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季超完成兼任工作案例:省第八届黄鹤美育节孝南参评项目全程实录-2009年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5-17 17: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鹤美育节”孝南区活动运作过程图文实录系列

区教研室美术教研员管季超5月12日上午

与城区某校专职美术教师交谈要点



      57上午在文小“培训会”上的讲纲我已上传到《教师之友网》“教研信息”栏目中了,请你抽空儿瞄一瞄。
   “文小会议”称之为“培训会”,但如何讲是有困难的。一是时间太短,8301130,许多想讲的内容都难以展开。二是我的讲话要同时照顾到从幼儿园到高中,从音乐到美术,从城区教师到农村教师,从音乐到美术,从课到论文,跨度大,涉及的内容散而宽,不大可能让每位老师都感到有收获。
    我的讲话只能起到让大家都比较清晰的了解“美育节“的活动内容,激发起参与热情,起到些一般性提醒的作用。
    如果只涉及到其中一个细小的方面,无论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还是“如何写好论文”,相信我都能说得比较内行,落到细节上。
    但这篇讲纲也并非一无可看,至少瞄一哈绝无害处。
    今天因为有别的事来你校(付两位老师期中考试命题费),顺便和你聊几句。
    我们将话题集中到一点:小学美术教师如何指导好学生美术创作?这一次“美育节”你们应该如何提交所指导的学生作品?
    谈几个观点,供你参考:
    一、专职美术教师别把自己在师范所受的“专业训练”看得太重!要在工作岗位上继续练笔,提升专业技能。
    我喜欢直言表达:
   
    孝南区中小学美术教师有多少人经常拿笔画画?有多少美术教师能够进入到美术创作状态的?好像例子也不多。
    据我的了解,汉川和安陆的美术教师群体中,都有十位左右的美术教师经常进行美术创作,甚至成为省美协会员,有作品在省里专业画家的展览里占一席之地。
    作为市美术家协会的副秘书长,作为区教研室的美术教研员,我当然希望咱们孝南的美术教师群体在总体实力上接近汉川、安陆教师群体的水平,我不想当“光杆司令”啊。
    今年春节美协主席团几位朋友聚饮时,汉川市美协的主席送我一册他们出的汉川画家的画集《楚风》,其中的骨干作者都是中小学美术教师啊。我多年有一个心愿,想印一本《孝南区中小学专职美术教师美术作品集》。一直达不成心愿的主要原因,是区内擅画的老师太少,凑不齐作品,印刷费用倒不是主要问题。
    我再次诚恳地建议你挤时间画些速写,看些图文好书,最好一年之中,以专业美术创作的状态画一二张画。你的工笔花鸟还是有基础的,莫丢了。
    如果你坚持这样做,与此同时,再琢磨一下“如何上好课”?数年之后,必有成效。
    要知道,干着“专业”的活,也并不一定有底气说自己是“专业”人员。
    正像我们当着所谓“教研员”,也并不一定就有足够的业务指导能力,并不一定能让一线教师当面背后都能认可。我看,我们一多半听到的是逢场作戏的奉承话,当不得真!因此,我也会和你们青年朋友一起努力。早年我也画过画,一直想挤时间重拾画笔。
    我个人很希望区内尽早产生在美术教师的“圈子”里获得公认的“名师”。
    由我这个语文教师专业背景的人搞“音乐教研员”、“美术教研员”、“幼教教研员”,以“票友”身份客串演出,谈出去有损咱们孝南区的教育形象哦。老管也实在累得够呛!
    二、“黄鹤美育节”市局要征集的学生美术作品是少儿美术“创作”。“创作”有其特定的要求和评价标尺。
    所以这次美术教师提交的学生作品不要交送一般性的临摹之作(高中生的美术作品可以例外,可交送素描临摹或色彩临摹之作,当然最好也有“创作”)。
    咱们的美术教师要下点气力好生琢磨一下,投放些时间精力启发、指点学生进入“创作”状态,争取能出一批代表我区美术教师目前指导水平的好作品。
    建议你在全校学生中筛选出三五十位“苗子”,集中整块时间进行一二次“如何画儿童创作画”的指导,形成一个氛围,将孩子们的“创作欲望”调动起来,有可能产生很棒的美术作品哩。如果你们学校有邀请,我乐意来校上一节绘画创作指导课或作品评点课。
    我的儿童美术创作指导的经验告诉我: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无论是城区学生还是农村孩子,无论是受过较多“专业训练”的孩子还是绘画技能尚有欠缺的孩子,只要老师会教,善于启发鼓励指点,一定都能画出好画来!
    作品的立意如何确定?构图如何处理?形式感如何出新?细节性的东西有吗?趣味中心在哪里?老师得心中有数,才可能教得好。
    再直白一些说:学生那方面毫无问题,要出问题,也主要出在“教师”身上。看教师会不会教。
    我很不认同我们有些美术教师常常将拿不出好作品的责任归因到学生身上。归因不当啊!!
    刚才我给你们校长提了个建议:由学校出钱买些画纸,提供给学生,他同意。你的画具齐不齐?缺工具材料,可以再向领导申请。“美育节”是大事,各校领导都会支持的。如真的不支持,那就对不起,我会站在“美术教研员”的角度提出批评意见。
    “指导方式”上的更细节性的探讨,下次见面我们可以聊细些。
    今天先送你一叠儿童美术创作的专业彩报,供你参考。
    三、还要和你及规模较大的学校美术教师“打个商量”,你先听听我的想法,是否合理。合理要求希望能接受。
    这次“美育节”,区教育局有关领导的要求是“小学专职美术教师每人提交15件学生美术作品。”你们学校学生人数多,有一定的美术创作氛围,可不可以超过这个“最低标准”啦?这是我的善意建议啊。到630,至少上送40件如何?应该无问题吧?我看城区区实小、区直三里学校、广场街文化路小学、车站中心小学及肖港镇小、杨店镇小、毛陈镇小等几个规模较大的学校都可以如此操作。我会向上述学校提出此建议。“块头儿”大的学校专业美术教师有一个群体,学校经济实力也强些么,应该与其他学校“拉开些距离”,大气些么。
    刚才我和你们校长谈及此事,他说:“当然可得!要拜托美术老师辛苦一下了。”
    限于时间关系,今天先聊到这里。
    期待各校美术教师朋友们630交送好作品。
    活动结束时,一定会有一个统计通报!!!
    缺一校一人也不会不过问。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5-20 08: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补昨日日记

