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研工作的实践与创新----记海盐县教研室主任、教科所所长陆李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8 19:16: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研工作的实践与创新----记海盐县教研室主任、教科所所长陆李松

    陆李松,海盐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书记、教科所所长,中学高级教师。担任过十多年一线教师和班主任,任教过初、高中语文,曾被评为省级“教坛新秀”,先后任海盐二中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百步中学教导主任、校长;95年任海盐教研室副主任,98年起任教研室主任、教科所所长。在教研和科研管理工作岗位辛勤耕耘,努力探索。
    一、开发地方校本课程,开展小学生古诗词诵读研究
    在海盐,你可以到任何一所小学,抽任何一位学生,如果是二年级学生,他可以一口气把40首古诗背诵得滚瓜烂熟;如果是三年级学生,他可以一口气把60首古诗背出,如果是五年级学生,他可以一口气把120首古诗背出。如果是六年级学生,他可以背150首古诗。
    但是,如果你随便去抽一位中文系大学本科毕业的教师,他可能一口气最多会背出20到30首古诗,古典诗歌功底好一点且有一定准备的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的教师,最多也只能一口气背出四十至五十首古诗。
    为什么海盐的小学生会有如此厚度的古典诗歌的功底?因为海盐教研室在陆李松老师的主持下从2000年开始就开发了小学地方校本课程《中华古诗词诵读》,确立了“中华古诗词诵读”研究课题,被省教科院立为2000年省级教科规划课题。六年坚持下来,在小学,古诗诵读蔚然成风,学生在琅琅的诵读中感受了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优秀智慧和营养,提高文化品味与审美情趣,打下了坚实的古典诗歌“童子功”。
    陆李松老师开发的海盐县小学地方校本课程《中华古诗词诵读》,分《中华古诗词诵读》(一至三年级)和《中华古诗词诵读》(四至六年级)两个读本,配以精美的插图、注解和解读提示。
    《中华古诗词诵读》(一至三年级)读本共选最通俗易背的古诗60首,每一学年背二十首古诗,《中华古诗词诵读》(四至六年级)读本选古诗90首,每一学年背三十首古诗。
    这一项工作从2000年开始制定了课题实施的推进方案,各校确立了课题实施负责人,带领实验教师开展课题实施推进工作。有一整套学校层面上实施的工作措施,如:
    一是时间落实:(1)兴趣课、队活动。(2)课前时间。(3)晨间、午间活动。
    二是指导落实:(1)教师制订实验计划。(2)认真备课。(3)适当辅导。引导诵读,粗浅领悟,熟读成诵,逐步积累。
    三是形式落实,重在激发兴趣:有“天天背一首”活动;有“每周比一比”活动;有“趣味竞赛”活动;有“画诗、唱诗”活动;有“设立阵地”活动;有充分利用队报、园地等等。
    县教研室每学期都组织小型的古诗诵读研讨会,每年举行大型的“小学生古诗诵读展示活动”,激励各校扎实推进这一项工作。
    尤其值得研究的是这一项工作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几乎是百分之一百的学生家长全力支持我们的工作,学生家庭环境是学生古诗诵读活动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参与到古诗诵读的指导行列中来,绝大部分家长会主动地在空余时间督促和指导孩子诵读。所以,才会产生如此好的效应。
    二、开展“初中学科教学质量动态评价研究”和对“小学教学质量监控调研”
    99年之前,海盐县初中对一门学科、一个班级、一位教师乃至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主要依据学科期末考试成绩统计中的平均分和及格率的高低。实践证明,这种评价手段,在过去确实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这种评价手段存在的缺点也越来越明显:(1)、它没有顾及到生源的优劣,起点的不一。(2)、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之间量化比较不够客观。(3)、由于考试内容不一、难度不一,同一学科两个学期之间纵向的比较也不够客观。(4)、同一次期末考,不同学科之间横向比较更难看出问题。(5)、由于只看实考人数,对流生工作做得好的学校、学籍管理规范的学校没有激励作用。
