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学视导(instructional supervision)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9-28 06:53:40 | 只看该作者
教學視導與教師教學評鑑         吳清男
壹、前言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自由開放、公開透明、變遷迅速、價值複雜分歧的時代,也是一個求新求變、彈性多元的時代。而隨著社會環境的急遽變遷,學校教育亦面臨空前的壓力與挑戰,因此,教育改革的要求持續高唱著。學校教育不但被要求日新又新、充滿創意,更被要求充實教學內涵以提升教育品質。

然而,學校教育品質的良窳,端視學校是否具有許多有效能的教師及教師能進行有效能的教學而定;因為教學是學校教育活動的核心,教學品質的改進與提升也是教育改革和教育發展的原動力。教學品質提升,學校教育自然走上正途。基於此種見解,近年來,學校教學視導日受重視,教師教學評鑑也成為學者專家經常談論和研究的話題。

由於受到教育思潮及教育改革運動的影響,在教學視導理念方面也有相當程度的轉變。這些轉變如:從指導轉變為輔導;從過去偏向行政視導,逐漸轉變為強調教學方面的視察與輔導;從由上級行政人員的視導,轉變為學校參與之學校本位的自我視導;從績效評鑑導向,轉變為專業發展導向的視導(吳清山及林天祐,民89 )。本文即嘗試就教學視導的內涵及教師教學評鑑的規準做簡要探討,期能對學校教育品質之提升有更深一層之體認。

貳、教學視導之意涵
教學視導發展至今已經成為提升教學品質的新機制,不再是一種特定教育行政職務的代稱。此一機制是建立在互信、專業參與的基礎之上,被視導者的配合意願是開啟視導之門的重要關鍵。以下分別就教學及教學視導的意義、教學視導的假定與型態、教學視導的原則、教學視導的困境與因應加以探討:

  一、教學的意義
傳統上對教學只界定為「告知」( telling )或「灌輸知識」( imparting knowledge ),此界定實不恰當,因為教學是十分複雜之歷程,其核心乃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傳達之觀點,對學生應具有增進知識、技能及啟迪心靈和開發智慧之作用。 Garland 和 Shippy ( 1995 )認為教學具有五種概念:(一)教學即文化的傳承:此概念之基礎為承認知識能累積下來,並由一代代傳承下去,關鍵在如何將複雜的知識以有效之溝通方式,傳給僅具有限知識的學生了解並建構成自己有用的知識。(二)教學即技能的訓練:此觀點將技能的訓練視為教學的基本活動內涵,其關鍵在如何將真實世界所需之有用技能區別出來並教給學生。(三)教學即培養天賦潛能的發展:此觀點乃強調人的天賦傾向能力可藉由教學過程發展出來,並將教學視為能支持天賦潛能的發展。(四)教學即產生觀念的改變:此概念之基本理念,乃將學習看作具轉型遷移的功能,此涉及教師教學之技術與專業知能。(五)將教學比喻為地質學:此即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耐心地去認識了解學生,就如同地質學家耐心地去發掘礦石所蘊含的內在美一般(邱錦昌,民 90 )。
國內學者吳明清(民 87 )認為教學的意涵與特徵:(一)教學是師生的互動歷程。(二)教學是良善意圖的活動。(三)教學是引導學習的任務。(四)教學是多元複雜的內容。(五)教學是匠心獨具的表現。(六)教學是相互了解的溝通。(七)教學是促進成長的結果。歐陽教(民 75 )則認為,教學是施教者以適當的方法增進受教者學習到有認知意義或有價值的目的活動,並認為教學有三大規準,即(一)目的性:任何一種教學活動都是有意向、有計畫與有目的的活動。(二)釋明性:教材教法應具有傳道、授業、解惑的功能。(三)覺知性:教學要顧及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學習意願。由上可知:教學是一多元的活動、是師生複雜的互動歷程、是具有多樣性的價值活動,其意義內涵為:教學是以教師與學生為主體,透過複雜的師生互動歷程與多元的互動方式,增進多樣價值活動的進行,來達成教育的目的,此複雜過程即是教學活動(羅清水,民89)。
二、教學視導的意義

教學既是一個複雜又富有價值的歷程,則如何保證教學的有效性以提昇教育品質,就需靠有效能教師的投入及教學視導的實施。有關教學視導的意義,中外學者有不同的看法,茲一一臚列如後:
(一)陳金進(民65)認為:教學視導乃教育視導的一環,實指教育工作者以個別或團體方式,領導教師改進教學情境,達成教育目標的努力與過程(謝文全,民88)。
(二)邱錦昌(民77)認為:教學視導乃指各有關的教學視導人員以系統客觀的方法,並藉各種的途徑來協助改善並建立較佳的教學與學習情境的歷程。
(三)楊百世(民78)認為:教學係以改進教學為目標的教學領導,經由視導人員以民主方式,透過各種協調與服務,及與教師行為產生系統的交互作用,以促進課程、教學與學習的改進,增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歷程。
(四)呂木琳(民87)認為:教學視導是視導人員與教師一起工作,以協助教師改進教學效果的一種活動。
(五)謝文全(民88)認為:教學視導是有視導權能者對教學所做的觀察、分析、輔導與改進的歷程,藉以提昇教學的效果。
(六)Oliva(1976)認為:教學視導是對教師個人與團體所提供的一種服務,目的在於協助教師改進教學(呂木琳,民87)。
(七)Pfeiffr和Dunlap(1982)認為:教學視導是多方面的人際間的歷程-處理教學行為、課程、學習環境、學生編班、教師運用和專業發展。
(八)Glatthorn(1984)認為:教學視導是一種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的歷程,在此歷程中,視導人員提供教師教室中師生互動的觀察回饋,並協助教師充分運用所觀察的回饋,提昇教師的教學效率(呂木琳,民87)。
(九)Harris(1985)認為:教學視導是學校教育人員為了維持或改變學校之運作,以直接影響教學過程,促進學生學習,所作之人與事的工作(呂木琳,民87)。
(十)Goodwin(1985)認為:教學視導乃是教育組織內所設計改進教學的一種行為體系。

由以上之探討,可知教學視導乃是教育視導的核心,其目的在激發教師專業發展,協助教師改進教學,增進學生學習效果,並提昇教學品質,是一有系統的專業歷程。
三、教學視導之假定

教學視導是提供能力或強或弱的教師有關其教學行為資訊的過程,以便教師能繼續發展教學技能,並改善其工作品質。它是建立在關於教師如何被監督的過程的幾個假定基礎之上的。根據Boyan和Copeland之說法:「教學視導強調教師和視導者之間開放而協同的關係,以及面對從教室實際觀察資料發現教學問題的過程。」Boyan和Copeland(1978)因此提出以下八個有關教學視導過程清晰的假定:
(一)如果教師能以積極的方式改變他們的行為,則許多教師遇到的教學問題都能獲得解決。
(二)教師認知到自己的行為需要改變時,那種改變的動力會比外力強迫他改變時要強烈得多。
(三)教師常在教學-學習過程中展現許多不自覺的行為;因為他們並未完全體會自己的行為對學生行為的影響。
(四)增加對教學-學習行為的體察,可協助教師認知所需的行為改變。教師對自己的行為或教室中特定動作更有自覺,他們便更能指出需要改變的行為,以解決問題。
(五)可使用係痛化的觀察技術來呈現教師現有的教學-學習行為。
(六)視導者是受過訓練的觀察者,可以協助教師進行系統化的教室觀察。
(七)受過訓練的視導者在提出觀察資料時,必須以教師認同的方式提供有用且正確的資訊。
(八)教學視導者與教師的關係為工作夥伴時,教師接受度和內化度較高;也就是說此種關係必須以合作、互相尊重、互信對方,並以共同努力同一目標為基礎。

