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3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研员(教师)岗位职责初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20 08:3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研员(教师)岗位职责初探

——兼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改革与师资队伍建设
漳浦县教师进修学校 杨百良
【内容提要】本文从建立的必要性、考核的内容和基本要求等三个方面,具体论析了教研员(教师)岗位职责的建立和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机构改革等问题。建立教研员(教师)岗位职责是改革发展的需要;是机构功能作用发挥的需要;是规范教研员(教师)工作的需要;也是科教兴国、依法治教庞大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员(教师)岗位职责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有:(一)师德水平、思想政治觉悟与现实表现方面;(二)专业理论、学科业务素质方面;(三)教材研发、命题研究、专题备课研究方面;(四)教研规划——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方面;(五)培养、指导教师的能力方面;(六)深入一线基层调研、听(评)课方面;(七)课题研究方面;(八)总结经验、撰写论文方面;(九)教研员(教师)自身的培训与进修方面;(十)常规纪律方面等。建立教研员岗位职责的基本要求是:明确教研员(教师)岗位职责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加强教研员(教师)岗位履职情况的考核评价与管理。
【关键词】改革 机构 教研员 岗位 职责
本文所称的“教研员(教师)”是指在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或教研—培训—网教机构中同时担负着中小学学科教研工作、师训干训工作和网络电教管理工作任务的专职教师(含机构内专任、兼任教师,简称为“教研员(教师)”;不含机构外兼职教师,下同)。

一、建立教研员(教师)岗位职责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机构改革和事业发展中,必须尽早建立教研员(教师)岗位职责的理由,主要有三。
(一)事业机构改革和发展要求建立教研员(教师)岗位职责
长期以来,县级教研室机构功能定位;教研机构与培训机构、网络电教(为了区别教育行政部门下属的“电教工作站”,以下简称“网教”。下同)机构的功能定位和业务关系;教研—培训—网教机构中人员岗位职责、任职条件、设岗要求等的理论研究等,一直滞后于实践,成文规范更是一片空白。虽然十数年来,“教研室工作条例”,几上几下,教研员、专家几经讨论、研究,无奈至今仍是没有结果,更谈不上教研员的岗位职责的研究和制定了。从实践上看,虽然现在县级以上教研室和部分县(区)教研室已不挂靠在县进修学(院)校,但仍挂靠在县级进修学校的,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分离出去的教研室的教研员——特别是其中的优秀分子,还都一直承担着培训机构授课任务。长期以来,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培训—网教机构功能定位、人员岗位职责的空缺,极大的限制了机构功能的发挥和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目前,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培训—网教机构面临重大改革,处于何去何从的关键时期。在反思过去工作的基础上,确立学校改革方向,明确机构功能定位,规范人员岗位职责,则已成为迫切和十分必要的工作。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就没有自觉工作和创造业绩的动力;没有科学的工作规范,就谈不上有正确评价与考核!
另外,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改革的角度看,事业单位即将普遍实施“定编定岗、评聘分开、竞争上岗”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评价改革制度。而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培训—网教机构实施这一制度的前提,同样必须有明确的机构功能定位和建立人员岗位职责。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全面实施“专业人员职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教研员(教师)年度岗位考核评价和量化积分。而制定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可操作性的“教研员(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就是首先建立全省仍至全国统一的“教研室工作规范(条例)”和“教研员(教师)岗位职责”。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事业机构改革顺利进行的同时,极大的调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也才有可能实现优胜劣汰,竞争上岗。建立教研员(教师)岗位职责,不但使得机构对人员业务定量、定性考核评价有了依据,也可以促使政府教育、人事部门对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培训—网教机构实现科学定编设岗,有利于选拔最优秀的一线教师担任教研员(教师)。
(二)县级培训机构评估促进建立教研员(教师)岗位职责
