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教学内容确定量体裁衣式的课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26 10:24: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江苏省宝应县实验初中 陈连林

避免过度追求课堂效率而陷入误区

  提及课堂教学,绕不过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主题词。研究课堂教学的效率,很多管理者从学生和教师的层面来进行评价和研究,乃至进行实践操作,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但根据笔者观察也有如下误区:

  误区一:把提高听课的频度当作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管理措施。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很多管理者为了促使教师精心备课,通过频繁听课来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别喜欢不打招呼的“推门听课”。他们觉得这样一方面可以调研到课堂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可以使授课教师心中有无形的紧张感,促使他们精心备课,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笔者认为,听完课后“抬腿走人”式的听课,是仅仅把听课作为对教师施加心理压力的手段。而听课不应该盲目追求量的积累,听课者应该带着课型意识进课堂,这样对课堂的诊断才能做到“因课施评”。
  误区二:把加大课堂题目训练的容量当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手段。许多教师把课堂效率和训练题目画上等号,包括一些教学管理者也把学生“课堂思维的紧张度”作为高效率课堂的衡量标准。而这种紧张度的主要表征就是问题多、题目训练多,使学生的精神高度紧张,没有“喘息”和“开小差”的机会。一些以课堂作业纸、课堂教学案、当堂训练题等为抓手的课堂教学改革,都有一个共同倾向,就是以提高课堂训练题目的量来达到学生对知识熟能生巧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教师不研究课型特征,只是紧紧抓住题目训练这根“救命稻草”,盲目训练,认为练得越多课堂效率就越高。虽然课堂上需要题目训练和问题意识,但是怎么练、练什么,还是需要根据课型来决定。如果教师带着课型意识进课堂,备课中精心“备练习”,那么课堂练习则会根据课型的特征来设计,课堂效率的提高自不待言。
  笔者认为,在提高课堂效率的道路上,注重课型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教师在备课时研究课型对于自身专业的成长很有帮助,因为课型的设计是基于对教材的深入理解而产生的,是建立在对学生认知程度研究基础之上的,更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找寻最佳教学效果的表现。假如把上课比作开掘矿藏的过程,那么研究确定课型就是为开矿找寻到一条路径,如果连路径都不甚明了,那么开矿的过程就会缺乏目的性。只有当教师走进课堂,对于本节课的课型了然于胸时,才能够对课堂的环节、课堂的问题、师生的互动、训练的形式有确切的把握,才能真正提高课堂的效率。
2#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10:24:30 | 只看该作者
 不同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课型  假如把课堂当作人的生命存在,要使生命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就需要对这个“人”的喜好进行研究,喜好就好比课型,人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不同的教学内容也需要对应不同的课型,才能相得益彰,互为映衬。
  课型总能体现学科的特点,因此不同学科的教师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学科特点应充分认识,并依此设计课型,才能获得预期的课堂效果。譬如语文课的一些教学内容注重人文特点,语文课型的吟咏蕴藉的特征体现得较多,课堂上更侧重让学生感悟语言、揣摩写作技法,对于人物形象的把握都得通过语言媒介来实现,主要借助形象思维活动完成对语言的分析。又比如综合实践活动课,它的实践特征比较明显,课堂效率的体现就是学生实践参与度的多少。如在研究课“银针天地---刺绣”这一课题中,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人们对刺绣的熟悉及认可程度,要求学生设计了调查问卷:你喜欢刺绣吗?你知道刺绣的四大流派是什么?你认为有了机器刺绣,还需要人工来刺绣吗?学生在调查过程中,还带上了自己的刺绣作品,在问卷过程中向行人推销自己的作品。在学生的分工合作下,调查实践活动进行得比较顺利。如果不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型,在教室内进行刺绣专题的讲座,显然无法充分体现学科特点。
  另外,从课的形式来说,即使同一学科也要研究不同的课型,然后根据课型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以数学新授课来说,就有数学概念课、数学命题课、数学解题课等课型,不同的课型课堂表现特征不同:数学概念课侧重抓住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来形成正确的概念;数学命题课重视指导学生区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引导学生探索由条件到结论转化的证明思路;数学解题课突出思维过程,在例题的配置上,以探索性问题为主。作为数学教师,只有了解了这些课的内在特点,在备课时才有可能制订适合本课型的教学方法。
  因此,量体裁衣对于教师的课堂来说也同样适用。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前提之一是教师有课型意识,只有依课选型,才能在备课时有的放矢,对于教学内容裁剪自如,去留得当。
3#
 楼主| 发表于 2008-7-26 10:24:54 | 只看该作者
课型与学生素质培养的关系  在有了课型意识后,教师还应该对于不同课型培养学生的何种素质也做到了然于胸。因为课型指向课堂效率,效率的体现指向课堂目标的达成,而在教学目标中就包含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比如一节语文课,要求学生在20分钟时间内背诵40句吟唱春天的诗句,教师心中要明白这是强化记忆的课型,属于知识的积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有利于个体形成较强的接受信息、接受知识的能力,是依靠外在压力获得的教学效率。如果在20分钟内学习《春望》这首诗歌,教师不研究课型,还是按照上述教学思路组织教学,比如5分钟会翻译诗歌,5分钟说出诗歌意境,10分钟写出描写春天的小作文,在规定时间内也能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强压式的课堂表面上效率很高,因为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如果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角度看,显然没有研究课型特点。古代诗歌教学需要给学生品味、感悟语言的时间,在对语言的揣摩过程中,往往是“心有戚戚,而无从言语”,即心灵内化的“无语”阶段。而上述教学过程显然缺失了古代诗歌教学的课型特征,以单位时间内任务完成的信息接受课型代替了“含英咀华”的诵读品味教学课型。
  如果教师想在短期内取得知识教学的效果,在课型设计时,就需要挖掘学生在学科知识方面的潜能,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积累或者记忆尽可能多的信息,因为这种课型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精力,排除杂念,靠爆发力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如果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那么就需要创设利于学生思维舒展的课型,因为这种课型给予学生自由、舒展、流畅的思维飞翔空间。宽松和自由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主体的学习,更有利于教师挖掘学生在突破旧规范方面的潜能。而思维的紧张虽然可以增加记忆储备信息的效果,但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养成。
  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型时,需要明确课型与培养学生素质的关系,否则很可能会因为课型的错位,导致能力培养的缺位。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教师研究课型,准确的课型定位是课堂效率提高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需要教学管理者研究课型,这样听课才心中有数,评课才心中有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6 07:14 , Processed in 0.07770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