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季超研读过的部分作文教学书刊(图文)

[复制链接]
94#
发表于 2012-1-25 18:35:33 | 只看该作者
建构成熟的当代写作学

嘉玛
  自古以来大多数人对待写作的态度就是最关心的是已呈现出来的文章本身,至于文章写作的思维学机理则少有人探究。现在许多人常常感叹,专门培养学生写文章的大学中文系培养的许多毕业生往往不会写文章。在中国当代学术界学人的心目中,一提到“大学写作教材”,就把它与肤浅、平庸、无用等糟糕印象联系起来。好在这种状况在马正平教授主编的“高等写作学教程”——《高等写作学引论》、《写作思维训练教程》、《当代写作训练教程》——出版之后,将会得到根本改观。

  这套教材最大的贡献是的对人类写作思维的“基因图谱”、操作奥秘、规律的揭示。颜纯钧认为:写作就是处在“无”和“有”之间的过程,就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因此,写作学要研究的是从“无”到“有”的规律,只有写作理论的操作化,才能最后解决写作中的从“无”到“有”的技术和艺术问题。众所周知,当代写作学界对于写作行为过程的原理概括最有名的是所谓“双重转化”论,即从“意化”到“外化”的过程。这个理论本来是苏联文艺学家A·科瓦廖夫在其《文学创作心理学》中提出来的。80年代被中国写作学者引进过来。说写作是“双重转化”的过程是不错的,问题是,我们关心的是:这个“转化”究竟是怎样进行(操作)的。但是这个理论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这方面的丁点信息,所以,有理而无用。然而本教材认为,写作过程原理不是什么“双重转化”、“三级飞跃”、“三重转化”、“四重转化”……,而是“知行递变”。即在写作行为的过程推进中,“知”(目标、目的)不断地自变为“行”(表达方式、行为方式),而在下一阶段上,“行”又自变为“知”(目标、目的)。写作过程中,“知”与“行”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递变”着、自我运动着,直到写作的全部目的、目标的完成为止。这“知”就是写作秩序,就是生命境界、节奏、主题……等等,这“行”就是写作行为过程、方式。显然,这种自我运动的“知行递变”论,是符合事物的辩证运动的生长规律的。

  在写作过程中,“无”和“有”有两个层次的含义:在第一个层次上,“无”是指没有观念规定性的生活现象,“有”是指从生活现象中生成的价值取向规定性的“立意”、“主题”。在第二个层次上,“无”指没有形式规定性“立意”、“主题”,而“有”则是指具有书面语言形式规定性的材料结构体系。说穿了,写作就是一个立意和立意的语言秩序化(形式化)的过程。写作学的关键就是要解决这个过程的操作原理和技术、艺术的问题,尤其是后者。令人欣喜的是,这部教材顺利地漂亮地解决了这个写作学最为艰难的问题。

  在第二个层次上的从“无”到“有”,在教材中就是“主题结构化”或“结构主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解决,是这套教材的又一个最吸引人的地方。这也是《写作思维训练教程》的重点内容。教材认为,当文章创新性立意产生之后,写作的全部任务就是将主题化为结构,或使结构主题化。这个过程,教材把它叫做“赋形”,即将没有形式规定性的文章的主题、立意赋予形式(材料、结构、语流)化的规定。因此,写的过程就是一个将写作立意的“赋形”的过程。但是,写作赋形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完成的,需要有一系列中介的思维过程。“赋形”的思维模型就是“重复”与“对比”:使自己的写作主题、立意更加强化,从而更加感人、服人、明人。运用重复与对比的写作思维的模型的目的就是一个产生“辞达”与“足文”艺术感觉的过程,也是一个将主题、立意赋形的过程。