教育部《关于开展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工作的通知》①,明确了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机构定位和功能任务。虽然条文是针对“示范性”学校、机构的评估,但对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机构改革的方向、人员岗位职责的建立是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的。在功能方面:县级培训机构具有“承担本区域教师教育的有关组织、协调、指导、管理和服务等功能”。县级培训机构的主要任务有5条,概括的讲,这五条都与培训、教研、网教工作和教研员(教师)岗位职责有关。其中第1条,专门讲培训:“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实施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包括幼儿园教师)培训及培训管理工作”;第2条,讲教研:“积极参加和推动中小学开展教师教学研究活动和教改实验,为本地区中小学开展教师校本研修提供指导和服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第4条,讲到网络电教:“帮助本地中小学教师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开展自主学习,为本地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提供支持和服务”。第3、第5两条也与教研员(教师)的岗位职责密切相关。
分析以上功能任务,我们可以发现:
第一,教育部所颁行的“培训机构评估认定工作”中的对培训机构的功能任务的界定,是明确推行“培训—教研—网教三位一体”的体制。这与目前的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中设立教研室、培训处和网络电教信息中心这三大主要业务处室的做法是一致的。该评估文件的“办学体制”方面的评估标准也继续印证、确认了这一点:“……有效实现本区域教师进修、教研、电教相关部门和机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形成……良性运行机制。”可以说:“教研—培训—网教三位一体”,就是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最佳模式。其次,从评估标准的具体要求中,我们也大致可以明确,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机构改革的另一个重点,即:通过整合机构(教研、培训、网教)、整合资源(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整合人员(按三栖型、多栖型人才方向要求),从而确保县级教师进修、培训机构实现“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和 “大规模、高质量、低成本”的现代培训发展方向和要求。第三,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培训机构功能定位和“教研—培训—网教三位一体”的改革要求,必须、必然反映在机构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的要求上。换言之,现在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师资队伍建设,应统筹考虑“教研—培训—网教”工作需要,着重培养“教研—培训—网教三位一体”的“三栖型”、复合型、综合型的教研员(教师)队伍。这无疑为我们的机构改革和队伍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从而有力促进、推动了教研员(教师)岗位职责的建立。
2#
 楼主| 发表于 2010-6-20 08:39:37 | 只看该作者
(三)规范教研员(教师)工作必须建立教研员(教师)岗位职责
长期以来的缺乏明确岗位要求和成文的职责规范,不但不利于事业机构改革、实现依法治教、和谐机构运作和提升服务效率;也使教研员(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艰巨性和重要的作用得不到正确认识和评价,更不利于纠正对教研—培训—网教机构及其教研员(教师)认识的偏颇。长期以来,许多人——当然包括教研培训机构内部人员,认为进修学校、培训机构是二线机构,教研员(教师)不必与学生打交道,不必与考试成绩挂钩,压力小,工作清闲,是系统内部安排照顾人员的好去处。因而导致了有些人不重视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师资队伍和机构的建设,甚而错误认为对进修学校、培训机构这一工作母机的建设、投入是浪费和不必要的。因而随意降低教研员(教师)任用门槛;淡化、虚化机构业务功能和工作要求……凡此种种,都对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培训机构的改革和发展,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也使教研员(教师)的形象受到了不应有的伤害。其原因复杂,但其中一端即是机构和教研员(教师)岗位职责的缺失而致。建立、健全教研员(教师)岗位职责和加强考核评价管理,不但可以纠正以上错误观念,而且可以进一步激发机构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其工作行为更加规范;自我完善、提高的目标更明确;教研、培训效益更佳。
建立教研员(教师)岗位职责,才能从根本上加强县级教研—培训—网教机构的师资队伍建设,使这支队伍真正达到“以前有用,现在好用,将来适应”要求,进而实现教育部对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培训机构提出的:“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评估指标要求。显然,加快建立教研员(教师)岗位职责,对于规范教研员(教师)工作,对于教研员(教师)队伍建设,乃至对于目前仍处在改革十字路口的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工作任务。
二、教研员(教师)岗位职责的主要内容及考核评价要点说明 ②
(一)师德水平、思想政治觉悟与现实表现方面的要求
