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62|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北省小学语文第一期网上“案例沙龙”活动总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29 17:1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湖北省小学语文第一期网上“案例沙龙”活动总结



http://xnjyw.5d6d.com/thread-20665-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0665-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0665-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0665-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0665-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0665-1-1.html
    来源:湖北省教学研究室    [孝南区教研室小语教研员管季超荐阅]
     
用好教学资源 落实教学目标

努力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湖北省小学语文第一期网上“案例沙龙”活动总结



2006925,由湖北省教育厅基教处、湖北省教学研究室联合主办的小学语文第一期网上“案例沙龙”活动通过wljy.e21.edu.cn网络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展开,来自全省各市州的小学语文教师、教研员参加了本次网上教研活动。截至128,“案例沙龙”访问量12800多人次,网上注册的会员数1800多人,发帖总数1500多人次,覆盖全省16个市州50多个县市区及东风汽车公司、江汉油田等大型企业教育集团。

本次网上“案例沙龙”活动,以鄂州市鄂城区新庙镇文塘小学马荷花老师执教的二年级阅读课《画家与牧童》为研究对象,以“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运用”及“如何落实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两大问题为研究内容。在二个多月的沙龙活动中,老师们围绕“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低年级阅读教学如何落实识字写字教学的重点”、“如何把握理解与感悟的‘度’”、“怎样加强朗读指导”等主要问题进行了自由而广泛的讨论,省内知名特级教师、教研员全程参与其中,全国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人民教育出版社长期从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研究及教材编写的蔡玉琴老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王又平以及湖北教育杂志社编辑黄燕子等老师也针对老师的发言发表了看法。在讨论中,老师们充分发表意见,在一些问题上达成了共识,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
一、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中有多大价值?怎样用好远程教育资源?

“远程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是老师们熟悉的名词。对于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问题,老师们的讨论极为热烈。

(一)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价值

对于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价值,从老师们的讨论可以看出三种观点。
一是用不用远程教育资源问题不大,重要的是提高教师个人素质。最具代表性的是孝感市孝南区实验小学副校长吴显敏的发言。他认为: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段时期的语文课堂,那时没有电脑课件,老师们用着自己书写制作的漂亮的生字卡片,自己创意制作的巧妙教具,自己在黑板上信手画下精美的简笔画,引来学生敬佩、羡慕的眼光……他说:当前国内最有影响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是从不用课件的。吴校长认为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是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能拉近师生的距离,树立教师的威信,在教学中用不用远程教育资源问题不大。他的发言得到了向宏艳等许多老师的支持。向红艳等老师认为有课件能把课上好,没有课件,同样能上出精彩的课,这才算得上优秀的语文老师。
二是认为远程教育资源有助于教学但耗时太多,不太符合教学工作的实际。万红华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自己对远程教育资源运用的看法。他说:自己曾为了上一节拼音课,“精心准备道具,还请美术老师帮忙画、剪、贴,忙得不亦乐乎,课堂上老师也是随着课堂进度,一会儿挂,一会儿贴,一会儿放电脑录音,一会儿点CAI,一节课下来真是忙坏了。课结束了,孩子们觉得很鲜新,注意力也集中了,听课的老师认为课上得好,但静下心细思量,平时的常规课能这么上吗?绝对不行!我还得在扎实上下功夫,还语文课以本色。”针对“教师在运用资源、整合资源过程中耗时太多”这一问题,万老师认为不太符合日常的教学工作实际,许多乡镇及村小的老师对此颇有同感。
三是认为“信息技术教育是一柄双刃剑”,关键在于用得恰到好处。东风教育集团52小学副校长龚明认为:就目前而言,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领域里的作用已被公认。现代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整合远程教育的资源,能为教学服务,当然这种作用也不能一味的夸大。在本次研讨的课例中,马老师就恰当地使用了信息技术手段,使现代手段与传统手段有机结合。但是,运用信息技术整合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时,它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集音频、视频、动画、交互性等特性于一体,为教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另一方面,它对文本内容诠释的局限性,对思维训练的限制性,若用之不当,容易走进误区,给阅读教学带来诸多的负面效应。比如课例中老师在引导学生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两个词语的意思时出示了一张有文章内容的幻灯片。出示这段话干什么?书本上有啊,学生看书不是更好吗?那才叫“学生与文本对话啊”。
龚明校长的发言,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老师们纷纷发表对于课例中远程教育资源运用的看法。老师们认为:过去一段时间中语文课堂存在着由过去“人灌(教师灌输)”到“电灌(多媒体课件满堂飞)”的现象,总希望能还课堂一份清静,让课堂“清纯”一些。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完全排斥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来辅助教学。我们不是要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用或是不用这些辅助性课程资源的问题,而是要研究怎样才能用好,让这些资源有效服务于教学。黄石市教研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黄立新认为:“课例中老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相关的教育资源辅助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开课出示三幅图让学生欣赏,便于激发学生兴趣。课中出示生活中的斗牛图,印证牧童话语的正确。结课出示拓展的几幅图,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关于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讲究的是恰到好处。否则,就会画蛇添足,或者不伦不类。”

教学中要不要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普遍认为:深钻教材和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因素。另外,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课本不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唯一资源,越来越多的与课文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响等资料出现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拓展了文本的内容。远程教育资源只要运用得恰到好处,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大有裨益的。

(二)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广泛讨论,老师们认为: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要坚持“实用”“有效”的原则。要用得恰到好处,如雪中送炭,如锦上添花,变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变平面为立体,化复杂为简明。

1.本次研讨课例值得借鉴的地方。结合本次研讨的课例,大家认为:马老师在以下三处的教学中运用远程教育资源非常有效。

一是新课导入处创设情境,激情引趣,开启思维。开课伊始,马老师让学生欣赏三幅图――戴嵩的《三牛图》、《归牧图》、《乳牛图》,意在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情境中走近画家,产生进一步了解画家、了解这个故事的愿望,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到对文本的主动探究状态。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老师在实际教学中将这几幅图画“一晃而过”,学生看得并不太清楚,如果让学生认真地看完再进行到下一个教学环节中就好了。
二是教学重点处提供词语,丰富词汇,训练表达。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词汇量不够丰富,而词语积累的多少是语言表达的物质基础。马老师在教学“周围的人纷纷夸赞”一处时设计了“假设你在场,你会怎样夸赞戴嵩的画”这一教学问题时,借助课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词语,有效地化解了学习中的困难。学生借助课件提供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神形兼备”等词语选择性进行了语言表达。提供的这些词语,犹如语言训练中的一根根拐杖,学生在学习文本语言的同时进一步创造性运用语言,发展了语言,积累了新的与课文相关的词语。这一教学,还有助于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感受到画家画技的高超。不过,对于这些词语,是否难度值高了一些,毕竟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也许并不十分了解所给成语的意思,换一些通俗易懂的词语效果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三是结课处补充资料,丰富文本,拓展延伸。“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结课处资料性资源使用的好,可以收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效果。马老师这节课的结课处几幅图(齐白石的虾,李苦禅的鹰,徐悲鸿的马),可谓“一箭三雕”。一是可以让孩子们放飞心情,轻松轻松,缓解疲劳。教学讲究有张有弛,动静结合。前面识字、学文,现在咱们来欣赏几幅画,愉悦愉悦不是挺好吗?注意,这里可不是随便找一点“愉悦”的形式――它可是与课文有关联。二是对课文教学的拓展,也就是与课文的关联。善于观察才能画出生动逼真的画――这也是本课学习给学生的启发。三幅画惟妙惟肖,不正是画家细心观察的结果吗?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教学中,教师出示名家名画让学生欣赏,引领学生畅游在艺术的殿堂里汲取艺术的营养,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小积淀美的情感。
2.今后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要注意的问题。在讨论中,大家结合本次研讨的课例认为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中具有“兴趣激发效应”、“难点突破效应”及“内容拓展效应”。联系平时教学中的情况大家还提出,今后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要避免走进五个误区。

一是防止先入为主,束缚了思维――要注意教学资源出示的时机。

教学中,教师常常采取“先入为主”的教学策略,还没接触文本,就出示了课件。殊不知这样做,以课件中的资源代替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想象。例如:五年级《月光曲》的第9自然段,作者借皮鞋匠的联想,描绘了《月光曲》的内容。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整体感知乐曲内容,先用课件出示三组画面:月亮在海平面上,月亮穿过乌云,海面波浪翻滚。让学生边看课件边思考“你觉得《月光曲》的旋律是怎样的”,结果学生的答案高度统一,和画面完全一致,没有个性化的理解,更无创新。原因何在?就是教师不是让学生首先接触语言文字,不是在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中想象情境,而是“先入为主”将画面过早呈现,这些画面资源极大地束缚了学生想象的翅膀,禁锢了学生创造的火花。如果先让学生进入到文本中阅读、想象,然后出示画面,教学效果必然不一样。语文课运用课外教学资源要始终坚持一条,即“因时因需而用”。语文课是学生学“语”习“文”的课,资源的运用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感悟语言的魅力,切忌“以课外资源代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二是防止喧宾夺主,弱化了文本――要注重发挥文本的作用。

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多过滥地使用多媒体,将课文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幅图片都出示在屏幕上,一节课下来竟用了20多张幻灯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多媒体,语文课成了“多媒体课件展示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沟通、交流,使学生在对文本的感知过程中受到启发与顿悟,“读书”,“读书”,就是让学生与书本尽可能多地接触。运用信息技术整合远程教育资源毕竟只是辅助手段,终究代替不了文本。课堂里课件过多,喧宾夺主,势必减少与文本接触、对话的时间,也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书本的习惯。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仅用了两张灯片:音乐烘托下的纪念碑及邱少云牺牲在草丛中的情景,课照样生动感人。语文课堂教学不能用课件的多寡来衡量,恰当就行。“多”不一定好,也不一定不好;反之,“少”也是如此。

三是防止画蛇添足,冲淡了体验――要注意教学资源的合理取舍。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课外教育资源的使用,经常采取补充资料、拓展内容的形式,这种做法有时是很有必要的,但用得不好就会“画蛇添足”。如在“案例沙龙”中孝感市吴显敏老师曾经谈到一位教师的《少年闰土》一课教学:通过学习《少年闰土》一课,本来一个天真活泼、机智勇敢、知识面广的少年形象已经出现在学生眼前,老师却在结课时“拓展一番”,讲鲁迅的《故乡》,谈“三十年后的闰土”是怎样的,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跌入深渊……这究竟“是内容的精彩拓展,还是形象的残酷毁灭”,的确令人深思。可见资料的运用并非多多益善,它的确“是一柄双刃剑”,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明确使用的目的,让资料有效服务于教学,使之“恰到好处”。
四是防止崇尚现代,孤立了传统――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赞可夫也曾说过:如果真正、广阔的生活能冲进教室的门来到课堂上,教学的空间就开阔了。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一味追逐“现代”媒体而忽视学生生活中的最常见的直接、间接经验。比如在《画家与牧童》一课中,对于“斗牛”的实际情境,教师选用了西班牙斗牛士在斗牛场上的录像,采取了用课件出示“斗牛”画面,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斗牛情境的策略。如果在城市的孩子中上课犹为可以,但马老师班上的农村的孩子们,没有见到过牛打架的情景吗?可以让孩子们结合生活中见到的情况来谈,如果学生在生活中确实没有见过斗牛的情境再放课件也不迟。所以在任何时候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应被资料性课程资源所取代。
五是防止盲目跟进,忽视了自我――要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

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学习电脑技术的热情十分高涨,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一部分教师忽视了自身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素质的提高,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等专业技能似乎“渐行渐远”,令人担忧。现代教师习惯于使用现代课程资源,比如书写,“跟着电脑写”;比如朗读,“跟着录音读”……如果教师能自己示范书写一笔规范、美观的汉字,如果教师自己为学生进行示范朗读,一出口,字正腔圆,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试想会有怎样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钻研教材的能力,研究学生的能力以及驾驭课堂的机智,都是影响教学质效的关键因素,可以说,教师是教学中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自身的品格和才学是一本无形的教科书,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凡事都具两面性。我们不能因为课程资源的诸多优势就盲目使用,一味跟从,也不能因其“弊端”而就此把多媒体逐出课堂。要扬长避短,化弊为利,走出误区,科学利用,让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中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二、低年级阅读教学如何体现课标要求?如何落实识字写字、指导朗读等教学目标?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说:低年级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学词,指导朗读,积累语言,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在这次“案例沙龙”中,大家围绕二年级《画家与牧童》课例,重点讨论了“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识字写字的教学重点”、“如何指导学生读好课文并把握好理解与感悟的度”等问题。大家认为:马老师执教的二年级《画家与牧童》一课,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准确把握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教学重点,是一节扎实有效的低年级阅读教学课,具有可借鉴性和操作性。(一)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老师们从两个方面讨论了有关识字写字教学的问题。

1.识字写字环节到位,指导落到了实处。

一是重视体现识字教学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学习识字。低年级识字量大,怎样提高识字教学的时效,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孝感市万红华老师说:我从一个一线老师的角度看识字教学,马老师的识字教学抓得实,注重孩子们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在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圈点生字,借助拼音读记生字,读完课文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再回到课文中进一步识记生字。仅第一课时就用到这么多的环节,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充分、主动地识记生字,把低段阅读教学的重点扎实体现出来了。赤壁市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周青老师也认为,在这一课中教师指导识字的过程非常具体,巩固识字的措施也很得力。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教师在一个阶段的教学结束后进行复习强化时非常有利于学生识记的。马老师采取及时复习的办法,在第二课时初始,设计复习生字的环节,增加了生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起到了及时巩固的效果。
二是注重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多种途径识字,识字指导灵活多样。武汉市育才小学教导主任屈小青认为:在识字方法上,马老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同伴合作识字,巧妙运用有效评价激励学生识字热情,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具有很强的借鉴性。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渗透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如“动作识记法”、“联系生活识记法”、“加一加”“换一换”等生字识记法,“结合词语意思识记法”等。比如引导学生用动作帮助识记“戴”字,并将识字与积累词汇相结合,要求学生不仅能读准这个音,还能说出“戴帽子”“戴手套”“戴领巾”等词语,鼓励大家边做动作边说词,既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又能让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恩施州教科所小学语文教研员俞玲老师认为:课例中老师在识字教学方面能把字形和字音结合起来,利用动作、熟字换偏旁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忆,这都是识字教学中很好的方法。
三是写字教学扎实有效,有章可循。东风教育集团52小学副校长龚明认为:听了许多公开课,马老师的写字教学可以说是最到位的。她的教学概括起来可以称之为“四步法”,即“一看二范三练四评”。“看”即指导学生观察字,观察字美在何处,看字如何写才美,看字怎样才不写错。像 “商”和“摘”,“抹”和“未”的区分,“商”和“摘”的比较,“呆”、“兄”上面的“口”不要写得太大等。在整个13分钟的写字教学中,“看”花了3分钟。“范”即老师的书写示范。写字究竟要注意什么,怎样写才规范、美观,教师进行示范书写,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书写的要领。“练”即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并强调姿势。这一过程花了4分钟。“评”即评价。评是整个写字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写字指导的延续。评,可以找到不足,看到优点,还可以提高鉴赏能力(二年级课标中提出“要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这一要求)。马老师采用的是小组互评的形式。从镜头上看,学生评得饶有兴趣。马老师舍得花时间评价,共用了5分钟。在一般的公开课上,老师实行“三步法”即“看、范、练”的多,评价的较少,即使评价也只是把个别写得好的拿到投影上展示一下,蜻蜓点水。马老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2.识字写字教学引发的思考。本次研讨课例引发了老师们关于识字教学理念、策略及教学模式的相关思考。通过观摩课例,大家提出了三个问题。

