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班主任真经(5)--------转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15 10:58: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四、期望效应
  期望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尔塔效应”。这个效应源于古希腊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古希腊雕刻家皮格马利翁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的美丽少女,并希望少女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真人。他的真挚的爱感动了爱神阿劳芙罗狄特,爱神赋予了少女雕像以生命,最终皮格马利翁与自己钟爱的少女结为伉俪。后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森林塔尔等人为首的许多心理学家进行  一系列研究,实验证明,学生的智力发展与老师对其关注程度成正比关系。
这一心理学效应对于一个班主任而言十分重要,甚至可以这样说,一个班主任如果将这一心理效应掌握透彻熟练就可以管理好一个班级,真可谓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今有“期望效应”管班级。那么班主任怎样才是掌握了这一心理效应呢?我认为需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        把握一个总体原则,那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期望,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整个个性特征朝积极或消极方面发展,甚至可以诱发学生整个行为动力系统的良性或恶性循环。
  第二、        把握两个分原则-----首先,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做得比现在更好。所有的脑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在以下三方面的认识在体上是一致的,一是健康的人在遗传素质上没有什么差别,自然在生理上为人的智力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二是每个健康人的大脑都具有巨大的潜能,一般人只能利用不到10%,就连爱因斯坦才利用6%;三是每个健康的人都是一个天生的学习者,都拥有认识世界的能力。由此可见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老师提供适宜的平台每一个人都能做得比现在好。
  其次,每个学生都是一层不变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评价学生的标准,每个人由于智能发展侧重点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外在形式也不尽相同,困此我位班主任及老师一定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
第三、        采取多种途径表现积极期望效应。
  途径一,适当放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曾经有这样一个事例,一企业在一块空地上立了一块广告牌,并在上面注明租用此版面租金为三百万元,很多人都认为租金太贵。但过了一个阶段此企业将自己的广告打在上面,收到了较好广告效益。实际在此企业在租用这块广告牌的租金是很廉价的。只所以收到了较好广告效益无非是该企业适当的放大自我的价值,进而利用了人们的期望效应。因此我在平常教学中对我学生定长远目标时,都要适当的提高一到二个档次,让他们在美好的期待中努力。如现在我所带班级,在高一入学时我给他们提出的目标是:全都考上一本,此时学生都相信,因为经过中考升入加强班,他们对高中学习生活没有实在体验,往往他们目标都是远大的,并且都很自信。在高二时我给他们的目标就开始根据实际情况不同提出不的目标:班级前20名考入“985”名校,班级前30名考入“211”工程名校,其余同学只要坚持不懈一定都能考入本科学校。同时我还将每天增长半分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来激励全体学生。
  途径二,通过你的肢体动作来表现你对他的积极期望。世界上没有伟大的老师,也没有伟大的学生,只有伟大的教育方法,那就是激励,激励,再激励,在激励中进行。学生可以从班主任老师的肢体动作中体会到你对他的期望与激励。我经常利用课下和班级一些性格内向的男同学掰腕子,最终的结果十有八九都是输,但并不是真正的力量较量,而是通过这种活动来拉进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加容易接受你的教育。此外我在上课的时候当学生回答对问题时还会轻轻轻的拍拍他头,在户外我有时还和我们班的同学玩打雪,踢足球等体育项目。总之班主任一定要在恰当的时机,利用恰当肢体语言,表达你对他的期望。毫不夸张的说,有些时候,一个眼神胜过作三天的思想教育工作。
