友,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本事都教给他们。那时,孩子们每天下午4点放学后来学画,6点下课。下课了还不走,缠着让我教,每天晚上8点以后我才能吃上饭。
  不过我的努力没白费,一次美院在全国招生40人,我的学生就考上了10个。
  我并没想让女儿学画,她的绘画才能是无意中发现的。有一次,10岁的小侄子来我家画画,我找了个毛驴玩具,边讲边让他写生。
  4岁的女儿小欢看见了,也自己搬个小板凳坐着画。我没注意她,但不一会儿她就全画出来了,画得还挺好。我没教过她,她也没学过,她怎么会画的呢?这引起了我的兴趣。
  小欢当时还学了吉他和舞蹈,但没过多久就不学了,因为她不喜欢。我觉得孩子要在快乐中成长,所以我从不逼她干什么,让她自己选择。最后她说“我还是画画吧”,结果一画就得了大奖。
  女儿是美术教学试验品
  当时我们家住在立新小学旁边,小欢和邻居家的小孩都是我的试验对象。我想放弃过去手把手教孩子画画的方式,改为引导他们自己观察、自己学习。我每天都边和孩子玩边辅导他们,再把孩子们的画做成幻灯片放给他们看,大家可高兴了。
  我经常带小欢去动物园写生、野餐,但并不逼她画。小欢经常说:“妈妈,咱们又该去动物园了。”我问她:“去干吗啊?”她说:“带着速写本野餐去啊。”她潜移默化地就爱上了画画。她画画时就把宣纸往墙上一钉,直接拿笔勾形,再用水彩上色,颜色非常鲜艳,特别出效果。
  8岁时,小欢参加了一个中国孩子画德国的比赛,她画的《格林童话的故乡》得了一等奖,奖励她去德国旅游。
  女儿上五年级时,参加一个题目是《我的理想》的绘画比赛,我们想了半天也没决定画什么。我忽然想起有一次她看电视剧《阿信的故事》时哭着说:“这个姐姐太可怜了,我要把她接到咱们家来住。”于是我对她说:“我们盖一个特别大的宫殿,让所有的苦孩子都来住好吗?”“太好了!”她高兴地跳起来。最后,这幅名为《让天下的苦孩子都有家》的画又得了一等奖。
  专业学画
  15年取得博士学位
  在学校里,除了画画好,小欢学习也不错,她是全国十佳少年,得过北京市“金帆奖”。六年级还没上完,她就被八中挑走了。因为八中要参加一个世界绘画比赛,让她去参赛。八中的校长特别鼓励孩子发挥特长,小欢也在那次比赛中拿了一等奖。
  大家都羡慕我培养了一个神童,我则对别人说我们只是票友,只是让她自由发展。小欢真正确定要学画画是在初二那年。当时,周围的人跟我说:“你女儿以后要是想上中央美院,一定要先上美院附中。”但那时她只是画儿童画,美术考试的专业课都不会。女儿对我说:“妈妈你抓我晚了。”我说:“我抓你干什么?这是你自己的事,应该自己急。”
  那时,她每天放学后先买个煎饼,接着去一个姐姐家学习画头像,晚上10点才回家写作业,然后睡觉,凌晨3点起床复习功课。就这样突击学习了一个学期,最后真的考上了,还得了第7名。
  后来她又考上了中央美院,一路硕士博士读下来,从她15岁上美院附中算起,整整学了15年。现在她是服装学院美术系讲师,但每周都到我办的儿童美术班上一天课,我们每周只有那时才见上一面,晚上一起吃顿饭,然后她再回自己家。
