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倾听和对话—— 教研员的基本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19 11:06: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倾听和对话—— 教研员的基本功
作者:金伟民    文章来源:上海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教研工作对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新一论课程改革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要求对教研工作的方法、策略及效能提出了新课题。“倾听和对话”一项基本教研技能,我的二次教研工作实践使我体验了做好“倾听和对话”的重要性。

  实例一:情感和责任

  情景再现:
  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一个学校,一个学科教学上之所以薄弱,是“学困”学生的比例较大。造成“学困生”比例过大的根源在哪里?倾听学科教师反应:
    教师是尽责的,从精心备课——详尽教学——个别辅导。教学的几个基本环节都作到位了,故得出结论,责任不在教师在学生。
    Z教师,一个有几十年教龄的经验教师工作认真负责,课堂教学经验丰富,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知识条块梳理得很清楚,但对“学困生”的问题有点束手无策。从倾听中了解到教师很苦闷,自己工作很认真,也做了许多抓差补缺工作,但抓来抓去“学困生”年年增多,自己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比例。深入课堂和学科教师的对话发现一些共性的现象,一些成熟型教师的课堂教学单从知识传授的角度来审视,课堂教学几乎无可挑剔,但都面临“学困生”问题。
  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对“认知”认识的差异问题,我们一些教师比较注意知识的传授,同时他们注意到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但他们主次关系没理顺,把“情感”当作了一种“责任”,仅停留在我对学生是负责任的,对学生平时是苦口婆心加强理想教育的层面,这种单向的行为忽视现代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学习心理。忽视了学生的“回应”对学生来说“喜欢”可能是最重要的。
  怎样解决这样一个有普遍性的问题,同伴的经验最有效。
  G老师:所在学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办学规模在本区中等以上,办学条件、生源都比较差,前几年“学困”学生比例较大,学科教学质量一直在低部徘徊,近二年通过教师的结构调整,学科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其中G老师的教学效果尤为突出,G教师,中学一级教师。教龄9年担任3个班初中化学教学任务,同时担任教务处工作。工作十分繁重,但我们从她身上看到了学科教师在对“认知”认识上的变化,下面是G老师“碳的化学性质”教学片段。
  片段一:走进教室,只见三(6)班的学生6人一组几个人围成U型。这种排布形式一开始就给人一种亲和的感染,可以想象在这个课堂上师生是平等的。师生间的活动是交互式的。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是比较近的。
  片段二:上课时每位学生有一张工作单,工作单上共有五个问题和要求。对完成每个问题和要求教师都有激励的话语,例:
  我知道你观察得很仔细,如果能根据现象,说出结论就更棒了。……
  片段三:在讨论氢气的还原性是,教师先让某位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上讲台和教师共同演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偏爱“学困生”  面向全体)。
  G教师的教育行为,除了教师教学基本功好,责任性强等教师基本特征外,G教师具备了优秀教师的一个特征。G教师对学生有着很强的亲和力,G教师以极大的热忱感染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始终贯彻以情动人,以情促教的主线,赢得了学生“心理”的回应。
  为了应对教师“学困生”问题的回应,组织了对G老师的课堂教学观摩课,通过观摩G老师的课堂教学及和同伴对话,老师们反映:
  △ 这样的课堂教学和我认识的课堂教学是不一样的,学生都“呼应”着老师。
  △ 这样的教学肯定是有效的。因为看得出,学生和老师关系很融洽,很喜欢化学课。我好象没做到这样。
  ………
  教研的反思:
  1.现代教学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而情感这条主线随时代的发展而有新的变化和内涵,G教师的“成功”之处,就是将解决“学困生”的多点“因素”着重固定在“一点”上解决。在具体行为上将责任转化为情感,G老师在教育实践中将教师把对学生的高度责任感转化为情感因素,和学生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解决“学困”的攻坚问题上。把爱护学生激励学生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固本培源。无疑取得了学生“认知”的心理认同,获得了学生的心。
  2.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对教学问题的认识不是轻易能够改变的,这种对某一问题认识的惯性思维,往往使一些教师难以接受一些理性的分析。而实作指导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百闻不如一见,同伴的有效“理念”使他们为之一震。使他们认识到这样做肯定有效。通过观摩活动,促进了教师对“认知”认识的转变。
  3.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变,要从“师生关系”的改变开始。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受教育的对象也在发生根本的变化,他们有个性、有思想、有主见、有丰富的情感世界。他们受到缤彩纷呈的社会影响,不容易接受简单划一,没有个性的教育、教学方式。那种传统意义上,知识角度上的讲到位,说清楚。很难激发起学生内心的学习需求,教师要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要在教学方法、策略上不断创新,要以自己的改变来适应现代学生发展的需要。

