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与陆舍无聊天到深夜快12点才回家。。。。。。。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23:49:33 | 只看该作者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4 23:54:1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文字与中国书法发展研讨会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召开 来源:安阳市人民政府网站  4月10日,中国文字与中国书法发展研讨会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召开,20余位国内知名书法家、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索、研究中国文字和中国书法艺术。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赵长青,河南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全国总工会书协主席桑金科,河南省文联副主席、省书协主席宋华平,中国书协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文联主席、山西省书协名誉主席李才旺,中国文字博物馆党委书记、常务副馆长冯克坚参加了研讨会。

  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国汉字的产生与发展相辅相成,集中反映了中华文明的进步,凝结了中华民族杰出的创造性和文化智慧。研讨会上,20余位国内知名书法家、专家学者围绕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提出建议,并就中国文字与中国书法当前形势下如何更好地融合、创新与发展,对“四堂杯”中国书法精品展的具体建议,当代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字的相互关系及其传承,中国文字博物馆对推广传播中国书法艺术的意义和作用,以及书法艺术作为拟举办的中国文字节的重要内容应采取什么样的展出形式等建言献策。同时,与会书法家、专家学者还以他们广博的专业知识和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对我国文字和书法的传承发展进行了探讨。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5 00:08:37 | 只看该作者
书画品评鉴赏标准研讨会在京召开
研讨会嘉宾名单
吕立新: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
孟云飞:国务院参事室《中华书画家》学术部主任,河南大学教授
邹德忠:中国书协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
梅墨生: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部副主任,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
米景扬:著名书画鉴赏专家,《百家讲坛》主讲人
李剑:北京皇城艺术品交易中心副总经理
田伯平:北京书协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书协理事
李涵: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教授,著名画家
张瑞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书画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李元茂:中国央视《鉴宝》专家,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专家委员
鲁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邬杰民: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中心专职画家,首师大教授
缪法宝:江苏省著名山水画家,中国书法研究院教授、南开大学客座教授
杨军: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主任
韩振刚: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
曹利华:首师大文学院书法研究方向教授
魏殿松:原故宫博物院党办主任、故宫紫禁城书法协会秘书长
陈富宽:全国政协老干部局组织宣传处处长
史希光: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娄述德:北京师白艺术研究会会长
金鑫:书画鉴定专家
石磊:著名画家,三峡画院副院长
君:北京东方大学传统文化学院副院长
田爱生:北京东方日出文化艺术中心董事长
顾莹:
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
著名的书画收藏家及收藏爱好者王昌生、田万龙、徐安信
会议流程:
1、请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吕立新致词;
2、请著名书画鉴赏专家米景扬做主题演讲;
3、请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工作人员朱清宣读研讨会意义;
4、请现代中国书画名家作品收藏指南编委会副主任王立文介绍如何确立书画品评鉴赏标准草案;
5、专家讨论发言阶段;
6、总结性演讲。
书画品评鉴赏及润笔标准研讨会的意义

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规划》指出,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正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艺术市场作为文化产业的新兴市场,近年来日益凸显出重要地位,中国当前的艺术市场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方面艺术市场火爆,艺术品收藏的群体大大超过了专业收藏家和鉴赏家。人们在经受了股票、房产、期货等一系列投资大潮的起伏后,开始转向相对比较稳定而又可持续发展的艺术品投资,诸多投资者把艺术品收藏作为重要的投资手段,艺术品也屡屡拍出千万天价;而另一方面,书画市场赝品泛滥,价格混乱,流通渠道不规范,这种现状不仅损害了画家个人的合法权益,更破坏了中国书画在收藏者中,乃至世界艺术市场的声誉和信誉。同时有些著名书画家和买家私下交易,数额一年达到上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的交易额。国家无法征收该部分的个人所得税,严重地影响了国家的财政税收。同时也干扰了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也是对大多数书画艺术家的不公和伤害,阻碍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书画品评鉴赏及书画家润格标准研讨会,正是为了整顿和规范书画市场,为我国文化产业的立法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迈出的重要一步。

我们被授权主持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当代艺术家作品价值评估(书画类)业务,为书画家的创作作品做一个合理的价位评估和市场引导。研讨会讨论如何细化、量化每位书画家作品润格标准,会同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及有关专家学者对收录的每一位书画家作品进行品评估价,润笔的标准将会细化、量化到每一个书画评定细则,并吸取青歌赛评定实施办法,实行打分制,让每位书画家在看到自己优点的同时,还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在艺术道路上更前进一步。我们召集诸位专家,著名的书画大师、专业院校的教授、著名的书画评论家、各地省市美协、书协领导,都代表着书画界的权威,公开、公正、公平地对每位收录作品进行评估,真正做到品牌权威性、程序严谨性、方法科学性、态度客观性的标准来进行品评。


有奖征集“书画品评鉴赏及润笔标准”意见
书画品评鉴赏及润笔标准,能够为社会各界的艺术品收藏者提供一个客观公正的标准。书画市场的良性发展最需要的就是文化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市场化。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文化产业走向良性发展,稳定发展,有序发展。因此,我们现面向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及东南亚各国及侨居世界各地,受到东方文化熏陶的个人、团体有奖征集对本草案的意见!欢迎书法家、画家、收藏家、评论家、教育家、文学艺术家、学者,还有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社会活动家及有关专家,为书画市场做出贡献提出宝贵意见。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世界文化艺术交流做贡献。
投稿地址:中国北京市宣武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0120
袁睿 王立文 邮政编码:100050
联系电话010-63039968
传真:010-63039368
手机13716423664
联系人:朱清
主办单位
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
《现代中国书画名家作品收藏指南》编辑委员会

欢迎大家踊跃参加“书画品评鉴赏及润笔标准”征集方案。
投稿邮箱:oscedu@163.com
提示:请注名地址联系人联系方式,并把原搞邮寄我们.方便评奖时联系。
建议一经采纳,将予以2000元现金奖励。

