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省小语会30周年庆[宜昌会议]全程实录专帖[不断更新中]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0-11-13 08: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22#
发表于 2010-11-13 08: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求是·崇实·鼎新》 崔峦 著

开本:32开 定价:35.70元



                                  自  序

待到“爆竹声声辞旧岁”的时候,我已届“耳顺”之年,该加入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干部”的行列了。近来,我常问自己:“怎么,稀里糊涂地,六十年就这样过去了?”

“人生苦短。”活了六十年,工作了四十年,只干了一件事:教小学语文,研究小学语文,编小学语文。有的人觉得小学语文是“小儿科”,不值一提。我承认它是“小儿 科”,但“小儿科”有大学问。我最敬服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我曾多次登门聆听他的教诲,做了多少“小儿科”的事!我景仰的前辈蒋仲仁、袁微子、陆静山等先生,都干了一辈子“小儿 科”。我的上司、同事和挚友陈国雄,积劳成疾,在“小儿科”的岗位上英年早逝。每每想起他们,便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

我喜欢小学语文,无论是当教师、当教研员,还是当编辑。这其中有许多艰辛,也有许多快乐。因为喜欢,我舍得花气力。四十年来,无论严冬酷暑,无论节日假日。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在工作之余,写了几百篇文章,其中少数是奉命而作,多数是自觉自愿的。收在这本集子里的,是其中的一部分。编这本集子,是给自己看的,它能勾起我许多的回忆;也是给关心小学语文的人看的,从中可以了解在过去的若干年里,关于小学语文,都做过什么,有哪些经验和教训。这可以让后来的人少走弯路,把小学语文教材、教学搞得更好。

有人说我是个成功者。无论是成功还是不成功,我都要感谢我的夫人张月仙,她为我付出了很多。其实,她比我聪慧,她本应取得更大的成就。

我要感谢陈先云同志。他接替我做小语室主任的工作,又是全国小语会秘书长。他了解我,所以请他为本书作序。责任编辑熊宁宁为这本书操了不少心,她的工作使本书增色不少。

我还要感谢所有关心过我、培养过我、帮助过我、关注过我的领导、同仁、老师、朋友──请记住,曾有一个人叫崔峦,他很喜欢小学语文,他很爱每一个爱他的人。

                                                                                                                               崔 峦

                                              2004年12月





                                 序
                               陈先云
   一想到要给崔峦老师的文集写序,心里就不免肃然,迟迟不敢动笔。一是自己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二是这本厚重的文集,凝聚着他对小学语文宝贵的体验和情感,让我写序是对自己的一种信任,也就随意不得。既然应允了,脑子里也就时常想着。趁着春节放假,避开外面的嘈杂,静下心来理理思绪。
   我和崔峦老师相识是在1992年12月,那时我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研究生。记得当时系里举办骨干教师培训班,请他介绍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我也去听。报告很生动、很吸引人。这是初次相识他留给我的印象。
   想不到半年以后,我分配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与他一道从事语文教材的编写和语文教学的研究工作,后来又共同主持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的工作,一晃就是十几年。这十几年,一直与他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共事,朝夕相处。多年来他当小语室主任,我做副主任;他是全国小语会理事长,我做秘书长,彼此配合得默契,相处得融洽,可谓忘年之交。
   正因为多年来的朝夕相处,我对他才有着较为真切的了解,就像书名所概括的,求是、崇实、鼎新,还有乐学。
   崔峦老师在工作中,不断研究语文教材编写规律,不断探索语文教学规律。用他自己的话说,虽然在语文教材的编写和语文教学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材编写体系和探究语文教学基本规律方面,任务还很艰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求是,是崔峦老师一生的信条。
   作为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主编,想的做的最多的是为广大师生奉献便教利学的一流教材,给小学生打好学习语文、学习做人的底子;在教学研究上,想的做的最多的是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帮助老师做到为了每个学生一生发展而教,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崇实,是崔峦老师一贯的品格。
   崇实还表现为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哗众取宠、追求“轰动效应” 的语文课,主张语文课要上得真实、朴实、扎实。他非常尊敬名师,敬佩名师的人品。正如他在《向斯霞老师学习》一文所说:“我们学习斯霞,首先要学习她的人品,像她那样做个自强、自信、有自知之明的人,做个正直、无私、勤奋、敬业的人。”
   崔峦老师从不墨守成规,主张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他是一个真正站在历次语文教学改革潮头的领跑者。对几千年来我国优秀语文教育传统经验,他有较为深刻的研究,善于从中汲取营养。他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照搬外国教育理论的做法,赞同在充分顾及国情的前提下,洋为中用,用古今中外的教育理论,统领教材编写和教学研究,希冀在新世纪我国语文教育有更大的变革,以适应时代的需要。鼎新,是崔峦老师不懈的追求。
   崔峦老师把向专家学习,向一线教研员、老师学习,视为编写教材的源头活水。“文革”后,教育部组织专家集中在北京香山饭店编写通用教材。他和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袁微子先生朝夕相处两三年,老先生的言传身教、耳提面命,为他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间,陪袁老遍访名家,诸如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钱学森、冰心、严文井、叶君健、袁鹰、柯岩、戈宝权、高士其,开阔了视野,提升了境界,可以说这是一个人一生难得的宝贵体验。后来,他做北京师范大学王策三教授的访问学者,学习一年,在教育、教学理论上“充电”。深入课堂听课,更是他长年要做的功课。我想,他之所以能下笔成文,并时有闪光的思想,一定得益于这些积累了。厚积才能薄发。为此,我不止一次对小语室的年轻同志谈起过,也希望大家能予以继承。
   如今,崔峦老师到了“耳顺之年”。他矢志小学语文研究、笔耕不辍43个春秋。在这近半个世纪里,他当过10年小学语文教师,在天津市教研室做过5年小语教研员,从事研究、编写教材28年,可谓硕果累累。
   他参加了1978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以来历次大纲及课程标准的制订工作,是1986年、1992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2000年小学语文修订版大纲的主要起草人,也是历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实践者和研究者。他对建国以来我国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从主要特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诸方面,进行过系统的比较研究;他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有比较全面、清醒的认识;他重视对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继承,认为语文教学应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他提出要大力改革阅读教学,教学要有一定的模式、但不要模式化,作文教学要培植习作的自信心,提倡说真话、吐真情等一系列语文教学思想。
   他参加了全日制十年制以及五年制、六年制全国统编教材的策划、编写;主编并编写了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和试用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主编了为海外留学人员子女和其他有志于学习中文的外国青少年使用的《标准中文》;主编了中等师范学校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教法》以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使用的《小学语文教学论》等有影响的教科书。
   他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发表研究文章,内容涉及语文课程、教材改革,拼音、识字、阅读、习作教学方方面面,对半个世纪以来中小学语文课程、教材、教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既有理论层面的,也有实践层面的,不但提出问题,而且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他反对空谈,提倡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这从他的报告受广大语文老师的欢迎程度可见一斑。正如上海师范大学教科所原所长、全国小语会副理事长、语文教育专家吴立岗教授所言:“老崔的语文教学思想,最可贵的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理论的高度全面诠释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
   他先后担任全国小语会秘书长、副理事长和理事长。1994年,当时的理事长高惠莹同志生病,秘书长陈国雄英年早逝。学会急需要学术上有造诣、作风上过得硬、顾全大局的同志担当重任。也正是在那年,崔峦老师在老同志的支持下,挑起了全国小语会这面大旗,我也开始参与学会的工作。4年后我能担任学会秘书长,与他的关心和帮助是分不开的。他任学会理事长的十余年来,团结全国小语界(包括高等院校、研究单位、教研部门、一线老师和会刊会报等),形成合力,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研讨、教学观摩交流等活动,并致力于两岸四地语文教育界的沟通与交流,创立了多个小语界品牌活动。全国小语会已成为各地公认的引领小语教学研究的机构,在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有很大影响。
   正是由于他有如此丰富的人生经历,有追求卓越、与时俱进的思想,数十年如一日辛勤的耕耘以及对小学语文那份执著的爱,造就了他在我国小学语文界的学术地位和影响,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位引领者。
     小学语文是个大舞台,有无限研究、探索的空间。有些问题我们解决了,许多问题还有待小语界的同志去思考,去探究。潜心研
究,努力实践,功夫到家了,一定会有收获的。崔峦老师的文集出版了,读读这本书,我想对您的研究工作、对您的教学实践,是会
有所启发的。
                                         2005年春节于北京沙滩
23#
发表于 2010-11-13 08: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崔峦老师在福建省小学作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上的讲话