由此可知:許多學者對教學視導之定義,是依據上述假定而發。而教學視導之歷程,亦須合併多樣化的模式,保有彈性空間。
[size=+1]四、教學視導之型態

教學視導乃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持續不斷改進教學的互動歷程,並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提昇教學的效果,達成教育的目的。因此,凡是能促進教學視導目的實現的,都是教學視導的型態。就現有教學視導實施之情行,其類型有下列數種:
(一)臨床視導:它是視導的一種方式,經由觀察教師教學行為,了解教師教學情形並加以分析,以改進教師之教學行為,而在這些活動中,教師和視導者需要面對面的交互作用(呂木琳,民87)。臨床視導的目的在於產生立即回饋訊息,以供教師能適時適地的改進教學的缺失。
(二)同僚視導:利用教師同僚的專長,以合作的方式結合二位或二位以上的教師,藉互相觀摩彼此的教學活動,提供回饋批評的方法,達成教師專業成長之目標。其特點為無主從之分,彼此分擔視導的工作,彼此合作改進教學(羅清水,民89)。
(三)發展視導:依據教師專業發展的程度,採取適當的視導方式;教師的專業發展程度決定於投入的程度與抽象思考能力兩個向度,並分成四種類型,即半途而廢的教師、無重點工作人員、具分析能力觀察者及專業人員;此四種教師分別給予不同的視導方式,即分別採取指導式、合作式但多提供意見、合作式並與教師多協議、非指導式等視導方式。
(四)學校本位視導:以學校為中心,由校內成員組成教學視導小組進行教學視導的模式。即依據學校的社區環境、辦學目標與特色、資源、組織成員、師資專業及學生狀況,訂定視導的考量,行政機關對學校則是居於督導協助的地位(羅清水,88)。
(五)自我視導:教師本身依自我之專業發展需要,自我訂定目標,經由與校長或其他校內同事研商後進行教學,過程中記錄教學行為資料,最後再參照事先設定的目標,提出改進建議,促進教師改進教學,促進教師發展專業(秦夢群,民86)。
五、教學視導之原則

教學視導對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增進學生學習效果,提昇教師專業能力,幫助甚大。惟欲使教學視導發揮其功能並達成其目標,於實施時應遵循下列原則:
(1)專業化原則:教學視導宜由專業化的教學視導人員為之。一位專業化的視導人員應經過教學視導的專業教育,除了擁有一般的人文素養外,尚須具備學科專業知能與教學視導專業知能。而欲做到專業化原則,應建立教學視導的專業養成、在職進修與專業證照制度。
(2)組織化原則:教學視導人員應有適當的組織,才能發揮合作的效果。韋伯的科層組織理論雖非盡善盡美,但其中的兩個原則仍適用於專業視導。此兩個原則即:人員專任和專業分工。
(3)民主化原則:教學視導的過程應注重尊重、平等、參與、公開等民主原則。尊重指應尊重被視導者的人格與專業尊嚴;平等則指應對所有的師生給予平等的教學視導機會,絕不因種族、階級、財富等等因素而有差別待遇;參與則指教學視導應是視導人員與師生共同合作的歷程;公開則指教學視導的項目、標準與其他相關事項,均應向大眾公開而言。
(4)法制化原則:係指教學視導應有法令依據,依據法令建構一套較為穩定的制度。舉凡教學視導人員的資格條件、證照取得程序、任用、職權、視導程序等等,都應以法律作原則性之規定,再以行政命令作具體的規定。有法令依據,教學視導才會受到各方面的重視,也才會師出有名。
(5)多樣化原則:教學視導的方式應多樣化,因每一種視導方式各有其優缺點,多種方式並用可以截長補短,達到相輔相成之效果。其方式如前述臨床視導、同儕視導、發展視導、自我視導等,可是實際情境和需求決定適當之視導方式(謝文全,民88)。
[size=+1]六、教學視導之困境與因應

教學視導功能之發揮對教學品質之提升既如此重要,對教師專業能力之增進既如此有效,教學視導理應在學校中普遍實施才對。然而現階段教學視導制度,卻存在著許多尚待改進之困境,亟待各有關單位共同努力設法突破。以下簡述之:
(一)教學視導定位不夠明確:此如前述所言及法制化問題,如不能突破,恐易對教師法中所謂的「教師專業自主」投鼠忌器,更遑論正常實施教學視導,以改進教學效果,提升教學品質了。
(二)教學視導人員的任用制度不夠健全:由於各級教育單位對於視導人員之任用,常依主觀需求而無明確嚴謹法規可遵守,故不但任用私人之流弊被質疑,且其角色功能及專業性亦常被質疑。
(三)教學視導人員專業知能有待提升:由於未建立視導人員專業養成、在職進修和專業證照制度,故視導人員之專業知能均亟待提升,以提升視導人員之專業地位和專業權威。
(四)教學視導成效未能彰顯:由於各教師平日多忙於級務,致力於教學,欠缺彼此間之互動,一旦要接受視導,都會產生抗拒心理;另視導之結果,多由視導人員填寫視導報告歸檔存查,未能適時提供被視導者必要之支援與建議。

為突破上述之困境,相關單位應有下列策略加以因應:
(一)教學視導定位明確化:此應朝以下方向努力:(1)建立學校本位的教學視導制度;(2)兼顧教學視導與行政視導。
(二)教學視導人員專業化:此應朝以下方向努力:(1)訂定教學視導人員遴用辦法;(2)建立教學視導人員專業證照制度;(3)強化教學視導人員在職進修制度。
(三)教學視導功能務實化:此應朝以下方向努力:(1)實施分科、分級與分類視導;(2)審慎處理教學視導報告;(3)定期召開教學視導會議。
參、教學視導與教師教學評鑑
綜觀教學視導之意義、內涵與功能,其目的無非在協助教師自我成長,改進教學技能,以提升教學品質。但是欲協助教師改進教學,須先知道教師教學之缺失所在,才能對症下藥,達成目標。Rogers(1989)認為教學視導之目的乃在鑑定改良教學效能可能之發展,並鑑別出未達到最低標準的教師。Stiggins和Bridgeford指出視導目的中二個潛在的衝突:一為鼓勵教師成長以改良教學品質;一為判斷教師效能及取得教師缺失之證據。因此,國內學者李珀認為應建立並利用教學視導系統以提昇教師之教學品質,此即是對教師進行教學評鑑,以明瞭教師教學之缺失或盲點,進而協助其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效能。以下就教師教學評鑑加以探討:
一、教學評鑑與有效能的教學
教學評鑑是要評估一個教學歷程,是否能有效的達成預定的教學目標;能達成預定的教學目標即是一個有效能的教學。而一個有效能的教學歷程,必能讓學生有效的學習;Brandt(1998)認為有效能的教學歷程需有下列因素配合:
(一)在學習內容的設計方面 (What they learn)
1.所學的內容在學習者個人方面是否具有意義性。
2.所學的事物內容是否具有挑戰性,並且是否為學習者所願意接受的挑戰。
3.所學的內容是否符合學習者的發展程度與發展模式階段。
(二)在安排學習的方式方面(How they learn)
1.學習者能否以其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是否有選擇權,同時能否在自己掌握下進行學習。
2.學習者能否運用其已有的、已知的知識去建構新的知識。
3.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是否有社會互動的機會(如小組合作學習的安排等)。
4.學習者是否能獲得有助益的學習回饋的機會。
5.學習者能否獲得及運用有用的學習策略的機會。
(三)在學習場所的設計方面(Where they learn)
1.學習者在學習中能否經驗到積極的情緒氣氛的機會。
2.學習環境是否能支持有目的的學習。
二、教學評鑑與有效能教師

有效能的教學需要一位有效能的教師。Cruickshank(1990)認為一位有效能的教師除了具有熱忱、溫暖、鼓勵、目標導向、寬容、友善、圓融、信賴、彈性、應變、民主等特質外,應表現出下列行為;
(一)在教師所要教的內容方面
1.能保證以有效的教學方式教給學生最需要及最適當的教材內容。
2.能提供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最多的內容範圍。
(二)
教師如何教學方面
1.說明清晰、能有效運用小組方式教學、能注意並督導每位學生學習、能因應學生需要而提供多變化結構的教學與學習方式、能建立與維持教學專業能力的不斷成長。
2.能採取有利於達成教學目的之方法,包括採取同儕協同教學、課堂上練習督導方式、運用大團體教學、採用開放式及較低層次之問題、使用編序教材教法、提供某方面問題之資訊等。
3.能展現出學生學習上所必需的思考歷程,彰顯出其教學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能參與並矯正學生錯誤的概念、能對有關教學和學習方面的行為作自我檢討與省思。
(三)在教師如何回應學生問題方面
1.能以前後一致的態度原則來處理學生的問題、對學生的稱讚能合乎公正公平原則、少對學生作惡意批評,若需批評亦應公正客觀、能接納及支持學生、能敏銳察覺不同社經地位與文化背景的學生在學習上的差異,並能據此在教學上做適當的調整。
2.能對無意願學習的學生直接提出問題、採取增進學習者自信心方式,提問題時能運用適當等待學生回答之時間方式、對於學習者能給予立即回饋、使用個別化教學法、運用適當的誘因已增強學生學習。
(四)在教師對學生的期望方面