  实例二:对新教师的帮助

  情景再现:
近年来我们化学学科许多入职第一年的新教师就担任了毕业班的教学工作。但由于新教师对教育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悟性”的差异,个体发展不平衡。有些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校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在一次质量抽查后,接到某校电话,该校质量抽查,唯独化学成绩低下,校方提出要求,希望我们研修中心化学组去该校进行单科调研。学校的意图很明显希望教研员组织一些学科骨干,去“开方抓药”,通过外部的压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应该怎么做?
  我首先是下沉学校,倾听校长的要求。倾听新教师的想法,并着重就培养新教师的三方面(工作态度、教育思想、工作方法)开展对话。着重于了解新教师的心理感受和教学中存在的“困惑”。通过这些平行的活动过程。我感到,该新教师热爱教育工作,但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生“认知”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偏差;同时存在“病急乱投医”,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现象。
  怎样做才有利于新教师的发展?
  有些新教师在教学上的不成熟造成课堂教学效益欠佳的现象当属正常,相信他们此时的焦虑情绪不亚于其他人。他们随着来自学校的压力,来自于自身要求进步的压力。教研员不能再增加自上而下的压力。而应注重“人文”关怀,考虑新教师的心理感受,采用对新教师来说乐意接受的方式,提供一种对新教师有效帮助的教研形式。

  教研活动的组织:
  组织一次片教研活动,参加人员有同质教师和有经验教师及教研人员。活动的内容有听课、教学诊断;同质教师对话、反思;有经验教师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具体指导等。
这样一次活动在同伴互助,平等对话中进行。满足了校方的要求。重要的是创设了一个有效的教研情景,给新教师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平台,在“互动”的过程中给新教师提供了实在的帮助。使她逐步进入毕业班教学的正常轨道,离学校的要求越来越近。
教研反思:
  1、新教师整体上是积极向上的,工作初当他们遇到挫折时,需要有人替他们分解压力,此时最需的是一种鼓励,具体的帮助和指导,教研人员居高临下纠错行为容易引起新教师的畏难情绪和抵触情绪,不利新教师的成长。
  2、研修人员倾听新教师成长的烦恼,分析问题的成因。并据此问题,组织同质教师及有经验教师参与的教研活动。通过同质教师的现身说法和经验教师的工作指导。容易引起新教师的共鸣和反思,她感到自己的不足和欠缺,她明白了应该怎样做,更重要的是她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3、新教师他们踏上教师工作岗位刚开始是茫然的,他们想做好,但不知怎么做。在分数的压力下,他们会忽视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眉毛胡子一把抓” 长期以往会影响他们的持续发展,对新教师要注意教育思想的引领。
  “倾听和对话”强调了对教研人员的服务意识,尊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教研人员在“听、看、说、做”等一系列行为过程中,了解教师心理感受和困惑,分析问题的存在原因和对策,创设教研情景和教研平台。促进教师的有效反思和行为跟进。这种教研的形式和方法更符合教师的心理需求,在与教师建立起平等对话的合作伙伴关系时,体现了教研工作“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研过程中注重教师教学潜能的开发和教研水平的提高,通过群体的力量,发挥了群体的智慧,现身说法。这种具体的“互助”教研和“行为”教研,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有利于教师的主动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 21:36 , Processed in 0.10011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