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道作业题引发的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11 07:25: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道作业题引发的思考[z]



  今天,孩子有这么一道语文题目:“将下列词语组成句子并加上标点:呀 鱼 大 这条 怎么 这么”。粗粗一看答案应该就是:“这条鱼怎么这么大呀?”
  但是,孩子说班上有同学使用了感叹号:“这条鱼怎么这么大呀!”老师说是错的。
  真的是错的吗?
  “这条鱼怎么这么大呀?”表示的是疑问,对“这条鱼”为什么会“这么大”发问,主要是质疑“大”的原因。所以句末用的是问号。
  “这条鱼怎么这么大呀!”表示的是感叹,对“这条鱼”居然“这么大”表示惊叹,主要是惊叹、惊奇“大”的这一现象。所以句末可以使用感叹号。
  同样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不同的含义在书面上就使用不同的标点来体现。因此,在题干中没有明确这个句子使用的语境时,无论是使用问号还是使用感叹号都应该是正确的。语文教学中在设计标点符号的考核题目时,要充分考虑到是否会存在不同的语境情境,答案是否唯一。如果不唯一,则要尽量考虑全面会产生的问题。
  简单地使用一种预设的答案来判断答题的对错,不去考虑其他,其实是一种粗暴的教学。
  我又想起孩子以前一份卷子上被老师判为错的题目:“一()拖鞋”,括号里面要填入一个量词。孩子的答案是“只”,老师判为错,查问了一下,老师正确答案是“双”。其实啊,一双拖鞋自然没错,但是一只拖鞋、一箱拖鞋、一堆拖鞋、一车拖鞋、一串拖鞋、一排拖鞋难道有错吗?
  要嘛在题目设计时,尽量让答案唯一,要嘛就给孩子更多的选择。
  作业设计是一门学问,一种技巧。而面对孩子的质疑,不是用一个预设的答案来否决,而是反思,那更是一种教学的风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1 03:45 , Processed in 0.07629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