對學生採取正向的期望,使學生在學習上能獲得成效,同時要鼓勵學生家長了解並參與學生的學習生活。
(五)在教師如何經營班級方面
1.在班級組織的計畫上顯現出專業的能力、能展現有助於營造良好班風的作為、能採取圓融傳達方式,對於不能配合的學生能運用同儕壓力以影響之、能熟練運用多種活動以幫助學生學習成長,並能持續發揮教學的最大效果。
2.能將班級教學脫序狀況減至最小程度、能運用溫和而人性化的處罰方式、能保持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成功的標準、能維持一個輕鬆而愉快的學習氣氛。
    Danielson(1996)亦有所謂的「教學的專業架構」,將教學專業的內涵成分分析為二十二個要素(components);而二十二個要素又可歸類為四個領域(domains):計畫與準備、班級環境的營造、教學知能、專業責任,每個要素又包含二至六個元素(elements)。其架構內容如下:
(一)領域(1):計畫與準備
   1.要素1 a

展現出所教學科內容與教育方法學的知識,其下又包含三個元素:學科內容知識、先備相關知識以及教育方法學相關內容之知識。
   2.要素1b

展現出對所教學生充分了解的知識,其下又含有四個元素:同一年齡組學生所具身心特徵的知識、能針對學生差異性為學生採用適當的學習方法之知識、了解學生的興趣、了解學生的次級文化。
   3.要素1c

選定適當的教學目標,其下又含有四個元素:具價值性、清晰性、適合各種不同學生、具平衡性。
   4.要素1d

充分了解可資利用的教育資源,其下又包含二個元素:教學方面的資源及學生方面的資源。
   5.要素1e

所做的教學設計能符合教學的需要,其下又含有四個元素:學習活動、教材與資源、教學團體、教學單元的結構等。
   6.要素1f

評估學生學習結果,其下又包含三個元素:符合教學目標、評估的規準與標準、對學生所做評估結果能應用在教學計畫中。
(二)領域(2)班級環境的營造
    1.要素2a

營造具有尊重與和諧親密關係的班級環境,其下又包含二個元素: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關係、學生彼此間的互動關係。
    2.要素2b

建立學習氣氛的班級文化,其下又包含三個元素:使學生了解學習內容的重要性、學生能以學習為榮、學生對於學習結果和成就能抱持高的期待。
    3.要素2c

管理班級的方法步驟,其下又包含五個元素:教學組別的管理、教學和學習活動銜接的處理、教材與相關設備的管理、非屬教學方面責任的表現、對協助教學之志工和半專業人員的督導。
    4.要素2d

處理學生的行為,其下又包含三個元素:對學生的適當期望、對學生行為的督導、對學生錯誤行為的及時因應處置。
    5.要素2e

教學空間的安置,其下又包含二個元素:安全與設備的安置、便於學生學習和空間資源的使用。
(三)領域(3):教學知能
    1.要素3a

清晰與準確的溝通,其下又包含二個元素:方向與方法程序上的溝通、口頭和書面語文上的溝通。
    2.要素3b

使用發問與討論的方法技巧,其下又包含三個元素:所提問題的品質、討論的方法技巧、學生參與的情形。
    3.要素3c

鼓勵學生對學習的投入,其下又包含五個元素:學習內容的再呈現、活動設計與指派作業、對學生學習做適度的編組、教材與教學資源的獲得、學習單元結構與進度的安排。
    4.要素3d

提供回饋給學生,其下又包含二個元素:回饋的品質要符合準確、根本的、建構的、特定的要求;其次是回饋要能及時。
    5.要素3e

表現出彈性與適當的回應,其下又包含三個元素:學習單元的調整、對學生的回應、持續不斷為學生找尋好的學習內容和方法。
(四)領域(4):專業責任
    1.要素4a

對教學的自我省察能力,其下又包含二個元素:精確性、應用於未來教學的改進。
    2.要素4b

保存正確的教學紀錄,其下又包含三個元素:指派給學生作業完成的情形、學生學習進步的情形、非屬教學方面的紀錄。
    3.要素4c

與學生家庭的溝通情形,其下又包含三個元素:關於教學計畫與活動的資訊、關於個別學生的學習狀況資料、鼓勵學生家長參與教學計畫活動情形。
    4.要素4d

對學校和學區的貢獻,其下又包含三個元素:與學校同仁間的關係、為學校所做服務、參與學校與學區的研究計畫的情形。
    5.要素4e

專業上的成長與發展,其下又包含二個元素:在所授學科領域知識與教育學知能方面的進步情形、在專業上所做服務(諸如輔導新進教師或實習老師、參與和提升教學效能有關的各種研習或研究活動)。
    6.要素4f

表現出具專業水準的教學品質,其下又包含三個元素:對學生所做的教學活動、參與專業化的特殊組織、參與作決策的情形。

由以上學者之見解,可知教學評鑑是建構在教學專業架構之上的一套系統,透過此系統,可檢視一個教學歷程是否能達成預定目標。因此,國內不少學者如:呂木琳、李珀、張德銳、簡紅珠等等,均呼籲要建立一套有系統之教師教學評鑑規準,以建構成一套明確的教學視導系統,藉以發揮教學視導之真正功能。而上述幾位學者也分別引進或改良國外之教學評鑑規準,俾做為國內教育機構實際進行教學評鑑時之參考。此如:DeTEK教室觀察系統、教學視導系統-有效能教學視導規準量表/觀察表、發展性教師評鑑系統等,均帶給國內教師教學評鑑不少激勵。因篇幅關係,本文不便一一加以介紹。
肆、結論
教育是國家穩健發展和追求進步的重要關鍵,教育能蓬勃發展,國家各方面自然會跟著進步發展。因此,近幾年來,世界各國都大力進行教育改革,以期因教育品質之提升,造就更多劃時代之有用人才蔚為國用,俾能在競爭激烈的國際舞台上,超越群倫贏得機先,成為國際村中的閃亮星星。

然而教育品質要能提升,須賴有效能之教師進行有效能之教學,讓學生的學習效果良好,才能達成目標。有效能教學之保證,其關鍵在於教學視導制度之正常運作。透過教學視導的歷程,讓教師的教學缺失改進,教學技能提升,教學效能自然大增。但教學視導須有一套系統的教學評鑑規準做為規範,以客觀判斷教師教學歷程之優缺點,進一步做為診斷教師教學效能之依據。因此本文試圖就教學視導之概念作整體之分析,並進而與教師教學評鑑作一結合,期能明瞭教學視導系統建立之重要,而教學視導功能的有效發揮,對提昇教師教學專業地位與整體教育品質之提升,其重要性更不在話下。


參考文獻
呂木琳(民87)。教學視導&mdash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圖書。
呂木琳(民84)。教師臨床視導的技巧-職前教師及在職教育適用。台北:五南圖書。
李珀(民88)。利用教學視導系統提昇教師之教學品質。課程與教學季刊,2卷2期,頁49-70。
邱錦昌(民90)。教育視導與學校效能。台北:元照圖書。
張德銳(民89)。推動學校本位的教學視導與評鑑。技術與職業教育雙月刊,52期。
張德銳等(民84)。發展性教師評鑑系統。台北:五南圖書。
葉連祺(民89)。析論美國全國教學專業標準檢覈之評量。載自「http://www.epa.ncnu.edu.tw/epforum/vo14no2/8-6.htm1」
楊振昇(民88)。我國教學視導制度之困境與因應。課程與教學季刊,2卷2期,頁15-30。
謝文全(民88)。教學視導的意義與原則-並以英國教學視導制度為例。課程與教學季刊,2卷2期,頁1-14。
羅清水(民88)國民小學學校本位教學視導策略規劃研究。台灣省教育廳委任研究案。
羅清水(民89)教學視導再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研習資訊,17卷2期,頁1-9。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9-28 06:54:29 | 只看该作者
臺北縣新店市新和國民小學教學視導實施辦法
壹、 依據:
本校校務發展計劃辦理。
二、本校教務工作計畫辦理。
貳、目標:
一、提供教學回饋,協助教師改進及創新教學。
二、增進教師教學品質,提高學生學習成效。
三、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師教學效能
、實施對象:本校全體教師。
肆、實施內容及方式:
一、行政教學視導--巡堂:
()4處室主任及教學組長每日依下列重點巡視及輔導,協助教師教學改進,校長則採不定期視導。
教務主任
視導授課教師出勤及教學情形教學專業及學生學習情形,做成巡堂紀錄並陳校長查閱。
學務主任
視導校園學習環境整潔及安全、班級常規、秩序管理、學生活動品質與安全、學生缺課、遲到早退及學生學習情形等,做成巡堂紀錄並陳校長查閱。
總務主任
視導校園硬體設施、教師使用教學設備情形與障礙排除做成巡堂紀錄並陳校長查閱。。
輔導主任
視導校園無障礙學習環境、特殊班授課教師出勤及教學情形含普通班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情形,做成巡堂紀錄並陳校長查閱。
教學組長
視導授課教師出勤及教學情形教學專業及學生學習情形,做成巡堂紀錄並陳校長查閱。
()巡堂紀錄資料陳閱校長後,於適當教師晨會,擇共同缺失部分向全體教師報告,或公開表揚教師教學特殊優良事蹟,作為精進教學之參考。
()巡堂人員發現教學設備毀損而有安全顧慮時,應即通知總務處修繕。
()遇偶發事件,巡堂人員應立即聯繫有關處室人員妥善處理,並適時呈報校長。
二、行政教學視導--檢閱學生簿冊:
()由教務處定期查閱學生習作(學生作業調閱辦法另訂),及不定期抽閱學生學習檔案,視導教師教學與習作指導績效。
()由學務處定期查閱學生聯絡簿,視導親師間教學及班級經營之溝通績效。
三、同儕教學視導--教學觀摩會藉由同儕視導發現教學之優缺點,提升教師專業知能。
() 每學期由低、中、高、科任及行政教師輪流擔任一場教學觀摩會之教學演示,本學年擔任過教學演示教師,以兩年內不再重覆為原則,並由教務處於每學期開學初調查教師選定教學演示之日期、節數及教學課程,排定教學觀摩會日程,並於教學觀摩當日中午安排同儕教學視導回饋座談會。
()依教學觀摩會日程排定該節無課務之同仁參與視導,除4處主任無課務時務必出席外,每位教師每學年以視導至少1場教學演示為原則,如有課務無法視導者例外。
()擔任教學觀摩會演示者須將簡易教學活動設計書面及電子檔於演示3天前交教務主任,經核可後洽教學組溝通拍攝重點。
()擔任視導教師須觀察演示者教學情形,並填寫同儕教學視導教室觀察紀錄,以回饋被觀摩之教師。
()每場教學觀摩會過程全程拍攝並製成數位光碟給擔任教學演示之教師,以作為其個人成長檔案資料及供同儕教學視導回饋座談會之用
伍、預期效益
ㄧ、透過專業對話與晤談,激發教師自我思考與教學反省的意願與能力,促成教師專業成長

