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陡岗镇小教师读书小组行动计划----管季超只[!!]使用《教师之友网》发布信息!

[复制链接]
231#
 楼主| 发表于 2012-4-28 17:29:40 | 只看该作者
博尔赫斯问道:什么是天堂?
    博尔赫斯答道:天堂是一座图书馆。
    也许真的有天堂,但肯定遥不可及。因此,这样的天堂对于我们而言,实际上毫无意义——一个与我们毫不相干的地方,又能有什么意义呢?
   但梦中的天堂确实是美丽的。它诱惑着我们,于是,我们唱着颂歌出发了,走过一代又一代,一路苍茫,一路荒凉,也是一路风景,一路辉煌。然而,我们还是不见天堂的影子。我们疑问着,却还是坚定地走在自以为通向天堂的路上。   
   后来,图书出现了,图书馆出现了——图书馆的出现,才使人类从凡尘步入天堂成为可能。由成千上万的书——那些充满智慧和让人灵魂飞扬的书所组成的图书馆,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因为,任何一本书,只要被打开,我们便立即进入了一个与凡尘不一样的世界。那个世界所展示的,正是我们梦中的天堂出现的情景。那里光芒万丈,那里流水潺潺,那里没有战争的硝烟,那里没有贫穷和争斗,那里没有可恶之恶,那里的空气充满芬芳,那里的果树四季挂果——果实累累,压弯了枝头……
    书做成台阶,直入云霄。图书才使我们完成了天堂理想。   
    阅读应当被看做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性行为。也就是说,人类的文明与阅读是密不可分的。阅读使人类走出了蛮荒,使人类有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人类的阅读史与文明史几乎是同步的。阅读是上天赐予人类的一种智慧,我们每个人的世界是固定的,只能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中生存,但是阅读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阈,丰富我们的人生。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体验无数种别样的人生,我们的心灵可以无所羁绊地随性邀游,那是一种真正的大自由。
    有一天造物主对人类说:你们知道吗?你们最优美的姿态就是阅读。
    难道还有比阅读姿态更值得赞美的姿态吗?   
    比如,一个女孩安静地读书,难道还不是这世界上最优美的、最迷人的姿态吗?这是一种自然的、安宁的、圣洁的姿态。这一姿态比起那些扭扭捏捏的、搔首弄姿的、人为的、做作的姿态,不知要高出多少境界。   
    我们应当看到,人类的那些可以炫耀、可供人们欣赏的姿态,必须是在有了阅读姿态之后,才有可能抵达最美最高的境界。而人类一切丑陋的动作与姿态皆与这一姿态的缺失有关。因为这一姿态的缺失,我们看到了笨拙、迟钝、粗鲁等种种蠢相。
    阅读的姿态的养成,应从一个人的童年时代开始。
    (转载于《中学语文教学》2009第3期)
   
    (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文学作品集有《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追随永恒》《甜橙树》等。长篇小说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虹瓦》《根鸟》《细米》《青铜葵花》《天瓢》《大王书》等。主要学术性著作有《中国80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小说门》等。200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曹文轩文集》(9卷)。很多作品获大奖并翻译成英、法、德、日、韩等文字。)
232#
 楼主| 发表于 2012-5-1 11:14:01 | 只看该作者
233#
 楼主| 发表于 2012-5-1 20:37:09 | 只看该作者
阅读史也就是精神发育史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21日
  

