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视角 人文情怀 专业精神 公益品格---2010。3。北京

[复制链接]
101#
发表于 2013-7-24 08: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102#
发表于 2013-10-30 10: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指导意见
(2001年11月29日)
教基厅〔2001〕16号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校园网(以下简称校园网)建设的发展势头较快。从在建或已建校园网来看,一些问题和倾向不容忽视。主要有:对校园网缺乏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校园网建设缺少总体规划和指导,学校建网放任自流;重视硬件设备的投入,轻视软件建设和师资培训,致使校园网使用率不高;校园网缺乏良好的管理与维护,或缺少运行资金,致使校园网不能正常运转;校园网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可扩展性和升级性差,售后服务跟不上,造成一些学校建网后的维护费用和改造费用过高,学校重复投资现象严重等等,这些严重影响着校园网建设的健康发展,造成投入与效益比严重失调。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高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程度和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现就做好校园网建设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  充分认识校园网建设的重要意义

  校园网指校园内计算机及附属设备互联运行的网络,是由计算机、网络技术设备和软件等构成的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集成应用系统,并可通过与广域网的互联实现远距离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校园网应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日常办公、内外交流等各方面提供全面、切实的支持。应具备教师备课教学功能、学生学习功能、教务管理功能、行政管理功能、教育装备(含图书)管理功能、资源信息功能、内外交流功能等。  

  校园网是实施“校校通”工程,满足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师生顺利接收现代远程教育的依托网络,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的主要体现,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校园网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应用,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而且将会促进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校园网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拓展教师和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教师在使用校园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也将增强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二、  校园网建设的基本原则

校园网建设应贯彻“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的原则。校园网建设要适应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发展。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当地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规划,统一规划好校园网建设工作,由各级分步实施,以保证标准的统一性和软件的兼容性。

  校园网建设要适应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要因地制宜,考虑学校的实际需要和经济条件,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总体规划,分阶段实施,逐步完善。校园网建设切忌盲目攀比,一哄而上,避免投入后不能充分发挥校园网使用价值而造成巨大浪费。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或城市学校互联成局域网或城域网,以条件较好的学校为中心站(或单建中心网站),辐射周边学校,达到资源共享,节省投资。

  校园网建设应坚持“培训在先、建网建库同行、重在应用”的原则。首先要实现学校教师、技术与管理及行政人员的不同层次的全员培训,伴随着校园网建设形成一支能使校园网充分发挥使用效益的队伍。其次,在建网的同时,还要开发储备一批内容丰富的教育教学软件和信息资源库,保证做到校园网建成后,就能投入使用。

  校园网还应贯彻“成熟优先”的原则。建设校园网的学校应该是已经完善基础技术装备,并已全面实施了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的学校。配备校园网的学校应具有人才实力、管理水平和一定经济支持能力,以保证校园网正常的使用,充分发挥作用。  
  有条件的学校校园网建设要考虑三网(计算机网、闭路电视网、广播网)合一方案,以满足学校的实际需要和规范校园信息网络的整体建设。

  三、校园网设计和建设的基本要求

  校园网络系统的设计应采用国际通行的TCP/IP协议,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先进性:先进的设计思想、网络结构、开发工具,采用市场覆盖率高、标准化和技术成熟的软硬件产品。

  实用性:建网时应充分考虑利用和保护现有资源,充分发挥设备效益。要保证系统和应用软件全中文界面,且功能完善,界面友好,兼容性强,能使用户最方便地实现各种功能。

  开放性:系统设计应采用开放技术、开放结构、开放系统组件和开放用户接口,以利于网络的维护、扩展升级及外界信息的沟通。

  灵活性:采用积木式模块组合和结构化设计,使系统配置灵活,满足学校逐步完善的建网原则,使网络具有强大的可增长性,管理、维护方便。

  发展性:网络规划设计要满足用户发展在配置上的预留,还要满足因技术发展需要而实现低成本扩展和升级的需求。

  可靠性:具有容错功能,能满足当地的环境、气候条件,抗干扰能力强。对网络的设计、选型、安装、调试等各环节进行统一规划和分析,确保系统运行可靠。

  安全性:提供多层次安全控制手段,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防止数据受侵击和破坏,有可靠的防病毒措施。

  经济性:投资合理,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四、校园网建设的主要内容

  1.校园网络硬件系统主要设施及配套设施

  校园网络系统主要包括网络布线、交换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等)、服务器、工作站和管理服务软件系统等。

  网络系统硬件设备的选型、施工、安装应符合国家及有关标准。大、中型网的主干网应采用光纤通讯和中心交换设备。网络服务器是网络的核心部分,要选用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兼容性好并具有良好性能价格比的优质服务器。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要兼顾校园网的需求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采用结构化布线系统设计。操作系统建议主要采用WindowsNT、LINUX或UNIX。

  校园网硬件设施及集成的水平是校园网好用与否的关键。为了保证校园网建设的质量,教育部将对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承建商实施资质认证制度。

  网络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部分应用管理软件。系统软件由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各类工具软件构成,是网络硬件的支撑服务系统,保证校园网正常工作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必须随硬件同时配置到位。特别要重点配备能提供Web模式操作的软件。实现网络综合性服务、应用、管理功能的网络平台应按教育部指导进行配置。  

  校园网的配套设施包括机房、配线间及电源系统。主机房应保证通风、干燥。电源必须安全、可靠,要特别注意电源容量是否满足要求,电源不稳定地区应设置不间断电源(UPS)。电源改造设计、布线要与网络设计、布线同时考虑。电源安装、布线要符合国家标准。

  2.教学软件建设

  教学软件建设是校园网应用的核心内容。学校要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库和信息资源库,以满足教学、学习、软件开发、管理、信息查询等需要。鼓励学校教师针对本校的教学特点,自行开发课程软件。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经验,重视校际交流和购买高水平的教学软件。  

  3.人员培训

  人员培训是校园网能否正常运行和发挥使用效益的关键。学校应组织面向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训。由于学校各级领导和广大师生从事的工作不同,在安排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上均应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4.校园网施工管理

  各地应制定严格制度,加强对校园网的施工、监理及验收等重要环节的管理,以保证校园网建设质量。

  五、校园网建设的组织领导

  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全国中小学信息化工作。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全国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指导、组织和管理工作。

  各省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中小学信息化工作,负责审定本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方针、政策。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是本地区教育局域(或城域)网络和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归口管理部门,具体制定本地区教育局域(或城域)网站的建设规划,为本地区校园网进入局域网的互联拟定统一规范和标准。

  各地教育技术装备部门、教研室、电教馆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按指导意见所确定的硬、软件工作范围,分别做好校园网络建设,教学软件开发,信息化教学研究推广及校园网应用的培训教育工作。

  校园网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软件的开发、推广及人员培训等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各项工作相互渗透,甚至难以截然划分,所以各部门既要各司其职,更要相互协调,互相支持,共同做好网络信息化建设工作。

  各职能部门都要高度重视校园网的整体建设工作,在本地区总的规划下,分别拟定各自的实施计划和工作计划,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完善校园网建设。尤其要重视软件的开发和资源库的建设管理工作,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好软件的共同开发建设,达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浪费。

  各职能部门都要设专人负责校园网建设工作,在重要工作环节上广泛听取有真才实学的专家和经验丰富的教学第一线人员的建议。

  各级职能部门必须加强对校园网建设的管理和督导工作。为保证校园网建设的质量和可靠的长期后续服务,一定要做好招标工作。必须选择通过资质认证的承建商承担校园网建设工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校园网的建设工作中要有一定的经费投入。在建和已建校园网的学校要设有专职人员,有一定的专项经费,保证网络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需要,保证校园网的正常运行。网络总体规划中要有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购置各类应用软件。

