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孝南区首届高中美术优质课竞赛》全程实录专帖[37楼起为比赛实录/看图须登陆]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0-11-19 16:44:39 | 只看该作者
管老师!
       您好!
      我是三中的段伟,我的参赛课题改了,最后定为[小图案  大世界------感受标志艺术的魅力]。
      麻烦您了!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9 17:02:06 | 只看该作者
答段伟

       可以改课题。
       但要主动与承办校美术教师冯杰联系,以便配合。

       下周一尽量早些到场,不得迟到。
        陈强老师也应到场观课/参与研讨。由你负责通知到位。
                                                                     区教研室 管季超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05:26:34 | 只看该作者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前言
   普通高中教育应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因此,高中课程的设置应充分注意均衡性和多样性。高中美术课程的设置与改革,是高中课程整体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均衡性和多样性课程理念的实际体现。
    随着美育被列入教育方针,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会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具有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增强美术课程对学生发展要求的适应性,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结构图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价值
  
三、课程理念

四、课程总目标

五、课程内容
 ↓
模块A :美术鉴赏
1、学习目标
2、学习内容
3、评价建议

模块B :绘画·雕塑
1、学习目标
2、学习内容
3、评价建议

模块C :设计·工艺
1、学习目标
2、学习内容
3、评价建议

模块D :书法·篆刻
1、学习目标
2、学习内容
3、评价建议

模块E :现代媒体艺术
1、学习目标
2、学习内容
3、评价建议
  
六、教学建议
  
七、课程资源
  
八、教材编写建议
   
附:名词解释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体现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其主要 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涵养美感,丰富生活情趣和终身爱好美术的情感,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格。

二、课程价值
1、陶冶审美情操,丰富生活情趣
美术是最重要的视觉艺术,对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对美术作品的材料构成及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丰富生活情趣。
2、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美术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美术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性,因此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承文化艺术的价值。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政治、美术与宗教、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3、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美术实践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个性和想象、思考、判断能力,接触特殊的工具、材料、操作方式和表现形式,得到其他学科难以获得的各种体验。这种融鉴赏与创作为一体的学习活动对发挥个性,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4、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美术实践作为一种情感表达活动,在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促进人际交流以及释放个体的紧张或消极情绪等方面,具有促进身心健康与个性和谐发展的价值。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直接抒发各种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能够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升华情感;能够促进交流,沟通人际关系。以此形成良好的身心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
5、助益人生规划,拓宽发展空间
美术渗透于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在美化生活,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美术课具有工具性的价值。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育学生终身爱好美术的情感,发展美术方面的各种能力,也为学生今后从事美术职业或其他职业提供发展机会。

三、课程理念
1、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使学生比较广泛地接触本国及外国优秀美术作品,探索人文内涵,拓宽美术视野,在深入了解本国优秀的美术作品和民族艺术传统的同时,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2、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发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艺术的方法认识世界,逐步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乐于探究的精神,鼓励想象、创造和勇于实践,用美术或美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方法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现基础、多样和选择性,满足发展的需要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提供若干基础性的学习模块,要通过充分利用和发掘校内外美术课程资源,增加课程的多样化,尊重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为个性发展创造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
4、讲究学习方法和过程,培养学习能力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探索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通过美术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

四、课程总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能对审美现象作出独立的判断。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丰富生活情趣,选择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理解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能在倾听和尊重不同见解、与他人合作、形成团队精神的基础上,形成自我反思和独立思考的品质。
2、知识和技能
进一步学习美术语言,以美术形式记录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以及表达自己的情感、思考的能力,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其艺术现象,提高美术素养,并能将美术知识与技能运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3、方法与过程
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了解美术创造和思维的方法,体验美术学习的愉悦。学会收集、分析和选择与美术活动有关的信息与材料,进行视觉认知,处理媒介材料,探索表现技巧,运用直觉、想象、思维以及美术技能进行艺术加工和创造。

五、课程内容
高中美术课程采用学分制管理,既保证学生的基本学习,也给予他们比较充分的自由选择机会。
根据学习时间配置学分,按每周1课时计,修完1学期可获I学分。因此,对每一课程模块或者模块中的具体学习内容,修习1学期(17至18学时)可获1个学分,原则上以修习1个学分作为继续选修和转换学习内容的单位。但每个学生必须修习三个学期的美术科目(所选模块或内容不加规定),即3个学分。在此基础上,学生可继续选学本科目其他模块,以获得另外的学分。
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以下学习模块:
A 、美术鉴赏
B、绘画·雕塑
C、设计·工艺
D、书法·篆刻
E、现代媒体艺术

模块A: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它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和主体性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和理解世界多元文化。

1、学习目标
(1)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学会对美术现象作出判断。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理解与尊重多元文化。
(2)了解中外美术发生发展的基本轨迹,获得相关的美术知识;了解美术在不同区域的文化含义、历史变迁和风格特征;学会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
(3)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采用多种方法、多种角度探索与美术相关联的问题;学习以多种手段表达自己对美术的思考,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2、学习内容
“ 美术鉴赏” 模块的学习内容:
内容 提示  
A 欣赏 基础
 美术语言及其创作方法  
 美术与生活、美术与科学、美术
 与政治、美术与经济、美术与宗教
B 美术 欣赏
 中国古代、近现代优秀美术  
 印度、日本、东南亚的优秀古代美术;  
 非洲与美洲的优秀古代美术;  
 欧美的优秀古代、近现代美术
提示:  
 精选能够体现中外优秀艺术传统,具有文化内 涵,或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联的美术作品。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性与合作性学习。引 导学生课前收集与美术相关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并运用网络进行资料检索与搜集。  
鼓励学生用文字描述、表演、造型等多种方式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组织参观、调查、考察美术馆、博物馆、艺术作坊等,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
3、评价建议
  (1)、能否灵活运用相关的美术知识,识别美术不同门类的特征,表达自己对美术的思考。
  (2)、能否恰当使用美术术语,采用多种方法、多种角度描述、分析、比较、解释、评价艺术作品。
  (3)、能否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
  (4)、能否对美术作品和现象作出独立的判断与选择,关心美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5)、能否体验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审美理想,获得情感的升华。
  (6)、能否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理解与尊重多元文化。