了解教師教學困難及需要,做為辦理教師專業成長進修的參考。

透過行政及同儕教學視導,解決教師授課的困難或發現優異教學技巧,建立教師專業能力與自信心
陸、本辦法經校長核可後公佈實施,修正時亦同。   




臺北縣新店市新和國小教學視導巡堂紀錄表





星期


時間(節次)






班別
    
  
  
  
  
  
授課領域






任課教師












教學認真






運用多媒體教材






教學活動正常






未依課表授課






坐著上課






精神欠佳






缺席












秩序良好






專心聽講






氣氛活潑






秩序不佳






被體罰






瞌睡












教學設備正常






教室環境整潔






教學設備待修






教室環境髒亂






教室無人電燈未關






其他(補充說明、偶發事件、校園安全維護…………

視導人員:                 會辦人員:                 校長: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9-28 06:55:54 | 只看该作者
台北縣鶯歌鎮建國國民小學教學視導實施計畫
壹、
依據:

依據「臺北縣各級學校推動學校本位教學視導實施原則」(北府教學字第0950663676號)
貳、
實施目的:

供教學資訊,精進教學方法,鼓舞教學熱忱,提昇教學品質,增進團隊學習
效能。
參、實施方式:
一、自我視導:透過教學檢核,結合教學檔案實施。
二、同儕視導:同儕間相互教學觀摩,共同研討教學計畫,提昇教學專業知能。
三、行政視導:透過行政人員巡堂,促進教學正常化,了解師生活動以及教學場所、教學設備與資源的維護等狀況。
四、專家視導:邀請學者專家或資深優良教師,蒞臨教學現場指導,提供教學新知。
肆、實施原則:
一、平衡性:教學自主權與學生學習權平衡。
二、普遍性:教學科目與任課教師均衡兼顧,力求普遍性。
三、診斷性:解決教學疑難,幫助老師突破教學困境。
四、自發性:同儕間自發結合,相互切磋,自我檢視,以求精進。
五、真實性:回歸教育本質,避免流於形式化。
肆、實施時機:
一、教師自我要求時
二、學生學習欠佳時
三、家長反應不良時
四、安排教學觀摩時
五、例行巡堂查課時
伍、實施項目:

一、學童方面:學習氣氛、出勤情形、師生互動、學習成效。
二、教師方面:教學計畫、教學策略、教室經營、教學效能、教學環境
陸、實施程序:
一、同儕視導
()觀念溝通、理念宣導:邀請學者專家介紹視導原理、原則、功能
及實施方式,凝聚提昇教學知能、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共識。

()鼓勵教師組成同儕視導團隊,參與同儕視導,後續再視辦理成效研究是否全面實施。
()實施流程:
.觀察前會議
.教室觀察
.視導會議
.分析與檢討
()教室觀察:每學年530日前,進出現教學現場至少一節。
.觀察項目:視教學者實際需要決定,可以包括下列各項:
1)教學準備及活動設計
2)學生學習情形
3)問題性質及技巧
4)師生使用時間情形
5)教室事件處理
6)師生互動
.觀察時間:由各組成員自行協調
.教室觀察表:建議使用張德銳教授「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之觀察工具並由各組自行決定。
.教學日記:回溯及反思的工具,由教學者填寫,格式不拘。
.觀察日記:觀察者填寫,格式不拘。
二、行政視導
校長、教務主任、學務主任、總務主任、輔導主任、課研組長及教學組長共同執行視導工作,並排定視導時間表,視導後應填具紀錄表,表現優良部分應予以鼓勵,若有缺失則請教師予以改善,定期追蹤、檢討成效。
三、專家視導
不定期實施,教學對象以新進教師優先,以提昇機學效能,並鼓勵教師踴躍參與。
柒、獎勵:
一、學生部份:鼓勵代替懲罰,提高學習興趣,營造快樂學習氣氛。
二、教師部份:教學有優異表現者或特殊貢獻者,依相關規定,簽請獎勵表揚。

捌、本辦法經行政會議通過校長核可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9-28 06:56:28 | 只看该作者
教學視導實施計畫
  • 實施目的:
    提供教學資訊,精進教學方法,鼓舞教學熱忱,提昇教學品質,增進團隊學習效能。
  • 實施方式:
    • 行政視導:校長、各處室主任填載巡堂紀錄,促進教學正常化,了解師生活動以及教學場所、教學設備與資源的維護等狀況。
    • 專家視導:邀請學者專家或資深優良教師,蒞臨教學現場指導,提供教學新知。
  • 實施原則:
    • 平衡原則:教學自主權與學生學習權平衡。
    • 普遍原則:教學科目與任課教師均衡兼顧,力求普遍性。
    • 診斷原則:解決教學疑難,幫助老師突破教學困境。
    • 自發原則:同儕間自發結合,相互切磋,自我檢視,以求精進。
    • 真實原則:回歸教育本質,避免流於形式化。
  • 實施時機
    • 教師自我要求時
    • 學生學習欠佳時
    • 家長反應不良時
    • 安排教學觀摩時
    • 例行巡堂查課時
  • 實施項目:
    • 學童方面:學習氣氛、出勤情形、師生互動、學習成效。
    • 教師方面:教學計畫、教學策略、教室經營、教學效能、教學環境。
  • 實施程序:
    • 行政視導:
      由校長、各處室主任共同執行視導工作,並排定視導時間表,視導後應填具紀錄表,表現優良部分應予以鼓勵,若有缺失則請教師予以改善,定期追蹤、檢討成效。
    • 專家視導:
      不定期實施,教學對象以新進教師優先,以提昇機學效能,並鼓勵教師踴躍參與。
  • 本辦法經校務會議通過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9-28 18:41:27 | 只看该作者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9-28 18:42:27 | 只看该作者
为“教学视导”叫好   文 / 繁星点点
上周,我县教育局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常规教育教学工作视导活动,所谓视导,就是巡视检查、督促指导。此次活动由局教育股牵头、教研室为主、领导带队,全体局机关干部职工集体参与,分东河、西河、南河、高中四个检查组辐射到全县的每个乡镇的中心中小学进行视导,为期一周的检查期间明令禁止不准接受被检查学校的高标准接待,一律在校食堂吃工作餐,不准喝酒,不准打牌,不得借故脱离检查组耽误其视导工作。检查内容涉及到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看资料、听汇报、听课、翻阅教案、作业、师生座谈等等,从听、看、访、谈几个方面全方位了解一个学校的常规教育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一天结束后,双方集聚一堂,由教研室专家发言人代表检查组与校方作汇报交流。所到之处,校长、老师们都说:如此大规模的名副其实的常规教学检查,尚属首次,且均为此举叫好!
回想这几天每日都是披星戴月才结束一天的检查工作,身心自然很疲惫,可疲惫之余,却感到很充实,我想,这次检查之所以能被同仁们叫好,不外乎由两点原因:
其一、此次检查有别于以往的所谓检查。“走一走,看一看,喝酒打牌满桌菜,外送礼物才算完”似乎已经是人们对接待各类检查组的共识了,此等荷枪实弹地检查组,稀罕!
其二、此举是转变机关作风,落实常规教学管理的绝好举措。多年来,学校的教学工作大多由教研室牵头指导,但似乎只重视课题研究,而忽略了常规的、全方位的教育教学视导,只重视课堂教学的教研,而忽略校园人文环境的打造和提升。这次由局机关全员参与的常规教学检查,无疑对其今后在落实常规教育教学上是一次很大的促进。对平常极少亲临教学一线的机关干部职工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了解的机会,身体力行的感受能使人们少一些机关作风,多一点务实精神;少一些闲散无聊,多一点充实满足;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点踏实勤奋;少一些怨天尤人,多一些知足常乐!
但愿今后这样的检查更多一些!有领导的率先垂范、此类活动的扎实开展,整个教育人的责任意识,我们山区的教育事业还愁没有希望的明天吗?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9-28 18:43:44 | 只看该作者
教学视导有效性研究
 张涛涛 