    鉴于以上实际问题,为了有效地改变学科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更加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位教师、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优化教学评价,使教学评价真正体现办学“两全”方针,有利于促进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鼓励低起点学校,鞭策高起点学校,有利于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学籍管理,把教学引入合理竞争的机制,同时也与省高中证书会考五级评估方案接轨。陆李松老师从99年上半年学期开始,主持开发了《初中学科教学质量动态评价》方案,开始在全县初一年级试行。
    经过两年的试行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因此,2001年起申报并被立为市级教科规划课题,全面启动初中学科教学质量动态评价研究,并且延伸到小学学科教学质量监控抽测调研。
    具体做法:
    1、开发《海盐县初中学科教学质量动态评价》软件
    99年开发的软件为DOS状态下的数据处理系统。2004年改为windows界面的数据处理系统。
    2、全县初中学生姓名输入
    3、规范考试组织:
    (1)、认真组织每个学期的期末考试。县教研室派员巡视。
    (2)、分片组织期末考阅卷工作。
    4、数据录入处理:
    (1)、将初中各年级全体学生的期末考各科成绩由县教研室组织专门人员将全县学生各科成绩输入《海盐县初中学科教学质量动态评价》系统,进行计算机处理,并按A.B.C.D.E五个等第的比例(A等占15%,B 等占25%,C等占30%,D等占25%,E等占5%),算出全县各门学科五个等第的区间起讫分数。
    (2)、然后以五个等第的区间起讫分数为标准,统计出各校各科各个等第的人数,再分别除以该校各科的总人数,计算出各校各科各个等第人数所占的比例,即为A等率、B等率、C等率、D等率、E等率。再计算出各校各科的参考率、平均分、合格率 、标准差,统计出各分数段的人数分布。
    (3)、求出均量值。动态评价中,要有参照数,即均量值。初中各比率等第权重分别为6、4、3、1、-1。
    求均量值的标准式分别为:
    初中:M=6RA+4RB+3RC+RD-RE
    M为均量值,ABCDE为等第,R为各等第所占的比例。
    将各等第所占的比例代入求均量值的标准式,得:
    M=6×15%+4×25%+3×30%+1×25%-1×5%= 3(标准均量值)
    标准的均量值等于3。但具体计算到各学校、各学科的均量值就不一样了,有的大于3,有的小于3,凡均量值M>3,反映出该校该班或该学科总体成绩在中上,相反则在中下。
    5、动态评价分析:
    成绩处理以后,每个学校有一份《动态评价分析表》和一张光盘,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学科及班级都可以与上一个学期、再上一个学期的教学质量评价进行比较。一比较五个等第比率的升降,可以看出各档学生的分布变化和各个层次学生成绩的进退,也可以横向与兄弟学校比;二比较均量值的增减,若均量值增加,说明教学质量在原有水平上有提高,相反说明退步;直至跟踪评价到初三毕业。
    6、2000年以后开始延伸到小学学科教学质量监控抽测调研。
    7、六年来坚持实施《学科教学质量动态评价》带来的的成效:
    (1)、促进了广大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各学科的教学质量。
    因为学科教学质量动态评价中的“标准均量值:M”,是由ABCD四个等第的比率各乘上其权重系数之和再减去E等率,而且ABCD四个等第的权重分别为6、4、3、1,也就是说A等的权重大于B等,B等大于C等,C等大于D等。因此要提高“标准均量值”,在教学中就必须着眼于全体学生,特别是要做好中下学生(CD级)和后进生(E级)的转化工作;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好优等生,提高A等生的比例。一个教师若在这两者之间出现偏颇,想要提高“均量值”是不可能的。所以学科教学质量动态评价的实践,首先在于它是一个杠杆,促使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用权各个层次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都能有所进步。
    (2)、通过实践与研究,鼓励低起点的学校,鞭策高起点的学校。
