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研室——“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创导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8 19:29: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研室——“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创导者

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 陈良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能动主体,他们的专业发展水平无疑就成为了学生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解读教材能力、整体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课改的要求,需要创设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工作环境——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研”。“实践反思、伙伴合作、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的核心,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就能真正激活学校教研组的研究活力,保证教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和课程改革的进一步落实。
作为推进“校本教研”发展的中坚力量——区县教研室肩负着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责。区县教研室必须站在课程改革前沿,必须从新课程理念的视角去研究教育教学问题,要用专业的教育思想去指导教师,要做好教研室功能定位和教研员角色定位的转变,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营造和谐对话、平等交流的教学研究氛围。教研员作为学科研究专业人员要深入基层学校与教师共同进行教学实践,在与教师的共同研究和实践中,不断创生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教研形式、方法、经验,从而促进教研员和教师教研能力和教学实践智慧的协同提高和发展。
在“校本教研”实施过程中诸多问题值得教研室和教研员去深入思考:
u
先进的教育理念如何被第一线教师所真正接受?
u
如何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变为教师正确的教学实践行为?
u
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和途径的切入点在何处?
u
教研组群体如何实现真正的“伙伴合作”?
u
教研室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对“校本教研”应起什么作用?
……
因此,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设进程中,教研室应以“聚焦课程改革、聚焦课堂教学、聚焦人的发展”为指导思想,逐步实现教研室的功能转变和教研员的角色转变。为了提升我区各级、各类学校“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效果和质量,教研室应该努力成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创导者。
一、推进“参与式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促进教研常规工作有效发展
深入基层进行调研是教研室的常规工作。随着教育形势的变化,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此项常规工作必须有新的突破和创新。在多年摸索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参与式校本教研”的模式,得到了基层学校领导和教师们的热烈欢迎。
“参与式校本教研”,即教研员深入基层学校,汇同学校教研组的教师深入课堂听“家常课”,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对案例进行较为深入研究,共同探究“家常课”的质量和效益,并参与教学研究的全过程,故称之为“参与式校本教研”。
“参与式校本教研”活动一般由听课、反思性说课和教研组评课三部分构成。在这种制度引领下,教研员参与教学研究的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改视导为调研、改点评为研讨、改听课指导为双向互动实践研究、改结论评价为过程探讨,教研员以一名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身份,投身于学校教学研究共同体中,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扎扎实实开展富有实效的校本教研活动。
因此,“参与式校本教研”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 聚焦课堂教学,实践反思是前提;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实践反思。“参与式校本教研”活动,要求执教教师进行反思性说课,教研员和教研组教师针对执教教师对课程目标的理解、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课堂教学中的行为,与执教教师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在此过程中,教师(包括教研员和教学理论工作者)已成为“校本教研”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参与式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对实践的反思,促进了教师对理论的深入钻研,促进了教师将新理念逐步转化为正确的教学行为。归根结底,“参与式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专业理论和教学实践能力的和谐发展。
◆ 聚焦教师发展,伙伴合作为基础;
教研员和教研组教师共同参与“家常课”教学研讨,是形成共同探究氛围的基础。尽管教研员有丰富的专业教育教学理论,但在推进新课程过程中,迫切需要对己有的理论进行实践检验和发展;而第一线的教师在课改实践中迫切需要教育教学理论的引领,这就形成了平等交流、共同成长、互补互益的伙伴合作关系。“参与式校本教研”,激发了教师发展的元动力,创导了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的团队精神,有利于促进教研员和教师专业的发展。只有在不同专业背景人群、不同声音的相互聆听与碰撞中,—次又—次迸射出创造的火花,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u
聚焦课程改革,专业引领是关键;

“参与式校本教研”是新课程推进中对教研组建设的一种创新,保证了教研员和第一线教师零距离接触,保证了教研员听到最能反映基层教学情况、原汁原味的“家常课”,保证同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听课、说课、评课的研讨活动,增强了学校学科教研组的研究活力,教研员的专业理论优势和第一线教师对新课程、新教材实践中获得经验优势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互相引领,共同提高。专业引领成为教研组充满生命活力的助推剂。

