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艺术的评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20 09:27: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艺术的评价作者:李小山   
  一天上午,从不注重打扮的毕加索西装革履,喜气洋洋走出家门。他要去卢浮宫,那儿有他的作品展出。中午时分,这位名震天下的大师神情沮丧地回来了,家里人追问其缘由,大师叹息着说了一句:他们才是大师啊。以上是毕加索女儿回忆的大师经历。他们才是大师——什么意思呢?别认为毕加索不自信,他曾说过,我是洪流,我将冲垮一切障碍。但是,他心悦诚服承认了这一点:他们才是大师——从古到今,艺术史那一连串光辉夺目的名字。不是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吗?当你的作品放在那些真正的大师的作品旁边,无形的标尺立即产生效用,照出你究竟有多高有多矮。换句话说就是,艺术史奠定了艺术高度的绝对值,它是所有从事艺术的人无法回避的实践背景,它容纳一切不同风格不同方式不同种类的作品,又在无数差异和区别中获得共识的平衡,这种平衡出自时间的淘洗和过滤,使真正的高度凸显出来,成为一种我称之为绝对值的评价。它既抽象又具体,既模糊又清晰,同时,它又在变量中继续不断延伸和扩展。即使许多方式和手法上更加激进的艺术家(譬如:行为艺术家、观念艺术家以及种种稀奇古怪的艺术家),天然地对艺术史采取敌对态度,并勇敢地对其发起反击,最终的结果仍然一样——如果你是独具创造的和伟大的(诸如杜尚、波伊斯、杰夫•沃尔等等),你就无可奈何地进入艺术史的行列,成为新的高度。因为,艺术是人类共同拥有的,是普遍的和穿越时空的,它衔接着人类在视觉方式上永无止境的追索。

  有一次,我和栗宪庭谈及此事,他笑言,高度在每个人心里不一致,尤其在我们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有人在一个省份称王,有人在国内自立盟主,也有人不甘落伍地觊觎国际艺坛的地位。是的,每个人眼中的参照物决定了他的视野范围。我们身边不是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大言不惭的“大师”吗?他们大多吃着体制的饭,利用非常优越的人力物力的条件,自然而然攫夺了社会名声。这样的“大师”捷径成了多少人的梦想啊!艺术让位给了钻营,才华被投机取代,体制制造的冒牌大师留下了恶果,也留下了笑料。放眼望去,几乎各地都有不知何时冒出的“大师”的纪念馆或美术馆,我曾对朋友说,不知你们是否注意过,大凡七八十岁的老画家(职称为一级画师),全被称为“艺术大师”,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数量啊!

  名称不重要,重要的是实质,但是,名称代表一种评价。当我们称某人是不错的画家时,是指他在绘画事业上有了一定的贡献,而称某人为大师时,这种贡献就相当了不起了,绝非一般人能够达到了。我想指出,公正的评价代表公正的秩序,而公正的秩序是使艺术家为自己正确定位找到了必须的外在尺度——譬如,如果我们称齐白石是中国画大师,那么眼下就没有一个画中国画的人有资格称大师,如果我们称毕加索是国际性大师,那么眼下还无任何迹象看出我们中国艺术家有此可能。这是,我还想补充一点,我提出这个问题,不是要把艺术抬到吓人的高度,不是让人对艺术敬而远之,大师毕竟是极少的,然而,艺术却给我们带来无限乐趣——在这种乐趣里,大师作为评价方式,让我们了解人类精神的神圣和艺术的神圣,但是这都不能代替我们享受艺术的乐趣本身。
2#
发表于 2011-6-5 19:34:12 | 只看该作者
艺术的评价 作者:李小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4 13:48 , Processed in 0.21653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