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槐荫书画名家网络展系列之(二)——潘直亮/程惠钊//访谈提纲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13:39:35 | 只看该作者
主持人:因此先要把基础打扎实。    傅二石:对。
    主持人:我们也知道现在市面上一些人不是单纯地因为喜欢傅抱石先生的画去模仿,而是把自己模仿的傅抱石先生的画当做傅抱石先生的真画去卖,也就是卖假画。
    傅二石:这是一个现实。
    主持人:您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傅二石:你说的非常符合事实。很多画家,只要是有点市场的画家,总有人喜欢模仿,尤其是画价很高的,模仿的人一定是层出不穷。你刚才谈到,卖像我父亲的假画,说不清了,因为我遇到的这种情况太多了,弄很多很多假画,卖给一个有钱人,这个有钱人觉得因为名气大,傅抱石,贵也买,一买就买好多,结果上当了,等他发现是假的时候,他就要追究,手下人给买了,就会责怪他的手下,手下人再想办法为自己辩护,说不怕,不怕,拿到大博物馆里去,到上海的大博物馆展场展一下,这个地方展过了,不会有人讲是假的了。就有这么一回,十年前在上海,我就去看了一次,公然写着大标语:傅抱石早期作品展。展出了一大屋子的画,很大很大,有9米长,有4米高,我数了一下,70多幅,没有看到一张真的,全是假的。
    主持人:70多幅全是假的。
    傅二石:我看了以后就在那发火,这70多幅画从10年前我在写文章抗议,完了以后,再没有见过这70多张画,我再一次也没有见过。但是有一次例外,有一个拍卖公司,比利时的,拿了一张傅抱石的,一看,那是那70多张里面的,是张假的。假画多到什么程度呢?现在不但有我刚才讲的为了搞点钱花的,不是,还有一些挺有地位的,他可以号称画家专家的人,也参与这种事,我讲的也是有根有据的,不用多讲。怎么会出现这么多呢?我到现在不太明白,上海就有这样的人,他们下了很大工夫推销傅抱石的假画,他怎么下工夫呢?我告诉你吧,那张画明明是假的,懂的,有点鉴定能力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他竟然在旁边题,因为他过去认识我父亲,是我父亲的学生,说是抱石先生的神品,写一大堆,别人一看,这种人都题字了,买吧,一百万,两百万去买,最后发现上当了。这种事层出不穷。我住南京,靠近上海,上当的人屡屡找到我,我也只好叹口气,我说你遇到一个高级骗子,那怎么办,你只好上当了。确实有这样的事。如果是普通的造假赚两个钱就满足的人,我也没法跟他计较,但是这种人我认为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我们南京就有专门造傅抱石的,有一个人,他造的很像,但是他可怜,他没有钱,靠赚点钱,我也就理解他了,有人找我看,我告诉他是假的就完了。最近有个人告诉我说,我告诉你个好消息傅先生,专门造你父亲假画的那个人死了,以后你不用烦了。可惜,这个人是死了,他不会再造了,但是还有好多好多继续活着的人还在继续造,我很烦。而且那些有名的人再出来题字,我就更烦。我有时候写报纸,写文章,发发牢骚,骂两句,不解决问题。总的是,为什么这些人这样稀罕,是因为钱吗?他们有钱,为什么还要做这种事。政府也采取了一些办法,但是也不好解决,为什么?比如一张画是真的假的,你是真的,他就说是假的,他说真的,你说假的,打官司也打不清。这个问题是非常难解决的问题。
    主持人:但是我觉得刚才您说的在上海办一个展览全是假画,我觉得太明目张胆了,傅老师您现在有没有能力一眼就鉴定出来是假画?
    傅二石:一百张里有八十张能鉴定出来,有的要靠放大镜,主要是看题字,中国题字写的是毛笔字,写汉字,这是一个鉴定的最佳的根据。为什么这么说?外国人,那些阔佬,到银行取钱的时候就是签个名,人家核对,是你的签名,一百万美元给你拿走就是了,他不在乎的。但是你知道英文和汉语的区别有多大,英文就是歪歪扭扭的线,汉字多复杂,汉字有简体,有古体,还有各种写字的习惯,英文没汉字罗嗦。所以我们说汉字是非常复杂的,它作为题字的根据,作为一张画鉴定它真假的根据是非常牢靠的,我也不能说百分之百,但是大部分的画,看看那个字,不看画,就看字,是假的,拿走吧,这种情况是有的。
    主持人:你有没有看走眼的时候?
    傅二石:我开始的时候有走眼,但是我现在很自信了,因为大家都信得过我,海内外的人都信得过我,他们的人找我,几百万,我们不能给他讲错,讲错了的话,他的损失就很大,而且我的损失更大,再不会有人找我了,傅二石说的不准。他们都来找我,我本来不是傅抱石,是父子关系,但是不等于我就会鉴定他的画,但是大家都信任我,我的责任感就更强,因为你讲错一句话,就影响几十万、几百万,我主要是因为对别人负责,就不能讲错,就仔细研究傅抱石的画是哪些,造假的人会在哪些地方出错。第一个最容易出现的漏洞就是抓他的辫子,书法,题字,傅抱石三个字要符合傅抱石题字的习惯,写得太差了不行,写得太像了也不行,什么呢?后来三个字一百张画可以排除掉八十张一上。
    主持人:你现在是鉴定专家,希望有一天所有的人都……
    傅二石:封我为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我唯一的本事就是能看出傅抱石画的真假,并不管其他的画家,一概不管,画家千千万万,我就看一个人,就是我父亲。
    主持人:以后有一天没有一个人来找您鉴别傅抱石画的真假。有一个网友提了以后非常专业的问题,说古代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摸写六法,您能不能讲解一下,您具体绘画的时候怎么来运用这六法?