书画品评标准(草案)
伴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突显出中国文化产业市场的旺盛生命力。拍卖市场的持续升温,引起了国内外实业界、收藏界及广大投资者的极大关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书画市场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这一关键历史时期,书画市场的良性发展最需要的就是文化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市场化。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文化产业走向良性发展,稳定发展,有序发展。
为了规范文化产业走出坚实的第一步,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有关领导授权收藏指南编委会编撰了“现代中国书画名家作品收藏指南”这部工具书。
为了对被收录收藏指南的书画家公平、公正、公开的做好品评工作,本着对书画家认真、负责的态度,我们特聘请了著名的书画艺术大师,以及有关专家,教授对收入指南的书画家的作品进行认真的品评、鉴定,并由国家级公证处进行监督、公正。点评出这些书画家的优点及不足之处,以利于他们的不断进取,探索,创新。点评共分十项,以分数多少来评定每平尺的润笔费。
笔墨当随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广大社会群体对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鉴赏、品评的标准也必然产生变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国家的整体文化氛围,社会环境,给文化产业带来了长盛不衰的春天,中国书画也在不断呈现出新的精神面貌。探索和求新的意识在书画家的氛围里不断地得到提升。中国书画的民族性与现代性同步发展,因此,品评标准,艺术水平应有宏观的标准。精神,文化,技艺的含量是否具有感染力。弘扬精神文明主旋律,独到的艺术语汇能否达到既继承传统的笔墨精髓,又弘扬中华民族新的时代风貌,并使两者达到和谐的统一。为此,我们初步拟定了以下标准(仅供参考):

标准
点评内容
得分

立意
15
以独到的艺术语言。既继承传统的笔墨精神又弘扬中华民族新的时代风貌,并使两者达到和谐统一


笔墨
15
中国书画的笔墨集造型、传意于一体,是高度凝炼,浓缩的艺术手段。具有深厚的笔墨功力、独到的笔墨艺术语汇、笔精墨妙、具有时代美感的笔墨韵味、以及力度美、节奏美、韵律美、动态美、气势美、意趣美、时代美等。

气韵
生动
15
作品中万物的神态,活生而灵动,神态气韵贯穿整幅作品。

经营
位置
15
构思新颖、布局严谨、独特、恰当、有创意、诗书画印、规范、合理



创新
风格

15
1、具有震撼力、激情和力度;2、时代美;3、诗情画意;4、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张扬个性、文化内涵,用笔、用墨、布局、取势能表现自己的风格个性。
2、中国书画的创新、个性的体现,是时代赋予书画家的责任,需要书画家高度的文化修养的支撑。新的内涵、新的意境、新的情愫是产生新的风格、新的形式、新的技法的基础。

评委一致认可作


5
著名书画家、国家级美术学院教授、评论家、拍卖师等一致认可的作品。

名家师承及学历

5
1、现代书画大师嫡传弟子:如、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李可染、潘天寿、李苦禅等的作品
2、美术院校本科毕业生

名人
作品

5
1、部委以上领导2、全国书画大赛金、银奖获得者(中美协、中书协参与主办的)3、国家级一级书画家4、作品被拍卖5、影视界名人等。


有关部门收藏

5
5
被国家级博物馆收藏作品
4
被省级博物馆收藏作品
3
被市、县博物馆收藏作品
5
救灾捐献

书画家旺盛创作期

5
年龄45—75
精力旺盛,有一定的创作实力


书法品评(草案)
中国书法是“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底蕴及智慧、历经无数民间书家及大师们创造出
的具有生命力的抽象艺术。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到隶书、草书、行书及楷书,无不显示出书法艺术的魅力。从端正秀丽的楷书,随形而异、错落有致、生动活泼、古健丰腴的隶书;劲利取势、灵转取致、自然劲健、纵心奔放、覆腕转促、悬管聚峰、起伏连绵的行草;宁拙毋巧、宁古毋媚、宁支离、毋轻滑、纯任天机自然的草书。尽显中国书法博大、精深。
因此对书法作品的品评就是对书法作品的用笔、用墨、意境、布白、神韵、笔墨技巧,功力,以及作品是否具有独具的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点评,以评出作品的品位、水平和档次。为此,拟定以下标准供参考。



标准
点评内容
得分
意境
15
意在笔先,展露个性的现代意识,独具个性的艺术风格。

笔墨
15

笔法,意韵,灵动多变。笔调统一而不芜杂,遒逸,疏爽,清新奇拙,古朴,厚重,方圆兼备,用笔润枯和谐统一

章法
布局
15
疏密,虚实,阴阳,动、静,向背推让,开阖等必使呼应,分行布白生动有灵气

神韵
15
达于妙境
近于心灵
气韵生动
形神兼备

独具
艺术
风格


20

娴熟的笔墨技巧,深厚的笔墨功力,创造出自己的艺术风格
表现出书法的生命力及趣味性

评委一致认可作


5

著名书画家、国家级美术学院教授、评论家、拍卖师等评委认可的作品

名家师承及学历

5

1、现代书画大师嫡传弟子:如:沈鹏、费新我、林散之、启功、欧阳中石等
2、美术院校本科毕业生
3、部委以上领导;全国书画大赛金银奖获得者(中美协中书协参与主办的)
4、影视歌界名人等


有关部门收藏

5

1、国家一级书画师
2、被国家级博物馆收藏作品
3、省级博物馆收藏作品
4、市、县博物馆收藏作品
5、救灾捐献

书画家旺盛创作期

5

年龄45—75
精力旺盛,有一定的创作实力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5 00:22:09 | 只看该作者
“线条之舞”陈振濂书法大展学术研讨会实录



   时间:5月22日15:30——17:30
    主持人:朱关田、陈洪武
    参加人员:部分领导、外地学者专家、西泠印社副社长、理事、社员、浙江省书协主席团及成员、理事、中国美院教授、中青年书家等
    录音整理:周璐、郭彪、张吉

    主持人陈洪武:
    尊敬的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下午的“线条之舞”陈振濂书法艺术大展学术研讨会由朱关田主席主持,受关田主席委托,由我协助他做一些现场的辅助性工作,“线条之舞”陈振濂书法大展应该说是杭州的又一次书坛聚会。今天下午,来自全国和浙江省的许多著名书法家都来参观展览,参加学术研讨会,可谓是名家大家云集。下面请允许我介绍下出席今天学术研讨会有关专家和新闻媒体的有关朋友: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副社长、著名书法家刘江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朱关田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书协主席何应辉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言荣达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美院教授邱振中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书协名誉主席周俊杰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大学教授华人德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朱以撒教授。下面我有请王冬龄先生介绍下浙江方面的有关专家和学者。