103#
发表于 2013-11-2 06: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104#
发表于 2013-11-16 00: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媒体时代媒体文化研究的多棱透视
——以2011年媒体文化研究为例
    □郑二利
    【摘要】从2009年的微博控宣告自媒体时代到来至今,我国的媒体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理论界越来越关注自媒体时代媒体文化研究的新面貌。本文试图通过总结2011年媒体文化的研究现状概括自媒体时代媒体文化研究的不同方面,并分析其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媒体文化;媒体生态;微博
    从2009年的微博控宣告自媒体时代到来至今,我国的媒体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回看2011年,媒体文化①研究依然如火如荼,保持着惯有的“理论热情”。媒体文化研究的话题一贯以来就是五花八门、无所不包,大有囊括一切的势头。这一点应该予以理解,毕竟在互联网发展起来以后,媒体这张大网几乎已经覆盖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世间万物似乎都与媒体沾边。伊尼斯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发现,一种新的媒体可能会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他依据媒体的形态、性质为人类文明史下注脚的方式也启发了无数后来者。显然,媒体文化现已成为参与、塑造我们日常生活、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复杂文化形态。在我国,自上世纪末以来,媒体文化就成为理论界的显学。回到2011年,媒体文化研究有哪些关注点?参看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章以及同年出版的著作就能略知大概。自媒体文化研究、微博研究是本年度媒体文化研究的“大部头”,除此之外,还有些研究者沿袭过去媒体文化的研究思路,对具体媒体现象进行阐释、批评。下面,本文将对此进行梳理。
    首先,部分研究者承继媒体文化研究中的批判传统,采取文化研究的策略,揭示媒体文化中呈现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消费特性,对具体媒体现象进行文本分析、意识形态批判。这类文章从媒体文化研究进入公众视野之后,就一直存在,颇有“旧话重提”的意味。具体来看,有些研究者回到西方媒体文化理论中,阐发具有原创性理论家的思想,像法兰克福学派、麦克卢汉、道格拉斯·凯尔纳、约翰·菲斯克、莱文森等在媒体文化研究中的视野、方法是被关注的对象。译著《去西方化媒介研究》通过研究一系列来自亚洲、非洲、南北美洲、欧洲、中东地区和澳洲的案例,在回顾传统媒体文化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媒体、权力和社会的关系,挑战了盛行的全球化理论;有些研究者关注媒体与青少年亚文化、女性文化的关系,其中,由青年政治学院、北师大文学院、文艺研究杂志社联合举办了以“媒介与青年亚文化”为题的学术研讨会,会议讨论了青年亚文化的学术源流,涉及酷儿理论、消费理论、意识形态、作为政治批评的文化批评等议题,其中,手机、微博、网络游戏等新媒体对青年亚文化的新影响是热议的话题;还有些研究者侧重于文本分析,分析电视剧、电影、广告或者具体的媒体事件,在媒体、受众、社会之间进行互动研究。《读书》杂志开设了专门的媒介批评专栏,即用文本分析的方式,进行媒体文化研究。其中蒋原伦的《今夜星光灿烂》通过分析年轻人上电视,阐述了伴随电视成长起来的当代青年,他们习惯在电视中扮演自己,他们是名副其实“身披电视屏幕”的媒体人。邱林川、陈韬文主编的《新媒体事件研究》分析的就是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媒体事件。另外,热播韩剧、网络游戏、电视娱乐节目、网络视频等都是媒体文化研究中备受关注的对象,对其研究往往涉及受众心理分析、政治意识形态、消费意识形态、性别对抗、权利关系等传统文化研究的话题。
    其次,本年度最具中国特色的媒体文化研究,是探讨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族群文化如何利用媒体有效传播。如徐康的《红岩文化与媒体传播》、徐会乐的《中原武术文化媒体传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顾苏的《中德媒体2010上海世博会报道中的中国形象——从媒体政治、跨文化视角分析自我与他者形象》等,这些文章提倡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把传统文化打造成适时的文化产品,推动其传播与发展。问题是,当传统文化在新媒体中重现时,由于政治意识形态、商业集团、传媒机构的介入,它们已改头换面,被“去传统化”了。如何保护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族群文化的原生态性,是这类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然,本年度媒体文化研究的热点当数自媒体文化。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媒体的生态环境,致使媒体文化呈现出新的特征。基于过去传播学理论、法兰克福学派、伯明翰学派基础上形成的媒体文化研究已经无法对自媒体文化的新特性给出合理解释。基于此,自媒体文化成为中西方媒体文化研究的新领域。早在2002年美国专栏作家Dan Gillmor就已提出自媒体概念,把以博客为代表的个人媒体看做是“新闻媒体3.0”的象征与代表(其中1.0是指传统媒体或旧媒体,2.0指新媒体),2003年,美国报业协会媒体中心出版了谢因·波曼(shayne Bowman)与克里斯·威里斯(Chris Willis)合著的自媒体的研究报告,拉开了中西方学界关注自媒体研究的大幕。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里斯的报告研究了美国公民利用电子邮件、博客、论坛等,在美国公共事件中(如“9·11”事件、伊拉克战争)参与制作并报道新闻的重大影响,这种“自己动手做新闻”的热情就是自媒体时代的特征。在过去那种批判性的媒体文化研究中,媒体文化被看做是以种种形式诱使个人认同那种占优势的社会和政治的意识形态、立场以及表征等。当然它也为个人能够获得反抗社会的力量提供了种种资源。[1]传统媒体文化的掌控权,交织在政客、商业集团、传媒机构的相互牵制之中,它与大众的关系是自上而下的。而今,自媒体拓展了自下而上的新传播模式,大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他们同时参与信息的创造与传播。这样大众部分获得了媒体文化控制权,推动了传播民主化的趋向,促成了网络公共领域的构建,改变了媒体生态环境。