老师们:
上午好!
我到福建的频率比较高。福建文革前教育就搞得很好,课改以来涌现出许多好的经验,出了不少研究成果。这次福建省普教室、小语会举办作文教学研讨活动,全国小语会全力支持。
这些年,全国小语会抓阅读研究比较多,抓作文研究比较少,不是说作文教学不重要,而是阅读教学还有很多问题,腾不出手来研究作文。福建省对于作文教学研究比较早、做得比较好,出了不少的成果。
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比,从全国来看比较滞后。但是,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不亚于阅读教学。过去的《大纲》以及现在的《课程标准》都提出了“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从全国来看,阅读教学还不尽如人意,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更多。
学生不喜欢作文,怕作文,怵作文,对作文望而生畏。我以为,作文也难,也不难。
说作文不难,因为作文就是用笔写话,就是用文字交流,会说话加上认得字,就应该会写话。例如高玉宝,没上过几天学,写出了《半夜鸡叫》。《课标》对小学生作文要求并不高,认为是“练笔”,是“习作”,所以说不难。
说作文比较难,因为作文它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它需要一个人有较好的观察能力,有一些生活阅历,有一定的语言储备,有比较敏锐的思维,还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
另外作文说它难,首先从课程方面说,有其原因:
国外的母语课程,很多国家更重视语言的表达和运用,如日本,提出“培养适当的表达国语、正确理解国语的能力”,把“表达”放在“理解”的前面,可见“表达”优先。又如英国,提出“培养学生口头和文字的熟练交际能力和良好听力”,并培养“有浓厚兴趣的、有丰富知识的、能与作者产生共鸣的读者。”
而我国,建国60年,小学阶段一直采取阅读优先的原则,阅读优先,就造成了作文比较难。
从教材编写上,也有其原因。
国外,口语交际和习作占很大的比例。
如日本:三个领域、一个思想。“三个领域”包括听说、写作和阅读领域,“一个思想”就是语言知识的思想。如第二册9个单元,侧重习作,占了3个单元,综合性学习单元2个,阅读4个单元,每单元1篇文章。
德国:说写篇幅大,突出语言文字的实用功能。
美国:有专门的表达课本,训练学生写作。
我国:小学课本一册有30多篇阅读课文,习作只有78次。
从教学层面来看,国外大多数国家,用于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的时间大大多于阅读训练时间,而我国,阅读教学时间与习作训练时间之比大约是41
因此,要想扭转作文教学难,首先应该从国家层面客观上给予习作更高的地位。封建社会长期以来实行科举制度,一张试卷一篇文章定终生,这不可取。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作文真正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养,因此,我们要增加口头和书面语言训练的时间。因为,语文教学终究是要培养一个人运用语言的能力。清代学者教授儿童的课表上写着“隔日写诗,逢三八作文”,即每逢农历初三、初八、十三、十八、二十三、二十八都要写一篇文章。习作密度比我们现在大得多。
其次,改进作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转变作文观念,进行有序地训练;注重培养三种能力;加强指导和讲评;发挥教师以身作则的作用;重视课内外阅读等。
福建省重视作文教学的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如安溪县申报国家级习作教学研究课题,还有很多老师也都在研究作文教学,如厦门教育学院肖俊宇老师谈作文教学改革的想法很好,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的何捷老师在作文教学改革也有自己的心得,强调教师的示范作用,另外漳州师院附小的蔡凤易老师还出了一本专著,这些都是很好的成果。希望省里给老师们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大的平台,让老师们交流、分享作文教改经验。