    朱永新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京报记者 孙纯霞 摄
  多年前,朱永新四处激呼“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使得回顾自己的阅读史,重新检视自己的精神发展史,成为一场持续良久的精神运动。
  然而,在读书人那里煽起阅读的自我省察,远非朱永新呐喊之抵岸。他一如既往奔走呼告,不懈地挖掘、阐释阅读的意义,从个人推至国家,从私人行为提升至社会公共生活。
  激越的宣言,容易失声于冗长的时间,湮没于浩瀚的人群。朱永新自是对此了然于心,除呐喊疾呼之外,他与他的新教育团队,践行着关于阅读的点滴可能性,在现有的体制内辛勤开拓一片可能的自由空间。
  本次访谈中,朱永新从自己的阅读经验出发,为我们分析了阅读在当下中国的处境,并解读阅读的力量与荣光。对于一个人而言,阅读是一种关于成长与完善的宗教,而对于一个社会而言,阅读则是关于人类文明与尊严的仪式。
  朱永新身上,有着难得的乐观与从容,他的笑声几乎贯穿了整个采访过程,即便谈及令人焦急的现状,亦不吝微笑以对。
  这种力量来自阅读?他点头,笑得纯净而憨拙。
  阅读让我远离喧嚣
  新京报:你一直在为“阅读”吆喝,作为一位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的人,官员、学者、民间教育组织创办人,在你个人的当下生活中,阅读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朱永新:是啊,我一直在为阅读而吆喝,为阅读做义工,呵呵。
  读什么样的书,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我个人而言,首先,阅读让我超越世俗生活,心境变得宁静。作为一个行政官员,很多人可能会更多想到个人升迁、领导评价、人际交往,会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对外部世界的考量上。但是,因为阅读,我会把更多的精力用于省察自己的内心,关注内心的充盈,从浮躁重归平和。
  其次,我把工作和阅读结合起来。人随时需要学习,作为工作中的人,必须有为工作而阅读的使命。无论是过去在苏州做市长,还是现在到民进中央做副主席,包括我之前在苏州大学做教务长,我都会读大量与我分管领域相关的书籍,可以说,我所有工作阶段取得的成绩,都与阅读密切相关。
  另外,我也会因考虑自己的长远发展而阅读,比如《大国悲剧》、《民主是个好东西》,看起来与工作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对我的思维、对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把握局势有很大帮助,也不可不读。
  还有一种我看得比较多的,就是人物传记。我觉得人经常需要从英雄那里汲取养分和力量。追随伟大的灵魂,可以让自己走得更远。另外就是读那些真正不朽的著作,那些不仅是人类的精神丰碑,更是丰美的人类精神盛宴,滋养灵魂。
  领导干部最该读书
  新京报:你为何如此强调为工作而阅读这一点,将其称为“使命”?
  朱永新:也许你听起来觉得为工作而阅读挺正常的。但是,你去现实中看看,尤其是官员,有多少人在读书?非常少。为什么我们的官员,经常会出现决策错误,在我看来,就是不读书不学习不思考的结果。2007年全国两会期间,我当着总书记的面,建议领导干部要“少一点烟酒味,多一些书卷气”。
  领导干部的阅读,应当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群体阅读之一。原因不难理解:领导干部的视野是否开阔,对于自己分管领域是否熟悉,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效率与效果,甚至会影响到一个市、一个部门的命运。善于读书的领导,往往知识面比较宽,决策比较理性,也更儒雅、从容。同时,他们的阅读,也会给社会一种示范效应。
  新京报:当下中国还有一个重要的阅读群体是指谁?
  朱永新:中小学生。中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的最重要的时期,人的精神饥饿感就在这个时候形成。现在的中国,全民阅读水平持续走低,阅读量萎缩、阅读养成滞后,浅阅读、反阅读盛行,其主要原因就是之前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试主义大行其道,将真正的阅读排挤掉了。
  在需要阅读的年龄里没有得到阅读的滋润,长大后就难以产生阅读的需要,就没有我说的那种精神饥饿感。
  改变,从阅读开始
  新京报:其实孩子是向成人学习的,如果成人世界阅读荒芜,孩子们的世界多少会受到影响。你刚提到中国社会的阅读危机,那么培养热爱阅读的孩子,如何成为可能?
  朱永新:你的意思是,如果父母、老师自己不热爱阅读,孩子们也就不可能爱上阅读——这样的观点未免太悲观。每个人,无论他身处哪一个阶段,都是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当然,提到阅读,确实还得多些像我这样为阅读吆喝的人,让更多的人来读书。
  其实,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成人世界的阅读危机的影响,首先可以通过老师的努力来涤除。教师是教育的枢纽,如果教师改变了,教育的现状就会改变。关上学校的大门,关上教室的门,管他外面的世界是否庸俗黑暗,教师,就是国王。这也是新教育一开始就大声疾呼教师必须拥有自己的阅读生活的原因,我们认为改变,先从教师开始。
  其次,我提倡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成长。现在新教育在这方面也有所努力,推动亲子阅读,让更多的父母卷入阅读的理性狂欢里。当然,还有更多的工作,等待我们大家一起去做,比如硬件上的,建立社区图书馆、农村图书馆,让书籍对于每个人而言都变得触手可及。软件上的,构建一个书香充盈的社会,有各种读书活动,设立我们自己的阅读日。
  说到底,现在社会阅读危机的形成,正是之前教育失败所致。不能因为现实的不完美而持消极悲观态度。毕竟,环境造人,另一方面,人也可以改造环境。改变,就从阅读开始。
  阅读是私人行为,也是公共生活
  新京报:你一直提议,把孔子的诞辰设为中国的阅读节,把全民阅读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朱永新:我很喜欢的《朗读手册》,里面有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对于一个民族来说,阅读最终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阅读是有社会公共价值的。
  在全球走向学习型社会的今天,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阅读节,唤醒大家对读书的重视,以庄严的国家仪式,让人们更加尊重阅读。
  新京报:具体而言,你怎么为阅读的意义作系统的分析与诠释?
  朱永新:我的阅读观就是五句话: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所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一个美丽的城市。还有就是,共读共写共生活。
  最后一点,其实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学习状态。当下,很多价值濒临崩溃,原因就是我们缺乏共同的语言,而没有共同的语言,就没有共同的理想、道德标准与价值观。共同阅读,就是让大家拥有共同的语言,实现真正的共同生活,国家与社会也就有真正的凝聚力。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朱桂英
234#
 楼主| 发表于 2012-5-5 12:28:30 | 只看该作者
姜广平老师发表在《中国教师报》上教师阅读指导文章



