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与青年朋友谈格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14 14:16: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与青年朋友谈格律
作者:吴象枢

现代有的人写的八句的诗或四句的诗,我想每位都是当律诗或绝句写的,有的诗还标了“七律”或“七绝”的字样。如果没标明,我们可以当一首古风来读,这可以不论平仄,韵也宽松一些,但是如果标了,那最好还是符合律诗和绝句的格律为好。下面我简要说说绝句与律诗的格律。
格律,说得简单一点,律诗是三个方面:平仄、用韵、对仗;绝句是两个方面:平仄、用韵。
平仄,就是指字的声调。“平”基本上指的是现代汉语第一、二声(即阴平阳平)的字,“仄”基本上指的是现代汉语第三声、第四声(即上声去声)的字。(但是,古声调中的入声字是仄声,而在现代汉语中很多是第一、二声了,掌握这规律比较难一点,以后再说。)下面以七言为例。
先要说明,下面要讲的尽管我是简要说明,但你看起来还是很复杂的,你不要害怕它,而且,平仄规律,在你读了一定数量的格律诗后,你就会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到一定时候,你一写诗句就自然体现那平仄节奏了。
诗中的平仄规律,根据第一字和最后一字的平仄可能性,只有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平起仄收,即平字开头,仄字收尾):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种情况(仄起平收,即仄字开头,平字收尾):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三种情况(仄起仄收,即仄字开头,仄字收尾):仄仄平平平仄仄。
第四种情况(平起平收,即平字开头,平字收尾):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言也是四种情况,把这个七言平仄规律的第一二字去掉便是五言的平仄规律)
平仄原则的最基本原则是“两两相间”。这四种情况中,第一、二种情况完全符合两两相间的规律,即两个平声字与两个仄声字相间排列。第三种情况和第四种情况,如果用两两相间的原则来套的话,则为:仄仄平平仄仄仄(因为最后一个字已经固定了,即仄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平(因为最后一个字已经固定了,即平起平收),读起来不上口。所以,“两两相间”原则的附加条例是:当最后三个字出现三平或三仄时,把倒数第三个字的平或仄相反地变异一下。
这样,平仄规律总结起来就是两句话,为了加强印象,在此我定为“第一招”,下面还出现“第几招”字样就请注意。
“第一招”:①平仄两两相间排列,②当最后三个字出现三平或三仄时,把倒数第三个字的平或仄相反地变异一下。
“第二招”:“一三不论”,即第一字和第三字没有平仄限制,所以你要查找某一句诗的平仄状况要以第二字和第七字来确定。(这一招的规则本来比较复杂,如果在这里也把复杂的讲出来的话,反而会把你搞糊涂,为了简单化,在此不提“一三五不论”而只提“一三不论”)由于“一三不论”,所以,平仄状况实际上由第二个字和第七个字来决定,如:第二字为平,第七字为仄,那这句话定下的平仄状况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这个加了框的“平”和“仄”表示可平可仄),这是符合上面说的第一种情况的平仄现象是。
“第三招”:上面四种平仄情况,每一种都可以做诗的第一句。
“第四招”:根据第一句诗所定下的平仄状况来定后面诗句的平仄状况。其方法是:㈠以第二个字为参照,第二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与第一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相对”,即第一句第二字为“平”,那第二句第二字为“仄”,反之,如果第一句第二字为“仄”,那第二句第二字为“平”;㈡第三句与第二句“相粘”,即第三句第二字与第二句第二字的平仄相同。也就是说如果第二句第二字是“平”(“仄”),那第三句第二字也是“平”(“仄”);㈢第四句与第三句“相对”;㈣如此循环下去。简单表述如下:

第一句用平仄现象的四种情况之一
第二句与第一句“相对”
第三句与第二句“相粘”
第四句与第三句“相对”
第五句与第四句“相粘”
第六句与第五句“相对”
第七句与第六句“相粘”
第八句与第七句“相对”
……
“第五招”:全诗中每句话最后一个字的平仄规律及用韵规律:①第一句话最后一字可平可仄;②每个偶数句(即第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字的平仄是相同的;③除第一句外,其他奇数句(即第三五七句)的最后一字的平仄也是相同的,并且与偶数句的最后一字“相对”,即如果偶数句最后一字都是“平”,那么奇数句的最后一字都是“仄”;④用韵,用在偶数句最后一个字,即每个偶数句的最后一字是同一个韵的字;⑤第一句一般入韵,即第一句最后一字与偶数句的最后一字韵相同,而且平仄也一样;如果第一句不入韵,则第一句最后一字的平仄与偶数句最后一字的平仄要相反。(押韵在古代有一些讲究,但是,我们可以先不去深究,按现代汉语的拼音韵母来确定就行)下面明了地把几种可能性列出来:(我们常见和常用的是平声韵的。)

第一种可能性(这是常见的)
第一句:……平,(押韵)
第二句:……平。(押韵)
第三句:……仄,
第四句:……平。(押韵)
第五句:……仄,
第六句:……平。(押韵)
第七句:……仄,
第八句:……平。(押韵)

第二种可能性(这也较常见)
第一句:……仄,
第二句:……平。(押韵)
第三句:……仄,
第四句:……平。(押韵)
第五句:……仄,
第六句:……平。(押韵)
第七句:……仄,
第八句:……平。(押韵)

第三种可能性(不常用)
第一句:……仄,(押韵)
第二句:……仄。(押韵)
第三句:……平,
第四句:……仄。(押韵)
第五句:……平,
第六句:……仄。(押韵)
第七句:……平,
第八句:……仄。(押韵)

第三种可能性(不常用)
第一句:……平,
第二句:……仄。(押韵)
第三句:……平,
第四句:……仄。(押韵)
第五句:……平,
第六句:……仄。(押韵)
第七句:……平,
第八句:……仄。(押韵)

结合“第四招”“第五招”来举一个例子:
为了好阅读,我们再把上面说的四种平仄状况复制下来: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在这四种中任选一种做为诗的第一句,如果我们用平声韵,而且第一句话就入韵的话,则有“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可能是第一句诗的平仄状况。下面以“仄仄平平仄仄平”为第一句来举例:
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一句)
由于我们想要写的诗是第一句入韵,而且用平声韵,加上第二句与第一句“相对”(即第二句第二字与第一句第二字平仄相反),那么,就决定了这句诗的平仄状况必须是“平起平收”的,如果能记起上面的那四种情况,你马上就会知道第二句应该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如果记不起来,也可以根据“相间原则”来排定。这样第二句的平仄就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二句)
第三句,是奇句,第二字与第二句话第二字“相粘”,那就是“平”,而且最后一字与偶句“相对”,那就是“仄”,因此,第三句是“平起仄收”格式,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三句)
第四句是偶句,与第三句“相对”,即第二字是“仄”,而且还要合韵,所以第四句是“仄起平收”格式,即:
仄仄平平仄仄平(第四句)
如果是绝句,上面定的四句平仄格式就成了。如果是律诗,遵其规律继续向下推,完成后就是下面的状况:
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一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二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三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第四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第六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七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第八句)