    王冬龄:
    我们浙江的有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朱元更先生,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主任沈浩先生,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陈大中先生,著名艺术评论家曹工化先生,杭州师范学院著名书法史论家方爱龙先生。

    陈洪武:
    我所知道的还有像洪厚甜先生这样的著名书家。有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作一一介绍了。但在这里我要讲媒体的,比方说青年书法报的主编辑何昌贵先生,还有中国书法篆刻网的邱迪林先生4.15,当代书法网的单珏辉先生4.18等等,我就不一一作介绍, 我提议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的到来表示欢迎。今天天气比较炎热,我们想要尽可能的节约时间,下面有请中国书法家协会、也是本次学术主持人朱关田先生作开场讲话。

    朱关田:
    各位朋友,大家好。振濂兄是我的同班同学,同门师兄弟,当时我们五个人,我年纪最大他年纪最小,还有王冬龄、邱振中、祝遂之,祝遂之去上海了没来,我们五个人。我们的指导老师是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还有刘江组成指导组。 在我们心中还有章先生也是我们老师5.38.。一共有五个老师,两个老师都来了。章老师家里有事就回去了,因为我们所谓是叫一枝五叶,什么沙门五虎,这些提法都不对。我们五个人里陈振濂兄最小,但是志向最大,好多事情都做在我们前面,他好多讲座也好著作也好都走在我们前面,比我们想的丰富,人小志大,我们之中他最小但志向最大。我们毕业之后,他搞了很多比较先进的工作,譬如讲学院派的问题,还有魏碑运动,还有帖学,起先是搞帖学,都是做大做强的、精耕运至的,影响很大。他一直在书法学也好、篆刻学也好,还有当代中国画各方面都取得很大成绩,大家有目共睹。最近几年开始注意创作,这次搞了个大的展览,逼着他在创作的追求,有些是以前搞过的,有些是比较新的,就摆在我们面前。他提出来要搞大作的目的,是要请大家提提意见,在他的创作上有什么缺点也好,经验也好,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提提意见,以备在北京搞大展览时更好的向大家汇报。这次预展,请了很多专家、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来提提意见,主要是帮我们的展览弄好。陈振濂是我们浙江的,他的水平自然体现了浙江的水平,也体现浙江的方向,也体现的浙江书法的方向,和书法家目前想的问题。。。。我们目前是第一次组织书法家座谈会,说明我们未来也很重视,能否可以把浙江书法搞上去,我们浙江书法座谈会能否把陈振濂书法展作为书法发展的一个切口,把我们浙江书法的创造有进一步提高。因为我口齿不清,绍兴话,我们请中国书法家协会秘书长陈洪武先生主持,我是名誉主持。请大家多提意见,希望我们能把这次活动办得更好。