下午,应区实中约请,到该校听朱彬美术课、孟晶音乐课。
    课后,即与该校刘黎明副校长,教导处刘传宝主任、张国强主任,卧龙中学教科室王育平主任,资深音乐教师戴兰珍等10余位同志一起进行【课例研讨】。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5-20 08: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为孟晶老师转一帖。请细读。。。。

                  研“学”是研“教”的根基  作者:储晓云  来源:中国教育报
  ■江苏省大丰市万盈第二初级中学
  储晓云
  教研为何不研“学”
  日前,笔者所在的学校开展了一次以市学科带头人授课,其他教师听评课为主要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课后,备课组全体教师就课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问题展开了认真的讨论和交流。
  周老师:“今天,看了李老师的这节课,我有两点体会,一是李老师在这节课的开始阶段并没有作太多的激情导入,而是从检查生字词的掌握入手,让学生默写词语,乍一看这近乎平常的安排实际上体现了教者的务实意识,这就是温故知新。二是李老师安排学生分节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文本的读通读顺情况,这一环节很实在。”
  吴老师:“我觉得李老师今天创设的情境非常自然,不知不觉中孩子们就沉浸在体验母爱的氛围中。尤其是课件中呈现的几幅反映母爱的图片,很有穿透力,加上音乐的感染,教师、文本、学生几乎融合在一起。”
  张老师:“我也有同感。同时,李老师在呈现这些图片之后,并没有急于让学生谈感受,而是让学生继续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品读中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内心深处的愧疚。”
  ……
  老师们讨论得十分热烈,从授课教师的目标预设到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从引导学生质疑到关键语段的品读,从启发学生观察生活到让学生表达感恩之情,参与研讨的教师都从授课教师的身上感受到了不少启发。作为全程参与本次活动的一员,笔者既为老师们听课之后有这样大的收获而感动,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研究淡出校本教研的视线而焦虑,因为缺少学生学习研究的校本教研将可能导致片面化的不良后果。
  “学”是“教”的根基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专业成长充分显示了校本教研的巨大魅力。然而,当我们静心审视校本教研的组织与开展情况时却不难发现,某些地方和学校的校本教研似乎过分关注了教师的“教”,而对学生的“学”有所忽略。站在“以学论教”的立场上审视这一现象,我们会发现这种偏向背离了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我们在开展校本研究活动时,关注教师的“教”,可以从中反思、借鉴、锤炼并提升自己课程实施的技能和水平。但如果仅仅从“教”的层面吸取营养,而忽视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状态的研究,教研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
  一些校本教研活动之所以淡化学生学习研究,不排除教师的本位意识在作祟。在这种本位意识的影响下,一些教师仍然把自己当作课堂的中心。
  实际上,学校教科研的显性效应是教师业务素质、专业素养的提高,但其隐性的、持久的、后置的效应是学生的发展。不管教师的教学目标多么优化、教学过程多么生动、双基训练多么扎实,课堂教学的全部价值指向始终都要归结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这个根本点上。从这个意义上说,教研活动并非只是为了关注和突出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是要以教师的成长催生学生的发展。
  如果校本教研仅关注教师的教学方式、手段,淡化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发展,不但会导致研究本末倒置,更将使教研失去滋养的土壤。
  研“学”从何处入手
  那么,我们在校本教研中该如何开展学生学习研究呢?
  研学趣。现在有些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厌学情绪,这里固然有过分拔高要求、追求应试教育的因素,有分数至上导致过分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的因素,更有我们教师过分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忽视学生主体感受的因素。因此,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不但要从教学的形式上吸引学生的眼球,而且要从教学的内容、方式及效果等方面加强研究,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研习惯。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和人格的培养。但是,一些教师在具体操作中目标模糊、方式简单、效果不佳,导致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无法得到有效纠正。因此,在关注教师教学状态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各种学习习惯的观察、分析和研究。比如,保持专注的习惯、良好书写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严谨钻研的习惯、合作的习惯、做事有条理的习惯,等等。
  研学法。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结果,而首先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学会怎样发展自己,以及离校后继续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我们教师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针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学生的最佳学习方法并予以指导。比如,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产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启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抓住实质;促使学生养成善思、勤思、深思的良好习惯。此外,学生复习的方法、阅读的方法、观察的方法、做笔记的方法,等等,都值得我们加强研究探讨。
  研效率。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是一直以来困扰教师的难题之一,也是造成学习困难学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学习效率不高是多种因素导致的,既有学生个体较低的学习兴趣、不良的学习习惯、身体的疾病或外界的干扰等因素,也有教师本身教学行为存在偏差等因素。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关注学生的学习效率入手,研究探讨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效率。比如学生注意力的问题、学习兴趣的问题、学习方法的问题,等等。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进行研究,能够让教师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在预设目标与学生学习效率的比照中调整教学策略。
  当然,笔者提出教研要关注学生学习研究,并非要割裂“教研”与“学研”。二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共生的、相通的。我们只是为学生学习研究呼唤更多的空间,让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感受专业成长的同时,进一步把“学研”纳入视线,让“学研”真正从校本教研的后台走出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5-20 18: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工作日记

1,早上在网吧管网【禁发广告之北京一网民‘爱屁’地址】;为区实中孟晶老师搜转一帖,望能一看。今天北京人教社刘捷博士亲传一帖,即跟帖并转一文链接。
2,向晏主任汇报昨日在区实中的工作情况;
3,到区实小,与梅校长谈课事,约5分钟后离校;
到隔壁区直幼儿园,与吴园长等商量张彩虹老师课录像前的试教事。与张老师商改教案。借【学前教育研究】杂志5期。11;10,离园。【武汉幼教会我不拟前往。区幼去2人】
4,12;00,与中山小学副校长通电话;
5,与肖港镇小舒主任、三里校桃兰校长、卧龙中学王育平主任通电话,催【磨课】。
6,与车站中心小学祝中锋校长通电话,提醒池英老师看一文字;
7,接孝感一中校长助理张胜华电话。张托一业务工作预约,允之。接陡岗学区张教研员电话,约我择时到陡小,允得暇即往。
旋接区实小丁柳老师电话。催其助李老师【磨课】。
8,今日收到武汉书法家易新生兄所出新著【写在书法边上】,北京唐吟方、武汉书友
陈金各有一序。略翻看,可读。【拟去电言谢】
9,复印幼教类好文若干。
10;在室会议室与李娜老师商量教案,未完成。瞩试教前须有定稿。



