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冉伯涯:从“教师成长”看教研员的成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19 11:45: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冉伯涯:从“教师成长”看教研员的成长


学习了刘良华教授《教师成长》这门课程,对教师的成长有了较为系统的理解。我所在的单位是一个区县的教师进修学院,主要任务就是开展教师培训、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的研究、服务与管理,我们的身份就是教研员。从教师成长的这些希望与追求上,我想到了教研员的成长,主要有以下一点感受。


一、教研员的课程智慧


教研员一般不直接给中小学生上课。但教研员的重要职责是“吃透教材——分析教材”、“补充教材——使教材系统化”、“更新教材——帮助开发校本课程”。由此看来,教研员的课程智慧具有另外一种重要的意义。因此,教研员的课程智慧显得更具有区域性的指导意义、模范意义和引领意义。因此,发展教研员的课程智慧的关注点在于:源于教学实践。目前,教研员的课程智慧有几点缺陷。


缺陷一:“临界点现象”。所谓临界点,指教研员处于研究教材和指导实施之间。本来应该是这样。但是,存在“两多两少”:研究教材较多,研究教学较少;研究教师较多,研究学生较少。也就带来教学指导的空泛性。


缺陷二:“经验化现象”。所谓经验化,指教研员都从一线学校上来,而且都是优秀教师。但他们从事教研工作之后,工作范围增大,工作内容繁杂,对教学、教师、学生逐渐拉开距离,显得有点“隔靴搔痒”。他们忙于考试、检测的事务工作,阅读、研究、观察的精力和意识不足,多数教研员在吃“老本”,凭从前在教学一线的经验来观察教学、指导教学。


二、教研员的行动研究


事实上,,不仅只教师需要行动研究,作为教师的指导者——教研员,更需要行动研究。在行动研究的三大内容上,目前的教研员与一线教师一样,偏重于校本教学研究,对校本课程研究和校本管理研究都还重视不够、研究不够、指导不够。教研员的“阅读日志”、“观察日志”和“行动日志”并没有成为教研员的行动习惯。至于教研员的“教研叙事研究”,多数人恐怕和没有这个完善的行为。


我校正在开展一个课题“新课程改革中教研员的自主互动发展研究”。通过听刘良华教授的课,我感到所谓教研员的“自主互动”,如果落脚于以扎实可行的措施建设教研员的课程智慧,以切实有效的办法进行行动研究包括“教研叙事研究”,就会把“自主互动”落到实处。


三、教研员的互动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由学生来检验,作为特殊教师的教研员的人格魅力应该由一线教师来检验。教研员的人格魅力应该体现在互动之中。

      1、在当面互动中。教研员在听课、评课中,不要犯“评课人愚蠢”的错误。应尊重一线教师的上课状态和上课效应,应深入探测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反应之间的契合程度,不要指手画脚,不要自以为是,因为即使是教研员自己当堂上课,也未必比教师处理得更好。
      2、在博客互动之中。建议教研员都建立自己的博客,与专家交流,与自己学科甚至其他学科的一线教师敞开胸襟地交流,在交流之中贴近教师的教学的灵魂。
       3、在智慧互动之中。教研员的最大魅力在于教研员的水平,教研员的水平不一定仅仅在评课中体现,更应该在阅读交流及“阅读日志”、“观察日志”和“行动日志”显现。

上述浅见,就教于各位教研员,特别是就教于全体一线老师——你们希望的教研员是什么样子?请赐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6 03:22 , Processed in 0.11186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