    陈洪武:
    谢谢关田主席。关田主席代表浙江作了书法的宣言,同时表达了振濂先生的心声,下面就由主人翁陈振濂先生来谈谈他这一次线条之舞的学术背景和学术主张,以便于下面的讨论,大家欢迎。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5 00:23:10 | 只看该作者
陈振濂:
    我诚惶诚恐,因为在今天这样一个场合其实应该把更多的宝贵时间留个今天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和青年才俊。我同样有个引头,刚才关田大师兄已经把这个展览的初步想法说出来了,他对我的一个定位就是说有很多事情走的比较超前,这个超前我的理解既有正面也有负面的,所以也会有很多想法会引起争议。我做这个展览我的确有些想法,其实最早兴趣还不是在展览上,因为比较早时候觉得做学术研究、做理论,可能对于近代书法意识和书法观念的改变,可能理论比创作的作用更大,创作出的一件作品或者一批作品,理论是影响思想的,是影响千千万万人的,像冬龄兄在北京做了大规模的展览,看了也很激动,也想试一试。最近怎么会想到做这个展览呢?其实也是有几个偶然因素的促成:一个是在场的文化厅厅长,杨厅长,他说我们浙江美术馆刚刚落成,很高很大,这些大作品都可以做,大概都是这么高的展厅,他说陈老师有没有兴趣办个展览,我们把你排在最前面,我激动了下有这么个大的场面。第二个促使我的人就是关田兄,我们在北京开会,他就说你应该做一个啦,我当时就开了个玩笑说,大师兄也没做我怎么做,他说“我志不在此”,我当时记得印象很深,关田兄说他的主要志向是在学术,所以他在最近一段时间出了非常多的著作,展览他不见得有兴趣做,但是认为我应该做。我也觉得有这么多年没有做过展览,是应该做一次,想着要做展览了就有这样一个设计,在杭州先做一次,然后到北京再做一次,当初的来龙去脉就这么简单,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但是当真正要做的时候,我又发现,其实一个书法展览啊,我过去参加过许多别人的展览,一般的都是在开幕式的时候轰动一下,然后在展厅里转一下,差不多书法的风格看一看,就走了。其实我们的展览,有那么多的观众来,大部分情况下并不是作品留得住,而是因为你这个人认为关系比较好,交往比较深,是人留得住而非作品。所以开幕式完了以后,他们到展厅转一转就走了,因为看来看去也就这点东西。换句话说,来捧场的不是来捧作品的场,是捧人场。假如说今天的各位是来捧我这个人场,我的作品未必有多少吸引力,所以我当时就想了想我有没有办法做一个书法展览,能够让观众、真正喜欢书法的观众,它不像画展,又不像电影、舞蹈、戏剧、摄影,能坐在这里看几个小时。我们能否做一个书法展览,哪怕我这个人不在,没有机会来捧我这个人场的情况下,面对作品便可以逗留两个小时,就是说作品能够吸引他。当时我就在想,两个小时说得有点大言了,但是我能不能留住观众的脚步,让大家能够看这些作品,哪怕我这个人不在,当时便是这样的想法。然后就有了一些设计,这些设计不是作品本身的设计,比如说我们在这个里面有一个榜书大字的一个块面;有一个关于古隶,即篆隶结合的一个块面;有关于竹木简牍笔法分解的一个块面;有关于题跋书的写自己想法而不是写古典诗文的一个块面;当然也有一个大家在随便说我的叫“陈家样”,陈振濂的作品就是这个样,常见的一般文人字,这样的也是一个块面。那么分成五六个块面以后,我们就要做一些研究性的东西,这个书里面每个块面之前都有这样一个导语。这样一个展览,就跟普通一百件作品用一种风格从头打到底就不一样了,因为它要有六个不同的探索方向。探索的方向多,如果你把握的住,那么展览的可看性就不仅仅了。我当时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思考,所以也算是自己给自己一个挑战,在这个挑战的过程中呢,又觉得有一些古隶的样式,榜书的样式,比较多的是一种观赏性的,观赏性较强,笔墨空间造型这些比较好一点。但是还应该有一些是从几千年以来的书法传统里就有的那样一种传统,即我们过去的书法里是写自己的诗文,自己的题跋,自己的学术感谢,所以题跋里的很多内容是我在写我的老师陆维钊先生;在写西泠印社为何要倡导金石学;在写宋词美学流派的分法;原来分法有什么不对,关于豪放婉约的分法有何不对,我认为改如何分;也在写我研究的竹木简有多少种类型;也在写诸乐三先生的一百周年时我在做什么事情。类似这些的题跋,我现在大概已积累了三、四百件。有很多都是十几年以前写的,我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有很多我不看作是书法作品,而是关于人生的一种记录。我觉得过去的书法只是阅读的,观赏性大家不太关注,但有没有?也有,名家的书法当然具有观赏性,但是从写字的角度来说,并不太关注。所以从新时期以来,即我们从79年读书以来,到现在为止呢,我们在尽力推动一个方向,就是我们要把过去的阅读的书法把它向观赏的、形式的书法推进,当时是这样。可是现在,当形式的书法做的非常出色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应该倒过来呼吁阅读的书法、作为文献留存的书法。我写了一张字,跟我的人生经历有关,与我的经验有关,那么这一次的题跋书法,我就是希望从观赏书法是一个角度、阅读的文献的书法又是一个角度、一条线路,我觉得这是古代书法到今天为止的基本的一个脉络。其实观赏的书法倒是这新时期,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书法的新使命。其实五千年以来的书法就是被阅读的,那么我们今天再把阅读这个传统再恢复过来,用今天的思维、今天所遇到的历史事件和今天所遇到的时代再把它恢复过来。当时就是这么几个想法,然后便开始做展览,我自己觉得,刚才关田兄也说了,这个展览最初是作为一个预展,一个热身,想试试看,后面再去北京做一个大点的展览。那么为了北京的那个展览,去年我去了郑州,把自己全部封闭起来,因为在杭州的事物特别多,创作状态非常不好,我就带了一个团队去郑州封闭了七天,在那里搞了一批非常大的作品,差不多可以这样挂起来的作品。我自己觉得挑战这样的作品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启迪,就是说观赏的书法可以做到什么样的极致,然后阅读的书法我们怎样把它恢复到原有的比较纯真的状态,那么就是这样一个展览,展览完了就是一连串的事情。那么今天非常抱歉的是杭州市里的领导一个也没有来,早上是杭州市人大主任来,中午是杭州市市长来了,但是下午开幕式一个也来不了,昨天特别通知今天下午举行年度对领导班制的考核,我也是考核的对象,大家说你我们放了,但是我们一个也来不了。虽然很多领导朋友无法到场,我还是非常感谢,感谢书法家协会的支持,书协和外省赶来的专家,省里的领导,以及书法界的同行。还有关田兄又特别强调今天上午邱振中也强调当年这五个同学,就是今天许江院长刚才说的这个一枝五叶对我的意义。当时关田兄是大师兄,我是最小的小师弟,我在当时也毛手毛脚,做事离谱,但是也是这几十年的历练下来,才慢慢的开始知道怎样去处理一件事情,怎样去稳健地、妥当地办好一件事情,也是这样慢慢地转变过来的。所以今天我们杭州有那么多的朋友、同道大家一起来支持,我觉得对我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程,更重要的是关田兄刚才说的是要听大家的批评。我不敢说我的展览一定就是浙江的标志,或者是浙江今后书法兴旺发达走向全国的一次标志,但是在很多作为标志性的展览里,我的展览肯定是其中一份子。换句话说,如果今后浙江的书法能在全国雄风振兴的话,我在其中一定是一砖一瓦,我若要做得好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尽力把它做得好,而做得好首先要听大家批评意见,多听对这个展览的批评和建议。大概我想说的就是这些,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希望大家能多提宝贵意见,完了。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5 00:23:50 | 只看该作者
陈洪武:
    谢谢振濂先生,我想沿着陈老师这样一个学术脉络,我先提出几个趋势、思考题目来供大家参考,也许很不成熟,不如说有意思的书法展览,就是陈振濂先生提出来的他要做一个有意思的书法个展,也就是说主题设计的书法展览,与当代书法展览能够提供一个怎样的学术价值,再比如如何构建当代大文化背景下的书法创新问题,如何建立一个它的体系,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创新有哪些样式,再比如陈振濂书风与江南传统文人书风的内核是什么。大家可以展开来进行讨论,甚至可以跳出去,就陈振濂书法以外的整个书坛的展览问题也可以谈自己的想法。下面就有请言恭达(25’05”)先生做第一个发言。
    言恭达:
    早上从南京两个半小时赶过来,振濂兄几次打电话督促我早点到达,由于杂志的事情我中午才到。今天下午振濂兄线条之舞展览整个场面也引起我很多思考,下面讲的东西也许不能够成文,是一些个突发的思考。我想作为从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以来已经整整第二十八年,应该说展览对于中国书协是一个习以为常的,各地、每年都有很多个展览,我想今天振濂兄这个展览我们看了以后,就像导读一样谈了一些关于展览的心得,我想讲的也就是每看一个展览它给人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也就是说今天这个线条之舞的展览给我留下最大的印象是一种引起哲学思考的印象。我不想以更多的语言来总结和概括振濂兄在当代书坛的地位或者影响力,应该说他在当代书坛陈振濂书法和他所带出的一系列陈振濂文化现象,而这种文化现象已经构成了一道非常亮丽的风景线。从我与他接触的这些年中,他给人的一种感觉,他是一个学者,一个艺术家,也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个文化管理者等等,最重要的一点,他给人一种特殊的文化人的一种思辨、一种实践、一种创造。在思考、实践、创造当中他始终是以一种挑战的心态一次次的认识自我、超越自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世界,这个世界当然是他认为在他自身以外的一种空间世界,他有意识的,也有物态的,在他身上我感觉到的作为传统文化人的人文情愫过渡到现代的人文情愫,非常好的一种转折,而这种转折在当下的时代意义来说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我经常讲过的新金陵画派傅抱石先生在六十年代初创立的这样一个画派,给我们带来的也可以套用到今天的,我个人给振濂兄六个字:第一是感恩,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这个时代是太幸福了,我们与我们的学长、老师生活的时代是不一样的,跟我们前辈更不一样,这个时代我们每一个艺术家都应该具备一种感恩的心态,而振濂兄恰恰做到了,而且我看的出他每一次艺术思维与创造是在这样一种感恩心态下阐发的。第二是敬畏,是对传统文化的敬畏,而这种敬畏不是单一的一种模仿形态的敬畏,而更多的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质当中提升他的人文精神。第三是博爱,我们这个时代应该以更加博爱胸怀去善待我们的传统,善待我们的同道,善待我们时代一切的客体和主体,包括物态的和精神的,因此这个博爱必须要站在人类文化学的高度思考我们当下的文化现象,思考我们所从事的文学艺术。因此从感恩、敬畏和博爱我可以说陈振濂作为一种在中国当代书坛上引起的一种文化现象给我们带来一种文化思考,因此我们值得去研究他借鉴他。最终我想作为他个人来说,我总结能够体现他人生底色和艺术本色,都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和继承,更多体现了一种责任担当,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到当代知识分子的一种责任担当,前几年他提出作为知识分子应有的历史使命,现在我们也有一种说法叫行动知识分子,这个知识分子实际是一种责任担当,他不单像旧时文人在书斋里自己搞一些诗书画印这种自娱自乐自遣的这种行为,而更多的是考虑到大众考虑到社会,因此我感觉到从这样的文化现象引起的文化思考,形成我们当下可以借鉴的一种文化智慧和文化积累,那么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看待这种文化现象,也可以去批评这种文化现象,当然这种批评是有肯定的,也可以是某方面的改正和修正,综合一点来说,它至少具备三层当下社会文化意义,结合他本身的特色、个案来说他的三层意义。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5 00:24:35 | 只看该作者
一、人文学科角度看他的文化意义。因为从振濂兄的本身来讲他的经历我不谈。振濂兄是当代书法研究者、学者中真正能够做到把学术、创作和教育三位一体共同推进的一个艺术家,跨多学科的文化学者。第一他的人文性,是从传统的人文精神,不但从他的技法形式一直过渡到审美风格,再进入到艺术精神。第二他的高端性,他必然是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端来看待自己,发展自己,包括展览、讲座、著作,不管怎么都是从这个方面努力去发展他,当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批评,包括他的著作方面,还有某些不成熟的方面。不管在什么方面都是高端的。第三是当代性、当下性,这个很重要,作为一切艺术理论的研究、教育更多注重当下,注重周围的、一切发生的、将要发生的事情,我们如何找出其规律,如何综起一种带有事发性的导向、意义,这样的一种理性来引领大家,所以我感到他的当代性更加了不起。因此,振濂兄是传统的又是创新的,是坚守传统的、文人的、像文人堡垒的又是开放包容世界的,应该是他人生的多才的一面,至少到现在从56年出生到现在漫长的时间当中已经给世界展示了他光彩的一面。从当下来说,我们从他的人文学的角度,从展览、著作中,可以看到目前的全球化影响下一种文化思考是本土化的试验。
    第二,社会学学科角度。他能够做到的与当代大量书家不同之处是能够把自己从精英文化精英艺术的层面思考到大众文化大众传媒、大众素综的优越的这样的一种思潮,因此不管他在艺术教育方面的创造、创新、参考、实践一直到他的艺术创作包括他的学术,都能够将精英与大众有机结合。因此我感觉到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就是把比较高古的书艺通过不同形式,从研究到社会的普及来适应各种不同群众的审美需求,在此当中能够坚持学术的高端,坚持学术的自由、思想的自由和学术的伟大,因此从这一点来说我感觉到他从社会学的角度能够从目前也是中央再三提出的能够维护全社会文化利益的公平实现人文关怀。
    第三,是从管理学的角度。我认为他现在能够从艺到从政,从艺到政本来是一个很矛盾的复合体,他能够把这个复合体基本上消化得比较自如、自由状态,能够追求一个自由的心灵,这个自由的心灵在他本身从政的领域当中考虑到了这种使命、责任,因此他从创作到管理能够结合的非常精妙,因此作为一个公共的知识分子这一点来说,他能够积极接受社会的一种检验,就是历史的检验、人文的检验,又能够自觉的站在主流文化的前列引领时代,这点我感觉到目前的中国的当代艺术家应该非常看好而且应该要注重实践的,也就是我感到一定要从文化实践、文化积累、文化批评当中找到自我,因此我感觉到他的展览也好,包括他走过的历程,他能够证明的一点:文化是一个深层的社会生活。作为文化是深层的社会生活这种心态阐发出了他能够把文化艺术融合到社会的洪流当中,融合到大众当中,而不是像旧时文人这样只是自己的消遣,因此他作为当下的审美生活化、生活审美化的这样一个潮流下能够主要的职责,书家学者主要的职责除了对传统的历史文化、审美文化的总结梳理以外创造的新的视觉图式,比如说创作和一种学术积累以外,和他更多的思考到从文化管理的角度如何使整个社会的大众能够提高大众审美产业,因此从这样的情况下我感觉到目前这样一个书法大发展大繁荣也是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像当年的大革命时代一样,更多的人思考着如何拿出自己的作品,更多的思考着如何使大众能够结合起来,为这个时代如何起时代的担当。因此我在想从陈振濂先生来说,他从书法艺术创作、学术研究和理论当中,尤其作为一种学科建设,学术的规范、理论创新,刚才他也讲了,我想从当年的80年代提出学院派书法到今天的阅读书法等等,始终是以一种挑战的心态来认识自我,来看待我们这个世界,对我们都提出了很多的思考,因此我想这个思考不仅仅是一种哲学的思考,也就是我们当代最主要的这种哲学思考,而当代的这种哲学思考之所以重要,因为在目前看起来非常多元的社会,实际上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单一化越来越同质化,同质到最后就是功利主义,在功利主义消费时代我们需要这种哲学思考,正如温家宝总理今年1月31号在西班牙说的,他说了中国文化的四个方面成果以外提出了这样一段话:“我经常在思考,一个民族必须要有一部分人要默默无闻的脚踏实地的干,也有一部分人要遥望星空坚守精神家园的,这样的民族才有希望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迎得美好的未来。”我想从今天的在我们浙江和江苏我们两个书法大省的,我们共同并肩战斗的这个洪流中,振濂兄的这个展览无疑给我们坚守精神家园带来深深地哲学思考。完了,谢谢。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5 00:25:36 | 只看该作者
陈洪武:
    谢谢恭达先生。下面哪位专家发言?