25#
 楼主| 发表于 2009-5-21 08: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链接学生作文

                     绘画的乐趣
在含义深刻的语文、变化多端的数学、强身健体的体育和丰富的美术中,你们更喜欢哪一门学科呢?
以前,我并不是很喜欢绘画的,但是经过学校举办的“绘画比赛”后,我对画画这门学科有了很大的兴趣。
在期中考试之前,学校举办过一次“绘画比赛”。比赛的要求是每班选15名学生参加,如果画的好还可以为班级争光。当时,我只是想为班级争光才去参加比赛的,让我出乎意料的是这场比赛令我有了很深的感想。
星期一的下午,学校通知让参加比赛的同学到多功能教室去,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到了那里。刚动笔时,我什么也想不到,画不出,我想也许是我太紧张了吧!过了十几分钟后,我看见我旁边的同学都差不多画完了,我想去模仿着他们画。但是我并没有这样做,因为我觉得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渐渐的我把画的大概轮廓画出来了,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了,我又继续画主要部分,经过我的努力后。终于差不多画完呢!
然后,我接着对画构线、上色。在上色的时候,我先用彩笔把一些细微的地方涂上了色,然后用蜡笔把主要部分上了色。最后,我看着自己画的画,心里非常的高兴与喜悦。
画完后我去交画时,看到了许多同学画的画,当时我又感到忐忑不安,因为有太多比我画得好。最后,让我喜出望外的是,我竟得了个第三名,虽然只是个第三名,但是因为这次的比赛不仅给我们班多加了1.2分,还让我更加的对画画这门科目有了许大的兴趣。
画出一幅好的画,并不是天赋的问题,而是看你有没有到那种忘我的境界,让你的画和你自己融和在一起。但是,不是你的画画得好,就不用担心任何事的,相反我们现在应以学习为重。你只有把学习提高,才能让你的画画更出色。

孝南实中713班杨玲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5-21 08: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为区实中刘黎明先生辑帖