下面谈谈作文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要确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念
有人随机抽取456名四年级学生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作文表示不喜欢的77.8%,喜欢自由命题作文占54.2%,这说明大多数学生希望老师让他们自由写作。问及作文存在哪些困难,没有内容可写和内容没有新意的共占60.1%。在作文指导方面,希望老师有所启发和希望伙伴讨论的共占67.5%。说明找不到合适的内容是不喜欢作文的主要原因,希望写自己想写的、希望教师启发、同学交流的占很大的比重。如果这个结果有一定的代表性的话,改进作文教学的前提,是确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念。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
《课标》规定低年级是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是习作,到了初中,才提出写作的要求。我们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是生活的需要,跟衣食一样,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写话也好,习作也好,要求都不是很高,不是希望每个学生都写得像优秀作文选上的那样,只要把意思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就好了。
2、一定要重视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
例如:一个两岁零三个月的小孩在玩手电时,发出这样的赞叹:“小手电,拿手上。我把开关打开来,啪!射出一个小太阳。”就是一首不错的小诗。低年级写句子、写话,要激发兴趣,激起表达的欲望,让孩子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使习作成为一种乐趣,而不是成为负担,并想方设法地让孩子把这种兴趣长久地保持。
江苏的管建刚老师创办了班级周报,让孩子有发表的机会,每周出一张报纸,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孩子都能发表34次,多的还不止。所以学生都想方法写出好作文发表在周报。没有在周报上发表,就会觉得很遗憾。
3、要明确求真力诚是最重要的作文要求。
写好作文,先做好人。求真,就是习作有真意,说真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套话、成人话。力诚,就是诚实地说自己的话,老老实实,实事求是。作文是教人求真力诚的学问。诚于中,才能形于外。为人真诚,才能说真话,吐真情。语文老师既要教作文,又要教做人,重视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什么时候都要把握住。
对小学生来说,“求真力诚”就是要帮助他们开掘作文的内容,否则,就会写出“五子登科”的作文来,即让位子、推车子、捡票子、抱孩子、扶瞎子。作文的源头活水是鲜活的现实生活。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投身生活,在其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发现。正如罗丹所言:“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4、能力的形成靠训练
勤动笔,少束缚,用自己的话按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不要满足于一学期78次的习作,要把练笔渗透到各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渗透于生活中。
作文是习惯,习惯的养成靠历练,当种种习惯形成以后必然会有好的作文。
习作的习惯包括:勤于观察、勤于体验的习惯;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习惯;想清楚了再写的习惯;勤于读书、乐于动笔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规范工整地书写的习惯等。
福建老师绝大多数书写都很工整,孩子书写也比较工整,这是我的整体印象。与黄国才老师在北京开会时,看他留下的联系电话,字写得与舒镇老师的一样漂亮。
5、要确定习作基于阅读的理念
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
1)古人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文章是怎么写的,大多能从阅读中悟到。凭借文章的例子,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
2)厚积才能薄发。加强课外阅读,让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增加孩子文化的积累、语言的积累。大量阅读必然促进习作水平提高。
国外对课外阅读十分重视。美国的马萨诸赛州,每周一到周五早晨,全校25分钟阅读,任何人不得侵占。从校长到员工,从老师到学生,什么事都不做,就是读书。久而久之,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重要和神圣。最好的教育模式是以阅读为基础的。
6、习作教学要开放。
学生的习作要个性化。以往的习作教学是封闭的,思想、内容、作文形式的封闭,其实质是思维的封闭、情感的封闭。学生往往不能用真语言、真感情来写作,被动习作,表达失真。
“文必已出”是古往今来的写作原则。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今天的生活与昨天的不同,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不能总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别人的故事。开放内容、形式,更重要的是开放思维,开放情感。只要开放思维、情感,学生就会有许多创造。
例如重庆有个小学生写春雨:
“春雨沙沙,
春雨沙沙,
天空这位爱钓鱼的老爷爷
怕钓不到鱼,
就把千条万条丝线撒下来。
钓呀,钓呀,
没钓到鱼,
却钓起了
一地葱绿
一地鲜花。”
多么富有诗意、有个性的表达!

