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老无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站资深注册会员陆舍无书法作品理论研讨会在似水年华隆重召开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22:43:10 | 只看该作者
50# 老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22:43:30 | 只看该作者
51# 老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22:43:51 | 只看该作者
52# 老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22:44:27 | 只看该作者
53# 老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22:44:54 | 只看该作者
54# 老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22:45:24 | 只看该作者


《教师之友网》,共建而后分享的高品质公益服务网站。
5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22:48:57 | 只看该作者
主持人管季超先生:


                    胸中有丘壑  腕底竞风流


       书法这个东西,往低了说,就是用软塌塌的毛笔来写汉字。写字哪个不会?有何难哉?人们往往会轻忽了它的价值;若是往高了说,书法是最能体现汉民族文化精神和审美趣味的一门高级的艺术。
        书法上手似易,拿起毛笔就能弄,但是得法进境甚难。许多人白天黑夜地写,纸墨费了不少,也难登堂入室。在中国历史很长一段时间里,凡是读书人,人人会写毛笔字,而且以我们现在的眼光看,大多还写得有相当水准。但那时人们似乎并没有把书法家当做一个专门的社会角色。王羲之写《肚痛贴》时绝没有想到是在写一件流传后世的书法杰作。大概是功夫到了,艺境也到了,随手一弄,就成了我们眼中的宝贝。
        现而今是网络时代,好多人连钢笔也拿得不多了,遑论用毛笔。能够玩一玩毛笔的人物稀而贵,只要写得有点儿模样,就自认为或被认为是书法家了。
       能用毛笔写字的人(即所谓书法人口),在整个社会中占比并不大,但因为中国人实在太多,所以绝对数也是相当不少的。
    这中间,真正入而能出,形成个人书法风格的,犹如凤毛麟角,确乎稀少。
    老无,就是我认识的书法家朋友中,最让我佩服的朋友之一。他的书法,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风,犹如注册了商标,熟知他书法面目的人,在任何地方看到其作品,一眼即可认出。
        老无书艺,独树一格,其人又性情温和,待人朴诚。在书法圈中摸爬滚打将近三十年了,在全国各地的粉丝挺多。
    近些年来,官方的或民间的各种书法选集,往往都来向老无约稿。他的字与当今名家大家的作品放到一起,并不稍逊颜色,为咱孝感人争了脸面。
        笔者与老无订交近二十年,过从甚密。因为住得近,隔三差五就跑到他书房里一边聊天,一边看他写字。
        老无写字时的状态很松弛,毛笔在他手上似乎特别听使唤。有时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古诗文集,翻开一页,信笔写来,即成妙品。老无脑袋里储存的古诗文也不少,在书法笔会上,落笔便写,烟云满纸。
       书法是在平面上呈现的视觉艺术,并不要求在书写时有表演性,但我总觉得,老无挥毫的那份潇洒,颇具观赏性,感觉非常爽。
    早年,老无在楷书上,于欧阳询《九成宫》、颜真卿《勤礼碑》下过苦功,北碑汉隶亦有所会心;于行书,摩右军索其源;习米芾、王铎取其势;学赵之谦,得其韵;草书,则于《古诗四帖》、《书谱》及明清诸大家乃至当今名家,均有所取,亦有所弃。
       身体强壮的人,多不挑食,且吸收功能好。老无学书取法之广,悟性之高,亦非一般书家所及。蜜成花不现,在老无的书法作品中,我们能十分肯定地感受到古今碑帖的滋养,但是并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入哪一家。书史上经典作品的优良基因,被老无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了内敛平和、儒雅醇厚的独特风格。
       老无并不老,五十还不到,这个年龄,正是书法家书艺再求进境的年龄。老无对自己的书艺,从来都很自信,因为他知道自己下过苦功;老无对自己的书艺,也从来都不自傲,因为他在心中为自己设定了更高的目标。
       书法艺术的魅力,正在于永远有更高的境界存在,让你能无限地趋近,又很难企及。
       追求更高境界的过程,要费辛劳;生命的完满与人生的幸福,也正在于追求艺术至境的路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22:51:06 | 只看该作者
李波:

陆舍无先生是中国硬笔书坛的明星,更是湖北书坛、孝感书坛的明星。

     第一次和陆先生接触是在二届睡虎奖展览之时,我刚刚参加工作,经左剑桥先生引见,认识了孝感书法界的前辈和老师,其中就有陆舍无先生。恰逢二届睡虎奖在市国税大厅即将开幕,而之前我并没有投稿参加,是陆先生鼓励我临时创作了一件作品,在开幕前一天的晚上挂在展厅,我也就因此开始参与了市书协的相关活动。


     陆先生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严肃而认真,对于艺术的见解独到、深刻,点评作品往往一针见血且不留情面,对自己的创作更是高标准、严要求。在忙碌的中学外语教学工作之余,寄情于翰墨,对于书法理论、硬笔、毛笔创作均有独到的研究。每每在笔会现场,陆先生随手拿来一些文字、诗词,放手写去,或斗方或条屏或对联,无不如意。大凡见过陆先生现场挥毫之人,无不为其功力兼才情所折服。有一年春节后,到陆先生家中拜年,我有意拜陆先生为师,然而陆先生谦而不受,仍以同辈朋友相称。