模块B:绘画·雕塑

1、学习目标
  (1)认识绘画、雕塑与社会、自然的联系,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丰富思想和感情,获得个性全面发展。
  (2)学习绘画、雕塑的知识、语言,掌握造型的方法,进行创作与表现。
  (3)了解和体验绘画、雕塑的方法与过程,熟悉有关工具、材料,学会整体的观察与表现,进行自主的学习、探索和创作。
2、学习内容
  本学习模块以两个方面来显示,分为绘画与雕塑,以此适应不同情况下的不同需要和选择。
  “绘画·雕塑”模块的学习内容:

 内容 提示  
A绘画:
 素描、 色彩画、 中国画 、卡通、 版画

B雕塑:
 泥塑 、木雕 、其他  
提示:
在素描、色彩等学习中运用比例、构图、透视等知识。增强对物体明暗、虚实、冷暖及立体空间等方面的感受和理解.  
使用各种工具、材料,体验不同的艺术效果。能选择具象和抽象的绘画语言和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经验。  
对中国画、水粉画、油画、版画、卡通等类别中的某种技法、表现形式和特点有所了解,并进行创作实践。  
能运用综合材料进行艺术创作。
  
3、评价建议
  (1)能否积极参与绘画、雕塑活动,并通过美术作品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
  (2)能否运用一定的造型方法对物象进行表现。
  (3)能否对绘画或雕塑学习方法或创作过程有所感悟和认识。
  (4)能否对有关的材料进行综合的应用和创造性地发挥。
  (5)能否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作出评价。

模块C:设计●工艺

  设计,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创造性的造物活动。在现代社会中,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设计,因此设计已成为人类物质与精神生活的需要。
  工艺,原是指以手工劳作为主的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工艺制作仍在广泛的领域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设计·工艺”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模块之一,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其学习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形成初步的设计观念和设计意识;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和综合素质,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手工艺传统。

1、学习目标
  (1)丰富生活情趣,养成勇于实践、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良好工作习惯和态度,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协调合作关系。激发学习兴趣,发展探究和创造精神。
  (2)了解设计艺术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设计艺术的规律和技术,能进行简单的设计,为将来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或从业定向奠定基础;了解各种材质和工具的特性,学习一般的工艺程序和制作方法,丰富对民族传统工艺的了解和认识。
  (3)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设计创意思维和工艺制作过程,在设学习和实践中建立初步的设计意识技术意识。

2、学习内容
  本模块内容分为A、B两个二级模块,A模块为“设计”,列出了现代设计领域中三个最主要的设计类别供学生从中选修其一;B模块为“工艺”,是从众多的材质门类中选择常见易行的五类供学生选修其一。
“设计与工艺模块的学习内容:

 内容 提示  
A设计:
 视觉传达设计、 工业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
B工艺:

 纸艺、 陶艺、 木艺、 布艺、 金属工艺  

提示:
鼓励学生独特的设计构思,激发创意。  
以多种材料和方法模拟工业产品和环境艺术的设计 。  
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材料的物理特性和美感特性,了解各种工具的功能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运用计算机进行2D、3D美术设计的基本操作实践。  
在包括工艺在内的综合性设计项目中,提倡学生进行分工合作的实践。
  

3、评价建议
  (1)能否了解设计基础和主要设计类别的常识和基本技法,建立初步的设计意识。
  (2)能否利用身边的材料,运用工艺制作工具和加工方法,有创意地完成简单的工艺晶。
  (3)能否根据功能、目的和审美的要求进行有创意的设计。
  (4)能否耐心、专注、有计划地从事一件作品的设计与制作活动。

模块D:书法·篆刻

  书法、篆刻通过塑造汉字的形象美,造成种种意境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汉字艺术。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并以其源远流长、独特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  “书法·篆刻”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新增设的一个学习模块。学生在深入了解并研习中国传统汉字艺术的同时,逐步形成一定的审美素养,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
1、学习目标
  (1)获得精神的愉悦;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陶冶情操,丰富生活情趣,养成耐心细致、精确严谨、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和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提高创造能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
  (2)通过实践,获得相关的书法、篆刻知识;认识到书法、篆刻作为一门实用艺术所具有的工具性特征;学会分析、比较、鉴赏、评价书法、篆刻作品。
  (3)体验书法、篆刻中所特有的艺术意蕴,初步掌握基本的书写规范、篆刻的一般技法。

2、学习内容
“书法篆刻”模块的学习内容:

 内容 提示  
A书法:
 篆 书、 隶 书、 行 书、 草 书、 楷 书
B篆刻:
 文字印章、 肖形印章、 边款

提示:
对传统的笔法,章法、篆法、刻法等技法及表现形式有所了解,进行实践。  
能使用不同的长锋、短锋、狼毫、羊毫以及刻刀、刻石等工具、材料,体验不同的效果。  
能选择临摹、创作等方法,表达自己的个性。  
  
3、评价建议
  (1)能否运用相关的知识,识别书法、篆刻不同的书体和风格特征;
  (2)能否初步掌握基本书体的书写规范、篆刻的一般技法。
  (3)能否恰当使用美术术语,分析、比较、鉴赏、评价书法、篆刻作品;
  (4)能否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基本脉络。

模块E:现代媒体艺术

  “现代媒体艺术”是美术与现代科技结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艺术领域,是指运用光学原理、电子技术等表达自己观点、思想和情感的新兴的视觉艺术形式。随着多媒体技术和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代媒体艺术日益普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现代媒体艺术”是普通高中阶段新开设的一个学习模块。通过这一学习模块的学习,能使学生获得运用现代媒体设备、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创造、展示的能力,以及全球性传播和交流能力,因此设置这一学习模块。

1、学习目标
  (1)欣赏现代媒体艺术的魅力,乐于运用现代媒体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态度,勇于将自己作品进行展示和传播。
  (2)了解现代媒体设备和器械的性能和特点,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掌握运用软件和美术原理进行编辑、设计和处理的方法。
  (3)体验现代媒体艺术学习和创作的过程,学习运用现代媒体艺术的观念进行创作的方法。

2、学习内容
  现代媒体艺术学习模块包括两方面的学习内容:摄影/摄像、电脑绘画与设计。
  两方面的学习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便于学生的自主选择。学生可以选择某单元内容单独或有侧重地学习与应用,甚至多次选修,以便更深入地学习;也可以在各教学内容之间轮流选修,以便得到综合学习与应用。
’现代媒体艺术’模块的学习内容:

 门类 :
A 摄影摄像
 内容: 摄影/摄像基础  
 摄影/摄像艺术处理工业设计  
 门类:
B 电脑绘画与设计
 内容 : 平面绘画与设计  
 动画设计和创作  
 三维立体造型设计  
 网页设计  
 提示 :
根据某一主题(如风景、人物、花卉等)进行摄影、摄像。  
根据某一主题或社会热点问题编写脚本,并进行拍摄、编辑和加工处理。  
运用Photoshop、CorelDRAW、Painter、Flash、3Dmax、AutoCAD等软件进行创作或设计。  
运用FrontPage、Dreamweaver等软件设计并制作网页,进行传播和交流。  
配合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要求拍摄、收集各种素材、资料或案例,并成为研究性学习最终成果的展示。  

3、评价建议
  (1)能否欣赏现代媒体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
  (2)能否乐于运用现代媒体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态度。
  (3)能否了解各种现代媒体设备和器械的性能和特点,并能独立操作现代媒体设备和使用相应软件。
  (4)能否发现生活中有意义的题材,并用现代媒体艺术的形式加以表达。
  (5)能否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图像资料库和网络资源进行艺术创造。
  (6)能否将现代媒体艺术手段用于研究性学习的表达和展示之中。

4、教学资源
  开设现代媒体艺术课程首先需要有硬件设备的保证,比如照相机、数码照相机、摄影机、数码摄影机,能处理图像的电脑(最好是图像工作站)、录像编辑机等;以及图形资料的输入设备;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影机,教学时使用的实物投影仪:输出设备:教学时使用的液晶投影仪、图像输出用的彩色打印机等。
  要进行电脑绘画创作和设计还需要相应的应用软件,如Photoshop、CorelDRAW、Painter、3Dmax、AutoCAD、Flash等,用于网页设计和制作的FrontPage、Dreaz~eaver等软件;需要各种字库、图像资料库等资源,有的图像资料可以通过扫描自己拍摄的照片逐步积累起来:可以利用国际互联网上的大量图像、声像和文字资源;
  也不能忽视地方上的山水树石、花草鱼虫等自然资源,名胜古迹、现代建筑、戏剧音乐等文化资源,以及各种人物、事件等生活资源等。

六、教学建议
  1、美术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捉高他们的审美晶位。

  2、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实践,创造性地运用美术知识,开展美术活动。

  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社会需要和未来发展趋势指导学生选修各学习模块中适宜的内容。

  4、教师应引导学生加强美术语言和美术创作规律的学习,使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材料,选择具象、抽象或意象等不同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经验。

  5、在美术技能的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对作品鉴赏和作品文化含义的引导。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
  6、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讲解、示范、讨论、比较、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研究能力。

  7、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创造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交流。

  8、教师应鼓励学生尽可能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国际互联网资源开展美术学习,开阔视野,提高美术学习质量。

  9、教师应充分利用美术馆、博物馆、当地的艺术作坊等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组织学生参观、调查、考察等活动,增强美术教学与当地自然和文化特色的联系。


七、课程资源

  1、各校应根据所开设的美术课程配置专用美术教室,配齐相应的美术教学设备(包括储藏教具、工具、材料的场所、展示学生美术作品的场所)与器材,配置可供美术课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
  2、学校的图书馆应配备美术书籍和其他美术资源,包括画册、教师参考书、学生参考书、美术杂志、美术教育杂志、幻灯片和光盘等,供教师备课及上课,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以及自学或合作学习时使用。

  3、协调不同学校间的不同师资需求,互通有无,使教师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
  4、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艺术作坊和有关工厂、车间等,聘请美术专业工作者和相关人员参与美术教学,携手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
  5、学校应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开展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省市之间和国际的学生作品、教师教学成果等方面的交流。