    生源的优劣,起点的高低是历来客观存在的事实,又是评价学科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我们实施的学科教学质量动态评价就是针对这一难道设计的,我们采用“标准均量值”(作为一个评价系统,不管是以县为单位,还是以学校为单位、以班级为单位,各科的均量值都是3,3是一个垣值),把全体被评价的学生放在同一平面上来衡量,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以学校为单位,能较客观地量化地反映出一所学校或一个班级的各科教学情况,如实地反映出各学校或各班级的教学质量动态变化,重在各学校各科均量值的增加还是减小,或者所处的位置是前移还是后退;同样各校可以看各科、各班级教学质量的均量值是上升还是下降,是前移还是后退。有利于消除教师互相埋怨或责怪生源太差,从而达到鼓励低起点的学校或班级、学科;同样生源好的学校和班级、学科,要看其“标准均量值”的增加,必须好上加好,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必更上一层楼。
    (3)、通过实践与研究,在全县形成一种竞争氛围,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学科教学质量动态评价,它既可以纵向比较,即同一学科从初一上开始到初三下,可以比较出各个学期班级或学校ABCDE五个等第比率的变化,从而在每个阶段都可以分析本学科纵向比是在进步还是在退步,解决了过去不同学期考试因试卷难度不一而不可比的难题;这样的动态评价贯穿了从初一到初三该学科的各个阶段,促使广大教师从初一的第一堂课开始就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
    也可以横向比较,有两层横向比较,一是某一学科不同学校之间的比较,二是不同学科本校之间和各校之间的横向量化比较,从而达到全方位可以比较,彻底解决了过去不同学科之间不可比的难题。这样就把教学引入了一种竞争的机制。为了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就必须去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提高45钟的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4)、为学校评价教师学科教学质量、县教育局评价一所学校的学科教学质量提供一个重要的量化依据。
    (5)、海盐近几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教学质量居嘉兴市较前列,与我们六年来坚持实施学科教学质量动态评价有很重要的关系。
    三、组织开展教育叙事研究,以教育叙事研究评比为载体,促进教师的专业反思和交流
    2004年年初,陆李松老师在海盐率先组织开展了教师撰写教育叙事研究的活动,让所有一线教师都来研究课改中生成的问题,撰写发生在课堂里有反思意义的故事;并在《海盐教研网》上大量上传教育叙事研究的案例,提供给教师学习和模仿,先后到实验小学、实验中学、城郊小学、澉浦中学等多所学校作讲座,积极倡导教师开展教育叙事研究。一个以撰写教育叙事研究为特征的热潮在海盐教育界迅速发展,受到了当前课程改革前沿专家领军人物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黎加厚教授的关注和高度评价,他的 “东行记2004年09月05日”网上是这样评价我们海盐的“教育叙事研究”的:
2004年09月05日
教育叙事研究(44):教育叙事研究在海盐

当前,在我国新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教师教育专业化等重要的研究领域中,浙江省海盐县教育局教研室是目前国内地县级基层教研室中一个比较活跃的教学研究工作机构,在这个团队中,教研室主任陆李松老师对教育改革充满了激情,十分努力,在他的带动下,海盐地区的许多老师积极参与到教育叙事研究中来,涌现出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建议关心教育叙事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同志到浙江省海盐县去看看,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

    到年末,由县课改办、县教研室、县教育学会和县教科所联合组织了海盐县新课程实验“教育叙事研究”评比活动。各校都开展了教育叙事研究评比活动,在校级初评的基础上推出参加县级评比,中学参评12个学科(类)共221篇,小学参评11个学科(类)共416篇。经学科评选小组初评,再由县级评委会终评,共评出一等奖50篇,二等奖84篇,三等奖121篇,后编印《海盐县新课程优秀教育叙事研究集》(中学卷)和(小学卷),发至每一位教师手中。
    2005年县课改办、县教研室、县教育学会和县教科所继续联合组织海盐县新课程实验“教育叙事研究”评比活动。在校级初评的基础上推出参加县级评比,中小学共参评915篇。经学科评选小组初评,再由县级评委会终评,共评出一等奖71篇,二等奖136篇,三等奖227篇;后从一等奖中精选出三十篇参加中国教育技术学会组织的2005年教育叙事评比,有1篇获全国一等奖,4篇获全国二等奖,12篇获全国三等奖。

