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堂教学中仍需注意那些看似平常的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28 19:36: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堂教学既体现了教师的素质,也体现了教师的智慧。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这是新课程背景下每位教师都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  知识积累与文化积淀。教师是一个很“累”的职业---在教学工作之外,无论文科、理科,都还要时刻注意学习,阅读大量的参考书,不断充实自我,否则就会跟不上学科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人人都谙熟“给学生一滴水,你就要有一碗水;给学生一碗水,你就要有一桶水”这一教育工作的准则。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的负担也更重了,压力更大了。当别人休息、娱乐的时候,教师们可能正在学习,而这也正是教师们要想把课上得精彩所必须的。既然当了教师,就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在不断渉猎各种知识的同时,不断加深、加厚文化积淀,只有这样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崇尚科学精神,拓宽知识视野,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才能上好每一堂课。
  在课堂中捕捉不可预测的精华。课堂需要“预设”,更需要“生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会成为一种艺术了。”因而,课堂中生成的东西是考验教师才华与智慧的最敏感的地方。理想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富有变化的、动态生成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过度预设,更不能拘泥于教学设计,一定要去捕捉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中产生的不可预测的精华,用来引导学生。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是要提升应变能力,以应对随时出现的生成性问题;二是要掌握对生成性问题的处理策略,及时整理、筛选和重组加工信息,选择有价值的问题作为教学资源加以利用,加以开发。
  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教学中不能过度预设,并不意味着放弃预设。没有精心的预设,教师就无法发挥主导作用。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学生是主体”是被反复强调的。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的自我体验是使思维产生激烈的碰撞,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的最具积极意义的因素。同时,教师的主导地位始终不能放弃,并且更需要引起重视,尤其是在面对课堂上突如其来的事件、与众不同的声音、始料不及的意外时。在一堂课中,如果教师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种形式去生搬硬套,就会迷失在教学中,找不到方向。
  把握好课堂的“黄金切割线”。教师要在45分钟之内把一堂课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知识点,要选择最合适的时机出现。这里面有“黄金切割”的问题,必须对自己的45分钟有很好的分配,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一方面,不要寄希望于学生一堂课能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对于课堂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留给学生课外思考解决,不要浪费有效的教学时间。如果让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就占去了一堂课之中大半的时间,那么就不可能在重要的知识点上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信息技术要为教师的教学服务。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新时代的高科技手段,有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应有之义。然而科学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一定要“为我服务、为我所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实现上述目标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扮演着“研发工具”的角色,为教学和学习提供支持。我们要始终明确,教与学才是课堂的中心,一切技术都应为这个中心服务。当今,学校的硬件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教师必须根据课程内容,把握好使用的“度”,不可本末倒置。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即教学设计需要有弹性和留白。当然,这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视具体情况而定。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变换为理性思考,教师们就要更多地留给他们思考的空间。课标是依据,而教材则可以大胆地取舍增删,在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上,更需“点到为止”,不应该生硬地“把窗户纸捅破”。很多问题都需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在领悟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
  讲课要有自己的个性。无论是循循善诱,还是“麻辣”、另类,教师们讲课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教学个性是教育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每个教师都要去寻求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个性,思考别出心裁的研究侧重,挖掘新颖独特的切入角度,设计独树一帜的教学思路,形成与众不同的教育艺术,塑造特色鲜明的授课风格,展现别具一格的学术品位。
  上述问题看似简单平常,实则是日常课堂教学必须注意的。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在新课程背景下不断学习,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反思,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们成为“名师”、成为“大家”的必由之路。(作者为北京教育学院党委书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21:51 , Processed in 0.20116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