教育主管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在视导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教学视导的误区及问题
  
  近年来,一些教学视导定位偏离轨道、流于形式、趋于应付的现象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从教学视导的方案制定上看,总是照搬过去的模式,没有很好地调研、分析、研究当前的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在形式和内容上缺乏创新
  从教学视导人员的抽调上看,总是考虑抽用一些老教师、老教干,认为他们有威信、能压阵、有经验,但忽略了两个问题,一是这些抽调的人员部分已经不在教学第一线,对教学问题知道的少,研究的更少;二是忽略了年轻人在一线的教学感受和对新课程改革的认知程度,从而使视导的有效性打了折扣。
  从视导的过程看,少数视导人员没有认真研究视导学校的实际,拿同一个标准去衡量视导学校的实际。如城市教师到农村视导,用城里教育标准去衡量,农村缺少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缺少规范的集体备课流程,课堂要求也不可能和城市一样,农村的班额也相对较少,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不一样。上述的这些不同,在相同的视导标准面前,会造成视导的偏差。
  从视导人员的态度上看,一部分视导人员抱着老好人的态度,你好、我好、大家好……而对于视导中的缺点却很少谈及,“隐缺扬优”现象十分普遍,从而偏离了视导的宗旨,让视导工作变味。
  从视导的内容上看,教学视导工作应紧扣教育教学工作,但一些视导工作却偏离这个中心,而对学校工作进行全面审视。这种审视,会给学校其它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从视导的结果上看,一些视导组只“视”不“导”,视导工作失去了指导性。从视导的影响上看,视导过程中车接车送,大摆酒席,甚至还要赠送礼品,这些都滋生了一些腐败现象,让视导工作负作用进一步显现。
  
  二、教学视导有效性研究
  
  (一)科学制定视导方案
  教学视导工作是学校发展外界诊断的重要举措,而视导方案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和实践性,因此,科学制定视导方案是实现教学视导有效性的关键。在视导前,教育主管部门要及时召开基础教育、教研、教科、督导等相关部门会议,研究视导对象的发展概况,制定初步的视导方案。再组织相关负责人到基层学校调研,不断完善视导方案。视导方案形成后,还要邀请有关教育专家和学校领导进行论证,论证通过后再付诸实施。
  
  (二)精心选配视导人员
  视导人员是教学视导的主体,视导人员的选配也关系到视导的成效。在视导人员的选配上,要遵循专家和一线教师相互搭配的原则,重视视导人员的年龄、资历、学术构成。例如,视导组长的选配,要考虑其知识渊博,有长期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威望,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对视导组成员的选定,要强调工作责任心强,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科研能力,且来源于不同层次的学校。
  
  (三)明确视导的内容
  教学视导应进一步明确视导的重点是教育教学。
  在教育方面,视导组要关注学生的养成教育,检查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广播操情况、集体就餐情况、作业规范情况、课堂教学规范情况;要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检查学校的思想品德课开展情况、爱国主义教育情况、集体主义教育情况、国旗下讲话等;要关注师德建设情况,从培训计划到实施,从过程培训到考评,从学生反映到教师的自主管理等等。
  在教学方面,视导组成员一要关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要检查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是否体现自主学习的理念,是否渗透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是否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是否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二要关注教学研究,要检查学校的课题研究的申报、过程管理和研究成果,要检查学校教师论文发表情况和质量,要积极参与视导学校的教研活动,检查教学研究开展情况。三要关注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一个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要检查学校是否开展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以及校本教研的内容和成效。四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情况,检查教师的教学计划、备课、作业、练习批改等情况。
  (四)优化视导的内涵
  多年以来,视导方式不断优化,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还应探索更先进的视导方式。
  1.重视传统视导方式
  一是听,要听取学校领导的汇报,听取学校中层干部的介绍,听取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反映,尤其要听取一线教师的心声。二是看,要多走一走校园,看一看校园环境;要观看学校的升旗仪式,看一看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要观看学校的早操和课间操情况,看一看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三是查,要加强学校的德育材料、师资队伍建设材料、教学管理材料,要通过检查,挖掘闪光点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9-28 18:44:29 | 只看该作者
和亮点,发现不足和问题,为“导”打下坚实的基础。
  2.重视探索先进的视导方式
  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在实践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和不足,这就要求我们视导工作要因时而化,让视导工作更具有指导性,提高效益。可以采取集中视导和平时抽查相结合的办法,让视导工作成为一种常态工作。
  
  (五)重视教学视导效益
  
  1、视导前要召开相关会议
  会议要进一步强化责任,认真研读有关视导的要求,明确视导人员的分工和职责,明确视导的时间要求,明确视导工作纪律。
  2、视导中要及时处理好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视导过程中,视导成员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都要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不断调整和优化视导内容和形式。
  3、加强对视导工作的总结
  视导组要客观、公正、全面地对视导学校进行总结评价,尤其要高度重视“导”,充分发挥“导”的功能,给视导学校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视导总结报告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要及时送交有关领导审阅。
  4、要重视视导结果的应用
  教育主管部门要督促视导学校针对视导问题,及时整改到位。视导学校要及时召开全校教职工会议,传达视导工作精神,制定相关措施,积极落实视导的指导要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绩效。
  
  (六)创新教学视导方法
  根据不同时期的教学任务,教学视导的方向、目标、内容的不同。教研部门要立足区域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创新视导方法。
  
  1.开展专题性视导
  可在每学期中随机进行,采取集体视导与个人视导相结合的方式,以教育教学工作中某项重要工作为主要内容开展专题视导,了解部分学校专项教育教学工作现状,指导面上工作。
  2.开展诊断性视导
  可安排在暑假开学后,此视导除做好新学期的规划,重点放在强化新教师培养上,主要是听新教师或第一次送毕业班教师的课,发现新秀,扶植新人,查漏补缺,改进工作。在学期中也不定期的有针对性的对部分学校进行诊断性视导。
  3.开展评比性视导
  可安排在每年年底进行。各学段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对全县中小学进行全面的视导,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活动过程、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对学校进行全面评价,视导结果纳入对学校和个人的考核、评价体系。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9-28 18:45:08 | 只看该作者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9-28 18:45:46 | 只看该作者
實施教學視導系統之程序 台北市私立復興國民中小學 校長 李 珀
本系統為了達成目標,並落實教學視導之精神,在復興中學經過了三年的實驗過程,經過不斷的改進、修正後,茲將運作之過程分述如下。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十個步驟相互銜接循環而成,其相互關係如下圖所示:

    現將教學視導之實施程序詳細說明如下:
步驟一:完成視導教師之遴聘
步驟二:視導教師在職訓練
步驟三:召開教學視導之說明會
步驟四:教師完成自我評鑑
步驟五:前視導會議
步驟六:由視導教師進行教室觀察
步驟七:視導資料的分析
步驟八:準備成長計畫
步驟九:實施成長(改進)的實際作為
步驟十:召開後視導會議

 
步驟一:完成視導教師之遴聘
1.視導教師必須具有教育專業之知識與技能,對於行政、學習及動機理論、教育原理、教學策略、教學技巧都應熟稔並加以運用。
2.教學教法及人品受到同仁及學生之信賴之優良教師。
3.教學經驗至少五年以上。
  視導教師能否受到被視導教師的信任,建立視導員及被視導教師彼此之信任及和諧之關係(呂木琳,民87),攸關未來教學視導的成效,因此,在進行視導之前須先完成視導教師的遴聘,以便進行下一步驟。
回目錄
 