【条文内容】教研员(教师)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恪守职业道德,钻研业务,热爱本职工作,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促进科教事业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奉献。
【条文说明】教研员(教师)是“教师的教师”。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革中小学师德建设若干意见》,把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加强现实工作表现考核作为岗位职责的首要要求和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程。师德教育应讲求方法、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考核评价】以定性评价为主。主要看工作态度、实际表现和业绩贡献。
(二)专业理论、学科业务素质方面的要求
【条文内容】教研员(教师)要认真研究素质教育理论和本学科专业理论,对所教学科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熟悉区域基础教育和教师现状,掌握高中、初中、小学或幼教中的一个学部的学科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与教材,积极投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通过认真学习和深入实践,努力形成新理念,明确新要求,掌握新方法,为全县学科教学改革、课改的实施和教师的培训、学习提供有力的专业支持和服务。
【条文说明】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了解学科发展态势,精通课改实践要求,熟悉区域教师实际,具备较高素质水平,这是教研员(教师)有效履行岗位职责的基础和前提,而且这一要求必须充分体现在人员选拔任用和制定岗位职责条文内容上。
【考核评价】定性评价:看教研员(教师)工作能力水平、声望及绩效等。定量评价:①从学历、资历;②教书育人成绩;③专业研究成果等方面评价。
(三)教材研发、命题研究、专题备课研究方面的要求
【条文内容】教研员(教师)必须吃透国家教材,研究地方教材,按教育行政要求组织编写乡土教材,帮助中小学开发校本教材。规划、制定培训专题内容。开展考试改革及命题技术的研究,保质保量准时组织好年级学科的各类质量检测和学期、学年考试的命题工作;及时对重要的考试情况做出评价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改进意见、建议和提高方向、措施,以供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和作为学校、教师改进工作、提高质量的参考。
【条文说明】教材应用研究、校本教材开发和检测(考试)评价的功能定位与科学应用,一直是基层学校、教师的薄弱环节,也是教研指导、培训提高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和内容。这方面的研究,教研员(教师)应先行一步,以期能为基层教师提供更好的帮助和导向。
【考核评价】定性评价:教研、培训指导情况及效果;定量评价:①教材研发成果;②编写乡土教材、开发校本教材情况;③试卷命制及使用情况;④全员培训规划制定情况。
(四)教研规划——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方面的要求
【条文内容】教研员(教师)要根据课改实验进程和全县学科教学实际做好学科三级教研活动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每个学期、学年的教研、培训工作计划。主持好学科会议和专题(主题)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学科教研活动和课改培训,指导中学和中心学校学科组开展校本教研和学科活动。教研员(教师)每年至少举行1—2次公开课(或示范课),或主持召开学科会议或培训,作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的专题报告1—2场。
【条文说明】教研员(教师)是教研、培训和课改理论的研究者、传播者;是县(市)、片区、学校三级教研、培训工作的规划者和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者、促进者;是“研训合一”模式的实验者、活动的平等参与者和交流互动的组织者。教研员(教师)在全县的教研、培训和网教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予以充分肯定,在建立岗位职责时也必须加以明确。
【考核评价】定性评价:参研受训教师评价及区域工作开展、进步情况。定量评价:①三级研训制度、规划、计划制定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②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教学设计(或录像)③专题讲座报告。
(五)培养、指导教师的能力方面的要求
【条文内容】教研员(教师)应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做教育教学改革的带头人和教师的表率,与教师打成一片。热心帮助一线教师,悉心指导青年教师,平等参与学科教研培训和其它各种业务活动。积极承担各种师训、干训授课任务和组织管理工作。努力完成年度规划(计划)的各类培训任务,提高培训效果,探索培训新路。教研员(教师)结合学科交流、研讨和师训、干训,培养指导教师,促进教师向专业化发展。组织、发动全县教师、学生参加经教育行政部门或上级业务部门批准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并配合学校做好指导工作。
3#
 楼主| 发表于 2010-6-20 08:40:10 | 只看该作者
【条文说明】培养、指导教师应该以“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和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方针;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③。教研员(教师)在培养、指导教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考核评价】定性评价:重点考察培训、培养和教研指导教师的能力水平,主要参考同行和基层学科教师评价。定量评价:①每年参训授课量及授课好评率;②指导老师、学生获奖情况等。