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课例研究
作者:谌启标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摘  要:“课例研究”是一种是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循环,是提升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课例研究”的核心特征在于:长远目标的共享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学生研究的周密性;课例观察的鲜活性。“课例研究”本质上是一种课堂行动研究,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
关键词:课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
  “课例研究”(Lesson Study),是一种教师联合起来计划、观察、分析和提炼真实课堂教学的过程。日本小学数学和科学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课例研究”以提高教学水准。1999年,美国许多州也开始采用“课例研究”的形式。目前,西方学术界正在全面推广日本的“课例研究”,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把它作为一种教师校本培训的基本途径,从而致力于教师专业发展。
一、“课例研究”的一般理解
  “课例研究”通常意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所谓“研究课”。实质上,“课例研究”不是着眼于改进某一节课的活动,而是一种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循环,是发展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
(一)“课例研究”的意义
    “课例研究”是中小学教师改进教学的手段。课例研究涉及到教师团体一起开发课例,实施课例,检查学生学习结果,分享教学成果,在经验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课堂教学。美国全美科学基金会(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研究了六项美国的“课例研究”状况,认为“课例研究”的目的在于:(1)理解“课例研究”实施过程中的支持和挑战,教育者和研究者共同分享信息;(2)调查“课例研究”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3)对教师专业发展、教学改革和变革方式进行设计;(4)开发视频材料和文本材料,支持美国“课例研究”的实践。总体而言,“课例研究”的意义在于:
  1.课例研究是一种长期的持续不断的改进提高模式。课例研究是一种改进的过程,具有阶段性,是一种长期的教学实践,并不是一种激进的教学变革。
  2.课例研究始终聚焦于学生的学习。“课例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在于清晰的特有的学习目标,教学改革总是围绕学生的思维和学习。
  3.课例研究直接围绕着具体的教学情境。“课例研究”尊重教学的复杂性和整体性特点,课例研究中产生的知识马上可以得以应用。
  4.课例研究是教师合作完成的。通过团体运作的方式改进教学,教师能够分析课堂教学,相互之间进行启发,进一步学会教学。
(二)“课例研究”的基本过程
  “课例研究”的过程包括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行为研究、教学计划、上课、课堂效果的评价(包括同行观察),修改课例。“课例研究”要求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参与。完整的“课例研究”包括下列要素:清晰而明确的课例目标的叙事描述;评价的描述;学生作业样本;上课活动;教师观课与课堂教学的反思。“课例研究”中教师的活动主要表现为;(1)思考教育的长远目标——诸如对于学习的热爱、对于他人的尊重等;(2)仔细考虑学科、单元和课时的目标(例如,为什么要教授科学?“杠杆”中什么最重要?怎样介绍“杠杆”?);(3)设计课堂“研究课”,将生活世界和学科世界以及学生长远目标结合起来;(4)仔细研究学生对于课的反应,包括他们的学习、参与和相互关系。
  “课例研究”的进行过程:
  (1)小组会谈:研究与准备。教师共同为“研究课”做出详细的计划。
  (2)研究课1:实施。由一名教师在真实的课堂上讲授“研究课”,其他教师进行观课活动。
  (3)小组会谈:反思与改进。教师团体聚集一起讨论“听课情形”。
  (4)研究课2:第二次实施(可选择)。另一名教师(或同一名教师)在另外的课堂教授“研究课”,其他教师进行观课活动。
  (5)小组会谈:反馈与存档。随后教师讨论“听课情形”。
  课例计划是课例研究的主干,课例计划支撑着课例研究的过程。作为教学工具,它为“课例”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剧本”;作为交流工具,它向其他教师传递着主讲教师课堂所构想的信息;作为观察工具,它为教师观课提供了方向和指南,为观察者记录和分享提供场所。