  家庭氛围
  三足鼎立 互不干涉
  小欢的父亲是中央电视台的高级编辑,经常去做MTV大赛、主持人大赛的评委。在对女儿的教育上,他主要是培养她的艺术修养,经常放世界名曲给她听。我对女儿的教育是顺其自然,只引导,不逼迫。在这点上,我和她爸爸是一致的。
  我们家的家庭气氛一直都很宽松,别人说我家是三足鼎立,三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爱好,谁也不干涉谁。小欢是我儿童教育的试验品,现在她继续帮我发展事业,让我很欣慰。
  家庭熏陶
  士兵叔叔鼓励我画画
  小欢从小就很独立,11岁时,我们搬家,她蹬的三轮车;12岁出国时,是她在机场办理托运手续。我总对她说:“你爸妈年纪大,你要随时准备一个人生活。”女儿独立的个性可能随我。我5岁开始自己上学,12岁住校,15岁一个人来北京。没人管我,我也不会管别人,我教育孩子也是敢放手。
  我是天津人,父亲业余爱好文艺,家里兄弟姐妹5个也受他影响。哥哥没事时就去电影院画海报,我也喜欢画画,大妹妹自己学了钢琴,弟弟上了天津音乐学院,小妹妹也学了手风琴。
  我上初中时,一次学校组织大家给浙江前线的叔叔写信,我就画了两张苏联英雄寄了过去,之后收到很多回信,其中一位叔叔参军前是浙江美院的,他告诉我要练好素描,还托人专门给我寄来学习资料,鼓励我去考中央美院附中。最后在300名考生中,我成了3个考上的学生之一,但直到现在我也没见过那位叔叔。
  后来我在北京市少年宫工作,还在大学里教书。但因为喜欢孩子,我又办起了儿童美术班,编写儿童美术教材。每个周末都是我最忙的时候,但我认为培养孩子有意义。直到现在,我看到儿童画还会激动,一个人看着看着就笑了。我觉得儿童画是有生命的,和孩子在一起是种享受。
  家庭故事
  为画画
  一家到西单看天桥
  我们经常带小欢去画记忆画,就是先观察一个事物,回到家再凭印象画出来。我们只是引导她,但不画给她看。
  当时,西单刚建成一座过街天桥,我们一家三口就去看天桥。在桥下,我先让她观察上天桥的人,有梳辫子的、有光头的、有提着包的、有抱小孩的……我们又走到天桥上向下看,让她观察下面的人,看完记住了就回家画。
  那时她才5岁,经常画了一半就出去玩,我也不强求,第二天接着画。我们不给她压力,画画就是玩。
  为女儿
  找资料喜欢上国画
  小欢今年博士毕业,她写博士论文时还经历了一波三折。由于临时换题目,给她准备的时间只有一年,于是我帮她找了些论文里需要的画。我本身是学油画的,过去对国画不感兴趣。但通过为她找资料,我发现中国古代人物画太好了,我又多学了一门,小欢给我提供了一个再学习的机会。我为她找资料、拍照片,两人合作得很好。结果她用一年时间完成了13万字的博士论文,并且顺利通过了答辩。
8#
 楼主| 发表于 2008-8-30 15:11:42 | 只看该作者
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本国产儿童绘画教程
2008-05-13 09:03:57   来自: ying (上海)

