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房企内刊是个“中国现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2-4 03:0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房企内刊是个“中国现象”

作者: 陈美云
    中外房地产导报  

    —-知名学者王受之谈房企内刊及其它

    陈美云  摄影  施勇

    2004年11月,深圳特区报与本刊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国房地产名企内刊主编高峰论坛”,论坛的主题是房地产企业内刊。作为企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内刊,不仅受到企业领导层的重视,而且还得到了文化界和建筑界学者的普遍关注,而本次旨在房企内刊总编交流的论坛则更是不期引来了参加“首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的国际著名学者暨美国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教授王受之先生,给到会代表做了精彩的演讲。王先生凭其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历以及多年的撰稿经验,对房地产企业内刊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将房地产企业内刊的繁荣称为“中国现象”,并给出了精辟的分析。在近一个小时的演讲期间,掌声与笑声不断,直到王先生因要赶飞机提前离会时,与会代表们还意犹未尽。为让更多的读者分享到王先生的观点,特将其在本次论坛上的演讲内容整理如下。

    政府要支持文化事业,但不要太多地人为地拨弄文化

    政府之于文化建设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完全自由市场经济方式,文化应自由发展,政府不应干涉,也无须支持,香港的著名填词人黄霑就持这种观点;一种是政府要给予适度的政策和财力支持,如美国政府每年给予4亿美元的财政拨款。深圳市政府把文化看成很大的城市走向,但就我看来有很大的误区,现在深圳政府提倡文化立市,并将文化定位在图书、钢琴、平面设计等几个方面。但文化的产生和繁荣有一个资源制约问题,全世界最佳的服装设计师都产生在法国米兰,最伟大的电影产生在美国的好来坞。人为地牵动对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但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更多地受资源条件的约束,不是政府想做就能做的。中国500个硅谷的产值就比不上美国的一个。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政府不要太多地人为地去拨弄。

    企业人富得搞文化,文化人穷得赚钱――中国的危险现象

    说实在的,房地产搞到文博会上很尴尬。企业人富得搞文化,文化人穷得赚钱,这是中国的危险现象。文化人经商,商人谈文化,经济与文化都不伦不类。但这一现象在经济持久高速发展的中国出现并不奇怪,中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过程中,未来十到十五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50%,这期间将有2-3亿人从农村移居到城市,房地产在未来二十年内将是一个繁盛的产业。中国经济的涌动对世界有很大的影响,房地产又是龙头,中国目前有3万家房地产企业,是美国的10倍。在美国一个城市3000人就可以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万科是在造一座睡城。因而面对当前及未来房地产的高速发展,房企内刊要解决的是住房问题和居住形态问题。

    内刊进入漫画当道的误区,主题文化被压抑

    内刊是个“中国现象”,国外没这么厉害。目前中国内刊还有很多欠缺。一是定位不清楚,一本刊物里既有室内装修,又有座驾,既是关于置业的,又是关于投资的。
    从内刊的起源来说,现时的房企内刊的最初来源是针对业主的一本杂志,专门针对有点小资情调的假BOBO――有购房可能性的一般人,而不是真的BOBO族。真正的BOBO是《纽约时报》资深记者戴维·布鲁克斯在其大作《天堂里的Bobo族——新社会精英的崛起》(BoBos in Paradise)中首度提出的,由Bourgeois(布尔乔亚)及Bohemian (波西米亚)两词合并而成。意思是指既赞成资本主义的布尔乔亚,又崇尚自由与解放的波西米亚;既拥有高学历、丰厚收入又讲究生活品位、注重心灵成长的一族。
    从内刊的内容来说,大多一是讲企业本身、讲房屋;二是讲生活情调,但不着边际,乱时尚,背后跟着一批小BOBO煽情。内刊已进入了一个误区:漫画文化当道,把快餐当主食,其副作用是主题文化被压抑了。当然如果真要煽情,可以请高手写文章,提供主题文化。还有些内刊为概念而概念,但概念总有用尽的时候,到后来,杂志被拖得死去活来。内刊内容在迎合消费者需求的同时要进行拔高。我认为《万科》周刊做得差强人意,把图做得很大,言之无物,把天头地角搞得很大,一页文字没多少。

    内刊要敢于讲自己的不足,讲缺点有时也能提高自己

    在内刊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注意,比如说,可以是关于投资的,中国房地产是否存在投资价值,房地产应如何去运作,以及可以借鉴的境外机制;也可以是对中国房地产的公正的评论。此外,要强调的是,内刊要敢于讲自己的不足,其实讲自己的缺点有时也能提高自己。
    内刊要办得好,要在文章的组织、立场的鉴定、情调的营造和版式设计等方面下工夫。现在有些刊物的平面设计很空,一搞文化就虚,抽象得很恶俗,不知道要表达什么,平面设计要平实,表达文章需要表达的意思。

    对有关建筑风格问题的回答――中国人缺乏对建筑的尊重和保护

    建筑风格是历史的沉淀,而不是商业的炒作。西方的建筑风格,经过了古典建筑风格、中世纪反城市过程、文艺复兴时期、帝王时期巴洛克风格、19世纪新古典主义、工艺美术运动(装潢艺术、新艺术)、20世纪30年代的玻璃时代、20世纪70年代、后现代、1995年的新现代(详细内容请参考王受之的《世界现代建筑史》)。我国的民族建筑对现代建筑没有什么帮助,因为前者是木结构,而后者是水泥钢结构的。
    中国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每次改朝换代都要烧掉前朝的建筑,再做一个自己满意的。因而中国没有建筑文化。中国人拆的能力是世界第一的,把千年的古城给拆了,毁掉了我们的历史,后人来看我们的时候,会认为我们这一代是五千年历史中最大的破坏者。我最怕的就是哪个心爱的小镇被选为旅游点。一旦成为旅游点,小镇的风味将荡然无存,周庄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中国人有建筑的欲望,但缺乏对建筑的尊重和保护。这与中国人的心态有关,很浮躁,在接受外国建筑文化时,是断章取义地拿过来,没有梳理,只是照抄外国的东西,又抄得不好,只是简陋地抄。深圳的深南大道上就有6栋建筑是照抄美国纽约的,但抄得很丑陋,供电局大楼就是例证。人家是钢结构的,他为了便宜点,就把它变成水泥的。中国百大恶俗建筑之首就是北京的国家大剧院,它推翻了建筑的原始居住和使用功能目的-—在水泥建筑外罩上一个玻璃的蛋壳,人在水下面听歌剧,万一漏水了,人怎么跑?更何况该剧院的设计师法国的安德鲁设计的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候机厅刚刚垮掉,还砸死了两个中国同胞。中国人为什么对安德鲁如此宽容?
    相对于美国经历了四代人,中国房地产企业家很多是不成熟的,中国房地产企业家都是从打土块起家的,有多少对建筑师、对建筑的理解?中国的主流现象是到国外转一圈,盲目地看了一眼就拿到国内来用,但面对这种现象,任何人只能听之任之,因为没有人能进行评论。
    “一代造财主,三代造贵族”。企业家要经过第二代第三代才能成熟。目前中国房地产企业缺乏的是企业家的成熟,而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希望就在于企业家的成熟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6 16:29 , Processed in 0.079370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