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扯写生与创作的野棉花 文/李云峰[安陆二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24 22:44: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闲扯写生与创作的野棉花



    先说写生,对于久未拿笔写生的人,拿起笔是需要勇气和决心的。写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怎样突破自己,是要干一件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傻事。临场写生,面对物事,如狮子搏象,压力之大,如饮冰雪,冷暖自知。
     写生中常遇到围观者闲谈像与不像的问题,有时令人啼笑皆非。
     这也是写生面对外在世界的压力之一。其实大可不必以为然,齐白石说:“太似则为媚俗,不似则为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试想一棵树,成千上万片叶子是有的,难道要一一画出其形与色,估计傻瓜也不会。齐白石又说:“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所以面对这样的论道,大可一笑了之,不足为怪。
     也有人问,写生的目的是什么。有朋友说,写生如钓鱼,爱好而已。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志趣不同而行为各异,殊途同归。
     再说创作,对于生活积累不够的朋友,想要凭空臆想着创作,首先的困惑是不知道画什么好,对此,一位大师打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通俗比方,令人释然,做人要学老母鸡,不要学只会一味咯咯叫的公鸡,老母鸡是很辛苦的,它得不停地找东西吃,这样才能下蛋。
     写生应该是经常修炼的课业。创作跟所有的艺术行为一样,需要厚积薄发。文学如此,鸿篇巨制,皓首穷经,为写一个字,捻断数根须。演艺如此,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举手,一投足,千锤百年。绘画更是如此,废画三千始开颜,修为的是功力,积蓄的是风尚,是其所谓画修养。
    关于写生与创作的言论,有的人认为单凭写生只能永远停留于技法层面,认为写生是没有出息的,甚至有人认为写生是雕虫小技,不足挂齿,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对此有人也持不同看法,认为创作一词殊为可笑,从有绘画开始,本来不存在什么创作一说,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有了你创作完成了吗?这幅创作完成花了多少时间?如此诸多问题和说法。众所周知,西方大师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写生的;梵高的《向日葵》也是写生的;莫奈的《日出印象》还是写生的。中国古代画家石涛写意,搜尽奇峰打草稿;文同下笔,胸有成竹;当代画家窦宪德痴读太行牟天功。这些成功者事迹,无一不是体现了写生与创作密不可分的关系。
    写生和创作本身没有本质的区别,写生就是创作方式的一种。当然画家长期通过写生积累素材,然后整合出一幅本身不存在的画面,达到如临其境,满纸风动的“自然”状态,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创作,大概也就是基于此种创作理念而对写生具有微辞,其本身是狭隘的,至少是观念不健全的,须知要达到这样创作的高度,是需要长期写生积累做基石的。目前大多数艺术家越来越倾向与把写生和创作有机结合起来,得其意而忘其形,左顾而右盼,以写生为创作更显得充满激情和厚重的生活气息,切实体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铁律。
    梵高说,那种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最稳妥的办法,是不知疲倦地临摹大自然。
    画风景如此,画人物如此,画油画如此,画水彩也是如此。越来越多的人,摒弃那种一味跟相机争宠的抄袭照片式创作,把艺术玩成技术活,似乎也就显得越来越背离艺术创作的本质。照片也是大自然的缩影,但复制或放大照片,画者就成了大自然的奴隶而不是主人,顶多是一个绘画的工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9 10:21 , Processed in 0.10673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