二、作文教学、作文训练要从写句子写话到写片段,再到写整篇文章,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低年级:主要写句写话,主张越早开始越好,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或问别人,甚至画画表示。刚开始的时候,可以由画及话,先把自己要表达的内容画出来,再写上几句话,也可以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或心情。
于丹两三岁就开始写话,不是写什么事,就是用写话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比如今天高兴了,为什么高兴?伤心了,为什么伤心?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鼓励学生写日记,可以一个人写一本,也可以小组几个人合起来写一本,甚至全班同学一起写一本日记,今天你写,明天他写,循环,轮流写。这样有利于比较、观摩和交流,可以看看别人都写些什么呀,别人都是怎么写的呀。总之,就是想办法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
还可以鼓励学生写童话,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发达,想象力丰富,不容错过这一宝贵机会。山西曾经就搞过一个让低年级学生写童话的课题实验,引导小孩自己编故事。
中年级:培养学生精细的观察,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上海师大吴立岗教授从前苏联引进了素描习作训练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年级,要重视学生描摩,从一人、一事、一景、一物、一场景开始,培养学生精细地、抓住特点地观察,同时,进一步丰富想象。一景一物写片段,是很好的训练方法。
前苏联非常重视素描练习。在法国,让学生通过观察人物外貌、神情以及周围景物,来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也可以采用小组集体讨论,大家商量好了再写。有时是小组轮流,一人写几句,共同写作。
苏霍姆林斯基为他的学生提供了233个作文题目,其中写生的观察作文131个,占二分之一。
素描有两类,一类是艺术性描写,如校园里的花、晚霞、树林的冬天、大自然的美景等,可以在写作的同时进行审美教育。一类是科学性描写,如小麦抽穗、燕子搭窝筑巢,蚂蚁的生活等。
高年级:写简单的记叙文、想象作文和常见的应用文、简单的研究报告。前几年的亚广联组织的小学生作文大赛是听音响作文,如播放打雷、下雨、门响、狗叫等声音,让学生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
我国小学生写研究性作文的能力远不如国外。在美国,从中国过去的10岁孩子会写《中国的昨天和今天》,写20多页的研究性报告。我们要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搜集、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将来长大写文章、写论文,用得上这方面的能力。

三、关注思维表达的三种能力,要结合起来培养
习作难,难在内容上,所以首先要解决内容的问题。内容源于生活,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写好习作要很好地组织材料,哪个先说,哪个后说、哪里要详,哪里要略,哪里要平铺直叙,哪里要画龙点睛,这都需要把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相结合。
1、观察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在实际生活中,精密地观察,仔细地认识,是一种准备功夫。”他还说:“要养成推理下判断有条理,又是一种功夫。”
1)观察要细致
小学生精细观察能力不强,有一个试验:老师在教室里四个窗台分别放置四种不同的花。然后叫学生背过脸去,问他们各个窗台放的是什么花。过两天,把窗台上的花位置调换后,再问学生各个窗台放的是什么花,以此来训练他们从小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2)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是按时间顺序,也可以按方位顺序来观察。
3)抓住特点观察事物。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对周围事物保留一种新鲜感、好奇心,做到:别人不见我见,别人没发现的特点我发现。
写观察日记的方法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有如连续观察写日记,如养小动物,种花草等。
2、思维能力
叶老说作文无非是“想心思”。好文章不是写出来,是想出来的。文章构思就是想心思,想写什么?为什么写?写哪些内容?不写哪些内容?哪些先写,哪些后写,怎么写?……想的过程就是把思想、语言、方法结合起来思考的过程。要培养学生列提纲的习惯。同样的内容,高明的构思,可以收到出人意料、与众不同的效果。
在西方,作文构思中强调批判性的思维,认为培养学生独立性思维、批判性思维非常重要。教孩子怎样形成自己的观点,如何评价,如何推理判断,形成有根据的结论。
3、表达能力
指语言的表现力,一靠平时的语言积累,离不开阅读;二靠语言范式的积累。

四、作文指导要从内容入手,作文的讲评要重在激励
作文指导,首先要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打开思路。通过指导,全班学生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作文就成功了一大半。赞诃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已的独有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产生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儿童化的、生动的语言。”
打开思路最好的方法是师生无拘无束地漫谈、聊天,在漫谈中引导学生写什么,想办法把学生的记忆仓库打开,展示记忆仓库中的珍宝,从中选择最想写的内容。
接下来指导学生思考:写什么。最好是新的内容,如果没有新的内容,最好有新的角度;如果没有新的角度,则最好有新的认识。如《介绍自己》,可以换个角度来写,写自己在学校和在家里有什么不同,写一写双重性格的“我”,好孩子的双重性格更加明显,有的孩子在学校是大扫除的积极分子,在家里可能连笤帚倒在地上也不会去扶起来。这样写,触及孩子的内心,写出一个真实的我,也是一个进行自我教育的机会。
又如写《我的父亲(母亲)》,我们中国的孩子往往搜肠刮肚,闭门造车,然后塑造出一个高大全的形象。而国外则鼓励孩子采访和父母有关的人,父母身边的人,如父母的同事,他们的爸爸妈妈等,了解别人眼中的父母。或到父母的单位去看他们一天的工作,这样写出来的父母是真实、具体、全面的。
国外还有讨论式作文,组织学生讨论,确定要写的内容,一起讨论写哪些内容,分几部分写,每部分写什么,这样做对不会写的孩子是有效的帮助。
国内也有成功的经验,如杭州某小学生写《我的理想》,就体现了课内外的结合,合作学习和个人学习的结合,生活与习作相结合。老师让有共同理想的同学组成合作小组,采访相关职业的人员,交流商量后,以不同的形式向全班汇报他们是如何采访的,有何收获。大家出主意写什么,怎么写,分别起草,全班交流。老师也读自己的下水文,指导学生修改、誊抄。
我主张孩子进入真实的生活世界,接触并参与现实生活,如办报纸,模拟选举,设“职业日”,请各行各业的人来学校介绍自己的工作。
国外,三四年级学生在市议会模拟议会,讨论问题,真正的议员则坐在后面听,适时指导。这样,把现实生活与教学联系,灌输民主意识、参政议政意识。
作文指导要打开思路,帮孩子找到能写可写的内容,不要一上来就讲写法,一上来就是范文例文,要开放,让学生感到有很多东西可写。
在学生写的过程中,要针对作文要求来指导。如这次指导“如何写具体”,展示写得具体与不具体的作品,分析为什么写具体了,又为什么写不具体。
作文讲评,有的老师说上三言两语,读几篇学生范文,表扬一气就完了。被表扬的同学沾沾自喜,没被表扬的同学就垂头丧气,提不起劲,造成了两极分化。
作文讲评要重在激励,特别激励那些暂时写不大好的、缺乏兴趣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生如果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学习的成果,他学习的愿望就消失了。”孩子希望被人肯定,这是人的天性。学生写不好怎么办?反反复复地读他的文章,努力发现他的闪光点;和他聊天,弄清他的想法,帮助他修改。下次作文课上请他读,表扬他,一来二去他就进步了。
作文讲评课上要充分肯定全班的进步,诚恳地提出共性的问题。交流与欣赏不是一两篇优秀作文,而是全班的习作成果。可以让全班学生报题目,让学生受启发;也可以读一读自己最得意的地方,一两句,一两段话,都可以,使他们享受到作文的愉悦。老师随机指出优点与不足,目的是为今后的习作做指导。
修改作文的方法有几种:(1)用屏幕展示,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可以是内容上的,也可以是表达上的。(2)老师把共性问题编在一篇短文里,组织全班同学共同修改。最终的目的是养成孩子修改作文的习惯。

