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术欣赏与表现整合教育研究方案与计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27 01:4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术欣赏与表现整合教育研究方案与计划
    一、问题提出:
    随着社会的进步,审美素质教育已越来越被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所提倡,个人的艺术修养成为评定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审美素质教育被提到幼儿园教育日程上来。美育的本质在于使人们懂得美、追求美、创造美。审美的能力不仅仅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手段,也是生活的目的之一。作为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美术欣赏课,已不仅仅是要求孩子对名家名画有所了解,而是对幼儿的心理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生活经验进行设计,使学生在欣赏他人的作品时,把自己的情感情趣加入进去,与作品、作者、与自己的同伴交流,通过作品,引起联想,大胆地对作品评头论足,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特别是在拓展创造性思维,加深与周边知识的联系,增强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能力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教育思想,把儿童美术教育看作是针对全体儿童的基础教育,不是培养专业美术人员,而是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素质和审美水平。从小培养具有审美能力的人。培养他们的艺术性思维和最基本的美术造型能力,能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具体地说,通过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主要形成一一美术活动,激发幼儿的美感、陶冶性情、并涉及幼儿兴趣、态度、情感、意志、智能、知识及身体发育诸方面;而且促使幼儿在智力、创造力的发展。尤其是使幼儿审美感知经验不断地从零碎的、分散的,向整体的综合的方向聚合、转化、以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心理结构,构成一个人完美的人格。
    当前,幼儿园的美术欣赏活动未能真正有效地的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对美术教育的目的认识不清,对教师绘画技能的传授与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度”的把握不够准确,对美术形式的审美特征以及美术的整体美感效应不够重视,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其次,在美术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没有利用绘画这种艺术形态中的审美要素,对幼儿进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看不到幼儿对周围事物真、善、美的理解与表现。美术对于儿童和成人的意义不完全相同。儿童在运用美术语言时,常常会表现出成人难以想象的才能和潜在力量,他们有极高的平衡感和秩序感,对具有美感的东西充满追求,不受时空关系的束缚,也不受客观情理的限制。他们可以在美术活动中自由自在地流露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对未来的希望。有专家研究认为:幼童绘画艺术和成熟艺术家的艺术之间有着极其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绘画是非写实的、随意的、协调的和色彩绚丽的,突破了常规的束缚。大师毕加索说:“我用了一辈子的时间去研究,怎样和孩子一样的画画。”因此我认为,与大师面对面的名画欣赏,及名画欣赏后的名画印象表现能让幼儿根据主观感受、表现情趣、加强艺术感染力,能让幼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的有效捷径。
    二、研究目的:
    我们进行幼儿园美术活动结构的创设,试图利用美术活动的名画欣赏及名画欣赏后的名画印象表现,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审美心理结构诸因素(包括审美观点、审美态度、审美情趣、审美意志及习惯)的培养。使幼儿对艺术的审美特征产生兴趣和敏感性,产生“创造”的冲动,使幼儿的审美心理结构能在整体上得到提高,同时解决好美术教学中教师技能传授与幼儿创造力发挥之间“度”的把握不够准确的问题,真正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认识并表现出周围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为幼儿成为未来的“生活艺术家”播下种子,打好基础。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
    美术的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内在要素的总和,美术的形式是指内容诸要素的组织、结构和表现形态。具体的说,美术内容包括主题、情节、形象;美术形式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有很多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未能有效地发挥其原有的功能,追究其原因在于对美术教育的目的缺乏清晰的认识,往往把美术内容与形式的理解相分离。因此,必须着眼于,审美教育这一条主线,从提高幼儿艺术素质入手,以美术教育为纲,系统地、有序地组织和设计幼儿的美术教育活动。对美术欣赏启蒙教育思想的定位、教材的选择,探索各种绘画表现形式的组织、教师指导方法的运用、及教给幼儿什么、如何启发想象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
    1、教师应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在儿童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关键的主导作用,他自身的高水平的艺术修养,能在艺术的高起点上去启迪儿童,用健康的审美情趣去丰富孩子的情感,优秀教师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个性、爱好、兴趣、性格,然后因势利导,谆谆善诱。因此,教师应加强美术方面的理论学习,了解古今中外名家名画,进一步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美术教育观、儿童观、评价观。不断自学美术教育理论方面知识,在思想上,形成新的美术教育观、儿童观和评价观。充分认识传统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努力倡导现代化社会中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目的,应更多地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在轻松愉快中发挥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充分认识美术教育在开发幼儿潜能、促进幼儿现代化素质发展中的地位、功能和作用,突出情感的教育功能与地位,学习用新的教育方法对幼儿进行美术教学。正确意识到一幅好的儿童画,主要看画面是否生动,有想象力,有创意。是否表达了孩子自己的情感,有独特的造型语言。逐步改变教师重技能而忽视创造的极端做法,能在活动中两者兼顾,提高教师适时指导与评价的能力。
    2、进行教材的修订与改革
    针对当前美术欣赏教材比较欠缺,教学连贯性不强等弊病,对教材进行修订。通过1年的美术教研活动,改革目前不适合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幼儿美术欣赏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一步优化学科性教育,强化活动性美术教育,活化渗透美术教育,开发环境性艺术教育,逐步构建幼儿美术教育的框架体系。收集整理一批具有教育新观念、受幼儿喜欢、幼儿有一定生活经验基础、绘画形式多样的名画欣赏教材,如:梵高、毕加索、莫奈、马蒂斯、米罗的作品进行教学。从名画欣赏、及名画欣赏后的名画印象表现两个方面出发,真正发挥美术教育的情感表达、美的熏陶等艺术功能,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提高艺术修养。事实证明儿童美术欣赏的内容本身并不存在难易问题,关键是所欣赏的题材儿童是否感兴趣,他们用什么方式表达以及我们怎样提出要求.一个题材儿童可以欣赏可以画,画家也可以欣赏可以画,题材本身不受年龄和技术水平限制.只是教学要求根据年龄特征加以区别。
    3、调整名画欣赏表现的教学过程
    研究资料表示:幼儿美术教学过程由引起兴趣→出示范例→示范讲解→巡回指导→结束评价五个环节组成,这五个环节都以完成技能要求为目的。最新的资料表示:在实践中,尝试将这五个环节调整为出示名画→要素识别→引导讨论→心理回忆与构思→鼓励独创→作品评议,这是以鼓励创新、激发创造为目的的。
    出示名画 ——整体感受自由地谈论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或感觉,使其成为诱发创作动机、引导幼儿学习技能的推动力。
    要素识别——是围绕内容、主题、与描述的故事情节提出问题(可由教师提问,也可由幼儿提问),让幼儿观察、思考感受、作品表现的情感与意味。
    引导讨论——回到整体,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思考那些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
    心理回忆与构思——这是承上启下的必要一环,让幼儿闭上眼回忆已欣赏过的视觉意象加深对作品的印象与感受。
    鼓励独创——是鼓励幼儿按自己的体验大胆表现,把欣赏的经验结合进来,或学习借鉴画家的作画方式与表现手法,努力超越自我。
    作品评议——是给幼儿展示作品的机会,让幼儿通过比较自己与同伴的作品来进行判断和自我评价,产生自豪的体验与成就感。 此新闻共有2页  第 1  2 页  
 
作者:永安市松林双语实验幼儿园 李艳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3 07:57 , Processed in 0.12963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