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络“虚拟教室”在现实中能走多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8 10:1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变师生教与学方式 破解选修模块课程资源匮乏难题

网络“虚拟教室”在现实中能走多远?

■本报记者 张滢
  在一节语文课上,学生们尽情讨论和比较废名、沈从文、汪曾祺的小说风格;在一节地理课中,学生们纵览世界各地的旅游地理景观……在以往,这些内容差不多得需要大半个月才能完成,现在,由于有了学生在“虚拟教室”中学习与讨论的基础,用一节课就可以完成了。“这样的课是一条射线,有起点,但没有终点。学生会不断地学习下去,不断地深入下去。”北京市顺义区牛栏山第一中学语文教师刘德水在听完一节“虚拟教室整合现实课堂”观摩课后,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形容他在课上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一切。
  教师在“虚拟教室”中重新认识学生
  用“虚拟教室”与现实课堂整合,从而促进师生教与学方式的改变,这是北京市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信息化与学科教学优化”实验的初衷。凭借网络,开发出教学研讨专用平台,就相当于在网上开了一个教室。在这个“教室”中,学生可以进行相当于实际班级中学科教学式的学习与研讨,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自主选择教师设计的学习专题,甚至可以是学生自主设立专题进行学习。学生的疑问和学习需求会随时产生,并以大量的主题帖和回复的形式呈现在网络平台上。
  “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在‘虚拟教室’里的反应太出乎我意料了!他们对我发的有些帖子根本不理睬,对有些学生发的帖子讨论得却又如火如荼,还另外发了很多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帖,把我的计划完全冲散了。”谈及“虚拟教室”
  给教学带来的改变,东城区北京五中的语文老师王屏萍感受颇深。本学期,王屏萍在“虚拟教室”中开设了“《左传》选修专题”这门课。很快她就发现,这种基于网络平台的个性化学习方式给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以往的那种按预先的设计按部就班完成的教学似乎在“虚拟教室”中转了向。
  在预设遭受挫折后,王屏萍重新调整了思路:“我一边搜索着学生回答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一边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赶快搭桥铺路,同时还关注着学生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提升点。”整个专题学习下来,她惊讶地发现,虽然自己设计了大体的教学思路,但其中每一个环节竟然都是根据学生当时的学习情况水到渠成地生成的。“老师在确定教学重难点的同时必定要忽略多数所谓的‘次要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学生眼中也许并不次要,也许恰恰正是他们的兴奋点所在。”王老师介绍,学生对《崤之战》中“灭滑”事件的热烈讨论引发了她关于“教学盲点”的思考。文中,对“灭滑”事件只有短短一句,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般都不会当作重点来处理,但在虚拟教室的讨论中,学生对“灭滑”的原因展开了深入的分析与讨论,这个讨论显现出了学生的思考及他们在相互交流影响中逐步深入的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学生的问题和学习过程实际上被忽略了,造成了学生资源的大量流失和浪费。虚拟教室让我感到学生能量的无穷,从而确立了在教学中等待学生释放学习潜力的信念与耐心,更向我预示了未来改进教学的方向。”
  海淀区清华附中的地理老师赵鹏在利用“虚拟教室”进行专题教学时,就设置了学生“版主”。学生“版主”会不时地将虚拟教室中学生们讨论中形成的重要的、有价值的观点及时整理出来供大家分享。许多参加实验的教师都发现,当出于兴趣自主学习的时候,学生们压抑已久的主动学习的热情被极大地释放了出来。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要细读文本,广罗资料,发现问题,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让他们重新认识了自己的教学,也重新认识了学生。
  教师在现实课堂中有针对性地指导
  “虚拟教室”的学习只是学习的一个部分,来自现实课堂的点拨也是保证学生顺利学习的重要环节。那么,教师在现实课堂中又是如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呢?
  东城区北京五中的计静晨老师介绍,她在进行“开放时期的中国新诗”专题教学的开始几周,感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差异很明显。有的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较快,有的则还在观望;有的学生发言就是堆砌资料,有的很少主动回应他人,也很少提出不同见解;还有的学生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论证时言简意亏、缺乏论据。为了解决学生在“虚拟教室”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计静晨老师就在现实的课堂中适时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组织学生展开交流和研讨,通过展示“支持帖”、“赞同帖”、“争论帖”、“帮助帖”、“疑问帖”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共鸣、争鸣、关注都是合作,从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合作的含义。同时,在虚拟教室的讨论出现某些共性问题的时候,转向现实课堂还可以进行成果交流、解决问题,将“虚拟教室”的学习进一步推向深入。但这样的现实课堂,仍然与传统意义上的现实课堂不同,它更关注找准触发学生思维的适当时机,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朝阳区新源里中学尹强老师的体会是,在现实课堂上,所有对问题的讨论不是指向确定的结论,而是为发展学生的思维,将他们的思考引向深入。所以,在现实课堂的总结提升阶段,他会在学习方法的提炼上下足功夫,为学生继续“虚拟教室”中的学习和今后其他的学习奠基。
  以“虚拟教室”整合破解选修模块难题
  李嫩嫩是北京市昌平区南口中学这所普通农村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这学期她开设了废名、沈从文和汪曾祺小赏读的选修专题。有来自该校高一年级的42名学生,还有8名分别来自昌平区沙河中学、朝阳区和平街一中、朝阳区和平街一中和西城区北京四中的学生加入了她组建的选修班。这个班级不但是跨班、跨校,而且是跨区的。学生主要通过在网上“虚拟教室”学习,然后在适当集中、点拨的方式学习。
  2007年秋季,北京市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为了破解教学资源不足、走班教室不足、指导教师人力不足等选修课程开设中面临的问题,该课题还开始了高中选修课程的预实验。共有语文、音乐、地理、数学等4个学科的15个选修模块正在建设中,其中9个模块已基本建成,目前在网络中组成“虚拟”选修班级116个。经过一学期的实验,这一方式已经证明能够有效弥补选修课匮乏的课程资源,不断生成新的课程资源,为选修课程的教学管理提供便利,为教与学的改变提供了强大动力。但也有专家提出疑问,“虚拟教室”是否适用于所有学科的呈现特点,这样的班级组织如何实现有效的管理,等等,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中国教育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17:24 , Processed in 0.08442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