1、读书之心
http://paper.chinateacher.com.cn/news/2011/1012/12520.asp
2、再谈读书之心
http://paper.chinateacher.com.cn/news/2011/1026/12616.asp
3、读书之姿
http://paper.chinateacher.com.cn/news/2011/1109/12720.asp
4、教师阅读读什么(之一)
http://paper.chinateacher.com.cn/news/2011/1214/12988.asp
5、教师阅读读什么(之二)
http://paper.chinateacher.com.cn/news/2011/1228/13092.asp
235#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00:41:03 | 只看该作者
236#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07:33:44 | 只看该作者
读书帖一览表
新沂市新安镇小学教师读书专帖
新沂市新安镇小学师生共读帖
新安镇中心小学教师暑假读书帖
城西小学师生读书帖
梧桐树下听雨暑假读书贴——新安镇城西小学
五阿哥读书专贴(新沂市新安镇城西小学)
新安镇城关小学教师读书贴
城东小学五(2)班读书帖
2012读书记
梅馨儿
随性而读
随心而写——梅馨儿的读写空间
李庄学生读书帖
倪墩小学读书帖
新安镇嶂苍小学教师读书专帖
新安镇嶂苍小学学生读书贴
新安镇嶂苍小学暑期读书贴二
新安镇马港小学2011-2012第二学期读书贴
笨小猪猪:研读
反思
感悟——暑假读书专贴(新沂市新安镇琅墩小学)
新安镇黄墩小学五年级学生读书贴
237#
 楼主| 发表于 2012-6-7 08:50:08 | 只看该作者
说说读书会的那些人