中国当代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的评论   [img=http://www.douban.com/pics/st.gif]*[/img][img=http://www.douban.com/pics/st.gif]*[/img][img=http://www.douban.com/pics/st.gif]*[/img][img=http://www.douban.com/pics/st.gif]*[/img][img=http://www.douban.com/pics/st.gif]*[/img]

  摘录:
  
  儿童不需要教他怎样画,而是引导他们学会怎样自己画。
  
  我不赞成脱离儿童实际的以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的美术教育学科中心论,反对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压抑儿童创造力;我主张美术教育依靠发展儿童知觉、美感和创造性,促进儿童成长。我以女儿做教学实验对象,从5岁开始鼓励她依靠直观知觉写生,锻炼她的观察力和视觉造型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从画生活记忆画入手培养绘画创作能力,注意培养审美情趣。……儿童参加比赛不是目的,而是对兴趣的肯定和鼓励,如果儿童能长久保持绘画兴趣,就一定能成才。我女儿从幼儿起一直把绘画当游戏,并没有当作志向去刻意追求,直到她度初中三年级时,才决定报考美术专业学校,仅用不到一年的部分业余时间进行专业练习,就顺利通过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考试。
  
  儿童艺术的语言能力不是教出来的,是儿童通过感知进行的创造性表达。我们鼓励儿童创造属于自己的语言符号,自己的色彩表现方式,不受成人偏见的束缚,没有一套死得程式和方法,使儿童有极大的空间去自由自在地画。
  
  儿童美育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儿童的智力因素,即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审美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这些方面都依靠直觉进行,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感知和艺术创造。教学方法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即:观察、记忆、体验、联想和创造。我不赞成教师用过多的技法示范,不能用成人的眼光要求儿童,应尽量避免儿童模仿,我主张教师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儿童画出有创意的图画。教学可以利用多种媒体和方法对儿童进行感知刺激,如:实景、实物观察,幻灯、录像观察,语言描述联想,听音乐,欣赏绘画作品等。
  
  所思:
  
  知道这本书是98年我刚做美术老师那会儿,与这本书配套的光碟在那个时候的区教研活动时看过几眼,但那时没有任何感觉。买这本书也是在几年前了,当时觉得挺贵的,16k大小三百多页普通纸张的书定价为100元。翻开这本书是最近,有心看下去,居然有找到知音的激动,没有10年教学实践、思考和积累,我也许仍旧无法对这本书有感觉。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杨景芝收集的丰富的孩子作品实例,既有孩子间同类作品比较(横向),也有一个孩子不同时期作品比较(纵向);既有同一主题不同年龄段的作品比较(教学目标与评价分年龄段),也有同一年龄段同一主题的的比较(作品与孩子个性的分析)。一个教师要做这样的研究和分析需要几年的思考和积累。杨景芝说:“我带着许多问题观察、分析、研究儿童绘画,摸索儿童绘画教学内容、方法和规律。如:儿童从1岁开始的绘画发展,儿童绘画与智力的关系,儿童绘画创作高峰在哪个时期?儿童几岁具备写实能力?怎样帮助儿童渡过绘画发展中出现的‘U型低谷”?如何培养儿童视觉造型的反应与创造力?如何提高儿童的审美情趣和休养?等等。”一个有思想的教师首先要具备深度思考的能力,其次要敢于质疑权威,而后坚持自己并享受工作的乐趣,收获便能在付出的点点滴滴之中。
  
  教学相似处:1.注重培养孩子想象能力;2.教学中尽可能不让孩子临摹,自己不范画;3.帮助孩子回忆,用语言丰富孩子的直觉;4.注重个体评价和作品收集、分析。
  
  我的收获:1.继续坚持自己美术教学主张,以激发孩子自身的绘画语言为主,关注每个孩子的绘画感受;2.一个主题可以尝试在不同年级教学,研究“写生”、“欣赏”、“制作”等分阶段评价标准及各年级的教学侧重点;3.每学期要有一定分量的写生内容;4.做孩子个案研究,收集相关作业;5.少年宫美术教学和义务教育课程体制中的美术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去少年宫学画的孩子大部分是喜爱绘画,父母能配合鼓励孩子持之以恒作画,而基础教育学校艺术课在父母和大部分教师眼中是被边缘化的,有时间有兴趣涂涂,忙起来的话,首先被扔掉的就是学校艺术课。我关注的是同一年龄段层次和对绘画需求都不一样的孩子集中在一起授课时的诸多问题。
  
