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祝站学区姜窑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在线

[复制链接]
32#
发表于 2011-12-6 00:49:00 | 只看该作者
尴尬的语文教师
  将语文教师推到历史前台,成为众媒体关注的焦点,这是几年前的事了。我以为在应试教育达到鼎盛时,语文教师扮演的角色本身就是社会的产物,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这样那样的不足,实在不算什么,或者说语文教师本身并没有错。但时间转到现在,相对重视人文性的语文新教材已于2000年秋季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强调素质和能力的“3+X”高考已扩大到全国半数以上的省份,而喊得响做得也有成效的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在如此大背景下,呼唤高素质的语文教师已成为势所必然。今后的语文教师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或者说现在的语文教师将面临什么样的尴尬问题,本文试图从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语文教师不喜欢语文
  语文教师不喜欢语文,这是让局外人感到困惑而又不可思议的事,然而更不可思议的是,不喜欢语文的语文教师可以教出好成绩的学生。这是一个悖论?也不是,因为这里教育的最终结果已经异化为卷面成绩,而这卷面成绩是很难体现一个人的真正水平。在我们的想象中,语文教师喜欢语文这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语文是什么?你看语文教师办公桌上,翻烂的课本、教参和与课本配套不配套的试卷(附所谓的标准答案),真正的语文连个影儿也没有。
  语文教师,现在仍在教育第一线的语文教师,你跟语文的差距有多大,或者说你是真的喜欢语文而当上语文教师的吗?回答几乎是让人失望的。
  语文本来是众多学科中最具人文性的学科,这一不可替代的特殊性,决定了要从事这一职业的人首先是喜欢这一学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自己必须对语文有热烈的兴趣。布鲁纳说:“教师不仅是传播者,而且还是模范,看不到语文妙处及其威力的教师,就不见得会促使别人感到这门学科的内在刺激力。”(浙江教育出版社《教育过程》1993年版)的确,一个不喜欢语文、不喜欢广泛阅读的语文教师,一个不懂语文“妙处”的语文教师,是不可能使他的学生感到语文学科的“刺激力”,自然也无法使他的学生热爱语文学科。有人对高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是看过“古典四大名著”中的其中一部的人不到10%,至于国外的名著,如《复活》、《红与黑》、《老人与海》、《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在126名问卷者中竟无一人涉猎。为什么会这样?只要看一看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是怎样的就明白。从对初高中语文教师的调查来看,真正看过“四大名著”的是少而又少,仅占调查数的20%,至于利用休息时间看现当代的中外文学作品的,更属凤毛麟角。不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就是获得国内知名度最高的“茅盾文学奖”的小说,又有几人在看呢?语文教师不看书,对“名著”不感兴趣,又怎能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呢?语文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然而,我们上语文课,如工人做工一般机械;做语文教师,已成了一种谋生手段,其职责就是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即肢解一篇篇有价值无价值的文章,应付一次次乏味得令人窒息的考试。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学科,然而课堂上已见不到“文”,至于“神韵”、“领悟”更是无从谈起。“名篇”不名已是不争的事实,多少名篇为一个个语段所代替,而对语段也不过是采用肢解的方法,抠这个词,辨那个句,左一个层次,右一个句序;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少了,师生沉浸在课文中创设的文情并茂的佳境少了。多少作家用心血凝结成的篇章,被教师讲得平平淡淡,毫无滋味,使之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情绪破坏,语文失却魅力。无怪乎学生说不少文章我们自己去读倒很激动,可一经课堂上教师的分析,就提不起精神。这不是语文之故,而是我们做语文教师之错,因为我们进行的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真正的语文教学,做教师的不仅是传授知识的问题,更是将自己对文章的领悟、评判(当然这领悟、评判能更大程度地切近文章的本意)传达给学生,在愉悦之中接受语文的熏陶,从而培养语文能力。