一是识字写字如何变“一步到位”为“细水长流”?武汉市教科院小学语文教研员张凤英老师认为:识字教学必须改变固有的“一步到位”的思想。大量的生字只有通过“课堂上识记”――初读课文识记、细读课文随文识记、写字之前再识记,“课后随时复习”以及“课外大量阅读中巩固”等多种途径,经过多次反复,学生才能记得牢。当前课标提出低年级识字“认写分开,多认少写”,但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沿用惯有的思维模式,对于要求会认”的字,依然要求“四会”,这种“一步到位”的思想必然会造成识字任务重、教学任务不能很好完成等一系列问题。
二是识字教学中如何做到“整体识记”与“字形分析”相结合?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烟尘老师认为:是“整体识记”还是“分析字形识记”,这看似属于教学策略,实际上还是识字教学观念的问题,教学中老师对每一个字进行“字形分析”,主要来自于“一步到位”的思想。对于要求会写的字可引导学生分析结构,对于要求认的字,则只需要在不同的地方能整体认识就行了。只有少量低频出现的汉字或字形特别复杂的汉字存在着笔画数和部件数效应,而高频出现的汉字的识记和提取都是“整体输入”和“整体输出”的。如果都像认识要写的字那样进行部件分析,试想一节课能识多少字?识字量大的问题如何解决?识字过程务必指向简洁。陈老师还认为,整体识记还包括另一个层面的意思,即让学生在“语言情境”这个整体中识记生字词,这有利于提高学生识记生字的效率。这个观点得到了许多老师的赞同。大家一致认为:单独的、孤立的识字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如果用扩大或缩小语境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识字,在学生初读课文自由识记生字后,出示含有生字的语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再将生字独立出来单独识记的办法,可以提高识字效率,也可以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
江汉油田教育集团周矶学校李萍老师认为:是“整体识记”还是“分析字形识记”不可一概而论。对于要认的生字来说,应该先让学生整体观察这个字的结构特点、笔画特点。比如最长的部分、最容易出错的部分。如果这个生字结构简单,各组成部分又都是熟字,就不用再分析字形了。什么时候需要在整体识记之后再分析字形呢?如果与以前的熟字在细微处有差别,就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带领学生去“比一比”、“拆一拆”、“加一加”、“猜一猜”,在易出错处分析个明明白白、清清楚楚!通山县通羊镇第二完全小学陈通华认为:固然汉字是作为一个整体再现在我们的面前的,但是低年级的儿童在感知客观事物的过程中表现为笼统的、不精确的整体感知,对内部结构缺乏分析、比较能力,假如是整体认知一个汉字务必会造成汉字的模糊性,特别是一些形近字之间就更难区别了。因此,低年级识记汉字时还是要进行“拆一拆”、“加一加”、“猜一猜”等多种方法分析字形,让孩子对字的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分析、比较,这样有助于孩子精确记住汉字,从而减少写错别字。
三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识字教学有无一定的模式可循?
许多老师提出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指导识字”这一重点怎样体现,有没有较好的教学模式?武汉市黎莉老师将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识字教学概括为“八步曲”。①开课伊始,自己通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将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②读完课文后,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和小伙伴互相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互相检测读一读生字词,把读不准的生字一起读一读。③老师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读生字,增强识记的效果。④把句子隐去,只出现带有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认读,并做“生字开花”游戏(为生字组一些词语,既可以帮助巩固识记生字,又可以积累词语)。⑤利用生字卡片抽查读生字,开火车快速抢读生字,既可以激发识字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快速识字的效率。⑥再读全文,自我检测是否能读准每一个字音,是否能把课文读通顺。⑦在指导学生大致了解课文内容、读懂课文的过程中,注意结合句子或图画引导学生了解生词的意思,促进对生词的巩固。⑧下一课的开始检查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复习巩固,抓住识记生字的最佳时期,增强识记的效果。这“识字教学八步曲”包含了“初读识字”“读中识字”“读后巩固”识字教学全过程。
黄石市马家嘴小学丁光雄、通山县通羊镇第二完全小学陈通华老师则概括出识字教学“十大方法”:①结合语言环境识字法。②结合词语识字法。③结合实物识字法。④比较识字法。⑤联想识字法。⑥谜语识字法。⑦动作直观演示法。⑧字图结合形象识记法。⑨运用字族识字法。⑩编儿歌或谜语识字的方法。
这些讨论,对于更好地落实识字教学,提高识字教学的质效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二)关于阅读教学中的朗读与感悟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在低、中、高年级重点是不一样的。“悟”是中高年级阅读对话的重要方式,“读”则是低年级阅读对话的重要方式。对于“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这一问题,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1.朗读教学值得借鉴的地方。

一是遵循“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把握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武汉市新洲区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湖北省特级教师朱幼菊认为:老师在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时,心中始终有整体意识。在开课伊始,老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设计了“故事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一个覆盖面较大的问题,这个问题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能使学生生成个性化的感受。学生在这一问题情境中整体感知课文,教师再围绕学生的个体化感受引导学生抓重点段与重点语句朗读、品悟,最后回归整体,以“大画家戴嵩和小牧童肯定在你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想夸夸谁”总结全文,体现了阅读教学由“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规律,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也是在教学生养成整体思考问题的习惯。当前有些教师不注重引导学生整体读书,往往从课文中撷取一个片断,将课文弄得支离破碎,学生的头脑中没有“整体”,任由教师生拉硬扯。马老师的“整体教学观”给我们以启发。二是创设了三个教学情境,着力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对于指导朗读,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强调,朗读既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又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内容。二年级阅读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读好课文,不仅要读正确,读通顺,最好要能读出感情来。怎样才能指导学生读出感情?省直学校水果湖第二小学优秀语文教师彭发堂认为课例中教师通过创设三个情境,指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读课文,有利于学生真正读懂课文,“读出感情来”。第一个情境是“感受戴嵩画技高”。在整体读课文后,学生感受到戴嵩画技高超,再出示句子“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他的画挂出来,有许多人观赏。”引导学生朗读、比较,通过读“一……就……”这一句子既有利于引导学生体会戴嵩“画技之高超”,又培养了学生语言感受力。第二个情境是“纷纷夸赞戴嵩的画”。在这个环节,教师抓住带有“夸赞”“称赞”“赞扬”三个近义词的句子,引导学生读一读,体会带有感叹号的句子的语气,并安排“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夸赞戴嵩的说话练习”,有效促进了学生对词句意思的了解,有利于学生读出感情来。第三个情境是“小牧童大胆批评、大画家虚心接受”这一部分教学。教师抓住牧童“挤进来”“大声喊”“惊呆了”等词语,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让学生谈谈“你想对戴嵩或小牧童说些什么”,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意味深长。在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时,教师始终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注重在引导学生弄懂词语意思的同时整体上感受内容,提高了朗读的效果。对于指导“纷纷夸赞”一处的教学,咸宁赤壁市教研室余贤成老师给予了充分赞赏。他认为,马老师先指导学生读商人和教书先生的话,体会“称赞”和“赞扬”,再启发学生想象当时人们“纷纷夸赞”的情景,让学生在朗读、说话等语言实践中,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使“纷纷夸赞”这一词语活在学生的脑海里,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三是重视用艺术性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学会朗读。如何引导学生读出形,读出意,读出神?不是靠教师在语气、语调、重音等方面作技巧性的指导,而应以教师的评价引导学生读出句中的味,读出蕴含的情。大家认为:课例中教师对学生朗读情况的评价不是简单的“判断对错,甄别好坏”,
而是具有“导向性”、“针对性”、“艺术性”,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明确句子蕴含的情感,知道如何读出句子的韵味。如当学生读得比较平淡时,老师没有在语气、语调、重音等方面进行指导,而是用
“牧童‘挤’进来‘大声喊’,他多么迫不及待呀!”来引导,意在让学生读出牧童迫不及待的语气。当学生读得好时,教师用“你读得真好!这声音好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都惊呆了”,这些肯定的语言强化了学生对这句话的朗读理解。这种评价对学生掌握朗读方法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胜过读书技巧的点拨。现在老师们过于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读“高兴”时要笑,读“伤心”时要哭,那么读“喘息”读“咆哮”又该怎样呢?所以要指导学生读好课文,实质上是需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感悟的,只是不能像中高年级那样把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思想感情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四是注重默读等阅读能力的训练。从二年级上学期开始,课标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训练学生学习默读,但实际教学中,二年级的学生忽视默读,用手指读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与教师平时忽视默读训练有一定关系。武汉市育才小学教导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屈小青在“案例沙龙”中发表言论,她认为: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语文阅读教学要在激发学生喜欢阅读的愿望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本次研讨的课例中老师对默读方法的提示,在学生阅读时提出的建议,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阅读习惯。老师安排“默读”环节,实则是一种阅读方法和习惯的训练,旨在引导学生沉下心来,边读边思。这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2.围绕阅读教学引发的相关思考。在讨论中,老师们就平时阅读教学中不容易把握的问题进行了研讨。

一是指导阅读时要把握好理解与感悟的度。老师们认为,二年级要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就需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感受,这个“理解与感受的度”该怎样把握?全国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人民教育出版社长期从事低年级教材编写和教学研究的蔡玉琴老师针对教师的提问进行了解答。她说: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阅读,在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要着眼于打好基础,重点抓好两件事情。①重视朗读的指导。每次读课文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要心中有数;朗读的形式要多样;要充分发挥范读的作用。抓好重点句子,即长句子、生字集中的句子、不好理解的句子。②抓好对重点词句意思的了解。理解词句是理解文章的基础,低年级的课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学生了解了词和句,也就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因此,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理解词、句为重点。就理解全篇课文的主要意思来说,不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任务和重点,不宜对文章的内涵探究得太深,用的时间太多。蔡老师说,低年级指导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要做到能正确地读出和写出学过的词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不要求书写)、懂得词语的意思(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只要求大概了解在句子中的意思)、积累词语,在口头和书面中运用。对于课文中的句子,教学时不必逐个指导理解。大多数句子学生一读就会明白,教学中要重点抓住几种句子指导学生准确理解:比如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的,有一定内涵的,对表现文章的主要内容有较大作用的句子。总之,要抓难点和重点来进行指导。二是要重视提高朗读教学的目的性、层次性、时效性。对于朗读教学目的不明确,随意性比较大,时效性不强的提问,恩施州宣恩县珠山镇和平中心小学成诗咏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应让他们开口读,有读书的兴趣,要在熟读的基础上去有感情的朗读。如果学生读得结结巴巴,对文章内容都不了解,又如何去有感情的朗读呢?宝塔小学夏彩梅老师认为:朗读教学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读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因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本身就有着千差万别,只要孩子们自己在读中能悟到些什么,这个“读”就是有效的。恩施市实验小学田祥珍对此有同感,她说:就朗读来讲,它不仅仅是一个微观的教学技能问题,而是一个宏观的教育理念问题,是个“以人为本”还是“以文为本”的问题。我们所看到的所谓好的朗读大多是按老师认为的最佳音量、语气的抑扬顿挫把文本有声地表达出来,至于学生是否品出了文中之味,是否享受到了朗读带来的精神享受,往往很少人像关注读的“声音”那样去关注。她认为,朗读教学,更重要的不是刻意读出某种抑扬或顿挫(当然不能违背语言最基本的规律和文本根本的价值取向),而是引领学生在读中养趣、读中审美、读中陶情。只有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交往真正打动了学生的心灵,朗读才是真情的流露,否则只是鹦鹉学舌或矫情造作。咸宁市咸安西门小学梅冬丽老师也认为:朗读应尊重学生独特感悟。因为学生和作者常常不是处于同一时代,同一环境,知识基础、生活阅历、文化心理、世界观等不可能与作者完全相同。因此,对课文的理解,不应刻意追求准确地复制出作者的本意和再现作者的思想;对学生朗读,也应该各有不同。应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带着自己独特理解从节奏、重音、语速、语气上读出对课文的感受。这样学生会读得沉醉其中,兴趣盎然。是设计的问题要“提纲挈领”“牵一发动全局”。问题提得过碎,重点不突出是当前很多课堂教学中的通病。低年级阅读教学一方面是为了巩固识字,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在读中学习感受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因此教学中不必过多地提琐碎的问题,而应多创设读书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发展语文素养。孝感市孝南实验小学副校长吴显敏认为:本次研讨课例中教师让学生不仅仅用朗读去理解感悟文本,还大胆地在朗读过程中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教学生学习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获得了长进,这是难能可贵的。阅读教学重在通过“读”促进学生思考,通过“读”引导学生领悟,通过“读”引导学生积累,回归阅读教学之“本”――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这才是我们语文阅读教学追求的,而不是让学生按“问”索“答”,将教学弄得支离破碎。当然教学中要提问题,但问题的设计要着眼整体,突出课文的重点或教学的重点,设计“牵一发动全局”的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
四是要高度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低年级阅读习惯培养的重点是专心和认真。要求学生读书时聚精会神,眼睛看着书本,认认真真地读(这一点老师要特别注意,学生读书不看课本的现象很普遍,这样不利于生字的复习和巩固),遇到不认识的字能够及时查字典。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合作释疑。二年级阅读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将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整体发展。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读书时间,并注重引导他们读后相互交流阅读的感受。四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课内外阅读中好词佳句,鼓励学生把所积累的词语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表达之中。
本次网上“案例沙龙”活动,得到了各市州教研室的大力支持,市州及县市区教研员参与其中,极大地提高了研讨的学术水平,鼓舞了一线教师参与的热情。大家围绕课例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切磋,对课例中所反映的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讨,达成了一定的共识,这必将进一步促进我省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持续、高效发展。



(撰稿:湖北省教学研究室小语室)



二00六年十二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楼主| 发表于 2008-8-29 17:12:54 | 只看该作者
湖北省小学语文第一期网上“案例沙龙”活动侧记

作者:李作芳    来源:湖北省教研室     上传时间:2006-12-08   人气: 984
     
网络教研:搭建起教研工作的新平台
――湖北省小学语文第一期网上“案例沙龙”活动侧记



“低年级阅读教学如何把握理解与感悟的度――全国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人民教育出版社长期从事低年级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和教学研究的蔡玉琴老师就我省教师在案例沙龙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是内容的精彩拓展,还是形象的残酷毁灭”、“信息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对《画家与牧童》课例中一个教学细节的思考”、“平平淡淡才是真”、“关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几点疑惑”……在“wljy.e21.edu.cn” ――湖北省“网络教研中心”这个无限广阔的空间里,活跃着一批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他们中,有来自全国的知名专家、学者,有来自高校教育学院、文学院的博导、研究生,有来自全省各市州的小学语文教研员,更多的是来自全省小学语文教学一线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一大批来自乡镇甚至村小的普通教师。不论是来自湖北西部的恩施州,还是大别山脉的罗田县,或是来自荆楚腹地的钟祥柴湖镇、枣阳吴店镇,熟悉的,不熟悉的,他们在这里相逢,在这里交流,在这里碰撞,在这里收获。网络教研,为无数个有志于小学语文教学教研改革的城乡教师架起了一座友谊与研究的桥梁。(一)依托远程教育平台:

网络教研给农村教育带来了福音,为传统教研工作注入了活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各市州之间、城乡之间、各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重要,教师之间的教研协作与成果共享也越来越迫切。常规的“小范围”“短时间”“单向式”教研活动已不能满足教师教学与专业成长的需要。为建立平等、开放、交互、及时,利于合作与交流、协作与分享的教研工作平台,拓宽教研工作的辐射范围,促进城乡优质教研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在省教育厅基教处的领导与组织下,湖北省教研室决定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加大教研工作的覆盖面,加强网络教研平台的建设与实施,并制定、部署了小学语文学科率先开展网上“案例沙龙”的活动方案。
为确保网上“案例沙龙”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湖北省教研室采取“以专题研究为切入点,以典型课例为载体,以省、市、区各级教研室为组织单位”“上下联动”的工作策略,于2006年4月,前往省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学校――鄂州市鄂城区新庙镇文塘小学进行调研,指导该校青年教师马荷花老师执教二年级阅读课《画家与牧童》一课,录制成光盘,做了相关大量的前期准备。网络教研于2006年9月25日正式展开。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小学语文网上“案例沙龙”得到了全省各市州学校的积极响应,截止12月8日访问量12800多人次,注册会员1800多人,发帖总数1500多人次。武汉市、荆州市、咸宁赤壁市纷纷建立“武汉市教师分享平台”、“荆州市会员有约”、“赤壁市教师专贴”等“市级教师教研专帖”,孝感市孝南实验小学、武汉市育才小学等学校在“案例沙龙”中建立了“学校教师教研专帖”,许多有条件的乡镇学校和村小也积极组织教师观看课例,参与到网上讨论中,一些乡镇教师还在沙龙中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的思考。在这个虚拟而自由的空间里,不论是年近六十的老教研――天门市教研室危文品老师,还是即将退休的教师――恩施市实验小学朱光桃老师,或是初涉教坛的教学新人――襄樊市王寨中心学校教师……大家围绕着本次研讨的主题“远程教育资源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及“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教学目标”两大问题进行着热烈而广泛的讨论,经验在交流,观点在交锋,思想在碰撞,网上“案例沙龙”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鄂州市梁子湖区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秦蓉老师认为,这个教研沙龙的建立给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福音,她表示将组织全区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乡镇及有条件的村小充分利用好这一教研资源。黄冈市罗田县白庙河乡的一位老师发出“实在真好”的感言:“昨天才知道这件事,今天就上来看看。感觉特别好:一是给了广大教师一个自由的空间(自由参与\自由讨论\自愿交流);二是开拓了一个崭新的教研形式(拉近了学者与教师的距离\拉近了城市与农村的距离\拉近了广大教师之间的距离)。”恩施市实验小学田祥珍老师写道:“衷心感谢湖北省教研室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学习的课堂。我为能在这里向全省的专家、同行学习而感到快乐。”通山县通羊镇第二完全小学陈通华老师写道:“感觉真好,让老师有了个休闲的好地方,可浏览阅读同行的精辟观点,可发表自己的高论,可诉说教学的困惑!坚决支持开办这个栏目!并祝愿越办越火红!”网络教研平台的建立,“案例沙龙”活动的开展,顺应了教研工作新形势的需要,顺应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为教师发表见解、分享经验提供了机会,受到了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
(二)超越时空,专业引领:

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下的网络教研魅力无限。

在二十多天的活动中,老师们的讨论已经由“远程教育资源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逐步扩展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涉及到了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热点及难点问题。整个活动推进迅速,参与面广,研究深入,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它之于传统教研方式具有四点优势。

一是突破时空限制,变局部交流为广泛研讨。常规教研活动由于受时间和地域等条件的限制,存在着参与面小、交流不充分、回应不及时、跟踪指导欠缺等弊端。本次网络教研以课例为载体,以专题研究为主要形式,使得教研活动得以超时空延伸,使广大教师都能全员参与、全程参与、随时参与、经常性地参与、持续性参与、有针对性地参与。不论是来自城区还是乡镇,只要能上网,足不出户也可以共享同一个课堂。或就教学教研的困惑求教于同行,或将自己教学教研中的体会与同行分享,或就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展开,达到跨区域教学经验互补、教学资源共享的效果,形成了多人异步、多人同步相结合的教研局面。
对于如何将思想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宜昌市宜都实验小学胡忠敏老师的发言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她认为课例中的马老师在教学“戴嵩能虚心接受小牧童的意见”一处时“如果适时追问一下:一个大画家尚能如此虚心接受意见,那我们小朋友面对别人正确的批评应该怎样做?因为如今的独生子女大都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或批评,在这里我们可以渗透一下。”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胡敏老师积极响应,认为这里是可以追问一句,但孝感市孝南实验小学副校长吴显敏却认为:“其实并没必要,孩子的教育以潜移默化为主,假如孩子通过朗读以及发言已经表示认同,没必要非得强调这一思想教育。最高明的教育往往无声无息,润物无声。”黄石市马家嘴小学丁光雄老师在发言中反驳:“既然无声无息,何以衡量它是最高明的教育?”真可谓“针尖对麦芒”。吴显敏老师却显得成竹在胸:“苏霍姆林斯基说,当孩子意识到你在教育他时,你的教育已经失败了。小学阶段的孩子,没必要把教育或教化写在脑门上。”对于同一个问题,大家唇枪舌战,针锋相对,不同地域,不同学校的教师之间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交流,这种超越时空的自由、平等、快捷的交流,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内动力和加油站,使教研工作成为一池活水。
二是专家在线引领,变同水平重复为深度研讨。教研活动要实(贴近教学实际)、细(具体,操作性强)、高(有深度,高屋建瓴),忌空泛、空洞、模糊、悬乎,这就需要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巧妙结合。而教研员、课程研究专家正是架设在教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本次网络教研,通过案例回应一线教师的困惑,聚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疑点、难点、焦点问题,省市区各级教研员参与进来,省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中心成员活跃其中,极大地整合了全省教学教研的骨干力量,使教研资源尤其是农村教研资源的匮乏得以缓解。教研员、课程研究专家及骨干教师的点拨和引领,有效促进了研讨的深入。
对于教师教学中存在着热衷于多媒体、滥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现象,黄石市教研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黄立新、武汉市育才一小教务主任屈小青、东风教育集团52小学副校长龚明等均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使“多媒体辅助教学要适时、适度使用”的观点更为具体、适切。针对武汉市黎莉老师谈到的“资料性课程资源有效拓展教学”的案例,吴显敏老师写下“是内容的精彩拓展,还是形象的残酷毁灭”的评析文章,深入剖析了案例中滥用课外资料对教学的不良影响,使老师们对“如何正确、科学运用辅助性课程资源”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层的正确的认识。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把握理解与感悟的度,是我省教师教学中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针对老师们在交流中提出的“低年级阅读教学要不要这样深入的理解课文”这一问题,全国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人民教育出版社长期从事低年级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和教学研究的蔡玉琴老师进行了解答。蔡老师因糖尿病不能在线与教师进行交流,但她通过邮件进行了认真的回答,使老师们受益匪浅。有的老师写道:“及时!有春风拂面、拨云见日之感!”
鄂州市刘礼从老师写道:“看了蔡玉琴老师谈的‘低年级如何把握理解与感悟的度’的帖子,教师们都有茅塞顿开的感觉,感谢‘案例沙龙’给一线的老师提供了接触人教社专家的机会。” 而对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不够重基础、重过程、重指导以及年段目标不突出的问题,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市新洲区小学语文教研员朱幼菊等老师结合课例进行了深入评析,使教师教学中的问题得以进一步澄清、明晰。
各级教学教研专家、骨干教师全程或定期参与在线交流,深入到教学疑难的讨论中,对整个虚拟教研活动进行深度引领,进一步开拓了教师教学视野,提升了教师教学的理性认识,促进了网络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是共享教研智慧,变独学无友为合作研讨。网络的隐蔽性消除了教师的戒备心理,有利于教师敞开心扉发表真实的言论。在网络教研中,有的老把自己遇到的问题或自以为成功的教案、案例发到论坛上与同行一起互相交流,共同分享,在群策群力中凝聚更多人的智慧,每个人在贡献自己智慧的同时也从他人的交流中获得了帮助和启发,提高了自己的学术品位。开放的网络平台、平等的交流氛围,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大家以共鸣的方式相互促进和提高,构建了和谐的抒发、表达、辨析、提炼教学思想、总结教学方法和探索教学规律的人文网络教研环境,在超越时空的研究中不断实现着自我的超越。
黄石市马家嘴小学丁光雄老师在沙龙中发出“低年级学生同音字使用不当、多音字区分不开,区分很烦恼,可有好的方法借鉴一下”的帖子,通山县通羊四小华海玲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马上给丁老师献了一计:“综合分解字形和组词、利用编字谜和歌诀、根据汉字构字规律和字义识记字形等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区别形近字、多音字、同音字,学生兴趣盎然,乐在其中,学生不光会用老师教的方法,还能举一反三,在识字中能主动找出易混淆的字,学生辨字能力提高了,张冠李戴的现象也少了。” 在这里,没有所谓的“权威”论,没有“一言堂”,有的是同行间的互助,是合作,是对话,是分享。难怪黄石市市府路小学的魏红老师在“案例沙龙”中写道:“我很喜欢这种学习交流的方式,让人感觉和许多同仁在一起学习讨论,这样的互动交流平台,体现了现代教师教育的时代性。”共同的研讨,有效实现了“1+1大于2”的研究效果。
四是促进自我反思,变被动接受为自觉研讨。有效的教研方式是教师亲身投入的,是能够由远及近引发自己思索和感悟的,是积极参与其中的。在“案例沙龙”活动中,同伴间的交流与互动,实现了问题的多点求解、观点的广泛碰撞,教师不是被动接受信息,一味的聆听他人,而是在欣赏他人的同时也在积极交流自己的意见看法,积极地进行自我反思,在沙龙活动中充分展示着自己的智慧和研究成果。
仙桃市第二实验小学何正军老师看了马老师的课堂实录后写道:“我觉得很受启发。课的设计如行云流水,朴实而自然,这是很难得的。听过很多的课,也观摩过很多名师的课,我发现真正的好课,就是一种平实的状态,师生的交往就是一种和谐的交流,学生的学习就是必然。我常常努力追求这样的境界,发现要达到这种境界好难!”荆门市石化一小沈晓红老师通过虚拟教研活动,回想自己过去上课的情景,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她尽情发表来自于案例观摩后的心得感想,在随笔式的记述中追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自己对教学的理性思考,她写道:“马老师的课堂活而不乱,学习任务完成得很好。我觉得最值得学习的是她那灵活的教学方法,给人以朴实清新的感觉。”荆州市江陵县六合垸小学张青老师写道:“今天下午我组织全校语文教师认真观看了马老师执教的《画家与牧童》,老师们均说马老师的课非常实在,课上得好,虽然早已经下班了,但老师们仍坚持把课看完。老师们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都说这是一顿丰富的知识大餐。”恩施市实验小学年近五十的朱光桃老师在沙龙中写道:“看了马老师上的《画家与牧童》两节课后,我认为课上得实在,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加强了朗读训练,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作为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深感不如年轻教师。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本次网上案例沙龙活动,“改变着教师的行走方式”,变“你讲我听”、“你讲我记”、为交流探讨与主动反思相结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老师们的主动研讨提供了平台,激发了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自觉性。网络教研不仅为教师成长创造了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和高效率的教研环境,更提供了民主、平等、对话、协商、合作的教研文化方式,这种文化方式将悄无声息地渗透在教师教学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三)抓实过程,重视资源配置:


网络教研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在蓬蓬勃勃开展网络教研活动的同时,我们清醒的认识到:网络教研不是网络和教研的简单相加,它需要利用互联网的功能,需要各级教研人员齐心合力付出智慧,需要全体教师的热情参与,需要更新观念,加强组织,落实过程,关注评价。如何促进网络教研工作的持续发展,有效组织并开展好网络教研活动?通过这一阶段的网上“案例沙龙”活动的尝试,我们认为要促进网络教研工作的持续发展需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抓实过程,落实五个环节。
问题征集。为增强网络教研活动的吸引力,提高网络教研的实效性,讨论的话题一定要是贴近教师,贴近教学的具体问题。比如“怎样的评价语言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有效利用课堂中生成的教学资源”等,这些都是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并在努力探索的问题。因此,广泛征集教师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做到“问题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引导网上教研,将使网络教研的话题更具有针对性和适切性,能有效提高网络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案例筛选。光提出研讨的问题未免空洞,个性化的、活生生的教学实践更能引起一线教师的广为关注,教学实践中的细节更能引发教师研究的兴趣。根据征集到的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或教改中的难点,教研员或网上教研活动的组织者组织有针对性的文字案例或视频案例,将之挂到相关网上,让教师自由下载、先行观看。这一案例不能是大家可望而不可及的课例,而是大家都可以学习,可以借鉴的;不求完美,但一定要突出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对教师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还要集中反映教师中普遍存在并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引发教师共同的思索。案例所提供的现实情景要将鲜活的形象与空泛的问题有机结合,有助于将对某一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发布通知。通过网络发布和教研员口头通告等方式,发布举办某一专题网络教研活动的通知,让尽可能多的教师知晓并参与到网络教研中。要做到六个“明确”:一是明确活动的时间,使参与者在指定的阶段时间内进入网络教研中心(进行注册或登录、届时参与某一专题的交流);二是要明确登录的网址,即让教师了解参与网上教研的途径,能顺利进入网络教研中心;三是要明确参与的人员及中心发言人;四要明确研讨的内容或专题,是集体备课,是看课评课,还是专题交流,或是教学解疑;五要明确活动的要求,或事先认真观看课例记下听课感受以便进行网上评课,或准备某一方面专题的资料与他人进行研究,或积累自己某一方面的心得以便适时登录与同行交流;六是明确提出评价方法,用一定的管理机制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到网上虚拟教研中。
组织引领。深度、高效的教学研讨需要组织者有效地进行调控,给予引导。教研员或组织者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以及要讨论的话题发布到论坛上,即“发帖”,想发表言论的教师对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即“跟帖”。作为本次网上教研活动中的中心发言人、首席发言人或栏目的版主,要注意对教师的讨论进行三个方面的引导。一是了解并控制整个研讨活动的进程和内容,使之突出研究的主题,始终围绕本次研讨的专题展开,不至于游离于专题之外;二是引导虚拟教研活动的深度展开。适时将教师的发言进行整理、提升,善于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相机“煽风点火”,抛出深层次的问题引发教师的讨论,将研讨活动引向深入;三是进行阶段小结,肯定教师在网上教研活动中的成绩,布置下一阶段网上研讨的话题及内容。网上教研活动的组织者、中心发言人及各区的版主应心中有“教研”,善于引领,使之区别于其他网站的工作性质,突出“专业”特点,真正为教师服务,为教研服务。
引导反思。教师参与网上教研是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在虚拟教研中教师交流经验,奉献智慧,同时也获取信息,增长见识,开启思路。这一过程使教师无形中获得了很多书本上、课堂实践中无法获得的启示。要引导教师在每一次参与网上教研活动中进行反思、总结、提升,由“讨论别人”到“琢磨自己”。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思考:一是在本次虚拟教研中,我奉献了什么有价值的观点或方法?二是哪一位同行的什么意见(方法)最使我受益?三是本次网上教研对我今后的教学有哪些影响?通过反思,教师不再是案例之外的“局外人”,而是置身其中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进一步引发对以前或今后教学教研工作的深层思考,提升自己的教学研究和实践能力。
2加强对网络教研活动的管理与评价。
网络教研要与校本教研相结合。网络教研看似几台电脑一条线,简简单单,但如果仅仅是顺其自然,不加强管理与引导,只重表面现象不看教研过程,想必只会造成资源浪费而已。在参与网上教研活动时,参与学校要重视将之与校本教研紧密结合,要有组织、有安排、有计划进行。如在本次小学语文“案例沙龙”活动中,孝感市孝南区实验小学、红安县将军城小学及恩施市实验小学都采取了与校本教研紧密结合的办法,定时间、提要求、重考核,使网上教研活动收到了明显的成效。恩施市实验小学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观摩了《画家与牧童》教学录像后,要求48位语文教师围绕本次研讨的专题人人进行研究,并要求45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在网上发表有价值的发言。该校田祥珍、崔微、吴绍兰、赖英、向国庆、赖家琳、朱光桃、钟汉英、余致敬等二十多位老师针对课例谈了很多有见地的看法,既在本次沙龙活动中为他人奉献了有价值的观点,又收获了同行的经验,同时也促进了本校教研活动的深层次开展。把网络教研与学校常规教研活动结合起来,既可以提升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自觉性、主动性,又可以提升学校常规教研活动的品位。
网络教研要重视栏目的设置。网络教研更多的是教师自愿参与的活动,因此设置的栏目受老师欢迎是网络教研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小学语文板块已根据教师需要设置了“案例沙龙”(重点讨论教师教学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好课赏析”(好课其推荐,精彩共分享)、“青语在线”(省小学语文青年教师研究中心专栏)、“教海拾贝”(交流撰写的教学札记或教学心得)、“书香小屋”(与书为友,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及“轻松驿站”(妙语连珠,开心一刻,共享教育的快乐)等六个栏目,今后还要增设“习作教学”与“教学评价”两大专栏。让栏目既保持相对的稳定又有适度的变化,不断更新栏目的内容,让栏目拥有鲜活的甘甜的泉水,网络教研才能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老师,才能真正成为教师乐于回归的精神家园。
网络教研要加强评价。网络教研使教研工作的评价更全面,更开放,反馈也更及时。教师出席网络教研的次数、参与教研活动的数量,以及在网上研讨过程中研究的深度和质量,提供的案例或建议等,都可以成为评价的内容;在网络教研活动中,一个阶段的教研活动结束了,网络上都会有记录呈现,有数据留存。在活动中设置“留言板”之类,可以直接看到对各项活动的评价。每一次活动告一段落,网络教研活动的组织者要组织阶段性评比,比如评选组织有力的单位,评选网络教研活动“积极分子”“先进个人”,开展“网络教研好文章”评比等活动,以此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网络教研的持续高效发展。
3.要重视网络资源配置。网络教研较之常规教研在系统性、技术性、预见性、协调性、合作性、互动性、反馈性方面都加强了,教学教研活动因有了网络的中介结构都会发生一些变化,因此网络教研平台的建设至关重要。在活动过程中,网上“案例沙龙”也常常遇到一些实际问题。一是网络设备不完善。一些农村学校没有网络设备,教师无法在网上观看课例,参与讨论,无法从网上教研中获取优质教研资源,真正想通过网络教研服务农村教师、服务农村教育的理想并不能完全实现。二是课例下载速度慢。教师不能在线观看课例,将两节课进行下载又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这直接影响了教师观看课例和参与网上教研的热情。
网络教研是伴随着网络普及与新课程改革实验出现的崭新的文化现象,它是时代的进步,是教师自我成长、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教研领域快速发展的需要。关注网络教研,研究网络教研,把网络变为教研的阵地,一定能谱写出教研工作的新篇章!