  但是,在写作之时,赋形思维或足文思维只是一种目标、理想、功能,那么,这里最重要的问题是,从什么方向、路径、途径进行这种重复与对比、渲染与反衬呢?该教材认为,这种路径就是因果思维、相似思维、构成思维若干种“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操作模型。即从逻辑关系、空间关系、时间关系、相似关系角度、路径进行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操作。这样的逻辑关系、空间关系、时间关系、相似关系由于必须服从于对主题、立意构成重复与对比、渲染与反衬的内在性质关系,这样便解决了“材料围绕主题、立意”的问题,也解决了主题结构化和结构主题化的问题,从而与现实生活中的自然主义的逻辑关系、空间关系、时间关系划清了界限。因此,形成构成了一个秩序化的主题化的写作艺术世界、写作世界的基本材料。在这里,分析与综合和重复与对比实际上是一回事。重复与对比、分析与综合的写作思维操作技术(模型)解决的是,材料与结构的主题性、有机性、统一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写作言说的书面化、语流化,即文本化的问题,要将上述重复与对比、分析与综合生成的文章材料和结构变成文章的书面语言文本,必须运用“渐进”与“平列”的思维操作将这些文章材料和结构进行线性整归,生成一个一个句子,以及有句子构成的语段、段落、部分,从而形成书面语言的文章文本。最终完成从“无”(主题、立意)到“有”(书面语言文本)的书写任务。

  正是在这种深邃严谨的学理基础之上,作者在教材(第二册下编和第三册)中对写作过程论进行了划时代的精彩解构:一改过去西方学者延续了几千年年的材料(聚材、选材)——主题(立意)——结构(谋篇布局)——表达(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语言(遣词造语)的虚拟的写作过程框架,而建立了一个只有立意(感思)——行文,或者“感思——行文”的写作过程的思维模型。与传统的写作过程论相比,这是一种没有选材、没有结构的以行文为中心的写作过程论,即非构思的写作过程论,亦即“即兴写作”的写作过程论。马正平胆敢丢弃“选材”、“结构”、“语言”这些传统写作学的范畴和环节,是因为在行文展开中重复与对比/路径思维在起着重要作用,在这里,文章的立意的生成,行文的展开,不是对材料的猜想、对结构的谋划,提纲的预拟,而是运用一整套写作思维操作技术进行思维的展开、分蘖,这种展开、分蘖,就像一棵树的生长那样美妙、自然、流畅。这样的写作过程,这样的行文操作,能保证学生的有话可说,而且能保证充分地完美地高质量的言说、书写!这里,教材真正便实现了80年代颜纯钧提出的对“推倒”“物——意——文”过程模式的愿望。这无疑是一个十分大胆而深刻的理论原创!

  由此教材中把作为艺术的写作的科学奥秘——思维原理——便十分准确到位地揭示出来了。这就是真正具有高度操作性的写作思维的原理,而且是超越了文学创作与文章写作的一般文章写作的思维操作的规律。这无疑是中国当代写作最为重大的事件和最为重大的原创性学术贡献之一。

  但是,作者还不满足,还在继续探讨真正的写作思维更加实际的当下情形的机制。世界上没有抽象的写作,只有具体的写作,即具有特定读者对象、特定的时空背景、具体的写作目的功能、意图的写作活动和行为。在这种情形下,写作并不是写者个人的“独语”,而是一种双向的反馈与对话,是一种“互动”的过程。因此,写作思维的每一步,必须考虑将自己思维出来的文章材料、内容让读者、时空背景进行“审核”,如果不能被读者、时空背景所接受,就要进行调整、撤换。这时,就要对写作思维的成果进行反思。这时,所需要的就不是一般的写作思维而是一种写作智慧,一种写作策略。而写作智慧或写作策略的思维操作模型就是“协调”与“对抗”。也就是说,在写者进行重复与对比、分析与综合、渐进与平列的写作思维过程中,时时处处都要运用“协调”与“对抗”的写作策略思维操作模型,对文章的构思与行文进行把关、调控。只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为读者、时代所接受,才能达到最大的写作功能,实现自己的写作意图。这样一来,“写作文化”和“写作禁忌”的先锋写作学思想就派上了用场。

  作者认为,写作的终极本质,不是模仿生活、反映生活,不是抒情言志,不是书面语言的表达,也不是信息的传播,而是写者对精神秩序(情思理想、价值取向)与书面语言符号秩序(语流符号结构)的创建、缔造而已,即人对自由生命秩序的创生与建构。这里,秩序并非就是对现成既定秩序的维护,而是一种批判、否定、一种创造,是对一种新的人类生存秩序的憧憬与筑构。这也是对语言之家、存在之家的“筑构”。这便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写作行为的人文性创造性的人性本质。

  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部结构恢宏气魄浩大的真正面向21世纪的大学写作学系列教材。这套写作学教材的内容,已经基本满足了我们对当代写作学理论和写作学教材的期待与理想,她所显示出的写作理论和写作教学的哲理性和操作性,已经基本符合写作学的学科特征和学术规范。