    四、积极开展新课程网上教学资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04年,在陆李松老师的主持下,开发建设了《海盐教研网》,确立以新课程网络教研与网上教学资源建设为研究方向。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是目前国内教学资源建设研究领域里比较困惑和比较前沿的探索工作,由于我们的研究思路和实践方案是构建开放的、群体参与建设和后台审批管理结合的工作机制,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实践性,所以得到国内专家的高度重视,还是上师大黎加厚教授,他在网上浏览了我们的资源建设工作后是这样评价的:
2004年03月14日
教育叙事研究(37):教育叙事研究对信息化教育发展的新启示
最近看到浙江海盐县教育局教研室建设的教育资源网站-“海盐课改中心”http://kcgg.hyedu.net/lm_all.php?zid=1给人诸多启示。他们建立了一种“教学教改资源上传”机制,实现了教育资源建设“共建共享”,人人有责,人人受益,可持续发展模式。他们正在用自己的行动,探索多年来困惑我们的“教育资源库建设”、“教育资源发展模式”、“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等等问题。
从学校上传资料统计http://kcgg.hyedu.net/webcount.php上,可以看到他们的教学资源的上传规律:专职的教研室研究人员上传的资料往往具有领先性、理论性、丰富性等特点;一线教师上传的资料往往是自己的亲身体验,自己课堂教学的教案、教学反思等等,是更多教师学习参考的重要资源;各种评比活动和竞赛,更为师生的网络上的交流活动注入了不竭的动力;进入2004年后,教师们的教育叙事研究,又在教育资源中又增添了一个新的亮点。
下面是浙江海盐县教育局教研室“海盐课改中心”网站上关于教育叙事研究的资料:http://kcgg.hyedu.net/lm_all.php?zid=1

    我们组建了以教研员为组长的由96位骨干教师参加的学科网络教研指导小组,负责各年级教师上传资源的审核和学科网络教研组织工作,到04年末,海盐教研网人气一直很高,点击达到100万。一个网站,在一个只有36万人口的小县,在一年内点击达到100万,足见海盐教研网深受教师的喜爱,上传资源达1万5千,录用1万1千多项,其中绝大部分是一线教师教学急需的有用资源。
      
    为了进一步探索与推进这项工作,陆李松老师向省教研室申报了《构建区域性新课程网络教研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被批准立为省级教研系统课题。6月中旬,还召开了部分中小学校长座谈会,讨论新课程网上教学资源建设的奖励机制,积极探索新课程网上资源建设的新路子;12月底,出台了《海盐教研网网上资源建设奖励办法》,对2004年网上资源资源建设进行了考核,根据奖励办法,对个人上传资源排行前64位个人和市、县级学科带头人上传资源前10名进行了奖励;对学科资源审核小组前48名审核人员和资源上传前20所学校的校长进行了奖励。年底,《海盐教研网》参加由全国计算机教学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教育特色主题网站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并在广东顺德的年会作了大会交流。



    五、创建“海盐教师博客”,促进“精英教研”走向“大众教研”
    1、创建“海盐教师博客”
    2005年初,在陆李松老师的主持下,在海盐教研网(www.hyjys.net)基础上,创建了“海盐教师博客”,单独设立主机;1月25日开始试运行,寒假结束新学期开学正式运行。
    创建“海盐教师博客”的宗旨:“建立个人网志,促进自我反思,开展广泛交流,沉淀学习路径,实现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和生命质量的提升。”2005年2月正式运行以来,至目前人气一直较旺,很受老师欢迎,也得到领导高度重视,在全国范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海盐教师博客”建立之初教研工作面临的问题
    (1)、教育叙事与教学反思交流与传播的局限。