党玲芬
      自从加入河南教师读书会以来,结识了很多爱读书有思想的朋友,多是相距遥远,从未谋面,但在《教育时报》的各个版面上,文字已使我们格外熟稔,可谓神交已久。今天很想说说读书会的那些人,因为时报举办的几次活动,使得四面八方的我们得以汇聚,面对面的交流中,似乎身居一个强大的气场之中,无时无刻不在被影响被感动被震撼。
      徐文祥老师是我在读书会中最早认识的,我们在网上经常有关于读书的交流,我在专业书籍的阅读上还是很欠缺,只能算是刚刚起步,因为平日里感性阅读太深的关系,对专业书籍的阅读总是有些读不进去,或是理解生涩。他博览群书,古今中外,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文学、哲学、地理、历史、佛学、心理学……有着很深专业阅读素养的老师,很多时候听他分析,和他辩论,总会有着心底澄明的感受。被评为“河南第四届成长力教师”的他如今更加沉静与厚重,潜下心来安静的读书,在课堂中践行着自己的思想。
      张国庆老师,淇县52岁的一位老教师,是读书会中的长者,他也是我们每个人心里尊敬的人,这是因为他的精神使我们折服。他每天4点多起床,开始一天的读书、备课、写教育教学反思,背诵《论语》,每天读书不少于两万字,写出不少于2000字的读书笔记或教育反思,并且啃下了很多生涩难懂的外国教育经典,在书上的批注将近万字,时报书卷版上几乎每期都会有他的文章,大家戏称书卷版是张老师的专版。我曾在他的博客里读到这样的文字:“或许,以我愚钝的资质,我永远也不会达到他们那样的生命高度,但我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一步步地追赶他们,接近他们那样的品质,创造出自己的隆重庆典。如果我放弃成长,放弃对自己的要求,我的生命会永远处在灰暗之中。人的生命价值,不在于自己是否会成为名人,而在于是否能够找到生命本质。人一旦找到了自己的生命本质,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享受到生命的圆满。”成长,是为了寻求自己生命的本质,是享受生命的圆满,这种成长来自内心,因此变更会执着与认真。我留言道:“正是读书会中有这样坚持不懈读书成长的您,才会在心里无数次鞭笞年轻的自己读书,思考,成长。每次读您的博文都是一种心灵的洗礼,相信,我们会在书乡的某个驿站相遇。”这次濮阳的“先锋公益论坛”的聚会,我终于见到了张老师——谦逊,年轻,安详,厚重。当读书与生命融合为一体,生命的状态便会永远是年轻。
      这次同行的还有林州的李建庆老师,和张国庆老师同龄,在偏远贫瘠的山村,却是精神的富有者,以书为伴,以报为邻。去往濮阳的公车上,我们一起,李老师的包里还随身带着读的书,我拿过随手翻看,到处密密麻麻的批注。李老师很谦虚,说自己是向大家学习的,时报上每篇文章都读,甚至可以说得出每位作者的写作风格。我还发现无论车上还是会场,无论席间还是闲谈,他都是个极认真的聆听者,还不时拿起笔来在本子上记着什么。他说自己半辈子从没有过什么第一,只有读书会会员号的编号是第一——E001,说着便爽朗地笑了起来,还带着十分的“炫耀”,像个孩子,因为这第一,与读书有关吧?读书,真的有这样的魔力。
      和闫付庆老师,是在4月份的永威相遇的。身处偏远乡村的他,自费三百多里来到永威,只因为怀揣着成长的梦想。后来在qq中交流,从他的讲述中我感知着一种不愿屈服于现实的执着的力量,人生的特殊经历,无形之中有着很深的自卑,但努力的读书写作,用读书来改变自己的人生状态,用思想来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会场,他边聆听着油田一小的汇报,边说自己阅读的狭隘,说不仅是偏僻山村的孩子,还有自己,都不知道有这么多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如此丰富的童书。自己要多读些这样的童书,并把它们带给自己的学生。
       与汪重阳老师也是第二次相见了,上次在永威相见,慕名已久,因为时报上经常读到他的文字,观点独特,思考细腻。交谈中,他说自己每天晚上坐在灯下展开日记本,已经成为生活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它就像每天三顿饭一样形成了定势,成为了自己精神生活的“常餐”。每一天要是不记录点什么,心中就像少了什么似的,总觉得一天生活没了着落,时光也在虚度。他这样坚持了下来,日积月累,思想的火花一点点聚集起来,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宝库。身处偏远乡村的中学,他无时无刻不在用自己的笔和行动来召唤大家走上专业成长的道路,带动身边老师的读书写作,并且写文章指导老师的读书写作,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融入到课改的教育潮流之中。
       马祥勇老师家在濮阳,正是高三忙碌时期,听到我们来到濮阳的消息,匆匆赶来相聚。他胸藏书万卷,文章文风深厚犀利又不失沉稳,可谓读书会中的大师级人物。之前因为共读《构筑合宜的大脑》一书,我邀请了马祥勇老师参与读书交流,在qq里我们也有过关于这本书的探讨,他说这本书让我清楚了一个事实:对于任何一种职业而言,一定有一个最佳的阅读路径,对于每一个人而言,一定有一幅最佳阅读地图,可以让他最快的成长。他开始思考自己的专业阅读,规划自己的专业路径。这次相见,又提起了关于这本书的共读使自己受益无穷,向我表示谢意。同时也感慨自己身处高中这一环境读书与被应试之间的矛盾,但是有一点是坚定不移的,读书将会成为永恒的主题,我们也会用自己对读书的痴迷与热爱,去努力影响着身边的老师。