  6、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

八、教材编写建议
1、教材的设计和编写要依据美术课程总目标的要求,以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为参考,确保教材设计的总体思路与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吻合。
2、教材编写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以有利于学生学习作为教材编写的基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
3、教材编写应体现时代的特点,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要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涉及现代艺术的观念和方法,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
4、教材内容的选择应注意基础性、启发性、拓展性和应用性。
5、教材编写应考虑不同地区的学生实际、地方资源和文化特色,应使教材具有充分的选择余地,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教师和学生的需要。
6、教材编排应图文并茂,版式美观、明了,图像清晰,色彩准确,印刷精美。
7、学校也可根据自己特点编写适合本校的特色教材。
8、一个学习模块中的两部分学习内容,可编为全一册教材,但两部分学习内容应有明显区别,还可以根据需要有所侧重。
9、“美术鉴赏”模块的教材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为“鉴赏基础”,另一部分为“鉴赏内容”。可以按照中外美术简史的方式编排,也可按照专题的方式编排,还可以按照地域、文化的方式以及美术门类的方式编排。教材中应增加各种相关的地图和图表,以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学习内容。
10、现代媒体艺术教材的内容选择应以介绍现代媒体艺术的观念、本质规律为主,并介绍一些现代媒体艺术作品及其创作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不断更新的多媒体技术,创作出新颖多样的作品。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05:28:1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高中艺术教学的反思
     来源:互联网
高中教育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是各学校共同的努力方向,固然重要,但是少了素质教育的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同样,素质教育实施不到位,达不到目的,仍然不是完美的,对人才的培养一样会产生负面影响。虽然我们的教育主管者明白这个道理,清楚高中艺术教育这门所谓的“必修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也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各级教育部门也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艺术教育越来越显出蓬勃生机。就目前来看,离全国真正“必修”还有一段时间,但是,即使真的到了那一天,情景未必就是那样乐观。
试想,我们的学生在学习阶段,连最起码的音乐课、美术课被改成英语课、语文课,有的学生甚至到了毕业还不认识简谱,五线谱更谈不上;美术课分不清油画、国画,或者说不认识齐白石,达.芬奇,毕加索……,更不用说什么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了。如果真的这样了,我们的素质教育就的确不能恭维。
艺术课重要吗?怎样才被重视而不流于形式?
谁都知道,一个巴掌拍不响,设想不会等于现实,乐观的预计到了具体实际会出现千差万别的局面----因为学生知道艺术教育不是应试教育,它仅仅是课程表中的一节课,一周才见一次而已,根本用不着花费精力。于是问题产生了!教学本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凡教学必得学生的兴趣、情感、精力、意志诸多方面的配合。也可以说,在应试教育的科目中,并非所有科目学生都感兴趣,或某一科目不一定对全部学生都有诱惑力:有的学生爱好文学,他可能喜欢语文;有的喜欢英语;有的逻辑思维强,他更擅长于数学、物理或化学……。我们不禁问到:既然如此,但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的时候为什么总是很努力?为什么在上课时能够积极配合老师,去主动学习?道理很简单,因为有压力----应试!高考要考,要上大学就必须学好,否则就会没戏!所以,注定他们必须依靠坚强的意志,促使精力联贯集中,变压力为动力,去努力学好。学生以自己的意志行动完完全全配合教师,从而保证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自己的学习效果。再如,信息技术教育在开始实施时学生学习并非很投入,但从2003年起加大考试范围,新增90分钟的机答题后,我发现一个现象:多数学生为了考试过关,且不说上课非常认真,课后还时时在复习教材或看相关书籍,个别同学甚至走路也在琢磨。回过头来,我们会发现艺术教育不是这样,至少在现阶段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在长期的教育环境或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艺术课只是一门副课,属于非统考科目。而学生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自然分出彼此。艺术课是关于艺术的,同时又是现实的,因为它本身也是一门“课”,应该同其它课程没有两样。美国政府在1838年就已颁布美术和音乐教学大纲,1994年又通过了《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该法令把艺术课程(包括音乐、视觉艺术、舞蹈等)列为美国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与原定的数、理、化、文、史五科并肩成为基础教育的“六大门”,而且多数学校里学生必须拿到规定的分数才能毕业。我国2002年7月25日颁布实施的《学校艺术教育规程》已发出信号,艺术教育是全面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制性和普及性,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必须通过建章立制,法律法规加以确定。所以,要将艺术教学的巴掌真正拍响,少了另一部分的积极因素是绝对不行的。
高中艺术教学内容以欣赏为主线,强调学生的“心到”、“眼到”,艺术教师在钻研教材、备课,设计教学模式,寻求教学方法时可能花了不少功夫,到了课堂上,有的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有的对那部分感兴趣,如:中国古代绘画,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和外国近代绘画,学生对这些内容喜好不同,在精力分配上悬殊很大,而女同学喜欢服装的多一些,到教学“现代服饰艺术”这部分内容时可能比较专注,在音乐课上,几乎所有的学生更喜欢流行歌曲。“心”到是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心”到与不到,全靠教师组织调度;整齐与否,决定最终的教学效果。艺术课原本是最让人心动的,艺术课(尤其是美术)单一的欣赏内容,教师力求“活”而有趣,但千变万化始终是一个欣赏,过分的知识化、理性化,学生的热情不会坚持很久,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心”不到位了,“眼神”也走了,对于艺术课他们也就开始走过场,或者浮躁,再不然就是:你们上课,我行我素。于是,一堂艺术课就成了有板有眼的自习课或休闲课。高中教学不同于小学和初中,又说又表演的教学方式不太适合,“表演”课自然是不会出现的,偶尔的“故事会”也不能多用,“快乐的大本营”到了超级大班,拥挤的空间会让你窒闷得喘不过气来。到了这个时候,学生不用意志来控制自己,艺术课决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艺术课同样需要学生的意志介入和意志投入。
从现阶段来看,高中艺术课,尤其是美术教材缺少让学生“手动”的教学内容,实地考察参观应当另论。但在欣赏内容的基础上,多一部分实际操作的练习,教学内容活而丰富,更能满足多数同学的学习需求,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初中有了动手实践的内容,大学里也有相关部分知识,而在高中阶段却出现“断层”现象。实际技能训练不是少部分参加艺术高考学生的专利。教育普及既然是面向全体学生,这部分内容就不能空缺。因为真正的知识,它的本身内涵是丰富的,也是全面的。大纲鼓励教师灵活机动,但这当中还得有一个“约定”尺度和纲要,否则又容易走形成“专业”课了。
当前,艺术课正走在“必修”的普及路上,不过它仍然是“调味”课,缺少不行,又不能将它提升到一定高度,教师在很多时候充当的是类似“变脸”一样的角色。许多教师认为,反正学校也不重视,评职最后,待遇最低,上艺术课没人会看得起,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创新意识不强。前几年,生物课也非应试科目,教学景况和艺术课相差无几,但自从加盟理科综合考试科目起,成绩上去了,生物教师一下也摇身变成升学考试举足轻重的显赫人物了。艺术课呢,还是那样----更多时候只能服从教学需要,为主课让路,在主课与主课的磨合中客串“润滑剂”、点缀物。最终主课丰收了,艺术课也未能实现“丛中笑”的初衷。显而易见,艺术教师在这当中的“色调”关系非常微妙。
看来,亟待这一状况的改观,让艺术课在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健康全面人才的教育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那么,首先必须要给艺术课重新定位,让它获得真正的地位,使之在学校的教育内容中占有一定份额,让“努力学好每一门功课(包含艺术)”成为大家共同的声音;其次,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不断探索、大胆改进教学方法和方式,如在实际教学中,配合教学组织学生听音乐会,或带学生到商场参观商品的外观包装设计,配合教学到外地参观考察,教学探讨,师生互动,教学课件、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整合运用,角色扮演等等,尽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做到以学生为本,融人文、情感、思想、意志、理想、道德、尊严、个性与关爱等为一体;再就是,光靠一纸呼吁、文字宣传、理论探讨重视艺术教育是绝对没有实际效果的,必须改进教育目标,让学生的精神和意志行为在学习过程中贯穿始终,兴趣与自觉并在,主动学习和探索,逐步完善考核机制,力争变“考查”为考试,逐步过渡为应试教育,同应试教育接轨,适当的压力会铸就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动力,而非仅限于文化素质的考试;最后,求取教材内容的进一步完善,充分考虑到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悬殊,城市与农村的差别,适当考虑动与静的搭配组合等,诸如此类,这些都是艺术教育现状改观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倘若这样,艺术教育的春天离我们就不会很远,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得到普及和全面提高。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05:30:11 | 只看该作者
高中美术欣赏课缺什么?
摘自:《嘉兴教育学院》
-
高中美术欣赏课缺什么?
高中美术欣赏课缺的东西太多。
高中美术欣赏课,缺什么?缺实践。实践出真知。美术欣赏中涉及到的概念和原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等理论问题的讲解,一定要在实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在非常有限的课堂上,花太多的时间去集中讲授理论知识,无疑是纸上谈兵。从现阶段来看,高中美术欣赏课,虽然美术教材也增加了让学生“手动”的教学内容,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模式等多方面的原因,真正做到的少之又少。小学、初中有了动手实践的内容,大学里也有相关部分知识,而在高中阶段由于长期的“断层”。实际技能训练还是少部分参加艺术高考学生的专利。教育普及既然是面向全体学生,这部分内容就不能缺。因为真正的知识,它的本身内涵是丰富的,也是全面的。