五、写下水文应该是教师备作文课必做的功课。
当我们抱怨学生作文不尽如人意时,是否想过自己会不会写?自己的习作能力如何?语文老师应该向其他学科的老师学习,你看音乐老师教唱歌,他得自己先唱;美术老师教绘画,他要一边讲一边画;其他如数学、体育等学科,老师都必然先示范。所以我们让孩子写,自己也要先练一练。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的学生不会写文章,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自己不会写文章。”叶老也说:“教作文的经常动笔,十分必要。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自己也要动笔或写下水文,或写相关的文章,经常动笔,用打比方的说法,就是‘下水’。”全国小语会举办了几次教师下水文比赛,
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写“下水文”的好处,提供范例,引导写作,增强作文指导的针对性,身教胜于言教。
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是杭州有个王立均老师,早在二三十年前就用下水文指导学生写作文,效果很好。现在出了两本书,一本是《王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写作文》(写实篇),另一本是《王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写作文》(想象篇)。截止到2000年,他一共写了100多篇下水文,他指导的学生习作有100多篇获奖,800多篇在各种报刊发表。
教师写下水文与学生交流,体现了对学生的爱和尊重,使学生也受老师影响爱写作文。下水文直言口说,既言传又身教,对改进作文指导有很重要的作用。老师深知学生习作甘苦,了解学生在何处有难处,指导就有针对性,就能切中要害,言而有效。

六、加强课外阅读和平时练笔的指导。
无论是训练阅读是训练习作,都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课内,一条课外,两条腿并行。课外阅读非常重要。1986年教育部发文,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课标》规定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语文学习,儿童阅读,没有一定的量是不可能有很好的质,量的积累才可以实现质的飞跃。
俄国,有语言(语法班),也有阅读,规定四年阅读量要达到100万字。而我们小学12册教科书,一共只有32万字。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提出:“8岁孩子能读会写”,10年下来,阅读能力长足进步。他们下午3点放学,放学以后孩子们就做两件事:踢足球,到图书馆看书。他们那里社区图书馆的服务人群主要就是老人和儿童。
所以,希望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想办法把课外阅读挤进课内,至少要进行指导、展示和交流,以激励孩子持续的阅读兴趣。像深圳、山东,为了让孩子在课内读更多的书,努力压缩教科书的教学时间,腾出时间在课内读课外书,有的地方12册教科书用34年教完,剩下2年指导阅读课外书。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低年级可以读绘本,读童话书。到中年级读适合中年级学生的经典儿童文学名著。高年级读古今中外的名著,特别是我国现当代的优秀作品。若孩子们有几百万字的阅读量,他的阅读能力不强、习作能力不高也难。
要加强平时练笔,体现在阅读课上,结合阅读篇章,设计合适有效的练笔。有心的话,精读每一篇课文,都能找到一个训练点。
这方面台湾、香港比我们做得好,真的把课文作为例子,而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分析上。我们要跳出“教课文”的老路子,引导学生写感受,写启发,写对人物的看法,可续写,可扩写,可缩写,可仿写。也可以延伸到生活中,针对生活的需要练笔,如写留言,节日(生日)写祝福语,写观察日记、成长日记,也可贴照片做记录,或办手抄报、办班报班刊,把日常经历所思所想写下来。还可以为校园环境布置写提示语;给远方熟识或不熟识的人写信,比如给四川汶川灾区的孩子们写信;给学校提点建议;读书看报写笔记写感想,在小区里出宣传板报,用自己的语文能力为社区做点事。生活有多么广阔,读写的用武之地就有多么广阔。
希望我们的孩子学语言,用语言,提高用语文服务于社会的能力,提高学语文的自信,享受语文!也希望借此研讨活动交流,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文教学经验。
静候佳音。



2008
1208武夷山
24#
发表于 2010-11-14 06: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寒梅/宋伟同志供图。

              现在我们等看孝南与会者的评课文。

http://xnjyw.5d6d.com/viewthread.php?tid=26816&extra=&page=1
http://xnjyw.5d6d.com/viewthread.php?tid=26816&extra=&page=1
25#
发表于 2010-11-14 18: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xnjyw.5d6d.com/viewthread.php?tid=26816&extra=&page=1
http://xnjyw.5d6d.com/viewthread.php?tid=26816&extra=&page=1
不一定看/不一定看到/看到不一定会回应/但,近三年,我一直在做。


公益服务专业网站《教师之友网》


2011。3。10。创站三周年.
26#
发表于 2010-11-15 10:3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古一愁,不朽的失眠