    从2005年开始,我国的媒体文化研究开始关注自媒体的影响,当年仅两篇文章谈及这一话题。2009年之前,这方面的研究一直很薄弱,零星有研究者分析自媒体时代可能出现的媒体文化特征、动向及其对传统媒体的挑战,那时的研究颇有前瞻性的意味。毕竟“人人都能动手做新闻”,不是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科技发展作为坚强的后盾。在我国,当博客开始流行,尤其是智能手机全面上市,网民才成为随时“寓居”网上的、名副其实的网人。另外,各大门户网站,如搜狐、新浪、腾讯等都全面打造自媒体式的平台,电子邮件、论坛、腾讯QQ、MSN、博客、微博等都发挥着自媒体的功能。尤其是2009年微博控的流行,正式宣告了自媒体时代的全面来临。总体来说,从2009年起我国对自媒体的研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1年自媒体研究的论文明显多于前几年,这的确是自媒体时代来临的症候。
    而在本年度自媒体文化研究中,微博是最热的话题,中国知网中题目出现微博的文章有上千篇,微博的热度由此可见一斑。2010年蒋原伦、张柠主编的《媒介批评》(第四辑)的核心话题就是微博,涉及的话题有微博与公共领域、微博言说方式、媒体生态等。2011年微博的话题依旧火热,除了直接以微博为题的文章之外,探讨自媒体文化、新媒体文化的多数文章都涉及微博,我想是因为微博的确宣告了自媒体时代的全面到来。在研究微博的文章中,有些把微博作为新的教育途径,倡导通过微博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有些阐释微博的出现对其他媒体(报纸、广播、电视)造成的影响以及其他媒体该采取何种策略来应对,如《中国报业》、《新闻知识》、《新闻记者》、《新闻爱好者》等很多杂志都刊登过类似文章。这类文章特别提到在新闻界,报刊、电视不再是唯一能进行“权威发布”的中心了,微博中大量涌现的公民新闻已经斩获了部分创造与传播新闻的话语权,甚至传统媒体有时需从微博中采集新闻。如“辫子新闻”就指传统媒体、公民新闻、社会性媒体相融合的趋势。看来,未来传统媒体发展的前景必然是与新媒体的融合;还有些文章着重探讨微博对突发事件的介入及微博问政等情况,像宜黄拆迁、上海火灾、动车事故等公共事件的微博报道、两会的微博问政等。杨琰的《以两会微博为例谈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成》、刘卉的《从宜黄拆迁自焚事件看微博传播的特点》、吉卫华的《微博客的媒介生态研究》即认为微博以其传播的自主性、互动性、扩散性、及时性推动了我国民主化的进程。
    无疑,微博对公共领域的构建、媒体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微博研究的焦点,有研究者认为微博开启了信息传播的新纪元,有效改善了人际关系模式,加速了公共领域的构建;也有研究者认为应对微博“热”进行“冷”思考,因为微博中的信息庞杂、碎片化导致信息真假难辨。另外,由于网络使用地区不平衡、社会阶层、年龄、学历结构形成的数字鸿沟,会造成边远地区、农村和其他不接触互联网的弱势群体在公共领域构建中“失语”。总体来看,微博有效改善了人际关系,有了微博,大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他们同时还是信息的创造者与传播者,大众的主体性获得了彰显,他们的社会热情与政治热情就会被调动起来。当大众的信息在碰撞与交流中形成公共舆论时,就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由传统媒体文化诱使个人所认同的那种占优势的社会和政治的意识形态,这样公共舆论在民主选举、灾难救助、突发事件中就起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当然,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微博在公共领域中的作用,让大众通过这一平台发出的有社会意义的声音不被信息的洪流所淹没,这是理论研究尚需解决的问题。另外,媒体、文化、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互动的,社会政治制度、文化环境、经济发展都会制约媒体文化的发展,所以关于微博的进一步研究,还需更多关注如何保持自由、健康的媒体生态环境。
    除微博之外,还有些研究者探讨了我国自媒体文化发展的进程、特征及其影响。如周晓虹的《自媒体时代:从传播到互播的转变》、王长潇的《播客平台的商业模式、监管自律与播客自媒体公民意志的再传播》、尹章池等的《刍议“自媒体”的兴起与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播策略的创新》等,这类研究侧重通过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来谈自媒体文化的特征及其意义。如夏德元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用“媒介共鸣效应”和“溢散效应”来形容,认为传统媒体因其沉淀着传统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内涵是新媒体的唯一参照系,具有历史价值,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必然是共生共存的。邓若伊认为自媒体中的公共领域已不同于哈贝马斯笔下的公共领域,互联网中难以再现俱乐部、咖啡馆中的美好、真诚的交流情景。另外,保罗·莱文森的《新新媒介》对美国新新媒介(本文称自媒体)有全面介绍,书中谈到的兴盛于21世纪的自媒体有博客网、优视网、维基网、掘客网、聚友网、脸谱网、推特网、第二人生、播客网,莱文森分析了这些不同媒体的各自特征,并认为这些媒体在过去其他媒体优势的基础上,又向前发展了一步,他称赞新新媒介的民主化特征,称每一位消费者都是生产者,个人能选择适合自己才能和兴趣的新新媒介,新新媒介没有自上而下的控制,新新媒介使人人都能成为出版人、制作人、促销人。当然,他也看到了新新媒介潜在的危险,如知识产权受侵犯、信息垃圾、留言、攻击、煽动、盯梢、恐怖、欺凌等在新新媒介中时有发生。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不容易,他呼吁网民理性参与、回应新新媒介。尽管莱文森是针对美国自媒体来谈问题的,但同在“地球村”,我们也定能从中受益。
    总之,2011年我国的媒体文化研究中,传统媒体文化研究与自媒体文化研究并行不悖。自媒体文化研究方兴未艾,尚需以传统媒体文化研究为参照。此外,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媒体生态环境也有相应改变,如何构建积极健康的媒体生态环境,是今后媒体文化研究的关键点。
    注 释:
    ①本文依照学界的流行观念把媒体分为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三类,传统媒体指互联网出现之前的媒体,新媒体指20世纪90年代中期互联网上出现的第一代媒体,自媒体特指与新媒体相对的20世纪末出现的人人都能创造和发布信息的个人媒体。
    参考文献:
    [1]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文化[M].商务印书馆,2004.
    (作者为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2009级博士生)
105#
发表于 2013-11-16 00:28:2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sojump.com/jq/1699886.aspx
106#
发表于 2013-11-16 00: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兴媒体的发展