    傅二石:一千多年前南齐谢赫提出六法,这六法到现在还管用,不是文化部皇帝颁布的指令,什么都不是,但是所有绘画人都遵守这六法,所以叫谢赫的老先生很了不起,没有一个人说六法过时了,那个时候中国山水画才开始,刚开始有山水画,他就提出六法,我们都很尊重这六法,我们尊重他,因为他讲得很全,包括这里面怎么画,传移摸写,这指的是笔法,随类赋彩是画颜色。对我们来讲,我们觉得最难的,这六法当中最难的不是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不是这些,而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要练,不练不行,是要下大工夫的事情,但是最难的不是它,是六法之首,气韵生动,这条没有任何人会有相反的意见,什么骨法用笔、位置、形象都挑不出毛病来,就是看了以后不感动人,不能打动观众,这种的画能算好画吗?不能算,不能算精彩的画,不能算真正画得好的画。所以要有气韵生动这个词,就概括了这一条,挺重要的一条,你得让人看了你的画,要能打动观众,他的眼睛落在你的画上要有感触,这个时候才能叫做达到了气六法之首,气韵生动。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13:40:06 | 只看该作者
主持人:这个画的灵性要出来。    傅二石:不错,这个非常重要。怎么会气韵生动,为什么你的画生动,别人愿意看,我的画拿出来,别人看都不愿意看,挂在墙上都不愿意看。进去以后,刚走到你的画跟前,他就到别的地方去了,这个不能强制。哪怕看三秒钟,你这个画都是有看头的,哪怕是三秒钟,就是说你的画还有戏,你的画还有点看头。就是你在气韵生动上,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气韵生动这四个字。再讲,画家要真正使你的画达到气韵生动,每张画都能够打动观众,那你可要全面地提高、创造你的条件,不光是笔法,骨法用笔是很好的,比如说我练了很久了,古画临得很多了,你画的是不是一定有生动的气韵呢?不一定。可能出现呆板、简单、概念化,种种缺点假如都有的话,你就不会有什么生动的气韵,这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所以要把它都结合好非常难。
    傅二石:是的,是的。现在还有,除了笔法功夫,你练得再好,你这个人画这个画的时候,你的思想状态,你的心理状态,很有关系,你要想画一张很好的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比如说,那你真是要有对祖国大地的一片热爱之情,要有热爱中国的锦绣山河,充满激情的那种感觉,才能画得好。我父亲画的这张叫做《江山如此多娇》的大画,事后写的文章就提到,他是怀着一种对中国祖国神圣大地,锦绣山河的深深的热爱画这张画的,他有这种感觉,这个画画得好不好,全国人都觉得是有那么一个气氛,一种中国大地多么壮丽、美好,但是这个画家光是功夫好达不到这一条,还要有心理状态,有一种感觉,有一种感情,他画这个画确实是充满对祖国大地高度的热爱,强烈的热爱。所以我们这是举一个例子,我们把它当成一个例子,说明这个画要想达到气韵生动,六法之首,就得创造条件,使你画的时候不但讲究笔法,还要讲究感情。这个人根本不爱中国,他是个叛国贼,黄金未那样的,你叫他画《江山如此多娇》,他也画不好。
    主持人:因为感情和笔法相结合非常重要。
    傅二石:对。所以我领会气韵生动,所有的画家画所有的画,画每张画都不可能没有目标,他一定有目标,否则这个画就是不想叫人看了,不想叫人喜欢,叫人喜欢不是光有其他几法就行了,要有气韵生动,来了十个人,九个人不看,说明这个画不值得一看。
    主持人:也就是说我们画画要把它画活了。
    傅二石:为了画得气韵生动,我努力了几十年,我不是说我达到多么高的水平,我的目标就是以气韵生动为目标,除了练笔法,练其他本事以外,我要想我的画达到气韵生动,我得考虑,你画这张画的时候,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去画,这个很重要,不能光为了钱画,为了什么画,达不到六法,六法把气韵生动放在首位,这是大有道理的。我相信今后还是会继续走六法的路,所有的画家,不管他多么高明,只不过有的画家我就说不上了,比方说他学西画,或者画什么,我就不敢说了,抽象不抽象,由画家自己来解释,中国画总是要讲究画面上看见什么东西像什么东西,这不算,要有一种气氛、气息,一种意境,这个表达出来了,才能打动观众。
    主持人:您会不会我们传统的中国画,我们觉得那是中国传统文化,您会不会在画中国传统画的时候添加西洋手法?
    傅二石:现在我们画家是非常自由的,怎么画也没人管你,有的时候画得很坏也还有观众,对我来讲算年纪很大了,画画观念上比较保守,还是比较保守,还有比我大得多的,80、90的,比起他们来,我还是比较解放一些的,有些色彩、造型。像我父亲,他不讲究抽象,但是他的画有一些抽象,有一些抽象的手法、笔法,成了画面的特点,这是有的。我父亲的创作态度就是,当我这张画,我认为这个画已经有效果了,哪怕别人认为没完,我就打住,他有一些很精彩的画就是这样的。这条我也想学,但没有学好,所以我的画基本是具像的,基本是画树,一定看得出来是树,不会认不出来那是树。个人有个人的特点。
    主持人:傅老师,现在因为您也画了这么多画了,有没有自己想挑战,而没有尝试的画?
    傅二石:我画的画最多的题目之一就是《江山多娇图》,江山多娇是中国人形容祖国大地,美好山河,我每一张和另一张都不一样,江山多娇这四个字是一样的,作为一个话题,以这个话题来画画。中国大地960万平方,怎么把它画下来啊?又是南,又是北,又是东,又是西,又是高山,又是大海,不可能画全,一张画面,再大的纸,墙再大,只能画一个小的,局部的,对国家来说只是一个景。我每次画的题目都启发我的想象,上次画的是什么山,怎么画的,我再画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一定要画的比那个概括性再强一些,更能打动人,不一定是画一座山,因为我父亲画人民大会堂那张画,他画了一些山,有的可以叫出名字来,比如远处的雪山叫喜马拉雅山,然后一条河,画了一条河叫黄河,这个画已经是很大了,哪有那么大的纸。我在家画的,我画的《江山多娇图》,最大是这么大,16尺,或者再大是32。我总想,每一次总用这个题目,我认为这个题目是永远画不完、画不够的,因为我总是把祖国的山河,我去的地方不少,东南西北都跑过,而且外国我也去过一些,比较之下,我觉得中国是最美的,中国的江山是最值得画的。我说外国人到我们这里来生活吧,我说你们的山水不如我们中国好。台湾就不提了,我说你们要想画山水,先到小岛上转转去,阿里山没有什么画头。我在这里生活,我作为中国画家,画山水的职业画家,我觉得是最好的条件,我是最幸福的。加上有傅抱石做爸爸,技巧从那受影响,我老想把这个题目继续深入画下去,我画了好多张,我刚才讲了,是《江山多娇图》,比我父亲的画,那是毛主席的词,毛主席写的,“江山如此多娇”,那是他诗词里面的几个字,我们平常就说江山多娇,表示我们对大自然的赞美。这个内容再加一百个画家也画不完。我总是想,每一次画的比前面一次,每次要多娇,把娇字体现得更强烈一点,到现在还没画够。
    主持人:每一次对自己有不同的新的要求。
    傅二石:是。
    主持人:好的,今天也非常感谢傅老师来到我们的演播室,为我们传播了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国画,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关于傅抱石先生的精彩故事,也希望傅老师您有时间经常来我们这跟我们的网友交流,也把您的一些作画的心得跟我们的网友做一个交流。非常感谢您,同时也感谢所有网友朋友们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谢谢您。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13:42:08 | 只看该作者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13:44:34 | 只看该作者
法国画家眼中的中国




画家方索(Francois Bossiere)豪朗(Roland Buraud)

  【方索】:大家好!我刚刚在中国渡过了一个月,其中有两周在宋庄画了不少。  
 [april]:我的问题是:画家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是否有过研究?特别是中国山水画。  
 【方索】:是的,但是这个过程时间跨度很大,在大学里并没有任何接触。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作为中国绘画渊源的美学与哲学观念。我间或读了石涛的一本说(法文译本包括注释都非常好),另外我还读了一点老子,我自己也练太极。在这一切之中都包含一些普世的概念,它们可能以不同形式出现,它们首先涉及我们与世界和空间的关系,不论在中国还是别国。因此,我非常关注中国绘画的历史,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八大山人”。我不能说我研究中国绘画的时间很长。相反,我对于中国的美学观念都非常敏感,它们给于我一种自信。
  【豪朗】:我没有研究过中国的绘画,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但是这十多年来我开始关注中国的传统绘画。在北京我看到作品,我认识的画家,比如说有朱耷、石涛。中国画这种表达方式让我非常震撼,但是我自己没有画过中国画。我有收集中国毛笔的乐趣,我觉得毛笔是一种非常神奇的作画工具,可能有一天我也会用毛笔。  
 [野鸽子]:看了方索先生在网上的几幅画,喜欢他的水墨画。   
【方索】:非常感谢!近几年来,我的画引起了许多中国人的兴趣与关注。  
 [古径残雪]:两位艺术家都很喜欢中国,请问你们现在在北京能够找到自己想象的中国吗?能够找到激发艺术创作的灵感吗?   