  通过“课例研究”,教师构建和分享他们的智慧和知识,他们为学生创造值得记忆的学习经历,相互之间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验。“课例研究”的核心活动是教师协同致力于“研究课”,这种“课”称之为“研究课”,是因为其目的在于反观教师的教学实践。
(三)“课例研究”的成果分享
  “课例研究”是教师与同事分享知识的过程,其间,教师发生深刻的变化:他们开始将自己视为真正的专业人员。参与“课例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教师自身的教学知识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他们的专业发展。
  (1)报告与出版物
  教师撰写课例研究工作报告,并与其他教师分享。在日本,一线教师出版的研究报告比专门研究者还要多。报告更多的是“课例研究”计划和相关资料,每一篇报告基本涉及到:动机、目标、成就、课例研究过程中的挑战。
   (2)校外顾问
  也称之为“校外专家”、“特邀顾问”。校外顾问的角色是参与指导。校外专家服务于三个目的:对于课例研究研究小组提出不同的见解;提供教学内容信息、新的观点和改进意见;与“课例研究”小组分享成果。
  (3)课例研究“开放日”
  课例研究“开放日”允许不同的学校一起分享成果;“开放日”的主要活动是为参观者提供“研究课”,并与他们一道讨论“课例”。学校将教学计划分发给听课者。校外专家也参与这项活动。
  (4)课例研究的管理
  学校为“课例研究”提供设备、场所,为教师分享  经验提供条件。  “课例研究”活动可以是校内和校外教师一起参与讨论、交流思想的活动。教师的研讨时间可以延长,让教师充分交流。校内可以是整个团体的以内容领域为主的学习研究会。校际之间则可以是地域性组织、志愿组织的俱乐部、教育机构协会组织的交流。
  (5)课例研究的传播
  “课例研究”的思想传播广泛,正式的“课例研究”往往会导致非正式的“课例研究”实践(计划、教学、观察、反思)。正如有的教师所说:“每当我有时间,我就会到另外的课堂中去听课,寻找位置坐下来,就像我是一位学生一样。”
二、“课例研究”的本质及其特征
    “课例研究”是一种课堂行动研究。“课例研究”是一种专业发展过程,日本教师进行有系统地教学实践诊断,使得教学变得更加有效。这种诊断以少数教师的合作为前提。  “课例研究”活动包括计划、教学、观察和评课。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如果仅仅关注可观察的行为而不了解本质,教学改革往往无效。
(一)长远目标的共享性
  当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形成共享机制,为目标达成而努力,如“研究焦点”、“研究主题”、“研究重点”等,“课例研究”就开始了。
  课例目标的制定是一种叙事性的描述,要回答“学生将要学习什么”?这种描述应该清晰和详细。评价和得分指导的描述要进一步说明“希望学生学习什么”?课例目标的描述还包括:学生作业样本,现实学生的高成就或低成就;学生书面作业或其他形式的信息;生活轶事观察等。师生参与的课堂活动将致力于达成课程目标,包括教师的指导,教学材料的分发。教师的反思或札记:什么完成了,什么没有完成,教师的修改意见及其他建议。
  “课例研究”通常从各种水平中选择引发教师注意的主要目标,如日本一些中小学“课例研究”指导说明的目标:(1)发展教学,确保学生的基本学术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需要;(2)学生在友谊和学习上感到满意;(3)教学指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某一具体学科教学中(如科学或数学)也强调教学的宽广而长远的目标,如“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爱的天性”、“成为问题解决者”。
  美国教师往往惊讶于日本“课例研究”宽广的长远的目标。与之对比,美国“课例研究”往往集中于短期的可视的结果。“课例研究”的目标局限于学术结果;“课例研究”的目标选择由组织者制定,而不是由参与者研讨;“课例研究”的目标在于获得特别的考试结果(如提高科学、写作分数)。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课例研究”聚焦于宽广的长期的目标,也聚焦于特定内容领域的学习目标。“课例研究”关注学术性领域,如数学、语言艺术等,也关注非学术性领域,如艺术、音乐、班会、校园活动等。通常意义上,“课例研究”所选择的学科主要遵循以下原则:选择学生学习的弱项;选择教师认为难教的一门学科;选择一门近来改革的学科,如新内容、技术方法、新的教学方法等。例如,日本的“课例研究”主要集中于数学等学科,同时注重其他基础学科领域。美国大多数的“课例研究”集中于数学,也渗透到科学和语言领域。
(三)学生研究的周密性
  课例研究的最终目标在于学生的发展。课例研究中学生作品的收集和分析至关重要。通常而言,教师收集的学生作品包括:学生课堂学习的事件、参与行为、相互关系。例如:学生在小组里是怎样行动的?学生是否意识到课题中教学内容的变化?学生是否显示出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教师也经常收集自己行为的变化,如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是怎样运用黑板的、教师提问了多少学生等。教师的这些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参与和学习密切相关。