(六)深入一线基层调研、听(评)课方面的要求
【条文内容】教研员(教师)应牢固树立面向基层、服务一线的宗旨,坚持下乡下校,随堂听课评议,参加片区(校本)教研和培训授课,组织专项督导,深入调查研究。全年下乡累计应达40—60天;听课评议40—60节;同时,承担适当的培训授课(上课)工作量。
【条文说明】只有面向基层,了解基层;深入一线,服务教师,县级教研员(教师)才能找准了自已工作的落脚点和服务对象;才能提高整个教研—培训—网教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校本研修才能落到实处。
【考核评价】本条以定量考核评价为主。主要有:①下乡计划、记录;②听课、评课记录;③专项调研报告;④任课表和课时证明等。
(七)课题研究方面的要求
【条文内容】教研员(教师)应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组织和带领学科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做好全县学科课题研究规划立项、过程跟踪、范例展示和推广指导工作。同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实验课题,挂钩一所学校作为学科教改、课题研究基地,在此基础上,按课题研究的进度情况,每年(或阶段性)写出课题研究论文或经验总结,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和切合本县实际的成功教学模式、方法和经验进行推广。
【条文说明】“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文件对机构和教研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有较高的量化评估标准:要求机构“近三年内,参与省(地)课题研究5项以上,其中,取得省(地)及以上课题立项资格不少于2项”;“近三年,在省级以上获奖或在省级刊物上公开发表的教科研成果数量,达到本机构专职教师人均1项”;“每年至少组织2次本区域教师教科研成果交流活动”。教育科研情况是衡量机构的实力水平和教研员(教师)基本功力的风向标,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虽然各地各校起点不尽相同,但课题研究都必须启动、行动,力争早出成果。
【考核评价】以定量考核评价为主:①省、市、县课题立项、开展情况;②教育科研成果、先进经验交流、推介情况及效果。
(八)总结经验、撰写论文方面的要求
【条文内容】教研员(教师)对每学期、学年的教研—培训—网教工作开展情况应做出认真总结,并以书面形式向所在处室报告学期、学年教研计划执行情况、学科研训活动开展情况、师生竞赛及获奖情况和取得的主要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改进意见、建议等。教研员应认真总结经验,撰写论文,每年至少有一篇论文或经验总结在县级以上学科会议交流,达到一定水平,收入县级以上汇编或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力争在3年内,每人有一项科研成果在省(地)级获奖或在省(地)级刊物上发表。
【条文说明】表达、写作能力是教研员(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基本能力。教研员(教师)总结教研—培训—网教工作;报告专项研训活动和重要考试质量分析;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开通网站的,还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服务对象实时互动交流。因此,机构、人员之间,应大兴学习之风、研究之风、反思之风、写作之风,切实提高教研员(教师)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
【考核评价】以定量考核评价为主:①工作情况总结、专项(专题)报告;②论文、总结汇编、发表、获奖情况。
(九)教研员(教师)自身的培训与进修方面的要求
【条文内容】教研员(教师)应按要求参加年度继续教育和上级行政、业务领导部门举办的各种培训和会议,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熟练或比较熟练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研、培训,指导课改和命题制卷。教研员(教师)应负责一至二个与岗位职责、学科教研、培训有关的学校网站版块、栏目(专题),为基层教师及时提供信息和服务,开展互动和交流。
【条文说明】教研员(教师)的选用与聘任、培训与提高,是机构建设的重要内容。培训者自己应先培训、提高;在课堂、课改实践中开展教研活动,这是教研员(教师)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三网”(人网——教师教育系统;天网——卫星电视系统;地网——计算机互联网)的开通,为教研互动增加了新平台;培训授课提供了新方式;信息交流开辟了新渠道。当然,这也为教研员(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考核评价】以定量考核评价为主:①完成年度继续教育情况;②参加各级培训、进修情况;③计算机等级、资格考试情况;④网站、网络版块、专栏(专题)建设、管理和使用情况、好评率。
(十)常规纪律方面的要求
【条文内容】教研员(教师)要遵纪守法,模范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学校考勤制度,组织纪律性强;关心学校发展,积极参加学校和处室工作例会和各项活动,出色完成组织分配的工作。自觉抵制不正之风,严禁以各种借口私自编印或推销教辅资料;严禁利用互联网从事政府禁止的非法活动或有悖于教师道德规范、纪律要求的活动。
【条文说明】这是教研员(教师)现实表现综合评价的另一方面。实施“一费制”、治理教育乱收费,要求严禁任何单位、个人以各种借口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教育机构也必须加大力度制止网络非法活动,净化教研—培训—网教空间。
【考核评价】定性评价:现实工作表现。