【方索】:这总是无法预见的。当然其中有一种影响,直接或间接?这种激发往往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发生。不过如今,在宋庄,我实地体验了绘画。矛盾的是,此后应当知道保持距离,忘却一些东西,从而使这一切更为有效地回来。
  【豪朗】:每当我们到一个地方的时候,我们从来不会发现这是我们曾经它和我们梦想中的一样。但是到中国来以后,看到中国的现实与其他的梦想相比,中国比较接近我原来的梦想。我童年中梦想的中国就是《丁丁历险记》有关中国的那一册,也就是蓝莲花。我从前在法国读过有关中国的书,也看过一些资料,我才意识到中国的现实并不像《丁丁历险记》中所谈到的那样。我参观了一些博物馆和艺术画廊,尤其是我来到中国,看到中国的风景,我就认为我的绘画表达方式可能会因此而改变。但是,我现在还不知道将如何改变。
  [撒哈拉]:中国画的本质还是以书法形式的线条为基础的艺术,请问你们有兴趣了解中国的书法艺术吗?  
 【豪朗】:我对中国书法的热爱和对中国画的热爱是同样的。由于我不懂中文,我不了解书法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我在某种程度上说,把书法当做一种绘画式的表达,虽然它蕴含着某些含义,但我却不能了解它究竟是什么意思。我看到中国画和书法有共性,它们都使用毛笔来作为工具。用毛笔写字或者说用毛笔来画画,都有着类似的风格。我们能够感到中国人对书法和绘画都非常的热爱。而相反在欧洲,书写与绘画是不同的两种艺术。
  [april]:SIR,IF SOMEBODY WANTS TO BUY YOUR PAINTING,HOW MUCH WOULD YOU QUOTE FOR YOUR MAGNUM OPUS IN RMB?  
 【方索】:我正在筹备明年四月在今日美术馆举办一个画展。我还没有定价,应该参照中国艺术市场的平均水平吧。  
 [红楼隔雨相望冷]:Roland Buraud先生,我们在欣赏您的绘画中总是很容易地将其和死亡的恐惧联系在一起,您的画风是否和您的人生经历有关系?您对死亡是否曾经苦苦思考过呢?   【豪朗】:并不仅仅是死亡的问题,同时也是爱的问题。我在作画的过程中并不主要是在思考,而是纯粹地在画。我认为一个画家的个人经历不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而是通过他画中的形状、形象来表现出来的。我的作品涉及到生命的诞生。我的作品中会出现一些“体”,比如说蝴蝶的卵、树杆,生命就存在这些“体”之中。死,当然是总有一天会到来的。
  [她们叫我越南哥哥]:方索(Fran?ois Bossière) :你是学装饰工艺(简介上是这样)请问:采用散点透视的中国画是不是更容易溶入你的版画创作中去?
  【方索】:我对各种透视都感兴趣,特别是那种能让画兼具平面与景深的方法,让画既属于挂它的墙,又能打开多个可能的空间。散点透视是各种手段中的一种。同样,我对中国画最为注意的是纸与墨的显现,这样能让人在虚幻与现实中游走。  
 [拿洋人钱在强国替洋人打字的哈巴]:你认为中国的绘画艺术表达了什么思想和精神?  
 【豪朗】:是那种自然的精神。我认识并且喜爱的中国画家,对自然做过详细认真地观察,然后一笔成画。这一笔的动作,各种元素都结合在一起。就好象书写一样。我看到中国画还很节省空间,我认为中国画家的谦虚是一种亲切科学。   
[她们叫我越南哥哥]:方索(Fran?ois Bossière):在计算机美术相对成熟的今天。你是否尝试用它?  
 【方索】:我对于材料的触感太过重视,由此我可以更好的设计和创作。虚拟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希望能够对此有所制衡。特别是在法国,许多非常简单的现实现在被掩蔽,例如工地、驯化的动物、物质的生产。   
[拿洋人钱在强国替洋人打字的哈巴]:请问嘉宾:中国老百姓迫切希望了解欧洲的绘画艺术,但是很少有欧洲的绘画博物馆展览,真希望中国有这样的展览。  
 【方索】:是的,我希望中国人能看到更多欧洲的绘画作品,特别是我见过的画家和学生。多年以来,他们只能看到复制品,虽然质量不错,但永远无法取代原作。因此他们被迫浪费了一些时间,而他们对于绘画的知识与感受有着巨大的渴求。
  【豪朗】:我和方索一起参观了西安艺术学院一些大学生的画室,在画室里面有几本关于西方绘画的书,但是只有一些概括介绍西方的书,而没有专门介绍某个西方画家的书。我们意识到很多中国人都有了解西方绘画的愿望,而并不仅仅是只希望看到赝品,通过这些赝品,我们是不能真正了解伦勃朗和鲁本斯绘画的。中国艺术家对西方绘画的爱好很让人感动。有一个大学生是我们在西安参观时的导游对我们说,他曾经有一次坐了14个小时的火车到上海去看一幅梵高的作品。所以,像我和方索这样西方的画家,我们是很幸运的,我们在欧洲可以看到许多名画家的作品。我在画家村宋庄遇到了一位画家,他临摹每一个国家的著名画家中最著名的作品,比如说美国的、西班牙的、英国的,他在一张很小的画布上临摹这些作品,每幅临摹的作品都有这个画家的国旗的旗帜,就像给自己建立一个博物馆一样,他对西方绘画的热情让人由然起敬。我认为每一个民族的绘画艺术都有它的特点,我们要加强交流,不是仅仅通过临摹来认识对方。
  [隔雨听帘]:两位嘉宾来自法国,就艺术的发展程度上讲,中国和法国都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大国,但是各自的风格肯定大有不同,两位可否就此进行一番比较?
  【豪朗】:中国绘画以及日本绘画对法国的印象派有很大的影响,比如说马奈就临摹过一些中国绘画,莫奈在他的家里见了一座日本式的花园,在那里从早到晚作画。在我看来,最能理解中国画的欧洲画家就是凡高。相反今天,许多中国画家受到印象派画家以及一些现代派画家的影响。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区别在于:西方绘画,尤其是油画,需要用很长的时间来作画,通过多层的绘画,从而来达到画品的优质。相反的,中国用宣纸画的国画,画画的速度是很快的。因此,就要在作画之前先在头脑中设计好,没有之后再加工的可能。在这两种艺术中,时间和空间有着很大的不同。   
[隔雨听帘]:嘉宾您好!!凡·高(Vincent van Gogh)是一个我们很崇敬的艺术家,请问:他的成功是否说明了未来东西方的艺术必须融合才会有出路?
