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研员如何参与“校本教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20 09:43: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研员如何参与“校本教研”

马士君

“校本教研”与角色定位
随着课改的深入和各级实验区的扩大,走进新课程的师生人数越来越多,教育部也在不断出台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的政策和措施。教育部在关于2003年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要求的通知中指出:“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强调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研究活动,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形成民主、开放、科学的教研机制。”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的能力,教研部门要结合本地中小学校的实际情况具体指导、督促,并与学校共同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切实提高新课程实验中教学研究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教育部的要求给教研员在新课程实验中的角色做了重新定位。
1.重心下移
此次课程改革,学校是主阵地,校长是“校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教师是课改成功的关键群体,他们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是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主体。课改目标能否实现还要看进入新课程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转变。校长、教师和学生在课改中的地位和作用规定得非常明确,特别是对广大教师也赋予了原属各级教研员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研究者”的角色。为此,教研员工作重心就要下移,要深入到教师中间,在与教师的交流、研讨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
2.提前渗透
课改实验实际上也是教育创新的过程,教育创新既有理论上的创新,也有实践层面的创新。走进新课程的教师不是机械的执行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创造者。教研员要为教师提供服务,就需要提前渗透,做学习的先行者、理念的传播者、标准的解读者、教材的诠释者、资源的开发者。教研员所做的不应是宏观的、务虚的纯学术研究,而应当是更紧密地植根于课程实施的实际的工作研究中。
3.创立模式
教研员要深入学校,和广大教师互动发展,研究的任务是如何促进新课程的实施,而培训又是发挥教研员“专业引领”作用的较好形式。教研员走进新课程的基本职责是:研究的内容和形式要有效地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用培训来带动广大教师一起走进新课程,使教师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建立教学、研究、培训一体的工作模式。教研员要充分发挥“中介”和“枢纽”的作用:要上及“天”,下着“地”。上及“天”,一是指积极联系各方面专家的指导,二是指自身有课题引领的能力,有为广大教师答疑解惑的能力。下着“地”,就是前面讲的工作重心下移到学校。“枢纽”作用表现在整合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站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为专家和教师之间,为市地之间、县区之间、乡校之间搭建桥梁,为广大第一线教师之间,建立一个交流、分享、成长的平台。
“专业引领”是重中之重
“校本教研”的基本途径之一是教师反思,教师通过反思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水平;基本途径之二是同伴互助,在一个教师群体当中,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方法的交流与冲突,从而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基本途径之三是“专业引领”,是理论对实践的引领、指导,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家和实践者的对话,是从事教育理论研究的教科研专家和广大第一线教师关系的重建。“专业引领”工作是否到位,专家与教师的结合是否紧密,引领效果是否显著,是“校本教研”制度能否向纵深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教师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依赖,不可或缺,它们共同构成了“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教研员应在“专业引领”这一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
2#
 楼主| 发表于 2010-6-20 09:43:57 | 只看该作者
1.专题报告
教研员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要组织广大教师学习课改理论,转变教育思想。教研工作的特点之一就是为教师服务,教研员有较多的信息资源,有组织协调能力,有对学科教学情况熟悉的优势。为了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可不定期地请专家举办学术专题报告,对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带共性的理论问题、观念问题、新教材中的具体问题做集中讲解。
2.跟进培训
课改十分重视对走进新课程教师的培训,教育部专门制定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培训要求。河南省对省级课改实验区的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这对广大教师树立新的课改理念,把握课标教材,顺利完成课程实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一次培训不可能解决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因此,跟进式的培训十分必要。各级教研员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要抓好对广大教师的跟进培训工作。这种培训形式的规模可大可小,内容可多可少,会议室、课堂上等都可开展跟进式培训活动,广大教师对这类活动十分欢迎。
3.现场指导
教师反思、同伴互助常常会囿于同水平反复,使“校本教研”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有的甚至会停滞不前,以至于校本研究走向平庸化、形式化。教研员的长处在于他们具有系统的教育理论素养、丰富的信息资源,相对于广大教师而言,站得高一点,视野宽一点,那么教研员就应该走进课堂,走进现场,走进课改的问题之中,引领广大教师提升实施能力,把课改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此基础上总结、升华,转化为自己的教学成果,从教书匠转变成教育教学专家。
4.专业咨询
广大教师企盼的是专家的“专业引领”,而随着实验区的扩大,面对面的“专业引领”越发显得困难,那么,教研员如何搞好专业咨询应排上工作日程。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除了信件咨询外,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广播电视咨询都是很好的形式,有的教育电视台还开设了“专家论坛”栏目,许多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机构也建立了网站或开通了热线电话。如何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来解决课改中遇到的问题,当是广大教师所应注意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6 03:45 , Processed in 0.10430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