定量评价:考勤、考纪、考核记录等。
三、建立教研员(教师)岗位职责的基本要求
(一)明确教研员(教师)岗位职责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培训机构改革和建设的方向是“结构合理,人员精干”。从运行机制上看:必须进行教师教育相关资源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有效实现本区域教师进修、教研、网教等相关部门和机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形成上挂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下联中小学的现代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形成有效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从适应教育改革和提升功能作用的角度看,教研员(教师)队伍建设的趋向是向“三栖型”、复合型、综合型趋向发展。单一的教研指导型或是培训授课型或是网教管理型师资,都无法适应“研训合一”、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现代教育培训发展的要求。
4#
 楼主| 发表于 2010-6-20 08:40:51 | 只看该作者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通过机构整合,资源整合,人员整合;使其既是教研——课改指导中心;也是师训干训中心;还是网络电教资源中心。教研员(教师)虽岗位工作侧重有所差别,但都必须根植于中小学课堂、课改的实际,通过培训活动指导、培养教师和越来越多的借助于现代信息手段、网络开展工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优质的服务。长期实践证明,脱离中小学一线课堂、课改实际的教研员(教师),无论他的培训课讲得再生动,也或多或少会给人以“隔靴搔痒”之感;而不懂教学、教研、培训业务的电脑专家,充其量也是“高级技工而已,只能从技术层面上,而不是内容上给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实质性帮助;而现代文盲、传统的口授手教,永远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社会的跃进式节奏和发展要求。
因此,从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培训机构的改革发展需要出发,选用,配备优秀教师,同时,做到培训者先接受培训、先自我提高和完善;教研员(教师)不忘深入一线,实时了解、掌握实际课堂教学和课改业务,平等参与教研、培训活动;加快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为教研、培训和网络管理服务,这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必须通过建立岗位职责,切实落实到位。
(二)加强教研员(教师)岗位履职情况的考核评价与管理
教研员(教师)的履职考核管理,是教研—培训—网教机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教研员(教师)规范履职、不断自我完善提高的重要举措。只有岗位职责而不重视科学考核管理,不但会使岗位职责落实不到位,而且会使机构管理缺失,甚至造成混乱,从而降低了整个机构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考核评价管理是强化教研员(教师)岗位履职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为了确保考核评价管理的有效、公正、合理的进行,教研员(教师)岗位履职考核,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将岗位职责的建立与其它规章制度的完善相配套。形成机构中相对完整而又配套的工作规章制度体系,以确保整个机构运作的顺畅和考核的有章可循。首先,在制订《教研员(教师)岗位职责》的同时,制定《教师进修学校(或培训机构)教研员(教师)职务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细则》,将岗位职责化成具体、可操作的量化工作要求,并赋予恰当的权重分值。其次,在制订《教研员(教师)岗位职责》和《教研员(教师)职务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办法》的同时,制订教师进修学校(或培训机构)整体(业务)发展目标规划、制定学校和(机构)内部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使教研员(教师)个体业务活动与机构整体的发展处于同步和协调之中,并相互促进,以求得机构内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和机构整体功能的最佳发挥。再次,将教研员(教师)履职考核与其它日常规章制度建设配合起来。如:将教研员(教师)的工作业绩与建立个人业务档案;与晋级、聘任、评先;与岗位考勤、年度奖教结合等等。
第二,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教研员(教师)的履职考核,是一个动态的,可持续的发展过程,它涉及到教研员工作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点点滴滴。因此,一方面,岗位职责规定不能太细,太琐碎,具体的技术性规范要求则在《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细则》当中体现;另一方面,履职考核必须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在体现制度的刚性的同时体现出弹性,以充分调动教研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刚性量化的考核是规定性要求在岗位履职方面的体现,也是任何考核所必备的重要组成部份。恰当把握量度,既可以保证工作任务更好的完成,又可较好的达到奖优罚劣,调动积极性的效果。量化考核的内容很多,也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一些先进学校(机构)的成功做法,很值得借鉴。如“三制”(例会学习制;学科教研—培训—网教负责制;重大事项(活动)报告制)。“三挂钩”(挂钩学校、片区;挂钩研究课题;挂钩学科年级)。“三定量”(定听课、评课数量;定下乡调研天数;定论文发表数量、质量)。“三鼓励”(鼓励开展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鼓励参加师训、干训授课;鼓励到中小学下乡支教和兼职上课)等。定性考核主要从师德水平、思想觉悟、现实工作表现、同行(区域)评价、工作满意度、好评率等方面进行。