  【方索】:是的,有可能,最重要的是关注各种流派。与当时的许多画家一样,凡高非常注意刚刚传到欧洲的日本版本。每个人都抓住了自己最感兴趣的元素。重要的是,当时欧洲第一次不仅仅关注外来的主题,而是有关空间、色彩、象形等概念,即从表面肤浅走向了深入。  
 [古径残雪]:两位嘉宾好!!请问是否介意回答以下问题:你们绝望过吗?对生活,艺术能够拯救你们吗?有没有过这种体验?因为中国的徐渭和荷兰的凡·高都曾经面对过,但是他们以自杀的方式解决了问题。  
 【方索】:艺术是人类持续的苦难。然而,我一下子就想到了一个例子:三周前我们去陕北,看到这个极为贫困的地区的剪纸艺术。在我看来,这种文化非常复杂,能为日常生活的艰难提供更多的答案。就我而言,如果一周不画,我就开始难受,如果经常画画,我就能理解世界。 艺术家也是人,他们可能象凡高一样,生在一种困难的家庭环境,承受沉重的压力。  
 【豪朗】:是啊,如果人类能够拯救艺术……  
 [她们叫我越南哥哥]:嘉宾:日本的“浮世绘”曾经影响了许多欧洲(当然包括法国)的艺术家。我的问题是:中国画(包括书法)在现代是不是也能够产生同样(或者更大)的影响?   【方索】:时过境迁,因为时代背景不同,中国画的影响不会同样明显。事实上,浮世绘传入欧洲之时,外来事物很少,同时巴黎的画家们正试图突破强加的学院画风。因此,他们立刻抓住了浮世绘。今天,浮世绘变成了摄影、电影、录像等等。与中国绘画和书法本身相比,其中的美学思想更有可能对艺术家们产生影响,引起共鸣。不过最近几年,我们注意到,人们对于中国及其文化表现出巨大的好奇。  
 [拿洋人钱在强国替洋人打字的哈巴]:你们参加过1968年的法国“五月风暴”吗?后现代绘画在法国的影响力到什么程度?  
 【豪朗】: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五月运动”的时候我22岁,我还是美术学院的学生。这次运动给法国社会带来了新鲜的空气。我也是参加运动的年轻人之一,但并不是以暴力的方式,我到今天还保存着当初反抗的心理。可以说,开始于80年代的后现代派的出发点,是艺术不会再有新的进步。同时又拒绝采取先驱派的作风,这些艺术家们感到得到了解放,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创作,同时他们也没有被指责为守旧派或者是革命派的危险,同时也不会局限于某一个派别里,所有的绘画表达方式都得到推崇。但在艺术上并不都是可行的。艺术田野是非常广阔的,包括绘画、摄影、录像、装饰等等,同时这个艺术视野在继续不断扩大。  
 [古径残雪]:嘉宾:21世纪来了,我们是否应该更加关注印地安人等更加原始的艺术形式?一次艺术革新都经常是来源于异质艺术的挑战,是吗?请指教!  
 【方索】:的确,大约一个世纪以来,情况就是如此。不过,想想高更,他决意告别西方世界,到波利尼西亚终老一生。还有毕加索,他发现了非洲雕塑,如此等等。多少年来,各种形式的创造在空间与时间中相互交融。  
 【方索】:关于文化,最令人惊奇的是,虽然条件有好有坏,这里有着巨大的能量与意愿。许多作品几乎不为多数中国人所了解。相反,丰富的文化遗产可以成为一种复兴的源泉,条件是要对此进行深刻的重新审视,而不仅流于形式,我们往往不经必要的思考就去重复形式。中国有自己真正的智慧,应该好好掌握。  
 【豪朗】:感谢中国网友对西方绘画艺术的关注,很高兴能够和你们交流,我非常希望所有的艺术家们能够找到他们自己创作的风格,同时能有与其他画家们进行交流的机会。再见。
  速记:www.suji.com.cn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13:46:50 | 只看该作者
当代工笔画的开拓者--著名画家陈白一访谈
  “他是继陈老莲(明末清初杰出画家)之后,500年来,第一个对中国画发展作出贡献的工笔人物画家”。 当代水墨画名家杨福音这样评价陈白一。
  50余年来陈白一一直致力于工笔画的创作与创新,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或收入画册,或作专题介绍,《小伙伴》等10幅画在全国获奖,并为国家美术馆、博物馆收藏。他主持湖南美协工作四十余年,在他的培养和影响下,湖南工笔画蔚为大观,涌现了一个工笔画群体,并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2007年,湖南美协应邀参加全国政协举办的美展,取得了第四名的佳绩。陈白一说:“到现在,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当代工笔画第一人
  陈白一大学时期并非主攻工笔画。“学校教的是西方的那套静物、石膏像方法。”后来去农村画人像,当陈白一用明暗衬托的手法来塑造人脸的立体感时,那些女孩子并不买账,都认为自己的脸被画黑了、变脏了。
  在邵阳老家,陈白一把自己的山水画拿给叔伯兄弟看,他们也都把头扭到一边,表示不愿意看。“看来西方的办法不行。如果画出来的东西人民都不喜欢,那还谈什么为人民服务呢?”他开始尝试用中国较古老的画种——工笔画来表现生活。
  工笔画即是以“工细”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改变绘画手法后,人们高兴地连赞他画得好。“有人说艺术是少数人的,我不认同。为人民服务,就是要为人民作画,表现他们。”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陈白一以真人真事为背景而创作的讴歌英雄人物的两幅工笔画作品《朝鲜少年崔莹会见罗盛教双亲》和《欧阳海》,颇为读者熟知和喜爱,它们奠立了陈白一在当代工笔画坛上的地位。80年代中期,陈白一改变画风,不仅在题材上,将普通的苗、瑶族妇女作为描绘的主要对象,而且构图、造型结构及用线用色也由以前的严谨紧密变得松动轻快了。
  《小伙伴》是陈白一转变画风后的经典作品,也是他个人较为看重的作品。画家首先设置了一个典型的环境,即小男孩趴在门槛上;接着又为小孩绘出特定的形象:并不熟练地抓住筷子,脸埋在大碗里,只露出一双眼睛,画中还有几只可爱的小狗。“我是通过画动物和人的关系,通过画远处的烟反映大人回来做饭这样的细节,来表现劳动的美。”
  1971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T型帛画》,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最早的重彩工笔画珍品。1973年,同在长沙出土的春秋时期《御龙图》和《龙凤图》,则将中国美术史提早了几百年。“工笔画历史悠久,比中国任何画种都早。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美术的主流。从《御龙图》和《龙凤图》始,到宋代《清明上河图》等等,经典作品很多,中国工笔画家也很多。”谈起工笔画,陈白一如数家珍。
  “世界上最大的画是中国画,有比永乐宫的三面墙还大的画吗?世界上最小的画也是中国画,有比齐白石的草虫还小的画吗?中国的艺术是真正的艺术,中国讲究的意象、神韵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西方注重写实、东方注重写意。几根线条就能把人的神态画出来,这是最高的境界。”
  隋唐五代是工笔重彩画发展的辉煌期,展子虔、阎立本等一大批巨匠都产生在这一时代。唐代之后,工笔画式微,其后各个朝代虽也产生过如赵佶、张择端等工笔大家,但总的气势是一代不如一代。至新中国成立时,仍坚持画工笔画的老画家可谓“屈指可数”。
  出于对工笔画传达出来的东方神韵的独特领悟,陈白一立志要复兴这一画种。在他的培养和带动下,湖南渐渐涌现出一个工笔画家群体,有评论家将此解读为“湖南工笔画现象”。
  中国工笔画另一位领军人物潘洁兹成立北京工笔画会后,陈白一也成立了湖南工笔画会。此后,两地经常开展交流、讲学、展览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湖南工笔画的发展。1983年,湖南工笔画在中国美术馆开展,震撼了京城,后应邀参加海内外展览26次,大大小小的报刊纷纷刊载,港澳台等地区的画廊也赴湖南收购工笔画。“我们湖南有一支拥有100人的工笔画队伍,这支队伍中画家的标准都是可以参加全国美展和出画册的。”陈白一自豪地说。
  展览取得成功后,时任全国美协主席王琦对陈白一说:“你们湖南是中国工笔画大省。”《美术》杂志主编李天样找到陈白一:“工笔画走向现代,你们湖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香港著名美术评论家黄茅评论:“现在的工笔画是湖南的特色。”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13:47:31 | 只看该作者
摘掉湖南美术“三无”帽

  今天的湖南美术百花齐放,湘绣、竹刻等民间工艺品竞相吐芳,工笔画、国画等经典作品层出不穷。早在半个世纪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
  1956年,陈白一着手筹办湖南美协。当时湖南尚属“三无”:无美院、无画院、无美术馆。“对于美术界来讲,在全国,湖南就等同于当时的第三世界。”陈白一记忆犹深,“那时去北京开会,我都是坐最后一排,前排坐着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画家,我们湖南得靠边站。但是我们湖南美术历史悠久,民间工艺品也很丰富。为何不复兴传统、重振湖南美术事业呢?”