来源:互联网


 
  我国新兴媒体的发展成绩斐然。近十年来,新浪、搜狐等商业网站的营业能力超过了中央电视台,新兴媒体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新兴媒体的发展态势表明,谁先介入管理、谁的管理方法最科学,谁就能从 这种发展中持久获益。详细内容就由广告买卖网介绍下
  第一,我国新兴媒体的发展成绩斐然。近十年来,新浪、搜狐等商业网站的营业能力超过了中央电视台,新兴媒体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而且促进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特别是我们的微博、及时通讯平台的功能,可以说在硬件上我们的互联网和新兴媒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这期间有我们在座各位付出了艰苦努力。十年前像这些商业网站名不见经传,他们的影响力不及我们西安的古城热线,但是过了十年就发展起来了,可能我们现在的公司很小,但大有希望。
  第二,媒体与文化密不可分。媒体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传播渠道,没有媒体或者媒体技术落后,文化的传播效率就会变得十分低下,文化是媒体的内涵,是媒体的灵魂,传播先进的文化能够有效提升媒体的品质,传播不良的信息,就会败坏媒体的形象。所以我们要在发展新兴媒体事业的同时促进先进文化协调发展,也就是说只有媒体没有优秀的文化,媒体的档次会很低。
  第三,西方大国的媒体文化值得我们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全面实施了通过媒体塑造国家形象的战略,我个人认为他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们传播的结果是什么?现如今,人们一说到美国就想到了公平自由,一说公平自由就自然而然的想到美国,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现在你问我们中国的孩子最喜欢吃什么?恐怕早已经不是中国的道口烧鸡了,这就是美国媒体传播的结果。
  媒体有很多形式,比如新闻出版书籍,广播电视电影这都属于大众传媒,特别是互联网现在已经成为传播领域的龙头,我们可以想一下,美国有影响的大片那都是史泰龙等塑造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形象,都是人类救世主的形象。这种形象在国际社会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我举个例子,美国的大片《阿甘正传》,这个传播的文化内涵十分耐人寻味,这个故事的主题是阿担是天生的弱智智商很低,他母亲告诉他如果被欺负的时候就逃跑,他就练就了一双飞毛腿,就是因为他有一双飞毛腿跑的很快成为了一个橄榄球的巨星,受到了总统的接见。
  后来当兵的时候不仅自己逃脱了,而且救了同事成了英雄。后来因为学习唱歌跳舞,意外的瓦解了一场大规模的种族冲突,后来阴差阳错成了亿万富翁。这个电影看完之后,让人明显感受到在美国即使是个美国也能干什么成什么,美国是最公平最阳光的国家。美国人这个传播,媒体内容的传播做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第四,我们国家的媒体文化值得深思。我们看一下我们国家的电影,这是我们的第四个观点,我们国家的媒体文化值得深思。老一点的同志知道,从1988年开始,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些电影获得国际大奖,同时我爷爷、我奶奶的故事也成为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人形象,包括我们在座的华夏儿女是这种符号吗?这种符号能代表我们吗?还有前两年我看了一部反映证婚的贺岁大片,有几个主角耐人寻味,一个唯利是图,一个未婚先孕,一个第三者插足,一个是性冷淡,这几个女主角能够代表我们当代的年轻女性吗?是我们年轻女性的主流吗?你说这样的电影产生的明星示范效应会对现在的年轻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第五,发展新兴媒体应该优化内容。我们打开门户网站其主业内容往往是负面消息较多,正面内容较少,我相信这些内容除少数虚假信息外都是客观存在的现实,都是真的。但是大家别忘了这个新兴媒体对于负面新闻具有很强的汇集效应、扩大效应,很容易聚焦成焦点问题,局部问题放大成为全局问题,一般的问题演变成为社会问题,个人的偏激言论成为一种情绪,如果我们大家天天面对大量的负面消息,至少会使大家心情不爽,情绪焦虑,影响心理和谐,损害身体健康。我认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他和我们每个人一样,他有缺点但也有优点,绝大多数人的优点是大于缺点的,所以我们说从事新媒体工作在从事内容生产、内容传播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事实。
  第六,发展新兴媒体应该谨言慎行。也要有一种责任意识,目前我国新兴媒体发展的速度十分惊人,网民超过了五亿,手机用户近九亿多,占全球用户的五分之一,微博用户达三亿以上,每天及时通讯、实时在线的人数都在两亿左右,所以新兴媒体传播,存在着明显的连锁效应,特别是微博,表现的更为突出。我们媒体的从业者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引发舆论大潮,都可能对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产生深刻的影响,例如郭美美事件就那么一个小丫头,一天炫富就使我们国家的慈善事业倒退十几年,这对我们国家影响很大。有的人是被新闻伤害的,我是搞新闻的,这方面见过很多,我们报道出去人家家庭的情况、个人的情况,其实对人家本人和家庭无意当中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这种伤害是无法修复的,这个话起来就长了,我们可以以后再探讨。
  最基本的传播是口口相传,新闻传播上有一个第一事件说出去的东西,以后是很难纠正的,新兴媒体的从业人员应该要比常人更强的社会责任意识,要对社会负责,对他人负责。
  第七,发展新兴媒体应该强化女性意识。应该说我们不少网友真有真知灼见,他们的观点很深刻,意见也非常好,但是在一些新闻跟贴论坛和博客上也不乏人身攻击等行为,严重损害了我们新媒体的形象。特别是经过一些认证的人,常常在网上被骂的找不着北,而又敢怒不敢言,认证了以后只能捱骂。像孔庆东那样的人极少敢对骂,如果对骂可能炒作成为娱乐新闻事件,官员可能把官帽子给摘了。所以一些名人经常投诉,说网上根本不平等,确实不平等。
  批评我们的网管部门没有把这个管理好。我们新兴媒体在座的精英应该用实际行动抵制这种不良的行为,积极推动文明发言文明上网。网上的网民有时候很难理解,说什么都不行,我的体会很深,前一段时间我发了一段微博,社会上的媒体一直在报道美国总统访华的时候在平民小巷吃面条,骆家辉坐经济舱过来,微博上也在讨论,我也发了一个微博,我说大家持续关注这些行为,体现了如下民意诉求。一是民众希望官员平民化,二是希望政府降低行政成本,三是希望行政廉洁,这个话没有错吧。
  后来我又加了一句,当然也不排除其存在刻意传播美国价值观的因素,我这个话应该说的没有什么,骆家辉接受新华社采访的时候明说,我来中国就要向中国人民展示美国的价值观,我说不排除有这种因素,也没有说刻意在展示自己的价值观。一下子捅了马蜂窝了,把我骂的没有办法。这个东西很不公平很不理性。所以我一直在说这些网友,我说大家可以批评政府,也可以批判,甚至可以像鲁迅那样批判国家,但不能无端谩骂,这个风气很不好,特别是实名认证的人,那就没有办法弄。
  第八,发展新兴媒体应该避免负面效应。新闻的定义是什么?新闻是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一般来讲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都可以公开传播,但是作为负责任的媒体在传播事实的同时应该避免负面效应,像传播他人的隐私就会伤害当时人,传播虚假广告就会坑害消费者,传播不良图片就会危害未成年人。特别是过分的渲染龌龊事件就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像去年报道的伤害幼儿园的事件,我感触很深,小孩子们是无辜的,当然这种事件的发生温家宝说过有其社会背景,是我们社会矛盾凸显也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是我们想想第一起事件我们媒体没有责任,第二起事件也没有责任,但是第三起、第四起、第五起、第六起,我们媒体传播这类事件在客观上有没有示范效应,这些犯罪分子有没有受到这种提醒,也用这种方法报复社会。这一类的事情怎么传播应该动动脑筋,增强一些在传播新闻的过程当中,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负面效应。
  第九,发展新兴媒体应该维护国家形象,近年来国内媒体多次大规模报道各地发挥的老人摔倒无人搀扶事件,并由此引发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广泛讨论,国内公众在畅所欲言之时,国外的同胞却感到很不自在。最近一年内有几十名海外华人、留学生在网上对我说,你们网管部门能不能控制一下这些家丑的外扬,13亿中国人竟然扶不起一个老人,丢人不丢人啊,还要脸不。所以网络传播不像传统媒体的传播,像陕西日报、电视台,只局限在我们的境内,但是网络传播就不一样了,网络传播无国界,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约束。我们在新兴媒体上发言的一言一行,国际社会会同步感觉,他会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行业它的社会形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媒体形象。我们如果过多过分的报道类似的事件,我们中国会不会被国际社会唾弃,中国人都成什么了,所以说我们从事新兴媒体事业应该高度重视这一点,因为我们大家都有一张黄色的脸,一出去一看都是中国人,这在咱们国内感觉很明显,我相信海外华人和留学生讲的都是肺腑之言,话虽然难听,但是对我的振动很大。
  第十,发展新兴媒体应该瞄准国际一流。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国家产生的新闻占10%以上,互联网地址现在有40多个,大部分被美国占用,全球现在有3.2亿个网页,80%是美国的,其中我们中文的网页只有600余个,这与我们大国人口的占比是很不相称的,在互联网建设上我们的硬件、规模都是世界一流的,中国有最庞大的网民群体,中国人有最聪明的大脑,在网络文化、内容生产上我们的差距能老是这么大下去吗?年轻的同志们你们要努力,我们不能总是处于这么被动的地位。
  第十一,发展新兴媒体应该增强危机意识。新兴媒体是认识一个国家一个组织最重要的途径,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因为我们国家新闻传播能力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在国际社会上评价中国的主导权基本上掌握在西方媒体的手里,这种被动的局面十分不利。比如西方大国最近几年炮制的世界威胁论,人民币操作威胁论、资本威胁论、贸易威胁论等,像南海十多个岛礁是被我们控制的,其他40个都是他们发达国家控制的,因为我们没有话语权,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说明上因为声音太小太弱,不是被挤到舆论场的边缘就是被强大的舆论所淹没。
  谈到发展网络文化争夺话语权方面,如果在这儿鼓励大家拍大片很不现实,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会大幅度的降低制作文化精品的门槛。比如说史记这是个文化精品,史记当时司马迁做的时候,写在竹简上要装五个火车皮,这么大的基础背后必须有国家的支持。像蔡伦造纸之后就使书籍的传播成为了现实,同样现在计算机的虚拟技术是制作电影的门槛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我们这些小公司可以发展动漫,动漫也可以出精品,但不幸的是我们国家丰富的创作资源正在被别人占用,像花木兰前几年被美国抢去了,美国用计算机的技术制作的画像、人物天马行空,塑造的形象、讲述的故事已经把这个技术用到了极限,我们很难超越它。所以我们要有危机感,陕西地面上的文化资源到处是,我们应该少被其他省抢走,像走西口就被山西拿走了。
  第十二,发展新兴媒体应该立足陕西实际。近年来中央和省上颁布了新兴媒体振兴规划,发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陕西省委宣传部每年拿出上千万资金扶持文化精品项目,我们做的一些项目都可以向省委宣传部申请资助,详细情况和详细政策请登陆我们陕西文化产业网大家查询,上面都有办法。陕西有上百家科研机构,有上百万大学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秀美的自然文化资源,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现代文化资源,优势相当明显
107#
发表于 2013-11-16 00: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兴媒体影响力的体现
来源:互联网


