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些文章永远不会涉嫌抄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6 09:2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些文章永远不会涉嫌抄袭  
                          许锡良

   人文学科这个东西真是难说,一不小心就可能涉嫌抄袭了。这不,最近清华大学享誉中外的知名人文学科教授汪晖先生,被曝光抄袭门,连美国著名华人教授林毓生先生与余英时先生都呼吁,清华大学必须处理汪晖先生的抄袭门事件。我相信,美国著名华人教授站出来呼吁此事,绝对是出于对自己故乡最高学府清华大学的形象的爱护才作出这种呼声的。如果像清华大学这样的最高学府,也能够容忍公然抄袭,那么,中国的大学真是烂透了,没有救的可能了。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如何看待人文学科与理工学科之间的抄袭问题。理工科的抄袭其实是更容易判断的,人文学科相对要难分辨一些。就汪晖先生的抄袭问题,国内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可以分清的。像理工科的论文多数是建立在实验与抽样调查的基础上,或者建立在实地考察数据上。只要运用的原理、公式及实验方法不出问题,一般也不容易出现抄袭的问题,如果你对我的结论有怀疑,你可以照着重新去做一次实验或者调查啊,完全可以检验出来的。当然,除非你真想抄袭别人的,剽窃别人的成果,否则不用担心的。而文科就不同了。大多是几本经典书,加几篇文章,一个脑袋,两只眼睛,要想有所创新还真不容易。搞得不好就撞到一块了。像我这样每天写几千字挂在网上的人,要想不涉嫌抄袭看来恐怕是难的。但是,这么久了,似乎也没有人来指控我,尽管我今天批这个,明天批那个,肆无忌惮,本来最容易惹得天怒人怨的,可说来也奇怪,那些被我批了的人就这样算了,也不来找找麻烦,最好弄个抄袭的嫌疑什么的,一下子在学术界就身败名裂了。然而那些恨我恨得咬牙切齿的人却不肯用这一招来制我,可我每天写那么多东西,难道就不会有抄袭的嫌疑?我每天在写东西的时候都有点担心,万一有一天“英雄所见略同”,却又没有在写作之前检索出来,无意中成为抄袭人员,这种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如果你不是故意去抄人家的,一般即使有个别的思想观点相同,也不会相同得完全一样。人文学科这个东西要说的话,要表达的思想观点,也就是那么多,还有不会碰撞的时候?
   但是,我要说,我的文章决不让它出现这样的问题。有些人的文章是自己没有思想观点,便把一堆材料找来,东一句西一句的拼凑,看似引用博杂,但是实际上全是抄摘来的,究竟抄这些来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思想观点,文中也始终没有说明。倒是密密麻麻的注释,中英德文同时作注,似乎表明很广阔的视野与渊博的学识似的,这种文章,我最近就遇到了,是用来评职称的代表作。我是十分认真的人,读文章,第一是要读出提出了什么问题,第二是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第三是这些见解是否站得住脚,有无充分的证据。第四是引用的材料是否权威、准确与真实。就这几条下来,我感觉,这种中洋文混杂,看似博学多见的文章,简直就不是论文。但是,以现代浮躁的学术标准,这样的论文学术水准会很高的。我相信,用我提出的这几条标准来衡量,即使在国外学术界也是站得住脚的。我只能说,我面对的论文是变相抄袭来的资料堆积,连汇编都还称不上。因为汇编还有一个逻辑分类的问题。一篇好文章,一定是能够一气呵成,不看任何材料就可以直接写出的,也能够讲出来的。写出来以后再去找要注释的地方加注,而不是边写边抄边作注,一旦离开了抄写的材料,既不会写,也不会讲。这些材料掇合在一起,变成了没有思想灵魂,缺乏逻辑的一堆文字。
    用生命写作,生命不同,文章也自然不一样。我的经验是要想不涉嫌抄袭,就得多读多思,然后化成自己的思想见解。以自己的思想观点为主线,去组织你阅读到的材料,统领你接触的材料。所有的材料都是为你所用的,都被你消化了,然后变成了佐证你的思想观点的证据,在这个过程中,你又提出了新的见解。这个时候所引用的材料,就融化成为你的思想的一部分。真正的写作就是要用自己的思想灵魂,醮上你的生命热血来写,还有谁的思想灵魂及生命热血会与你的完全一样?我写的一些东西,即使别人想抄,恐怕也难以抄走,文字中处处显示了我自己的生命气息,流露了我自己的个性,甚至人生特有的阅历与感受。天下难道还会有另一个人会与我完全一样?这就是说要有生命化的个性化的写作。即使看同一部著作,我们因知识、经验及人的价值观不同,关注的侧重点也不会完全相同。凡文章溶入了自己的生命的真情体验,就是会不一样的。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把文章直接写在大地上。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完全相同,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生活经验与工作体会。教育类的文章更是如此。我在散步时遇到一群小学生,顺便采访采访,这个过程也可以得到不少的真实的教育信息,不一定具有科学的普遍性,但是毕竟这也是一个真实的信息,关注教育中的现实,得出不同的感受,把你掌握的知识、思想及方法直接运用到你接触的教育现实中去,这个过程不会有重复的可能。但是却是很有现实的启迪意义。
    用生命写作,写出你自己的灵魂,写出你自己的主见,即使错了,人们也可以从你的错误中读出你的思想脉络,即使有思想观念上的变化,人们也能够从你的文章与你的生活中找到根据。这种变化不会突然而来的,不会是毫无根据的。或者遇到某件重大的事件,或者读过某本很有思想冲击力的书,或者遇见一个大师级的高人,或者经过深思熟虑,有了某种顿悟。总之是有根据的,不可能今天说东,明天说西,后来突然又说东,反复无常,这样的人写出来的东西只有一样是不变的,就是借学术研究之名获得的功名利益是不变的,其他的学术立场、思想观点等等都是可以变的。这种人要想不抄恐怕也难。在西方学术界不要说把别人的文章整篇拿来或者掐头去尾,或者改梁换柱,变成自己的,就是应该注释的地方不加注,而且这个不加注的思想观点又是文中的核心思想观点时,都会涉嫌抄袭。还有,就是听老师上课或者开会时别人的发言中的真知灼见,都不可以窃为已有,然后变成自己的论文或者专著。在西方的学术界,大学教师上课时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如果不是自己的,也得加以说明,否则上课所讲的东西也有涉嫌抄袭的可能。同学之间讨论时提出的各自思想观点,都必须分清,谁提出了什么,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不可以据为已有。思想产品,是谁的就是谁的,可以共享,却要分清。所以,即使是闲聊时听到别人的思想观点,在撰写文章时也要加以说明,在引用时要说明是谁提出的,受谁的启示得出的。这样的严谨的学术风气,离我们实在是太遥远了。不过,我们可以从中得到某些启示。一个社会没有了良好的学术风气,实际上就是连最后一个守夜人都没有了。
201067星期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3 19:24 , Processed in 0.16755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