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研史:-小语-课标教材第12册教学研讨会=网络教研案例-2010。4。15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10-4-17 17: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管老师,我想参加这个活动,但怕没有指标到我们学校,请问您怎办?
2#
发表于 2010-5-8 10: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中悟理    读中悟情
                                                         毛陈何庙小学     胡仕芬
                                    ——《酸的和甜的》第二时教学片断与反思
    《酸的和甜的》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狐狸“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故事,狐狸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猴子敢于亲自尝尝,他们都将错过这一顿美餐。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去尝试,不能光听别人的话。课文借助连续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每幅图中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他们的心理,再把体会到的有感情在朗读出来。
片断一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狐狸在葡萄架下干什么?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学生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
  生:“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出示这句话)
  师:请同学们看书上的第一幅图画,你能看出什么?
  生:狐狸流着口水,他想吃葡萄。
  生:狐狸一只脚翘起来,一只手伸着,他很想摘葡萄吃。
  师:谁能把狐狸很想摘到葡萄吃的心情读出来。(指名学生朗读这句话)
  师: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狐狸够不着葡萄一定很着急。
  师: 能想象一下狐狸着急的样子吗?
  生:狐狸使劲撞葡萄架,希望葡萄掉几颗下来。
  生:狐狸跳起来去摘葡萄,可是还是够不着。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谁愿意来给大家表演一下狐狸着急的样子。(学生上台表演)
  师:你表演得真好,让我们一起带着着急的心情再来读读这句话。(全班齐读)
  师:狐狸这么努力想摘到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心里会是什么感觉?
  生:他会很失望。
  生:他一定很失落。
  师:是啊,狐狸是多么失落啊!谁能带着这种失落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出示:于是,他指着架上的葡萄,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指一名男生朗读)
  师: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比较流利,但是没把狐狸失落的心情读出来。
  师:那你觉得应该怎样读? (让这名学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让我们感受到了狐狸的很失落的样子。
片断二
  师:这时来了一只小猴子,它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4自然段。(读后指名学生说)
  生:“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师:看看“串”字,想象一下它像什么?
  生:像糖葫芦。
  师:“串”字那一竖像什么?两个“口”又像什么?
  生:那一竖像穿葫芦的扦子,两个“口”像两个糖葫芦。
  师:想一想生活中,“串”字还像什么?
  生:像一串珍珠项链。
  生:像羊肉串。
  师:这句话里“一串串”和“一串”有什么不同?
  生:“一串串”表示有很多串葡萄,“一串”表示就只有一串葡萄。
       (课件出示两幅葡萄图,学生填空后读:一(     )葡萄          一(       )紫红色的葡萄)
  师:小猴子看到这么诱人的葡萄,是怎么做的?
  生:他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师:比一比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
       ( 出示: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          (指名学生读这两句话)
  生:我觉得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生动、形象。
  生:有了这个“迫不及待”让我更觉得小猴子看到葡萄就忍不住想吃。
  师:谁能说说课文中的“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吗?
  生:小猴子想吃葡萄都等不及了。
   生   :小猴子很急切地想吃到葡萄。
  生:小猴子想吃葡萄一秒钟都不愿等了。
  师:小猴子心里很着急,一秒钟都不愿等,那么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读这句话吧。(指导学生朗读)
  师:你有过迫不及待想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吗?
  生:天气很热,我迫不及待地想吃雪糕。
  生:妈妈给我买了一个生日蛋糕,我迫不及待地想吃蛋糕。
  生:我口渴了,迫不及待地想喝水。
  师:春天到了,小草迫不及待地——
  生:从泥土里钻出来。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对“迫不及待”这个词理解得比较深刻。
片断三   
   师:小猴子听小兔子说葡萄不能吃,他是怎么做的呢?先自由读第5——7自然段,再请女生读第5自然段,男生读第6自然段,老师读第7自然段。   
   生:小猴子听了,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师:读读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出示: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吃起葡萄来。)
   生:第二句中的“大口大口”让我感觉葡萄很甜,很香。
   生: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葡萄一定很好吃。
   生:小猴子吃得很开心,吃得很香
   生:小猴子吃得津津有味。
   师: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让我们觉得小猴子吃得津津有味。
             (指名学生朗读,注意大口大口的读音)
    师;谁来演一演小猴子大口大口吃葡萄的样子?(学生上台表演)
    师:你们大口大口地吃过东西吗??
    生:我肚子饿了,我大口大口地吃饭。
    生:妈妈买回一挂香蕉,我大口大口地吃香蕉。
      ......  
   师:小松鼠和小兔子见小猴子吃得这么开心,也尝了一颗,是什么味道?
   生:啊!真甜。
   师:比一比,看谁能读出甜的味道?(学生朗读)
   师:同学们都读得非常好,都能读出自己的体会。
   师:小兔子和小松鼠真不明白,这么甜的葡萄,狐狸为什么硬说是酸的呢?你们明白吗?来,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然后告诉他们。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
   生:狐狸是自己很想吃葡萄,可就是够不着,他又不想别人吃,就说葡萄是酸的。
   生: 狐狸是很狡猾的动物。
   生:他们应该摘一颗尝一尝,如果是酸的就扔掉。
   生 :遇到事情要亲自去尝试,多动脑筋,不能别人一说就相信了。
              ......
反思:
    1.朗读想象,加深学生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提倡“以读为本”,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读来完成。中央教科所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所以,在每一节语文课上,我们要注意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这节课上,我立足于文本,以读代讲,让学生多读多感悟,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他们读出不同角色的特点,读出不同的情感体验。通过自由读、指导读、齐读、比读,男女同学分别读,感悟后读等多种形式,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读好描写小狐狸、小猴子等语言、动作的语句,使学生在读中自解、自悟,培养语感,深入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小狐狸、小猴子的心理活动,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作好铺垫。
    2.品词析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深刻理解词语的意思,对学生体会课文思想感情有重要作用。而二年级学生属于低年级,对词语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理解词语的能力。这节课里,我从读准字音入手,启发学生反复揣摩词语的意思,深刻理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看图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词语,积累语言,如“串"像“糖葫芦”,像“一串项链”,再利用两幅葡萄图片的课件,理解“一串”和“一串串”的意思,使字形形象化,教学效果明显。理解“迫不及待”的意思时,通过造句练习运用词语,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重点引导学生比较了两组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和说话训练,这种精雕细刻式的阅读和讨论,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深刻地理解作者谴词造句的精妙,理解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的妙处。
   3.质疑问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在语文课中如何指导学生主动质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升华学生情感的好方法,它能使学生更主动地探究知识。这节课里,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体会到不再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乐趣,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讲到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时,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质疑,使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的,这时学生的思维更活跃。
3#
发表于 2010-5-13 16: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样的评委阵容,由衷的钦佩管老师的组织能力和办事的有章有法公正无私 。
      评委们辛苦了!向你们致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6 09:56 , Processed in 0.13422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