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艺术课别为他人做嫁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1 11:59: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寻觅探索——我的教学思考

艺术课别为他人做嫁衣

常熟市实验小学 吕月琴


    艺术新课程实施已有两年多了,虽然其已经告别了呀呀学语、跚跚学步的婴儿时期,让我们每位艺术教师从迷茫、困惑、焦虑中走出。但正因为艺术新课程综合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艺术教材包涵了大量的知识文化,涉及到不同的学科领域,教师们在使用不同版本的艺术教材时往往出现了活囵吞枣,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现象,让艺术课步出了轨迹,耕了别人的田,放了他家的牧,为他人做了嫁衣。
   
    镜头一:学生探秘过头了—浓浓的“科学”味。
    艺术教材第5册第3单元《神秘的地下宫殿》一课,学生对小蚂蚁的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读这个课题时,你想知道什么呀?”教师为了体现自主学习,不经意的一句话,引出了学生那么多的疑问:蚁穴的样子?蚁穴里有哪些主要房间?蚂蚁的家族成员有哪些?如何分工?蚂蚁怎样搬运食物?蚂蚁怎样认路?蚂蚁为什么搬家?……正是有了这么多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小蚂蚁的世界时,学生们兴致勃勃地交流了许多自己收集查找的知识。在同学们的这些“自主”学习中,时间在大量流失,致使课的后半部分,让学生画蚂蚁的家时时间不够,课堂作业粗燥无比,课堂教学没达到预设的目标。

    镜头二:教师介绍太多了—怪怪的“社会”味。
    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增设了以民族系列一条线的教学课题,其中《打起手鼓》涉及的是新疆维吾尔族。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维吾尔族人民的习俗生活、艺术文化,讲了维吾尔族人民的居住→礼节(路遇尊长时、亲友相见、妇女在问候时的不同礼节)饮食文化(馕和拉面、抓饭、烤肉),服饰(花帽、发式、服式)乐器(热瓦甫、手鼓、冬不拉)歌舞。老师几乎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文图并茂”地向学生讲了这么多的知识,成了一节地地道道的社会课。

    镜头三:情感煽动少了火—空空的“思品”味。
    《我就是你的眼睛》一课,教师为了让学生体验盲人生活困难的情景,特地让学生瞪大眼睛看着黑色的屏幕,听着吵杂的声音,猜测着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对这一“听音猜情”的小游戏很感兴趣,猜测的情景答案也各不相同,一时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然后教师再话风一转,说:盲人就是生活在这样不便的世界里,你们想想他们的生活有多么地困难,你能为他们做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导出让我们来帮助她,做她明亮的眼睛。接下来就学习了歌曲“摘星星”。歌曲《摘星星》非常动听,表现了小姑娘凝望夜空,要摘下星星送给盲人做眼睛的美好愿望。歌曲虽短小,但结尾处的三个不同的音高,学生搞了一节课都没唱准。最后学习盲人不畏艰难,刻苦学习的优秀品质这一环节因时间紧没好好提升。由于本课的游戏“听音猜情”学生觉得有趣,化了不少时间,本课的知识点教师又没好好突破,致使本课成了一节比较空洞的关爱盲人的说教课。

    那么如何让艺术课程在教学百花园中吸它物之精华,博采万物之所长,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放好自家的牧,从而在课改的春天里茁壮成长?

    策略一:科学与艺术不要比翼双飞而要绿叶烘衬
   “感受蚂蚁的习俗”本来是轻描淡写的一笔,但正因为教师放出去的“蚂蚁”没有及时收回来,让学生提出了那么多的问题。在交流小蚂蚁的相关科学知识时,教师因为自己也不是很清楚,没给二三个条框,从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出现了教学设计时间分配不倒位的现象,学生也没能好好地从弯弯曲曲、四通八达的“蚁穴”中受到仿生学的启示,教学重点不突出。如果这些有趣的蚂蚁知识能让学生在课前制作成资料收集卡,课上适时交流,牢牢抓住“人类从蚁穴构造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为本课的重点,从而发挥自己的才智,借蚁穴的奥秘为人类自己设计新的建筑为本课的重难点。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本单元教学的人文主题。我们的课堂可不要拾了“科学”这一芝麻而丢了“艺术”这个大西瓜。艺术课中科学知识只能做绿叶来点拨学生艺术思维的火花。

    策略二:文化与历史不要走马观花而要有的放矢。
    《打起手鼓》一课中有关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习俗,虽然教师化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查阅了资料、制作了课件,在课堂上是文图并茂地教学,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教师做了一位虚拟的导游,让学生到美丽的新疆梦游了一回,使学生对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的习俗文化是有了一些了解,但这些只是通过教师口头说教的所谓知识,对于学生也只能是过眼烟云。《打起手鼓》一课的知识目标其实着重是:1、让学生观赏新疆帽、学做新疆帽。2、学唱《娃哈哈》、学跳新疆舞的基本手位。这一知识目标的达成,可从看、画、唱、跳中分解学,最后再让学生头戴新疆帽、打起手鼓,跳着新疆舞进行歌表演。至于维吾尔族丰富的民族艺术文化知识,可让学生课前或课后自己再去收集与查找,有机会的话在班内搞一个“走进新疆”的主题队会。

    策略三:游戏与体验不要泛泛其谈而要真情流露。
只有走进了盲人的世界,感受了盲人的生活,才能流露出关爱盲人的真情来。故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走进了福利院,拍摄到了盲童生活与盲人学习的感人镜头。有了这一可贵的课程资源,怎样让其放出更大的光芒,打动每个孩子的心,我围绕艺术与情感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着重突出以下两个环节: 1、游戏尝试,体验盲人生活。摸物画形。每组选两人蒙上眼睛后转圈、走路、摸物、画形。谈感受、心情(害怕、孤独、无助等)。2、观看录象,感受盲人生活。语言煽情:“全中国有六万名小朋友双目失明,就是生活在这样黑暗与孤独的世界里,他们享受不到明媚的春光,见不到亲人亲切的脸庞;更欣赏不了优美动人的舞姿。七彩的世界、缤纷的色彩在他们的眼里永远是漆黑一片……”。录象激情。盲童生活的不便。边放录像边旁白 “留意她的手指”、“瞧她的眼神”、“看她的脚步”。通过这样的体验,然后让学生学习《我就是你的眼睛》。

  总之,综合艺术课程虽然整合了多门学科,体现了学科整合这一世界教育特点,但无论何时何地,都要适时适量引导学生从生活环境中学习,从文化氛围中学习,从科学实践中学习,处处以情来感染学生,以美来陶冶学生,时时以合理、多样的教学评价来发展学生,使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不断地在螺旋中整合与发展。只有如此,综合艺术课程才能始终姓 “艺”,也才能在课改的春天里唤发出其所特有的艺术魅力。

《艺术课别为他人做嫁衣》发表于《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6/NO.05期(总第170期)




[ 本帖最后由 吕月琴 于 2008-7-1 12:12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7 03:54 , Processed in 0.06790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