    关于陆先生的作品,因本人眼拙,不敢妄加评论,然而陆先生一再嘱我说几句,恭敬不如从命,亦为广开网路探讨之自由风气,姑且谈谈个人的看法。


    陆先生的创作以行草书为主,是以清代碑学中兴时期的何绍基、赵之谦行草为基调。碑派书法尤其是大字强调线条中段的力度和变化,从整体气息而言,较之帖学,贯穿连动的气息相对少些。而陆先生聪明之处在于并没有直接取法何、赵二人典型大字书风,而是以其小字手札作为取法对象,既不乏碑派的雄强,又不失帖学的灵动。在章法的处理上。陆先生极其善于运用一个“空”字,大疏大密,加之印章点缀其间,犹如长空之中繁星布阵,韵味无穷。这一点得益于先生多年对硬笔书法形式、章法的研究和实践。在用笔上,基本上以圆笔使转为主,线条圆润饱满,如行云流水。由于作者极好的笔性和自由、散淡的性情,书写时随笔生发,使转纵横,在不经意中流露真情真性。然而,由于书写速度过快,圆转缠绕的线条过多,致使笔毫的弹性没能完全发挥出来,在连续的转笔过程中,一些线条变得较弱,笔法的单一性也显现出来。有时候过于熟练的书写很容易带来习气和平淡无味。而近期的几件作品,反而显现出熟后生的味道,拙而不野,十分精彩,可谓开一新境。就笔法而言,转折、方圆并用远比单纯的圆转要厚实和丰富得多。然而,自唐代颜鲁公以来,以圆笔系统一变晋人古法,直至后世苏东坡、董香光、朱耷、弘一...,其间关于笔法的官司,终究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然而,古人探寻的轨迹,或许也正是指引我辈前行的明灯


    一位书法家在成熟以前,是需要不断的做加法的,而一旦风格面貌已经形成,就不光要做加法,还需要做减法,在吸收的同时,也需要舍弃一些东西。不知陆先生以为否?

    以上拙见,不到之处,还望陆先生及各位批评指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22:52:18 | 只看该作者
陆舍无老师谈自己的学书历程和创作经验:


各位领导,各位书友;

      首先感谢市书协、《槐荫论坛》为我在《槐荫书画版》举办个人书法网展,并为此举办《理论研讨会》。

      说心里话,就我个人的书艺水平而言,并没有资格享受这么高规格的待遇。李波版主、管季超先生要我在这个会上讲几句。

      感谢各位领导/同道/朋友牺牲休息时间光临捧场,真诚地期待各位给我批评和指教。

      我学书三十余载,走了不少弯路,起初没有老师引导,完全凭自己的喜好,靠自己摸索,跌跌撞撞瞎摸走到今天。

     上中学之前,我就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的小学老师、中学老师以及村里的私塾先生对我的影响很大,他们是我的书法启蒙老师。
     
     我也像其他初学者一样,先后临写过唐楷诸家,写过魏碑、汉碑,钟、王小楷也临过,但这些仅仅是写字而已,后来也对宋四家以及元、明、清各家潜心研习过。但真正进入创作状态还是九十年代以后,近些年更注重书法创作上的探索,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实际上只是书法方面懂得了一点皮毛而已。

     有朋友认为,我的书法给人的感觉是现代人的影响重一些,有流行书风之嫌。其实,我并非刻意去追‘流行书风’。我习惯于中锋用笔,笔笔实在。偏爱古拙、雅朴、敦厚,有禅意,有韵致这一路的书风。

      宋刘正夫《论书》云:“字美观,则不古……字不美观者必古”; 黄山谷尝言:“士生于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古人这些书学思想对我的影响很深,所以我的作品求雅守拙,不大能‘雅俗共赏’,真正喜欢的人可能不多。

     今天,李波和老管费心筹划,邀请同道们共聚于此,真诚期望大家畅所欲言。我想听听大家的真心话。

     各位都是行家,老无在此虚心求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6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22:54:46 | 只看该作者
刘应宁:


       我以为此次陆舍无先生书法理论研讨会以这样的形式举行本身就值得研讨。
     此次雅集聚合了书家理论家商家网络等多个方面,而多个方面的和谐互动
互赢必将催生一个更高的形式。我想,陆舍无先生的书法理论研讨会肯定
会带给我们更多的与书法相关的思考。
     陆舍无先生是多年来的师友,初识其书法是在十几年前的一个展览上的小
字斗方。记得最打动我的是其线条的线质与书写的节奏。
     陆舍无先生多年的勤修,始有今天的规模,堪称不易。近期的作品好像更
注重书写的情韵与自我的表露,亦更显拙中带巧,浑朴中好像寄寓着一丝
华美。
     欣赏陆舍无先生的作品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作品中有很多的情趣叫你
象。


总之,品评陆舍无先生的书法作品一不小心会带给我们惊喜的。希
望陆舍无先生带给我们孝感书坛更多的惊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6 12:35 , Processed in 0.07336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