语文教师不擅长语文
  语文教师不擅长语文(写作),这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说白了,语文教师不会写是很正常的,因为考试的方式不正常,才使不正常的事成了正常。语文教师会写、善写应该是份内之事,如同美术教师画画,音乐教师唱歌。然而,美术教师要画画给学生看,音乐教师要领唱给学生听,语文教师却可以不写给学生看。于是,不会写文章的人大可以去做一个说不定蛮称职的语文教师。
  语文教师能写是理所当然的事,一所学校,最会写的应该是语文教师,相比较而言这判断可能是对的。但事实又明摆着,发表文章最多的往往不是语文教师。语文教师中除有人偶尔发表过所谓的教学论文之外,又有几人在写散文或其他,这里只是说写,而不是发表。实实在在说,现在是语文老师的,能写的几近没有。这话语文老师听了最要动气,我自己也要动气,但动气又有什么用呢?因为我们没有底气。
  虽然我们没有什么底气,但在学生面前似乎又显得底气十足。我们常常是这样说,作文要怎样构思、怎样布局,要怎样琢磨、怎样去写,这样说几乎没有讨价的余地,于是听话的学生会奉为圭臬。而令人忧心的是我们没有感觉到这样做是在“误尽苍生”。真的很难想象,一个语文教师自己不能写,却去指导学生作文;自己构思不出一篇文章,却能让学生去琢磨文章的写法。语文教师本事不小,尽管自己平时不作文也写不来作文,但评点起学生的作文时,又显得无比的“大气”,空洞说教者有,隔靴骚痒者有,甚至错对颠倒者也有,把作文中许多精妙之处作为“劣质品”处理掉。记得前年《浙江教育报》登过一篇题为“老师,你能作文吗?”的文章,用语尖刻,但确是实情。如此景况,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做语文教师的震惊和深思。语文教师会写理应不成问题,不成问题现在却成了大问题。上海《语文学习》举办过一次教师、学生的同题作文竞赛。出人意料的是教师的作文,总体水平竟不及学生,令评委们瞠目结舌。
  从道理上说,语文教师能写,不仅在于指导学生作文,还可以产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桃李效应”。教师若能写出好的散文,学生也能写出好的散文,教师的文章若能发表,学生的文章也能发表,这种事俯拾皆是(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至少在“文革”以前)。冯骥才、从维熙同读于北京四中,受同一语文教师的影响,使他们爱上语文,爱上文学并成为作家,至今回忆起他们的语文老师来也感慨系之。语文教师能写,更深层的是影响对教材的分析把握,抑或是讲课的层次安排,语言表述和课堂结构设计。法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读书是走别人的思想路线,而写作才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只有经过自己的思想路线,把读书得来的知识消融掉,才会变为自己的东西。”确实,能写的人对教材的分析往往比一般人要深刻得多,深受学生欢迎。我们大多数语文教师因为没有写作的体验,更多的是对教材表层的理解,或依照教参的说法人云亦云,整堂课中没有“我”的主体意识和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上课冰冷,刻板,乏味。学生不喜欢语文,语文教师不受学生欢迎,也就不值得惊呼了。

语文教师半桶水
  有人说,语文老师是最容易当的老师,识几个字,讲几篇有统一说法的课文,做几张有标准答案的试卷。这话不假。但也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师不是容易当,最容易当,而是难当,最难当。
语文老师难当,现在已基本上在业内达成共识。它不仅是要语文老师喜爱语文、擅长语文(作文),还需要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如果说前者表现为语文老师要“作家化”的话,那么,后者则要求语文老师要“学者化”。在中学各门学科中,语文是最具综合性的,它的知识内容涵盖极大。因此要求语文老师应该对各种知识进行广泛涉猎,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除具有扎实的语文知识外,应当有一定的相关知识,事实是许多语文教师没有关注美学、哲学、经济、社会、自然等学科的常识。《庄子》上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说明了知识之于教师的重要性。但说到底,语文教师要成为一个考试“专家”容易,而要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杂家”实在困难。
  因为语文教师缺少相应的知识,使之出现一种怪象,各学科中最热闹的要算是语文,效果最差的也要算是语文,这也是业内业外人士对目前语文教学的评语。我们语文教师上课,相当多的是对知识的低层次重复,自小学至高中,反来复去的是在字、词、句等上面做文章,或者让学生花很多时间去反复做一些没有多少意义的“标准化”试题。这不仅使自己成了试题“专家”,也使学生成了只会做题的试题“专家”。试题畸形了,语文畸形了,语文教学的效果还能好吗!我以为与其说学生不喜欢语文,还不如说不喜欢语文教师,不喜欢语文教师的简单的知识结构。

