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小学校导入CIS问题的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5 17:4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小学校导入CIS问题的研究
2008年09月23日
 来源:教育新闻网
  【摘要】中小学校导入CIS,将为学校提炼并凸显人无我有的校本特色,并以此达到对内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对外吸引公众视线、业超同行,最终使学校取得稳步发展之目的提供外力。但企业与学校在目标、功能、价值追求、品牌内涵、成果特色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虽然近两年来,国内一些教育管理和学校文化研究专家对学校导入CIS在理论和实践上做了一些探索,并提出了SIS的概念和做了一些实际操作,然而,纵观国内教育界,无论是CIS还是SIS,它在学校管理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运用和推广远没有当初设想的那样顺利。为此,有针对地对中小学校导入CIS问题的研究就更显重要。
  【关键词】CIS  问题  研究
  一、CIS(SIS)概念介绍
  CIS是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简称,可译为企业形象战略,或企业识别系统。20世纪50年代初起源于美国,并首先得到企业广泛认同,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CIS,这种注重通过对组织的理念、行为和视觉等要素进行统筹设计和策划,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竞争实力的战略模式,不仅适合企业,也适合其他社会组织。任何一个社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有其特定的理念系统、行为系统和视觉系统。学校也是如此。目前,有一些教育管理和学校文化研究的专家在学校导入CIS的实践探索过程中,借鉴CIS模式提出了SIS的概念。 SIS是英文简称,它的全称是School Identity System,直译为“学校识别系统”。
  中小学校导入CIS,是从研究学校文化现象入手,通过系统作业帮助学校总结与提炼办学的核心理念,设计文化建设、战略服务、有效管理的途径与方法,从而形成具有浓郁校本特色和独特品牌内涵的学校形象和管理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运作水平的能力。CIS包括理念识别系统(MI)、行为识别系统(BI)、视觉识别系统(VI)三部分。理念识别系统(MI)是CIS的内核和灵魂,是学校精神的原动力,是行为识别系统(BI)、视觉识别系统(VI)的基础和依据。具有激励师生和体现价值追求的作用。本着人文化、个性化的原则,对学校办学宗旨、校训、学风、教风、校风、办学特色、发展目标等办学理念进行总结提炼、丰富创新、规范上升。科学定位学校的发展方向,发展卓越的办学理念。行为识别系统(BI)是通过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来表达理念,实现学校的使命和目标。通过规范师生行为特征,塑造学校良好的行为形象。视觉识别系统(VI)。是对以校徽、标准字、标准色、乐曲为主的基础要素和所需的应用要素进行规范,并将学校办学理念、文化特色、制度规范等抽象语意转换为具体符号的概念,从而塑造独特的视觉新形象,使人们对学校印象更深刻,是学校的视觉形象工程。三者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      
  二、中小学导入CIS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不同的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都有一些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资共同体的文化现象。过去,我们虽然也谈学校文化,但真正对于学校文化的应用研究,对学校文化的效力的认识局限在一些零碎的、个别的形式上。实践证明,任何规章制度、组织结构、教育教学方法都必须植根于相应的文化中,必须和学校特有的价值体系相吻合。同时,必须科学有效地提炼和合理应用,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就有专家试图把企业识别系统嫁接到学校,显然,把对学校经营战略探索的目光投向企业界不是最近才开始的,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中就指出:“最近的各种实验表明,许多工业体系中的新管理程序,都可以实际应用于教育,不仅在全国范围可以这样做,而且在一个教育机构内部也可以这么做。所以,在学校管理中认为学校文化的管理是更高层次的管理,是提升整体办学水平的管理已逐渐成为一种共识。
  然而,目前多数学校的文化现象并没有被有效提炼和合理应用,没有有效地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那么,如何有效地系统地整合学校文化?有效达到学校文化管理的目的?由此,CIS被引入学校管理中.目前,CIS的理念和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并得到一些教育管理和学校文化研究专家的充分肯定,认为如果广大学校都能有意识地用CIS战略来对学校形象进行科学整合、设计并有效应用,将势必使办学理念更先进、发展思路更清晰、管理职能更分明、校本特色更彰显、社会形象更突出。然而,纵观国内教育界,CIS被引入学校管理的情况不容乐观。近两年来,国内一些教育管理和学校文化研究的专家对学校导入CIS在理论和实践上做了一些探索,并提出了SIS的概念。