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课比赛应让模仿课原创课各安其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7 16:03: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评课比赛应让模仿课原创课各安其位  作者:王文儒  
  最近,在“新课程周刊”上读到朱华贤老师的文章《非原创“好课”同样可以是好课》(《中国教育报》,2008年1月11日6版),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笔者对朱老师的观点深有同感。
  “一位教师如果能将名师的‘好课’在自己的课堂上演绎得惟妙惟肖,其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一位资深教研员如是说。笔者没有听过这节非原创“好课”(后简称模仿课),可是从评委的评议中可以看出,这节课不仅形似——“这节课设计精巧(当然是指原作者的设计)”;而且神也似——“学生的热情高,学得很主动”、“情感丰富,语文味也很浓”。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效,可见,该教师不是简单地模仿,他对教材有比较深入的解读和比较到位的理解,对学情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教学有比较充分的预设。模仿者课前对文本的深入研读,对教学设计的吸收消化,课上的师生互动,以学定教,随机应变,对他们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这种模仿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再创造,一名一线教师能够将这些好课的精华吸收、消化,并为己所用,难能可贵。
  朱老师在文章中没有写出这节模仿课最后得了几等奖。可是,就他的观点来看,他认为这是一节优质课。然而,笔者却不认为这节非原创的好课就是优质课。因为,把这种模仿得“惟妙惟肖”的好课评为优质课,是对参加评比的其他原创课教师的不公平,并将对今后的此类评比产生误导。
  也许,原创课的教学设计没有模仿课那么精巧,原创课的课件没有模仿课那么精致,原创课的语言没有模仿课那么精彩……然而,为了设计出这并不很精巧的教学环节,为了制作出这并不很精致的教学课件,为了预设出这并不很精彩的教学语言,参赛的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思考、斟酌、调整……个中滋味,我想每一位有过这种经历的教师,一定会印象深刻。这才是备课的经历,这才是参赛的目的。优秀教师便是在这一次次参赛中成长起来的,这也就是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原因。
  上模仿课的教师虽然在准备的过程中也付出了许多努力,可是,毕竟有原作者的教学设计为蓝本,他们做的基本上是“背课”的工作。一次比赛,原创课教师的备课与模仿课教师的“背课”,谁付出得多,观课教师自然一目了然。当然,作为评优课我们不可能将每位教师课前的准备和付出作为是否评优的参考内容。可是,将别人千锤百炼的好课拿来为己所用,与自己全力以赴原创的并不精巧的课相比较,我们该如何评价呢?如果我们将模仿课评为优质,将原创课评为次优,原创课的执教者会作何感想呢?自己辛苦付出,却不如别人直接拿来,以后再有这样的评比,原创课教师一定会产生类似“我也模仿好了”的想法。
  因此,笔者以为,如果将模仿课评为优,势必会挫伤原创课教师的积极性,会对以后的赛课产生错误的引导,是不可取的。
  那么,应该给模仿课怎样的舞台呢?为了保护大家模仿的热情,笔者认为可以组织举行“名师好课模仿大赛”,给大家提供一个名正言顺的模仿舞台。当然,这里的评价标准形似是次要的,重要的形神兼备。这种活动能有效地促进广大教师学名师,模仿好课的积极性,最大的受益者还是我们的学生。只要学生受益,我们模仿一下又何妨?当然,模仿别人不是我们学习的全部。真正的评优课、竞赛课,还是要自己备的。我们的评课标准完全可以加上这样一条:参赛课鼓励原创,借鉴、模仿的环节不可太多,否则降等评定。我想这样做,原创课和模仿课便会各安其位了。(广东省中山市实验小学 王文儒)

  《中国教育报》2008年1月24日第3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8 06:37 , Processed in 0.15544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