尴尬之后的非分之想
  尴尬语文教师,肯定不止这三种,但可以说这三种是最关键的,甚至是致命的。尽管我们可以喊得很响,但要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是多么的难呀。因为这是几十年来对语文的误解,使语文教师积重难返,而更难的是本不应成为语文教师的人(对语文没有兴趣)成了语文教师。“语文最容易”、“语文教师人人能当”,是以牺牲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为代价的,这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因此本文在反观我们语文教师的现状之后,也顺便作几点非分之想。第一,对未来的语文教师进行素质测试。为了让下一代能真正意义上接受语文教学,为了使素质教育顺利进行,为了使语文的人文性的地位得以确定,为了使以后来做语文教师的人不再尴尬,我想师大中文系在录取新生时是否象音乐、美术一样,进行素质方面的测试,而这测试不求复杂,让测试的学生当堂写一篇作文即可。第二,语文教师要耐得失败。现在对学生的考试,还是沿习应试教育的模式,哪怕以后完全是素质教育式的考试,语文不同于数理化或政史地等学科仍是非常明显的,即知识之间的衔接不是很严密,教学效果(主要指语文能力)也不可能是立竿见影,但教师的高素质一定能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有更多的耐得寂寞和牺牲精神,这不仅是对教学学生而言,其实也是对我们语文教师自身素质提高而讲。第三,语文教师要培养自己对语文炽热的兴趣。如果一个教师终日以书为伴,这个书最好不是教参、教材和其他考试资料,而是一些所谓的“闲书”,即“三教九流”之类的,哲学、美学、社会等大部论著,抑或小说、杂谈、书评等短章残篇,那么,这个语文教师往往是很合格的。同时,作为语文教师要千方百计写一些文章,文学的学术的,长的短的,只要在写(当然最好发表),自身的文学水平就会与日俱增,理论修养也会蒸蒸日上。如此,语文教师的素质一定能得到充分保证,而语文教师中出几个鲁迅、叶圣陶、朱自清也成为可能。
 
《大地》 (2001年第二十三期)

31#
发表于 2011-10-21 19:21:11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我们该怎样备课
                              孝南区祝站镇姜窑小学  王小军

      关于备课,写教案,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早已经被教师同行们认同,就其本身而言,是绝对没有错的,也正是因为写教案有其科学性、合理性的一面,才被众多的教育界朋友认可。
不否认教师“备课”的重要性,恰恰相反,我觉得无论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备课都很重要,它是教师成长的摇篮。诗人陆游谈做诗的经验为“功夫在诗外”。同样,在备课与上课之间,我觉得也是“功夫在课外”。备课是教师整个教学活动的基础工作,认真备好课,是我们一线老师上好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然而现实的问题是教师由于工作任务的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可是上级又要检查,怎么办,于是,就开始“抄教案”,因为这相对来说要节约时间些。“抄教案”就堂而皇之地变成了教学常规“备课”的代名词,成为上级或学校考核教师实绩的重要依据,有了这一规定,我们的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勤勤恳恳地抄写课时教案,使教师成了“抄写”的机器,并且出现检查之前“赶教案”的流行病。这一“抄”一“赶”都是对现行备课管理的“有效”否定,使备课成了教师“劳命伤财”工作环节。
面对新课程改革,面对教育的挑战,备课也因该进行改革了,以适应教育的需要。当前大多数老师使用的还是传统的备课方式,这种备课方式更多的作用是给领导检查,因此它的目的很单一:搞好教学,教会学生。这不是以人为本的教案,因为中间最重要的人物——活的教师“缺席”了。因此要提倡写自主式教案。
自主式教案是教师写给自己看的,它相当于自己的业务日记,自己能懂就行,对自己有用处就行。这是充满自尊、个性和创造性的东西,是教师本人智慧的结晶,甚至是研究成果。写自主式教案有两个目的:一是搞好教学,二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第二条甚至比第一条更重要。因为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了,自然就能搞好教学。看一个教师的教案,应该能看出他自身的教育观念、教学观念的不断发展,甚至能看出他自己独特的教育哲学。
自主式教案怎样写?没有固定格式,可以是情境式:写教学情境的设计方案(有时有好几种,以应变);可以是提纲式:写教学过程的几个关键点;可以是问题式:写能统领教学过程的几个关键问题;
也可以是讲稿式:详细写出自己在课上要说的关键语言;还可以是预测式:写教学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处理方案。甚至是作业式:写有特色的作业,其他都略去。以上种种都可以作为参考。
    教案的书写不应在于如何的规范化,有哪些环节,而应在于实用性,平时把主要流程写写,一些重要之处用记号稍作批注,提纲式,表格式和流程图式也未尝不可。这些都可以使备课不再流于形式,既减轻教师的负担,也体现了教师的个性、风格,促进课堂教学的创新,何乐而不为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革:
  1、取消固定的格式和框框架;取消文字量上的要求;注重实质性。
  2、不求规范求创新;不求形式求实用。
  3、不以教案论英雄,重课堂实效性。
4、减少抄写教案时间,增加备课时间。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课堂,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老师的课堂行为表现与其备课工作密切相关。备课过程是教师自我矫正、不断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过程,它是教师花时间和精力最多的地方。因而正确理解备课的作用,把握和认清新形势下的各种备课新形态,是我们教师也是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0#
发表于 2011-10-17 13:27:01 | 只看该作者
2011年10月18日
祝站镇小学作文教学研讨活动
全程关注