    周俊杰:
    参加振濂这个展览开幕式包括研讨会感觉非常高兴也很荣幸,河南省和浙江包括江苏从中国书协成立之前的交往,我们和关田都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了,包括冬龄他们每出一本书每搞一次展览在北京还是在哪也好,对我们都是震动,一次震撼,我们非常关注,我们能够关注的主要是江浙四川等等,主要是江浙我们特别关注。就是说,由这次振濂搞这个展览呢,我看了之后也思考了些问题。首先就是对振濂如何评价的问题吧。评价一个人、一个展览、对待作品也好,我觉得首先放到一个历史的进程当中去,去考虑这个问题。另外第二就是从艺术美学的角度来考虑,从历史的考虑就是说陈振濂这个人在当代书法复兴运动当中到底是应该站什么地位,他的理论他的教育他的创作包括他的具体诗词、画、篆刻等等,他的组织工作,在当代,首先在浙江占什么位置、在咱们中国占什么位置,有什么延续性,还有什么发展,有什么功绩,有什么影响,有什么地位,这一定要放到一个历史进程里边,也许可能和振濂交往比较多,我们曾有过几次对话,我们俩观点并不见得每个都一样,有好多观点也是不一致的,不一致很好,不影响交往也不影响当朋友。我觉得,首先陈振濂的意义在当代这几十年当中给当代书坛提供了一种思维、方法,具体思维的一些问题,这个问题我觉得比其他拿出一件两件作品的意义都重大,在当代来讲,我觉得从, 1981年书协成立之前三十年和成立之后三十年可以说是两重天地,在前三十年当中,中国书法已经走到中国书法史最低谷的阶段,原因就不再说了,有很多原因,领导对汉字的不重视,进行文字改革,毛笔退出历史舞台,包括最重要的艺术思想上用苏俄那套东西来套中国艺术,中国书协为什么1981年才成立,晚其他协会32年,这就是中国书法在中国领导人心目当中不能为政治服务、不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没有反映生活的能力、没有典型性等等,所以它就被打入到几乎淡化到被取消的地步。从中国书协成立前后,尤其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解放运动当中中国的文艺尤其是书法蓬勃发展起来,在当时尤其是八十年代进行了一场书法的美学大讨论,叫书法美学论战,在那次论战当中,首先克服了书法的到底性质是什么,它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变得比较清楚,在过去,我们五十年代我们书法就是用毛笔写字,很简单,对书法的理解很简单,甚至退到连古人都不如的地步。经过那次美学论战之后,书法反应主体精神张扬生命意识,这样的大文化内涵被提高到一定层次上,提升上去,在那次论战当中,陈振濂是位主将,他有很多文章,第一部中国书法美学著作,这个功劳是非常大的,所以说他发展到目前搞这个展览跟他这么多年思想发展有一定关系,后来他又在中国书坛上对流派问题进行好多年研究,当时我在办书法家杂志还写了一些文章,其中振濂也写了关于书法流派对系统的论述,某个流派怎么形成的,需要什么特点,比如大文化,比如要有一波人,要有一两个领袖人物等等,流派的形成对中国当代书法发展起到很大作用。就像战国时期一样,战国时期为什么出现那么多大思想家,那么多大人物,相对来说就是思想比较自由,有很多流派。我们提倡流派问题,也是一个发展书法艺术一个非常重要的道路,在这个问题上,振濂不仅提出自己的意见观点,和系统的论述,并且身体力行,他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出学院派的问题。当然对学院派的问题,一出来之后可能遭到很多批评,有很多论辩,我觉得是个好事,因为振濂始终在思考,学院派的意义提出来了,还有学院派具体创作,我觉得他在思考就中国书法再往前走怎么走,要赋予中国书法一种新的内容,赋予更高的一些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赋予他除了过去那些固定的形制之外,还有什么新的形式上问题,他绝对是在不断的在进行思考,不满足于原先古典旧时的创作,他的意义就在这儿。但是具体这个问题,到底将来能够在什么地位,我都觉得是,我始终信服佛家有句话:自生自灭。如果你提出某种艺术观念也好,艺术流派也好,创作走向也好,如果在近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还被人认可,并且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那么说明你流传下来了。如果你提出来之后,可能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如果不符合书法本体发展的规律,也可能就会淡化了。不过无论提出来任何问题,我觉得都是思想上,对书法不满足的一种追求,我觉得这都是应该肯定。另外关于建立书法学这个问题,我觉得振濂功不可没,在八十年代初,我曾经发过一篇关于书法学的文章,后来振濂是主编,我们一起搞了一套书法学的上下册,十几万字,不管怎么说,那套书现在看来不是没有毛病。我后来写了篇书法学二义,分成九个类别时候,几乎是并列的,作为一个体系来说不完整,我始终有这种感觉,但是它有让书法的各个方面深化的功劳,这个功劳是很大的。另外个关于书法创作的问题,他先后提了很多关于大的,比如说书法展览,新魏碑运动,新帖学,草书的追踪等等,他这些都是说明这个人是在一直不停在思考,思考中国书法发展道路,至于他提出的问题到达有多重的份量,我还是那句话,还需要历史的检验,但是他提出来,总比不提出来好。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总结出来,对好的问题,还是宽容一点比较好。结合一下他的这次创作,他这次展览,结合自己的上午简单的阐述,我也认为他这个展览对于他的艺术观念,可能是一种倒退。这个提出来可能诸位理解不了,为什么说是倒退呢,就因为他在提学院派的时候,他想让中国书法往更高的一个层次推进,从他的表现形式,他所尽量包含的内涵,但他这次的展览,我们可能看到四个部分,大字,带有篆书意味的隶书,包括最后的手札诗文,我在这也不细说了。应该说是出于一种对于技术层面的追求,对他来讲,这种对于技术层面的追求,好像是他的艺术思想的一种倒退。但是这是十分有必要的,实际上我们的艺术、书法要想往前发展,除了艺术思想向前走之外,它必须在艺术形式上,包括一笔一划,包括某种书体的结合,表现形式上,包括具体章法上等等,一定要有一种新的探索,所以他这种探索我觉得是具体的,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倒退,但实际上也是在扎实地往前走,可能对你今后的创作,我觉得会起到更大的作用,所以我感觉振濂的意义,在身体实践当中,他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很多新的问题。因为古今中外,凡是某种艺术要想发展,取得很大成绩的话很重要的一条艺术规律,就是要有艺术思想力的展示,要提出某种艺术思想力的先行,这个非常重要。这是古今中外艺术史上的古法先例,我们就不说了。所以陈振濂的意义,包括他的创作,在这几十年中,不停地向我们书坛提出新的问题,展示他的一些新的思想,利用他的各个方面的学识,向书坛,活泼了我们书坛的思维能力。我觉得在这点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当代的中国书法史,绕不过陈振濂,这个人绕不过去的。不管谁写当代书法史,如果不写刚才我提到的几点的话,那么你这个书法史可能写不好,可能就肤浅了,表面了。所以我感觉在这儿看了振濂的展览以后,更加增加了对他的理解,这是我一项最主要的体会。但是我要提两点,感觉很遗憾,振濂提出来学院派书法,过去搞过展览,但是这次展览中没有一件,可能是我感觉学院派要搞出一件作品很难,因为它每件作品都只有一件,他提出来不能重复,他后面的手札是你批判过的重复自己的,但是中国书法要重复,你想不重复,极其难,不仅形式,还有内容。你比如说要搞一个代表作,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拿一件作品要想解释非常重要的史观,这可能解释得了也许存在得了。所以想找这么一件有深刻思想书法作品,确实非常难。你投入行政这么长时间,再要创作要补办,也没那么多时间,我估计这是一条,我表示遗憾,如果有一两件你的学院派作品的话,可能会更完美。另外我感觉遗憾的一点,你提出草书追踪,但是你展览当中,没有一件实践作品,大草,狂草都没有,一个时代如果缺乏了草书,狂草,那是非常大的遗憾,一个人我觉得不管怎么样,也要涉及点草书。所以振濂我觉得你写那么多,基本是行书,有草的意味,个别带有草的味道,但是总体来说不是草书。我想如果在你今后当中,能够把这草书再抓一抓,凭借你的才华、才干,我想在中国还会出现一个草书大家,能够和王冬龄先生并驾齐驱。我就谈这么一点,谢谢。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5 00:26:41 | 只看该作者
陈洪武:
    谢谢俊杰先生。下面请何应辉老师。