步驟二:視導教師在職訓練
  教學視導系統主要係由視導員來負責評鑑,視導員是否具有正確的教學視導理念、是否瞭解視導系統的整體運作、是否熟悉視導時所需使用到的知識與技能(如召開會議、觀察與晤談等技能)、是否能夠遵行一致的評斷標準,不但決定了視導系統運作之成敗,並且影響教師對視導系統的信任與認同。因此,視導員在進行視導之前,有必要先進行在職訓練。
  視導教師在職訓練的方式可包括:研讀參考書籍與刊物、請專家學者舉行工作研討會、角色扮演、模擬演練,至通過評量始可取得資格等。在職訓練的內容扼要說明如下:
(一)視導員的理念:
教學視導的意義是為了促進教師之自我成長並幫助教師專業發展。一位良好的視導員在尊重教師專業的運作下,增強教師的教學實務,以提昇教師效能,進而促進了學生的學習。
(二)視導員的態度:
視導教師應勇於負責,秉持教師專業精神,依據視導規準及視導程序,以公正客觀的立場,確實執行視導程序。
(三)使用教學視導的規準量表訓練:
視導教師應瞭解教師的工作職責、教師效能的相關知識(尤其是有效教學的研究成果),方能正確掌握視導規準中各項規準和行為指標的意義和重要性並加以訓練及評量。
訓練計劃中包括有效能教學之課程與教學,教學目標之擬定、教學流程、學生參與活動(合作思考教學法)、答問之技巧、教學時間運用、引起學生動機之方法、教師期待、班級經營之技巧、良好師生關係、良好的學習氣氛、獎懲原理原則等訓練過程中包含觀察影帶及如何使用規準量表。劃記、評分的過程,資料之分析、撰寫成長報告等。

(四)教師教學視導的實施程序:
訓練視導教師熟練視導系統的每一個步驟以及各個步驟中所需 之量表及填寫的表格。
(五)召開會議的技能:
從召開「教師教學視導說明會」開始,到「成長計畫檢討會議」的舉行,都需要適當的開會技巧,才能使會議的進行有具體適切的成果,在訓練計劃包括訓練視導員有召開視導會議的技能,維持和諧氣氛,使雙方順利進行。
主持視導會議的有效方法:
1.關於視導員本身者
(1)視導員必須表現高度的服務熱忱及願意協助的態度。
(2)給予被視導教師有說話及發表意見的機會。
(3)制止不合宜之建議及偏離主題的討論。
(4)視導員應有開放的心胸及摒除偏見的觀念。
(5)對問題的用字要清楚確實。
(6)視導員應設法讓教師知道他們所希望知道的一切。
2.關於教師
(1)激勵教師充分參加討論。
(2)使討論不離本題。
(3)控制討論的進度。
(4)增進討論的和諧氣氛。
(六)教學觀察的知識與技巧:(參考步驟六)
視導教師應熟練各種教室觀察技能,例如如何進行觀察前會議、如何有系統的抽樣和紀錄、如何針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和提出策略、如何與被觀察教師進行討論和提供回饋等等。
(七)教師晤談的知識與技巧:
視導教師很可能必須藉和教師晤談,來搜集視導資料,因此視導教師亦應熟練晤談的各種技巧,例如晤談資料的準備、取得教師的信任、晤談關係的建立、說話的技巧、傾聽的技巧、紀錄的技巧等等。晤談是具有目的的談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具有一定的目的,面對面(face-to-face)談話的方法。
一、傾聽:傾聽一般可分為「行為上的傾聽」與「心理上的傾聽」兩大部份,而且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茲簡單說明如下:
1.行為上的傾聽:這是指視導教師與教師談話時,在行為上採取一種「積極參與」的姿態,諸如語調與臉部表情的變化,身體的略向前傾,保持眼睛的接觸(但不是「瞪視」),避免雙手交叉抱於胸前,這些行為表現都足以使教師感到視導老師正在專心的聽他說話,因而願意說的更多。
2.心理上的傾聽:視導教師應該主動的聆聽教師的口語表達,並仔細的觀察教師非口語的表達,也就是注意他的行為,亦即不僅聽教師說出來的表面意思、更要從其行為中看出他說話中所隱含的意義。非口語部份則包括了教師的姿勢、動作、臉部表情、說話的語調、抑揚頓挫等,這些行為語言可以幫助視導教師對教師有更多的了解,但是也應該注意不可過分的依賴它,而忽略了其他的溝通內容。
二、接納:一位視導教師能接納教師、關心教師,乃是同儕之間教育愛的自然表露。只有尊重教師的權利,對於教師的問題表示關心和接納,方能使教師排除緊張、懼怕,消除其自我防衛,從而能暢所欲言,面對問題,尋求解決。包含了下列三項要件:
1.臉部的表情:視導教師必須隨時表露真誠的態度,以愉快的心情,面帶笑容。如果視導教師發覺自己當時情緒不佳,寧可向教師說明,另訂時間再談。
2.語調的變化:透過談話的聲調與語句的抑揚頓挫,可以感受到他人對自己的態度,所以視導教師應隨時保持親切的語調,並隨著問題的變化而變換語調。
3.距離與姿勢:一種態度的表達,可以從空間距離表現出「親近」或「疏離」。故視導教師在與教師談話時,要保持適當的距離與姿勢,諸如打呵欠、雙手交叉抱於胸前等行為,都應避免,因為類似的動作或姿勢都代表疏離的意思。
三、同理心:視導教師能站在教師的立場,去體驗感受,從而能協助教師能對問題做更深入的探討,由此可見,彼此之間的溝通的確需要倚重「同理心」。在會談過程中,同理心的運用,下列事項需加注意:
1.站在老師的立場去思考,視導教師要以「站在教師的立場去體驗他的感受」的心理,從表達教師明顯的感覺、行為及經驗的了解做起,至少可以讓他感覺到視導教師是真正關心我、並真正了解我的情形。有此體會,自然可以接近彼此的距離,雙方即可在互信互賴的關係上,共同面對問題。
2.要以教師能懂的詞彙來表達:正因為視導教師要表達教師的感受與情緒,所以應該避免與教師的用語重複,而宜以其他意義相似的詞語來表達。
3.應使用富有彈性的假設語氣,並且適時反應:例如使用「好像....」、「聽起來....」、「似乎是....」等類似的語句,一則可以避免過於武斷;二則可以使老師有修正、否定或接受的機會。
四、引導:「引導」並不是視導教師決定教師表達的方向,而是在協助教師能進一步表達其問題。也就是說,視導教師在教師談話過程中,為了協助教師對問題有更好的處理,因而以鼓勵性和啟示性的語句,讓教師能對問題做更多的表達,更廣泛的了解,從而能更趨向解決問題的核心,避免漫無邊際和缺乏主題的閒談。因此給予適當的引導有實際上的必要。一般而言,下列的幾項原則可供參考:
1.以教師現在的能力與了解程度為主,並以現有的資料為起點。
2.多用接納性的語言,亦即多用鼓勵和啟示,儘可能避免使用批評或苛責的語言。
3.所用的語言是新鮮的,有內容的,有適當的變化,切忌刻板化。
4.多用開放式的問句,少用封閉式的問句。例如:「你今天教課不高興嗎?」和「什麼事讓你不高興?」兩種問句就明顯不同:前者回答「是」與「否」,而不知他為什麼不高興;後者則可使之說出是為了什麼而不高興,由此可以了解事實狀況。
回目錄
 
步驟三:召開教學視導之說明會
  視導會議是教學視導中非常重要的階段,藉著視導說明會的召開,讓所有教師及行政人員於每學年開始時,即瞭解教學視導的信念、原則、目標、規準、實施程序、使用工具等,以建立一致的共識,俾益未來教學視導系統的落實。即使前幾個階段都進行良好,但是如果視導會議情況不佳,則一切努力都會徒勞無功。
教學視導目的依Goldhammer等人的看法,視導會議的目的在於:
1.說明教學視導的目的是為了教學提供回饋,以改進未來教學。
2.給教師獎勵和滿足感。
3.有效能教學之基本理念之確認。
4.教學方法的協助。
5.教師自我改進技巧的訓練。
6.教學專業之發展。
7.教師參與制定過程。
8.詳細說明教學視導之信念、目標、原則、規準、實施程序及使用工具以取得教師之共識,並有利於視導工作之推行。
    根據調查研究,很少教師具有被教室觀察和參與視導會議的經驗,在教室觀察之後,後視導會議為教師的教學提供建設性回饋,是老師非常盼望的,視導人員得到教師充分的信任,而又有具體可行的建議,則教師會尋求改進自己的教學。
空隙時間之應用
  為了視導制度順利之推行有一個觀念,值得注意,就是空隙時期行為(interval behavior),所謂空隙時期行為就是指自教室觀察後至後視導會議之前所發生的事情。在觀察前會議中,即應提出可能的空隙時期,例如,應於何時召開前視導會議?如無事前約定,屆時無論提前或延後召開,教師恐都會聯想到自己教學的得失。
  因此在從事教室觀察時,以及離開教室之後,視導人員都應謹慎,不要留下任何對教師教學正面或反面反應的訊息,一方面避免給教師錯誤的暗示,一方面也是與教師保持良好的關係。
  為了避免副作用,一般說來,空隙時期愈短越好,這段時期不應批評教師,無意中與教師面對面時,應使用中性溫和的語言和態度。
回目錄
 