(撰稿:湖北省教学研究室小语室)
00六年十二月

3#
 楼主| 发表于 2008-8-29 17:43:58 | 只看该作者
挖掘教材
探寻方法
努力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湖北省小学语文第二期网上“案例沙龙”活动总结
20071月起,湖北省小学语文第二期网上案例沙龙活动通过wljy.e21.edu.cn网络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展开,来自全省各市州的小学语文教师、教研员、大学教授及有关热心语文教学事业的非教师参加了本次网上教研活动。本次网上案例沙龙活动,以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武汉会场)一等奖课例——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白鹅》、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搭石》为研究对象,以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以及怎样的课称得上是好课?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两大问题为研究内容。

3个多月的沙龙活动中,老师们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了自由而广泛的讨论。在讨论中,老师们充分发表意见,在一些问题上达成了共识,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

一、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深入解读文本是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的前提

1.解读文本要正确深入

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是上好一堂课基础,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的前提。这是因为只有在正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才有好的教学设计,才有好的教学实施。

十堰东风教育集团52小学的石榴老师说:在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闭幕式上,崔峦老师做了总结发言:他提出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要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就要抓住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二是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三是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所以,她觉得《搭石》和《白鹅》的授课老师对文本的解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他们并没有超越文本,而是准确地把握文本,并进行了恰当的处理,精心设计,达到了求真、求实、倡简的目标。《搭石》课堂如行云流水,亲切自然,读中悟美,水到渠成,诗意课堂犹如一道涟漪在心中漾过。《白鹅》整节课充满了激情,洋溢着和谐,充分地读,深刻的悟,大气的课堂让我也有跃跃欲试的冲动。这两节课能抓住学生心弦,扣住听课老师心弦,绝对与老师课下深钻教材是分不开。

2.解读文本要抓住重点

恩施市实验小学的田祥珍老师认为王老师解读《搭石》就抓住了重点,课中虚实结合,彰显人情美。课文在写调整搭石和走搭石的文字中融进了浓浓的情感——乡亲们淳朴的乡情、作者牵肠挂肚的思念之情都融在这娓娓道来的叙述中。本课时教学中,教者紧紧抓住文中实实在在写到的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背着老人走搭石三个片断教学,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搭石这一道风景中蕴含着的人情美。学生领悟到这朴实的语言中闪现着乡亲们相互谦让、敬老爱幼、真诚淳朴的人情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假如怀抱着宝宝的妈妈来走搭石——假如——”学生想象了胆小的孩子、外乡人、残疾人等不同的人来走搭石。无论走搭石的人如何变化,搭石上所凝结的人情之美不会变。正因为学生透彻领悟了风景中这样的内涵,所以想象出一幅幅流淌着淳朴真情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了出来。

在教学背着老人走搭石这一片断时,教师引导学生推想老人年轻的时候背过当年的老人,小伙子成为老人的时候一定会有年轻人来背他。让学生体会到这样的人情美绵绵而来,绵绵而去,永远流淌在这青山绿水之间。同时,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简单淳朴的处世哲理,就在这样的推想中悄无声息的潜入了学生心底。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一边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利用已有参考资料和自己的文化积累对文本的二次解读,一边也是在构思阅读教学的合理设计——如何将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方法更好地教给学生。当我们语文教师将整个身心投入到文本中去的时候,那将是对语文教育的一种最好的体认。当然,这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有语文教育的人文情怀,要终身学习,一辈子去学习,才能领会文本的真正价值内涵,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上语文课。

(二)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是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的基础
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是一节课成败的重要因素。能否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可以衡量一名教师把握课标的能力、解读教材及钻研的能力。

一般而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年段特点、单元目标。不同的年段有不同的要求。课标中规定的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目标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二是教材(文本
)特点。不同的教材、课文应该设置不同的目标。三是学生特点。依据本班学生的不同水平设置目标。四是课后思考题。

老师和王老师在两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定位上有哪些可圈可点之处?他们是怎样将年段教学目标细化,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落实的呢?大家对此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1.选准朗读点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课的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阅读教学倘若离开了“读”无异于釜底抽薪。

课标每一学段都提出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不过,不同学段的表述略有不同。第一学段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再到能用,这些细微差别体现了课标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要求是逐渐提高,螺旋式上升的特点。第二学段的学生,已进行了两年有感情地朗读学习,读书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任何课文,读破句的现象应是不会再发生了,大多数同学都能按自己的理解和所形成的习惯,读出一定的重音、停顿来。那么,如何使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能力有所提高呢?精选朗读能力增值空间大的句子进行重点指导,是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能让学生当堂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享受到有感情朗读的快乐,悟出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技艺以实现第三学段的要求,最终实现第三学段目标:不待老师教,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陈金龙在《白鹅》一课教学目标中,第2条就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江汉油田周矶学校的李萍老师详细分析了陈金龙老师是如何在近千字的课文中浪里淘沙,挑出那些最具有朗读能力增值空间的句子的。
在指导学生朗读“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一句时,陈金龙老师首先让学生读自己最感兴趣的句子,发挥学生有感情朗读的主动性。在六名学生各己见之后,教师在学生纷繁的发言中,挑出了最值得一读的句子: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让学生齐读,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为下面的有感情朗读的指导蓄好了势。
这样,经过陈老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教学内容就己经定下了,就是在学生发言中筛选出的这一句:“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2.落实词语理解要求

理解词语意思、积累词语是语文教学的一大目标。关于词语的理解,《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目标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是三、四年级理解词语的主要方法。陈老师就紧紧扣住这一点,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感悟词语意思;借助生活积累,让学生感受词语意思。


在具体的年段教学中如何定位词语教学目标呢?
长阳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的墨竹老师认为:我觉得除了要抓文本本身典型的语言信息(如内容的精彩处、表达的精妙处、理解的关键处)之外,还应观照年段教学目标的要求,深不得也浅不得。

他举例说:三眼一板这个词对学生而言是很生疏的,如果直接问学生这个词的意思,我想没有人会举手,如果让学生查字典,时间又不允许,而这个词又是课文内容理解的一个关键处,老师便直接告诉学生这个词的本意,并演一演,然后引导学生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这就是年段教学目标的要求。

在一个教学片断中,老师在出示朗读片断时,故意把文本中的这位去掉了,把鹅老爷换成了白鹅。为什么要换词?很显然,为了让学生体会鹅的高傲和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从课堂效果来看,这个目的达到了。学生到了四年级,对一些关键词句,就不是简单地理解一下就行,还要体会其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他认为这个教学片断是年段教学目标在具体教学环节中细化的一个范例。

通山县通羊镇第二完全小学的秋日思语老师说:看过陈老师的《白鹅》,认为他这节课的词语定位: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中的高傲统领
全文,出场中的净角、吃食时的三眼一板等词语理解,采用了课件、联系上下文联系实际、动作演示等方法很好的诠释了对中年级词语的理解。句子定位如“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采用多种方法精彩朗读,读出了鹅的高傲!片段的定位,如:鹅吃食那段带动作的有感情的读,读中悟情,悟出了对白鹅喜爱!这些词语、句子、片段的准确定位,充分体现情感态度、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三个维度的统一。正因为教者准确地确定了教学目标,才有了如此精彩的课堂呈现!让学生的真学、老师的真教,在这课堂邂逅了一次次美丽!
(三)有法有效的课堂训练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的难点

课改进行到今天,老师们对“训练”一词越来越趋于认同。课堂中离不开“训练”,离开“训练”,就不会有实效。

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课程,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是摆在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小学语文是学习语文的起步阶段,阅读教学是凭借文本的语言,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着重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陈金龙老师执教的《白鹅》一课在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方面确实做到了求真务实。
这两节课在词语训练、朗读训练、习作训练方面都有可赞之处。

1.词语的训练

1)对词语理解训练重要性的认识趋同

讨论中,大家均感词语训练之重要。华中师范大学的烟尘老师认为:语文阅读教学首先要突出教学的目标,不能南辕北辙。四年级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学习、理解课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怎样去理解呢?两位老师深谙其法。你看课堂上学生对协调一致三眼一板等词语的理解,自然、真切、具体可感。教师教有方向,教有方法,的确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竹园小学的六月云老师认为:老师为了让学生体会家乡民风的淳朴,着重抓住了年轻人伏下身子……理所当然的事这句话。老师让一位男生到前面做出蹲身的动作,扣住一个字,老人在这样的背上,很安全,很安心。然后再重点理解理所当然一词,天长日久,年轻人帮助老年人已经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已经是家乡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中心也就出来了。
2)词语理解有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大家总结出了不同的方法。

恩施市实验小学的蔡祖泉老师认为:陈老师没有忽视字词的教学。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虽然不是教学重点,但陈老师并没有忽视字词的读音、书写和理解的指导。对易读错的字连同词语(如窥伺、大模大样、供养不周等)用灯片出示后让学生反复读准确;对易写错的字(如鹅、脾等)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书空,特别是为了让学生识记字,还专门用课件出示了画中的繁体字,并告诉学生:“‘在上,在下,好像人骑在鸟身上,对鸟很不尊重。学生不仅记住了字形,还恰到好处地渗透了人文教育。特别中对生僻的词语(如净角三眼一板等),教师通过图片、视频、动作和结合上下文来帮助学生理解,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十堰东风教育集团52小学的无语老师以理解三眼一板为例,揭示了陈老师结合年段教学要求来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五步法”:
一读——整体感知句子意思(理解词语离不开句子);读——暗示理解词语的关键字;表演——借助生活积累感受词义;归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三读——回归句子再度感受。
2.朗读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换言之,就是要通过学生的朗读来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重点语句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在此过程中学习语言,进行人文熏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本身就是《白鹅》这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而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引导学生体会白鹅的特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又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1)朗读的形式

恩施市实验小学的蔡祖泉老师说:老师在教学时,运用了指名分段读、自由读、齐读、比较读、示范读、表演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读得绘声绘色,整个课堂上回荡起琅琅的读书声。尤其是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落进行品读时,读出了形、读出了意、读出了情、读出了味,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朗读激情,真正把学生带入了文本,读出了鹅老爷的高傲,读出了白鹅的可爱、有趣,读出了作者名贬实褒的情感,与作者、与文本产生了共鸣。同时,通过读学习了语言、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比如,陈老师在引导学生读出鹅的步态高傲时,先出示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句话让学生反复试读,当发现学生很难读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这种感觉时,恰到好处地运用课件演示净角出场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后再读,学生在教师的一次次指导、一句句鼓励下读出了白鹅的高傲,接着,又出示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这句,让学生比较朗读,最后学生把鹅不可一世的傲慢表现得淋漓尽致。又比如,在指导学生读出鹅的吃相高傲、可笑时,陈老师更是抓住重点句子,通指导学生朗读去体会,理解感悟后再朗读,加上关键处教师动情的范读和对学生的激励,使课堂达到了高潮,学生读得摇头晃脑、妙趣横生。
2)朗读的方法

通山县通羊镇第二完全小学的成金凤老师认为:在语文阅读教中强调以读为本,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虽然也一味强调读,由于教师的指导不得法,学生读的方法不到位,即使读占去了大量的时间,也不能达到读书的效果。读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听、读、辨,自己发现问题,在阅读中激起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欲望。陈金龙老师在《白鹅》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着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如,读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这句,共读了十一次,其中一生读了三遍才读准字音,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反复读,终于读出鹅走路时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味道,从而体会到鹅的高傲。读鹅吃饭一句,先后读了八次,从京剧里的节拍三眼一板到句子中的…………然后……”,学生通过读文不仅了解了三眼一板的原意,还从中懂得鹅吃饭的顺序就是三眼一板,这个顺序是不能打乱的。学生通过读字、读词、读句、读文,达到巩固字词,理解词语,理解语言的效果。学生正是在反复读文的过程中享受、欣赏着语言文字的美,所以才越读越好,越读越有品味,课堂中随处可见浓厚的人文氛围,给人一种情感流淌的惬意。陈老师紧扣以读为本,在指导学生读文时不露痕迹的教学,既是一种
教学的技巧,更是一种教育的境界。
3)朗读训练的步骤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怎么实现让学生读得比以前“有进步“,比指导前“有感情“呢?江汉油田周矶学校的紫藤老师在陈老师的教学实录中寻找到了答案:
方法一:课件。课件的出示,既有趣,又实用,有助于学生感受鹅大模大样的傲气。

方法二:范读。老师的范读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在学生反复读仍没找到感觉的情况下,此时老师的范读,是及时的春雨,是对症的良药!
方法三:技巧。课堂中教师不止是在指导一个孩子读,而是在告诉全班同学:从容一点,就能读得好一点。

方法四:对比。在鹅与鸭子的对比中,又一次使学生感受到鹅大模大样的高傲。

方法五:动作。借助手势,让学生放开,畅快地大模大样,读出大模大样
通过以上步骤,“有感情朗读”的训练告一段落。学生读得越来越精彩,博得了掌声阵阵。数数,这么短短的一句话,教师共点了多少名学生读呢?大概是十余名学生!并且很多学生是反复练习,读了个三四遍,一次比一次读得好。教师采用的课件、范读、对比读、点拔关健词读、配动作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入情、入境,在多人、多次的反复练习中,全班实现了的“有感情朗读”。

3.表达的训练

阅读教学中,阅读文本应与表达训练有机结合。恩施市实验小学的蔡祖泉老师认为:阅读是说与写的基础,说与写是阅读的继续和发展,是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过程。只有将阅读和说写紧密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王老师在教学《搭石》的第四自然段后,在学生通过品读文本对语言文字有了深入的体会,达到了语言与情感的共振后,依据文本延伸拓展,安排学生仿照文中的表达方式,展开想像,用假如……谁总会……人们也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这种句式练习写话和说话。让学生想心中的假如,写想心中的假如,说想心中的假如,使阅读教学与语言表达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于训练,江汉油田周矶学校的紫藤老师作了精辟的总结: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语文改革过程中经历了几个来回,在经历了形形色色有关语文新理念的实践与反思之后,语文之路,走向了回归,有效教学,呼唤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这,是大彻大悟后的提升与超越!正如一句佛家禅语说的那样:第一层次,山是山,水是水;第二层次,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第三层次,山还是山,水还是水。现在正处在第三个层次。

(四)恰当运用教学资源是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的保证

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是很多的,媒体、教材、环境、教师自身等都是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学中教师恰当运用这些资源可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1.媒体资源

关于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问题,我们在第1期沙龙活动中已经进行过讨论。这两节课正是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才使教学的实效性得以提高。

麻城市第二实验小学的“mcexjs”老师就《白鹅》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

现在凡是大型公开课都少不了信息技术的运用。(只有少数,如特级教师等没有用。)如何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使之真正为课堂服务呢?从本堂课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本堂课,信息技术的使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如对净角一词的理解:净角相对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说比较遥远,许多学生不知道净角是什么。陈老师首先纠正了学生净角一词的读音,然后解释了净角就是京剧里的一个行当,也叫花脸,多指一些性格豪放,说话声音很大的的男子,接着又用大屏幕出示了花脸的脸谱图片,说:这就是净角,浓重的色彩,夸张的画面,也是我们国萃之一,喜欢吗。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师在备课时就充分预计到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现状,学生在理解时可能会有哪些问题。就这么一展示,学生对净角的认识就从无到有了。另外,课中,还使用了京剧里面净角出场的一段视频,用来理解白鹅步态的从容,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注意到,虽然那段视频比较长,但陈老师只播放了一小段,大约只播放78秒钟的时间便及时按住暂停。此时,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了净角出场的从容”,接着应该通过读来进感悟鹅的从容了,此时就没有必要让视频继续播放下去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师在课前准备的可能有许多的资料,但我们没有必要把这些资料都展示给学生看,应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把握,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在语言文字方面得到训练。
第二个方面就是利用大屏幕将本文的重点句、段展示出来。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感悟、体会白鹅的高傲。其中有这么一个细节:陈老师第一次出示的文本是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只白鹅的脾气,那么此时学生就发现了与原文的不同:原文中不是白鹅,而是鹅老爷。此时,老师就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表达方法的不同。老师说:多加了一个白字,少了一个老字,你想这样说,对吗?白鹅和鹅老爷一样吗这就是我们经常用的换词法了。大屏幕在展示这样需要着重指出的、需要重点理解的词、句、段无疑是有着独有的优势的。整堂课中,该用媒体的地方老师恰当地使用了媒体,而应该少用的、不该用的地方老师都注意到了少用或者不用。或许,有的老师准备此课时会在网上找上一大堆白鹅的图片、声音、视频等资料放进课件,以备上课时使用,然而,我们在陈老师执教的《白鹅》一课当中却很少见到。学生在老师的引导,指导下,通过朗读这一语文最传统的学习方法真正体会、感悟到了文章的主旨:作者对白鹅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如果弄一大堆图片、声音、视频,必定离课文的主旨,离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越来越远,学生在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方面,比如对文本的感悟、体会必定会缺失,有喧宾夺主之意了。
如果说陈老师执教的《白鹅》是一部情趣盎然的动画片,王老师执教的《搭石》则是一部优美和谐的MTV
恩施市实验小学的田祥珍老师认为:王老师执教的《搭石》化静为动,呈现画面美。开课伊始,多媒体课件出示潺潺的流水、苍翠的青山、轻缓的音乐,配上教师清新、深情的解说词,立即将学生带进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之中。此时引出搭石,犹如一个特写镜头,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在平凡却又让作家魂牵梦绕的搭石上。有了这样的情境铺垫,接下来对搭石的认识,体会没有搭石时脱鞋绾裤的不便,感受走搭石协调一致的动作美,踏踏有序的音律美,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的诗意美,都将学生带进了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之中。频频脱鞋绾裤与清丽的画面如此的不和谐,更突出了不便。在这样的境界中实现师、生、文本三者之间深入的对话,静止的文字便成了活动的画面,从而更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意境的感知、理解,促进了学生对这些变成画面在学生头脑中呈现的语言有效的运用。
2.教师自身的资源

讨论中大家深感陈老师和王老师的自身素质之高,踊跃发帖,进行分析,王老师的情意绵绵,陈老师的幽默风趣,他们对教材的准确解读等方面的素质使得课堂教学拥有实效性。
1)学校在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方面存在误区。

浠水实验小学的养气轩主人老师认为:学校管理强调教师五认真,其中就有认真备课一项,但一般意义上的备课,都是写教案,外延再延伸一点,可能还包括对学生的调研、对教学资料的参阅、教学具的准备等等,而教师自身的语文修养往往是被排斥在外的!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这种认识对教师的发展,对教学能力的提高都是极为不利的。放眼看一看,当下有意识地加强自身的语文修养、潜心读书的教师已经不多,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对自身资源的忽视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

2)教师必须有丰厚的语文涵养。

讨论中,老师们认为:为了让学生获得语文滋养,教师必须有丰厚的语文涵养;为了让学生喜欢读书,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为了我们神圣的职责,为了我们自身的发展,我们必须——手不释卷!