高中美术欣赏课,缺什么?缺重视。从1994年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在普通高中开设艺术欣赏必修课的通知,全国各地高中都相应地开设了美术欣赏课,今年又出台了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可以说美术教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在“一锤定音”的高考决定命运的时代,美术课仍然是“调味”课,缺少不行,也不可能将它提升到一定高度。
高中美术欣赏课,缺什么?缺公平。美术教师在很多时候充当的是类似“变脸”一样的角色。评职最后,待遇最低,上艺术课没人会看得起。前几年,生物课也非应试科目,教学景况和艺术课相差无几,但自从加盟理科综合考试科目起,成绩上去了,生物教师一下也摇身变成升学考试举足轻重的显赫人物了。艺术课呢,还是那样----更多时候只能服从教学需要,为主课让路,在主课与主课的磨合中客串“润滑剂”、点缀物。最终主课丰收了,艺术课也未能实现“丛中笑”的初衷。显而易见,艺术教师在这当中的“色调”关系非常微妙。
这里,我想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美术欣赏课缺什么。
一、美术欣赏课缺乡土气息。
随着普通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美术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全国统编教材内容涵括美术概念的各个方面,各地方又因应实际情况补充了乡土教材。但系统性的乡土美术欣赏教材却闻所未闻。地方性的乡土美术文化立足于本土而适应本土民间民俗习惯,也是这一个地方学生最熟悉,最能接受的。从美术欣赏课教材的角度出发,教师的学识修养多高,选用的美术图片有多么的新,对美术理论的讲解有多透彻,也不及一个学生耳熟能详的乡土实例,来的确切,更能说明问题。就是由于这样的欠缺,也直接的影响着美术欣赏课的教学,
乡土性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是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对自己生长的地方的美术都说不上什么的人,应该是美术教学的失败。无论什么地区,都有着丰富的乡土美术教学资源。从小学到初中或许还有一些乡土教材,但在高中我们却很难看了,更不用说有与美术欣赏课相关的乡土美术教材了。开发乡土美术教材是非常有必要的。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民间美术(农民画等)和工艺美术(蓝印花布、剪纸、丝织工艺、灶头画等等),都有重要的课程开发价值。这一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喜爱、了解、体认乡土人文、自然景观及民俗文化之特色……进而激发热爱乡土的情操,珍爱民族文化财富,宏扬文化之意愿,并包容世界民族文化之胸襟。这种乡土美术教材,几乎没有什么教学成本,还能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感情,何乐而不为呢?补充乡土美术文化教育,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当地社会与经济文化的发展,更新美术教学观念,使美术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要求。
从当地的人文自然景观中窥探乡土美术文化,以人文景观为线索进行乡土美术教育。人文景观是人类文明进展中所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可观赏的景物和事物。在其中保留和蕴藏着丰富的民间美术、建筑、雕塑及宗教艺术。我们以人文景观为线索搜寻嘉兴本土的乡土美术文化,在其人文自然景观中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类:一是传统的名胜古迹和民间美术。如:坐落在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上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曝书亭是我国清代著名学者朱彝尊故居和藏书楼。位于秀洲区王江泾镇长虹桥,是横跨京杭大运河的古桥梁,为浙江平原在软基上修建的最大石拱桥。南湖革命纪念馆,古运河,落帆亭等等。通过介绍这类传统人文景观,引导学生认识本地的民间美术(秀洲的农民画),认识先辈们创造的珍贵美术文化,领略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理解传统文化思想,体会劳动人民辛勤的劳动和高度的智慧,启发学生学会珍惜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使我们的民族美术更具有世界性。二是现代建设的新人文景观。如嘉兴市新开辟修建的嘉兴市民广场,整个广场风景十分优美,新植各种树木,一眼望去生机盈然,广场内花团景蔟,色彩斑烂鲜艳,天地无比空旷,使人十分惬意。以往见过的很多办公楼很少有能与该广场及办公楼的设计造型相比美的。三是具有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这些景观成为历代文人抒怀写意的名胜。例如:在许多自然风光中,留下了历代诗人名人的词句,为这些自然景色增添了不少的人文色彩,在向学生介绍这些自然风光的时候,给他们介绍历代学者文人写下的诗篇,使学生从景色中领略文学描写之美,并为我们本地有秀美的自然景色而感到自豪。引导他们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的环境,加强环保意识,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05:30:46 | 只看该作者
以人文景观为素材,进行多种形式的乡土美术教学。运用拍摄录像、照片搜集和整理人文景观中的乡土美术。结合相关美术教材,通过放映录像、图片展示、多媒体电脑图形设计,文字资料介绍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乡土美术。组织学生以生态游的方式,开展乡土美术教育。把美术课堂移到野外,在游玩中,观察感受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之美。要求学生在实地搜集美术资料,写生和记日记,把亲身体会写下来。以培养学生考察研究乡土美术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艺术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乡土美术各类欣赏课同音乐、社会政治、电脑美术与信息技术等等结合进行。使学科横向联系,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
乡土美术教育是一个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它的学科跨度大、容量广,操作性强,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由于多元化教育是美术与设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在向学生开展地方乡土美术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接触不同地域、社区的美术文化,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自然环境,风土人情,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与经济文化的发展,培养多元化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缺特色。
其实,高中美术欣赏课缺乡土气息中,我们也能体会到,乡情乡土美术欣赏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特色。这里所说的缺特色,主要是从美术欣赏课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的。我经常开玩笑说,我们现在是打着全面发展的旗号,干着全面不发展的勾当。我说上帝让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面貌、个性、特长、给这个世界的色彩都不一样。但我们每个人恰恰都要和上帝对着干,把每个应该不一样的,培养成一样。我们用标准的大纲、标准的教材、标准的评价、标准考试规范大家,使教学走入模式化的怪圈。任何一个人,要取得成就,他就必须有特色。每一个学校,要有影响,必须有特色;一个地区的教育,也只有特色鲜明,才能真正有立足之地。美术欣赏课教学也的形成自己的特色。
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启迪智慧,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以及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为了这个目的我们怎么样去开展美术欣赏课教学呢?长久以来在标准的教学大纲、标准的教材、标准的评价下的教学模式,使美术欣赏课教学显得毫无生机,广大的美术教师也都深感美术欣赏课难上。难在什么地方?难在教学的特色个性上。
在听过的不少的美术欣赏观摩课,其所体现出来传统教学模式虽不能说是根深蒂固但还是显而易见的,其中不凡也有不少的新“气象”,但教学普遍地仍然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传统的授受式的授课模式,将教师系统讲授、学生系统听、受加以固定单一化。诚然,不可否认,这种模式有其优势--体现授课过程的特点较全面充分,能使学生在单位时间接受的知识容量最大化,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听觉功能,锻炼其思维、分析等能力,因而成为基本的授课模式。但其局限性亦显而易见:(1)、学生单纯听受,缺乏实践活动的机会,能力的全面锻炼难以实现。(2)、教师的讲授虽不都是满堂灌,但实践证明,极易陷于满堂灌,学生很易处于被动。(3)、提供给学生能直接、首先地接触新知识的机会少,不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发展智力。加之美术知识本身所固有的"过去性"、教材内容的滞后等因素,使这种模式的弊端更是显现。从学生对美术应付式的学习反应即可见一斑。
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有千篇一律性,教案中重点难点理解的单一性,课件制作的模式化,提问方式的简单化、师生互动机械化,都不利于美术欣赏课有效进行,更谈不上形成有特色的教学。特色那里来,就是从以上的几个方面来。
教材是教学的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它不能成为师生反复研读、记诵的不容怀疑的圣经,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是新课程的教学观。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应停留在教材本身,更多的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同一知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理解的深度也不一样。我曾让高二十个班的学生写一篇五百字左右的关于对美的认识,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提到“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东西,但对美的感受因人而异,因时而迁”。所以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决不能够单一化,从这个角度看的话,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的理解也就显而易见了,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讲时重点的问题,而于另外一部分的学生却不怎么难,同样难点也是不同学生的难点,因此重点也无所谓重点,难点也无所谓难点。关键是如何的从学生的现实和需要出发。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05:31:23 | 只看该作者