    2004年上半年,尽管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了撰写教育叙事研究的活动,以研究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为研究特征的撰写教育叙事研究的热潮在海盐大地逢勃兴起,教师写了大量的教育反思和教学叙事,天宁小学并且为六位教师刊印了六册书。但是由于我们的教学反思与教育叙事未能在基于BLOG的基础上开展,尽管各个学校园网上有大量的教师原创的教学反思、教育叙事、读书笔记,但毕竟交流与传播不如BLOG及时和广阔。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瓶颈在于技术的掌握
    为了提高教研员和教师网络技术与网上交流水平,开展网上教研与网上交流04年着重开展教研员网页制作培训,从3月到6月,用了许多晚上时间和双休日时间进行培训,到6月底,基本上所有的教研员都做好了个人网页,并挂在海盐教研网上,在全市率先挂到嘉兴市教育网上。
    在教研室的带动下,学校教师个人网页制作也纷纷跟上,许多学校也开始了教师个人网页制作的培训,建起了教师个人网页,如三毛小学:http://smxx2.hyedu.net/teacher/,但是,由于个人网页的技术门槛较高,维护和更新个人网站操作较繁,所以,尽管培训较成功,但实用价值不强,技术阻碍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
    (3)、现实教研活动凸现的困惑
    现实教研活动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精英教研”倾向
    传统意义上的教研活动,从教师参与省、市、县、片各级教研活动的人员比例结构来看,主要是一些骨干教师,而且随着教研活动级别越高,参与活动的教师人数越少,参与活动的教师级别越高,所以,呈现出“精英教研”的倾向。
    近十年来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而出台的一些行政性政策和工作措施,也是针对培养骨干教师,如各地的“名师培养工程”,评选各级学科带头人制度、评选各级教坛新秀、评选各级名师,评选省特级教师,而且基本上形成了一级套一级,即下一级为上级评选的必备条件的工作机制。还有对各级学科带头、名师、特级教师给予比较丰厚的津贴或叫作科研工作补贴等等。
    所以,当今教师群体当中明显存在两个群体:一个是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的“精英群体”,这个群体规模较小,绝对不到整个群体的百分之二十;另一个群体就是一般教师,这个群体绝对大于百分之八十。
    过去和目前的许多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机制,比较多地关注骨干教师的培养,或者说“精英群体”的培养,这当然是无可指责的;但是,很显然,对一般教师的专业发展、一般教师的教学研究关注得比较少,或者说对“大众教研”关注不够,这是不争的事实。
过去和传统的骨干教师培养,一般有四种途径:一是行政推荐,在各种评选中凸现出来;二是学科教研员在各种业务活动中的培养与推荐,主要是要上出好课,三是通过专业杂志等媒体发表专业论文和在各级论文评选中获奖;四是主持县、市、省级立项课题,最好在三级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奖;这四种途径并不是截然分开,而是互相呼应、互为配合。一个普通的教师要成长为“骨干教师”,大致离不开这四种途径的互相呼应,才能逐步地一级一级地凸现出来。无疑还有许多很有才情、很有追求的普通老师因为过不了这四关而没有凸现出来。
    尽管如此,普通老师孜孜追求的还是大有人在,特别是新课程实验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可以说所有的教师都有专业发展的需求。但是,传统的骨干教师培养模式无疑满足不了这一种需求,现实的传统教研模式也满足不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现实教研模式单一,受时空限制矛盾越来越突出。
    现实中的教研活动,受到人员个体背景因素、操作模式、流程的影响,往往影响到所有人员的互动参与,难以建立起真正的平等、合作、互动的教研关系。
    现实中的教研活动,受到时空条件的限制,参加教研活动的人员必须在同一个时间、同一地点才能进行;由于受任课和学校条件限制,并不是每一位老师都能经常有权限出去参加片、县、市级的教研活动,省级更不用说了。有的农村学校教师,几十年书教下来了,可能还没有参加过县、市级教研活动,这样的例子我相信绝对不是个别的特例。
    3、 创建“海盐教师博客”的实践与思考
    (1)、区域BLOG社群激发了广大教师发表日志的热情,促进了教师教学研究与教学反思。
    教师撰写的大量的教学反思、教育叙事要有交流的平台,要有媒体发表的机会。去年,我们组织教师开展撰写教育叙事研究的活动,以研究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为研究特征的撰写教育叙事研究的热潮在海盐大地逢勃兴起,教师写了大量的教育反思和教学叙事,我们还举行了校级评比和县级评比,其中天宁小学还为六位教师刊印了六册书。但是由于我们的教学反思与教育叙事未能在基于BLOG的基础上开展,尽管各个学校园网上有大量的教师原创的教学反思、教育叙事、读书笔记,但毕竟交流与传播不如BLOG及时和广阔。
