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 怎忍病联挽大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2-6 17:27: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帖] 怎忍病联挽大师?

    
叶子彤
        
           2009711日,两位学术巨擘季羡林与任继愈先生竟同日驾鹤西归。此可谓文化哀事集于一时,巨星陨落,世所痛惜。季羡林先生是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国际著名东方学家、印度学家、梵语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教育家。任继愈先生是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两位先生一生致力于文化的传承、交流和创新,严谨治学,毕生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懈努力,在各自不同的学术领域成就卓越,影响深远。他们的精神、品格和学识为世人所敬仰、赞誉,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两位大师的深切怀念之情。
      在两位先生遗体告别仪式上,某大学挽季羡林先生联为:
      文望起齐鲁,通华梵,通中西,通古今,至道有道,心育英才光北大;                德誉贻天地,辞大师,辞泰斗,辞国宝,大名无名,性存淡泊归未名。                某图书馆挽任继愈先生联为:
      中哲西典,解佛喻老,覃思妙理,一代宗师风范;                金匮石渠,理策修书,继往存绝,百世馆员楷模。                以挽联的形式寄托对逝者的哀悼和追思,是隋唐之后逐步形成的我国传统文化现象和社会习俗。挽联的突出特点是“情动于衷而行于言”,以其感情深沉、内容充实、文辞恳切而为人们所接受,成为楹联的主要类别之一。楹联,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一种形式独特的文学作品,其灵魂与精髓就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就联格文则而言,真正意义上的楹联,必须遵循“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的六条基本规则,以及避忌不规则重字等基本要求。这是从事楹联创作最起码的知识,挽联也不例外。
      因此,当上述两副挽联见诸于媒体时,立即引发了众多诗联界人士对其平仄不协、不规则重字等违律现象提出质疑。在挽季羡林先生联中,上下联第一分句平仄失律且存在“大”、“名”两个不规则重字。在挽任继愈先生联中,上下联末句平仄失律且各分句句脚平仄无交替,同时还存在“理”为不规则重字。这些问题都属撰联之不严谨处,人们不禁发出“怎忍病联挽大师”的感叹!
      季羡林与任继愈两位大师生前对楹联情有独钟,不仅经常撰写楹联,留下不少佳作,而且关注楹联文化的发展。季羡林先生还欣然受聘为中国楹联学会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顾问,在其担任主编的《东方文化集成》中,亲自过问将《中国楹联学概论》列入丛书出版。而今,用有如此硬伤的挽联来纪念两位逝者,实在令人痛心。我相信,大师于九泉之下也会为之扼腕叹息。尤其是上述两副挽联分别源自国内一流学府、文苑,则令人愈加感到悲哀!竟然连他们都丧失了对楹联这一传统文化的鉴别能力,可见我们的国学水平已经跌落至怎样的水平?!联想到大量病联充斥着我国春联市场及一些重点旅游景点景区的现状,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呼吁:净化楹联环境,拯救国粹——楹联。   (原载《中国楹联》2009第三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15:55 , Processed in 0.10297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