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理论写作管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20 16:45: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理论写作管见
刘庆昌   
    1. 写作是思想的表达,又是和思想统一的过程,尤其是理论写作,写作的过程就是思想的过程
    常常听人们赞叹某人的文笔好,实际上文笔只是表达技术的显现。对于创作型的写作来说,文笔虽然有意义,却并非本质的。无论是形象的塑造,还是理论的构造,文笔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一篇作品的分量,最终还是取决于塑造和构造的水准。任何称得上写作的行为,都区别于构词造句。构词造句,是人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为了掌握字词而进行的练习。没有人要求小学生造句时要具有思想性和深刻性,只要合乎语法和经验就可以。写作则不然。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表达,没有思想,写作就无法开始。尤其是理论写作,要表达创造性的思想,若无创造,写作业便无法开始。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许多基础理论工作者一年写不了几个字的真正原因。我的写作原则就是“无创造不写作”。有朋友以为我是一个对自己苛刻要求的人,实际上,没有创造我是没办法写作的。在没有创造的条件去写作,大概只能重复自己和他人,于知识的普及传播有意义,但对于理论研究者来说,是不忍为之的。理论写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思想的过程。在基本的背景信息熟知以后,理论写作就是意识的流动,我们的大脑组织了我们的思想,并把思想转换为语言,我们手中的笔只不过是记录了流动着的思想。因而,人们常说的“写文章”一词是可商榷的。在我看来,手中的笔只能写字,字里行间的思想不是写出来的。
    2. 写作的秘密,就是把想的说出来,把说的写下来
    1998年我给一个地区的中学校长讲写作,第一次表达了写作的秘密,就是把想的说出来,把说的写下来。展开了说,想,说,写,是隐藏在写作背后的三种事件,它们具有发生上的顺序性,先有想,再有说和写。想了之后,可以到说为止的,我们通常的口语表达就是这样。绝大多数人都是说者,对于生活中的人来说,并没有多少语言需要用书面的形式记载下来。但即便是人人都无法躲避的说,也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小时候,大人告诉我们“要想着说,莫抢着说”,看似主张说话时要谨慎而不要口无遮拦,背后也隐藏着想是说的前提这样的道理。我们大都能说话,会说的人却是少数。同样的,受了一定教育的人,都是能写的,但会写的人就稀有了。从顺序上讲,会写,必先会说,会说,必先会想。写得好是因为说的好,说的好是因为想的好;写不好是因为说不好,说不好是因为想不好;没写好是因为没说好,没说好是因为没想好。朋友们别笑我在说绕口令,我以为理清了这想、说、写的小道理,对于写作是很有价值的。这其中有一处,或许会引起大家的争议,即说在写作中的作用问题。感觉上,写作的人除了想就是写,哪有说的位置,说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中间有心理学的道理,那就是在写作的过程中,说,始终是存在的,只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说,由外部言语逐渐转化为内部言语了。没有这一特别的“说”的环节,我们的所想,无论如何是无法从笔尖流出的。
    3. 写作的核心机制是合理的推论和合情的联想
    写作,虽然以写为名,其关键则是处于源头的想和处于中介的说,而因说实际上是一个语言显现过程,所以,写作的根本在于想。所谓想,在理论写作中,主要是合理的推论和合情的联想。推论符合了逻辑的规则就是合理的。理论写作者是需要懂得逻辑的。许多理论工作者不能说不懂逻辑,但他们的逻辑基本上是在社会学习中所获得的一种逻辑感觉,以致他们的文字因充满着各种术语而很有专业味道,究其思维的品质,与常人并无异处,也就不会有真正的理论创造。我这里不讲逻辑学,只不揣简陋地捧出我对逻辑的理解。我的理解是:逻辑,静态上就是概念、判断、推理的规则,动态上就是人的理性思维过程。其中,概念是词与物、名与实的联结,判断是概念与概念的廉洁,推理是判断与判断之间的联结。不符合规则和经验的概念、判断、推理,在认识意义上一般是荒诞的。合情的联想,对于文学写作者来说是很自然的,那么,它在理论写作中同样有意义吗?是的。不要以为理论写作是抽象、枯燥、乏味的过程。且不说合于理性的思维流动就是一首特殊的诗,理论思维本身从来就不排斥合情的联想。心理学家揭示出联想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共有因素,合情的联想不仅能够造就优秀的文艺作品,也能够造就优秀的理论作品。