  “课例研究”强调研究学生的基本经验和发展潜力。日本的“课例研究”聚焦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美国“课堂观察”的传统则聚焦于教师的行为,如利用教师行为清单(teacher behavior checklists)来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美国的研究者已对此进行反思和质疑:“一系列改革文献关注‘好教师’的行为和特征,缺乏有力的背景条件支持,背离了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目标。课堂观察仅仅评价教师的行为,忽视对于学生经验的研究和评判。”
(四)课例观察的鲜活性
  鲜活的研究课是“课例研究”的心脏。研究课需要大量的准备和精心的安排。在日本,有时候教师会到几百公里外的学校参加研究课。为什么“观课”比看“录像课”更为重要?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不可能依靠教学计划(教案)来评价,也不能通过教学录像带来评价。我们说“这是一堂好课,但是学生没有收获”,这无异于说“手术是成功的,但是病人却死了。”当教师聚集观察研究课时,他们可以收集到平时从学生作业、考试试卷、教学录像带中难以获得的信息,如学生参与的事件、毅力、情绪反应;小组讨论的形式、特点、小组合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兴趣程度等等。换一句话说,在研究“课例”中,教师的观察超越了“课例”本身的意义:教师会观察到学生的整体行为,或指向学习、或指向同学。没有真正意义的观察,是不可能评判一节“好课”的。一节“课例计划”可能导致不同的课堂结果,课堂教学依赖于教师和学生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
  录像带、文本案例、课时计划、照片和学生作品都是教师观课时学习的内容。这些内容只是教师观课的补充,而不能代替教师对于真实课堂的鲜活的观察。比较而言,美国教师倾向于开发电子文本或视频案例,使得“课例研究”更加方便和及时。
27#
 楼主| 发表于 2009-5-21 08: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教师在课例研究中成长
  “课例研究”基于学校课堂教学场域;“课例研究”基于反思性实践;“课例研究”致力于学生的真实发展。教师面对日渐深入的课程改革,需要有课例的专业引领,需要行为跟进的全程反思。好的“课例研究”提供“原汁原味”的课堂,帮助老师发现课堂中潜在的真实问题,共同寻找研究点,共同商讨、共享经验与成果。
(一)教学目标的定位与重建
  教学目标制约着教学设计的方向,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起着指导作用,也是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课例研究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活动。一所学校一般在进行课例研究时致力于同样的拱形目标(overarching goal),在同样的学科领域中开展,以3—4年为周期;每年课例研究拱形目标下达至教师小组;对于每一次课例研究,教师选择相应课时的特殊目标。
  设置课例研究水平目标的一般过程为:(1)教师设置拱形目标;如“培养学生成为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人”。(2)教师设置特定学科的课例研究目标;如“怎样发现三角形的面积”。(3)教师思考拱形目标与学科目标的关系;如“学生独立解决三角形面积问题”。(4)教师设置教学内容目标;如“解释怎样操作可以帮助学生计算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
  在“课例研究”中,教师必须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例如:在这本教材中这一节课的基本目标是什么?“这一节课如何与学生这一学年的学习和进步产生联系?”“这一节课与其它课程领域之间怎样产生联系?”这些问题对于教师非常有益。如果教师对这些问题不进行思考,那么教师就不会研究“研究课”。“研究课”的真正目的就在于此。如果教师不努力在日常教学中、教科书中思考这些问题,他们也必须在“研究课”中反思这些基本问题。正如有的教师所提出的:以前我所思考的是这一节课讲什么,现在所思考的是我希望学生从这一节课中学到什么。教师必须审视特定的“课”、单元与学科领域的目标,重建教学目标。
(二)学生学习目标的认识与发展
  “课例研究”的建构体现在教学质量的评判上,“课例研究”的长远目标在于形成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思维习惯以及与其他同学合作的能力等。
  “课例研究”活动中,一节课就像一条迅速流淌的河流。当教师执教的时候,必须迅速作出判断。当教师执行研究课的教学时,同事会记录下执教者的语言和学生的话语。“课例研究”活动中,教师搜索课堂,收集到学生的一切“表演”证据,包括:学习动机、学习行为、甚至随着课堂节奏变化的思维水平。通过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教师发现平时很少发现的学生真实的课堂生活原貌。学生学习什么?学生是如何学习的?我们能够为学生提供什么?