但从实际运作情况看,无论是CIS还是SIS,它在学校管理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运用和推广远没有当初设想的那样顺利,如,根据我们初步调查发现:CIS或SIS在学校的知名度不高或由于学校导入CIS或SIS时认识有误等情况影响了CIS或SIS在学校管理中的推广,在浙江省我们通过熟悉的关系向杭州、金华、衢州等地方的十余所学校询问了CIS的有关情况,结果只有一所学校领导了解CIS 的大致概念。因而对中小学校导入CIS的探索研究仍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针对浙江省作为教育大省的背景,对中小学校导入CIS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利于突破目前学校管理的瓶颈,有利于学校的品牌形成与发展,实现校本管理的目标,进而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实现教育创新的有效载体。真正体现CIS或SIS在学校管理和发展过程中进行战略定位、优势强化、规范设计、创建和谐宁静的学习和工作环境的功能。
  由于学校导入的CIS或SIS是在借鉴企业CIS模式的基础上所提出的,还是一个新事物,真正转变为具有校本内涵的学校文化发展战略和管理模式,不仅需要普及和推广,还需要有一个探索和转轨的过程。何况,CIS并不是万能的。因此,预设学校管理导入CIS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现象和通过对学校管理导入CIS (SIS)过程中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问题了解、收集和分析,促使CIS (SIS)在学校的推广和普及,使中小学校在总结和借鉴他人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导入CIS减少误差,少走弯路具有重要意义。
  中小学导入CIS问题研究的内容:
  近两年来,国内一些教育管理和学校文化研究的专家对学校导入CIS在理论和实践上做了一些探索后提出了SIS的概念。据我们了解,目前在这方面有探索性研究和推广的机构有中国教育学会管理分会教育策划学术委员会、四川教育厅、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等。在他们的推广下,在北京、江苏、山东、四川、浙江等省的个别大学、中小学学校中做了具有CIS 或SIS成分的整体或局部设计,也有学校请CIS的策划机构为学校做了这方面的设计,对提升学校形象和办学质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目前,教育系统内部有意识地要将CIS或SIS理念与学校文化、学校管理特性有机结合的机构和学校开始出现,但仍处在探索和逐步推广阶段。虽然现在已有一些教育管理和学校文化研究的专家参与这方面的工作,克服了CIS的专职策划机构对学校系统的独特性尚缺乏了解的问题,但另一方面教育管理和学校文化研究的专家存在着对CIS在商业企业、工业企业等企业中的运行情况尚缺乏了解,对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尚缺乏经验,影响执行的效果。如前所述,不论是学校导入CIS还是SIS都是在借鉴CIS模式的基础上所提出的,还是一个新事物,尽管国内一些教育管理和学校文化研究的专家对CIS (SIS)有一定的探索和研究。但真正转变为具有校本内涵的学校文化发展战略和管理模式,不仅需要普及和推广,还需要有一个探索和转轨的过程。所以,CIS (SIS)在教育领域基本上仍处于“前运用”阶段,对此,结合我们对中小学校导入CIS所掌握的情况,认为有必要对如下内容进行探索:
  了解分析在中小学校导入CIS 为何推广不畅的原因。
  探寻中小学校导入CIS(SIS)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以CIS情况调查基础上对中小学校导入CIS(SIS)提出建议设想。
  以企业CIS导入案例为参照,并对学校导入CIS案例进行分析,结合学校实际综合分析“怎样把握学校导入CIS或SIS的时机”和“怎样以最低投入实现CIS的有效导入”。
  三、中小学导入CIS问题研究的目标
  可以说对中小学导入CIS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现实意义,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开拓性意义。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通过对中小学导入CIS问题研究努力实现下列目标:
  1.虽然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在哲学层次上具有相通性,因而理论上说企业导入CIS与学校导入SIS具有同源性,完全可以将前者经过借鉴与移植而成为后者。但两者在目标、功能、价值追求、品牌内涵、成果特色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还需做很多工作;尤其是课程文化在学校文化及其识别系统中所独有的意义既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定位,但又有相当的难度。然而这些不同并非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对CIS(SIS)的推广普及和在应用的层面上进行研究和实践,使其真正成为具有“教本”、“校本”特色的学校文化管理模式,完全可以为在日异竞争的办学环境中寻求创造差异,创造品牌,提升整体办学水平的学校提供新的助力模式。使CIS (SIS)的研究成果能够广泛地在学校管理中被应用和推广。但在我们初步了解的情况表明,被访对象的90%以上不了解和不知道何为CIS(SIS),已成了学校导入CIS (SIS)模式的最大问题;对该现象的产生原因虽然在访问过程中有所了解,但因为被访区域和和数量的关系,还须进一步的了解和分析。另外,近年来,学校文化建设正成为一些学校管理与发展的积极追求,并且一些学校在实践中多已触及CIS的一些内容要素,可以说是自发意义上的导入。因此,我们认为对中小学导入CIS内容的研究目标之一,应该是在对中小学导入CIS现状进一步的了解和分析基础上,探讨如何让更多的学校管理者了解熟悉CIS (SIS)模式,使更多的学校乐于导入CIS (SIS)。