    博客在传播学领域里,被称之为“博客的诞生预示着个人媒体时代的真正到来。”(颜纯军《博客和个人媒体时代》,《福建论坛》2003/3)“博客改变了编辑、作者和读者的关系。博客实现了编辑与作者的完美统一,成了自己文字的‘主人’。博客可以超越自己个人的局限性,把整个互联网作为自己的资源,把你看到的好文章、好知识链接过来,可以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评点和批注。”(罗慧:《博客:网络传播的新锐》)
    有了教师博客作为发表与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及时的将自己所作的教学研究、教学反思成果及时地通过博客自媒体平台予以发表,让其他教师一起共享与交流,从而极大却调动了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的积极性。
    (2)、区域BLOG社群提供了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唤醒了了广大教师自主学习的意识,突破了学习与交流的时空界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引领。
    交流也是学习,而且是更有效的学习,交流当中得到认同与激励是激发学习与交流的持续发展的动力;所以,网上共享与交流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师的研究与反思。
    有了教师博客作为发表与交流的平台,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才有可能真正的发生。现在的教师已经很少有整块的时间进行正式的学习,学习与反思只能在零星的时间、非正规的学习中进行;一所学校的师资力量有限,很少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引领。而区域教师博客群,为所有的教师突破时空界限、克服学习没有整块时间创造了条件,教师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地点的资源,可以与专业领域里与领域外的任何顶尖级学者、专家接触,扩大学习的范围和辅导教师的范围和级别,可以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可以凭借多种媒体学习:文本的和超文本的。
    许多教师建立了自己的个人博客以后,每天到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海盐教师博客”,一有零星时间,就辛勤地耕耘自己的博客,浏览别人的博客,在那里交流与共勉。
    许多教师建立了自己的个人博客之后,都建立起一个相对稳定的互相交流与共勉的自组织博客群,也可以称之为“学习共同体”,他们通过BLOG群这一平台在那里互相唱和、互相交流、互相探讨。
    从这个角度讲,目前为止,区域BLOG群这一平台,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正在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不可取代性,正是区域BLOG群的特点。
    (3)、区域BLOG社群为不同层次的教师尤其是普通教师提供了帮助与支持,实现了“精英教研”向“大众教研”的转变。
    海盐教师博客推出以后,到2005年11月15日,已经注册1532个博客,发表日志:8177,回复:10817。海盐是一个36万人口的小县,在职中小学专任教师2700左右,在短短的五个月内,已经有近三分之一的教师注册了教师博客,足可以说明参与的大众化;当然其中也有一些海盐教育系统之外的博客,但毕竟是占极小的份额。
    除此之外,还涌现出一些校园博客:如武原中学博客,向阳小学博客、实验小学博客、三毛小学博客、官堂小学博客等等。
    由此可见,区域性BLOG群的出现,正好满足了一般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愿望,弥补了传统教研模式的不足,为一般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提供了平台,从而实现了从“精英教研”向“大众教研”的转变。
    同时,也确实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教师博客,凸现的他们快速成长的个案,如天宁小学教师汤燕萍,博客名为“阿汤的味道”;武原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钟战华,博客名为“南金东箭”;六里小学某教师,博客名为“东方星星”;武原中学某教师,博客名为“草木有心”;天宁小学某教师,博客名为“雨中漫步”;海盐高级中学教师许光明,博客名为“刻痕的岁月”等等。