9#
 楼主| 发表于 2008-8-30 16:45:55 | 只看该作者
北京商报·中国书画名人堂
  (第四十八期)
  古人治学、治艺,以坚毅奋勇为基,资质为辅,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嫣,不如丘之好学也。”
  为学成或艺成更以契机为导向,以能从良师益友为纵横交织之契机,而时代环境为风云际会之交际……
物即我心情景交融
  金亭亭,满族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后裔。她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上都是颇有成就的。她的绘画题材广泛、手法多样,人物、动物、风景等都有所涉猎。她从创作实践与教研理念,对中国画的继承与革新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她的作品多次获奖,学生遍及五湖四海,而她平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就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近日,记者应邀来到了位于京北的一座别墅内,见到了这位热情、爽朗、真诚、朴实的女画家,她以极其淡泊的心态与记者做了一次坦诚的对话。
  “我的父亲是历史学家,我母亲在日本研修的是工艺美术,我们家里的人都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我的父亲一直希望我长大从事古典文学或是研究历史什么的。可我小的时候特别喜欢画画,拿着粉笔可着院子画大马,因为我当时就喜欢徐悲鸿的马。后来,就随着性子看到什么画什么,也没看过画画的书,不久我考上了景山少年宫美术班,幸运的是我的启蒙老师就是现在中国儿童美术教育的先驱者——杨景芝。杨老师是学西画出身的,教学中她不但教我们素描、色彩,以及西画的理念,还教我们中国画技法,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为我后来的美术创作和教学研究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1963年金亭亭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7年毕业。在这段时间里,她在素描、速写、油画、版画,以及国画诸多方面都涉足颇深,基础很扎实。这对她后来从事中国画创作不拘于一家一派而能博采兼收,实在是大有裨益。相对于她后来毕业的师范学院美术系,她似乎更看重附中这几年的学习,她认为那个阶段是艺术观念形成的决定期。作为一个画家,她那扎实的基本功与创作的灵感兼而有之,也是难能可贵的。
  “其实我们在美院附中一共上了10年学,这是一段很特殊的学习经历。我们不但接受了严格的基本功训练,也经历了生活的磨炼。在‘文革’期间,我们这代人被下放到农村去劳动实践,到部队去改造。这使从小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我,第一次体会到了生活的含义,也使我们更接近了自然,在自然中获取了更多的养分。”就在这种精神的煎熬中,金亭亭看到了生命的力量。她在回忆这段经历时心中仍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愫,进而在她创作的题材上更有着明显的体现,不管是插画,是植物、动物,还是人物,都有着某种寄寓在其中,对于物性与人性的交融更有着深切的体悟。物即我心,我心如物,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操笔入心,气韵自然而生。
清新淡雅艺得契机
  金亭亭对美术创作孜孜不倦的刻苦精神,也同样融入在她的艺术教育事业当中,而且这一投入就是20多个春秋。她是语言学院艺术系创始人之一,教授着来自世界各地热爱中国文化的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年轻人。她说:“艺术是无国界的,虽然在语言交流上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能用笔墨来架接心灵的虹桥。”在任教期间她为人师表,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常常以在画案上挥毫示范手把手的方式进行教学,亦或不辞辛苦地带着这些留学生到外写生,让他们去理解中国画所特有的意境,体会大自然的奥妙与天地合一的境界。
  “我在学校学的是国画,为了实践自己的生活方式,我选择了教书。我没有后悔过。我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那里同样开阔了自己的艺术思维。单纯平静的日子赋予我更宽广的想象空间,更天真的创作源泉,更自由的绘画乐趣。”正是她的这种平常心态,在当今追逐名利心浮气躁的画坛,反而凸显了她画风中的清新与淡雅,更为她日后在绘画与教学事业发展上注入了养分与契机。
  她创作过一系列反映藏民生活的工艺画,从这批作品中,让人们可以看到反映在她创作思想上的一个新境地,表明了她视野的广阔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她的人物画《雪山大土》,低低的地平线上,孤独的背影,静静的牦牛和茫茫的天际,荒寒苍凉的高原上,地广人稀,宇宙洪荒,催人索解,正是宗教思想传播的最佳土壤。观者的思绪也一样感到茫然:人生之途,归宿何在?一种别样的情绪,存在于这一套组画中。当然也不乏人间情趣,如《寂静》中所表现的幽幽情怀,缕缕思绪,《月白风清》里所描绘如水月光,无限情思,都能使观者产生亲切的同情心,感受到画家求索诗意般深邃的心境。
因情入画以美感人
  艺术品的时代性与永恒性,要求创造者创作时以情感注入,除去技巧外,要有艺术本质的创作根源——情思。就绘画本质上讲,美感注入作品的多寡,更取决于创作者的修养。
  金亭亭在中国画创作之余,还广学博览,甚至直接着手雕塑、油画的创作,这种体验使她在国画的创作上有了更大更多的收益。在色彩的运用上,现代人的手段自然超越于古人,这是学习西洋画法的积累成果,是当代中国画突破传统并有所建树的主要方面。所以,用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技法来衡量金亭亭的作品似乎已不适用,三矾九染或单线平涂都不能概括她的方法。她似乎更善于用浪漫情调和唯美精神营造画面中的气氛,感情色彩浓厚,景物随意措置,构图简洁新颖,扩张恰到好处。她在这方面的探索和成功是显而易见的。
  无论是社会的变迁,也不论是教育工作与绘画创作的转换,自始至终,金亭亭从未放弃对艺术的真诚与不懈的努力。她十分重视写生,几乎从未间断过。年复一年,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她的作品多次获奖,几十年中不少作品在国内外展出或被收藏。前不久在参加中韩书画联展时,她参展的作品更受到了众多业内外人士的好评。
  资赋努力,孜孜于艺,一往直前,独立画苑。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8-30 16:52:42 | 只看该作者
多姿多彩的心象世界
[作者:杨景芝 中国少儿造型艺术学会副会长 中国美协少儿艺委会秘书长 首都师大学美术系教授 来源:校园艺术网 发表:2006-3-15 10:06:25  点击数:231  录入:罗曦 评分:★★★]
一、一把打开心灵的钥匙
         