      读书会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充满睿智、理念先进的薛志芳校长,个性十足、读书狂人的赵渝老师,聪慧安静、敏感慧心的韩素静老师……他们的身上总有一些独特的气质,对我产生着激励和影响,以至于经常会觉得,和他们一起,若不努力前行,便深觉惭愧。
      我们相遇,无论男女老少,无论空间远近,共同行走,形成一股强大的洪流,形成一个强大的气场,这气场会吸引更多志向相同的人,不由自主地向一起靠拢,然后一起前行。
后续:
     濮阳回来,和汪重阳老师同时写下关于读书会的文字。汪老师写读书会之“美女”,我写读书会之“帅男”。我想,和汪老师心有灵犀,是因为我们性情相投,朋友的相聚总是会带给人无限的感动与无尽的动力。美丽与帅气,缘于被书香的浸润,缘于共行的温暖。于是,我们便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把汪老师的读书会美女篇和我的读书会帅男篇一起放在树人网“河南教师读书会”论坛帖子里,以吸引更多的美女帅男走进我们这个队伍。
读书会的美女们
汪重阳
   自从加入河南教师读书会以来,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朋友大多都生存在比较贫瘠的土壤上,却都在努力将根扎进大地深处,吸收着营养,一点点地成长着,在一片片荒漠之中开出了星星点点的花朵。
   这其中,就有几朵“花儿”,让我这个大男人十分欣赏。她们是我们河南教师读书会的几位“美女会员”。说是“美女”,并不仅仅是指她们外表美,更在于她们的内涵之美与灵性之美,在于她们能克服工作与家务的重重包围不断进取的姿态之美。
   党玲芬,孟州市一农村小学女教师,每天在巨大的工作量与缠人的家务事之间搏斗着,却没有泯灭心中那沉郁的诗意。听听她为自己取得网名,你就会感到一种不同于世人浮躁的沉静来:听雪。“听雪”是一个活跃在校信通网站与树人网上的“积极分子”,其个人主页更新速度之快、文章产量之高,令人有点望尘莫及。2012年4月,我与党老师第一次见面于沁阳永威学校的第四届“河南最具成长力教师”颁奖典礼上,和党老师交流了对专业发展的看法。党老师说自己因为坚持工作之余读书、反思、记录,被很多同事认为是“怪物”。可是党老师坚持自己发展的姿态毫不动摇,借校长让她作“成长力教师颁奖典礼”参会报告时,大讲专业发展的好处,已经渐渐扭转了全校老师的观念,老师们开始意识到专业发展的重要性。2012年5月,当我们再次在濮阳举行的“首届河南课改先锋公益论坛”上相见时,党老师高兴地对我说:“我们校长也开始支持我了,他说让我好好学习,多起带动作用。”望着党老师那恬淡而又不失执着的眼神,我好似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纷纷瑞雪之中,一个内心炽热的女子,正在静静倾听雪落的声音。
    河南教师读书会有“三朵红梅”,芬芳的清香妆点着这个美丽的世界。其中我首先认识的是商丘的孙红梅老师。孙老师从一个农村小学校长岗位上起步,读书、反思、记录、进步,已经于2011年暑假公开招聘进了郑东新区某名校任教。孙老师写的与另一位读书会员延津县的朱红梅老师交往的故事,在读书会内传为了佳话。2012年5月,我在“首届河南课改先锋公益论坛”上见到了朱红梅老师。朱老师“瘦身术”练得不错,亭亭玉立的样子让人很担心她会轻飘飘地“飞”起来。不过她不但不会“飞”,她在自己的岗位上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还很令人敬佩。朱老师在逆境之中不断读书,坚持成长,多次到外地执教大型公开课,已经成为讲台上一棵“不倒的梅树”了。当然,还有另外一位孟红梅老师,还“藏在深闺我未识”呢。
    文友相聚于濮阳市,家就在濮阳的读书会会员马祥勇、岳素蕊老师都做东招待我们这些远方的来客。我多次与岳素蕊老师在读书会QQ群上交流过,谈共同关心的话题。此次“相见”,真的比“思念”更好。我们在席间谈读书,谈成长,谈各自的规划,充满智慧的语言碰撞出的火花,让我们都深受启迪。真的,我们虽是一帮无权无势之人,交往却也没有什么铜臭之味、酒肉之情,有的只是互相欣赏、互相激励的“君子之交”,有的只是精神的相遇相通。
    对了,还得说说张春旺。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位须眉吧?我也是。近日我却听说是美女,令我大为惊讶,看来这位“美女读书会员”的深藏不露功夫着实高明,那就期待一睹芳容吧。提到“芳容”,我就想到了网名为“绝代芳华”的读书会会员薛志芳老师。“绝代芳华”之人居然是个大男子,让我感觉有点晕。要不然,这篇文章里还得给“她”留点地方。
    还有网名为“大自然”的王香利老师,网名为“乡村女教师”的孙改芝老师,网名为“雨荷”的一位我很感到亲切的美女会员等等,她们都以其高雅的精神追求,在岁月的长河里且行且歌,走成了一道道美丽而独特的风景线。都说红颜易老,我却说读书的女人可以青春常驻,因为书籍就是最好的化妆品,它可以滋养精神,润泽灵魂。比如我十分敬佩的读书会会员、网名为“茗儿”的韩素静大姐,她那被书香浸润的精神、气质,是那么的夺人心魄……
23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2:10:10 | 只看该作者