 
  新兴媒体的影响对今年美国大选带来很大,新兴媒体的“亲民”本色、自由性、开放性特征,使其影响力渗透入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改变着公共社会生活。那么就由广告买卖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下新兴媒体的影响力从哪里方面来体现。
  席来旺:新兴媒体对今年美国大选带来很大影响。从前,人们主要通过电视、报纸关注选情,并以各家各户方式参与选举进程。现在,网络成为人们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的重要平台,各总统候选人的支持者在网上进行交流协商,在网上发动对某位候选人支持的活动。
  据美国近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因特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政治影响力激增,视频共享网站和社交网站异军突起,成为今年选战重要传媒,近半数美国民众运用因特网等新兴媒体追踪总统选情。受访者中,17%的人每天浏览政治类网站、阅读与竞选有关的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这一比例在2004年总统选举时为8%)。
  35%的受访者看过网络政治类视频,10%的人借助社交网站参与竞选活动。与共和党相比,民主党人士更善于运用社交网站、在线视频、在线筹款、发送与选举有关的电子邮件以及直接从竞选阵营网站获得信息。奥巴马就通过网络募集到很多捐款。
  罗宾·曼塞尔:新兴媒体促进了电子政务的产生和发展。许多政府对新兴媒体持欢迎态度,也乐于充分利用新兴媒体的优势。比如,政府可开设网站传播政府信息,与网民互动,提供各种服务,从而让政府的反应更高效、更便捷。但与此同时,新兴媒体对政府的管理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这里最重要的是如何做出反应。一般来看,政治家们还是十分注意新兴媒体的作用和影响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今年美国的大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就是利用新兴媒体的大赢家,他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与草根民众的联系,从筹款、宣传到拉票、竞选,把互联网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使美国政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匡文波:新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已经到了不言而喻的地步,就像粮食和水一样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新媒体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日常生活等社会各个层面。
  韩石:以前公众从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只能单向接受新闻信息,个人意见的反馈无处表达。而互联网的出现为民众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表达观点的广阔平台,个人从信息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信息参与者和传播者。尤其是很多涉及国家政治,与百姓生活利益相关的话题,常常位居点击榜首,可见互联网能激发公众主动关注新闻事件的兴趣、调动他们政治参与意识,从而有利于国家民主建设。
  李琰:互联网超越国界的交流特性,也使其成为国际社会加强了解的优先渠道。法国有一个中国留法学生制作的法文网站,上面不仅有中国学生写给法国总统萨科齐的签名信,表达广大留学生朴素的爱国感情,也有大量准确翔实的历史资料向法国民众介绍中国的历史与现状,介绍中国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帮助法国民众了解真实的中国,记者接触到的很多法国百姓,都说曾浏览过该网站。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呈现联合趋势。“报网互动”、“台网互动”、“手机报”、“电子报”等新事物不断涌现,社会舆论呈现着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罗宾·曼塞尔:新兴媒体促进了媒体传播领域的扩展,推动了社会舆论的多元化。由于互联网、手机通信的普及,更多的人可以自由表达意见,促进了不同观点的人更好地进行交流,甚至让不同文化、不同语言背景的人们进行互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新兴媒体促进了社会的多元化,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熊澄宇:以互联网为例,所谓“社会舆论倾向多元化”是由其特有的用户主导的分众传播方式决定的。用户主导意味着选择不同;分众传播意味着主题不同。在舆论空间中,不同用户对不同主题的选择决定了社会舆论倾向的多元化。因此,新兴媒体不仅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而且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墙体广告制作
  孟威:网络新媒体的传播交织着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双重特征。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不仅是个人简单的获取与阅读的过程,也是个体与他人互动、融入社会的过程。目前,WEB2.0时代迅速兴起的多样化个人在线产品在参与社会事件、发表言论和影响事件进程方面,显示出对网民的凝聚力量。网络新媒体传播的个性化时代已经真正到来。另一方面,在新媒体构建的复杂社会交往过程中,其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左右着个人的判断和选择,也加剧了多元化观念的对立和融合,常常激发“滚雪球效应”和“群体极化”现象。
108#
发表于 2013-11-16 00: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媒体垂直媒体及个人门户发展雏形研究解析

2013年10月17日 中国行业研究网http://www.chinairn.com

 传播学者魏武挥写了一件事,他在知乎的一个答案被收进知乎用户创建的收藏夹,从而引进了他新提出的“整理者”这个概念。其实他自己也指出,这一概念所涉及的东西本身并不新颖,只不过将原来的单纯个人收藏加入了社交分享功能,从而使得整理过程本身也具有了向外传播的性质。

  广义上来说,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是大量转载加少量原创。即使标榜所有的新闻都有自己记者采写,有些时候也是要综合其他媒体的报道,不然就无法做到全面覆盖热点。作为新闻来源的首发媒体也不希望只有自己一家报道此事——尽管他们希望其他媒体在转载的时候都引用自己的名字。

  整理可以说是媒体的一项基本职能。将整理过的内容重复呈现,体现了整理者本人的个性。而这种个性也很容易为文摘带来一定数量的粉丝,最终甚至可能发展成为对转载者本人的影响力提升。

  从这个意义上说,将自己的整理清单通过社交网络分享,就是在办一份报纸,或者办一个(科技)博客。所以这个概念本身一点也不新颖,只不过是一种旧有观念的重新组合。你肯定不会把整理浏览器的收藏夹同办报纸联系起来,而社交网络的分享功能最终创造了这种联系。谁先想到,谁先赢。

  垂直媒体其实就是比较有钱的网络收藏夹,网络门户是更有钱的网络收藏夹。这就一下子揭示了网络媒体们盈利能力弱的原因:他们做的事都是广义上的整理收藏夹而已。

  打造个性

  体现并持续保持“个性”是整理结果脱颖而出的一个窍门。曾经有一个完全复制粘贴媒体报道,仅仅修改标题的博客“钱烈宪要发言”,几年前还有印象的人应该知道,这个小小的改标题动作带来的效果,比重新写一遍都要强很多。