http://gjczwjxf.30edu.com/
http://gjczwjxf.30edu.com/
29#
发表于 2011-7-9 20:46:11 |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11-2-22 08:20:51 | 只看该作者
留一份清澈在心头
                              ——《给心灵洗个澡》读后感

                        孝感市孝南区祝站镇姜窑小学   王小军

   因为心灵上有了灰尘,于是就有了一本书《给心灵洗个澡》。细细读来,生活中许多浅显但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就一下子明白过来了。顿觉心灵敞亮了,心里的某个地方出现了一片净土,就像歌里唱得那样“那白云、青草,天空透彻,一切也都是透明的,真好。”
    仔细回味,更觉得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虽是由多个故事拼凑而成,但每一个故事,绝对是可以敲击心灵的重锤。作为一个普通人,我自知自己的心里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而在当今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里,心态也成为了决定成败的重要原因。而一些心理问题常常会影响工作、生活、感情、人际交往各个方面。
   心态是否放平决定一个人生活质量的好坏。生活并不是处处诗情画意,时常会有烦恼,如果摆脱不了,它会如影随行伴你左右,成为生活的负担。但如果你把它看作是生活中的调节剂,坦然面对,笑看云卷云舒,就会愉快地去过好每一天。
    我记得有个故事讲一个小女孩,她开了一扇窗,看到院子里有个孩子正在埋葬他养了多年的猫,女孩觉得很可怜就开始哭泣,她爷爷过来关上了那个窗户,打开了另一扇窗,女孩看到窗外是一个充满玫瑰花和阳光的花园,她立刻擦干眼泪,笑了。我们是不是也经常打错了窗,而把自己的心情弄得一团糟?给自己的心灵开一扇窗,让阳光进来。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在心中种植属于自己的阳光。拥有它,你就会拥有阳光般的笑容。
    心情的好坏,有时是可以自己来选择的。我们可以选择快乐,选择自由,选择尊重,但绝不能让别人的态度来左右自己的心情,也不能让周围的环境影响自己的情绪。心态是要靠自己去把握的,它会影响我们对人、对事、对物的看法,当我们的心态是积极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事物好的一面,而我们的心情也会随之向好的一面转化,反之,一切便会向坏的方向发展。
    记住,今天的你由昨天造就,明天的你由今天的心态铸成。如果想要在未来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学会调控心态,就如古人所说:“成大事者不拘泥于小节。”不要让今天的心情改变了你,不要让泥沼砖石挡住了自己前进的道路。
     通过阅读让我明白: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是他所处的环境,而是取决于他是否有个良好的心态,是否懂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清洗自己的心灵,以便让自己活得更轻松、更自在、更洒脱。
     人生一世,活的就是一种精神。我们要适时地给心灵洗个澡,拥有一副健康的身体,养成一种良好的心态,过着一种从容安适的生活。心灵安顿了,平衡了,丰盈了,我们的人生也就就快乐了,美好了,无憾了。

    给心灵洗个澡,留一份清澈在心头,给自己一个希望,引导人生
    去克服千难万苦;调整自己的心态,吹去心头遗留下的尘埃。
27#
发表于 2010-12-9 11:17:25 |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10-12-9 08:12:41 | 只看该作者
很受用,对评课有指导作用。

[教师之友网]诚征专栏作者


本市教育界权威网站友链公益网站《教师之友网》
http://www.xge21.cn/

http://www.xgjy.cn/JYKY/Index.asp

http://www.xxkxjs.lingd.net/

http://www.sj-yj.net/


http://www.hbxgyz.cn/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8 13:03:55 | 只看该作者
24#
 楼主| 发表于 2010-12-4 16:44:01 | 只看该作者
评课用语21
1.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
2.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6.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7.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教材备受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味不浓。
8.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9.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
10.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解放学生的脑、口、手。
11.教师能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12.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13.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
14.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
15.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16.教师的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促成了知识的整合,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
17.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比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
18.做到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19.探究活动的设计,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新知,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20.留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21.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
23#
发表于 2010-11-23 20:05:43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0 10:54 , Processed in 0.07553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