通山县通羊镇第二完全小学的秋日思语认为,一个优秀语文老师必备的素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手潇洒的粉笔字,一口侃侃而谈的口才,有着和我们民族一样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有着德艺双馨的人格魅力,最后还得有临时生存的应变能力即驾驭课堂的能力。
3)朗读是语文老师最重要的素质
语文老师首先要学会朗读、背诵。荆门市竹园小学的蓉蓉老师认为:老师对课文要熟能成诵。这其实是每一个教师在每一节课中,都应该具有的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声情并茂,才能风采四溢,感染学生,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打动学生,不断地用自己对祖国语文的热爱影响学生,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就会投入满腔的热情。
长阳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的墨竹老师对此更有自己的独到的感受,他说:不会朗读怎么能当好语文老师呢?当然,要我们平时每一堂课都对课文熟能成诵,恐怕要求太高,但最起码我们要做到熟练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而作为用较长时间精心准备的公开课,应该可以不拿课本去上课的;要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达到陈老师那样的普通话水平,也许不太现实,但我们可以通过朗读去理解文本的思想感情,去体会文本精妙的语言,让课文先打动我们自己。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三者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文本提供师生对话的资源,学生和教师通过对话,相互交换解读文本的不同体验和方法,相互交流解读文本所获得的信息和启示。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如果文本没有打动自己,怎么可能引导学生被文本打动呢?先打动自己,再打动学生。这应该是许多语文老师的经验吧。陈老师和王老师为什么能在课堂上激情投入,神采飞扬?除了他们的教学基本功过硬以外,他们深入钻研文本,他们被文本深深地打动了,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吧!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那种内在的激情,是装不出来的。墨竹老师还现身说法:去年下半年,他们宜昌市小语中心组开展活动时也上了几节观摩课,其中有一节课震憾了全场,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文本之后,深入地体会主人公的无私无畏,有些学生竟然泣不成声。课后授课老师谈体会说,他在备课时曾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课文,每读一遍就流一次眼泪。
(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的关键

学生永远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其主动性的发挥是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的关键。讨论中大家就此也发表在自己的看法。

1.学生的主体性是在教师搭建的课堂“互动”平台中体现的

学生的主体性必须在教师搭建的课堂“互动”平台中体现。长阳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的墨竹老师认为阅读教学要准确把握好“互动”的三个要素。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课标语)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语)。这里的对话,已经不再是狭义的师生双方语言的交际了,它是“互动”的一种外化,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文本提供师生对话的资源,学生和教师通过对话,相互交流解读文本的不同体验和方法,相互交流解读文本所获得的信息和启示。对学生来说,互动意味着主体性的体现,个性化的发展与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教师与学生真心交流,彼此沟通,分享快乐,共同成长。
互动是校园里一种人际关系的反映,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的形式。在阅读教学中有几个要素是必须准确把握的。

第一,互动必须是民主的、平等的。没有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就不可能有个体之间真正意义上的积极的互相推动。在阅读教学中,其显著的标志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不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一个学习过程。

第二,互动必须是积极的、自主的。互动不存在任何被动的因素,它必须是双方自觉自愿、积极参与的一个过程。

第三,互动必须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有序交往。从阅读教学的本质看,阅读教学是有一定目标、有一定指向的教学活动,不是无目的的消遣性阅读,需要教师的引导、指导;从师生关系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崔峦老师指出:搞师道尊严是不对的,简单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伙伴关系、合作者,恐怕也是不全面的。教师除了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还有责任,即通过引领与教育,使学生学会和会学。因此,教师的引导是决定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
2.教师的精心引导,是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

江汉油田周矶学校的李萍老师认为:课堂,按传统观点,是教师作为师者,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按新课标理念,课堂是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自主地发现、建构新知识的地方。虽然前后说法不尽相同,但都不能否认老师作为组织者引领者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
  备好课,无疑是上好课的关键。因此,无论哪一门课,哪一位老师,进课堂前都要对这将要度过的四十分钟进行整体规划,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而这份预设的教学设计是不是实用和有效,参照点不是看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当然老师好的教学素质能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也不是看老师是否行云流水般完成了那些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因为教师教完了并不代表学生学会了),关键要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学有所获,有所发展。
  同样,评价一堂阅读教学课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不能仅凭课堂上学生是否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并由老师当堂进行了点拔,不要以为这样由学生提问决定教学内容的课才是自主发展的课,不要按照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来判断一堂课是否体现新课程理念。诚然,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但自主并不等于形式上的自我表现,关键是在于课堂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能情趣盎然地、主动地学习语文。主体性教育,其本质是以为本的教育。从这个层面讲,只要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感悟、运用诸方面能力比上这堂课前提高了,进步了,这样的课堂就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课堂。
《搭石》的教学设计,
环节清晰简洁,以为圆心,构成了一个个内涵不同的同心圆,整体设计并不需要依靠学生上一个问题的答案来引出下一步的教学,所以,课堂上不会有亦步亦趋的逼供之嫌,留给学生的思维空间很大,留给老师灵动的组织调控空间也很大。

老师通过预设的几个环节,设计出了教学方法,如何在课堂上以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为起点展开教学过程,让学生能主动地学习语文呢?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自由读书后能找出课文中讲什么是搭石如果没有搭石,怎么过小溪?的答案,这就是学生课前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的起点。可是,找到了知道了字面上的答案,并不等于真正理解了文字中所蕴含着的深情。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搭石的给家乡人带来的方便呢?可以在学生念完答案后由老师来作一下感叹说明,可是,这种教学过程无疑是填鸭式的,学生是在被动接受的,实际效果会是入耳不入心,当然是要摒弃的。
  那么,课堂上如何让学生自主体验出搭石的方便呢?也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实际表演一下、画面再现一下等等,但这都不是语文的办法,都不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于是,王老师精心设计了一段一叠三叹的引读,课堂上,将出工、收工、赶集、访友分成四句话让学生的接读,最后再加上一句总结:人们来来往住都必须--学生在这五次接读中,似乎进行了五次的脱鞋绾裤,脑海中自然形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真麻烦的感觉。这种感觉,是经过对文字的反复朗读出来的。
(六)教师幽默生动的评价语言是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的催化剂

“做教师难,做一个语文教师更难,这不仅需要语文教师本身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要具备捕捉语言的敏感性、评价语言的准确性、引导语言的文学性,才有可能带领学生徜徉在经典语言的海洋里,掀起他们情感的波澜,捡拾智慧的贝壳;才能让学生在教师用寥寥数语勾勒出的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生活图景中浮想联翩,使学生无形中亲近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这是恩施市实验小学的张居武老师发出的由衷感慨。他认为“看陈老师的课,不得不让他对陈老师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所具备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练、精辟、精彩的课堂语言拍案叫绝,对陈老师幽默诙谐的语言艺术、鼓励为主的课堂评价拍案叫绝。”
老师们除了对王老师的评价语言也赞不绝口。
1.赏识、激励性评价,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

枝江市实验小学的“xuguodong”老师认为:新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在于课堂教学,课堂评价(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表现出来的高超的评价艺术)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放飞学生的个性、使课堂注入鲜活的生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以正面引导。赏识、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是学生学习信心的催化剂,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强心针,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两节课的许多教学片断都体现了评价的激励性,“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
。因此,始终用赏识、激励性的语言去评价学生,让学生陶醉在被欣赏、被赞扬、被鼓励的幸福之中,其创造的潜能才会最大限度地被挖掘出来,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智慧,充满情趣,充满自信,充满生机与活力。

2.幽默、诙谐性评价,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


xuguodong”老师认为:《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学习的人文性,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必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的形成。幽默诙谐的评价语言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不可多得的语言,它不仅提高了教学语言的品位,而且能打破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如:有的学生针对某一个问题将已经回答了的答案反复罗嗦,教师不是去指责学生,而是幽默地笑着说:你认为这很重要,多次强调,对吗?有的同学能发现藏在字里行间的意思时,教师则会评价:你简直有一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对会合作学习的同学(或小组)则会评价:你们真是一对黄金搭档!这些评价语言体现了评价的诙谐幽默性,潜移默化地推动了教学过程,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体现了课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3. 关于课堂规范用语的讨论

(1) “对抓中心词‘高傲’的提问方式质疑”

恩施市实验小学的黄键老师首先对《白鹅》抓中心词‘高傲’的提问方式进行质疑。他认为在《白鹅》教学中对老师引导学生抓中心词高傲的提问方式略感不妥,即对此句话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老师提示聪明的孩子能把它读成一个词语以此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高傲,他谦称自己学识粗浅,似乎觉得此说法似有不妥(起初,孩子们也一头雾水,幸而那些孩子真是聪明,在老师的多次点拨下,终于猜出高傲一词了),他想是不是有更多明了的提法呢?
2)是“语句不通”还是“语言的幽默”?

以十堰东风教育集团52小学的无语老师为代表的部分老师认为是句子不同导致学生“一头雾水”。
无语老师首先从词语的搭配上看,认为这句话不通顺:从教学片断看,聪明的孩子可以把它读成一个词语中的指的上面提到的句子(白鹅是)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换言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聪明的孩子可以把一个句子读成一个词语。句子能读成词语,这怎么理解?显然不通啊!学生当然一头雾水!

其次这种提问形式他说好像还没有见过,估计学生也没有经历过。要不怎么会一头雾水?他说他读了陈老师关于此课的一个说明,他的整体构思是:将全文读成一个句子,然后将句子缩成一个词语。但由于他独特的提问方法,导致学生一头雾水。

无语老师认为陈老师的问题可以改一下:聪明的孩子可以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个动物的特点。(高傲),请读出来。这样学生就不会一头雾水。
“语句不通之说”一出,反对之声四起。以长阳教育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的墨竹老师为代表的一方认为这是陈老师的语言幽默,并非病句。他说:
他觉得这节课陈老师的语言风格就是幽默风趣,类似的句子很多,如:哎呀,字在你嘴里肯定很受罪,你咬它咬得太紧了。”“太慢了,你这狗太慢了,哪能吃上饭啊!”“窥伺是偷着看,你这么大声,鹅就听见了。”“老实的鸭子,小气的鹅。等等,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问题是,聪明的孩子能把它读成一个词语究竟是不是个病句,按照一般意义上的语法分析,这个句子显然是不通的,但如果把它看成特殊语言环境中的幽默语,则另当别论了。
他还从理论上对幽默进行了论述。幽默的语言常常是就地取材、借题发挥的,多用类比、拈连、双关、象征等手法,使要表达的本意变得曲折而含蓄,从而收到有趣或可笑而又意味深长的表达效果。幽默的语言往往让人听着出奇,想想才明白。太直白的话肯定不幽默。如果把聪明的孩子能把它读成一个词语换成聪明的孩子可以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个动物的特点当然会让学生更明白,却一点也不幽默了,这不是教者要追求的语言风格。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时幽默语从形式上看并不规范,但不会引起歧义,否则就不是幽默语了,比如毛主席就曾教导我们要读点哲学,读点鲁迅。读点鲁迅这句话从语法的角度看并不规范,但因为有前一句话的提示,所以我们不用多想就能明白,他老人家是要我们读点鲁迅的书,而不是去看鲁迅的画像。

同样的道理,陈金龙老师的课堂提示语聪明的孩子能把它读成一个词语,因为前面学生刚读了这个中心句,再让学生把它读成词语,学生应该知道老师是让他们再把这个句子的关键词语找出来。从课堂实际效果看,学生听了老师的提示后,确实愣了一下,但也就两三秒钟而已,很快就有学生举手了。320,宜昌市小语会也请陈老师上了《白鹅》,因四年级学生已上过了,就借用了三年级学生,课堂上陈老师也是这样提示的,老师的话音刚落,学生马上就举起了手,有几个学生还喊出了声,高傲!”“高傲!学生并不存在理解上的困难,一头雾水那更是说不上的。
3)规范的教学语言与教师的个人风格

两派争论的结果,引起了老师们对教师规范教学语言的思考。大家认为,教师的课堂用语应该规范,否则对学生学习语言、引导学生习作造成一定影响。恩施市实验小学的黄键老师认为教师规范的教学语言与教师的个人风格相一致。他说:
“学语文就是学语言,对于一名语文老师来说,课堂上的语言无一不是在给学生作示范。因此,老师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与严密性。当然,我在此绝无半点否定陈老师的教学语言之意。作为他这种语言功底扎实、教学风格独特的专家型教师,这看似失误的一句话的确是他语言特色的一部分。对于墨竹老师和田老师的看法,我也持赞同意见。我只是觉得这毕竟是陈老师此情此境下的幽他一默而已,也正是他的教学风格的体现,切不可以班门弄斧随意效仿。(时下,各行各业的明星也有不少铁杆儿粉丝粉丝们对大家推崇的优秀人物顶礼膜拜,认为他们做的一切皆可效仿,教育界也不例外。)

“我想,首先学会使用规范的语言简洁明了、轻松自如地表情达意(直至游刃有余)之后,再作些新的尝试,并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或许到那时,你也会粉丝如云的哟。”
正如通山县通羊镇第二完全小学的秋日思语老师和恩施市实验小学的田祥珍老师总结的那样:每个名师有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艺术,我们只能从中吸取营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不是生搬硬套强加于自己的课堂。对任何一位名师的教学,我们都不可一味机械、盲目地模仿,类其形,而无其神,结果是画虎类猫、邯郸学步。
4)把握幽默用语的时机

教学中教师如何把握幽默用语的时机?十堰东风教育集团52小学的无语老师教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讲课的情绪、语言等应与课文保持一致,应依据课文的情感设计教师自己讲课的语言风格。《白鹅》的作者非常喜欢他家的鹅,用幽默的语言表达了他对鹅的喜爱之情。《白鹅》的讲课者陈老师则在讲课过程中适时地运用幽默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轻松、诙谐的课堂。
一是唤起学生注意时。当学生还没有进入课堂情境时,教师一句幽默的话,会把学生很快带入情境;当学生思想走神时,教师一句幽默的话,能把学生的思想拉回教室;当学生长时间凝神思考、大脑疲惫分心时,教师一句幽默的话,会让学生游走的心灵重回教师面前。一句话,当需要唤起学生注意时,教师可以用幽默的话语拉回学生的心。陈老师在课始时就运用了一句幽默:“同学们注意这个‘鹅’字,‘我’在上,‘鸟’在下,好像人骑在鸟身上,对鸟很不尊重。人和鸟儿应该是平等的,所以这个字已经被废除了,规范写法是这样的,伸出手来跟我一起写。”(板书:鹅)