“参与式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缩短了教研员与任课教师的距离;
——增加了教研员与任课教师的情感交流;
——提升了“家常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益;
——营造了学校“校本教研”的氛围;
——促进了教研员与任课教师专业的共同发展;
最终为形成“学校教学文化”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创建 “主题式校本教研”制度,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提升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激励机制,也需要培养机制。“主题式校本教研”制度的创建给骨干教师的成长搭建发展平台。“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的框架是一个课题、一堂课、一次研讨活动:
一个课题——一个来自于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教学研究课题。
一堂课——一节能反映课题研究思想、解决课题中的一个问题的教学探索课。
一次研讨活动——一次由学科教研组与教研员围绕课题,对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度进行研讨。
“主题式校本教研”突出了“三主”——主线、主阵地、主体。
(1) 教学研究课题是“主题式校本教研”的主线;
建构 “研究共同体”能否发挥团队集体智慧,能否形成研究的合力,关键是课题本身能否引起教师群体共同关注,是否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为了营造“实践反思、伙伴合作、专业引领”的“校本教研”氛围,教师或教研组必须有自己的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研究成为上课、说课、评课的主线:即上一节与课题有关联的探究课,说与课题关联的教学设计思路和策略,围绕课题的达成度进行群体的评课,切实解决教师教学中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课题研究要贴近教师需求,课题研究要贴近课堂教学实际,课题研究要着眼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课题研究要成为形成“学校教学文化”的基础。
(2) 课堂教学是“主题式校本教研”的主阵地;
教学研究的着眼点必须聚焦课堂教学。从三维教育目标的制定到教学策略实施,从教与学多元素整合到课堂教学多元评价,都蕴含着许许多多尚未开发的课题。无论是对新课程、新理念的领悟,还是形成教师个人教学风格和特色,都需要把课堂教学作为研究的试金石和实验阵地。无论是课题的萌生到确立,还是课题的探索到评价,课堂永远是开展“主题式校本教研”的主阵地。
(3) 教师是“主题式校本教研”的主体;
“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是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者。“主题式校本教研”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群体和教研员的伙伴合作,互动探究的作用,突出实践研究、行动研究、合作研究。教师要善于洞察,敢于探究,逐步形成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共同成长的“校本教研共同体”。

“主题式校本教研”特点是:

1)、贴近课堂教学实际;
2)、贴近第一线教师需求;
3)、突出教研活动的主题;
4)、促进教师个体的教学研究能力提高;
5)、创设教师群体的研究氛围;
6)、促进教研智慧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三、发展“联动式校本教研”制度,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差异即问题,差异即活力,差异即资源,差异是财富,差异是发展。因为差异,需要优质资源联动,因为差异,需要群体伙伴合作,因为差异,更需要教师实践反思。
“联动式校本教研”活动是一种跨学科、跨年级、跨学校、跨区域的以课题引领的教研活动模式;可以是同质,也可以是异质。“联动式校本教研”活动可分为:
1、校际联动式校本教研:以课改实施问题和分析教学动态为专题的的多个学校联动的校本教学研讨活动,主要由学校校长,分管教学校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和教研员共同参与。校际联动式校本教研活动要有一个明确的专题。
2、学科联动式校本教研:主要是以市、区重点高中为基础,开展学科沙龙活动。它发挥了学校的学科优势,组建学科讲师团,在各学校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这不仅使学生共享名师讲学之快乐,而且学科教师从名师的教学和面对面深入的研讨中获益,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file:///C:/DOCUME~1/52xg/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file:///C:/DOCUME~1/52xg/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file:///C:/DOCUME~1/52xg/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3、课题联动式校本教研:以“名师工作室”和学科中心组为载体,以课题引领,开展单学科或综合学科教学研究活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由区学科教研员、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骨干教师组成“研究共同体”,着重研究具有一定前瞻性、科学性、实效性的课题,由点
线

体多方位延伸拓展,增强教师教学研究意识和能力。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宝山区教研室为促进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研究的方式和方法。通过实践和反思,将有效经验作为制度保存下来。“参与式校本教研”、“主题式校本教研”和“联动式校本教研”就是在推进新课程过程中创建的新的举措,其作用已经逐渐显现:



◆ 有利于教师发展:
学科教研员和教师创建聚焦课堂,共同参与,切磋交流的活动场,双向获得新课程、新理念的诠释;共同寻找教学中的症结;共享思维碰撞中创生的新火花。在了解学科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构建学科教学研究的课题,在实践反思中思索教学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提升了教师群体的教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 有利于教研发展:

“参与式校本教研”、“主题式校本教研”和“联动式校本教研”活动对学科教研员是一种挑战,不仅是对教学理论、学科理论上的挑战,更是教研方法和策略的挑战。教研员通过校本教研活动的全过程,及时发现教师教学思想的闪光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以开放的心态、平等的态度与之进行充分的对话,将课程教学理论通过对话的方式与教师本身的观念碰撞,逐步提升教研员教研技能和智慧,促进教研发展。同时,基层学校教师的教研能力也不断提高。
◆ 有利于学校发展:
深入课堂,聚焦教学,从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引发教师对学科教学的思考,并营造了伙伴合作、共同交流的氛围,同时提升教师的学习力和学科教师的共同研究力,这是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是先进理念和教学行为的互动、是教师和教学专业人员间的互动,是个体(执教教师)和群体(教研组和教学专业人员)间的互动,是单学科研究和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互动。它对学校后续的教学文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参与式校本教研”、“主题式校本教研”和“联动式校本教研”制度的创建是推进新课程过程中实践反思的结果,也是我们和基层学校伙伴合作、专业引领的产物。在全面推进新课程的关键阶段,大力推进“校本教研”,是推动中小学校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教学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选择。
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多元、开放的教学研究机制,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迫切需求,也是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须要求,更是教育改革中的制度创新和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15:36 , Processed in 0.14577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