多媒体教学以其熔声像、动画、美感等于一体的功能与效果而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提高授课质量和效果极有帮助。是美术欣赏课很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多媒体只是一种技术,它无论多少先进,评判它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的标准只有一条:即教师如何合理运用,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个好的课件要有美感和针对性,不能模式化。在美术欣赏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我觉得需要注意几点:第一方面多媒体课件开发平台的选择和整合。在制作课件时,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课件制作软件,并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不同的软件整合,以实现课件制作的最优化。如:中国古代雕塑一课,涉及的内容比较的广且多,在课件制作中可充分的调入一些视频素材(如:秦始皇兵马俑、敦煌莫高窟等),在一定的程度上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视听觉功能。在网页设计一课中,可运用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Dream Weaver)来制作课件,一方面这些软件制作的课件互动性强,能充分地展示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课件本身就是一个网页设计地实例,而且也可以参入直观地设计审美意识。有效的进行教学。第二方面是在设计课件时应注意紧扣课本的内容进行设计制作,课件的制作是为教学服务的,是为优化课堂结构而设计制作的,而不应搞成新技术的展示,使课件失去真正的实效。要以实现教学目的为突破口。
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心语的倾听者和积极的反映者。学生是具有情感,个性和有尊严的学习主体。问题的设计是课堂互动教学的重要方面,在美术欣赏可中的运用,有着它达到的目的,并不是通过欣赏一定数量的美术作品就可以达到的,问题的设置和提问的方式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问题的设置方式可以是设问的,反问的等等(当然是针对课堂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的)。电视节目中的许多主持人在此类平等、交互式的活动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中央电视台的王牌节目《实话实说》、《幸运52》、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等综艺节目收视率居高不下,这类玩物“上”智的娱乐节目和受到观众喜爱的不同风格的主持人就是一个个成功的范例,处在美术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可以从这些范例中受到很好的启发。做主持人式的教师,能让课堂变得更为轻松,问题的解决更有实效,当然主持人的风格与角色定位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节目的成败。作为老师,应当借鉴其长。
以上的欠缺也可能是其它学科所共有的一点,作为美术教师,我觉得一堂美术课上的怎么样,不是看这堂课学生学了多少东西,记住了多少的画家名作,首先,你的教育思想是什么?每个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特色是什么?与其他的教师有什么不一样?有了这两条,美术欣赏课就成功,当然,更重要的一条,学生在毕业后记得自己多少?一堂成功的美术欣赏课,也可让一个学生记住你以辈子。所以,我觉得特色相当重要。历史不承认苦劳,历史只承认功劳,只承认特色,只承认"与众不同,白里透红",只承认"万绿丛中一点红",只承认一点红,当然,对于万绿,不能说不重要,但她很容易忽视,很难被发现,很难载入史册。
三、高中美术欣赏课缺生活。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按部就班的生活着,怎说就缺生活呢。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过于强调以学科为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也不过才短短的十年不到。素质教育也喊了好几年了,最终的现实还是高考决定着一切,偏离高考轨道的其它的一切活动名存实亡,“三点一线”是学生的唯一生活方式,生活当中各种变化着的各种事物与他们无关,学习的机械化、单一化。特别是一些所谓的重点中学,一个月放两次假,在校期间从不出校门,更不用说参与社会实践了。而美术欣赏课在他们的整个的学习中也不过是一个边缘而又边缘的学科,不会因为美术而去关注生活,也不会因为生活而关注美术。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形成“生活教育”教育思想体系。“生活即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具体讲,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均由生活决定;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生活是发展的,教育也应随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教育改造生活是指教育不是被动地由生活制约,而是对生活有能动的促进作用。生活教育的实质体现了生活与教育的辩证关系。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美术欣赏课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实现学习的生活化。教学的生活化是每个美术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环节。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05:32:00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重生活化。美术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中提取观察、感悟、描绘和表现的素材,使他们感受到美术的乐趣与作用,从而对美术产生亲近感,让他们体会到美术就在身边。比如说,可以重组、整合和拓展教材内容,拉近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距离,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引用生活中常见广告、海报以及地方性的名家作品作为课堂教学的实例,此外还可以补充一些乡土美术,如秀洲的农民画等。
要尽量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一些生活情境,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像参观画展、博物馆以及商场等,甚至到野外写生,让学生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事实上,这是一种更好的美术学习方式。同时,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使其在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美术的价值,培养应用美术的技能,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比如说学过现代商业美术,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现身说说自己的看法。校园文化活动由学生自己组织进行等等。
四、高中美术欣赏课缺人文关怀。
所谓人文关怀、人文性等,说到底,就是人文精神。现代很多人在讲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尊重教育,讲得很玄乎,我觉得人文,就是关注人本身和关心人类文化。关心人类的命运,关心他人,关心人类文明,关心人类文化,加起来就是人文。不管是强调人文精神就是人性超越的精神,还是强调人文精神就是更贴近现实,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具有兼容性和宽容性;一个人在学校所受的教育,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小学、中学、大学包括大学后的继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最大的,但这种影响,不一定是某一个老师,某一个学校给予的,而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在学校得到的体现。素质教育应该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在高考的杠杆下,学校的教育,还是注重学生的升学价值,而忽略了学生本身的价值。在我所教的十个班级里,我曾设问学生:假如你考不上大学怎么办?或者说,考不上大学,你能干什么?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压根就没想过,也不知道自己除了上大学还能干什么。
其实,就学生的自身价值而言,艺术教育和其他学科的教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两翼,缺一不可,不能很好的进行艺术教育,人的发展就会失衡。而现在的教育却是失衡的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中,有多少老师真正用心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我们是不是让学生沉住气去读一部经典,去滋润他的心田?没有,实际上我们这个世纪是远离经典的世纪,《巴黎圣母院》有多少中学生看过?没有,因此,他很难区别美丑,很难把握善恶;《安徒生童话》有多少人读过?没有,因此他不知道什么是同情,什么是善良。孔老夫子有多少人读过?没有,因此,他不知道中国文化的根。甚至于我们有多少教师认认真真去读过孔子,读过苏霍姆林斯基,读过陶行知,没有这样的文化的滋润,你很难把人文传递下去。
美术教育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要有很好的知识融合能力。使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等等各门功课的知识能在此得到有机的结合。就拿中国文人画具有的诗书画印特点,就涉及到美术学,人文学,语文和历史等学科。从《清明上河图》看,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就涉及到此画的历史背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其次就涉及到社会学,了解北宋的社会环境,城市布局,还有就是地理学,清明到底是时令上说的清明还是社会政治的清明。这些课程知识的有机融合才能把这张画说的清楚。没有了这些知识的融合,单纯地从美术学或绘画技能角度解说,就会使课上的很为枯燥乏味了。另外,在当前的社会社会教育机制下,美术作为一门偏远课程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了解少之又少。所以,如何地使学生能够很快进入老师地教学意图显得尤为困难。学科地融合却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解说《韩熙载夜宴图》,就可以从初中每个学生都学过的《虞美人》词出发,让学生都知道这是五代后唐李后主李煜时期的作品。学科融会和专业的融合性都要求学生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但现实是过早的文理分科,使文科班不问理科,理科班不知文科。其实文理科的界限就是一个错误。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离不开人文的关怀,但是美术教材中,又有多少的内容是从学生兴趣的角度出的呢,它更多的是中国美术史和外国美术史的浓缩。本质上说是美术教学的断裂,人文关怀的缺少,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应该崇尚什么,应该追寻什么,都是很值得研究的。美术教育对一个人的精神的丰富非常有好处。一个有丰富精神生活的学生,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被健康生活情趣占领,身心的发展是健康而全面的。然而,现实是:幼儿园还学学画画,学学弹琴,到了中学,差不多是斩尽杀绝了。总之,我认为美术课中的人文精神很重要,它绝不是可有可无或者是附加的因素,而是这门课程的一个重要本质属性与规定性。也正是因为这点,它才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才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上是我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所想到的一些问题,其中的每一问题都可成为一个比较大的研究对象,限于篇幅本能一一展开,当然,由于自身的能力水平的限制,也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这里只是作为一点想法,与广大的美术教师商讨。
[参考资料]:
1、《新课程怎样教》吴效锋主编
2、《中国教育缺什么》
3、《美术课程标准》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05:33:47 | 只看该作者
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作者:陈迁  
  