——《枫桥夜泊》教学设计

黄冈市团风县实验小学
刘敏

    ●教材解读

    《枫桥夜泊》是唐朝诗人张继创作的一首耳熟能详、童叟皆知的诗篇。在那个诗人辈出,几乎人人都能附庸风雅地吟唱诗歌的朝代,仅凭一首诗歌而享誉于世的并不多。而张继就是其中一个。在《全唐诗》中,张继名下的诗歌只有两首,而我们熟悉的就只有这首《枫桥夜泊》。因此,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么一首二十八字的诗歌如何流传千年而日久弥新了?当我们抛开张继的创作背景,单单从审美的角度来剖析这首七言绝句时,惊奇地发现其中一个个意象竟成了一种文化的符号,情怀的象征。
     “明月寄相思”的“月落”,那几声揪人心扉的乌鸦的“惊啼”,已然成了我们遥思故里、漂泊他乡惊魂的“化音”。那几点被江霜渲染得愈加昏黄的“渔火”,透过弥漫的寒气让人稍稍感到“家”的温馨,抚慰着那颗饱受羁旅之苦的心灵,同时也勾起多少游子“思归”的心怀。冷月、孤舟、渔火,何其落寞、凄清、幽渺!声声啼鸦,阵阵钟声,似乎是从生命的最深处,一下一下撩拨着诗人与读者的心弦。我们透过那涤荡千年的寒山寺的钟声,夜深入静时分在心底吟咏此帧小诗,分明可以从每个字符中捕捉到散发传递着时代久远的生命情感信息。“何时最是相思处?月落乌啼霜满天”(明.孙愤);“北城月落乌啼夜,更是孤舟肠断时”(明.张文潜);唐以后,这已成为中国诗人飘泊羁旅途中最销魂的风景了。

       ●学习目标

        1
、利用教材注释以及课前预习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自读自学,正确理解诗的意思。


        2
、通过反复地诵读比读,感受一种涤荡千年的文化情怀,清晰地感受诗的意象与情境:通过咀嚼和品评重点词句,深刻地感悟诗人“愁”的意蕴与情怀,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与启迪。


        3
、在反复诵读比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愁思与景物交融与契合的写法,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初步领悟做人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反复诵读,感悟诗境,积累背诵。在引领学生一次次入诗言中,读出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体悟,读出自己内心独特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厚重的古诗文化,品味重点句,借诗句的诵读来触摸文化的脉搏,以文化的厚度去诠释文字的意韵。让古诗经典浸润孩子的心灵,让千年文化源远流长。

       ●教学理念:

      1、古诗教学的关键与难点都在如何引领学生在吟诵浅显的诗句中,披文入情、披文入境,从而触摸诗句背后所蕴藏的积淀千年文化内蕴。因此,本课教学设计努力引领学生在自读自悟,教师适时点拨中入“诗言”,晶“诗意”,悟“诗韵”。
      2、重诵读品悟,重内化积淀。诗歌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融合。因此,教学中努力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情境对话、切己体悟,探询诗歌传达出的情趣,在学生脑海植下一个个生动而充满文化内涵的意象。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字读愿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泊”在这里为何意?这里指什么停泊?在哪儿停泊?
    理解了题目的意思,谁采读一读题目?指名生读。

       二、通读感知,读懂诗意

       1
、自学字词,读通读顺。

    张继的枫桥夜泊,泊出了怎样的情怀呢?请大家拿出课文,自由朗读《枫桥夜泊》。注意

    注音的生字要认真拼读,先将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
师出示古诗)生自由读。


       2
、初解诗意,读出韵味。

      (1)
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诗的注解,也可以看看屏幕上插图,想想每一诗句的大概意思,初步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后,再来读读《枫桥夜泊》,看能不能读出诗的节奏与新的感觉来。

      (2)
学生自学自读。

      (3)指名生读。
    学生齐读全诗。

    三、感“眠”悟“愁”,“对”出愁思
      1、抓一“眠”字,进入情景。
      2、抓一“愁”字,感受愁意。
      3、抓一“对”字,感悟“愁”思

    四、钟声叩心,释放愁怀
      1
、钟声响起,述说情怀

     (1)
这里什么都没有,但是,听……(擂放钟声)在这幽冷清透、万籁俱寂的时刻,在

   诗人愁上复愁,夜深未眠的时候,寒山寺的钟声突然悠悠地响起,穿过寒霜,紧着水面,飘入船舱,一记,两记,记记撞击着诗人的心坎。请问,这午夜的寒山寺的钟声似乎在向张继述说着什么呢?请拿起笔,写下你的述说。
     (2)
学生练习写话:在这幽冷清透、万籁俱寂的时刻,在诗人愁上复愁,夜深未眠的时
候,寒山寺的钟声突然悠悠地响起,穿过寒霜,紧着水面,飘入船舱,一记,两记,记记撞击着诗人的心坎。这午夜的寒山寺的钟声似乎在向张继述说着:

     2、交流评析,释放情怀
     (1)学生述说着钟声的述说。
   (2)听,寒山寺的钟声还在敲呢。(播放钟声)来,就让我们带着这钟声特有的意蕴,一起再读这首诗。
   学生在钟声的伴奏下齐读全诗。

    五,总结拓展,人文关照
      出示课件:张继,唐朝诗人,自幼家贫,刻苦好学,虽有考场失意,但依然坚持不懈。他久别妻儿老母,远离故园,最终考得进士。他为官正直,忧国忧民。
      张继的枫桥一愁啊,愁出了深深的情怀,愁出了浓浓的亲情,愁出了无穷的力量,愁出了无限的人格。难怪台湾著名女作家张晓风称张继的那场一千多年前的失眠为《不朽的失眠》,推荐给大家阅读。好,下课。