  而做得更大的媒体,基本上都是用这个“个性”来做区分和赚钱,这就是它们的“定位”。机器能否做到自动体现“个性”?能做到一部分。

  以知乎收藏夹为例,魏文提供的收藏夹“一字答”(只有一个字的热门答案),以及“500斩”(赞同数超过500的答案)都是巧妙利用统计数据打造个性的例子。而“打击题主”、“笑得我差点吐血”、“必须为妞灌输的种种思想”都是需要理解所摘内容本意,在此基础上加以个人判断,离不开人,机器无法实现。

  还有一个例子是iOS和Android应用商店的应用专题。专题也是必须人肉兴建的,少数专题理论上可以用统计生成(如“情人节应用”,“网络电视应用”),但类似“图标内容是字母A-Z的应用”,就得自己一个个找。“屌丝专用应用”,基于每个团队对“屌丝”概念的理解而不同。谁能依靠人类做这些专题的思路,去做一个机器算法,他也许早就改变世界了。

  最后就是应用商店之前也搞过的名人推荐专题。毫无规律,完全就是因为推荐者本人是个名人,就可以组成专题。这种思路也是机器无法理解和模拟的。实际上“蛮子文摘”和“一个”都是这种以名人为单位的内容整理。

  很多时候,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文摘是有意义的,即使其自身不生成任何内容。知乎属于特例,其产品结构导致文章作者不可能被埋没;但在有些网站上转载的文章,会被读者认为是文摘网站本身的观点(比如“虎嗅就知道发这种抢眼球的文章”)。原作者在讨论过程中被忽视了。

  传统的文摘类报纸对原作者是要支付稿酬的。但是这个传统很可能已经丧失。不谈公司化运作的媒体不尊重版权的问题,如果是有影响力的个人转载,如何界定这一行为就值得商讨。一般来说,原作者只能要求到注明作者名字以及可以追溯到源地址,要钱似乎不是主流。

  对于内容的原作者来说,他们面临着无限的矛盾:一方面,名气不是很高的作者希望能有尽可能多的网站去转载,当然也包括个人收藏再传播,这能使得他们扩大自身的名气;另一方面,他们又希望这些转载者能够尽可能尊重版权,但转的越多,自己留下名字的可能性就越低。

  其实知乎、豆瓣等网站的收藏与分享功能,提供了社交网站和自办网站之外,人们输出收藏夹的第三种选择。在美国,一个专门进行各种社交网络聚合,并允许人们在一个页面上重新输出所有相关报道的网站Storify已经被社交评论聚合平台LiveFyre收购。你很容易发现,通过看似毫不费力的收藏输出价值观,是很多人梦想去做的事,而一个合适的收藏平台,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109#
发表于 2013-11-16 00:3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网评会探讨自媒体时代公民社会责任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14日
  千龙网
  2011年7月14日,北京网络新闻信息评议会召开2011年第五次会议,主题为:自媒体时代的公民社会责任。

  千龙网讯 新浪副总编孟波(微博)、新浪微博辟谣小组组长谭超(微博)、搜狐微博产品运营总监王铁军(微博)作为网站管理者代表首先介绍了网站利用微博在遏制谣言、维护微博公信力方面的主要工作方式;微博博主代表吴法天(微博)、蔡小心(微博)、渔夫以及“谣言粉碎机”(微博)成员代表讲述了自己在参与辟谣、传播事实真相过程中的切身感受;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金兼斌(微博)教授、全国“三教办”孙兆华副主任以及中宣部、国信办九局等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的代表也先后发言将微博辟谣成果与提升公民社会责任相结合,为共同维护正常网络信息传播秩序、提升网络公信力献言献策。
  评议会指出,近两年来,随着微博、SNS在国内的迅速发展,网络媒体已经全面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每个网民都能够轻易的通过基于“关注”与“被关注”的用户关系,完成信息的获取、生产、分享和传播。在网民整体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的现状下,信息发布门槛的降低、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一方面极大的丰富了互联网的信息量,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各种现实需求,同时另一方面也使虚假信息混杂其中难以辨别,混淆了人们的视线,甚至引发了大众的群体性恐慌。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微博中就连续出现了金庸“被去世”,日本地震系列谣言,碘盐防辐射,北京暴雨图片造假等一系列影响较大的虚假信息,严重的误导了大众,干扰了正常网络信息传播秩序,降低了网络媒体公信力,破坏了互联网行业整体形象。
  评议会指出,面对自媒体时代虚假信息横行,北京网络媒体积极应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新浪微博为抑制谣言的传播成立了微博辟谣(微博)小组,24小时不间断工作,负责微博中谣言的发现、甄别和处理;推出了“不实信息曝光专区”,专门曝光虚假信息;许多网民也加入到辟谣的行列,“辟谣联盟”(微博)设在新浪的账户就是由资深网民自发组建而成,在成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已经发布辟谣微博115条。网易、搜狐、凤凰网、人人网、开心网、和讯、搜房网、移动微博等网站通过在网站显著位置设置举报入口、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招聘网站自律专员等方式,发动网民参与清理虚假信息。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微博本身传播特性,网站防范虚假信息手段能力不足,网民社会责任意识不强等原因,虚假信息仍然存在。
  评议会倡议,北京网络媒体要在自媒体时代主动研究探索创新虚拟社会管理方式,积极推动网民在虚拟社会中承担社会责任,一是网络媒体内部要建立完善虚假信息防范、甄别、处置体系,通过专门的团队建设和新技术研发应用,实现虚假信息的传播预警,真伪内容的快速有效甄别,传播节点的准确锁定惩治;二是网络媒体要充分利用自媒体时代网络意见领袖影响力巨大的特点,发动网络意见领袖积极参与抵制虚假信息,树立网络意见领袖在虚拟社会中践行公民社会责任典范;三是网络媒体要全力配合政府及其它各类社会机构通过自媒体平台建立与网民沟通机制,最大程度放大准确、权威信息。
  参加此次会议的还包括网易、凤凰网、搜房网、百度、和讯、人人网、开心网、139移动互联、北青网等网站微博及SNS社区负责人。

110#
发表于 2013-11-16 01: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网络媒体2002-2012发展回望中国网-传媒经济 [url]http://media.china.com.cn[/url] | 发布时间:2013-08-03

2002年,当我们用电脑在线收看唯一一次在亚洲举办的韩日世界杯时,寥寥的几段视频,缓慢的下载速度,让我们不得不端坐在电视机前定时、定点收看;

2012年,当我们用iphone、ipad收看远在英伦三岛的奥运会时,我们不需要考虑收看的时间和地点,不需要考虑是否错过直播,不需要考虑下载的速度。因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都可以接收到奥运一线的快讯、图片、视频和互动。

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专项规划》颁布,确定中国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包括推行电子政务、振兴软件产业、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等;

2012年上半年,政府机构微博达到25866家,其中,省部级以上政府机构微博58个,厅局级以上政府机构微博1154个 。电子商务的市场交易规模在2012第一季度达到1.76万亿元 。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511.9亿元,首次超越报纸广告453.6亿元的规模。

从2002到2012,如果历数发生在互联网领域的变化可谓不胜枚举,而具体到网络媒体,十年的征程完成了从边缘到主流的蜕变,从输血到造血的重塑,不仅在互联网世界构建起成熟、完善的传播格局,而且成为网络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网络问政的主要平台,更因强大的网络舆论监督彰显出独特的力量。

回望之一:形成成熟、完善的网络传播格局

2012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了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5.38 亿,其中73%的网民会选择在线浏览新闻。统计自2002年以来的报告可以看到,浏览网络新闻一直位列网民互联网应用的前五位,2008年甚至上升到了第二位。