  2004年9月,山东、广东、海南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全国首批参加普通高中新课改实验的省份,率先在城乡普通高中实施了艺术新课程改革。自2006年秋季起,新课改进入了包括辽宁省在内的全国第二批参加实验的省份。时光荏苒,普通高中艺术新课改的实施至今已有六个年头。可以说,对普通高中艺术新课改实施情况的探讨已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这既可为深化普通高中艺术新课改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又可为国家今后修改《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及其系列高中艺术实验教材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为全面客观地把握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的实施情况,笔者从实际的研究条件出发,选取了辽宁省的大连市、铁岭市、东港市和海城市这四个发展水平不同且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了解了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其面临的困境,并针对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一、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情况
  
  总体上说,各类城乡普通高中基本上都能实施高中艺术新课改,并在师资配备、教室使用、教师培训和课时安排等方面提供基本保证。以辽宁省为例,在教室配备方面,有2/3的学校配备了各科艺术课的专用教室,有1/3的学校设有艺术课共用教室。在课时安排方面,有近2/3的学校教学计划中安排每周有一节艺术课。在课程设置方面,大多数学校主要开设音乐和美术课程;开设舞蹈和戏剧课程的学校则微乎其微,仅占一两个百分点;而调查中的所有学校都没有开设高中综合艺术课程。从教师参加高中艺术新课改培训的情况看,有近一半教师能够经常参加培训,而一半多教师则偶尔参加过培训或从未参加过培训。在教材方面,辽宁省使用的教材非常统一,音乐教材都是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音乐鉴赏》,美术教材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美术鉴赏》。大多数师生认为高中艺术教材难度比较适中,教学辅助材料比较丰富。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大多数师生认为高中艺术新课程对学生发展具有良好的影响,有超过3/4的师生认为高中艺术新课改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艺术能力的提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与主动性,并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当然,在全面推进高中艺术新课改的过程中,广大高中师生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与问题。以辽宁省为例,认为自己遇到困难非常多和比较多的教师竟占被调查人数的71.11%,只有28.89%的教师认为遇到的困难较少和很少;有3/5的学生认为自己遇到的困难非常多和比较多。可以说,普通高中艺术新课改前行的步履并不轻松,面临着各种困境。
  