23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6 10:34:51 | 只看该作者
推动教师读书:一件让世界美丽的事 2012年05月07日  作者:缪志聪 王勇   来源:中国教育报
  推动教师读书:一件让世界美丽的事
  ——徐州市铜山区构筑教师阅读文化的实践

  2004年,当江苏徐州市铜山区教科所的刘运华与所长商量办一个带着教师们一起读书的“活动”时,她也许没有想到,7年之后,这个读书活动改变了许多教师、校长的生活。

  2012年4月25日,铜山区的教师们穿过成堆的新书,走进“第八届教师读书峰会”现场,听熟悉且睿智的同事们谈读书,现场气氛轻松而又热烈。今年读书峰会的主题是“阅读从‘心’开始”,此时距2005年首届峰会上“人家遛鸟我遛书”的那声笑谈已经过去了7年。

  在这7年里,教师们的文化之旅成就了铜山区的读书时代,也开启了自己斑斓多姿的新生活。从首届“阅读经典,丰富人生”的倡议开始,铜山区的教师阅读实现了由被动到主动、由复制到思想、由个体行为到团队发展、由守望到逐步突破的转变。“以阅读优化知识结构,以阅读丰富精彩人生”成为许多教师的自觉追求。在铜山区,读书已经走过了功利化的阶段,进入重塑“心灵”的文化境界,一个构筑区域教师阅读文化的样本呼之欲出。

  一些被问了许多年的问题也在这里有了答案。如何从职业倦怠走向读书?如何在满足了功利心之后还能读书?“即使功利化的读书,读的过程中还是会产生一种超功利性的价值。这种延伸的东西,就是心境。由心境表现出的态度和体验会朝向周围的一切事物,尤其朝向深层次的阅读。”“火隐于石,非敲不见,泉伏于地,非掘不流。倘无敲掘之者,则亦万古千秋伏于石中、地中而已矣。”刘运华说,教师原本都是读书识字人,当读书峰会承担了“敲掘者”的角色之后,读书就自然而然成为教师们追求幸福的需求,因为“书里有人之为人所需要的共同的东西”。

  阅读从复制走向思想

  打字员王楠,1994年毕业于张集职业高级中学服装班,第二年被分配到张集镇中心小学做打字工作。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徐州姑娘,直到有一天校长对她说:“你不能改变工人的身份,但可以改变自己的水平。不要把自己定位在打字员上,即使做打字员也要做最好的打字员。要打好字先读好书。”
  一切鲜明的变革,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起点。2005年,首届读书峰会举办之后,读书渐成了学校的风尚。王楠开始大量地买书,大量地阅读,工作以外的时间里,无论走着、坐着、站着、躺着,她的包里都装着书,手里总拿着书。她说自己最喜欢“太阳微笑着,望着你的打扮”一类的诗句。

  2006年年底,王楠开通了自己的博客,开始边读边写,把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成文字。经过长达5年的坚持,她不仅先后被评选为县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县教师读书先进个人,还和“作家”二字沾了边。徐州的《都市晨报》推出该市的6位女作家,她便是其中之一。如今她的作品不断见诸报刊,其散文集《花栖云端》也已正式出版。

  王楠说打了多年字,现在才找到打字的感觉。感觉之后,是思想。

  不仅是王楠,在铜山区,有一句读书的口号:“教育日新,从教师做起!教师日新,从读书开始!”以读书为起点,铜山区把师德、师魂统统聚拢到这面大旗下,简单而朴实,实在而高雅。据不完全统计,7年来,全区学校新装备供教师阅读的图书达百万元。全区涌现了市、区教师优秀读书个人209人次,教师优秀读书集体20个。

  很多普通教师在书籍的浸润下改变了行走方式,读书成为全区教师群体里最时髦的事。“在工作中,书是我身边的‘特级教师’,时刻给我引航指路;在生活中,书是我呼之即来的‘知心姐妹’,无声地倾听着我的快乐与悲伤。”张集镇中心小学教师张晓静说。

  教师爱上了阅读,也步入了专业成长的快车道。读书之后,教师们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百余位教师获得了各级名优教师、学科带头人称号,十位教师获得了江苏省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这对铜山区而言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伴随着阅读,课题研究也蔚然成风。铜山区教科所倡导阅读与研究相结合,推动了更多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关注并着力解决身边的教育实践问题,读书由复制走向了思想。首届“读书峰会”以来,铜山区教师承担的市级以上课题数量大幅度增长,立项级别有了明显提高,其中有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31项,市级课题1270项,先后有5项成果获首届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74项获市优秀个人课题成果奖。

  铜山区教育局局长王慕启说,7年的坚守让“教师读书”成为铜山教育的一个符号,“读书峰会”成为铜山教育的一个品牌,“今天,你读书了吗”已渐渐成为铜山教师的一个日常问候语,“阅读,为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