  日本的“课例研究”着眼于学生宽广长远的学习目标,为学生创造具有价值的友谊;发展学生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形成学生自己的学科兴趣。
  “课例研究”也为教师发现教育学生的方法提供支持,包括学生学术性的发展和社会性的发展。教师之间互相观课并进行研究,一方面提升教师之间的学术友谊,另一方面增长教师的智慧,在这一点,教师孤立地从教的效果是不可媲美的。
(三)教育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开发
  “课例研究”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知识分享,打破了传统的信息隔离状态。通过“课例研究”,富有经验的教师的隐性知识能够被保存和传播,“课例研究”起到了知识的纵向传承的作用。
  “课例研究”建立在对于教学的理解基础之上,即“课”怎样教才能更好地适合学生的需要。教学作为专门的技术,建构在课例的设计、教师的期望、学生的质疑以及教学的结果基础之上。教师必须反思课例活动、视觉教具、教学进度等关键问题。例如,当教师不断修改展示的视觉教具时,教师期望课堂场面令人激动,教学材料清晰,能够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教师能够发现新的教育技能。
  在“课例研究”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从“课例”本身获得技能,也可以从同事那里获得教益。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课”远没有结束,它不局限于某一次“课”,它给教师向其他教师继续咨询请教的机会。教师相互提供经验和建议,通过这种方式教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四)自我反思水平的批判与提升
  教师在反思中成长,教师专业教学水平是否得到提升,教师的自我反思尤其重要。“课例研究”为教师的自我批判反思提供了空间平台。
  批判反思是反思的高级阶段,是高水平的思维过程,包括对决策或行为的假设的反思以及对它们背后所牵涉的理智、道德、历史、社会等因素的隐含意义的反思。所以,批判反思型教师能在做出教学决策前仔细思考决策假设,并充分考虑决策可能会带来的技术、伦理、社会、教育等方面的种种结果。对每一个教师来说批判反思的最终结果是发生认知的变化,并改进教学实践。
  教师只有进行自我批判性反思,才有可能距离专业教学标准越来越近。“课例研究”强调自我批判性反思,教师与学生为自我改进设置个性化的目标,如果忽视外在评价的目的,教师将会更加自然地表露自己的缺点。教师的自我批判具有真实的价值,因为识别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并虚心请求别人的批评,这是一种能力的表现,而不是一种失败。“课例研究”的批评包括个体的批评和集体的批评,在批评中,教师可以分享同伴的智慧和经验,批评既是一种经验,也是一种课程,还是教师教学成长的手段。
(五)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建构
  教师的游离是教学改进的敌人。教学研究需要教师集体努力,如果一个教师“单打独斗”,游离于集体之外,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达到“优质的课堂”境界。教师是一个“孤独的行者”,这种隐喻强调教师需要个人反思经验;教师是一个“学习共同体”,这种隐喻强调教师需要在合作中成长。“教师共同体”实质上分为两种:“合作的共同”和“自由的共同体”。在教师的“合作共同体”中,教师深信他们需要铸造共同的教学观;在教师的“自由的共同体”中,教师期望通过自己的意志构建个性化的教学。
  什么是成功的研究课例?它并不是指教师执教的“课例”本身成功与否。而是指执教者与同事一同努力,透过“课例”能够学习到什么,这才是“课例研究”的真谛。如果一个教师不想改进教学的话,他就不可能真正做好“课例研究”,甚至不能真正完成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或者教学计划。如果教师孤立自己,凡事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他甚至不可能完成一节好课。
  过去,教师遇到一个教学问题的时候,往往是通过阅读一本书来解决;如果遇到另外的教学问题则再次阅读另外的书。实际上,发生在学校中的教学问题,教师可以向熟悉类似问题的同行寻求帮助。通过“课例研究”,教师发展某一种角色认同感:学生、班级将不分彼此,“同事”的学生将是“我们”的学生,而不再是“我的”、“你的”、“你们的”学生。
  课例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形式,“课例研究”直接与教师的教学工作产生联系;“课例研究”不是抽象的活动,而是针对具体的教学任务;“课例研究”的选择与组织是围绕问题的解决;“课例研究”不是针对一个教师的活动,而是一个教师始终参与的活动;“课例研究”不是一个教师完成的活动,而是教师合作完成的活动。“课例研究”不是校外专家引领的活动,而是同伴互助的活动。“课例研究”是教师教学专业日常生活的舞台,教师既是设计者,又是表演者,更是评价者。