    何应辉:
    上午已经说了不少了,我就接着俊杰的话题再说一点。我很赞成振濂这次展览的构思,这个展览的主题,然后再分层次,每个部分有自己的主体方面的追求的目标,至于这个目标实现得怎么样,这个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但是,作为一个展览自我设计来讲,我觉得有主题思想、有创意我觉得这个特别的重要。不一定这一个展览一定要面面俱到,我还不太同意俊杰刚才的说法,就是说一定要有学院派书法、现代书法或者是书体要齐全更不一定,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说他有他这次展览的创意,他如果再办一次展览他可能想法又不一样,所以我觉得这一点我上午说过对当代的展览来讲,通过展览来推动创作,特别是作为中国书协方面来考虑,我觉得多举办这样真正有思想、有学术性的展览非常重要,因为那种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式的,成千上百幅的这种,而且是以功利主义来作为驱动力的展览,在普及、更多人参与方面是有其意义的,但是也有消极的方面,所以我觉得经过近三十年的繁荣之后,非常需要这种要提高的东西。刚才,恭达讲到的知识分子的问题刚好跟我上午发言里面,你还有到的时候,我们所见相同,就是我觉得我们今天新型的知识分子,就是所谓的文气、书卷气我觉得不能就是一种,我是借用刘熙载说的、黄宾虹的一句话,要把士气摆在文气之上,这个士也就是有担当的知识分子,而不是那种一心一意、与私利眼光狭隘的那种文人,我觉得这种文气不是我们新型的知识分子。这个是我想到,包括四川的谢无量、刘孟伉,这类的文人,我在观察民国时期的书家,你看真正相较于清代来说,他让书法在民国时期开始从传统开始向现代转型,推动这种转变的恰恰不是那种旧式文人,就是我说的那种文是文,但是文而弱,文而薄,文而小,或者讲文而谬,我觉得是不值得提倡的。所以振濂的这个,尤其刚才洪武讲到的说是江南这种书风,我觉得他这种非常好,他这种文气,发自本身的文人格调,文人品味的这种表现。跟我们当代很多年轻的作者,去做这个手札,形式上的制作作为一个作品,那种文气实际上是模仿来的,不是发自本真的。因此他意趣很鲜活,这个我觉得非常好,另外我他整个人生的历练,各个方面的进展,生活的经历,包括他参与行政工作的经历使他整个人反应在书法上,导致了一种文人韵致的前提下,增强了他的风骨、气骨的强健,这点也是我们在当前走帖学这一路行草书具有启发意义的。回头说这个展览,包括我们将来作书,出一本作品集,都非常有启发。对于我们当代的思考发展,过去这些年更多的着眼于视觉形式,图像意味,形式构成方面有所突破也是对的,但是这个与功夫的人文的内涵,包括可阅读的,这两种其实并不排斥,完全可以结合得很好,就看我们当代的书法家怎么做。我就简单的说这些,主要听听上午没有来的其他专家的讨论。