  走过几所学校就留下几张书桌

  2005年,铜山首届读书现场会在大许镇实验小学举行。同年10月21日,苏北五市“六有”工程试点工作交流研讨会在张集镇小学中心校召开。这两个镇的小学都以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见长,是当地的文化标杆。

  两所学校都有着远近闻名的“五项规定”,即实施“校长主任再读书工程”,开办“校长论坛”;成立“青年教师杏苑学术沙龙”,每周读一本书,每天写千字文;成立“黑马工作室”,人人做“教育在线”网友;每月每校编一册教育日记,优秀教师编个人专集;读书有奖,先进工作者奖励图书。

  这五项规定,是校长曹玉辉拟订的,并且从大许带到了张集。他说,要让文化精品、经典名作回到学校,要让教书先生回归为读书人,不管你情愿与否,“五项规定”拉着你,推着你,执拗地要把你带进书中。“作为校长,开疆拓土,建楼盖房,固然艰辛,但我以为这还不是最难的。能让老师和你一起读书、一起激动、一起做梦、一起追求,才是难而且重要的。”曹玉辉说。为此,他号召全镇小学把大书柜换成小书架,把阅览室搬到校园里一切合适的场所。

  现在,无论是大许镇实验小学、张集中心小学,还是曹玉辉现任校长的汉王中心小学,都能看到摆放在校园各处的小书架,即使是教学点,也随处都是,学生随时随手都能打开一本书。

  在铜山,还有许多“曹玉辉”。全区20余位校长被评选为市、区优秀读书校长。校长们对读书并没有高深的理论,也没有什么拿过来就能用的办法,但阅读管理的细节却无处不在,促动教师深入地去做实实在在的事情。

  阅读是需要管理的。读书、充电、课改,校长们有意识地鼓励教师成立“阅读共同体”,在共读、共写、共同交流中获得同伴的心理支持。各种形式的读书发展团体在铜山区相当活跃。“春天把我们吵醒了”,就是张集5位青年教师自发组织的一个网络论坛。几位风华正茂的女教师在一起,相互约定只谈工作,不谈别的。她们坦诚相见,一起成长。

  “当阅读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时,双赢产生了。”在铜山区采访时,记者不时听到通过读书而带动教师专业成长的故事。鼓励教师结合课题研究开展阅读,为教师举办相关讲座,要求研究者制订专题读书计划,完成相应的读书笔记和研究任务,成了各校普遍的做法。

  对此,张集镇魏集中学生物教师李世伟深有感触。他有些口吃,刚工作就被安排去负责学校后勤保障。一个偶然的机会,学校安排他替一位休产假的教师代课。第一天上课,他竟被台下几十双明亮的眼睛吓懵了,长长5分钟都没有说出一个字。相当长的一段日子里,他身心疲惫,满腹困惑……最终是阅读点亮了他的心灵,至今,李老师仍清晰地记得那本引领他走出沼泽的书籍《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与书相拥的日子,他积极参与、主持了“九五”、“十五”、“十一五”省、市级课题研究。如今他不但每天能自信地走上讲台,还被聘为县教研室兼职教研员、县教科所兼职科研员,读书、教书、科研三项事业相得益彰。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

  “不知从哪天起,作为教师的我们感觉像一根正被榨汁的甘蔗,越来越空虚,甚至惊讶地发现自己知道的东西很多时候不如学生,惊讶自己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变得面容沧桑,步履彷徨,心灵麻木。终于有一天,我们幡然醒悟——”2005年,铜山区教育局局长王慕启曾以一句“用阅读支撑我们的生命”号召教师读书。2012年,这句话走进了教师们的“心”里。

  读书的姿态应该是怎样的?张集中心小学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她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靠着床头,捧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静静地看,漫漫地思索。不必把盏执酒,不必红袖添香,只要夜深人静,有一个纯属个人的空间,便可以同书共神与物游。

  在铜山区的教师群体里,阅读,已经成为一种生活。这种生活正使得这样的读书姿态开始装点成千上百个教师家庭,如夜灯下呼吸一样美丽自然。2009年以前,李雪玲的生活很单调,每天的课余时间便是与同事或者邻居闲聊。就在那年的7月,她与校领导之间有了一个约定:坚持读书,每天写博客,即使只写一句话,也要每天写。于是,生活开始改变。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李雪玲渐渐习惯了读书,每天晚上吃完饭,就不由自主地在电脑旁敲击几下。在她的影响下,晚上整个家庭就常常在静静地阅读中度过,恬静而美好。