  在我看来,这套教材是20世纪中国现代写作学的一个高度总结,也是21世纪写作学的一个良好开端,成了中国当代写作学学科成熟的一座“标志性建筑”。

  (本书作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高等师范院校中文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和教材体系改革研究”的课题即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93#
发表于 2012-1-25 18:34:10 | 只看该作者
92#
发表于 2012-1-7 07:47:34 | 只看该作者
91#
发表于 2012-1-7 07:39:40 | 只看该作者
90#
发表于 2012-1-7 07:38:44 | 只看该作者
89#
发表于 2012-1-7 07:32:15 | 只看该作者
88#
发表于 2012-1-7 07:31:08 | 只看该作者
87#
发表于 2012-1-5 21:04:08 | 只看该作者
86#
发表于 2011-11-21 10:51:10 | 只看该作者
作文书:还有多少卖点可循

    作文书是教学用书和学生用书的主打“产品”。学生企盼能有一套启迪他们写作心智的作文辅导书;教师盼望能有一套可配合语文教学步骤的作文辅助教材;家长希望能有一套可帮助自己孩子切实提高写作能力的参考资料。作文书应运而生,有增无减。花山文艺出版社与东方出版中心先后推出“中国作文大厦丛书”100种,有“教辅之王”称号的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有7套新版作文图书,河海大学出版社推出“作文步步高”13种,华中师范大学的《小学生快速作文》以及作家出版社推出的《全国首届新概念作文大奖赛获奖作品选》等等数不胜数,打着作文旗号的刊物和图书令人眼花缭乱。     作文书,有多少人盯着这块“大蛋糕”?这块市场还能有多大潜力?     作文书出版招数多变     据《中国教育报》记者调查,北京某校初一学生平均每人拥有作文书17本,最多者有50本,最少的有3本。作家肖复兴把目前的作文书归为3大类:一是分门别类,描写人物的、描写事物的、描写动物的……抓到篮子里就是菜,抓到什么都能编出五花八门的书来;二是大卸八块,像庖丁解牛似的把作文材料肢解了:描写景色的、描写动作的、描写心理的……分得非常细;三是按部就班,标榜同步。现在的作文书大多偏重于规范性的、机械性的训练,没有更多考虑学生实际的需要,解决不了他们在写作中遇到的诸如没的写、没词儿等实际困难。到头来,作文书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提供了一个应付老师的工具。     而《全国中学生写人记事分类作文》、《全国名牌大学附中作文大全》、《全国特级教师批改作文选》、《初中作文系列训练》、《文心作文精品库》、《当代中学生专题作文宝库》……种种作文书,结合了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时代学生作文的特点,由全国特级、高级教师精心编选,贴近时代,具有实用性。此类书发展到“中国作文大厦丛书”,几乎达到极致。     “中国作文大厦丛书”总字数2000余万字。丛书由著名教育家、人教社中小学语文教材总顾问叶至善先生任总顾问,全国著名教育家、语文专家、特级教师组成编委会直接参与编写工作,具有很高权威性;丛书包括小学生分类作文大全、小学生作文指导、初中生分类作文、初中生作文导写、高中生分类作文、高中生作文技巧等6大类48种图书。全套书根据小学、初中、高中各个不同学年段,按内容、文体、技法、题型、资料分类,统一编写,使丛书具有完整性系统性;编写紧扣教育部对新世纪中、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最新规划,以创造性思维训练为体系,选录最新的精彩范文,使该丛书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丛书总策划高晓诗说:“从目前国内图书市场看,各种作文辅导书浩如烟海,正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中国作文大厦丛书’计划用两三年的时间,打造一艘中国作文的‘航空母舰’,它包容了中小学生作文教学所涉足的一切领域,可以解决中小学作文教与学过程中产生的所有问题。”     什么样的作文书受欢迎     今年全国高考结束,《新作文》杂志的读者及编辑们惊喜地发现,《新作文》高中版第6期《2002年高考作文全景扫描》一文中“重点训练题目”与今年高考北京卷作文试题一致。能在考前为考生提供这样的训练题目,《新作文》真正成为考生们复习备考最得力的助手。刊物执行主编赵学文说,杂志所刊训练题目与高考作文题目一致并不是出于偶然。对于高考作文试题的研究一直是《新作文》工作的重点之一,事实证明《新作文》的办刊思路与最新的教纲、考纲的一致性。国家级中青年骨干教师袁志勇认为学生应试与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并不矛盾。有一个事实谁也不能否认:如果说一个学生有能力,那么这个学生肯定在考试中不会屡屡失误。反过来,一个能力很弱的学生,在考试中往往也不会取得好成绩。所以,作文书不必回避“应试类作文”选题。     任何图书的出版,最终都将落实到实用上。“中国作文大厦丛书”在编辑过程中,丛书编委会的专家与长期在第一线执教的语文老师、家长和学生多次研讨、座谈,征求意见,进行极其审慎的选题论证。他们与市场调研相结合,每一本书都是中小学生最实用、最急需的。张志海是一位6年级学生的家长。她认为,好的作文书也是家长的好帮手。