  摘除第三世界的帽子,构成陈白一日后为之奋斗终生的理由。
  时毛主席提出“双百方针”,湖南准备于1957年开展第一届美术展览会。省文化厅拿出3万元专款用于此次美展。“那时3万,就相当于今天的300万”。上级足够重视,且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摆在陈白一面前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调动艺术家的创作热情。
  受一些政治因素影响,老画家都不敢画画,老艺人也不敢创作工艺品。于是,省美协和群众艺术馆开始派工作人员给老画家送笔墨纸砚,并在他们家里“蹲点”,鼓励其创作。
  动员工作持续将近一年之久,共收到作品3万件,其中民间工艺品占据一半。陈白一和美协同事从中挑选了2千件,借一所小学的20多间教室,将作品挂满所有墙壁。展览取得了空前成功,共出版了10本关于民间工艺品的小画册,并被全国美协邀请前去北京展览,后又送到国外巡回展览。“展览也是非常必要的。之前很多工艺品厂都不敢开工了,展览过后,又相继开工并发展壮大起来。”
  对于一个“三无”省份来说,要想提高全省的美术水平,一两次的展览显然收效甚微。“要提高整体创作水平,就要学。对于美术工作者来说,最好的学习就是去临摹莫高窟和永乐宫的壁画。”
  1981年,陈白一率湖南画家20多人,颇费几番周折,两次分赴敦煌莫高窟和山西永乐宫临摹学习。永乐宫的条件非常艰苦,每天他们就拿一个西红柿补充水分。壁画有一丈多高,他们站在由饭桌和乒乓球桌叠加的桌子上仰望壁画进行创作。后湖南马王堆出土文物,陈白一又组织全省几百人去学习,临摹。
  几十年来,为提高全省美术水平,湖南美协曾多次举办创作班。“我们没有专业的队伍,就靠打游击搞培训。毛主席说在战争中学战争,我们是靠办创作班提高创作。”陈白一说。
  1984年全国六届美展之前,湖南美协开办了国画、油画、工笔画等多个创作班,其中尤以工笔画班的规模最为庞大,共100人。陈白一和学员拿着从省招待所借来的被子、蚊帐,在衡山一个空荡荡的大庙里,开始为期6个月的培训、创作生活。“算起来,学员每天吃饭才花一块钱,而且我们还发纸笔、颜料之类。他们都特别高兴,学习的劲头十足。”创作之初,很多学员就在琢磨作品能否参加画展,整个培训班一派你追我赶之象。“我都是趁他们中午和晚上休息时,才抓紧时间画一点。”
  适逢全国美协到湖南,去看创作班画画。“他们来了后一看,好高兴啊,说你们到北京去展览吧。后来都没花什么钱,我们就去北京了。在今天哪敢这么想啊。”培训班的作品到北京后马上引起轰动,几十家报刊争先报道刊登。
  在全国六届美展中,湖南美协有146件作品被选上参展,并获得一金四银四铜的好成绩,排名由20多名直线上升至第7名,“我觉得直到这时,湖南在中国美术界方有了一席之地。”随后,全国美协第一次将会议搬到了湖南,人民美术出版社还免费给湖南展览作品出版了一本画册。
  2007年,陈白一已年过80。适逢湖南参加全国政协举办的美展,作为8个被邀请的省份之一,湖南展出作品取得了第四名的佳绩。在全国政协举办的座谈会上,很多画家纷纷发言:“湖南既有领军人物,又有经典作品。”“直到这时,我才松了一口气。”陈白一点燃一支烟,缓缓地说。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13:48:05 | 只看该作者
 捕捉生活最真实的一面  陈白一的作品曾多次获得大奖,如《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由中国美术馆收藏,并被编入中学美术教材。《考古新发现》获全国科普美展荣誉奖,《小伙伴》多次获得全国性大奖……当被问及创作秘诀时,陈白一笑呵呵地吐出两个词:勤奋、深入生活。
  陈白一曾50多次去湘西,并带着妻子、小保姆、学生、小孙女前往邵阳小沙江乡下,与当地农民打成一片。 “把全家带到乡下去的一个好处就是孙女、学生和当地小姑娘年纪相仿,很容易就熟起来”,吉首甚至有位农民画家石大发亲切地称他为“父亲”。
  一次,一名瑶族姑娘请陈白一全家去吃绿豆腐。陈白一看到小姑娘用树叶揉出碧绿的水来,接着又端盆进里屋去,小孙女跟进去了,他也好奇地想跟进去,却吃了闭门羹。后据孙女透露,瑶族姑娘从灶台抓了几把草木灰丢进去,于是一碗碗绿色豆腐就酿成了。“这就是生活,你不跟他们搞熟,永远无法看到生活最真实的一面。现在有人以为到县城就是深入生活了,其实远未挨到生活的边。真正的生活都在靠走路才能进去的地方。而且走马观花地去看一两天是不管用的,要跟人民搞熟。”
  还有一次在湘西汉寿县,陈白一坐了一只小船去看人们为捕鱼而摆的“迷魂阵”,却被 “迷魂阵”绊倒,一下摔倒在湖里。冬天,湖水冰冷刺骨,他露出水面的只有脖子以上部分和手里举着的相机。后来陈白一又穿着湿透的衣服连续乘车坐船一个多小时,才回到县里:“回去喝了点姜汤和酒,把衣服在锅炉房里烤干。那时太想看“迷魂阵”,太想画画了,就像是菩萨保佑,第二天竟然没感冒,我就又去了。”
  《欧阳海》是陈白一创作生涯的一个里程碑,也是陈白一创作秘诀的有力证明。
  1963年11月18日清晨,一匹驮着迫击炮的军马在一列火车驶来时猛然受惊。就在火车与惊马将要相撞的危急时刻,青年战士欧阳海拼尽全力将军马推出轨道,自己却被卷入列车下壮烈牺牲,年仅23岁。“画人民,肯定要画人民的英雄”,时年38岁的陈白一来到“欧阳海班”一待就是一个月,跟战士一起喂马、洗马、遛马。一次遛马时,陈白一骑的马突然受惊,险些把他摔下地。“但是我很高兴,看到了马受惊的样子”。后来陈白找到一个钉马掌的地方,每天坐着观察,看马掌被钉因疼痛而跳起来的神情,仔细观察马头是怎么惊起来,马鬃是怎么飞起来的,一连好几天的观察,马受惊的样子便跃然纸上了。
  《任凭风浪起》是陈白一的代表作之一,现被江苏美术馆收藏。为画这幅作品,陈白一多次到贺龙故乡,体验英雄生活。他发现贺龙对钓鱼、舞狮、舞龙等无所不通,且每想好一次战役,贺龙都会去钓鱼。陈白一决定摒弃画英雄冲锋战场的固有模式。画作完成后,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便是贺龙在悠闲地钓鱼,一旁石头上放着地图,后面一名警卫牵着战马驱身向前。陈白一还给这幅图配了文字:“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欧阳海》在“文革”中曾被批为黑画,陈白一也因此遭到批斗。“那段时间,我想到欧阳海,他为了人民连命都不顾了,我这点委屈算什么呢?还有贺龙,他受的委屈也不知要比我大多少。我相信历史,相信人民。”陈白一坚定地说。
  “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出土这么多宝贝,我们还用去崇洋媚外吗?以前因为国力太差,所以艺术也不为人所称赞。现在我们国力强了,外国的画家一定会跑到中国来学习的,历史会朝着这个趋势发展的。”这位已83岁高龄的老人穿着一件很普通的格子衬衫,头发花白。采访中,他一直笑呵呵的,轻描淡写地诉说着湖南美术的风云变迁。(涂莉 伏志勇)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13:51:50 | 只看该作者
大自然之子--- 著名画家朱训德访谈
  问:人类来自大自然。人类的生产、生活与自然息息相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存共发展,即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否就是人类自身诗意的生存方式呢?征服自然、宰制自然、掠夺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既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平衡,也给人类的发展埋下了诸多隐患。作为一个艺术家,您是怎么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的?