“第六招”:律诗的第三句和第四句要求对仗,第五句和第六句要求对仗,第一二句及第七八句不做要求。对仗,主要是句子中的词的词性相对,比如说,上句某一位置的词是动词,下句也要求相应位置的词是动词。
最后,在写律诗或绝句时,尽管有时重复用词很美,但一般来说,尽量不重复用词。
掌握这“六招”,基本能做格律诗了,格律知识还有一些没讲到,但那些不常用的,待我们每位新学者熟练运用基本的知识以后,再去做进一步探索。下面某生的《七律·咏梅》诗为例,指出其格律不合之处:
梅方开时雪正狂,(平平平平仄仄平)(第一句)
雪压梅花花枝昂。(仄仄平平平平平)(第二句)
风送雪飞梅开颜,(仄仄平平平平平)(第三句)
雪妒梅盛梅更傲。(仄仄仄仄平仄仄)(第四句)
两般幽韵孰优长,(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五句)
最宜持酒细品尝。(平平仄仄仄仄平)(第六句)
梅比雪花多一出,(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七句)
雪如梅蕊少些香。(平平仄仄仄平平)(第八句)
在这首诗中,只从单句来说,第五、七、八句是符合平仄规律的,而且第七、八句两句从整体来说都符合平仄规律。但是,第一、二、三、四、六句从单来说都不符合平仄规律。下面我们拟一个关于格律方面的修改提纲:
由于最后两句符合平仄,那我们就从最后两句开始往前面推,先知道每句应该符合什么样的平仄:
根据第七句,我们推断出第六句第二个字应该是“仄”,因为第七句第二字必须和第六句第二字“相粘”(即平仄相同),而且整诗是用平声韵的,所以也知道第六句最后一字是“平”,因此,第六句的平仄状况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又根据第六句来推第五句,因为第六句与第五句是“相对”的,所以我们推断出第五句第二字应该是“平”,而且这诗是平声韵,所以,奇句应该是“仄”结尾,因此第五句的平仄状况应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
依此往上推,其余的都可推出来,推出来后,这首诗的平仄状况应该是(附上原诗进行对比):
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一句)梅方开时雪正狂,
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二句)雪压梅花花枝昂。
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三句)风送雪飞梅开颜,
平平仄仄仄平平(第四句)雪妒梅盛梅更傲。
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五句)两般幽韵孰优长,
仄仄平平仄仄平(第六句)最宜持酒细品尝。
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七句)梅比雪花多一出,
平平仄仄仄平平(第八句)雪如梅蕊少些香。

经过对比后,我们就可以发现哪些地方不合平仄了:
第一句“时”“正”不合平仄。
第二句“花枝”不合平仄。
第三句“开颜”不合平仄。
第四句“妒”“梅更傲”不合平仄。
第六句“宜”“酒”不合平仄,
另外,第三四句、第五六句要对仗,此诗对仗不工。
至于对这首诗的具体修改,在此就不修改了,很可能作者也知道这诗不成功,当然不成功之处不是因为不合格律,更主要还在于诗的形象不丰富,全诗基本上在“梅”和“雪”之间纠缠,形象组重复多。七律共才五十六个字,要以这有限的字来表达丰富的内容才算是成功的作品。
还有一首《咏梅》诗,是以七绝形式写的,我们也来指出其格律错误:
七绝·咏梅》“夕照琴声柔”
梅蕊初吐遇雪盈,(仄仄仄仄仄仄平)
梅雪争春未肯宁。(仄仄平平仄仄平)
梅花不负岁寒盟,(平平仄仄仄平平)
莫向梅花恨薄情。(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单句来说,第三、四句合平仄,但从全诗来看,第三句最后一字应该是“仄”,我们从这诗最后一句合平仄的开始推断,把该诗的平仄状况推出来。
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一句)梅蕊初吐遇雪盈,
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二句)梅雪争春未肯宁。
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三句)梅花不负岁寒盟,
仄仄平平仄仄平(第四句)莫向梅花恨薄情。
对比后不合平仄的地方有:
第一句“吐”,第二句“春”“肯”,第三句“岁”“盟”。

这首诗从内容上来说也不能说是成功的诗,思路不宽,还是缠在梅雪这两个形象上,最后两句意思基本上连不上来,建议作者多读前人的诗,领悟“起承转合”的思路。

另一首,《秋思》,读起来有诗意,但作者没有声明这是五言绝句,我们来改有点违作者心愿,但是,我猜测作者是想作五言绝句写的,所以,在此也从格律来进行评论,还从内容上来试着做个修改:
天高愁云浓,(平平平平平)
人离相思重。(平平平平仄)
不怨秋风雨,(仄仄平平仄)
情尽诗词中。(仄仄平平平)
只有第三句是合平仄的,我们就以第三句来推出其他诗句的平仄状况:
平平仄仄平(或平平平仄仄)(第一句)
仄仄仄平平(第二句)
仄仄平平仄(第三句)
平平仄仄平(第四句)

下面是试着修改的:
天高云惨淡,
人去思愁浓。(“思”读去声)
不怨秋风雨,
悄然睡梦中。

朋友们,热爱就是最好的老师,你只要喜欢中华诗词,一定会写出好诗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4 06:36 , Processed in 0.14247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