引之以“趣”,导之以“法”

一一“编动物童话”习作指导

恩施州恩施市实验小学
田祥珍

    教学目标:

      1
.激发习作兴趣,在习作过程中体验习作快乐,并能与他人分享这种快乐;


      2
.能选几种动物,展开想象,编一个童话故事,并尽量让故事有趣;


      3
.能修改文中明显的错误。


    教学过程:

    一、回顾童话悟特点

      1
、课前欣赏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引导学生把歌曲听成一个动物童话故事。


      2
、学生回顾自己读过的动物童话。


      3
、提到这个童话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
引导学生想起故事、人物、道理以及童话故事中丰富的想象)师生交流,教师总结童话的特点:

    有趣韵故事、鲜活的人物、告诉道理或知识、丰富的想象

    二、创温情境选人物

      1
.出示教材要求:今天,我们就自己来编一个动物童话。


      2
.听说我们要编童话,动物们可高兴了,他们争先恐后赶来要做我们童话里的主人公呢!看,他们来了(播放多媒体课件),请你认真观察思考,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


      3
.你看到了哪些动物朋友?想想还有哪些动物朋友还没来?

      引导学生尽量用如“聪明伶俐的猴子”这种结构说出他们看到和想到的动物,尽量多地说出动物名(教师板书),提醒学生编童话要抓住动物的基本特点。

      4
.哪几个动物之间可能发生故事?你准备选哪几个动物朋友做你童话中的主人公,想好
同桌交流。
      5.全班交流选主人公。在交流中提醒学生,主人公之间要有发生联系的可能。

    三、激活想象编故事

      1
.想想你选的动物主人公之间可能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想好了小组交流一下。然后小组推选一个最有趣的故事,大家一起把它编得更有趣,讲给全班同学听。


      2
.一名同学讲故事,师生、生生互动,追问细节,完善故事。


      3
.小结:编童话故事要让故事里的人物动起来,让他们有动作,有表情,会思考,会说话(提醒冒号、引号的用法),有时候还可以向读故事的人介绍一下他们的样子。这样,你的故事别人才爱读。


      4
.闭上眼睛或看屏幕上的图片,让你故事里的人物在你头脑里演电影,看看他们是什么样子?有怎样的动作和表情?会说些什么?会想些什么?


      5
.把头脑中的电影最精彩的片段写下来。你可以写一段主人公的外貌,一连串的动作,
一段精彩的对话,也可以写一段故事中角色内心的想法,有能力写完的同学也可以编整篇的故事。

    四、交流点拨互启迪
      1.同桌相互欣赏、修改、提建议。如果你觉得同桌编的故事很有趣,就把它推荐给全班同学,并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2.佳作交流,师生点评。主要看语句是不是通顺,故事是不是有趣,想象是不是丰富。
      3.修改自己觉得修改得最满意的地方。

    五、课堂延伸显身手
      1.有的人一个人编了很多有趣的童话,人们就把这些童话整理成一本一本的童话书,比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郑渊洁童话》……如果同学们中某个人也编了很多有趣的童话,也可以整理成一本书,我们为自己将来的童话书命个书名。
    同学们自己童话集的第一篇作品马上就要诞生了,请同学们课外把自己的动物童话编完好么?将来出版了自己的童话选集别忘了送给老师一本咯!
      2.学生课外习作。


学 写 儿 歌

武汉市汉阳区教科中心
李莉

    习作目标:

      1
、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

      2
、通过实践感受写儿歌的快乐;

      3
、大胆地写心中的歌。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诵读学过、读过和自己写过的儿歌及诗歌;
      2、网上搜索:
     (1)搜一搜、看一看、唱一唱儿歌(童谣)和儿童歌曲的视频,说说自己的感受;
     (2)网上查找:儿歌(童谣)的介绍——与父母分享自己眼里的儿歌;
     (3)大自然里的各种画面和声音,搜一搜、看一看、听一听,说说自己的感受。
      3、训练一分钟内的写字速度(要求:字写得又快又工整)

   教师准备

      l、搜集整理学生学过的儿歌;
      2、习作训练的文字资料和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设悬念  激兴趣

      1
、自由读《咏鹅》:说说七岁的骆宾为什么能把一只普通的鹅写得如此可爱有生趣

      师:是啊  生活中自己喜爱的  觉得有趣的事  可以写成儿歌

      2
、再读《家》这首儿歌,想想:这首儿歌写了什么?为什么说森林是鸟儿的家呢?

      师:《家》这首儿歌由大自然里的蓝天、树林、小河是 白云 小鸟、花儿的家。联想到我们的祖国,不仅想象丰富有趣,而且表达的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看来大自然里有趣的事,自己喜欢的事加上丰富的想象可以写成儿歌。
     其实,李老师既喜欢这些短小、有趣的儿歌,更磨欢儿歌中写到的有趣的、可爱的事,读联儿歌就仿佛回到了快乐的童年。
     像这样把自己喜欢的、有趣的事学者写成儿歌一定很有意思。
   板书:学写

    二、仿一仿  改一改  学写儿歌

      1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声音?请开火车说,说不一样的。


      2
、生活中,你们熟悉的、有趣的声音是杵么样的?

