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长伟:汉语的朴实——读杨绛有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7 09:5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长伟:汉语的朴实——读杨绛有感



     晚上睡不着,半夜爬了起来,到了书房,可又不想看书,只得干点体力活——擦书架。擦的过程中看到了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随后翻阅了几页,感觉特好。

    常听人抱怨说,看不懂现在的学术文章,新词、晦涩的词一大堆,句式也怪。还有就是现代的文人喜欢显摆,生怕用词不美,想法设地法用漂亮的、能吸引眼球、打动情感的词。可他们却忘记了汉语的朴实无华!读杨先生的文章,才真正领略到什么叫汉语的朴实无华、自然流淌!并且这质朴平易中又透露出淡淡的但又持久的温情,让你觉得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美好的!尤其是你不会在杨先生的书中看到对这个世界的不满和怒气,所以读她的书,心灵必定是宁静、平和的。刚读完的希腊晚期的哲学,尽管它们也追求心灵宁静,但总感觉其中充满了强烈的探究精神,而探究就难免心灵不平和,即使怀疑一切的、主张悬置判断的怀疑主义最终也不得安宁,怀有难以消解的“苦恼意识”,和后来的基督教接上了头。

     虽然喜欢哲学、也读了不少哲学书,但最享受的还是每次回家听母亲唠家常——村里面发生什么事情了,这个人怎样了,那个人怎样了。尽管是非常琐碎的事情,可一经过母亲的口,却变得特有味道,很爱听。至于原因,我想是语言的朴实无华,不像我们现在的文人,说话之前要琢磨琢磨,怎么把话说得漂亮,说得好听。过多的外在修饰,把语言的真正面目给遮蔽了。语言是用来传达和交流感情的,你给它套上很多外在的东西,就把最内在的东西给封闭起来。

      这个时代,“自然”太少,“人为”太多!看《走到人生边上》中杨先生的近照,你会真正领会什么叫“安详”和“脱俗”!我们喜欢给自己的脸上涂脂抹粉,喜欢穿着时髦,可无论怎么涂抹和穿着,始终遮不住我们的内心的空洞和庸俗。我们匆匆忙忙,内心却虚无无物。这就是我们的现实。它和我们的外表“新异”内里贫乏的文字一起反映了这个时代的精神气质——平庸和虚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3 19:15 , Processed in 0.10967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