    4. 理论写作,以概念为元素,以判断为单位,以推理为形式
当然,理论写作毕竟是理论思维的运动,虽然不拒绝合情的联想,但其结果就是理论文本而非文艺的文本。理论文本一定是充满着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原由是理论写作就是以概念为元素,以判断为单位,以推理为形式的。所以,基本概念的熟练掌握,基本观点的丰富积累和逻辑规则的正确运用,是理论写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性前提。概念是理论的原子、思维的细胞。理论写作者必须熟练掌握所涉领域的基本概念,才能够具有踏实和自信。这就像学生造句,要熟悉词义,才能够用词得当,理论写作者,必须熟练掌握基本概念,才能够避免误用的尴尬。判断,对于理论工作者来说,就是无数的观点的语言表达。众多的他人的观点,是我们继续思考的阶梯。这些观点是要从读书中、交流中获得的。学富五车者,下笔易有千言。任何一篇理论文献,也不可能是字字新颖,句句创造,作者的卓越总是和他的前辈、同行的卓越融合在一起的。而那些抓耳挠腮的理论写作者,未见得是没有思维上的亮点,极可能是没有丰富的观点积累所致。至于推理,可以说是理论写作的灵魂,没有了推理,你的写作什么都可以是,唯独不会是理论写作。推理就是前提和结论的事情,情形并不复杂,有前提性事件——结论性事件,有前提性判断——结论性判断,宏观的理论思考,以前者居多,微观的理论思考,以后者居多。
    5. 理论写作是可以训练的
    好文章是练出来的。因而,每有学生问老师如何能写好,老师总会说,没有捷径,就是多写。这又让我想起,学生问老师怎样就能有学问,老师总会说,没有捷径,就是多读。事实上,听了老师这样的话,学生仍是一头雾水,那些道理他们原本也是懂得的。他们常常会迷茫,不知道写多少、读多少就算多,也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读什么、怎样读就见效。到头来,学识和文章都没有什么长进,却又不知道怪罪谁。做老师的,多半一辈子也不会想到学生的不景气,原来还有他们的责任。间或有人说起这样的话题,老师们常常会振振有词地埋怨现在的学生不听话,你让他多读,他就是不多读,你让他多写,他就是不多写。这真是个难解的题目呀!在这里,我要说,理论写作是可以训练的。当然,可以训练的内容只能是那些可以训练的,对于不可以训练的内容,是不能训练的。
    我以为,理论思维的训练,主要在两个方面:思维的训练和文笔的训练。思维的训练分三个部分:推理的训练、联想的训练和解释的训练。训练的目的,就是要让理论写作者善于推理、善于联想和善于解释。推理有归纳和演绎两种,逻辑学专家有这方面的训练经验和建议。联想在理论写作中的运用,要害在于联想的广度和深度。联想可以把各自独立的概念、判断、推理连接起来。我觉得善于联想的人就和善于交际的人一样,他们能把朋友的朋友,甚至能把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也变成他的朋友。理论写作者也需要养成一种能够把看似独立许多概念、判断、推理合理地联系起来的功夫。只有这样,写作才能够有纵横捭阖的气象。解释,在理论写作中,就是要变陌生为熟悉,变复杂为简单,变抽象为具体,变晦涩为通俗。不是有知识的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仅当我们能够把知识融会贯通,能够在思维中熟练地还原和提升知识时,解释才能成为一道风景。
    文笔的训练,是可以采取曲线救国策略的。俗话说,工夫在诗外。理论家固然可以一生只做论文,但若能偶尔做做散文和诗歌,一则怡情,二则也会有益于理论的写作。通俗的深刻,生动的抽象,是理论写作的高境界。要达此境界,是否也需要汲取文学的营养呢?
    6. 论文
    论文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专业人员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文章,基本上统称为论文。这样的认识是需要澄清的,如此,既利于公众对学术作品的鉴别,也利于研究者的自我认知。论文是一种文章,文章则有很多种,比如有记叙的、抒情的、论说的,论文显然属于论说一类。尽管论文中可能难免有一星半点的记叙和抒情,但论说一定要是主导性的。假如一篇文章基本上是记叙的或抒情的,即便有一星半点的论说,也断然不属于论文。论文必先是论的。既然是论的,就要有论点,有论据,有论证,这三者在论文中是有机的整体,其内在的原理,简言之,就是论证的层级性。一级论点需要二级论点支撑;如果二级论点已是公理或常识,论证结束;如果二级论点非公理或常识,则需要三级论点支撑。论证的长度,取决于公理和常识出场的速度。论证的层级多少,决定着论文的规模。一篇论文不会只有一个论点,总论点是一个,支撑总论点的论点(也就是论据),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一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6 02:31 , Processed in 0.11448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