    言恭达:
    刚才我忘了,现在再提点建议。因为今天这个展览,实际是振濂兄的一个创意,这个创意我看来不是单一的一定要表现自己的书法水平,而是有一种理念指导,因此你刚才也提到了一个新的理念,叫力度书法,现在我要提的这个建议是如何在力度书法的审美规律和实践图式的美感传道,我就用这样一句话,审美规律和实践图式的美感传道在这个方面再深化。我感觉目前这个方面才刚刚开始,我们不去作为文化批评的角度,要肯定他这个理念,还要深化下去。在这个里面,按照传统理念来说,实际是文和质的关系处理上,因为目前这个时代,我非常佩服你的这种勇气,因为要看到目前这个时代是一个消费,网络时代,跟传统完全不一样,它是一个消费时代,是一个网络时代,是一个图式时代,所以现在从国家到世界都在提倡阅读两个字。因为现在大量的图示已经取代了我们的文字,那么因此通过书法艺术,它即使阅读的功能,从原来的传统的审美功能,阅读是什么,文字内容给你的一种传道,但是反过来毕竟我们是书法艺术,所以还要从艺术的角度把它两方面结合起来。因此提及一个审美性方面的规律和它的一种美感的传道,毕竟要美,不是随便写写。那么书家今后的人文修养体现在这方面,他们两个也讲到了,我感到这个展览可喜可贺,但还要进一步深化。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5 00:27:47 | 只看该作者
陈洪武:
    谢谢言老师。下面?刘江老师?



