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松松垮垮”出人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28 20:2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松松垮垮”出人才作者:陈钟木梁
  只有当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小时的空余时间时,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的人。
  
  2002年教师节前夜,我与一群毕业于上世纪80年代的学生在一个茶室聚谈。闲聊中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话题对准了小叶——这个头顶略秃而脸部皱纹不多的白面书生。如今是某出版社知名的数学编辑。
  小叶就读于光明中学时,一进高中便显示出特殊的数学才能,在各级数学竞赛中屡屡得奖。可是,他的课余生活并不本分,各科成绩平平。自修课上经常阅读大部头的名著,还有古龙、金庸的武打小说;经常在阅览室翻阅《兵器》《轿车》《围棋》等杂志。我曾到图书馆查看过他的借书卡,发现他借的书特多,也特杂,只有少数几本是关于数学的。
  更有甚者,在学校第一次学代会上,小叶带头写了一份提案,批评校方剥夺了学生支配时间的主动权。诸如作业、补课、统测过多;教师拖堂现象严重;校班会时间过长,校长讲话气势很大,内容不多;集体观看影剧,流于形式,大量时间精力花在整队上。如此等等,都与“时间”一词密切相联。
  回忆起来,毕竟20世纪80年代初大家对学生自主性活动还不那么习惯。不过老校长张炎林的那句铿锵有力的话语至今还在我耳边回响:“要知道,松松垮垮出人才”。
  松松垮垮出人才,多么富有教育哲理呀!
  “松松垮垮”,在这里不是稀稀拉拉、无组织无纪律的代名词,而是指学生要有充分的可支配的时间。因为学习成绩的提高,不是简单的时间的叠加或累积,或者说延长学习时间,而应该是学习效率的极大提高和学习潜能的激发。
  周末晚上,就读一所知名高级中学的侄女来看望我。谈起学校生活,她滔滔不绝地诉说:2003年高考提前,学校提出要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于是乎,上午7:00~7:40早读,背诵古文与英语,下午要排两节自修课,实际上是语、数、外正课的延伸与拓展,双休日有一个半天集中补缺补差,其余时间便一头栽在作业堆里。
  唉,与20年前相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学校用心可谓良苦,学生在升学面前变得乖觉了。
  2001年春夏之交时,我到张家港参加中俄联合召开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讨会”,会上乌克兰教育科学院专家反复强调了苏氏的一个观点:只有当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小时的空余时间时,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的人。20年前,甚至更早,我国教育界开始研读苏氏的教育著作者人数不少,可惜至今还远离他的思想。
  以语文课为例,在中学各学科中,最有活力的是语文课。它可以给学生更多的阅读与写作的自由。遗憾的是,不少语文课缺乏理想,更没有浪漫。这与学生缺乏自由的阅读和写作时间有关。
  站在新旧世纪交替的门槛上,联合国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针对当今社会教育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泛滥,人们的趋利动机远远超过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追求,在一份报告中及时提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命题:“教育:必要的乌托邦。”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可能犯有这样或那样的失误,但决不能饶恕的是用挤占学生的“时间”来扑灭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找到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这是多么独到的对时间的阐释。
  我非常钦佩夸美纽斯,他怎么会这样深切地了解到300年后今天教育的弊端,并开出医治的药方?青少年学生最希望拥有的便是“闲暇”、“快乐”及“坚实”,这一切,又都离不开“时间”。
  马克思称希腊神话中盗火英雄普罗米修斯为“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我们的校长、教师何不都来做现代的普罗米修斯——“闲暇”与“快乐”的播火者。
  (荐自《上海教育》2002年第10B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4 13:56 , Processed in 0.18224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