第三,将师德水平、思想业务素质提高与深入基层服务的要求相统一。“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是“教研—培训—网教”机构定位要求和功能任务特点所在,也是教研员(教师)基本工作要求。机构的多功能性要求,必将体现于教师素质的综合性、复合性和适应工作的多栖型要求上;机构的大服务观,也必将体现教研员(教师)工作的每一个方面。因此,教研员(教师)做为实现机构功能任务的主体,首先必须确立两个意识:一是工作上有所作为的业务意识;二是立足基层一线的服务意识。因此,“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在机构改革整合、强化功能发挥和在教研员(教师)设立岗位职责,强化考核评价的过程中,就不单单是一句口号了。教研员(教师)思想政治觉悟和师德水平的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加强,新技术技能的掌握应用,都必须而且必然的同步、同时体现在岗位履职过程中和落实在其服务对象上。建立教研员(教师)岗位职责,必须与教研员(教师)立足基层、立足服务;与教研员(教师)岗位履职考核;与教研员(教师)的思想、业务、技能水平提高统一起来。惟其如此,进修学校机构改革定位、整合资源优势、功能作用发挥,才可能充分体现出来,并获得最佳。
(三)充分认识建立教研员(教师)岗位职责的目的意义
教研员(教师)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教研员(教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现在,在跨入21世纪,迎接信息社会、经济社会的今天,在国家事业机构改革的大潮中,正确评估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或培训机构)的功能作用;及时建立、规范教研员(教师)岗位职责;科学准确的进行机构建设评估和人员履职考核评价管理,对于穷国办大教育、办成功教育;对于在经济、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的状态下,实现全国、全省或区域教育事业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分层推进,整体提高”事业发展要求;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计划,培养跨世纪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对于构建学习型社区,提供终身学习的资源条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5#
 楼主| 发表于 2010-6-20 08:41:32 | 只看该作者
同时,我们还应该充分认识到,规范教研员(教师)岗位职责,加强考核评价管理,目的在于优化教研员(教师)队伍,提升教研员(教师)的素质和服务能力、水平;在于进一步提高他们教研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研员(教师)是从一线选拔而来的骨干教师,其岗位任职必须有高学历起点和高职务要求。因此,在强化管理的同时,我们也迫切希望,各级教育、人事、编制管理部门和领导,充分认识教研员(教师)这一职务资格特点和任用要求,在事业机构改革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改革中,积极创造条件,从人员编制,设岗比例和工作条件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优惠和倾斜,为教研员(教师)履行岗位职责,创造便利条件。真正实现“肯定其作用、尊重其劳动,优惠其待遇,提升其素质、发挥其优势”的用人要求。同时,在机构改革中,应花大力气,加大对现有教研员(教师)的培训、进修提高力度,努力将其建设成“过去有用,现在好用,将来适应”的具有高素质、多栖型的专门师资和人才队伍。这不仅在现在改革时期是必要,也可以为今后培训完全走上市场化、社会化,构建全新的学习型社会,准备师资骨干。
总之,建立教研员(教师)岗位职责,是事业机构和人事改革发展的需要;是发挥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培训机构功能作用的需要;也是规范教研员(教师)工作,调动他们积极性、创造性的需要。建立教研员(教师)岗位职责,是科教兴国、依法治教庞大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思想观念上,必须立足于服务基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在内容条文上,必须着眼于教研员(教师)队伍自身的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和“多栖型”、复合型、综合型素质的提高;在实践操作上,必须有利于体现以人为本思想,促进教研员(教师)的提升工作业绩、效率和机构开展科学、合理、公平的考核评价管理。
【参考文献】:
①福建省教育厅·闽教师[2005]23号·《转发教育部关于开展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工作的通知》·2005.9.14
②参见《福建省教研人员及进修院校教师工作考核登记表》考核项目和要求
③福建省教育厅·闽教师[2005]19号·《关于福建省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2005.8.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6 02:36 , Processed in 0.33232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