  在这我还想延伸一个问题,相关的教育法令三令五申地说明,不准体罚与变向体罚学生,体罚学生是不法行为。但任何事情并不是整齐划一的,在我的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时候我也体罚学生,但没从有遇过一个反教的或者到相关部门告发,相反越体罚越关系越亲密。曾经有一位叫付德光的同学,是我带的第一届学生,他特别聪明,但就是自制能力太差,有一次连着三个晚自习请假说:“身体不舒服。”但据我观察并没有大碍,我对他的行为十分怀疑。于是在第三个晚自习请晚假后,我尾随着他想观察他在干什么?跟着他从学校内小卖店的后门出来,他径直走进了一家录像厅。看着他进去后,我就重新回到班级,过了二十多分钟就下晚自习了。我就和其它同学来到了他的舍里,我就问他们舍里的人,“付德光那去了?”有的同学偷偷的瞧着我不吱声,有的说:“刚才出去了,卖东西去了。”我说:“那我等到,你们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我看着马青春悄悄的出去了,我想他肯定是去给通风报信去了。果不其然,一会付德光回来了。我问他:“干什么去啦?”他说:“我饿了,出去卖点吃的。”他神情自若的说道。我接着又说:“卖了点什么?”他说:“火腿肠和方便面。”说着还笑嘻嘻地打开方便袋给我看。我突然从床上跳下来,抓过来他手中的方便袋,回手就甩在了他的身上,并大声的吼道:“你哄鬼呢?”说着抬起脚照屁股就是一脚,他一下子没站稳就坐在了地上,顿时整个舍里变得鸦雀无声。付德光满脸通红的一言不发,我接着对他说:“找一根木棍,到我宿舍等我(那时我单身住教师宿舍),再不讲真话,今天我揍不扁你!”我返回办公室拿了几本书,回到了宿舍,付德光就在舍宿门口等到我。打开门后,他哭着对我说:“老师,我去看录相厅啦。”“哪你刚才为什么不说呢?”“我怕你收拾我,也怕你让我的家长来学校。还怕你生气。”
  接着我又问他:“木棍带了吗?”“带了,老师,你怎么打我都行,不要让我父母来了,太丢人啦。”“你想用挨打代替吗?”“不是,我太丢人啦,老师我保证再也不去这些地方了,如果你再发生我去,我就背着书包回家。”我看他的言辞肯切,见好就收吧,于是就说:“挨打挺好吧?”“还行,挺长记性的。”“那你就回舍睡觉吧,下不为例。”临出门时,他还问我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那太简单啦,因为学校周围都有我的眼线。”他笑了笑走了。的确正如他所说,在我当他的班主任时,他再没有去过录相厅而且学习成绩直线一升。说实在的我带的每届学生都会有几位淘皮的男同学挨揍,但他们从不和我记仇,直到去年付德光从广州回来看我时,他才说:“您别看我那次挨打,我老光荣啦,同学们都很羡慕!”我问:“为什么?” 他说:“当时咱们同学里有这样一句话:‘能被老牛打是一种幸福,被老牛打的都是有希望的’。”在他的启示下,我问了现在所带班级被我揍过的几位学生,我问他们我揍你们时你是怎么想的,他们三个人的答案分别是:“真正犯了错误就应该处罚,没有处罚就没有力度,没力度的班主任是不行的。更何况,你揍人的原因不是不分清红皂白的渲私愤,是我们太不够意思了,不讲究,所以该揍。”“我这人自制力差,不来点颜色看看,是不会有成效的。你要隔一段揍我一顿,我的成绩肯定能好。”“老师其实你不知道,我们都这么大了,什么事不懂,只要老师真心真意为学生好,怎么做都行。”他们三人的答案虽然不同,但实质是一致的,那就是只要实心实意的为学生成长努力就会赢得学生的任可。当然我并不是鼓励班主任打学生,只有想通过这个例子想说明对学生的处罚应该是学生前进的加油站而不是刹车片,处罚是一种艺术,只有艺术的处罚才会产生艺术的效果。
     途径三,用好自己的评价语。常言到:“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作为一个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你对学生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相当重要。因此爱一个班主任在一语道破价一个学生的时候尽可能的多说褒义词,少说贬义词,不说模棱两可的话。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评价语要有各自的特点。如高中的同学你再用,你很棒,你很聪明之类的话来表扬他效果显然不会太了,因为时间长了,学生就产生一种被忽悠的感觉,进而会认为老师虚伪。我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一般都着眼于这个问题产生的角度以及这个问题可能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回答。比如学生在回答“苏轼为什么会由喜而变成‘愀然’呢?”其中一个同学说:“既有客观又有主观----”当他说完后我给他的评语是:“海内存知己,古今若比邻,看来知苏轼者,非你莫属。”总之,对学生的表扬应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途径四,善于创造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平等的表现自我。激发一个人潜能有效途径就是“逼”,这种置死地而后生的做法往往能最大可能的激发一个人的潜能。“纸上得来终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我们学生公平的参加班级管理工作,让学生通过参与班级管理来表现自己,证明自己,提升自己。为了避免班主任无意识地剥夺期望较低学生实践、锻炼、表现的机会,我的班委会组织机制采用竞选制、组阁制、推荐制,通过这三种制度真正实现人人参与管理,人人都接受管理,人人都有事可做良性管理。
    途径五,让成绩变成一个有效激励工具。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指责考试,但在现实学习生活中,考试依然真实的存在,并且他的地位暂时是无法替代的。因此将残酷的考试变成一个可爱激励工具是一个班主任能够做到的。我在平时的考试当中经常作一些“手脚”,不断的强化那些学习努力的同学。所有的班主任都知道,所有的同学都有改变现状的愿望,但这些同学往都比较急躁,只要努力一个阶段,在考试名次上没有进步就会出现消极懈怠的现象。不管你班主任如果鼓励他要坚持下去,但效果总是不佳,但这时只要你在他努力的那科上稍作“手脚”,他就会大受鼓舞,作用要比班主任的说教要好使很多。于由他在那科的基础比较薄弱,对所做题目的答案不是十分确定,我经常在学生不知道的情况下,对学生考试试卷上的选择题做一些改动,将他没选对的答案,改动个别几个,这样他的分数就会有所提高,这时学生就会以为这是天道酬勤,他会更加努力,这就是所说的,“成功是成功之母”。但这项工作一定要班主任细致的观察,学生一定是努力的,如果操作不当就会产生消极影响。