二是打消紧张心绪时。课堂上,尤其是公开课上,学生的心情是非常紧张的,生怕回答出错。教师偶尔的一句幽默会把学生紧张的心绪打消掉。例如:当学生读书把字咬得很紧、读得不怎么好听的时候,老师说:哎呀,字在你嘴里肯定很受罪,你咬它咬得太紧了。下面学生接着读的时候,字就没有咬那么紧了,是幽默的话使学生忘记了紧张。

三是提示学习方法时。用幽默的语言提示学习方法,学生更容易懂。例如:学生读完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后,教师评价:太慢了,你这狗太慢了,哪能吃上饭啊!(于是生加快读)

四是指出学生不足时。课堂上的批评不能没有。批评不当,学生会产生对立情绪。但运用幽默的语言就不存在这一问题了。例如:生读到窥伺处时声音太大,老师说“窥伺是偷着看,你这么大声,鹅就听见了。”学生于是小点声读。
五是赞扬学生时。赞扬学生的成功,用上幽默的语言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两学生读完第四自然段后,教师这样评价:“老实的鸭子,小气的鹅。”

二、怎样的课称得上是好课?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关于“怎样的课称得上是好课?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这个话题的研究价值,朱幼菊老师这样看待: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学活动价值并不大,但是课堂仅仅只有四十分钟,经常浪费一点,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没法保证。因此这个话题的研究很有现实意义。
(一)“怎样的课称得上是好课?”老师们根据自己的感悟进行了评说。

1.让学生感到幸福的课是好课

东风教育集团52小学若瑜老师的说:我有幸在现场听了陈金龙老师的《白鹅》,当时的感觉就是:做陈老师的学生真幸福!老师读文章,声情并茂,让学生受到感染,忍不住也想读一读;老师讲话,幽默生动,让学生听得有趣,不由得哑然失笑;老师的引导,不露声色,水到渠成;老师善意的指正,亲切自然;老师及时的鼓励,让学生心花怒放。这位像邻家大哥哥一样的老师能不受到学生的欢迎吗?上这样生动有趣的课能不感到幸福吗?
2.让学生感到情趣盎然的课是好课

江汉油田周矶学校的李萍老师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在保证语言学习的实效的同时,要上得情趣盎然,上得学生到了下课还想接着上!并且学生的这种兴趣,与所学教材内容是否有趣无关,完全是被教师科学的语文化教材处理艺术与民主的人文化课堂教学艺术所吸引而产生。
3.学生学会了课是好课

黄石市花湖小学“微酸的橘子”老师认为:真正的好课主要还是看学生学得怎么样,因为现在的教学其实不是只看老师一个人表演了,老师并不是演员,他一个人在舞台上表演得再好,如果学生没有接受,或是一堂课结束后,学生其实还是懵懵懂懂的话,那这就不能称之为一节好课了。
4.让学生自己学会知识的课是好课

恩施市实验小学的何兆文老师认为:在课堂上,教师不是表演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要组织学生在学习中去发现、去思考、去收集和运用学习资料。要以真实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尽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学的时间,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在阅读中寻找答案,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真正掌握学习方法。从《白鹅》和《搭石》的课堂录像中,陈老师和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正是这样做的,为我们展示了好课的内涵。
5.以简约求丰满的课是好课

宜城市鄢城办事处窑湾小学的杭杭老师认为:想追求丰满的课堂,但在教学时却要从各方面减肥。现在每一节课我都在提醒自己,目标是否简洁,思路是否简明,手段是否简约。好课应该是以简约求丰满。
6.好课没什么固定的标准

广水师范附属学校的飘飘扬扬老师认为:一堂好课没什么固定的标准,只要让学生既学了知识,又体到了乐趣;既训练了思维,又培养了能力,它就是一堂好课。

此外,荆门市竹园小学的李春艳老师认为好课要做到三点:一是抓住主线进行教学,二是注重营造教学情景,三是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词语和句子。
总之,既能宏观把握课标、解读文本,又精心打磨教学细节;既追求美感,又扎实训练;教师在教中享受,学生在学中成长。这样的课就是好课!


(
)
关于好课的标准。

1.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评课标准如下:1.课程理念要先进。教学要能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2.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恰当,三维目标整合,年段语言训练目标突出,并且能将目标落实到教与学的过程之中。3.语文训练要扎实。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精心预设,注重生成。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参与面广,阅读、感悟、质疑、运用贯穿始终,听、说、读、写训练扎实。4.教学过程要朴实。教学环节合理、简化,教学手段简便、实用。崔峦老师心中的好课标准是: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实求发展

2.讨论的标准

本期网络教研中,大家对好课的标准也进行了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通山县通羊镇第二完全小学的秋日思语老师的意见《返璞归真,还语文本色》。他说:

经历了轰轰烈烈的课改后,留下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也留下诸多的思考。曾几何时,语文课堂形式上追求新、奇、闹,内容上多、碎、虚,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不敢教,不敢说,课堂是学生牵着老师走,气氛是活跃了,可是语言训练没有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停步不前了,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很高兴地看到,这两年一些竞赛课、示范课,如《白鹅》、《搭石》等为语文教学做了新的导向:教师应该平淡地、简单地、扎实地、轻松地教语文。

一是平平淡淡教语文。平淡才是真,真实的就是自然的,让语文教学回归自然,这是我们对语文教学的呼唤。《白鹅》和《搭石》向我们展示了真实的课堂,没有作秀,让教者和学生真实地走进文本,直接和文本对话,从中感悟课文,体会真情,从而到达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

二是简简单单地教语文。简约是种美,语文课堂也是如此。因此,一节语文课内容上不要太多太全,容量太大,势必使语文训练有蜻蜓点水之嫌。《白鹅》将课文读成了一句话:好一个高傲的动物!紧紧围绕高傲一词,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读,悟意、悟情,从高傲入手,最后又升华到高傲(这是种令人喜爱的高傲啊)。《搭石》也是这样,教者开篇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搭石后,从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入手,教者用诗一样的语言,诗一样的意境向学生和我们展示了搭石的美,在悟意,悟境中悟出了淳朴的民风和纯真的民情!这两节课教学内容简单明了,教学过程清晰便捷,就是这份看似的简单,却向我们呈现了精练、精彩的课堂!

三是扎扎实实教语文。简单平淡不等于仅仅是停留在表层。语文课堂就是要训练学生学会语文,运用语文。特别是小学语文,更重要的是要训练扎实,扎实地读字读词读文,扎实地理解词义,扎实地培养学生语感、扎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白鹅》和《搭石》教的扎实,学生学的扎实,从字音,到词意,一板三眼、架子十足、协调有序等词语的理解,体现出教者的匠心独具。读的训练前面老师已分析得透彻,就不一一赘说了。

四是轻轻松松教语文。听了白鹅》和《搭石》,老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听这样的课是享受!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杨再隋教授曾经说过,平淡、简单、扎实、轻松即为语文本色。就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归为本真,回于自然,还原语文本色吧!
本次网上案例沙龙活动即将结束,但本次沙龙活动所激发出来的的一线教师的参与热情,对教学研究的热情,必将会不断地持续下去,也必将会推动我省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迈向新的高度!






00七年九月


4#
 楼主| 发表于 2008-8-29 17:48:48 | 只看该作者

小学语文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研讨暨表彰会在兴山胜利召开!

小学语文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研讨暨表彰会在兴山胜利召开!

作者:小学语文网络教研中心    来源:     上传时间:2007-06-21   人气: 387
     
6月13日晚,湖北省小学语文“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研讨会暨表彰会在宜昌市兴山县实验小学大礼堂隆重召开。来自全省各市州的小学语文教师、教研员及相关学校校长欢聚一堂,畅谈小学语文网络教研工作的感想,交流在网络教研工作中的经验做法以及今后的思考。
湖北省小学语文“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研讨会暨表彰会由湖北省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李作芳老师主持。大会首先回顾了湖北省小学语文网络教研中心开办以来的情况。接着由襄樊市大桥口小学狄香云老师、黄石市团山城办事处四棵小学徐月明主任、黄冈市麻城乘马岗镇列宁小学徐能英主任、咸宁市赤壁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周青老师,以及十堰市东风教育集团52小学副校长龚明老师分别代表先进个人、先进单位作了经验交流。湖北省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段宗平老师宣读了湖北省教研室对小学语文网络教研先进个人及先进单位的表彰决定,并对今后小学语文学科如何进一步借助网络教研平台,服务全省教师,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了意见。

5#
 楼主| 发表于 2008-8-29 17:49:55 | 只看该作者
湖北省小学语文网络教研与习作教学研讨会会议收获点滴

作者:胡敏若    来源:黄冈市麻城实验二小     上传时间:2007-06-21   人气: 308
     
湖北省小学习作研讨会收获点滴

黄冈市麻城实验二小 胡敏若


这次湖北省小学网络教研研讨会暨表彰会、青年教师研究中心习作教学研讨会在宜昌兴山隆重召开,兴山之行,虽然路途颠簸,坐汽车13—14 个小时才能到达(现在正在修路),学习日程短,时间安排紧凑,但是身体疲劳的同时,也享受了精神的大餐,对我个人来说收获很多.下面和大家分享.
一. 工作着,快乐着----认识上有了提高
要说,我自认为也不是一个懒惰的人,总是尽力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但是意识里或多或少有种份内份外的事.有时候事情多了,难免会抱怨,或者应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短时间的任务似乎完成了,但是做事没有目标,没有计划性,领导打到哪,我跟到哪,累得气喘吁吁,并没有什么佳绩.什么原因?一个认识的问题,对工作态度,工作目的的认识问题.因为这次的会议有两个议程:表彰网络教研先进个人和单位以及习作研讨.麻城一共表彰6个网络教研先进个人,其中列宁小学就有4个!邬主任说,城区学校一个也没有.(就是<白鹅>和<搭石>的研讨,我们学校也组织了学习,讨论,但是我们没有与别人资源共享的意识,可能觉得麻烦?包括我自己也只发了2个帖子,就不再关心人家的意见.其实网络是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跨越了时空的限制,在交流中有思想碰撞的火花.) 列宁小学在她们的教务主任徐能英老师的带领下,网络教研非常火热,这次在会上做了汇报交流. 徐能英老师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就是:我蛮爱做这些事情.她所说的”这些事情”就是学校的一切工作.朴实的一句话却演绎的就是那句美丽的话----工作着,快乐着.
在我的印象里,张化万, 贾志敏,窦桂梅,董琼啊,那些名师离我很遥远,似乎觉得他们的条件也比我们好;对于学校的身边的名师,也好象觉得她们天生就是名师.于是心安理得地做我的教书匠.不想什么教研,什么创新,只做好日常教学就好.可是,同徐能英老师,狄香云老师的接触,内心似乎被点燃了一把火. 徐能英老师的起点是民师, 狄香云老师先教数学再转行教语文,而且她致命的缺点是方言严重,但是这并没影响她钻研的脚步.我敬佩,惭愧,并有一种探究的冲动.我问自己:就这样混日子吗?我至少可以每天把自己的东西记录,整理,反思,梳理,在这中间成长一点点吧?坚持的人,实践的人总会有收获.听说美国有位母亲坚持每天给女儿拍一张照片,后来办了母爱影展,参观者不计其数.
有了认识.有了冲动,但更重要的是坚持. “工作着,快乐着”,记着这句话,并且践行着!与大家共勉.
二.体验, 激活,角度,开发----关于习作教学的几个关键词
这是我第一次外出听作文课,但是在网上我经常学习别人的教学方法,努力寻找教学资源.借鉴了不少好的方法.象实验,活动,游戏都是很好的方式,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体验.所以学生兴趣浓,有话可写.但是仅仅靠课堂的体验是不够的,专家们反对在课堂上将游戏进行到底.认为激活学生的生活积淀, 激活情感体验更重要.这样才有丰富的作文素材,有了作文素材,表达的角度,技巧也很重要.平时也要注重作文资源的开发.
这次一共听了三节课.第一节《角度与风格》执教者:罗珠彪,他是一个作文培训公司的总裁.
主要内容:事件一一桌面文化,刻桌子;引申一一思考与表达的角度与风格. 第二节《学写童诗》执教者是:兴山实小的一位老师. 第三节《易拉罐》(想象作文)执教者:吕国凤,宜昌西陵教研员.
下面把这几节课作简要介绍. 第一节是研究习作教学多年的专家罗中彪老师的六年级习作《角度 风格》,全课以罗老师口授为主线,学生动笔练习为主体,可谓有板有眼,沉寂中透着些许乐趣。这堂课与我们平时的语文课堂是不大相同的,甚至有满堂灌的嫌疑,但在我们这些大多没有受过系统写作教育的老师心里,真像及时雨。他着重指导了角度----即在文章中”我是谁”?风格----四种风格:优美,悲剧,惊险,喜剧.还有表达形式:日记,实验报告等,还出示了范文.不过,小学生能接受吗?我真有些担心。就课堂最后效果来看,孩子们的习作还是相当精彩的,说明这种方式用在恰当的地方,还是能大放异彩的。当然,罗老师的这节课争议颇多,相当一部分老师是不赞同这种“按鸡头啄米”的方式的,这从当时的互动交流和晚上的分组讨论就可以看出。我始终认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一种方法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结果才能说明一切。
第二节是兴山县实验小学的青年才俊乔能俊老师的四年级习作《学写童诗》,全课以一段视频小诗《我要哭》为切入点,以自然现象为载体,引导学生由欣赏到填词、填句,最后自由创作,充满了诗意和童趣。令人欣赏的是全课所用的赏析诗、填充诗都是乔老师自己创作的,为此,有老师质问,为何不用名家的诗?乔老师很干脆地说,自己成天和孩子们打交道,懂孩子的需求,自己写应该更适合孩子的水平。其中有一首赏析诗《腰带》,“咦,是哪个调皮的小鬼,给大山系上了腰带?”乔老师让学生想象,会是哪个调皮的小鬼呢?孩子们说了很多,云、雾、小树、映山红……他一一点拨,最后揭穿谜底“噢,原来是小山路。”旨在引导学生体味作者创作时的情感,却没想这一小小“腰带”竟成了老师们争议的焦点,有老师打趣说“成也腰带,败也腰带”。我觉得,太理性的诗那就不叫诗了,天马行空般地任想象驰骋,成就的才是诗。所以这“小山路”在这里恰当与否似乎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喜欢。当然,乔老师在这里的处理还是不够深入的,对于孩子们美丽的想象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不能将孩子们的个性思维一带而过。不过很多老师认为这节课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具有操作性,但是我个人认为,不可盲目跟从, 乔老师自己喜欢创作诗歌,平时对孩子们有一定的熏陶作用,并不是每个老师都会教出会写童诗的孩子.这里把他的诗歌摘录一首:
我要哭 我要哭
你们为什么笑我尿裤裤?
我要哭 我要哭
你们为什么不给我穿衣服?
我要哭 我要哭
你们为什么不给吃母乳?
我要哭 我要哭
你们为什么总说我傻乎乎?
我要哭 我要哭
我要回到妈妈的大肚肚。
听完课,我就想,其实我也喜欢写点诗,可是我没想到把这个作为一个可以开发的课程资源,用到教学中来.反正乔老师的热情感染了我.我也现场写了一首:
我要出来

我要出来 我要出来
你们为什么不让我
和柳树一起跳舞?

我要出来 我要出来
你们为什么不让我
早一点问候燕子姑姑?