不断上升的网民数以及大多数网民对网络新闻长期、持续的需求是网络媒体快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自2001年8月20日《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办以17号文件发出)出台以来,围绕着新闻网站的建设,中央不断加大力度,调整布局,制定规划,最终形成目前三级新闻网站格局——以中央级媒体为主办单位的国家级重点新闻网站、以省级宣传部门主管或省级新闻媒体单位主办的省级重点新闻网站,以及新闻媒体创建的媒体类新闻网站。

在战略定位上,三类网站根据各自的媒体属性、发展规划和经营布局,形成了差异化的发展方向——综合性新闻网站如人民网、新华网,地方新闻门户如东方网、千龙网、南方网,网络新闻、资讯原创策源地如环球网、新京报网。

目前,中央级重点新闻网站共13家,获得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具有新闻登载权的网站280多家,传统媒体大多数完成了媒体内容数字化转换,拥有了相应的网络版或电子版。在中央,重大新闻报道活动现场都有国家级重点新闻网站的身影;在地方,地方重点网站进入宣传报道梯队,基本形成了一报两台一网的格局。而传统媒体的网站则成为其报网融合、台网联动、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阵地。

在新闻网站之外,还活跃着一支网络新闻报道队伍,即商业门户网站的新闻频道。虽然拥有新闻登载及转载资质的商业网站并不多,但他们凭借在互联网领域开展综合性业务所带来的用户群与流量,带动了网络新闻的浏览量和传播效果,成为新闻网站主要的竞争对手。相比较而言,新闻网站由于业务相对单一,报道内容集中且同质化,在传播力与影响力上稍逊于商业网站的新闻频道。但是,新闻网站的时政新闻、社会新闻和重大热点报道等却是商业网站的主要新闻来源。两支网络报道队伍优势互补,相互配合,形成了互联网上网络新闻报道与传播的繁荣局面。

2011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对各类网站在网络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有了明确的阐述和界定:“支持重点新闻网站加快发展,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综合性网站和特色网站,发挥主要商业网站建设性作用,培育一批网络内容生产和服务骨干企业。”国新办主任王晨在《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一文中,更进一步阐述了各类网站的责任和任务:“网站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必须把加强阵地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努力形成以重点新闻网站为骨干、知名商业网站相配合、各类网站积极参与,共同推进网络文化建设的生动局面。”

回望之二:网络媒体成为网络问政的重要平台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做客《强国论坛》与网友在线交流成为网络媒体发展的里程碑。尽管他上网交流时间很短,但网络媒体作为上下沟通的平台价值和作为执政党与民交流的渠道作用已然凸显。

从2009年到2011年连续三年,温家宝总理通过新华网的在线视频访谈与广大网友交流,每次时长约2小时,围绕国内经济、民生、教育、医疗等话题回答网民十多个问题。

其实,早在2003年SARS肆虐期间,中央高层就已开始通过互联网了解社情民意。胡锦涛总书记在广州对一位医生说:“你的建议非常好,我在网上已经看到了。”温家宝总理在北大宿舍对几位大学生说:“我在网上看到同学们在留言中表达了同全国人民一起抗击SARS的决心,令人感动。”

2005年“两会”期间,一条征集“总理记者招待会网民最想问的问题”的帖子出现在新华网发展论坛,拉开了网络媒体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动上下沟通的序幕。在此之后的每一年,各大网络媒体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和表达手段,搭建政民对话的便捷通道。

在网络媒体长期、不懈的努力下,十年间,一大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借助这一平台以各种方式与网民对话。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于通过奥一网发布《致广东网民朋友的一封信》,邀网民“灌水”“拍砖”,邀请26位网民进行面谈;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于通过东方网与网民在线交流;51位省委书记、省长通过人民网开设的“地方领导留言板”公开回应网民留言。

站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高位,网络媒体不仅仅是网络新闻发布的平台,更需要担负起各级党政机关网络问政的使命,需要以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来推进中国社会的发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名照曾提出:“网络媒体要大力推进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和谐网络建设,使广大网民共享和谐网络、和谐文化,团结和激励广大网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回望之三:网络新闻报道从边缘到主流

2008年,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说,“今后10年内,所有媒体消费都将通过互联网渠道进行。届时传统意义上的印刷版报纸、杂志将不复存在,所有东西都将以电子版的形式发行。”

虽然现在还不能断言网络媒体完全取代传统的报纸、杂志,但在新闻报道上,网络媒体快速、海量、互动、多媒体的传播优势已经成为网民浏览新闻的第一选择,也成为信息言论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媒体从边缘到成为主流角色已不再被质疑。这一点,无论是在重大主题新闻、突发新闻事件的报道上,还是日常、普通的新闻报道中都得到印证。

2003年网络媒体报道“神州5号”载人航天的发射和回收,主要采用文字、图片和快讯的方式,新华网在全球互联网站中率先播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发射的消息,并以中文、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和阿拉伯文进行播报。2012年“神九”发射天宫对接,网络媒体不仅实现了现场直播、滚动播报,而且用 flash三维动漫演示七大系统的工作流程、发射对接过程,同时邀请嘉宾与网民对话,边看边聊详解对接技术和要点。部分网络媒体还派出记者到发射前方采访有关人士发回原创报道。

2008年汶川地震报道是网络媒体报道突发事件的经典案例。新华网于14点46分发出地震的第一条快讯:“12日14时35分左右,北京地区明显感觉到有地震发生。”随后,新闻网站、门户网站、专业网站以及各类Web2.0网站,都在最短时间内调动各种手段和资源投身抗震救灾的报道。整个报道,行动之迅速,手段之丰富,规模之宏大,创新之多样,配合之紧密,均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网络媒体不仅着力于新闻报道,更是利用互联网独特的功能,开设网上捐款、网上义捐拍卖、寻亲、网民哀悼、网络公祭、关爱孤儿等诸多平台,让广大网民便捷地表达哀思和奉献爱心。最难忘在全国哀悼日(5月19日至21日)三天中,中国网络媒体的页面颜色全部改换成黑灰色,游戏及各类娱乐频道停止了服务。网络媒体的主流担当和社会责任意识被网民广泛称道。

十年中,先后有党的十七大、北京奥运会、建国60周年、上海世博会、建党90周年等重大新闻,相继发生过SARS病毒肆掠、2008南方冰雪冻灾、四川汶川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青海玉树地震、7.23温甬动车追尾事故等突发事件。每一次报道就是网络媒体经历的一次洗礼,也是网络媒体走向成熟、走向主流的一个台阶。网络媒体的正能量在这一次次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回望之四:网络媒体舆论监督彰显力量

众所周知,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是网络媒体舆论监督的起点,但在二十一世纪初的几年里,互联网刚刚经历过网络泡沫,网民群体尚未形成规模,来自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可谓凤毛麟角。因此,当孙志刚案、刘涌案曝光于虚拟的网络论坛,被网民热烈议论、争鸣,并最终影响到现实社会时,人们第一次认识到互联网的力量,惊呼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效果。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为网民参与话题讨论、发表意见观点、点评新闻事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无论是博客、SNS还是微博,都以用户贡献内容、高度互动参与为基本特质,因而网民实时在线转发、分享、评论成为可能,实时直播报道也有了发布的空间和舞台。