     师,刚才你们说到的各种声音全是耳朵听到的,可儿歌《声音》CAI出示文字片()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思考:这首儿歌(中写的声音与我们知道有什么不同?——这里要吗?)有趣在哪?
    生答后师小结:这里的声音有眼睛看到的色彩、心里感受、写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你们能像作者这样用眼睛看、用心感受、用手触摸自己喜欢的声音吗?
      3CAI出示文字片()
      (        )
的声音是绿色的

      (        )的声音是金色的
      (        )的声音是暖暖的
     CAI出示文字片()     
     小溪的声音是(        )
   蜜蜂的声音是(        )
   医生伯伯的声音是(        )
     自然界、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地方,哪怕是同一种声音,你的感受会不一样,此刻,你想起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就写什么?
注意:前面说过的不要写,要写不一样的,看谁写得有趣!让人一读就喜欢,
      4CAI出示文字片()
      (        )
声音是(          )


      5、展示学生水平:  教师相机文件———一—其实把你们学的连起来,一首有趣的儿歌。指名读(读出有趣 读出喜欢之情)

      三、读—读 创一创 学写儿歌

      1
、过渡:生活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想变成它吗?为什么?


      2
CAI出示文字片():读一读儿歌《我真想》边读边想象画面。

      思考:这首儿歌有趣在哪里?怎么写?

      3
、假如我们也把自己变成一阵风,可以做很多有趣、有益的事情,你想做什么?为什么?

      (先说后写)请接着往下写几句吧!

      4
CAI出示文字片()

   我真想成为一阵风,
  (            
   我要(         
  (            
   小结:大自然的各种事物,生活中的人和事只要是你喜欢的都可以成为我们笔下的儿歌,你想成为什么?你喜欢什么?就可以写什么?怎么写能表达你的喜爱就可以怎么写。
     CAI出示文字片(八):

如果我有









如果我是




                                                                              

    四、赏一赏 悟一悟 学写儿歌
      1、欣赏(碰碰车》,读一读,感受儿歌的美;
      2、欣赏《唱不完的歌》,读一读,说说:为什么是一首唱不完的歌?可以怎么续?
   师过渡;像这样,儿歌写着写着就成为了诗歌。
      4、欣赏:《别问我这是为什么》

    五、拓展延伸,小结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

武昌实验小学

    一、教材简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八册第8单元中的一篇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教科书选编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领略水域的风情,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二是使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抓住事物特点来描写。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扣住文中的关键词句,了解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享受审美情趣.


      2
.在读中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背诵课文的46自然段。

   教学重点: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要求: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抓住重点段落,了解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享受审美情趣。同时,引导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来描写的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要求:
      赏析法国作家乔治·桑的美文《威尼斯之夜》;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写一写自己家乡的某处景物。
      课前准备:

      1
、课件。

      2、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威尼斯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预习反馈。学生凭借课前搜集的资料,交流对“威尼斯”的了解。


      2
、出示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威尼斯,了解小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创设游览威尼斯的情境,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走进课文,其实就是坐到威尼斯的小艇上,照相机带了吗?读完之后,把你紧想拍的镜头告诉大家。
     2.师生交流初步读书之后的感受,教师相机板书:样子、驾驶、生活等关键词,初步理清文脉。

   三、自主阅读,围绕小艇,感受威尼斯的独特风情。

     1
、激发兴趣,自主阅读。

    师:刚才我们是用眼睛去看威尼斯,其实,威尼斯真正的魅力我们还得用心去走进她,感受她。下面给大家自由观光的时间,默读课文,围绕小艇,在你觉得特别有意思的地方作批注。
     2、学生自主学习、批注。

   四、集体交流,感受威尼斯“说不完的情趣”。
     这一部分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主要教学策略是在情境中,自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第二、四自然段)的语言文字,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感受小艇样子的与众不同,感受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感受小艇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情趣。
    文章第三、五和六自然段的语言浅显,一读就懂,因此采取的教学策略是创设情境,以读()代讲。期待通过合理取舍,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们将全文作为一个灵动的整体,依循学生的读文需要,随时调整教学行为。交流的重点内容和过程如下:
   (
)小艇的样子(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1
学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说说自己觉得特别有意思的地方。


     2
、出示第二自然段,预设交流的要点如下:



    (1)
第一句,扣住“长、窄、深”体会小艇外形的与众不同。


    (2)
第二句,扣住“翘起、轻快灵活”体会小艇静动对比之美。


    (3)
联系全段,体会作者描写的精妙。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根据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创设情境,感受威尼斯“说不完的情趣。”


    (
)船夫的驾驶技术
    (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1
、由学生的发言切入第四自然段,出示第四自然段。


     2
、围绕“操纵自如、平稳、速度极快”,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3、男女生比赛读。
    ()关于小艇和威尼斯人的生活
     1、师生读议第五自然段,感受小艇已经成了威尼斯人生活的一部分。
     2、创设情境,感受威尼斯夜晚的静谧之美。

   五、首尾呼应,抒发情感。
    1、总结全文,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再读课题。

第二课时(略》
27#
发表于 2010-11-15 11:2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将[宜昌会议]的四节名师展示课的详案发出来,供未获机会赴会的同行参看。






公益服务专业网站《教师之友网》
2011。3。10。创站三周年.
28#
发表于 2010-11-15 19: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9#
发表于 2010-11-15 19: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向管老师问好:辛苦了!
郑红霞 发表于 2010-11-15 19:03


         上图为会间所发全部资料的照片,连纸袋我都拍了照。
              为了让没机会到会的老师也能[如临其境],我希望我区到会的十位同志按在宜昌的约定,将会间所见及评课意见也以跟帖形式发上来。

      代表老师们先谢谢你们

另/请红霞老师注意,见[你所在的用户组无法查看]字样,并非网站出故障,只是提醒[要登陆挂上注册名才能看图]的意思。
30#
发表于 2010-11-15 21: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见[你所在的用户组无法查看]字样,并非网站出故障,只是提醒[要登陆挂上注册名才能看图]的意思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0 05:28 , Processed in 0.10236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