  二、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面临的困境
  
  (一)现行的高考制度成为制约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改革的瓶颈
  尽管在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早已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高中教育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却远未建立起来,学生的学习成绩仍然是评价学生发展和学校办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可以说,现行的高考制度是制约我国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改革的瓶颈。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强大作用,作为非高考科目,高中艺术新课程在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心目中处于极其次要的地位也就成为必然。在调查中,很多学生表示,自己之所以愿意上艺术课多是出于放松自己、缓解高考压力等原因,这样就可以为自己更好地学习高考科目提供心理上的“缓冲区”,而艺术课程本身归根到底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二)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力度小,有些高中开设的艺术新课程名不副实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师生对普通高中艺术新课改持欢迎态度,但是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高中艺术新课程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却显得明显不足。有近一半师生认为高中艺术新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在课时安排、规章制度和教学经费等方面得到强有力的支持。通过调查得到的一个数字是颇为引入深思的,那就是有25.4%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自己学校只是发了艺术课教材,而没有真正进行艺术课教学。另外,那些已开设高中艺术课的学校情况也是不尽如人意的。一方面,教学计划中安排的艺术课时太少,不少学校每两周才能上一节艺术课;另一方面,很多学校经常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完成上课时数,其他学科课程或学校的其他事情经常占用艺术课时,这样就使本来就很少的艺术课时更加显得捉襟见肘。
  另外,与音乐、美术这两门原有的分科课程相比,本次高中新课改中增设的高中综合艺术课程的实施情况则更堪忧。该课程以学生各种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为总目标,按照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这四个系列来组织课程内容,并分别从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不同艺术门类切入,组织学生进行完整的、综合性的艺术学习。各地区和学校对于这三种高中艺术课程可根据情况自主选择。然而,从对辽宁省的调查结果来看,被调查的各类城乡高中竟然没有一所学校实施了高中综合艺术课程,它们实施的都是分科的音乐和美术课程。可以说,高中综合艺术课程完全处于被忽视和被冷落的境地!
  
  (三)教材缺乏时代性与趣味性,不能与当代高中生的发展特点相契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笔者在与辽宁省各类普通高中艺术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有不少教师认为自己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教材问题,高中艺术新课程教材有些地方不能契合当代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艺术教材不够新颖,没有多少反映当今时代风貌的作品,缺乏时代性与趣味性。铁岭市的—位教师坦言:“教材内容分散,逻辑性不强,内容难度较大,例子生僻,学生不太感兴趣,应该结合学生的特点设计教材内容。”对于高中艺术新课程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大连市的一位高中生写道:
  “我感到教材所提供的都是比较旧的音乐段子,因为时代久远,我们根本无法体会到音乐真正想表达的东西。教材过于生硬,无新意。”可以说,与之相类似的回答在问卷中并不少见,它们反映了广大师生的心声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05:34:20 | 只看该作者
(四)教师对高中艺术新课 程的基本理念缺乏深刻理解,教学方法亟待改进
  普通高中艺术新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而且需要教师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进行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方案》超越“单一任务”或“双重任务”的主张,把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定位于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或公民基本素养,明确指出了普通高中教育最根本的价值追求。然而,在实践中,很多高中教师仍然囿于高中教育的传统观念,未能深刻领会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于高中艺术新课程的新观念更是缺乏明晰的认识。这就导致很多高中艺术教师不能及时适应艺术新课程的变化,还因袭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为核心,使艺术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使学生广泛的艺术兴趣与相对贫乏落后的艺术教育之间形成矛盾。
  
  三、建议与对策
  
  (一)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高考制度和学生综合评价方式
  推行高中艺术新课程遇到的最大困难莫过于现行高考制度的制约。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与那些高考科目相比,作为非高考科目的艺术课在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心目中自然处于次要地位。因此,改变高中艺术新课程困境的根本措施就是改革现行的高考制度,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高考制度和模式。其实,早在高中新课程改革进入第一批实验省区之前,在《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指导意见》中,国家已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高考改革,“教育部将成立高校招生考试改革工作组,在各实验省(区)提出的高考改革建议的基础上,于2004年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开始前,提出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思路”。随着高中新课程的推进,我国已陆续有一些省份对现行的高考制度进行了各种调整,但从总体上说,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高考制度和模式仍然任重道远。当然,高考制度的改革是一个关涉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必须慎之又慎!必须注意的是,将艺术课列入高考科目绝非良策,那样也许会无情地扼杀更多高中师生对艺术的喜爱。在当前形势下,首先应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宣传,引导人们从长远的角度看待艺术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高考制度和学生综合评价方式,逐步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运用观察、交流、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建立综合性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评价学生各方面的成长。只有这样,才能从制度上推进高中艺术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与发展。
  
  (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监管和支持力度
  客观地说,与实施艺术新课程之前相比,各类高中对艺术教学的重视程度普遍有了提高,很多学校以前只是为那些要参加艺术类考试的学生开设艺术技能技巧强化训练课程,而从未对其他不参加艺术类考试的学生开设过艺术课程。由于高中新课改的推进,全体学生都有了感受艺术之美、提升人文素养的机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然而,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将高中艺术课作为“摆设”的学校并不在少数,尤其是不少农村高中从未开设过任何艺术课,学校只是发放了艺术课教材,却无艺术课教学的师资和设备。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通过强有力的督促和检查,杜绝“只发教材,实际不上课”和“只有计划课时,实际不上课”等名不副实的情况出现。此外,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政府行为,加大对高中艺术新课程的支持力度,制定并完善各种相关政策和配套制度,保障教学设备和教学经费,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为高中艺术新课改的推进提供制度和经费等方面的支持与保证。
  
  (三)进一步修改与完善高中艺术新课程教材
  高中艺术新课程自身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课程教材问题,其教材必须进一步加以修改和完善。笔者认为,在今后修改新课程教材时,必须着重考虑和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使教材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以真正适应学生兴趣、情感等心理发展的需要;二是如何使教材的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相互整合,加强教材的系统性和融合性。总而言之,经过进一步修改和完善,高中艺术新课程教材应该既增加了教材的时代性与趣味性,又充分考虑了当今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成为集新颖性、时代性、趣味性和可接受性为一体的优秀艺术教材,以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能力。
  
  (四)不断加强高中艺术教师的培训工作
  高中艺术教师是推进高中艺术新课程改革的主体力量。由于传统艺术教学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如何转变艺术教师的观念、帮助其深入理解高中艺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成为深化新课改亟待解决的问题。能否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事关新课改的成败。因此,必须不断加强高中艺术教师的培训工作,把培训工作视为高中艺术新课改的关键环节来抓,制定培训规划,组织培训力量,建立培训基地,安排培训经费。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培训工作,使广大高中艺术教师能逐步更新艺术教育观念,并切实改进艺术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而真正成为高中艺术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5 06:02 , Processed in 0.14059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