  读书之于教师,往往开始于写论文、评职称、评先进。“但是一本本读过来,读书的数量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忽然地就有一个质的飞跃,不再满足于读专业书,不再为了写论文,就是想读而已。”刘运华说,如果有什么能使读书活动长久坚持下去,那就是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假如有一天没有了读书峰会,相信也会有很多教师读书,他们的读书应该是兴趣使然、习惯使然。”

  走到第八个年头的读书之旅,对于铜山区的教师来说,已经成为对文化的一种渴望,对精神的一种追求。读书不再是一件呆板、严肃、枯燥、乏味的事情,而成了教师的本能行为。走出教书“只为稻粮谋”的狭窄视野,以昂然的心态工作,以诗意的情怀生活,这无不得益于读书。

  “专业的书籍可读,人文的书籍提倡,不管是整卷地啃读,还是闲适地漫读,只要有益于你的身心,能丰富你的认知,提高你的效率,就是最好的读书。”4月25日,在铜山区第八届读书峰会现场,王慕启不再提及利用阅读指引教师专业化成长,而是更多地鼓励教师凭着感觉阅读,自主地进行阅读,“读起来,读进去,再读出来”,真正进入阅读的自由境界,建立起“心”的文化。

  这是一个标志,也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从2005年至2012年,铜山区的读书峰会从“实用主义”迈向了“人本主义”。未来,在阅读中守望。

  《中国教育报》2012年5月7日第9版



240#
 楼主| 发表于 2013-1-8 10:36:50 | 只看该作者
赵翠娟:改变学校,从引领教师读书开始 2013年01月08日  作者:时晓玲 胡方奇 
  赵翠娟从1994年开始担任哈尔滨市南马路小学校长,回望走过的路,她感觉自己似乎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从未停止、从未懈怠地组织带领教师们读书,不断朝着建设学习型学校的方向努力——
  南马路小学常年做读书这件事,认认真真地经营着一方小天地里的花谢花开。春夏秋冬,安安静静,不求喝彩,只要大家读书就好,教师团队成长就好,学生们受益就好……
  读书真实地改变了教师队伍,也改变了我们的学校。
  南马路小学地处哈尔滨经济发展较落后的道外区,学生都是平民子弟。面对办学条件差、教育经费不足、教师素质平平等诸多困难,应该怎样确定办学目标和特色?
  读书是这所学校里最大的事
  担任南马路小学校长伊始,我就下定决心抓教师读书。因为小学教育是人精神成长的起点,一个学生在一所好的小学里所获得的滋养,足以在精神上支撑一生。开拓学生心灵的好学校,从教育本质上说是要靠有相对完整人格和深刻精神层次的好教师。读书可以提升教师的思想境界,提高认识真善美的能力,从而更用心地品味生活,从更广阔的生活世界中捕获到益人心智的知识与信息。另外,观察世界、独立思考、感应世界的能力也会在读书中日益增进。
  有深刻的认识,才会有持久的动力。我和教师们一起学习读书对学校发展的重大意义,同时查摆工作中因不读书而出现的误区。我对教师开诚布公地表示,只要我在这所学校当一天校长,读书就是这所学校里最大的事。
  行动的开始往往都是艰难的。对于南马路小学教师来说,最初的读书真是有些勉为其难。学校不但要求读书,还要求记笔记,定期检查读书笔记并经常召开读书交流会、专题研讨会,通过这样的形式为教师提供发表见解的机会。“校长要有学者味,教师要有书卷气,校园要有读书风”,就是南马路小学当时的时尚。成立青年教师教育理论研究会、评选和表彰有读书习惯的教师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激励的同时,学校倡导的这一切还让教师明确地感受到,学校绝不会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一个不爱读书的人,这使得一部分对读书还没有找到感觉的教师产生了危机感。
  校长的示范,同伴的感召,爱读书的人会受到褒奖,不爱读书的人会感到不适,学校积极向上潜心读书的氛围日益浓厚。渐渐地,读书的愉悦滋生了出来。读书是个人学习的最佳途径,因为有了读书的渴望,养成读书的习惯,也就必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新的理解和设计。伴随着个人愿景的清晰,教师实现自我超越和改善心智的模式也就悄然发生了。
  有滋有味的读书学习经过五年时间的坚持之后,全校教师的精神风貌有了很大变化,读书加深了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内心深处增添了许多温暖与包容。在无人观看、无人监督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经常会有恰到好处的应答,对即时事件也能做出较好的判断和处理,学校的整体工作呈现出较高水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 08:54 , Processed in 0.13893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