步驟四:教師完成自我評鑑
  運用有效能之規準量表,教師先了解自己在教學中有那些部份是需要改進,需要加強,及自己感覺不知如何面對的問題,如此方可在前視導會議中向視導員提出需要協助事項,及觀察事項。教師亦可以將自己的教學錄影下來,然後用規準量表來評鑑一下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達到了自己的要求,如果沒有達到要求,則可以要求自己改進。同時如果有不明瞭的規準可以紀錄下來,在前視導會議中提出,並詢問視導員之想法,並要求相關的資料或錄影帶,以便有充份準備的時間去改進自己的教學。(表一)
回目錄
 
步驟五:前視導會議
地點及時間之安排
  在安排前視導會議情境時,會議地點應方便,埸地力求舒適,要注意隱密性,至於座位安排,視導人員和教師間隔不宜太大。時間的安排應長短適宜。
前視導會議
  前視導會議係視導者和教師在從事教室觀察前面對面溝通的會議,會議目的是建立往後視導程序的一些準則,以便視導者和教師雙方有所遵循,例如,觀察的理由、打算觀察的行為以及打算蒐集的資料等。Goldhammer等詳細的列出一個前視導會議的架構:
視導內容部份:
視導人員與教師之間建立一個協議,包括:
  (1)將要觀察單元之目標。
  (2)單元目標與整個教學計畫的關係。
  (3)預定觀察的教學活動。
  (4)教學活動中可能會有的改變及其他重要事項。
  (5)教師盼望得到回饋的事項或問題。
  (6)教學活動和問題的評估程序
  (7)與教師簽定參與視導系統契約書,以保障教師之權益。(表二)
觀察的時間和原則:
  (1)觀察的時間(什麼時候觀察)。如( 月 日____節課)
  (2)觀察的長度。(如30分鐘或45分鐘)
  (3)觀察的地點。(如___班教室)
進行觀察的特定計畫:
  (1)視導人員坐在那裏?
  (2)視導人員應否與學生討論課程?如果要,何時?課前或課後?
  (3)視導人員是否應與學生互動?
  (4)準備特別的教材:教師事先需要提供教材內容、教學計劃Lesson Plan詳述教學目標、教學活動、講義及教學評量等…。  
  (5)視導人員如何離開觀察現場?
  可見前視導會議,是讓教師和視導人員有面對面溝通的機會,研商觀察的細節,使觀察進行順利。這些細節如果沒有妥善的安排,有時會影響觀察的效果,有時亦會損及教師和視導人員的關係。就以視導人員何時及如何離開觀察現場為例來說。如果是視導人員因為時間的因素,打算在觀察中途離開教室,離開的時候,為了不影響教師上課的進行,也不打算與教師打招呼。視導人員的計畫似乎平常得很,但是事前教師如果沒有收到這些訊息,以為視導人員會觀察完整節課才離開。那麼,視導人員的中途不打招呼就逕行離開,教師會作何想法?是我教不好嗎?我得罪視導人員了?心中產生了不安的感受。教師教學情緒受影響,與視導人員的關係恐也產生變化。
技巧之運用
  在觀察前的會議中,要記住以教師本身的構想為主,要站在教師的立場,視導人員即使有意見,最好留到第二階段的會議中再提出,否則一來干擾教師的情緒;二來視導人員所提的意見,或許很好,卻非教師能力所及或非短時間內所能準備的,那麼,視導人員的意見不是增加了教師心理的負擔嗎?視導人員應增強教師的自主性,激發教師去探究,而非幫教師作選擇,作判斷。
有一些具體的原則:
1.儘量不要引發問題(提出批評、反對、建議等),否則對教師即將進行的教學策略有不利的影響。
2.從教師的立場和觀念架構出發,而非視導人員自己或其他的立場來思考。
3.避免使用一些過去已證明會引起教師不安或可能引起教師不安的視導技術。例如,當教師因為視導人員一系列的詢問而感覺焦慮;當視導人員質問的方式使教師覺得不舒服;或當視導人員把教師拿來和其他人員相比以說明某些觀點,使教師感到難過,這些技術都不該使用。
4.盡最大努力確定雙方溝通是清楚無誤,教師和視導人員都能確切了解彼此的意思。
5.控制想要指導的衝動,儘量依教師自己設定的方向前進。依其喜好和舒適的方式為之。
6.在計畫前視導會議時,要結合過程目標和技術目標。視導人員如能將互動的過程作為偶發學習之潛在資料,則觀察前會議似乎就成功了。
7.避免在前視導會議中介紹新事物。除非新事物小而精巧,教師容易與原計畫結合,否則教學前提出新觀念、新目標和新策略是不適合的。
8.老師如果覺得還沒有準備好或對教學有疑問,就不要勉強進行前視導會議。但可以訂下一次見面的時間開會。
9.如果老師需要有關有效能教學之相關資料或是有效能教學之錄影帶,可以答應老師提供必要之協助。
    以上這些原則,可以提供視導員在從事視導前會議時的參考。視導人員要傾聽教師的陳述,了解其想法,然後在老師的計畫架構上,加以導引,但要注意老師的感受,不要批評或提出太多的意見,使老師受到傷害或喪失勇氣。
回目錄
 
步驟六:由視導教師進行教室觀察
教室觀察階段─步驟六的方法說明
「教學視導」選錄程序清單
 
順序
行為事件
1
進入教室並尋找一適當的座位
2
立即開始書寫教室簡圖以及其他基本資料
3
開始就每一個教學行為﹐依序加以觀察並做記錄
4
開始時可不必依教學行為的順序加以觀察。可以在任何適當的地方﹐記下所觀察的教室事件。如果情況允許的話﹐可以移動觀察位置。
5
在規準觀察表中﹐檢查是否有任何的教學行為摘記仍為空白。然後試圖尋找發現符合該教學行為的新證據﹐再加以填寫。
6
記錄觀察時間以及教學流程及教學內容
7
安靜地離開教室﹐找一個不會受人打擾的安靜地點。
8
重新謄寫觀察到的證據﹐回想所觀察到的事件﹐增添新證據。
9
完成『教學行為發生次數欄』及『教學行為記錄欄』﹐就教師表現逐一作客觀的評估和判斷。
10
完成所有程序。
  1.進入教室,尋找座位:
教師可事先為觀察者安排好座位(觀察者的座位最好在教室後方或兩側以免干擾教學)。當觀察者進入教室時,教師不可以中斷教學歡迎或介紹進入教室的觀察者。
 2.開始書寫基本資料:
觀察者一進入教室,即應快速書寫教室的簡圖,以及教師姓名、日期(課程內容和時間除外)等基本料。而教室簡圖應包括:學生的座次表、學習目標、教學設備等。
 3.開始依四十四個教學行為的順序,進行觀察:
視導教師注意事項:
˙在正式觀察完每一項教學行為後,必須全部完成I-IV 四個領域的觀察記錄並在右下角方格內填入得分。
˙每當一符合規準教學行為出現時,請在該行為發生次數格中劃上一個 斜線 ( / ) ,每發生一次,就劃一個斜線 ( / );
 如果觀察出教學行為是正面的,請將該行為後的1圈起來。
 如果觀察出教學行為是無或負面的,請在左邊空白處填寫您的所觀察到的事實現象。
˙在每一規準中如有特殊表現值得嘉許,您可依程度圈選1、2或3分,並必需在左邊空白格中,根據以發生的次數為依據提出資料說明。
˙在視導完後,請一定要填寫完成本規準量表所有項目。並在表格上方填入視導日期、開始時間、結束時間。
 並再一次從頭到尾檢討所有在視導中觀察記錄的資料,決定是否更改各項行為及特殊表現所圈的分數
˙請計算每一領域的總得分,並轉填到表尾空白方格中,結算全部得分。
 4.觀察和繼續記錄:
  此時的觀察和記錄應容許觀察者有較大的自主空間。觀察者可就他所看到的教室行為事件,記錄在適當的教學行為欄內;假如觀察者一時無法找到適當的教學行為欄,可資記錄,則觀察者可以先行記錄在教學行為記錄欄內或某一紙張的背面,然後待離開教室之後,才尋找適當的教學行為欄,予以轉登錄。
 5.檢查所有的空白欄:
  在四十五分鐘的連續觀察和記錄之後,可能仍有若干的教學行為欄,未有任何記錄。此時觀察者應尋找符合該等教學行為的證據,如果仍然未能發現任何新證據,則在該等教學行為欄,以文字說明。
 6.記錄時間和課程內容:
  觀察者在離開教室之前,應記下觀察時間以及觀察的課程內容。課程內容的敘述應儘量具體明確,例如「數學中的分數:混合分數的加、減」、「社會研究:和中國人生活有關的地理概念,大陸東北和西南的相對位置、氣候和地勢等」。應儘量避免只記載「數學」、「語言」、「地理學」等學科名稱而已。
 7.安靜地離開教室:
  只要對教師點頭表示想要離開教室的企圖即可,不必對教師說再見,以免干擾了教師的教學活動。
 8.重新謄寫所觀察到的證據到教學行為記錄欄:
  在離開教室之後,應立即找一個安靜的地點將教室中所做的速記或記錄不完整的句子,重新加以謄寫過或用其他紙張浮貼。
 9.完成教學行為欄:
  此時觀察者應觀察證據為依據,並參考「教學視導系統」的規準表,客觀地對教師的教室行為表現,逐一作一評估和判斷。如果教師在某一教學行為,表現出明確的正向證據,則在發生次數欄劃「/」;如果教師在某一教學行為表現出正向的證據,但證據仍不十分明顯,則不必紀錄;如果教師在某一教學行為,未表現出任何證據,或正負向證據互現,則在此項前面空白處,以文字說明。
回目錄
 