  答:伊索寓言中有个段子,讲渔夫们起网,网很沉,以为收获很多,哪知拉到岸上鱼不多,石头多,他们心里很懊丧,结果他们当中一个老人说,朋友们,别难过,痛苦本是欢乐的姐妹,我们刚才高兴过了,现在该苦恼苦恼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味为了获得功利,一切以自我价值观为准则的掠夺方式和评价方式是错误的,过分的欲望膨胀和以掠夺为目标的方式,最后都是毁灭自我的。自然与宇宙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有一种合乎自然规律的生存发展方式,就像四季轮回,风霜雨露自然滋润一样,就像人在自然中呼吸和吐纳一样,这里深藏着一种本质规律,那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风和日丽的空间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创造着的朴素的和谐,语言代替不了由心灵引起的相互默契的感觉,对于我的愿望来说这是非常美好的。
  人们的生活和艺术家的创造都需要平和澄明的空间。就像人们每天满怀美好的期待,迎接日之初升一样,这就是自然,人的生命应该像自然一样,带着纯洁之境,带着宽厚之怀,人人拥有,但不能占有。也像生命源头的甘泉,一切都在自然中流淌。只有如此,人们才能感觉自然的珍贵、生命的珍贵,艺术创造的珍贵。

朱训德在作画
  问:中国山水画历来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如北宋的范宽,近代的黄宾虹、李可染,倡导"搜尽奇峰打草稿"。师造化,就是师法自然,亲近自然,即真山真水是艺术中第二自然的本源。请问,您是怎样看待中国画与自然的关系的?
  答:老老实实地画画是一种甘甜,范宽、黄宾虹、李可染都是我敬佩的画家。而正是您所提到的这些杰出的大师的艺术经典,都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典范。他们都是吃透了中国文化艺术精神的画家。
  如果把朴素作为一种文化的纯度,如果一个艺术家能始终生活在一个富于灵思的诗化的文化时空里,当你迎看山野清风和云气能感悟些什么的时候,又渴望把此刻的亲身经历化作画面的感觉的时候,这就正是中国画家对于自然的一种心态,这样形成的中国画的语言已成为中国人心性文化的经典。师造化,就是师法自然,亲近自然。范宽在画史留下的作品已不多见,《溪山行旅图》是画家用毕生心智把半壁江山浓缩于六尺之中,用一笔一笔的笔触去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黄宾虹的山水画,几笔线下来就体现出宇宙的循环意味。李可染谓"面对山水要画出有意境的山水来",一种光感,一种构图,一种墨法画了近三十年,境界在岁月中不断净化,纯之又纯。他以过人的人格定律追求东方既白的艺术理想。再如八大的画冷例如剑,金农的画如冬日阳光,齐白石的画心明气朗如田园诗,梁楷笔下大写意的李白像,简到两三笔,只剩下一泓清气,倪云林的逸笔山水乃是一泓清泉中淡然的秋荷,笔墨既出自具象之物,不失其神采,而又飘然于物外。
  中国画家笔下的自然已是艺术人格化的自然。
  问:自然作为艺术的一种审美品格,凸显着一种自在、自为、自足的生命意识,张扬着一种"巧夺天工"的审美理念。请问,在您的创作中是如何表现您的宇宙观和自然意识的?
  答:自然是人类永远依恋的精神家园。自然是艺术家一切创作的灵感源泉。人类在快速的生活节奏里感到疲惫窒息时,自然向往深空广袤的空间,在各自的窗口凝望遥远的山麓和仰视天宇间的祥云。"一月映一切水,一切水映一月",我喜欢这句话。我喜欢这种心境。清空是一种心境,一种诗人的遐思,它又是人的自然品格,和一种冲淡的气韵。杜甫《送郑虔贬台州》诗"……万转千回,清空一气,纯是泪点,都无墨痕。"道出清气来去无痕的人格。清空之气不为冗事所动,清空的纯度把现实浮化为精神的家园。清空之境是一种气韵在物中行走,似云、似雾、似水,人在自然中散步,让情怀如水充满灵思,观山水而知天理,得呼吸而悟宇宙循环,瞩石鸟而观世态。所谓养心得境,化境为象是真正的艺术家精神生活的一种境界。当我们能有这样一种心襟和怀抱,把现实生活中的"小我"变成精神生活中的"大我",我们的思维与画笔才有可能散淡无羁,俯仰自如,画家的性情与自然性情才有可能合为一体。我画过一件作品《春兆》,这件作品曾人选北京的"国际和平年展",又选送联合国总部展出并被其收藏。"作品中表达了一种'大音希声'的静态美,一种'大空恒寂寥的静中寓动的宇宙意识。那大片空白是皑皑白雪覆盖下的屋顶,屋顶下包容着多少个农家暖融融的春梦,烟窗里升腾出来的不仅是缕缕青烟,还是画家和欣赏者在心灵得以静化后吐出来的快意,树枝上萌发的是这个民族的希冀,树干上的红纸裹着人们对未来岁月美好的信念和期待。在那银妆素裹的世界里,大自然在冬季的严寒中运化,勃发的生机在冥冥中酝酿,纯洁与静穆,宇宙与自然在这里充分展示了他无与伦比的力量。"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13:52:28 | 只看该作者
 问:中国最早的三幅帛画都出土于长沙,马王堆的漆器盛载着汉代的文明,里耶古城的竹简抒写着远古的历史,岳麓书院的砖瓦含蕴着楚地的书香……湘土之地的湖南铭刻着"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辉煌。这种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每一位湖湘学人的幸运。请问,这种独特而浓厚的文化积淀对您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中国绘画史最早最完整的三件作品出土在长沙,这无疑是激励湖湘中国画家不断进取的精神力量,也正是这种精神力量成就了阵容强大的中国画家群体,也成就了"湖南工笔艺术大省"这一荣誉。辉煌灿烂的楚汉艺术和丰厚的湖湘文化,更是我们艺术创作生活的最好人文环境。岳麓书院是我经常去的地方,我也经常把来自全国各地和国外的艺术家,学者朋友请到那里去。在书院的竹林、清泉、天井、书斋、长廊中散步和品茗是一种幸福,端起茶杯,茶的清香和暖气化作一种自然历史、人文的幽思,脑际间浮现着推动着整个历史文化进程的湖湘学人在这里相会,交谈和砥砺;我经常站在马王堆出土的帛画前沉思,我们的前人将天、地、人间的万物那样睿智自然地绘于一图,飞腾的笔势,蓬勃的气象,突破时空的笔力,仿佛有一股雄浑遒劲的灵气穿云走水,摇山荡谷,带出满幅的生动和活络。面对如此画脉和文脉,历史和时空融会贯通的画局,作为当代画家,你还能想什么?还应该做什么?我们工作在这样的文化艺术环境中是一种历史幸运,同时也有一种无穷的内在动力。我想起前人的两句诗"何物羡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我辈惟努力才对。
  问:您的家乡湘潭人文荟萃。近代曾国藩先生的道德文章,当代伟大政治家毛泽东的诗词和书法艺术,杰出画家齐白石的写意水墨画,都为丰富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作出了巨大贡献。请问您的人格锤炼和艺术探索是否受到了他们的影响?