      为什么要让儿童参加美术活动?对于这个问题,至今有许多家长和老师仍然弄不明白。儿童美术教育,并不以培养少数画家为目的,它是对人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是人的素质教育,是全面育人的教育。让儿童参加美术活动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方法。因为,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儿童借绘画表现,舒展自己内在的意欲和情感,从而培养儿童美的情操和陶冶他们完美的人格。
            
      儿童通过绘画把自己脑海中的意象、心绪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可以说儿童画是儿童的全部自我表现,在绘画中,儿童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因此,如果你想了解孩子,教育孩子,你就要掌握儿童绘画这把钥匙。
         (一)通过绘画观察儿童智力成长状况
            
      儿童从出生大约到10岁左右,他们的绘画表现力和智力发展都是同步向前的。儿童的智力按照一定规律不断发展变化,尽管每个人之间有相当大的差异,但各个阶段总是按一定顺序发展的;儿童的绘画能力也是按一定轨迹发展的,虽然每个孩子的发展有快、有慢,但发展的次序不会颠倒。比如,儿童3岁以前的绘画能力主要表现为“涂鸦”,但智力发育早的儿童2岁就能用象征符号画人;再如,一个6岁儿童,如果他的画同3岁儿童的图画一样,那么说明他的智力水平尚处于3岁阶段。从这一点上来了解孩子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不仅使我们认识儿童绘画自身的水平,还有助于我们去发现儿童表现力及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当然,这并不是说单看儿童的作品就可以判断其智力水平,人的智力发展因素往往是复杂的,对儿童来说,保持情感和智力的均衡是很重要的,如果儿童的表现力有受到约束的迹象,而他的智力发展已到相当高度,则需要给予均衡发展的机会,美术教育将有助这方面的调节。
            
      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除了先天因素之外,后天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从小注意对儿童进行艺术熏陶,环境的改变可以极大地影响发育的速度,但并不影响儿童整个智力发育的进程,也不可能超越一定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美国美术教育家维克多·罗恩菲德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把儿童的个人成长特征,分为7个观察要点,即:①智慧成长;②感情成长;③社会成长;④知觉成长;⑤生理成长;⑥美感成长;⑦创造性成长。
      我们可以根据儿童作画的过程和内容,观察分析得知儿童成长的情况,也可以从同龄儿童比较中,了解儿童成长的特点和快慢。因此,儿童绘画可以当作我们检验儿童智力发育状况的参照物。在儿童美术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儿童绘画能力的自然过渡,不能过于急躁去“拔苗助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4 01:35 , Processed in 0.14769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