以2006年“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为发端,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一年胜过一年,监督方向也很快从网络世界指向现实社会,聚焦于社会热点、问题、矛盾和冲突,特别是种种贪污腐败、社会不公现象,成为网络媒体直接干预现实社会的重要力量。仅2009年一年就发生了央视新址火灾事件、工信部要求预装“绿坝”过滤软件事件、杭州飚车撞人事件、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云南晋宁看守所死亡事件,河南灵宝追捕王帅事件、湖北石首群体事件、湖北巴东邓玉娇事件、吉林通钢群殴总经理致死事件、上海倒楼事件、上海“钓鱼”执法事件……,同时还伴生出当年的网络流行语:“70码”、“楼脆脆”、“躲猫猫”、“临时性强奸” 等。

著名互联网研究学者丹·吉尔摩(Dan Gillmor)指出:“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普通公民成为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员。他们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建立起加入社会和政治讨论的平台。”网络媒体一方面充分展现网民意愿、情绪和社会诉求,为网民的高度参与、深度监督搭建平台,进而彰显出网络舆论的监督力量,另一方面也在极力引导网络舆论,建立网络舆情预警、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网络舆论动向、适时运用网络舆论调控手段和方法,为互联网营造一个健康、良性地发展环境。

谈到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特别需要提到近两年发展壮大的微博。过去的网络舆论监督主要是通过网站以多种形式集中报道,以及网民通过新闻跟贴、论坛上贴等手段来实现。自微博出现后,其集四大传播方式——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于一体,集四大功能——转发、关注、分享、评论——于一身的先天优势,使我们看到微博的能量、传播力和影响力之大,已然超乎想象。目前,来自微博平台的舆论监督正在成为网络舆论监督主要的源头。

回望之五:网络媒体经营从财政拨款到资本运营

在十年发展征程中,网络媒体最为举步维艰的恐怕是网站体制的束缚与网站运营的乏力。

新闻网站大多脱胎于传统媒体。无论是作为传统媒体的一个部门,还是逐渐地成为独立的机构,新闻网站都深深地打上了传统体制的烙印。加之早期对新闻网站经营发展、资本运营的束缚,如2001年17号文件明确指示的“新闻网站可在新闻出版系统内融资,必要时可吸收国有大企业参股,不吸收私人资金和外资,暂不上市。”,新闻网站的体制之困几成重弊。

十七号文件的政策规定使得新闻网站长期在体制内以双轨制方式运转,资金上只能依靠自身力量慢慢滚雪球式发展和国家有限的专项资金,相比商业门户网站依靠风险投资和上市融得是数十亿资金,新闻网站的资金短缺严重制约着新闻网站的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多元化发展。

2004年人民网迈出了体制、机制改革的一大步,从报社编辑部的一个内设机构转为报社的直属机构,同时作为报社岗位管理的试点单位,进行了网站规模最大、最彻底的一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在规范全员聘用制的基础上,取消行政级别,实现了由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为网站的转企改制和上市融资奠定了基础。

此后的五年,虽然有北青传媒控股千龙网、东方网控股凯迪网络等个案出现,但新闻网站的体制改革总体处于停滞状态,大多数网站营收入不敷出。直至2009年国务院新闻办下发《关于重点新闻网站转企改制试点工作方案》,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千龙网、东方网、北方网、大众网、华声在线、浙江在线和四川在线等10家中央和地方的重点新闻网站被确定为试点单位,要求试点单位按照党的领导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完成股份制改造,建立产权清晰的业务赢利模式,待转企改制工作按照要求全部完成后,具备上市条件的试点网站可随时进入上市程序,申请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融资。同年6月 20日,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12年4月人民网在上海证交所上市,融资10多亿,成为首家上市的新闻网站以及首家整体上市的中央媒体。

转企改制、上市融资要求新闻网站在体制机制、传播手段、服务方式、内容营销、新技术开发等各个方面,都要发挥比以往更多的创新性和主动性,真正按照市场的规律、按照现代企业的规律、按照资本运作的规律进行操作。十年,从“暂不上市”到上市融资十多亿,不仅观照出网络媒体管理政策的松动,管理理念的改变,也反映出新闻网站整体实力和水平的提高,新闻网站具备了进入资本市场“游泳”的能力。

回望之六:网络媒体管理趋于规范完善

2011年5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正式设立,这意味着民间俗称互联网管理“九龙治水”的局面将得到改变。自网络媒体诞生以来,多头管理导致宏观规划缺失、政出多头、协调困难、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互联网行业,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网络媒体发展无法跨越的障碍。国信办主任王晨指出:“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挂牌成立,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和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客观地说,对于网络媒体的管理一直有些滞后,这一方面源于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业务模式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也由于互联网是新生事物,立规制矩需要审时度势,严格谨慎。但是中央高层对互联网及网络管理一直高度重视,从2004年到2011年,无论是中央全会还是高层领导,相继就互联网、新闻网站建设、网络文化管理等发出各种声音(见后附的资料)。

互联网管理一直采取两手抓的管理办法,一方面建规立制,规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目前,关于网络媒体管理的法规、条例已较为全面,有全国性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等,有地方性的《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还有行业协会的自律公约,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博客服务自律公约》等。一方面实施专项打击行动,2009年1月国新办等七部委联合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关闭违法违规网站上千家;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先后7批公布了438家网站的名单,这些网站提供淫秽色情网络小说、手机小说、Flash游戏等违法内容。针对网络侵权盗版所呈现出的集团化、专业化、高技术化的情况,国家版权局等启动2010年“剑网行动”,加强了对音频视频及文学网站、网游动漫网站以及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监控力度。

网络媒体,作为互联网上新闻、信息和内容产品的最重要传播平台,既是网络管理的对象之一,也是维护网络环境、推动网络健康发展的主体之一。十年来,网络媒体不断提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除了自觉删除色情、有害低俗内容,还能够抵制自觉,恪守社会责任和社会良心,坚持“文明网站,绿色流量”,为社会文明的进步发挥了作用。

附件:

2003年8月,相继发出《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国内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通知》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当前思想理论领域的形势和下一步工作措施》两个文件。文件强调:要切实加强重点新闻网站建设,要高度重视互联网上的报道。

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

2006年十六届六中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加强对互联网等的应用和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使各类新兴媒体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

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批综合实力强、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新闻网站,形成若干个与我国地位相称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综合型网络媒体集团,争取其中一到两家重点新闻网站进入世界前列;要拓展即时通信、博客、播客、聚合新闻服务等业务领域,实现多渠道、全方位新闻信息发布的技术调整和业务整合,提升技术应用水平和业务保障能力;要发展手机网站、手机报刊、IP电视、移动数字电视、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新兴传播载体,丰富内容,创立品牌,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要完善地方互联网新闻事业发展格局。

2007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主题为“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和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6月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意见》,成为一段较长时间内指导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十七大报告中,“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再次写入。

2008年6月胡锦涛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民交流,并在考察讲话中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2010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明确提出“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是中国政府的基本互联网政策。” 这是中国政府自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以来首次以白皮书的形式阐明中国的互联网方针。“积极利用是基本目的,科学发展是客观要求,依法管理是必要保障,确保安全是重要前提。”

2011年5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正式挂牌,标志着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和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信办的成立是加强虚拟社会管理机制上的保证,将改变因多头管理而带来的缺乏宏观规划的弊病,强化各部门间的协调,同时也将保证从中央到地方管理体系的垂直高效,改变目前各地管理机构名称各不统一、隶属关系各不统一的局面。

2011年10月,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支持重点新闻网站加快发展,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综合性网站和特色网站,发挥主要商业网站建设性作用,培育一批网络内容生产和服务骨干企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 14:53 , Processed in 0.12200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