我要出来 我要出来
你们为什么不让我
听听春雨的倾诉?
我要出来 我要出来
我要在春天的曲谱
做个快乐的音符!
三. 段老师报告
1、可待期许的愿景
●本真的境界
(1)真实的生活一一情境的本真
教学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创设真实的生活情镜,激发学生表达生活欲望。(还原生活)
(2)真实的思想一一内容的本真
现实的真实
想象的真实(两只蛋的故事)
敏锐地感受生活的本质,表达有思想的生活。
真情为先
真言为要
思考:怎么把学生心灵倾诉的需要与习作训练的需要巧妙勾连起来,融合在一起。
说心里话,说思考过的话,说自己的话。
(3)真实的过程一一效能的本真
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小心。(放胆文一一小心文)
思考:怎样把习作教学中的多种元素协同结合起来?
实际上:指导过程的最优化。
●开放的时空
从课堂辐射开去
从一题辐射干去
从一时辐射开去
从习作辐射开去
●精神的家园
让习作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1)滋养精神
作文先做人,育情养德,储备精神。
(2)释放情怀
抒发情怀是永恒的。
享受抒发的快乐。
怎样让学生做到这一点
2.努力前行的鼓点
●研究目标
开展习作教学的实践性研究
开展习作教学的理论研究
●研究内客
●研究步骤
上述内容见方案。

四、李老师大会总结
1.习作教学怎样解决积累的问题
学会感受生活(十岁孩子要做的32件事)
2.习作教学与阅读的关系问题
读写结合之方法:
仿一仿文本的美点
挖一挖文本的趣点
抓一抓文本的情点
叙一叙文本的悬点
探一探文本的疑点
3.习作的评改问题
教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方法
小组合作评改与个人结合
评改中的老师:读(学生作文)一指(指导方法)一点(点到差生)一提(再提意见)
4.习作教学中内容与形式的问题
高段要注意形式。
五. 对革命领袖个革命传统课文的认识
除了两节课外,人教版小语室陈主任的报告也给我留下了些印象。因为平时遇到革命领袖和革命传统教育方面的课文,总觉得不好教,所以听得比较认真。不过,几个小时听下来,收效甚微,唯一记得比较清楚的一句话是“革命领袖和革命传统教育方面的课文有着较明确的价值取向,最好不要做多元的解读,不能因为时代感的要求,随意改变其编排意图。”我也很痛惜现代孩子对革命传统知之甚少,但又苦于无法可依。这个问题要想根治,不是一次专题报告就能解决的,那毕竟是理论性的东西,主要还得靠我们自己,多尝试,多积累。
两天的时间是短暂的,研讨会虽然圆满结束了,但研讨的路却是永无止尽的,我只求自己能走得远点,远点,再远点。
6#
 楼主| 发表于 2008-8-29 17:50:53 | 只看该作者
赤壁市教研室:走进网络教研 共享教研智慧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07-06-21   人气: 193
     
走进网络教研 共享教研智慧
——赤壁市教研室

2006年9月底,省教研室组织全省的小学语文教师开展网上“案例沙龙”活动。通过近一年的实践,我们深深认识到:网络教研这种新的教研形式的出现,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它不同于我们在学校进行的校本教研,也不同于我们教研室每年举办的一两次大型的教研活动,它可以把常规的“小范围”“短时间”“单向式”变成“大范围”“长时间”“多向式”,这样的教研形式更加平等、开放、及时、有效。网络教研可以涉及到有条件的任何一所学校,甚至偏远的农村小学,比传统的教研工作更加深入,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共享优秀的网络资源和教研智慧,缩小城乡教学差距。我们通过教研员率先上网,引领我市教师走进网络教研,共享教研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广泛宣传,搭建网络教研平台。
1、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也有它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及可能性。①宣传网络教研的优点,为网络教研铺路搭桥。2006年春季我们就从省里得知即将开展网络教研活动的信息,我们在下校视导时,有意识地宣传网络教研是时代所需,是势在必行的新型教研模式。网络教研可以实现与名师、专家、同行零距离的交流,能及时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与传统教研相比,它更加方便、快捷,交流面、参与面更广。②自上而下提高认识,营造浓厚的氛围。我们不管是在校长会还是在全市的教学研讨会上,都要谈网络教研的重要性,让大家都来认识这种新事物,并逐渐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为网络教研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③组织发动,明确要求。2006年10月和2007年元月我室两次印发了《关于组织我市小学语文教师开展网上“案例沙龙”的通知》,明确了“案例沙龙”活动的内容、研讨的形式、研讨的专题,要求各单位在规定时间上报参与人次。在第二期活动的通知上,我们首先对第一期“案例沙龙“开展的情况进行了小结,对积极参与的单位给予了肯定,鼓励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在平时的下校教学视导中,每到一校,我们都会了解网络教研开展的情况。
2、加强服务,搭建平台。
为了让广大教师认识网络教研这个新的平台,我们首先确定的是服务意识。
㈠网站建设初期,很多老师反映注册难、下载慢、网速慢等不少实际问题,我们就耐心地给大家解释,并要求他们多试几次。为了让大家能顺利地观看课例,我们自己在办公室里下载好了后,把课例装进U盘。每次下校遇到还没下载课例的,我们就拿出U盘,让大家直接复制。遇到说“注册难”的,我们就告诉他如何注册更加快捷方便。 有的学校因为条件限制还没有安装网络设备,我们就要求分管教研的领导先从教研室或者教师家里下载,然后组织教师集体观看、讨论。
㈡建立专题发帖区。“案例沙龙”活动开始,我们两位教研员和赤壁镇小的许明芳老师首先在湖北教研网台注册,建立了“赤壁市讨论发帖区”、“赤壁市教师报到区”“你说我说大家说”三个专题,让赤壁的老师在我们的专题内发帖,便于我们及时了解老师参与的情况。很快,我们的这三个专题就成为湖北教研网台主页上的“推荐主题”和“评论热点”,主题的点击量也直线上升,在主题点击排行榜上位居前列。截止到6月11号为止,“赤壁市讨论发帖区”、“赤壁市教师报到区”点击量分别达到了5602和4044。
二、组织引领,提高网络教研质量
网络教研作为新型的教研形式,大家都觉得很新鲜,同时也有些茫然。作为教研员,我们应该认真做好组织引领工作,使教师们对网络教研的认识逐渐提高,达到共同提高我们的教研水平的目的。
1、由“走近”到“走进”
刚开始,有的老师在网上报个到后,就不见了踪影,估计大多是抱着一种看看热闹、完成任务的心态。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及时引导大家:“热烈欢迎你们的到来!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相信我们大家一定会常来这里走走看看,顺便留下一点收获。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的‘家’!让我们一起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我们美好的‘家’!”“ 欢迎你们的积极参与,希望看到你们更多的文字。”“我们来的目的当然不仅仅是报到了,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要真正地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网络教研’。希望大家能不拘一格,畅所欲言,可以针对整个案例的实施谈观点,也可以侧重于案例的某个教学细节说看法。关键是能从案例中发现自己值得学习的方法,对案例中存在的不足能进一步思考改进的办法。”通过这样的引领,教师上线后不再是“到此一游”,开始慢慢地“走近”到“走进”了网络教研。
2、由“茫然”到“豁然”
有的老师开始发贴时三言两语:“看了马老师的课,受益匪浅。”我们就及时提醒:“xx老师,能不能来点实质性的评价?”有的主要谈了案例的看法,我们鼓励大家:“很好,看到了人家的长处。再想想从案例中,我们还能得到哪些启示呢?”
我室教研员在认真观看了讨论的课例后,及时在赤壁专题讨论区发帖,发表了自己对案例的看法和一些思考。有很多老师积极跟帖,书院小学的吴红梅老师说:“我觉得网络教研的形式真是好啊,我是一个内向的人,平时参加教研活动都不好意思发言,在这里可以畅所欲言了,太好啦!”大家针对课例讨论了关于识字、写字教学以及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问题,从课例中得到了很多启示,并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了认真的反思。
为了鼓励大家积极跟帖,我们发帖:“赤壁的老师好!欢迎大家参与网络案例沙龙的活动,希望大家喜欢这种全新的教研形式,更加希望大家在这里能畅所欲言,互相交流教学上的得失,共同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2、由“感性”到“理性”。
在《关于低年级词语的理解》的帖子里,我们谈到了《牧童与画家》中“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这两个词语理解上的见解。我认为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对于词语的理解可以采用形象直观的方法,这样更加有助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书院小学的龙清秀老师看到后跟帖如下:“看了各位的高见,我真的是受益不少.特别是青紫对词语教学的新解.我看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就要多用到.在现在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了解与学生对文本中一些关键词是否理解有很大的关系。如何引导学生去了解词语的意思,这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我在阅读教学中常感到困惑的地方。”赤壁镇小的胡学树老师《该不该找学生的错》的帖子,认为在课堂上老师要求大家为读课文的孩子找错不妥,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善意地提醒效果更好。我们及时跟帖表示赞同。二小的李传珍老师也谈了她的观点:“找错没有关系的,这样更能培养学生接受批评的勇气和承受力,这是更可贵的品质!只是不能多不能滥。再说学生一定都有闪光的地方,一定都有精彩的时刻,这个时候,老师尽可以大肆夸赞,发自内心的。这样学生才晓得:错是在所难免的,并不丢人,自己也有很出色的时候。这样更能激励学生追求更好。我就是这样做的。”说得多好啊!相同的事情不同的人看法也不同,可是大家的出发点相同,追求的效果也是一样的。在这样的思想交流、碰撞中,大家又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三、网络教研,正在悄悄地改变着我们
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大约有28所小学219 人参与了网络教研,共计发帖约1570人次。网络教研,正在悄悄地改变着我们。
1、改变了落后地区的教学面貌
余家桥乡是我市的一个比较偏僻落后的地方,根本没有网络设施,但中心学校的领导非常重视网络教研工作,特地挤出资金安装了网络设备。镇里只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中心学校先组织全镇的小学语文教师观看课例,针对课例开展讨论,然后把各自的意见形成文字交给中心学校,由熊海明老师统一为全镇18位小学语文老师注册,逐个发帖。
2、改变了领导的管理理念和教研意识
蒲圻中心学校的校长亲自过问各校网络教研情况,亲自督促学校建成微机室,指派专业电脑教师负责教大家上网操作,并且主动上报各校教师参与情况。蒲圻二小的张胜利老师,主动搜集大家讨论的意见,然后帮助大家发帖。蒲圻三小的余先德校长身先士卒带头发帖,并带动全校语文教师参与到网络教研中来,到目前为止,余校长个人发帖已经达到142次。他不光是对网上发布的案例进行评议,自己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还把自己听课的一些感受也写下来发帖,供学校的老师参考。
3、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赤壁镇小的许明芳是我市第一个参与到网络教研中的老师,也是我市发帖数最多的老师。他主动担任了“书香小屋”的版主,目前已经发帖313次,位居发帖量排行榜前八位,被评为了湖北省“网络教研先进个人”。他不仅自己带头发帖,还发动学校其他老师积极参与。有的老师年纪大了,不会上网,他就主动帮助他们发帖。听了《搭石》一课后,胡国舫老师写了一首小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无名小溪河水涨,石头好搭课难讲。清波人影好风景,理所当然话家常。互动感动搭石路,自主民主一课常。借问情感何处在,搭石铺就春风漾。”许老师个人在网络教研中很快成长起来,他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大量吸取网络教研中的精华,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2006年的赤壁市小学语文优质课竞赛中,许老师获得了一等奖,在2007年5月咸宁市的小学语文优质课竞赛中,许老师再次以出色的表现获得了一等奖。二实小的一位老师,属于那种年龄稍稍偏大的教师,平时根本不会上网。为了参加网络教研,上大学的女儿放假一回家,她就拉着女儿要求手把手地学上网,还打电话问网络教研的网址,精神可嘉!主管教研的江清秀主任更是积极参与,经常在学校公布各年级组教师上网发帖情况,督促大家共同参与。对于年纪大上网有困难的老师,江主任就把他们请到办公室里,一个个手把手地教,直到学会为止。
我市的网络教研工作只是刚刚起步,我们做的工作还非常有限。有的学校至今还没有条件安装网络设施,整个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接受新生事物较慢,许多老师教研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深知网络教研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积极主动地参与,逐渐变成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将继续努力!

7#
 楼主| 发表于 2008-8-29 17:51:47 | 只看该作者
网络教研——我们成长的幸福家园

作者:列宁小学 徐能英    来源:     上传时间:2007-06-21   人气: 466
     
网络教研——我们成长的幸福家园
黄冈麻城市乘马岗镇列宁小学 徐能英

各位专家、老师们:
晚上好!首先很感谢省教研室给我们这次学习、交流的机会,这是我个人的荣幸,更是我们学校的荣幸,我将把这次活动作为提升自身素质、深入开展网络教研的一个新起点,作为一种实实在在的享受。
我来自大别山革命老区——麻城市乘马岗镇列宁小学,乘马岗地处湖北与河南交界处,是一个偏僻乡镇,条件差。但我们小小的镇里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了王树声、陈再道等26名共和国将军。面对这片钟灵毓秀的红色土地,我们列宁小学900余名师生在课程改革中有着火一般的激情,同时大家又在努力寻找跟上时代发展,与时俱进的结合点、制高点,这时我们学校提出了“创建学习型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发展战略。围绕这一目标,我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首先是创办学校图书室,在有限的资金中有计划地把购书放在第一位,接着是“网络教研”的开通,这些措施和策略令我们农村教师眼前一亮,老师走近书香校园享受着阅读的乐趣,提升了老师的品位。尤其是今年学校采取果断措施鼓励老师自己购买电脑,才得以让教研插上网络的翅膀,才使我们老师有“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自豪感,在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网络优势作用下,我们与古今中外专家对话、与天南地北老师平等交流、与城市乡村资源共享,老师乐此不疲,尽情享受;学生一个个活泼可爱,发展全面。一个乡村学校,何以有这么大的魅力?一言以蔽之,是网络教研让我们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一、“网络教研”开展中的过程与方法
1 学校重视,理念先行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学校很重视校本培训,重视教师的外出学习和自我提高,在校本培训学习中大家逐步体验到新课程改革中传统的教研模式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成长的需求,我们农村学校也要创造条件构建教师专业成长新模式。只有建立良好的研究集体,依托网络资源,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才能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开展网络教研单有理念不行,还必须有校园网,电脑等硬件设备。由于农村学校“普九”欠债加上“一费制”等原因,我校的微机室至今还没有建立起来,只有几台远程教育拨下的电脑。我们不能等、靠、要了,于是学校鼓励老师私人自己购买电脑,学校给予的优惠条件是:组织专业电脑老师去陪同购买,购买电脑途中车费均由学校出,学校免费为老师安装宽带网。在这么多的优越条件也可以说无奈下我们可爱的老师不仅没有丝毫怨言,而且积极响应,仅今年春季就有16位教师购置了电脑,年龄在50岁以下的教师全部参与到网络教研之中。更多从未接触过电脑的的老师在短时间内学会了Windows操作系统;电子邮件的基本操作;网络免费资源的查找和搜集与下载;Excel的操作等。我们的校长走在学习、网络教研的最前面。
为了激发老师们的学习热情,我们还制订了相关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制度,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动力才会有行动,这样教师们增强教科研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网络教研中来,并形成充满活力的学习团队,不断实现了从超越自我到自我超越的转变。
2依托网络优势,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
我们学校具有浓愈的教科研氛围,我作为学校的教科研负责人,为如何提升学校的教科研档次、如何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如何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如何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等方面做了一点实实在在的事:
①.争取市教研室的重视与专业引领。一是每学期我都要争取市教研室教研员来我校指导、开展业务知识讲座及网络教研,二是我本人有一股子使不完的劲,时常与教研室保持着友好的联系,除了专业请教外,我还常被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学识才华所吸引,因而引着我们走向远方。如我市教研员看到我在网上的教研情况,给我发来邮件鼓励说:“看到你在网上的研究,我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你的刻苦、你的努力、你的人格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你对事业一往情深,在你身上让我看到一个人的力量有时大得惊人,可以改变一个学校和带动一批人,你们的网络研究成果将载入麻城史册。”我想鼓励的背后是一种肯定和指引,我们充满了激情。
②.学校校长亲自重视并参加网络教研中的学习,每年订购了十几种教育报刊杂志达两千余元,每次外出武汉均在绿叶书店、光谷书城购买大量的教育专著,为教师的学习成长搭建了广阔的平台,要求老师每人每月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每天至少读一篇教育文章,每天阅读网络教研中的贴子,每周至少发一个网络教研帖子。书本学习、网络教研与课后交流相结合,形成了我校校本教研的新路子。
③. 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我们着重抓好教师的网络技术培训。在很短时间里,教师们掌握了微机的基本操作。
④.开展多形式的评比活动,激发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教研:我们鼓励教师经常浏览各类教育网站,广泛吸收各种信息,认真学习别人一些好的做法,大胆地把先进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来。我们还鼓励教师登陆各种教育论坛,如“教育在线”及“湖北省网络教研中心”等,向各地的同行学习,大胆地把自己在平时教学实践中的所感、所想与大家进行交流。学校在网络教研上建有专贴,依托网络资源,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同时我们注重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资源推进课改,上“有效课堂教学”评比课;青年教师与中老年教师结队活动,使经验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互补,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⑤.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学校要求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与实践,我校在“十一五”课题中已在省申报并立项了语文课题《农村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研究》及参加了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教师参与率达90%以上。
⑥.创建优秀团队,激发教师学习。在学习团队的构建过程中,我们注重“群体学习研讨”,充分发挥教研组的集体力量,以此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我校的语文教研组为例,每学期青年教师上汇报课、骨干教师上优质课时,教研组全体成员齐心协力、个个出谋划策。每次上课都深入听课、分析、讨论,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创建和谐团队,强调个人效益、荣誉与他们所在的团队是不可分割的,这样我们因为和谐发展,所以在刚参与网络教研来短短一周的时间内,全校老师发贴达到了500多篇(很多老师因为还是今年才购买电脑,打字速度比较慢但坚持学习研讨不放松)。老师积极投入进来了,来到网络教研这个新天地,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不知不觉间,我校老师们的大部分课余时间都属于它了,这不,以前刚买来电脑时我们老师只是在上面看电影,上QQ号。自投入到网络教研后,跟贴发贴,进入新浪UC空中课堂学习,在轻松活泼的沙龙中,我们积极开放自己,合作共享,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二、“网络教研”对教师成长的影响与作用
感受一:工作更加充实。因为网络教研,我们每天基本上都要花近2个小时的时间去写作、去学习,看同仁们的随笔、日记、心得,在感受、学习中感觉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网络教研已经成为我们每天都必去看望的朋友,如果哪一日不上就好象少了点什么,其实这就是一种心情,牵肠挂肚之感。赌博抹牌聊天之类的消遣,全部拒绝在我校的校门之外,充实的工作与学习使校风正,学风浓。
感受二:思考更加频繁。因为网络教研,我们对自己日常教育行为的反思更加频繁,对每一个身边的教育现象和教育细节更加关注,并总是会用一些批判的眼光去思考这些现象发生的本质,从而探索出解决的有效办法和最佳途径。如我校老师围绕一节好课的两个生长阶段“煮书”“煮课”去细细的钻研教材,品味作者和作品的思想感情,引领学生发现习得课文语言规律”,运用到我们的课堂并让我们的课堂创新有了新的起点。我们还去学习网络上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寻找、锁定教材的语文学习点"。去讨论“如何寻找、锁定教材的语文学习点”。
感受三:写作更加勤奋。因为网络教研,因为有了经常对教育行为的审视、思考,因为有了对教育现象的关注,所以就有了不断记录下自己感受和感想的冲动,再加上有那么多同仁朋友的鼓励和支持,让我们一直在坚持中美丽地工作着。当结束了一整天的紧张工作,教师们总要打开电脑,写几段话,发几个贴,释放一下自己积蓄的情感。
感受四:学习更加认真。因为网络教研,让我们在学习他人的努力和执着的同时,也找出了自己的不足,感受到存在的差距。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努力学习,继续坚持参与网络教研,通过行动来缩小彼此的差距,让我们早日摘去“教书匠”的帽子,成为学生学习的优秀导航人。
感受五:更加关注课堂。以前上了课以后,偶尔的也会想想其中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但很少会把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记录下来,等到时间一长早就忘了。因为网络教研,我们会经常审视自己的课堂,我们会经常将自己的教学反思及时记录下来发到我们的专贴上。这种“反照镜子”与“反弹琵琶”使更多的课堂出彩,使大部分中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步入了一个新台阶。如我校的朱老师在学习《黄河象》时,就对教材进行不成功的“重构改造”,他没有重点引导学生去理解''黄河象化石的形成'和课文的叙述顺序,而是让学生展开想象去假想黄河象化石的形成,同学们各显神通,说出了许多合符情理的假想,然后让学生用不同的顺序按自己的假想写成自己版本的“黄河象”,学生一蹴而就写出很多精彩的习作。如此“剑走偏锋”,那些重点难点都迎刃而解了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上出我们的高效课堂,上了课堂的精彩。
感受六:心态更加平和。因为网络教研,我们读到了很多专家、名师的文章,从中感受了他们的随和、睿智、豁达、精彩……,领略了他们高尚的人格、人品,感动着他们的平凡与不平凡,真正领会了什么叫作大家风范。“洞悉世事胸襟阔,阅尽人情眼界宽”,名人与专家的经典之见,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心态,还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观,老师与学生关系更溶洽,学校更和谐了。在一个周末返校后我校白雪飘老师一口气读了窦桂梅老师的文章后,发自内心的感叹说“-------我刚刚拜读了让我崇拜的窦桂梅老师的专辑,我被深深感动了,我越来越觉得我的教学中有许多的不足。”
近一个月来的网络教研生活,让我们改变了很多,我们的思维,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最关键的是我们的心态。在平凡中忠实着我们的事业,在付出中收获我们的喜悦,在努力中成就着我们的梦想!
在这里,我们感觉到了“快乐学习、学习快乐;付出真诚、收获快乐”的真谛,教研网——我们成长的幸福家园。 我们将怀着希望上路!不断前行,在网络教研这个幸福的家园里幸福地成长!在无数专家与同仁的培育下长成一簇茁壮之杏,充满勃勃生机地开放在老区这片红色的热土上!