    (4)、初步的成效
    在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的组织指导下,与江苏苏州、山东淄博、深圳南山建立起“教师博客学习共同体”。
    江苏苏州、深圳南山、山东淄博与我们海盐在基于BLOG社群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有着共同的探索与实践,2005年3月,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为我们四个地区牵线搭桥建立起“教育博客共同体”,2005年6月,山东淄博市李光良馆长带队来海盐进行实地交流,海盐也曾经去苏州金馆长那里取经;下半年江苏张家港、常熟两地的教师在黎教授的带领下来海盐进行课堂教学交流和教师博客交流。

    2005年2月正式运行以来,至目前有注册博客1532个,发表日志8177篇,发表评论10817个,留言688,总访问量达到597219,总之,人气一直较旺,很受老师欢迎,也得到领导高度重视,在全国范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陆李松老师申报的《以海盐教师博客群体和互动教研区建设为载体的教研工作创新的实践与研究》被立为2005年省级课题。撰写的《构建区域BLOG社群,促进“精英教研”走向“大众教研”》一文发表在《上海教育科研》05年第6期。
    “海盐教师博客”在中国教育技术学会2005年年会举行的教育主题网站评比中荣获全国一等奖。陆李松老师应邀赴四川绵阳参加会议,并在会上作专题发言。

    六、致力于教研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和信息技术硬件配置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而且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一切,谁最先拥有技术,谁就抢占了制高点。所以,这些年来,陆李松老师一直非常注重教研员的信息技术培训和教研员信息技术硬件配置。
    (1)、开展教研员网页制作培训,在嘉兴市率先挂出教研员网页专栏
    为了提高教研员网络知识和网络技术水平,开展网上教研与网上交流工作,2004年上半年陆李松老师组织开展了教研员个人静态网页制作培训,从3月到6月,用了许多晚上时间和双休日时间进行培训,到6月底,基本上所有的教研员都做好了个人网页,目前大部分教研员的个人网页已经挂在海盐教研网上,并在全市率先挂到嘉兴市教育网上。

    教研员网页制作,在网上挂出一个教研员个人网页,这并不是目的,这仅仅是基础,是提高教研员网络技术与网上交流水平的初级基础,为了05年实现教研员网上主动学习与探索、建立自己研究领域里志同道合的学习团队和研究群体打下基础。
    (2)注重教研室和教研员信息技术硬件配置
    在教育局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2003年,海盐教研室在陆李松老师的领导下在嘉兴市率先为全体教研员配置了个人笔记本电脑和U盘,开通了家庭宽带;2004年为全体教研员配置了个人笔记本无线上网卡(CDMA),实现了教研员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接通互联网和进行网上办公。2005年为全体教研员配置了办公室激光打印机,实现了教研员办公桌电脑与激光打印的个人化使用。文印室还配置了两台针式打印机,一台松下8K激光打印、复印两用机,一台高速油印机和两台一体机,能在较简短的时间内、以较快的速度、较便捷的方式为教研员做好文印服务。
    另外还有一台摸拟摄像机、两台数字摄像机,三架数字照相机,一台移动投影仪,一套悬挂式多媒体,一台实物投影转视平台,2005年还配置了一辆嘉华商务车,提高了教研员的工作效率和信息化水平,方便了教研员外出开展各类教研活动。
  目前,教研员无论在网络使用、多媒体操作等方面都达到比较熟练程度。

    作为一名基层教研工作者,陆李松老师在默默地耕耘着。特别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在全社会关注高考的背景下,如何引领区域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他在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04:57 , Processed in 0.12240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