她说,小学生作文起步一般要多听老师的正确指导,好的作文书应该按照小学生作文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确实像老师在手把手教你写作文。这一点,“中国作文大厦丛书”考虑得很细。有文选,更有许多方法性点拨。方法指导的角度不一,其中有写作方法,更有思维方法的指导。北京12中高一1班学生袁博说:“我认为思维方法在文章写作过程中至关重要。文章写作过程实质上正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如果作文书能为我们的思维方向铺路搭桥,应该是最实用的。”     北京市43中教师周欣认为,作文学习,应该以动态的创造性作文思维为核心,改变以静态写作理论灌输为模式的学习方式;应该以传授、训练学生可操作的创造性作文思维路径作为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抛弃一味以写作道理填鸭、而最终仍旧使学生提笔不知所思、不知所写的尴尬被动局面。摸索素质教育在作文教学中行使职能的有效途径,是所有语文教师在新世纪里都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命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科书主编顾之川说,每一种作文书选题的确定,都不能凭空而来。比如“话题作文”,新的语文教材在写作部分增加了“自由写作实践”的内容,就是提供了一个话题,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设任何框框,没有任何限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作文书如果贴近这一点,体现了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语文教育的新理念,肯定会受到欢迎。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代理事长、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副会长张定远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明确、具体、指导性、针对性极强的意见,即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而《中国作文大厦》则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无论书的名称、拟题还是选文,都为中小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发挥想象力以及适应最新中高考要求提供了最好的素材。”     作文教学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数不胜数;作文书的选题也可以有千种万种。中国写作学会青少年写作研究会常务理事张伯华分析,专家与长期在第一线执教的语文老师、家长和学生多次研讨、座谈、个别征求意见,进行极其审慎的选题论证后的作文书,与市场调研相结合,将是中小学师生最实用、最急需的。张伯华同时还是“中国作文大厦丛书”主编,他认为这套书的核心是突出一个“新”字。丛书编选的作文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气息。作文技法的指导体现了新世纪教改的新思维,体现了创新意识的培养。作文编写的体例、语言风格,力求新颖活泼,符合当代中小学生的阅读心理。此外,丛书还选录了体现当代中国作文教坛新思潮、新流派的作文辅导书,展现了中国作文教坛的最新成果。     出版问题不可忽略     作文在一个人成长中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其他科目只是伴随学生思维成长,只有作文是伴随他们心灵成长的,将影响他们一生。     肖复兴对目前出版社竞相出版作文书的现象直言不讳:目前作文图书过多过滥,存在很大弊端。很多出版社盯住了作文图书,其实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图书销量,从家长、孩子口袋里掏钱。目前作文书编写比较机械,没有充分发挥教学一线教师的优势,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也解决不了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肖复兴希望作文图书的编写者应该再负责些、认真些,能够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选文需要进一步推敲,教会学生如何观察生活、如何掌握可写的题材、如何把作文写得更生动。肖复兴说,我们的作文图书不要太实用主义,要多一些人文关怀,多一些对作文科目的思想认识,毕竟文学阅读、文学写作是可以伴随孩子们一生的,真正的作文书不仅是教学生对付考试,而且也应该是思想、心灵的一种解放。     图书策划人高晓诗则认为,图书市场同类选题虽有重复,但只要选题好,仍然会有卖点。作文书的泛滥已是持续多年的现象。从市场上看,选题雷同、内容陈旧、包装缺乏变化与个性的作文书已无人问津,一些不断修订重版的作文书已形成对读者的稳定的号召力。 (鲁大智)     《中华读书报》2002年9月5日
85#
发表于 2011-11-20 15:32: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1 01:29 , Processed in 0.15909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