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美术馆书法收藏的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15 00:17: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美术馆书法收藏的思考
    杨炳延


    内容提要:中国美术馆是国家级美术作品收藏机构,主要承担着五四运动以来现当代美术作品的收藏、陈列、展览、研究和交流任务。书法是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 做好书法作品的收藏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中国美术馆从真正意义上开展书法作品收藏工作,时间并不长,作为国家级美术馆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关注不够,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书法艺术获得广泛的发展,受到国人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国家也开始重视书法的研究收藏工作。由此,对书法收藏的诸多方面进行研究,显得尤其紧迫、重要。尽管有相关艺术门类可提供开卷的经验,然中国书法作为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本文以书法收藏为立文之本,通过对古代经典的梳理、认知,立足现代社会美术馆的发展职要,剖析新的历史时期影响书法艺术发展的诸因等,对美术馆开展书法工作、启动书法收藏所需的诸多条件和进行此项工作所必备的理论、实践等方面进行认知和思考。以期对美术馆开展书法收藏工作提供借鉴。




    曾见一篇文章,以1930年(民国十九年)开馆的天津美术馆为例,探讨中国近代美术馆之发展。文中论者曾将美术馆的现代使命归为:一、保存美术作品;二、供民众参观与研究;三是造就艺事人才;四、促进工商事业发展。其首要使命是“保存美术作品”。亦有论者概括为:一是收藏、保护美术资料和藏品;二是面向社会展示这些资料和藏品;三是肩负发展、创新文化的使命。我们姑且不论这种概括是否全面,但有一点却是不争——收藏是美术馆存在的关键。即便是现在我们仍然无法否认,这是美术馆之所以存在的首要意义。1930年10月,天津《大公报》曾报道过严智开的一段话:“……夫我国美术物品,多系先民之遗产,为历代之精华,保存整理,实为今后吾人之责务;抑亦美术馆所应负之重大使命也。……”这是几十年前的炙语,亦是眼下的实情。毫无疑问,在美术馆的诸多职能中,收藏是美术馆其他诸多功能得以实现的前提,离开收藏,其无任何优势可言。
    中国美术馆是国家级美术作品收藏机构,主要承担着五四运动以来现当代美术作品的收藏、陈列、展览、研究和交流任务。书法是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 做好书法作品的收藏工作有着重要意义。然则,直到2004年的下半年,中国美术馆才从真正意义上开展书法工作,收藏书法作品。此前,在中国美术馆也举办过与书法相关的各种活动,然专立书法此科,开展收藏工作确属首次。收藏书法作品是开展书法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这种举动,无疑从历史角度,还归和确立书法在国家美术馆的历史地位。作为对中国美术馆开展书法收藏工作开篇,2005年,“中国美术馆首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中国美术馆当代大家书法邀请展”;2006年,“中国美术馆篆刻艺术邀请展”;2007年,“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事实证明,这是一个不错的开篇。
    作为公共服务的窗口,美术馆的社会化越来越明显,观众对其现在以及未来的发展寄予厚望。在美术馆这样的艺术空间内,举办研究、观摩、教育、交流等一些学术的、艺术的活动显得愈发重要。从书法艺术角度而言,它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提高观众对书法艺术的认知,还有对书法艺术自身健康发展的促进意义。而这一切的基础,主要来自于对书法艺术品的收藏保存。对书法收藏的诸多方面进行研究显得如此迫切,亦显得如此重要。本文立论于此,通过对经典书法作品的解读、对书法史的再认识,来思考书法的收藏,包括诸如收藏标准、方式等诸方面。


    一、 《汉书》卷九二《游侠传》载陈遵事:“略涉书记,赡于文辞。性善书,与人尺牍,主皆藏去以为荣。”;有论者认为此是有关书法收藏的最早记载。在此,不再展述是论。然仍可见,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对中国书法作品的收藏之习源远流长。那些传延至今的书法作品,积累了历代人对这些名副其实经典的深深眷顾。我们细细评味、研究这些经典名作。它们是历史的载体、文化的代言、美的化身。
    其一、历史的载体。历史是一个过程,任何一件传承至今的作品都离不开这个过程,并且切实地反映着这个过程,其本身所包含的所有内容无一例外均以载体身份在记述、传承和反映这个过程。我觉得经典的历史载体意义表现在:一、它本身所处的历史阶段意义;甲骨文、金文、帛书、简书、篆书、隶书、行书、草书以及楷书等,皆有其所处特定历史阶段的历史意义,在其所存在的特定历史环境中,他是一个环节,具有当时存在的他物的不可替代性。二、在后续延绵中传承的追述历史意义。在这里,我称后世对前代经典的传承为追述历史。这包括两个部分:作品本身的流传过程和后代人对作品的借鉴学习。作品本身的流传过程实际上是指作品作为物的形态,在世间辗转流传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历史。离开这些经典之作,这个过程便不复存在。再者,后代人对作品的借鉴学习,这是相当重要的一方面。书法作为一门艺术,脱离继承与创新我们想象不出它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对前世经典之作进行学习,是通往创造下一个经典的必由之路。
    其二、文化的代言。文化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的,它始终需要一定时间的发展和积淀。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化和历史具有一致性,文化是对过程的积淀,毫无疑问藏品可以从多个角度折射出文化的种种印痕。这些印痕粗略包括:一、书写文字的文化含义。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书法艺术是书写汉字的艺术。书法的发展史紧紧围绕着汉字的发展历史,亦步亦趋,在历史的长河中一刻也不曾脱离。对汉字研习的意义,对于书法家而言,相对于写,有时间显得更为重要;二、作为文化的书法。当然,我们从来就没认为,书法就是写字而已。在这里,我们似乎有必要讨论一下人们收藏书法的某些想法。上文曾提到,《汉书》卷九二《游侠传》载陈遵事一则,陈遵,哀帝末,以功封“奋威侯”。因治私书谢京师故人:“口占书吏,且省官事,书数百封,亲疏各有异。” 陈遵治私书谢京师故人,口占书吏,显见并非亲手书写,如联系前文句“与人尺牍,主皆藏去以为荣”看,受尺牍者,并非因拥有尺牍之字迹为荣,可见是因为其他的原因。数百封书同时写就,有众多书吏帮忙,想必不是什么难事,但要做到亲疏各有异,一定要有敏捷的文思和很强的表述能力才行。即便是在当下,我们已不能否认,人们收藏书法作品,也不是仅仅考虑写得如何,还有诸如书写内容、书法家本人等方面。上文曾提,文化是对过程的积淀,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书法家本人的文化积淀;二是作品的文化内涵积淀。两者之中,前者更为重要。作品的文化内涵,取决于创造作品的书法家,而非作品本身。作品的文化积淀取决于作品本身以及在流传过程中附加在其上的他类文化形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6 02:58 , Processed in 0.10335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