    刘江:
    我来主要是学习,刚才前面几位同志发表意见,我位置坐得太远了,耳朵不大好,没有全部听清楚,很抱歉。他(何应辉)讲普通话就差一点了,他跟我讲四川话我倒听得很清楚,你们两个我都听得很清楚,因为位置坐的近。言恭达同志的发言很概括、很提炼,我本来想讲后来都补充讲了,我也没有新的讲了,陈振濂最大的优点是与时俱进,他的思路很开阔,面也很广,各个方面都涉及到了,他的著作、发表的文章和他的书法作品,他工作的思路,和他接触很多,美术学院也接触过、西泠印社也接触过,他的思想比较开阔,这是优点,不足的地方我觉得刚刚言恭达讲了,就是要深化,艺术这个东西就是要深化,有了个好的开头,还要精益求精,就这么一句话,没什么多的补充。因为我可能要告辞了,平时我们交流的时间很多,不多重复了,不占用大家宝贵的时间了,邱振中同志北京来的,有很多想法,我想想听听他的都来不及了,以后再听,我就先走了。

    陈必武:
    谢谢刘老。邱老师,大家期待你了。

    邱振中:
    因为我们上午开了一个座谈会,那个座谈会我讲了很长一段时间,刚才振濂兄说,你不要重复啊,我当然是不想重复。祝贺陈振濂先生展览会顺利的召开,确实是因为我上午我把想说的基本都已经说了,刚才我们在开玩笑,他们要我再说,我说你们放录音好了,当然真的不能这样。我提点具体的意见,小意见,很小很小,从这个展览来说,这个展览的构思是想做一个很系统有条理有框架的有学术上诉求的一个展览,提个小建议:大题目与小题目的编排上还可以推敲,比如说上篇形式与语义与榜书巨幅系列、中卷系列、简牍百态系列、题跋系列、古隶文语系列;有的是按内容来的、有的按书体来的、有的按形制大小来的,这个是可以推敲一下的。振濂兄不是还要到北京做展览,我觉得这是可以改进的地方。其他没有了,再一次祝贺展览顺利举办。

    陈洪武:
    冬龄老师。

    王冬龄:
    刚才的话呢,都被几位大家都讲掉了,特别是他们的学术理论特别的严谨,讲得滴水不漏。我想呢,就是说即兴的,从一个创作人来谈点对这个展览的感受。其实我是来,一碰到他们说王老师您也来啦,我说我是来学习的,那是实话。两点,我来参加振濂兄的这个大展,一点是从内心里面祝福他,因为他真的事情很多,在位的担当,学院的工作,学术的研究,然后做这个展览,让我首先真的从内心的佩服,感到很钦佩,这是一个祝贺。然后如刚才关田兄和振中兄所讲的。因为我们作为中国美术学院,陆维钊先生、沙孟海先生,还有包括我们刘老师、张老师、诸乐三先生,培养的第一届书法研究生,我们当中振濂兄,可以这样讲,年龄最小,但最富有才华,也最勤奋。所以刚才俊杰,恭达,包括应辉,都已对他的作为中国当代书法史上的地位和成就进行了肯定,我是赞同的。我在来之前,就看了他的请柬,我就在琢磨他的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大展,就是说这一次,振濂兄学术是很严谨的,他用陈振濂书法大展,他没有强调书法艺术,但是他强调了大展,我觉得他的展览如他前面所讲的,不是有意思,是很意思。可以讲,他想在创作这个方面展览这个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这个应该是从展览的效果来说达到了他的意图。为什么讲是学习呢,其实振濂兄做了这个展览,就是对我们创作,以后做展览,或者是全国的其他的展览,提供了一个借鉴和机会。当然也给大家带来了点难度,这是我要首先祝贺了。因为刚才大家很多已经谈到了,我主要关于这个展览简单谈一点。我就谈他这个展览,首先有一个学术的坚持或理念,坚持学术的思考。第二点,我想所谓大展,今天的场面和人气也体现了这个大,所以特制展览不能用大,只有我们书法艺术可以用大,这个实际上就是我们中国美术学院五个研究生有一定的能量,尽管过去我们的合作,甚至有些观点不太一样,但是都是能独当一面的。我觉得他实际上在提出一个强化创作的一种示范。当然第三个就是作品,我注意到作品有他最擅长的行草,还有他的隶书和巨幅的作品。我觉得最可贵的地方,就是我觉得这一点,因为我们马上就要做一个陆维钊的展览,我们都要感谢陆维钊先生、沙孟海先生。主要的,实际上陆维钊先生的创造性,一种历史的担当,一种对书法事业的使命感在振濂兄这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想做这个振濂在强化这个大展,实际上就是关于书法创作要不要创新,要不要前进。我想可能在我来看他的一种篆隶相容的东西,或者是汉简的东西,因为汉简的东西比较早的时候包括钱君匋、扬州的宋荣富也写,当然振濂兄的优势就是他不仅是一个书法家,又是一个书法理论家,书法学者,同时又是一个教授,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使他的这些东西就有不一样的地方,实际上他的展览充分体现了一个就是学术性、一个就是创造性。我觉得这个大字,大字在今后的书法创作中是一个很好的,用振濂兄的话讲,叫切口,就是书法创新的切口,也是我们今天人能够做得起来。第三点就是振濂兄的示范性,振濂呢他想做个事情都希望做得有点社会的轰动,今天也初步的体现了,祝贺你在北京可以获得成功。作为同学我要讲一点,我们真的要感谢中国美术学院,真的要感谢我们的老师,真的要感谢同道特别是在坐有很多是很好的朋友,要感谢我们的时代,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6 15:17 , Processed in 0.09355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