步驟七:視導資料的分析
  這個步驟是下一個階段──視導會議的準備,其目的在使所蒐集的資料變得有意義,同時以適當的方式,讓教師很容易就了解資料代表的意涵。
  資料分析是臨床視導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它可以協助視導人員和教師對教學做一個客觀正確的判斷,一方面可解析教師教學行為,一方面視導人員和教師可以共同據以安排進修活動或進一步的教室觀察。
  Goldhammer等人在談到分析和策略時,有比較多的討論,教室觀察時所蒐集而來的資料,可以全部加以分析,也可以僅就其中一部分加以分析,如果要加以選擇,他們提出了幾個考慮的因素:
1. 資料的顯著性:所謂顯著因素,就是對學生學習有比較大的影響的資料。例如教師某些教學行為,在教學中經常反覆出現,這些教學行為顯然比偶爾出現的行為,對學生學習影響較大。Goldhammer提出運用顯著因素的幾個原則如下:
(1)分析經常出現的教學行為。
(2)分析有影響學生學習的資料。
(3)分析理論上有重大意義的資料。
(4)在課程中,有結構上的重要性的資料。
(5)在教師專業研究的架構中,有已知或可預知的重要性的資料。
2.少數的重點分析:在分析資料時(擬定成長計劃中),不宜有太多的議題要討論或交代,寧可少數的重點即可。因為視導人員和教師的時間都有限制,教師的耐心和吸收能力也要加以考慮。
(1)應選擇比較清楚和豐富的資料來分析。
(2)先選擇比較小的事件(一到三件)後,再遍及於全面的、比較大的事件,教師比較沒有受威脅的感覺,容易接受。
(3)視導人員可能選擇同一教學類別相關的行為,例如僅選擇教師答問的技巧來分析,這就是「同」之原則;也可能選擇幾個不同的教學類別,例如教學目標、教室管理等來分析,這就是「異」之原則。使用「同」之原則,可以集中焦點,使用「異」之原則,可擴大討論基礎,避免過分集中。
(4)不要選擇可能引起教師情緒焦慮的議題。
(5)視導人員在選擇某一特定分析討論的議題時,應當考慮它在視導會議中,將要使用多少時間。有時候固然使用重點原則來選擇少數重點作分析,可是如果這些少數重點卻要使用很多時間,則「少」就變成「多」了。
(6)重點原則之目的可否達成,與所選擇內容提出的順序是有相當關聯的,順序清楚,合乎邏輯,則省時省力。且分析資料時不可不慎。
3.教師能夠接受的程度:在分析資料(表三「教學教師與視導教師共同分析表」)寫出成長計劃時,應注意教師心理上接受的程度。如果估計錯誤,則會引起教師或視導人員心理的緊張和焦慮,如此一來,開會變成浪費時間,嚴重的話,教師會拒絕往後的視導。
回目錄
 
步驟八:準備成長計畫
  依據教室觀察及共同分析表內容,視導教師必須為教師準備一份「教師成長計畫表」,表四、表五該計畫中詳細列出所有教師尚有再成長空間或需要成長的項目,及未來計畫完成成長日期,備註欄可填寫完成成長的滿意度,此份教師成長計畫表僅供視導教師存查參考用。
  但為避免給予教師過多壓力,視導教師應由特定的成長項目中挑選出最能有效提昇教學品質的項目約三項左右,每一特定項目填寫一張「視導教師建議表」,不要一次給予太多建議表,以免造成教師排斥。
回目錄
 
步驟九:實施成長(改進)的實際作為
  在實施成長(改進)教學行為過程中,教師可要求視導教師協助再做一次教室觀察,由步驟五、六、七、八重新循環一到多次,視教師的需要,視導教師也可以錄影方式,將教師教學過程拍攝下來,與教師共同分析,直到成長目標達成。
回目錄
 
步驟十:召開後視導會議
  視導會議進行當中,視導人員應傾聽教師所言,了解教師真正的涵意,不宜過於自我主張,避免價值觀念和專業的偏見。也不要太強調每一位教師有同一個標準,諸如某某老師做得如何,你也應該可以這麼做等要求。
  Goldhammer等人特別強調視導人員在後視導會議中用詞的重要性,他們認為視導人員應發展出一套傳遞不同訊息的、多樣的口語行為,以下試分三方面加以說明: 
 (一)開場
(1)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問問老師對該堂課的感受,惟視導人員應對老師可能有的反應──無論是滿意、不滿意或反問──預作準備。
(2)詢問額外的訊息,例如:那天我離開之後,班上發生了什麼事?某同學完成指定的工作了嗎?這樣開場,一來可以得到某些資料,二來可以減緩教師的緊張。
(3)很有效率的,立即依觀察前會議的協議,就所得資料,循序一一討論。可利用圖表等方法輔助。
 (二)轉換
如果在會議開始時所談的是好的一面,那麼應如何將之移轉,接談較差教師須要改進的部分呢?給予教師改進之方法,是後視導會議之目標舉幾個例子以供參考:
(1)「我很高興有那麼多優點可供我們討論,現在……有一些其他的事情,恐怕我們必須來看看。」
(2)「那麼,現在您願意來談談我在您上課中發現的問題嗎?」
(3)「我的資料中,恐怕不是所有的都是那麼好,但是您需要改進的第一步是……,第二步是……。」
 (三)結束
會議結束時,似可對整個過程稍微做個回顧,並可詢問教師的感受,最後可祝其順利成功。
  建議每一學年,每位教師在實施教學視導系統時開始可以針對某一個領域來加強教學行為。教師可將教學過程錄影下來以使自我評鑑。自我成長過程中,每個教師最好能選擇一位或二位同事(視導員)來觀察教學,觀察後並且與視導員共同擬定成長策略。除了可以彼此分享教學理念外,並可以引導專業的成長。視導員以資優且受到同事信任來擔任比校長當視導員較為合適,因為校長是權威的象徵,會使老師感覺壓力。因此,每位教師可選一位已經受過此視導訓練的教師為視導員,觀察教學教師填寫視導規準量表,評估結果給予建議。由專家組成的視導委員會,會對教師之教學有極大的助益。教師可藉參予討論的機會,來促進專業成長。在每月的教師研討會中,教師們可以分享成功的教學經驗,並且在討論中得到的新知。由校長行政人員及資優教師組成的委員會,可以隨時提供建議與協助,維持並改善視導計劃。如此一來,教師對其專業成長有自主權與責任感,將可促進教師之自我成長。綜括而言,一套制度化及系統化的教師成長計劃、教學視導制度對改善教學技巧、提高教學品質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因此由德州及佛州教學視導制度所發展出來的視導規準量表及視導制度將可以協助教師改善教學品質、提昇教學效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4 02:55 , Processed in 0.14514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