  途径之六,让座位成为实施期望的有效手段。“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熏陶对一个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我在按排座位时是十分用心的。我排列座位时经常采用这种方法:一、前后左右大滚动动,即每星期最后一排到前面第一排,同进整行由靠窗第一行变为第二行,依次类推;二、设置四个荣誉座,我在班级第二排设置四个荣誉座,每半个月换一次,座在这四个座位上的同学,由全班同学无记名投票,选出本阶段班级表现最好,最努力的同学坐在那里,每半个月选一次,可以一直连续下去。三、将班级多次考试综合前二十名学生分别与后二十名学生分配同桌。第一名与第二十一名,第二名与第二十二名,依次类推。这样既可以现实班级资源优势互补,又可以实现期望效应。
第四、        注意期望与批评要交替时行。
   任何事情都是物极必反,因此每位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一定要注意不要一味的无原则地去赏识某一位同学,一味赏识会演变为纵容。因此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注意赏识与批评的交替进行,当然尽可能多的利用期望与表扬是正确的。
2#
 楼主| 发表于 2008-7-15 10:59:24 | 只看该作者
五  首因效应
     在新教师上课前,相关领导一定会强调,新教师一定要做好第一次见面、第一次谈话、第一堂课、批好第一批作业、处理好第一次意外事件等等。这就是心理学上十分强调的首因效应。首因产效应固然重要,但在定要记住,“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位教师能否最最终赢得学生的认可,更重要的是长期不懈的努力,若干个“第一”只是做好工作的开头。事实上第一印想不仅对老师来说十分重要,其实首因效应对学生也十分重要,学生能否给老师、同学留下深刻而美好的第一印想,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十分重要。因此班主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以高雅培养高雅。一个人的气质是能否给他人留有深刻印象的直接媒介。古语就有“人靠衣装,马靠鞍”的说法,的确一个人的衣着打扮折射着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因此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以及自己的行为与处事方式。外表面美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气质不是靠雪花膏涂抹出来。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有高雅的爱好,用教师的高雅来培养学生的高雅。
     第二、用真诚来换取真诚。心诚则灵,心诚能感动上帝,当我们把学生看作是一个与我们平等的人时候,这时的真诚则显得十分珍贵。作为一名班主任从一开始与学生接触时就应该给学生留下真诚的感觉,只有感觉你真诚,在未来的日子里学生才会把你看作朋友,并与你交流他们真实的想法。我每接一个班都会这样向学生介绍我自己:
     我叫牛瑞锋,姓是我父亲给我的,至于为什么姓“牛”我也不知道,我所知道的是我和我父亲一个姓,还知道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瑞锋”这个名是我母亲给我起的,确切有什么含义,我也说不清楚,但有一点我可以坚信,我的母亲与天下所有母亲都一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人头地。到现在为止,“出人”没达到,还需要不懈的努力;“头地”到是达到了,我每天都被我所教的学生感动的五体投地。一位老教育家曾说过,一位成功的老师就是能够教出比自己更优秀的学生,因此我是最幸福的人。幸福中的我有四句感言告诉大家,希望我们能够相处融洽:
     1、只有状元的徒弟,没有状元的师傅,“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用智慧征服世界,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3、人生有涯,而知无涯,在知识的海洋中我和你们一样都是一朵美丽的浪花,我们汇集在一起便一片蔚蓝色的海洋;
     4、智商不高我用情商来补,今天没做好,明天我会更努力。
     简而言之,一句话:喜牛爱牛不吹牛,学牛育牛孺子牛。
     这段话是我不知用过多少次并且仍然要用下去的话语,几乎毫不例外地得到同学异口同声的评价----老牛不假,挺诚实、幽默。所以说班主任老师一定要诚实,切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古训。
     第三、让才识激发才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博览群书,虽不能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但也要每天都在读书写作,一定要养成读好书,好读书的好习惯,只有不断读书才能不断的思想火花迸发,老师的才识可以起到激发学生才识,优秀的班主任都十分重视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
3#
 楼主| 发表于 2008-7-15 11:09:23 | 只看该作者
六  定势效应
     定势思维就是习惯思维,习惯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当一个人不断地重复一件事情时,就会形成应该与不应该,自以为是真理,其实还有很多事情没有接触到定势思维。做为班主任其实很容易形成定势思维,班主任在长期接触学生的过程,逐渐地会产生一种惰性心理,这种惰性心理容易造成班主任根据以前的经验武断的作出一些论断。这种主观主义的作法对学生发展是有害的,因此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有具体学生具体分析,对症下药的思想。