8#
 楼主| 发表于 2008-9-1 18:36:24 | 只看该作者

网络教研课题选题的些许想法

网络教研课题选题的些许想法

--------------------------------------------------------------------------------

作者:张从军    文章来源:张从军的博客                                              多日以前,在我的邮箱里就有一封来自教育视点的来信,也在视点上的会议与QQ群中,听到了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视点将做《网络教研与专业成长》的课题研究。

        考虑了很久,也认真分析了很久,我能做什么,我可以做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会做什么,我有什么特长?假如我要做这样的课题,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课题,选择什么样的突破口,选择什么有意义的课题,以及课题的大小是不是能符合我的能力?这些问题困扰了我多日,终不得法。

        自从听了那一次教育部橡木老师组织发起的,在视点UC房间中的会议,受到启发,心中突然涌现了一个想法,我在教育博客上的许多关于博客技术的文章,不正是自己这差不多一年来的网络教研的成果吗?自己就是从博客技术开始搞起的,慢慢的就有了一定的收获,自己教育思想的成长,自己教育博客的成长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也应该就是自己的课题所在。于是,我就选择了这样一个网络教研的课题《教育博客与教师计算机技能的提高》。

        另外,我考虑了一些问题,也就是自己的课题是一个人做,还是很多人做。我知道,如果我自己一个人做的话,我会融入我一个人的思想,而且通过差不多一年的教育博客的写作,对自己定义的课题还是有一定的把握的,也是能独立完成这样的课题的。但考虑到我们的网络教研,应该是能融入更多的教师的思想与成果,以及这些老师的成长,也就是让更多的网络上的教师参与到其中来,让更多热心教育事业的老师参与到其中来,让他们在网络教研方面,也能发挥自己的一些特长,同时也使他们能快速成长,这不是更好吗?于是我就想到了利用网络,把这个课题做大做强,这样既成就了自己,同时也成就了更多的教师,这不是一举两得的事吗?呵呵,就这样,就形成了我的《课题设计论证》的想法,现摘录如下:



        我研究的这个课题《教育博客与教师计算机技能的提高》的目的,是因为要写好教育博客,就必需有最基本的计算机基本技能,如果教师们都有了一定的计算机技能,教师就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使教师在各项教研与校本教研中运用博客进行教研成为可能。当教师有了一定的博客技术,就能激发教师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所以我的这一研究是最基本的研究,是网络教研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是基础、是奠基石。

        为了帮助教师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一是可以从最基本的计算机技术来提高,但就单纯的计算机技能的培训,从多年的教师计算机技能培训结果来看,实践证明教师多数是掌握得不会太好的。而只有从简单的应用技术开始,也就是从教育博客的撰写开始,让教师从这些既带有专业又带有计算机技能培训的目标出发,来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完全符合教师专业成长的知识发展规律的。这样,就能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促进各学科教学潜能的发展。因此,我作为一个小小的课题《教育博客与教师计算机技能的提高》为网络研究的课题,是有一定的前景与良好效果的。

        从该课题研究的现状来看,通过搜索网络与现实情况,我发现还没有这一方面的研究。

        另一方面,由于自己在这一方面还有一定的优势,因为自己通过几年的自学,有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基础,而且就教育博客技术已于半年多前就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文章,放到了我的教育博客之中,这些文章在教育视点上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和积极影响,已为视点上全国撰写教育博客的老师们,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现想以网络强大的优势,诚邀全国有志于做这个课题的老师共同来完成这个课题,借助视点上全国很多优秀教师的力量,使自己的课题有一定的代表性与普遍性。这也许是一个全新教研的开始,也许是新时代网络教研的创举。

        本教研课题的思路为:利用教育部教育视点网和教育视点上热心、热情、对教育充满活力并对本课题有兴趣的老师共同来研究这个课题。一是让所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写出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二是让这个课题更加深入的发展为网络教研与专业成长的核心组成部分,三是将此研究成果向大面推广应用。

        这是我的计划,也是行之有效的研究方向。其实施过程随时都能接受教育部教育视点的检验与督促。本课题也适合个人研究。

        请求批准,批准之后,我就招兵买马了,呵呵,^_^。



        以上是我的《课题设计论证》的想法,不知能不能得到总课题组的认可?因此,我就在我的上述想法的后面,还来了一个呵呵“^_^”的笑脸符。是对自己的奖赏,也是自己对课题选定后一种轻松感受的回报,也是自己幽了一把默的表现,也是对总课题组的领导不笑话我的感激。呵呵,先就说这么多吧,我将慢慢的把这个想法扩充、拓宽、深入、发展。

        不知情况怎样,也不知自己的课题选择是否合适,不知总课题组是否能批准我的课题,但愿能如愿。
9#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11:20:5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开通“应城教研网”的通知
作者: guest_7211 (应城市教学研) 时间: 2005-02-25 10:06:51 |  
关于开通“应城教研网”的通知


市一中、各学区、市直各学校(园):
  为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研究,建立交流、互动的教研机制,研究和探索教育规律、方法,总结和推广优秀教学经验,共享教育资源,以便实现办公的信息化和无纸化。我室现已正式开通“应城教研网”(http://ycjyw.home.sunbo.net)。为更好的发挥其作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网站的定位
  “应城教研网”是应城教研工作的门户网站,面向我市各级教科研部门、学校和教师,秉承教研工作“研究、指导、服务”的宗旨,力争利用网络的优势,突破传统教研模式的瓶颈,实现教研方式、方法和途径的变革,创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体系,提高教研工作的效益。“应城教研网”努力创建一种基于网络的、开放的、交互功能强的教学研究环境,使每个访问者既可以从“应城教研网”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又能将相关信息发布到“应城教研网”上,帮助教师和教研工作者将研究成果迅速转变为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生产力,提高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网站的内容
  “应城教研网”将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反映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新动态,及时公布各种教研活动通知、教研信息、重要文件等。提供独具特色的、优秀的教学和科研资源,为教学、科研管理提供服务。
  “应城教研网”主要内容按学段分学科进行分类,依据课程特点设置不同的栏目。主要栏目包括:“课改中心 | 教育科研 | 教研信息 | 论文荟萃 | 成果交流 | 幼教苗圃 | 小学天地| 初中广场 | 高中方阵 | 主任信箱 | 本站新闻 | ”等。此外,我们还将紧扣时代脉搏设置相应的论坛,供广大教师和教研工作者讨论、交流。
  三、网站的利用
  “应城教研网”除了提供本室自身的相关信息及各类课程的资源外,还提供了文章发表功能。各学科教研工作者、学校教师都可以在“应城教研网”上发表自己的新闻、文章、论文、教案等(需要经过管理员审核才能发布)。
  “应城教研网”还将提供各学校、各类教育网、教育信息网的链接,努力将自己打造成具有应城教育特色的教育科研的门户网站。
  请我市有自己网站的学校及开办了个人教育网的教师填写“网站链接申请表”,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方式报送我室,以便建立链接。(电话:3223828转8603、8605、8707 E-mail:xingyuegongzi(AT)163.com)
  我市学校的网站应在首页明显位置创建“应城教研网”的链接。
  四、网站的管理
  由我室“应城教研网”办公室负责网站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各科教研员负责相应栏目的资源建设及管理。

附:网站链接申请表

                应城市教学研究室
                2005年2月21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9-19 10:14:04 | 只看该作者
校园网络教研的初步探讨

王志敏
  摘要:网络时代信息更新迅速,教师如何跟上时代步伐,改变传统教研模式,进行网络环境数字化教研成为当今教研的新课题,本文从校园网络教研方面进行尝试,从中寻找教研新途径,拓展教研渠道,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关键词:网络教研 数字化 现代信息技术 
  一、网络教研的理念

  校园网络教研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了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二、网络教研的条件

  1、硬件条件
  (1)校园网络,校园网络不仅仅具备校园局域网的功能,同时必须能够连通Internet,保证网络畅通,建立校园网站,建议包括如下内容:教研新闻、课程改革、教考研究、教学研究、课题研究、专题研究、教研论坛、教研论文、教研计划、教研通知、学科动态、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课外活动等栏目。充分发挥了网络速度快、信息发布及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透明度、参与面与交流面都较大等优点,积极开展网络教研。在此过程中,在及时有效地为基层提供服务的基础上,促进了教研观念的更新,对变革已经实行多年的传统的教研方式作了有益的探索,进而提高教学研究工作、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质量和效益。
  (2)基本硬件:包括办公室配备台式电脑,安装了基本常用办公软件,配备专职网络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维护,保证校园网络的畅通。

  2、软件条件
  (1)教师素质
  首先要转变教师传统的教研理念,新课改的启动,带来了新理念、新课堂、新教研。教育科研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教育科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科研的主人,通过科研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教育科研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科研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利用业余学习时间组织举办培训班,对全体教师进行了网络教研的相关培训。
  其次培养强化教师的信息素养,让每位教师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学会在网络上收集寻找各种教育信息和教育资源。我们并向全体教师明确提出了开展网络教研规定和要求,开展网络教研,整体提高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研究的水平,提高教研活动的水平、质量和效益。
  再次鼓励教师的学习,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如此丰富的社会,一天不学习就有可能落后,每天都有那么多的新知识需要掌握,每刻都有那么多的新见解需要了解,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不仅仅是业务方面,更涉及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不一定将名山大川都走遍,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其价值是一样,网络资源如此丰富,更应该成为教师学习的有力工具。
  最后对教师参加网络教研进行合理分工,根据每位教师的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分工合作计划,使网络教研做到有章可循,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的顺利开展。
  (2)教研氛围
  学校要具有浓愈的教科研学术氛围,可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鼓励教师进行网络教研,同时对不参加教研的教师给予相应的惩罚,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这样才会使教师们增强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新老教师结对子的方式,利用新教师的活力结合老教师的经验形成优势互补,就会将网络教研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三、网络教研的流程

  (1)制定详细的教研计划,按教研组划分为不同的教研小组,各小组分工协作
  (2)资源的收集,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进行资源的收集工作,收集范围不限,可以是原创性的论文、教案、课件也可以是网络中的优秀教学资源,此项工作应该有专人负责,有详细的资源收集记录。
  (3)资源的整理,对收集到的资源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形成各教研小组的资源库,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资源库进行丰富整理。
  (4)资源的上传,根据教研计划,对资源库内的资源进行上传,形成校园资源库,对所有的资源进行共享,实现资源的最优化,体现网络教研的优势——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研平台。
  (5)总结交流:定期进行网络教研的总结和经验交流,不断提高网络教研的实效性和实用性,对出现的问题积极探求解决方法,同时也可以通过校园网站对出现问题进行及时反馈。

  四、网络教研成果

  根据网络教研的运行情况,进行网络教研的成果测评,以确定是否有利用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学生一生的发展,是否能够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去发展学生,体现学生是 “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网络教研的成果应该公正客观,不单纯以学习成绩作为考核手段,对教师的考核在注重结果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过程。
  总之,校园网络教研是一个新的话题,教育教学在新形势下探索教研模式的一种尝试。它并不否定其它形式的教研作用,而是从另一种视角上探索教研的方向,扩大教研的职能,挖掘内在资源,促使教研更加科学。这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和创新精神,改变教师的角色认识和自我观念发挥重要作用。如今,网络教研这种新型的教研模式正在形成,“自下而上”的教研、“互动式”教研、“参与式”教研、“实战式”教研受到教师们的热烈欢迎,“自主、合作、探究”正成为“网络教研”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
[2]余红.《关于交互网络的协作学习探讨》   
[3]《WebQuest八问八答》.《网络科技时代》,2002年第1期.
[4]高晓玲.《校本教研实施策略综述》
[5]《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教研制度的探讨》《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8期

作者简介:王志敏,女,遵化市新店子中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3 12:38 , Processed in 0.53497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