  2.如今,学校与学校间竞争关系的存在已成不争的事实。如何扩大生源、引进师资,创造品牌,是目前学校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在浙江省公办、民办教育同步发展的今天,各类学校都将面对布局调整所带来的“存亡”问题,因而“适者生存”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成为学校不可抗拒的规律,学校在竞争中的优胜劣汰就带有必然性。为此,一些学校已感受到市场的危机感,正因为如此,他们努力在扩大规模、硬件投入上做文章。虽然在短期内收到了一些形象效果。但这一切均是我能人亦能的办学思路。学校如果不通过构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文化发展战略来提升核心竞争力,就很可能在日趋激烈的校际竞争中陷入困境。这一点已在一些民办贵族学校的消亡中得到证实。反之,要在竞争中胜出,就必须从根本上重新认识并改进学校的“常规”、“传统”,更多地用文化作为战略武器,用品牌作为市场助力器。而CIS所具有的属性可以帮助学校在观念更新、品牌创立、资源整合、市场开拓、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重新进行战略定位并统筹推行,从而更有效、更圆满地实现自己的综合目标。而且可以确信,通过导入CIS的学校文化战略不仅可以带来丰厚的社会效益;而且在时机成熟时也必然为学校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问题是一些部分或全部导入CIS (SIS)模式的学校并没有产生以上所说的效果。鉴于此原因,我们对中小学导入CIS内容的研究目标之二,应该是在分析了解收集一些学校部分或全部导入CIS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出现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在导入实施CIS模式的过程中防止和减少问题的出现,少走弯路,并且实现学校低投入导入CIS的模式提出相应的措施。
  3.在广大中小学教学技术手段和硬件设施日益同质化的今天,校际竞争必将由物质层面转向非物质层面——发展规划、学校特色、品牌形象等。只有以此才能形成“区别”,创造“差异”,各谋优势。所以,文化力将会上升为决定学校前途的最重要的因素,学校确立以竞争为特征、以创造为实质的文化发展战略就成为必然。从本质上说,CIS的作用机制就是创造差异、提升优势。它可以充分开发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或者针对学校现状提炼整合自己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差异,以“异”形成“优势”,以“优势”谋取成功。而所要导入的CIS方案,其大量工作就是提炼并凸显人无我有的校本特色,并以此达到对内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对外吸引公众视线、业超同行,最终使学校取得稳步发展之目的。但现实告诉我们,同样的“优势”却有不相同的效果,其中的原因很多,但在很多时候,把握时机是成功的关键。为此,对中小学导入CIS问题的研究应该设定如何选择和把握推广、导入CIS或SIS的最佳时机,谋求CIS或SIS优势的效益最大化。
  综上所述,虽然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有区别,但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在哲学层次上具有相通性,因而企业导入CIS与学校导入CIS具有同源性,完全可以将前者经过借鉴与移植而成为后者。中小学校导入CIS,将为学校提炼并凸显人无我有的校本特色,并以此达到对内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对外吸引公众视线、业超同行,最终使学校取得稳步发展之目的提供外力。所以文化力将成为决定学校前途的最重要的因素,但两者在目标、功能、价值追求、品牌内涵、成果特色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中小学校导入CIS理论和实践都还处于启蒙、实验和探索阶段。无论是学校还是CIS推广机构对CIS理论的理解和实务的运作都还谈不上成熟的程度。并且存在CIS(SIS)知名度不高、宣传推广上的缺失、主观愿望不足等问题。CIS或是SIS,在学校管理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运用和推广远没有当初设想的那样顺利,所以,对中小学校导入CIS问题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让更多的学校管理者了解熟悉CIS (SIS)模式,使更多的学校乐于导入CIS (SIS);如何在导入实施CIS模式的过程中防止和减少问题的出现,少走弯路,并且探索学校低投入导入CIS的程序办法;如何选择和把握推广、导入CIS或SIS的最佳时机,谋求CIS或SIS优势的效益最大化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汪国晔.《SIS学校策划与设计:打造教育品牌的终极策略》,中国青年出版社。
  2. 蓝艳.《学校形象与CIS》。
  3. 中国现代教育网.《CIS与学校品牌形象策划》。
  4. 韩鹏宇.《论CIS在学校形象设计中的应用》。
  5. 路露.《CIS在学校形象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6. 黃坤谟.《从CIS到SIS,谈校园识別系統在学校公共关系上的实际运用 》。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新世纪学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6 13:26 , Processed in 0.16158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