     第一、与生俱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到老。”这句的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从小的时候就能看出他将来是否有出息。事实上并非这样,爱迪生、牛顿、瓦特在小时候并没有看出他们有什么超出常的人特征,相反都被认为是差生而受到歧视,事实上他们是属于大器晚成者,大器晚成者在中外历史不胜枚举。无庸置疑,这种先入为主的定势效应对于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一定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错综复杂的现象当中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
  在我现在所带班级有一个学生,几乎与所有的教师都发生过冲突,当然也与我发生过比较激烈的冲突。她的成绩在那个班级基本上倒数第一,所学科目语文最好,其它科目几乎一窃不通,每次考试“东求西借”也超不过级格。为此包括班主任在内,逐渐的对她也不闻不问。与我冲突后我也本想一放了之,但又想这样她会更放纵自己,更何况她母亲说:“在教他的老师当中,他孩子最佩服我,因为我时时都会管她。”当然还有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我这种做事一追到底的性格。当她回到学校上课的第二天,我就补选她为语文科代表,并要求石成金她适时的检查班级同学的日记写作与练习册的完成情况。并且每隔几天我就将她的日记翻阅一遍,从日记与平时的作文当中我发现的她较高的写作才能,因此每一个星期亲自检查她的日记,并进行适当的指点,同时进行有适当的沟能。现在的她每天都一定能完成日记一篇。本学期开始我鼓励她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文学创作,然后进行投稿,以期她在文学这条路上有所发展,并且找到一条显示自己存在价值的道路。有一天我问她,“还和我打仗吗?”她不好意思地说:“老师别揭我的伤疤了,你就是整死我,我也不会再和你干了,那也是一时激动。”从这件事我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老师一定要附下身子,与生俱进,用发展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一定会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第二、班主任要学会换位思考,在思考中改进工作方式。
   反思是一个老师成熟的必由之路,换位思考又是教师反思的重要形式之一。班主任老师一定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走下“神坛”,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这样一定会激发好一些意想不到的好的工作方法。
4#
 楼主| 发表于 2008-7-15 11:10:04 | 只看该作者
七  多元智能理论
    若干种教育理论话话体系包围着我们,更多则犹如水中月,镜中花美丽而不可及,唯“多元智能理论”以其实用的操作性备受教育者的青睐。从2005年9月份接触到了刘竑波的《多元智能与教师》后,我多次阅读全书,从中汲取营养,为“创造更适合孩子教育”而努力着。
     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霍德华加德纳发表的名为《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认为,智力不是某种简单的、可以用纸笔测验来衡量的,不是只有少数的天才人物才具有较的智能水平。每个人都至少拥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学--数学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总是以组合形式出现”,“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聪明方式”。
    多元智能为改变传统单纯注重语言和逻辑--数学方面的成就的一元评价机制,变为关注学生多种智能的进步与发展;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立体评价学生提供提供了理论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方式有如下几种:
档案式评价,即将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一切有意义的素材积累起来,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具体操作有两种:一种是学生档案夹,一种是学习历程档案。
情境化评价,加德纳将此作为“标准化考试的替代方案”,具体步骤分为以下几方面:第一了解基本原则与操作方法;第二设计和确定课堂教学情境;第三用“作业评价”对学生在情境中的相关行为进行评价。
    多元智能理论是新时期改变老师教育教学观念与方法重要理论,也是改变评价机制的重要依据,由于多元智能理论内容较多再加上自己还没有充分理解其真正内涵,故只作蜻蜓点水式介绍,敬请有志于教育教学的同仁能认真阅读此类理论,以期从中找出符合自己教育教育个性特中有价值的内容,从而为改变教育教学现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4 23:13 , Processed in 0.23502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