原文载于: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28#
 楼主| 发表于 2009-5-21 21: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日记

1,上午,与沿河小学胡培峰谈到三个话题,约20分钟。
遇d兄,证实4月21日他的话奉承的成分多些,当不得真,呵呵。
2,下午,为三里刘璐、王惠两位老师改教案一小时。
3,杨店学区崔春约明天上午同到印刷场编刊。
区实小罗斌副校长约明天下午到校听李娜老师音乐课。
29#
 楼主| 发表于 2009-5-22 20: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日记

1,上午,印刷厂;下午,第一节课时听李娜课,然后议课。
2,约车中王坚,明天同赴汉川。


30#
 楼主| 发表于 2009-5-24 10: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孝南区送市参评的8节课是。。。。

在【文小培训会】到会音美教师自愿申报参赛的老师中,选定了8节课;
1,区直机关幼儿园1节【艺术教育活动课】;
2,农村艺术教育活跃乡镇肖港镇中心小学1节【音乐活动课】;
      农村艺术教育显著进步乡镇卧龙中学1节【美术课】;
3,艺术教师配备充足的单位选定4节课;
      区实小1节【音乐课】,
     区三里学校1节【音乐课】,1节【美术课】;
     区实中1节【美术课】;
4,高中艺术教师师资配备齐备的单位
      孝感一中1节【美术欣赏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7 00:15 , Processed in 0.08185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