  答:是啊。从我家往北走10里是毛主席的故里,往东走30里是白石先生的杏子铺星斗塘,往南走20里则是曾国藩的富厚堂,应该说这些为世人敬重的乡贤的人格风范,趣闻轶事从小就耳濡目染着我。我一直认为湘中人的性格中融有北方人之豪迈和南方人的聪慧。一方面敢担当,敢作为,敢为天下先;一方面富浪漫,好想象,重理想。也许这都是成就艺术家的重要因子。我一直认为毛主席的书法、诗词,齐白石的写意水墨画,曾国藩的学问文章都创造了历史的高度,其间云蒸霞蔚,气象万千,有许多为后人研究和思索的地方,自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这些后来人。
  问:有人认为您近年来的工笔画创作画风由从线的表达转向对形体的强调,色彩由单纯而丰富,由清爽而浓丽,画面效果由静而趋于动。请问您同意这种艺术判断吗?您自己怎样看待这种画风的转变呢?
  答:我的工笔画应该说分两个阶段,前阶段重传统,富装饰表现手法,《春花集锦》、《春水长流》、《山乡秋韵》、《洞庭初醒》,以及后来《唐诗宋词系列》等作品都是一种倾向,画面清朗,俊雅宁静。而《暮光》、《井湾》、《山月无声》、《冬语》、《洞庭吟月》、《朝天辣》、《晚炊》等则趋淳厚,朴厚、丰富、灿烂,画面效果则走向沉郁而飞扬,表现手法更丰富厚实,也更接近自己的艺术理想。总的来说在工笔重彩领域的探索是由简而人繁,由清新而朴厚,由宁静而飞扬灿烂。这种变化是画家思想容量和艺术技巧更有深度,画面结构更富张力和画面份量更凝重的变化。作为我本人,我更喜欢后阶段的作品。
  问:您以前主要是以工笔人物画创作为主,近几年来主要的创作似乎转向了写意花鸟画,而且,短短几年的时间,您的写意画又达到了与工笔画同样高的艺术水准,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请问促成您这种创作重心转移的基本动因是什么呢?
  答:其实我画工笔画的同时也一直在画写意画。写意与工笔,繁与简对于我来说只是两种表现手法,追求艺术高度的本质则是一致的。我在工笔画中追求写意画的总体意象,在写意的纵横洒脱中追求画面的精致。繁到极时则简,简到极时则繁,笔墨的单纯与复杂都可以走向极致,画面得失则全在其总体分寸的把握上。"讲究的随便","经意之极,若不经意","朴素的自然"永远都是艺术感觉的高度。
  的确,我画水墨画时感觉很愉快,热情洋溢,直抒胸怀。最近我有一组水墨画作品参加了一个学术提名展,得了一个卓越艺术成就奖,这是对我在水墨画探索中的一种肯定。在这里要感谢周韶华、邵大箴等老前辈对我的鼓励。工笔画讲定力,写意画重性情。而笔墨的文化底蕴的修炼则是一辈子的事。
  问:在您的写意画作品中,似乎有很强烈的构成意识。而构成往往需要一种理性的推敲方才符合视觉法则,而创作又多强调"随意挥写"、"抒发性灵"的自由。请问您是如何处理这种"有法"和"无法"的关系的?
  答:实在的说,在我的写意画里并没有刻意体现构成的手法。当然我近年注意研究了西方现代绘画和现代设计,前年在欧洲考察西方美术时我对几个现代艺术馆特别关注,在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的百多件作品前留连忘返,对毕加索的作品有了深刻的体会。如果说有某些新的视觉效果,也只能说是一种化入各种体会的自然流露。我画写意前,往往是随意浏览唐诗宋词,翻一翻前人的日记手札,听听古典的和意识流风采的音乐或在自然中散步归来时而生发作水墨写意画冲动的。每画之前并不求胸有成竹,若有所思即动笔,画一笔而自然定全局,笔笔映衬自然生发,随心所欲,而心随笔运,气概成章而已。
  问:您大学时代创作的《春花集锦》在全国美展中获得了银奖。后来又创作了大量的工笔画作品。风景、人物、花鸟,每个画科都有涉猎。您的作品宁静中充满激情,乡思里浸润着浪漫,沉郁中饱含着灵气,传统与时代的语素和谐地融为一体。作为一个画家,您认为如何吸收诸多丰富的创作源泉和表现语素呢?
  答:作为画家,在展览会上出展作品,得到肯定,获得各种奖励内心自然高兴,但画画的时候却从未想到有一天会得奖。创作大量作品还是出自内心的艺术感受期待能够表达,寻找一种合适形式和语言来表达。作为画家其实是幸运的。当一种艺术语言,一件作品,能把时代的文化的感受浓缩在自己画面上,这就显示出一种文化生活方式,一种心灵的表达方式。所表达的语汇越单纯,纯度越清晰,作品愈有力度,愈见存在的价值。作品的表达过程实质是思索的过滤过程,也是艺术表现的体验过程,获得丰富创作源泉的敏锐性必然得益于平时对文化艺术修养的厚度,以及对社会生活和自然情趣领悟的深度。而画家所掌握的来自自然,来自生活,来自民间艺术,来自传统,来自东方西方的各种表现语素也会如鱼得水,化作一种气象,一种发自内心的点线结构和神采的乐章,凝化为艺术的永恒。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1 13:53:07 | 只看该作者
问:乡村的风物、人情,那低矮的茅屋、斑驳的土墙、蜿蜒的石板路,还有那些歪斜的竹篱笆、有点灰昏的煤油灯、或者一口清澈的古井、一弯涓涓的小溪,常常是画家们最欣赏的一种元素,最神往的一种闲适,而在您的笔下却充满了几分神秘与凝重。您是用一种怎样的心态来感悟和表现的呢?  答:我的画的素材大多都来自我的故乡,在《故里夜话》这篇文章里我曾作过如此表达:"在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一切都是那样恬谈平和,是那样纯真自然,那样独具一格的房屋建筑,古色古香的雕在家具,别具风味的印花土布,尤其是这里的山歌,这里的人情……我品味着,沉思着。在这些颜色、气味、声音的背后是什么?我分明感受到自然与人生悠悠的吟咏和缓缓跳动的脉搏,也切身体会到我们民族的智慧和那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
  “而我更需要在不断的周游中回到这块宁静的地方来。用它培养'知'、启迪'慧',悟'爱'和'怨'。用超越世俗的方式,用我的艺术对我所体悟的人生和自然作一种诊释,探索人与自然的灵魂和生命的律动。”
  问:在中国绘画史上,自古至今都各有专攻。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吴作人的骆驼,都似乎成了他们的代名词,这种艺术现象对构成一位艺术家的风格特征与品牌效应有独特的功能与价值。但后来,也有了专攻一门的所谓"猫王"、"花王"的一批所谓的"专业画家"。在您的写意鸟画中,鸽子是最常见也最为人乐道的题材。您是如何看待这种"术有专攻"的艺术现象的呢?
  答:"非典"时期,人们处于紧张的防治状态。伊拉克战争,巴比伦文明造成毁灭,伊拉克人民生灵涂炭,这给人类带来难以愈合的创伤,也使我陷入沉重的忧虑之中。我曾在一本画鸽册页中写道:"中东人涂炭,国有非典愁,写就万只鸽,但祈天下和。"那段时光每天看电视,读《参考消息》,当时国内"非典"横行,炮火中的伊拉克人民的惨状和那阵阵悲怡哀嚎的反战民歌久久回荡在脑际,闷积于心间,忧心如焚。每天从清晨至午夜除了看电视就是画鸽子,用画笔祈祷和平。两个月下来,画了十多本大册页,数千只鸽。这些册页后来大部分为我的朋友所收藏,我自己仅留下两本。从那时候开始,在一些报刊也发表了部分新作,受到全国画坛内外的关注,得到各种好评,著名画家周韶华曾来长沙看我的作品,他说"我在上海美协与中国美协出的一本抗非典画集中看到你的一件作品,非常激动,很难见到这样大气磅礴的作品了,想不到你的水墨画画得这样好。因此,我专门来湖南。第一次看你这么多作品,才华横溢,不同凡响,不虚此行,太高兴了,太高兴了。"想不到我的水墨画能得这么多朋友喜爱。
  抗日战争时期,徐悲鸿先生以画千里马、画醒狮为国内抗战募捐;画家吴作人画骆驼以表达负重致远的奉献精神;白石老人养虾、画虾,研究虾之性情动态,以聊寄浓浓的思乡情怀。画家的画发于心灵深处,又渐渐化为画家精神向往的象征。
  至于画坛出现各类"画王",在此就不值一谈了。
  问:您为什么如此钟爱鸽子呢?
  答:和平鸽,喜群聚,品性善良,雍容纯和,喜与人相处,逗人喜爱。我在去欧洲艺术考察时,在威尼斯广场和艾斐尔铁塔与上万只鸽戏耍一处,鸽子从容飞到你的肩膀上,头上,手臂上,围绕着你飞来飞去,好不亲热,给我留下至深的印象。记得有一次我与文一去上海参观宋庆龄故居,据讲解员说,宋家养的鸽子已随宋庆龄好多年了,每天必亲自喂食,每天散步时,鸽子飞绕在她周围,很有味道。我家所在的大院临烈士公园很近,公园里许多鸽子经常飞到我家屋顶上来,我也借此观察揣摩鸽子的习性、动态,鸽子的神采默会于心。写意画的妙处贵在炼形,能在笔墨随意挥写间得物态神采气度者为上品。我喜欢鸽子,屡屡画鸽,完全是一种内心的喜爱和思想的表达。面对一个全新的时代常常使我思考一个严肃的主题:在现代大工业社会发展至今天,人们似乎觉察到了什么?人们在征服和改造环境的时候,在以枪炮为武力获取一己之利的时候,在争相建筑高楼大厦的时候,却挖空了人类大厦之基。人类竟以自己为敌,科技发达时制造大量毁灭性武器对着人类自己。今天,人们似乎猛醒,爱护环境,亲近自然,珍惜生命,热爱和平是多么重要。
  问:"书画同源"是中国书法与绘画关系的一个命题。赵孟頫曾对绘画与书法的用笔之法做了一个具体的描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自古以来,中国画家多在书法中有所造诣。文人画也非常强调这种"写"的表现力。您觉得在中国画中如何处理"画"与"写"的关系呢?
  答:我一直以为,读书写字,到自然中散步是画家每天必修功课。做人重温厚磊落,书画重素养重直抒胸怀。我以书法之笔画画,以画画的笔意写字。书法笔意无非是笔墨纵横间修得一种气度,修得一种人格的自然。
  问:您曾出版过一本《释然画文集》,书中不仅能欣赏到一幅幅如散文诗一般耐人寻味的画作,也能读到一篇篇轻松优雅的散文。苏轼曾说"读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情与画意融为一体。您的画是文人的画,您的文是画家的文。在当代这种创作语境和判断标准下,美术与文学的关系是否应有新的意涵呢?
  答:我是一个以文化审美的态度看世界的人,以一种诗意的眼睛领会事物的人,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没有兴趣的事很难做好,如果兴趣所至,我会非常投人。近三十年来,我读古文、诗集、散文随笔是比较多。我对音乐有一种迷恋,尤其是古典音乐和无标题的意识流音乐都极喜爱,对好的古琴、古筝、箫的曲子我谓之天籁之音。我喜欢武术,尤其太极、醉拳、八卦掌、剑术,遇上这些内容和高水平的电影电视我会爱不释手,我觉得这里面有大写意,大草书的笔法。我喜欢在山水之间散步,在书院的庭院中品茶,我认为这是人生最大幸福。这一切喜好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假如说我有较鲜明的欣赏角度,有自己的审判旨趣,应该说都是这些东西在起作用。我认为中国文学与绘画,包括建筑、园林等都有一个在现代精神的关照下的返朴归真的问题。
  问:从某种意义来说,您算是一个纯粹的中国画家,读国文,画国画。但从您的作品中,除了那些纯粹的中国画语素外,也借用了一些西方的表现语言,其中色彩是最强烈的表象。日本画借中国画之体,敷西洋画之色而独树一帜,中国文化也在兼容并蓄中不断发展创新。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请您谈谈如何看待中国画与非中国画之间的关系。
  答:我去许多国家作过文化艺术考察,我深感在一切智慧的民族文化艺术面前,都会使你感到温暖、亲切和启迪。每个民族的艺术家都是有其鲜明特色和独到之处。当你拜读文艺复兴三杰的画作,你会感到什么是伟大的画家;看毕加索的作品,并不像以前宣传的那样怪异;东山魁夷、平山郁夫的作品感到很温厚;在顾恺之、范宽、李唐、龚贤、八大、齐白石、黄宾虹的杰出作品里更可体会东方绘画大师独特悟对自然的方式和过人的智慧之处。东西方各种艺术形式和语汇都是在一定时空里相互融汇的。特色鲜明而又兼融并蓄中不断发展与创新,是推动中国画发展的必由之路。(选自文艺生活·艺术中国杂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23:58 , Processed in 0.11066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